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是制作技艺位列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高端茶,外交部长王毅称赞它为“天下第一”,与它的制作技艺也密不可分,那武夷茶的制作技艺有什么特点,最早的记载出又自哪里呢? 在旗山工业区的幔亭茶科所内,立着这样一块石碑,上面刻一段清朝王草堂写的《茶说》碑文,与大红袍制作技艺密切相关。 刘宝顺介绍,王草堂《茶说》成书时间在清代初年,说明在清代初年以前,已制成了“半发酵”的武夷岩茶,“半青半红”恰当地将武夷岩茶的“绿叶红镶边”的特色形容出来。而武夷茶的第一个发展高峰,也正是清朝。 19世纪末期,由于印度茶、锡兰茶的竞争,以及印英相对较近等原因,长达两个世纪的中俄茶叶之路终于淡出历史舞台。后因战乱影响,茶叶销路不畅,武夷茶产量下降,1948年销量仅13000斤。 新中国成立至今,武夷茶经历了从恢复发展到现在的快速崛起发展阶段。现今武夷茶面积达10万亩,总产近1000万斤,比1978年增13倍以上,茶业已成武夷山支柱产业,前段时间,外交部长王毅点赞大红袍,称它为“天下第一”,为武夷茶的发展又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张振城 胡宗榕 李健) |
武夷茶人刘宝顺:传承技艺 丝路扬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武夷山 » 武夷茶人刘宝顺:传承技艺 丝路扬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