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乔家大院》里有这样一个情节:乔致庸为打通茶路,冒天下之大不韪,亲自于兵荒马乱之时,率队爬山涉水九死一生,南下武夷山贩茶。最终,买茶山,做茶砖,舟车辗转,再组织驼队一直销售到俄罗斯的恰克图,再换回马匹和皮革,堪称中国对外贸易的典范。
其实,这不过是一段“移花接木”的创作。
历史上真正率先打通这条茶路的,并不是祁县乔氏,而是另一位晋商——榆次常家。在山西,有着“乔家一大院,常家两条街”的说法,富可敌国的商界奇才、晋商代表常万达才是走出中国万里古茶路的元祖。
中国人喝茶,外国人也喝茶,但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外国人的下午茶起源于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
距武夷山景区不到十公里,有一个叫下梅村的地方。其名片的正反两面,分别印有“福建古民居村落”和“晋商万里古茶路起点”。如今依然保存良好的大片古民居,就已经被游客追捧;矗立在村口的那根标有“万里古茶路起点”的石碑,就更让来客肃然起敬了。
武夷山这片钟灵毓秀的天地,蕴养着滋润心田的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也养育了憨厚朴实的山民和茶一样的品格。若不是乾隆十二年的那次邂逅,也许他们的生活永远会这样平平淡淡,与世无争。几个陌生的山西商人闯入了他们的生活,看准了武夷岩茶中蕴藏的商机,买下了村子附近所有的茶山荒岭。初来乍到的山西人遭遇了同行的竞争与孤立,几经波折,聪明的山西人摸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找到了一个可靠的本地家族作为合作伙伴,把生意越做越大。山西人姓常,本地家族为邹氏,村名下梅。没有人想到,就是在这里,一条跨越千山万水的茶叶贸易之路由此起步。于是,茶叶从下梅村出发,先到江西河口,然后改为水运到达汉口,经由襄樊、唐河,北上至社旗镇,再换马帮驮运,经洛阳、晋城、长治,到祁县、榆次,再经过太原、大同、张家口,到达归化。在那里,换驼队经过库伦之后,抵达边界城市恰克图。最后,被分送到俄国境内的各大城市,全程近五千公里,这就是被后人称为“万里古茶路”的大通道。三百多年前,中国的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传人俄罗斯上流社会,并在俄罗斯广泛传播开来。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皇查理二世时,曾将中国武夷山的红茶“正山小种红茶”作为嫁妆,带入英国皇宫,为此,“正山小种红茶”成为贵重的珍品。随后,皇室提倡以茶代酒,将茶引入上流社会,“正山小种红茶”作为当时的奢侈品,后逐渐演化成“下午茶”,喝红茶渐渐成了皇室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英国人对武夷红茶特别感兴趣,早期的伦敦市场只有武夷红茶,别无其它茶类,昂贵异常,豪门富家方能享用得起。由于英国皇室成员对茶的热爱,午后茶成为风行全国的一种时尚的礼仪,通常都在红茶中加入牛奶或奶酪。由于当时茶价很高,由此还规定“武夷小种”红茶泡二三次。茶馆自1864年出现后,逐步在英国大行其道,竞成单身女子可以公开会晤朋友而不损及名誉的唯一场所。
站在“晋商万里古茶路起点”,不得不敬服古人,竞走出了这样一条崎岖坎坷之路,穿越百年,绵延万里。他们以中国人固有的勤劳坚忍谱写着一曲伟大壮丽的创业史。如今,路已荒芜,当年的车辙却还依稀可见。沧海桑田,我从这小小的盖碗继续追寻,百年前那挥之不去的茶香,穿越历史,飘然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