武夷岩茶的定义及产区划分

生长在武夷山岩缝之中的武夷岩茶,虽为中国著名的传统青茶(乌龙茶),但流行红火大江南北还是近十多年的事。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是半发酵茶类,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最著名的武夷岩茶是大红袍。

一、武夷岩茶定义

满足以下4个条件,才是正宗的武夷岩茶:

1.产自武夷山市所辖行政区域范围内的茶;

2.选用适宜的茶树品种进行繁育和栽培,在独特的武夷山自然生态环境生长的茶树;

3.运用武夷岩茶独有的传统而科学的加工工艺;

4.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

二、武夷岩茶有两种说法

1.岩茶原名“酽茶”,因为茶味浓酽而得名,之后通假为岩茶。

2.武夷山以丹霞地貌位尊八闽,境内三十六峰,九十九岩。武夷岩茶,顾名思义就是在山岩和岩石上生长的武夷茶。在悬崖绝壁、深坑巨谷间,利用岩凹、石缝,沿边砌筑石岸,构筑起“盆栽式”茶园。所谓“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因而得名。

三、正岩茶

古时说的正岩茶,是指按传统山场划分的景区最核心区域,位于“三坑两涧”的牛栏坑、慧苑坑、大坑口、流香涧和悟源涧的地域,以及位于三坑二涧之间的“八大岩”(慧苑、竹窠、三仰、天井、天心、磊石、兰谷和幔陀),也称“大岩茶”。

从字面上理解,正岩茶为武夷岩茶里正宗正统、品质顶尖、名气至上的一类。正岩茶当然是武夷岩茶,但不是所有的武夷岩茶都是正岩茶,要能担得起“正岩”二字,茶树必须生长在武夷山主景区72平方公里范围内有“岩韵”特征的岩茶。

正岩产区属丹霞地貌,以岩石风化的土壤为主,土层厚且疏松,含沙砾量高达24.83%至29.47%之间,富含矿物质和腐殖质,受淋溶作用,土壤呈酸性、有机质含量高,透气性、排水性好。景区内恰当的日照时间平衡着茶树的碳氮代谢,使鲜叶得以有适宜加工成乌龙茶的茶多酚、酚氨比和氨基酸含量。制作成茶后,正岩茶除了主要的呈味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洲茶地区外,水浸出物含量(茶汤厚度)、氨基酸、酚氨比(茶汤浓度、茶味轻重)也明显高于洲茶。

四、半岩茶

半岩茶,为武夷山主景区72平方公里范围以外边缘所产的茶叶,大致从武夷山市西北方的洋庄乡的西部茶区一直到星村镇与兴田镇交界的洋墩岩的大片区域,茶园是丘陵或半丘陵山地,知名度较高的是吴三地、程墩水仙与洋墩岩肉桂。

半岩产区常见的土质为红色硅铝质土,富含微量元素,也让半岩茶的滋味更加浓郁强烈。半岩茶凭借着科学的加工工艺,加上独特的“砾壤”土地上种植培养,所以产出的大红袍、水仙、肉桂等茗茶依然有其独特的韵味。而且半岩茶产区种植面积大,产量丰富,能够为市场上供应更多优质的武夷岩茶。

半岩茶的山场虽不及正岩尊贵,但品质只比正岩稍逊。半岩产区因森林茂密,产生的漫射光也多,但折射光少,所以岩茶香气仍较为馥郁。尤其半岩区的高山茶区所产的肉桂,香气更高扬,桂皮香较显,品种特征更突出。

五、洲茶

洲茶是靠近崇溪、黄柏溪等河流两岸的砂土茶园中所产的茶叶,还包括黄土壤茶园及稻田改造而成的茶园。洲茶大多属于河谷地貌洲,茶产地主要是黄土壤及河洲、溪畔冲积土、稻田等,范围广泛,土壤中含钙量高,粘粒较多,这种土壤保肥能力较强,但透气透水性差。洲茶区太阳直射光照的茶区,茶品质较差,但是经紫外线照射下的叶片含氮化合物较多,反而是利于芳香物质的形成。洲茶香气更显著,只是低沸点的香气较多,不易长久保留,同时在高温、直射光照条件下生长的鲜叶多酚类含量较高,成品茶口感较浓但内含物不够丰富。 (徐茂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武夷山 » 武夷岩茶的定义及产区划分

分享到: 生成海报

想你的风吹到了武夷山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