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茶业的发展与腾飞

千百年来,福建茶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乌龙茶、红茶、绿茶、白茶和花茶5种茶类争奇斗艳的局面。其间虽历经战乱,但是自新中国成立的8年中。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福建茶产业正一步步地朝前发展,经历了恢复生产、迅猛增长和跃步腾飞3个阶段。

福建茶业的逐渐恢复阶段(1949~1978)

新中国之初,无论是在福建,还是在全国。都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社会政治的稳定为福建茶业的恢复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福建省委、省政府对茶叶生产也进行了大力扶持。通过发放各种补助的政策鼓励茶农开展茶叶生产,充分调动了茶农们的积极性,福建的茶叶生产开始逐渐恢复。

福建茶叶产量逐渐恢复、稳中有升

据统计数据显示,1949年福建全省茶叶产量为0.39万吨,1952年发展到0.49万吨,1957年产量达0.7万吨,1958年产量0.93万吨,但这些茶的质量都不高,多以一些粗老茶为主。其后,经历了史上罕见的三年自然灾害,使刚刚恢复生产的福建茶业再度萧条,茶叶产量急剧下降。1962年时,福建茶叶产量为0.43万吨。从1963年开始慢慢恢复,产量恢复到0.48万吨,到1969年时,茶叶产量才基本恢复到1958年的产量水平。上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茶叶经济效益不断提升,茶农种茶积极性不断高涨,到70年代中期的1975年,福建省茶叶产量达1.67万吨,1976年升至1.76万吨。


福建茶业“统派统购”政策加强市场管理

从建国之始至1953年,茶叶是实行自由贸易,而从1954年开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如1954年的毛茶预购政策、1957年的派购政策以及1958年颁行的《关于农副产品、食品、畜产品、丝绸等商品分级管理办法》,茶叶逐步被划入国家规定的2类物资范畴,实行“统派统购”管理。其间,政府加强了对茶叶市场的管理,全面取缔茶叶商贩。关闭茶叶自由市场,茶叶产品由主渠道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各县属国营茶场(厂)为茶叶基本经营单位,属全民所有制企业。它们执行国家计划,组织收购、加工、调拨、销售茶叶。各县茶叶由茶叶站统一收购,在派购任务未完成之前,严禁茶叶流入市场,完成任务后应取得社队证明,才能出售。

福建茶业的迅猛发展(1979~2000)

1978年,改革开放的浪潮在全国范围内汹涌袭来。1984年,国务院国发[1984]75号文件出台之后。茶叶产销得以放开。更是给福建茶业的发展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

福建茶业茶叶产量飞速提升

改革开放的实施,无形中为福建茶产业的发展添翼,茶园面积不断增长。茶叶产量也不断攀升。1979年,福建茶叶产量达到2.28万吨,此后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到1980年茶叶产量发展到2,59万吨。1984年,国务院批转了《商业部关于调整茶叶购销政策和改革流通体制的意见的报告》,确定了将茶叶内销市场与外销市场彻底放开,实行议购议销,边销茶实行派购。而收购计划与收购价格也由指令性转变成指导性,这份文件对于长期在计划经济轨道下运行的中国茶业而言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解除“束缚”以后。茶叶流通环节不断增多。从1979年以来,福建省茶叶生产连续18年获得增产增收。进入上世纪90年代,全省茶园面积发展势头非常强劲,茶业效益得到了巨大提升。据统计资料显示,1990年茶园面积达到159.2万亩,茶叶产量突破5.82万吨。1996年全省茶园面积达195.62万亩,茶叶总产量10.18万吨。茶叶总产量已从1979年的全国第四位跃居全国第一位。2000年全省茶园面积达1289.13万亩,产茶12.35万吨。

福建茶业良种布局和茶类结构渐趋合理

福建素有“茶树良种王国”的美称。据统计。全省茶树栽培品种达100多个,本省32个优良品种(其中全国审定的19个,省级审定的17个)。均有一定的栽培面积。此外,还少量引进如龙井43号、台茶12号、台茶13号等省外良种,未经审定的品种也多有栽培,但面积不大。栽培面积达万亩以上的有17个。包括福云6号、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毛蟹、福建水仙、福鼎大毫、菜茶、铁观音等。

福建茶业名优茶开发方兴未艾

从1981年,福建省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以科技为先导,科技兴茶,狠抓茶叶质量,开始积极开发试制名优茶生产。至1999年,全省名优茶产量达2.47万吨,产值达641亿元。名优茶产量和产值分别占茶叶总产量12.35万吨和总产值14.73亿元的20%和3.53%,花色品种达上百个。

自1983年开始,福建省农业厅每两年举办一次全省性的名优茶审评。包括名优绿茶和名优乌龙茶审评。1999年又增加了全省名优花茶审评,通过名优茶审评,不仅推动了全省名优茶开发,同时提高了基层生产名优茶的积设性。名优茶的生产与开发使福建茶产业的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福建茶业专业市场涌现

福建茶叶市场的建设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建成了较为完整的茶叶市场体系。在销茶区,福建的众多茶商参与了北京马连道茶叶一条街、山东济南茶叶批发市场、上海大不同天山茶城、上海大统路茶叶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的建设。在省内,安溪县先后合计投资2.8亿元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品位最高、功能配套齐全的“中国茶都”;1992年福州市农工商部门于福州五里亭兴办了有130多个摊位的“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漳州市在闽南新城综合大市场建立“闽南新城茶叶批发市场”……茶叶交易市场的建立。为茶叶消费者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为产销直接见面,进行期货或现货交易,开展代销、联营、自营业务提供方便。

福建茶业发展中闽台交流与合作增多

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台商纷纷入闽投资茶叶。促进了闽台两地茶叶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自199Q年台胞首次在闽投资创办茶叶企业以来,到目前台商已在闽投资茶叶企业42家,在安溪、漳浦、晋安、闽侯、南靖等地开发茶园2万多亩,仅在安溪登记注册的台资茶叶企业就有24家,投资总额976万美元。近年来,两岸在经济贸易、文化、学术等方面交流与合作日渐频繁,大片台资茶叶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台商不仅带来了新资金、技术,而且还带来了新的观念、管理经验和经营管理方式。

福建茶业实现跃步腾飞

进入21世纪,随着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加强和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国家对茶业发展支持的力度日益加大,而且伴随着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茶叶的消费也日益追求多样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福建省积极投入发展茶叶生产,发展产业化经营,使茶叶在生产、消费和流通领域都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势头。尤其是2001年中国成功地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福建茶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中更是发展得更加成熟。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2007年,福建茶业蝉联了六个“全国第一”的大满贯,分别是:茶叶产量占全国20%,位居全国第一;茶类之齐全为全国第一;乌龙茶产量、产值、出口刨汇全国第一;茶叶单产全国第一;国家级、省级茶树品种,无性系茶树良种率全国第一;对台茶业合作与交流全国第一。良好的发展态势不仅有利于增加茶农的经济收入,也为福建茶叶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推动下,经多方的共同努力,茶业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正逐步从茶业大省向茶业强省迈进。

福建茶叶年产量逐年攀升

福建茶园面积每年都在稳步增长,平均增长速度在8.8万亩/年,平均涨幅为4.0%。2008年福建省茶叶总产量达24.73万吨,占全国的19.2%。居全国第一位;茶园种植面积260万亩,占全国10.5%,居全国第二位;亩产量达99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0.2%。

福建茶类品种花色日臻齐全

福建产茶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在六大茶类中,福建就占了4种。分别是乌龙茶(青茶)、绿茶、红茶、白茶。还有生产属于再加工茶的茉莉花茶。其中自茶是福建省特有的茶类,福建是中国茶类最齐全的产茶省。在这4种主要茶类中。名优茶琳琅满目,最著名的就是闽南乌龙茶中的铁观音和闽北乌龙茶中的武夷岩茶,具有独特的“音韵”和“岩韵”。此外,还有绿茶中的太姥翠芽和各种造型茶、红茶中的正山小种红茶和三大工夫红茶(坦洋工夫、白琳工夫和政和工夫)、白茶中的白牡丹和白毫银针以及茉莉花茶中的荣莉龙珠都是茶中精品,齐全的茶类和丰富的茶叶花色品种为茶业企业的产品多样化创造了客观条件。

福建茶业大红袍等乌龙茶产销日新月异

福建是中国乌龙茶的故乡,也是全国乌龙茶产量、产值和出口量最高的第一大省。福建共有35个县、市、区生产乌龙茶,2006年产量达到9.7万吨,占茶叶总产量的48.5%。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乌龙茶毛茶产值达到20.77亿元,占全省毛茶总产值(42.7亿元)的48.7%;1950-2006年,乌龙茶出口年平均价增幅6.1%;高于出口茶叶合计年平均增幅的0.9%,2006年,全国乌龙茶出口量为2.1万吨,出口金额5,188万美元,福建乌龙茶出口量约1.26万吨,出口金额约3,112亿美元,约占2006年福建茶叶出口总量的72.6%,全国乌龙茶出口量的60%。2008年,以大红袍为代表的乌龙茶产量占全国85.7%;毛茶产值约70亿元。居全国第2位。

福建茶业经济“蛋糕”越做越大

福建茶产业作为福建的支柱产业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06年,全省毛茶产值达42,7亿元,涉茶行业产值近200亿元,福建茶业经济这块“蛋糕”呈现出越做越大的态势,并且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外市场对福建茶叶的需求与日俱增,销售量和出口量稳步提升,仍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2008年福建茶叶出口量约2.3万吨。特别是乌龙茶、白茶等特种茶类在国际市场中占重要地位。乌龙茶的对日贸易近年来基本稳定在1.8万吨左右,约占全省茶叶出口总量的80%。占日本茶叶消费总量的10%以上。花茶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福建出口国别最多的茶类;绿茶主要出口西非、日本、欧美等;红茶主要出口英国和东欧国家;白茶出口主销港澳地区和德国。

截至2008年底,福建拥有大小茶叶初、精制加工厂8000多家,现有国家龙头企业2家。省部级龙头企业26家,获省名牌产品55个,中国名牌产品或名牌农产品6个,9个产品获中国驰名商标。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茶业企业如八马茶业、华祥苑茶业、安溪铁观音集团等,则改头换面,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其它行业的成功经验,探索品牌建设之路,借助强大而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和工具,开展资本运作。发展连锁经营,在全国建立起庞大的销售网络。

在经营方式上,福建茶业实现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与完善,使茶叶这一农业时代产品一举进入网络时代,应运而生了茶叶网络商城,涌现出了一批如中国茶城网、易购茶城、天翼海峡茶都、大红袍官网等一批优秀的茶叶网络商城,而一些大型的茶业龙头企业,如上述的八马茶业、华祥苑茶业等,也都有自己的网站开展茶叶电子商务,实行实体店和网店相结合的新经营模式,使买卖双方交易更加便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武夷山 » 福建茶业的发展与腾飞

分享到: 生成海报

想你的风吹到了武夷山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