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的武夷山,是指绵延闽赣两省交界的武夷山脉,其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而作为旅游胜地的武夷山则是狭义的武夷山,方圆约70平方公里,在崇安县(1989年改称为武夷山市)境内,是指黄岗山东坡下那一片红色砂砾岩的丘陵地带。这些地带很适合种植岩茶茶树。
武夷山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彭祖率大儿子子彭武、小儿子彭夷挥锄拓土开居之后,其子孙们凭着百折不挠的意志繁衍出古闽越和闽越族部落的悠久历史。距今近4000年的悬崖峭壁上的架壑船棺和虹桥板是新石器时代的历史见证,汉代闽越王城遗址,证明2200年前这里曾是闽越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秦汉时期,武夷山被朝廷封为名山,以后逐步成为文人墨客和禅家弟子的盘桓之地。武夷山,儒、道、佛三教并存,这在名山大川中是不多见的。自孔孟二程之后,南宋的朱熹集儒学之大成,朱夫子曾在这里开设学院并执教、著述50年,创建了朱子理学体系,把中国儒家文化推向了又一个崭新的高峰;武夷君创教于汉朝之前,而汉武帝时期,道教在这里开辟出“第十六升真元化之洞”的洞天福地;由印度传入中国至今已有1400年历史的佛教在武夷山也占有重要的席位。
武夷山有大量儒、道、佛三教的建筑,儒教建筑有武夷精合、阳明书院,留云书屋等,道教建筑有武夷宫、天游观、桃源观,佛教建筑有天心寺、白云寺、莲花寺等。除此之外,还有宋代一条街、御茶园、朱熹纪念馆、人体展博馆等众多的古今建筑。除此之外,许多文人在这里留下了不少诗词歌赋,如李商隐、范仲淹、陆游、徐霞客、戚继光等。此外,北宋词人柳永、南宋学者胡国安、抗金名将吴阶等都诞生于此地。方志敏、周建屏、粟裕、张云逸、秦基伟等革命前辈曾在这里出生入死;至于近现代与当代涉足这里的政要名人,更是难计其数…… 武夷山有着繁盛珍贵的草木、丰富的动物资源、博大的人文渊源与三教文化,这里有千载的摩崖石刻,古朴的民风民俗,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交相辉映,人杰地灵,既让人刮目相看,又令人叹为观止。
在武夷山游览,游者会不知不觉沉迷于它奇异的山色。武夷山由巨石构成,山即石,石即山,作为重要景点的有36峰99岩。石山林林总总,拔地而起,壁立千仞,是十分典型的丹霞地貌。最高的是700余米的三仰峰,虽不及泰山的二分之一,也不及华山的三分之一,但三峰奇叠,仰首向东,是拍摄武夷全景的最佳位置,给人以欲冲霄汉之感,再加上山体嶙峋、险绝笔陡,就更加气势不凡了。号称群峰之首的大王峰上宽下敛,正看形同王冠,侧观犹如寿翁额头,四周悬崖峭壁,仅南侧一裂罅可通行,中有岩洞石泉,顶端平坦宽阔且古木参天,是综览武夷山水的绝妙之处。玉女峰俏丽秀媚,宛若妙龄少女,临溪挺立百多米高,是景区标志性的石峰,有诗赞曰:“插花临水一奇峰,玉骨冰肌处女容;烟明霞衣春带雨,云鬟雾鬓晓梳风。”天游峰是武夷山的精华,峰上的红茶茶树更为有名。云窝观景别具一格。游览此峰,入云窝上仙掌岩,过石缝穿石门,经茶洞仙浴潭,观司马泉看伏虎岩;左折而攀石阶数百,右转悬险跌宕迭上,一路崎岖一路景致,令人目不暇接,飘飘欲仙;峰顶天游观斗拱飞檐傲然高突,殿内武夷君和彭氏神像慈眉善目,楼上楼下人来人往,甚为喧闹;于此处凭栏远眺,蓝天苍茫,左顾右盼中有如走进了蓬莱仙境,又似遨游于天宫琼阁…… 武夷山的主色调都是内含铁质的红色或紫赤色,给人一种既原始与神秘,又热烈和深邃的感觉。在山之顶,在地之谷,甚至在悬崖峭壁之上,红色中或苍松翠竹,或荆棘丛草,或奇花异卉,随处又有葱绿,随处可感觉到有生命在颤动,这就更显出此地奇中含秀与险而不荒的万般妩媚,叫人不得不陶醉而流连忘返! 山胜水更媚。一曲二曲,河宽水大;竹筏竞发;棹歌响起,欢声笑语;男女同嬉,水花飞溅;三曲四曲,大多迂回险滩,水急浪高,令人望而生畏,两岸巨峰怪石罗列,扑朔迷离,令人眼花缭乱;五曲六曲,大折弯后穿峡而出,水时急时缓,声时响时沉,岸上的天柱峰巍峨陡峭,接笋峰险峻绝伦,隐屏峰披翠挂红,晒布岩褶皱千层,天游峰直插云霄,响声岩石刻毕现,确实蔚为壮观;七曲,弯折渐宽,远处的品字岩像三位老者在窃窃私语中注视着双乳峰迷人的俏态,近处的纱帽岩如一位小青年在指点着水边的磨盘巨石;八曲,宽窄无规则,流水急速,有象鼻岩、鼓楼岩、骆驼峰、猫儿石、人面石等景观,其中酷似一对雌雄水龟的石头甚为奇特;九曲,河面宽阔,清澈见底,水流平缓,游动的鱼儿和色彩纷呈的卵石清晰可数。
此景此情,难怪抗倭名将戚继光会有“他年觅取封侯印,愿向君王换此山”的慨叹啊!武夷山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是旅游胜地,更有著名的大红袍茶树,的确值得一番游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