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武夷古属建州,武夷茶也称“建茶”,秦汉典籍谓之“建溪芽”。武夷茶远近闻名,虽然生在武夷山下,我却不懂它。在我的印象中,闽北人似乎没有品茶习惯,喝茶大多为解渴。 闽北农村人,喜欢在房前屋后或田间地头栽几丛茶树,主妇清明前后采来茶青,在煮饭的大铁锅里炒制烘焙,制成干茶,谓之土茶。讲究的人家把土茶盛在密封防潮的锡罐里;普通人家用泥瓦罐装茶,罐口封上厚厚的牛皮纸,用麻绳捆扎,看起来倒也雅致。 这罐茶得应付全家一年之需。平时家里来了客,或农活困顿、生病体虚之类,抓一把土茶,和着冰糖一起泡成滋补又解乏的冰糖茶,这是那个年代农家最美的盼望。淘气包能钻空子,每每想要解馋,便说自己困顿劳乏,总能从慈爱的祖母那里得到一杯冰糖茶。 闽北人泡茶照例不讲究,抓一把茶叶投入大瓦罐,开水冲泡之后,搁在饭桌的一角。小孩放学回家,大人下地归来,走到桌边,舀一碗茶水引颈牛饮,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从喉头爽到心底。 二 沉寂了近千年的武夷茶又渐渐兴盛起来。 五代闽国(933年),张廷晖将北苑凤凰山一带茶园献给闽王,凤凰山成了御茶园。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北苑设御焙,制作贡茶。北苑贡茶中龙凤团茶尤为出名,代表那个时代我国团茶制作的最高水平。 武夷茶的确辉煌过。 武夷茶离开武夷山,走出国门,经沙俄进入欧洲,受到欧洲上流社会追捧,功在晋商。 乾隆初年,大批晋商来武夷山购茶,武夷茶经鄱阳湖溯长江、汉水北上,从中俄边城恰克图进入俄国和东欧,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万里茶路”。 谈武夷茶的历史,绕不开“建安斗茶”。斗茶又称茗战,始于晚唐,是审评茶叶质量比试点茶技艺的一项民间活动。 斗茶程序复杂,从斗茶香、斗茶味到斗茶色、茶具,包罗茶的种种。每年新茶上市时节,参与斗茶的茶农将自家新制的龙凤茶饼碾成粉末,沏之以开水,比试茶汤。 “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蔡襄《茶录》) 武夷茶种类多,就品种而言,有肉桂、小种、水仙、梅占、赤甘等;按制作工艺,又有红茶、绿茶、白茶之分。不同的茶,生产工艺、冲泡方法和斗茶的评判规则全都不同。 好马配好鞍,好茶要有好的茶具与之相匹配,建窑出产的兔毫盏是建安茶的绝配。蔡襄《茶录》曰:“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煸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 朱琰《陶说》曰:“宋时茶尚撇碗,以建安兔毫为上品。” 兔毫盏不同于其他茶器,其外形质朴,质地坚硬,底部露胎,上釉部分绀黑泛黄,温润如玉。银色的兔毫纹在盏内由底部向上呈放射状分布,轻轻扣之会发出清脆的金属声。 斗茶虽然起始于民间,却深受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青睐。经蔡襄、丁谓等人倡导,斗茶迅速蔓延至宫廷,并逐渐发展成大宋王朝上流社会鉴定茶品、玩赏茶具、切磋茶艺的盛会。 三 我与武夷茶结缘纯属偶然。二十多年前的那个秋天,我们一行去桐木关旅行,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腹地的坳头村邂逅武夷茶,从此便爱上这茶。尽管不太懂茶,但我享受品茶的过程。 夜晚,我喜欢一个人呆在书房,泡一壶武夷红茶,坐在书桌前享受夜的静谧,这种感觉非常美妙。武夷红茶特有的淡淡的“桂圆香”从桌上的白瓷杯里溢出,混合着茶汤温热的水汽,在屋子里弥漫…… 若要音乐,最好是古琴曲《文王操》《山居吟》之类。乐曲和着茶香,从灯光下悄悄滑过,轻轻滑向夜的深处…… 琥珀色的茶汤从紫砂壶里缓缓注入白瓷杯,发出轻微的声响,溅起细碎的水花,淡淡的白沫荡漾在温润的瓷杯。灯光下,水雾飘渺,乐音袅袅,茶香迷漫……轻轻的,悄悄的,沁人心脾……这种境界,身虽静止,心却活跃。 道家哲人说“人生如茶,人淡如菊”。佛家却说“茶禅一味”。道家和佛家把品茶提到了文化的高度,上升为修行,他们在品茗中参禅悟道,感悟人生。 道家认为“浑沌的头道茶是茫然的少年,青涩味苦的二道茶是艰辛的壮年,纯厚甘美的三道茶是硕果累累的中年,清淡寡味的四道茶是寂寥的暮年。”精妙!花期不同,花香各异。的确,人生如茶,浓有浓的滋味,淡有淡的魅力。 四 我喝过乌龙、白茶,黑茶、绿茶……特别偏爱武夷红茶。“琥珀红、桂圆香”不是武夷红茶的全部,它的特征很难用一句话概括。生长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如海拔高度、光照条件、湿度温度、空气土质等),使武夷红茶呈现出丰富的口感和香型。 桐木关是武夷茶原产地,我曾多次去桐木旅行,去品茗,我喜欢武夷的山水武夷的茶。桐木关位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腹地,那里的山与别处不同,林间溪流潺潺,鸟鸣啾啾。若在有夕阳相伴的傍晚,迎着习习山风,穿过缭绕的云雾,漫步在由枯枝败叶铺成的山道上,心情特别释放。 在乔木和灌木的混合林下,挤挤挨挨长满杂草,野花静静绽放在山岩,菌子悄悄探出石缝。即使在秋天,这里依然苍翠,漫山遍野勃勃生机。被秋风抹艳了的山林,被浓雾泡淡了的红的黄的青的树木,给连绵群山增添了色彩和诗意。 保护区内严禁砍伐和垦荒,为充分利用土地,有村民将茶种在了雨季崩塌后形成的坡地上,河谷荒滩和山岩上稍稍平坦的沟壑里,以及山间烂石砾壤中,都被种上了茶。嶙峋的山岩生长着郁郁葱葱的茶树,好似盆景,可爱之极。 岩石砾壤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保护区海拔高、湿度大、昼夜温差大,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武夷茶独特的品质。“未染园”主人为了突显武夷茶的特质,根据山场特征给茶命名,他将生长在高海拔的小赤甘命名为“凌云气”,把长在溪涧旁的梅占叫“涧边生”,称生在岩缝里的大赤甘为“立根岩”。他说“立根岩”带着岩骨味儿,“凌云气”里有原始的木香,“涧边生”有山花的芬芳。我喝这几款茶的时候特别留心,努力找寻茶汤里的岩骨味和山花的芬芳。 武夷山深受儒、道、佛等多种宗教文化滋养。武夷茶吸收了武夷山水之精华,带着自然的芬芳和宗教淡雅的禅意,心若细,若有缘,便能品出佛家的空灵、道家的自然和儒家的美善。(叶忠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