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用盖碗泡大红袍

为什么盖碗泡茶释真味?
 
专业品茶者喜用盖杯泡茶。原因是:盖杯,最能表现出茶汤本色!这也是茶店老板和茶山茶农的试茶专用器。盖杯,最能真实表现茶味。你的茶好,茶汤香气自然流露;你的茶质量欠佳,盖杯就会让茶丑态尽出。盖杯泡茶可以检验茶质?盖杯大小,会不会影响检验的客观性?盖杯又称盖瓯,最早出现在唐朝,当时一套盖杯分成三部份:杯盖、杯体和茶托,通称「盏」,沿用至今简称「盖杯」,使用时多只用杯盖与杯体。盖杯中又以白瓷素杯最能释出茶汤的原汁原味!一首「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说明瓷制盖杯传导茶香的功效!

 
市场流通盖杯略分成大、中、小三款。主要产地是中国景德镇,台湾莺歌也有产制。想利用盖杯试茶,最宜采用薄胎瓷器盖杯,薄胎瓷传热性快,发茶性佳,并要小心用盖杯泡茶烫手。盖杯的大小就会决定置茶量,以期将茶泡出真味。一般而言,大盖杯放绿茶系统茶类。像:龙井、碧螺春,以两公克的量为度,待水温一百度,提水冲泡,不直接冲击茶叶,水可沿杯璧而下,让水和茶温馨接触。这种高温泡,有别于外界的降温泡法,我认为如此更能激发出绿茶的细致绿豆香。
 
淡淡品茶,细细品味,是盖杯茶的特质。泡绿茶请客最好用盖杯,客人超过三人以上用此泡茶既方便又可赏味茶。
 
盖杯品茗,泡饮绿茶,可赏嫩绿、鹅黄茶芽的百态,同时可用来嗅闻淡雅清香。用盖杯来品茶又可兼赏茶双重情趣。入门的你使用盖杯品茶,当然无法一下子得心应手。我的建议是:你可先模仿茶商如何以盖杯泡茶。我再进一步说明:使用盖杯必须保持杯体洁净,同时也要记得温热。第一步是用沸水先行浇淋杯子,就好像温壶般进行温杯,然后再将适量茶叶放入。泡半发酵球状外型的乌龙茶,置茶量不宜多,才可以留下发茶空间,并防茶太挤造成茶叶出碱,造成汤汁苦涩。
 
泡中焙火的安溪铁观音茶,应将粗细茶叶分开,这是所谓的「七分茶,三分末」,泡茶时先要将细叶末填杯底,粗叶茶放杯的上面,如此茶味才会尽出!
 
如何泡盖杯茶呢?

 

要注意:水沸后,水注入杯内环绕一周如打圆圈的热水冲泡茶叶,才能让每叶茶通体滋润。有人将第一泡倒掉不饮,我个人则把浮在杯面的白泡沫,用杯盖轻轻拂去,再将盖杯送至茶客面前,请对方打开杯盖闻香。盖杯泡茶毫不掩饰,更见茶真滋味!要是练好盖杯泡法,遇到卖茶业者也难唬你!
 
泡盖杯供大家参考秘诀:用姆食中三指操作。食指居中,轻压瓯盖,中姆二指分左右夹住瓯墘中部提起,高度只在盘中排列之杯上,动作要快。开始斟时,食指稍松,向前倾斜,如是盖瓯会自略开,俾茶汤倒出。这里最重要者中姆二指方位及高低始终要保持平衡,方免瓯歪一边,热茶溢出烫手指。未经教导训练而不耐热的人都受不了。要是一不小心两指一松,整个盖杯摔下,连杯及盘都会破碎,所以动作要灵活,提瓯时立刻转注入杯中,同时浓淡要平均,每杯茶汤切忌过多。
 
用盖杯,看似单纯,但在掌握手指耐热和倒水速度上却要多练习,才能熟能生巧,才不会凸锤!至于哪一种盖杯好用?则要配合你手的大小。至于材质,则是以白瓷薄胎体最能表扬茶的香气。
 
了解用盖杯泡茶的方法后,还得回归到检视自己手中的茶。茶质是不是稳定?是不是保存良好?要是一不小心沾染异味、受潮,那么再好的水,再棒的壶或盖杯都救不了变质的茶叶。存茶得法,茶叶才会飘香。
 
 
    为什么盖碗泡茶好喝?其实除个人心理左右外,盖碗的材质能保持茶的原味,能够激发茶的细微表现;其次盖碗不会限制茶叶的舒展,移动杯盖可控制茶汤与空气接触面积的大象,再则出汤快,方便调整出汤的速度与水流,而且可以在泡茶的同时挤压叶底,控制汤的浓度。
 
    国人喝茶自古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而盖碗恰好符合这种品茗需求。正如此,相较于泡茶的散热快和壶泡茶的不宜观赏,盖碗更显而易见。
 
“三才盖碗”
 
盖碗是陶瓷烧制的,由茶碗、茶盖、茶船三件套组成,堪与紫砂壶媲美。此盖碗又称“三才碗”。所谓三才即天、地、人。茶盖在上谓之天,茶托在下谓之地,茶碗居中是为人。这么一副小小的茶具便寄寓了一个小天地,一个小宇宙,也包含了古代哲人讲的“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三件头“盖碗”中的茶船作用尤妙。茶碗上大下小,承以茶船增强了稳定感,也确不易倾覆。
 
盖碗茶具常有名人绘的山水花鸟。碗内又绘避火图。有连同茶托为十二式者;十二碗加十二托,为二十四式。备茶会之用。清代茶托花样繁多,有圆形、荷叶形、元宝形等等。现如今,大家在很多电视剧中可以了解到,在清代的大家贵族,宫廷皇室,以及高雅之茶馆,都重视喝盖碗茶。这也是我们的茶在中国文化中的一种体现。
 
在中国,盖碗茶广为流行的地方是四川省。四川的盖碗茶,也是由茶盖、茶碗、茶船三件组成,盖碗是四川人最爱使用的饮茶工具。在四川的茶馆和寻常百姓家里,十有八九使用的茶具都是盖碗。如今在北京很多四川菜馆里,我们还会喝到四川的“八宝茶”,这是由普通的青茶加上红枣、桂园、冰糖等,也是盖碗装的。菜馆里也会有茶博士,背后拎一大号铜壶。轻轻一斜,一股细流直冲碗底。顿时香气扑鼻。
 
在四川饮盖碗茶一般说来,有五道程序:

 
一是净具: 用温水将茶碗、碗盖、碗托清洗干净。
二是置茶: 用盖碗茶饮茶,摄取的都是珍品茶,常见的有花茶、沱茶,以及上等常为3—5
三是沏茶: 一般用初沸开水冲茶, 冲水至茶碗口沿时,盖好碗盖,以待品饮。 
四是闻香: 泡5分钟左右,茶汁浸润茶汤时,则用右手提起茶托,左手掀盖,随即闻香舒腑。
五是品饮: 用左手握住碗托,右手提碗抵盖,倾碗将茶汤徐徐送入口中,品味润喉,提神消烦,真是别有一番风情。
 
北京的盖碗泡法更为讲究了。道家认为:万物的一生一灭都遵循着“道”的循环规律。中国茶人自唐代开始就提出了“茶道”的概念。古今茶人常把温盏、投茶、沏泡、品饮、收杯、洁具、复归,视为是一次与大自然亲近融合的历程,是茶道精神的体现。这在京都的盖碗泡法中叫做“茶仓归一”。
 
盖碗的由来:
 
成套完整的饮具,当是明清以来流行的“盖碗”。
 
唐代由于逐渐普及了饮茶的专用盏,随之又发明了盏托,宋元沿袭,明清以来配以盏盖,始形成了一盏、一盖、一碟式的三合一茶盏–盖碗。用茶盏、盏盖和茶盏托(托住茶盏的小碟)这三位一体的盖碗作饮具有四大好处:一是茶盏小于茶碗,且上大下小,注水方便,易于让茶叶沉淀于底,添水时茶叶翻滚,易于泡出茶汁;二是上有隆起的茶盖,而盖沿小于盅口,不易滑跌,便于凝聚茶香,还可用来遮挡茶沫,饮茶时不使茶沫沾唇;三是有了茶托不会烫手,也可防止从茶盅溢出的水打湿衣服,因而在客来敬茶的礼仪上,以盖碗茶敬客更具敬意;四是用盖碗作饮具,保温性更好。
 
关于盏托的发明还有一则传闻:唐代宗宝应年间,有一姓崔的官员,爱好饮茶,其女也有同好,且聪颖异常。因茶盏注入茶汤后,饮茶时很烫手,殊感不便,其女便想出一法,取一小碟垫托在盏下。但刚要喝时,杯子却滑动倾倒,遂又想一法,用腊在碟中作成一茶盏底大小的圆环,用以固定菜盏,这样饮茶时,茶盏既不会倾倒,又不致烫手。后来又让漆工做成了漆制品,称为“盏托”。此种一盏一托式的茶盏,既实用,又增添了茶盏的装饰效果,给人以庄重之感,遂世代流传至今。
 
宋代盏托的使用已相当普及,多为漆制品。明代后又在盏上加盖,既增加了茶盏的保温性,使之更好地浸泡出茶叶中的茶汁,又增加了茶盏的保洁性,可防止尘埃的侵入。品饮时,一手托盏,一手持盖,并可用茶盖来拂动漂在茶汤面上的茶叶,更增添一份喝茶的情趣。
 
盖碗泡茶法的好处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
 
中国人喝茶讲究喝热茶,方能泌脾、提神、清心。盖碗茶,可以说真正是把饮茶艺术实用化了。这个茶碗上大下小,盖入碗内喝茶时不易滑落,下面有茶船避免烫到手。人们一只左手就可以端起茶船,重心平稳,不必揭盖,半张半合,就可以从茶碗与茶盖缝隙间细吮茶水,用杯盖遮挡茶叶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腾出的右手来,可以用茶盖在水面刮动,这叫做翻江倒海,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很科学的。
 
盖碗泡茶法是一种为节省时间的喝茶法。没有很多讲究的。为单次、短时间使用的个人用简便品茗茶具。它区别于紫砂壶的第一大好处就是:盖碗泡茶泡得多,时间短。另外,盖碗它宜于保温,所以后来各地都流行。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盖碗泡茶需要注意的是,盖碗泡茶不能像用壶那样一次七八泡,一般盖碗只泡一两次,茶叶就老了。有条件的茶友最好还是配着公道杯来泡,这样虽然麻烦一点,但不会浪费好茶。
 
盖碗可以控制盖口的大小,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把茶汤沥尽,叶底又一目了然,它不添加什么、也不隐去什么,这些都是盖碗的好处。紫砂用好了,确实可以出神入化,但必须要熟知每把壶的壶性,一把壶只能泡一种茶甚至一款茶,局限太大。便宜的盖碗几块钱就可以买一个。但是好的盖碗可不比紫砂便宜。精品瓷器一样有悠久历史和精彩文化。
 
喝盖碗茶的姿态
 
喝盖碗茶讲究姿态,你可以从一个人喝茶的姿态上看出这个人职业。你看川剧中的角色,如果是一个秀才他喝茶的姿势是很文雅的,左手端起茶船,右手捏起茶盖向外波动水面,喝茶的时候,用茶盖遮住口鼻,轻吹细吮茶水,那叫“斯文”。如果是一介武夫,左手大把的抓起茶船,右手也是一把抓的拿着茶盖,使劲的拨动水面,然后大口的喝出动静来,那叫“牛饮”。再看青衣花旦喝盖碗茶,那杯盖的手要做成兰花指的样子,那叫“淑女”。
 
回族茶文化的精粹-盖碗茶
 
 
盖碗茶,又是回族茶文化的精粹,它真正体现了回族茶文化的内涵,将其茶艺和茶道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饮茶的器皿俗称“三炮台”,回族人家中皆有茶碗、茶盖、拖船“三件头”为一套的茶具,其造型古朴大方,精巧雅致,设计合理,使用价值高,以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玲珑、粉彩和颜色釉四大名瓷最受欢迎。“三炮台”起源于晋代,唐陆羽《茶经》中就有记载。回族的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喜爱上了这种古香古色的饮茶器皿,最终成为民族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回族人家均喜爱飞红点翠、粉美绝伦的粉瓷和晶莹如玉、凝重端庄的色彩釉瓷,并且视金边红珊瑚、紫福寿为珍品。喝盖碗茶最能体现出中国伊斯兰教文化的修养,喝茶注重姿势,一手抓住拖船端起,送至眼前;另一手用盖子“刮”几下,无需用气吹去飘在上面的茶叶,符合《圣训》中“进食时不要向食物吹气”的道理,然后把盖子盖得稍倾斜,将冲泡好的色、香、味俱佳的盖碗茶送到嘴唇,再细细呷饮,啜一口满口沁香,顿时沁入肺腑。喝茶时不能端起盖碗接连吞饮,也不能对着杯盅吹气吮饮,要一口一口地慢饮,还要时不时地“刮”一下茶叶,这样还可以观赏到碗中茶汤的色泽,茶叶的形状,故而美称为“刮碗子”(资料来源大红袍网:)。喝盖碗茶一般不把茶底水喝净,要留一点,这样便于保留茶香,也好继续添水。品尝盖碗茶的好处,除了享受茶叶的冲泡艺术之外,还能保持碗中茶水的温度和茶汤的色、香、味,又可以通过打开茶盖观察到茶叶的冲泡程度。如果口渴时急于饮用,只要打开茶盖在茶碗面上轻轻地搅动,或刮刮茶碗面上的水,让碗内茶叶上下翻动,使茶水的温度适宜,便可品尝到一口浓郁的香茶。
 
 
用盖碗泡大红袍
 
大红袍茶的品饮和冲泡之盖碗冲泡法:此法有利于提高冲泡温度,提高茶叶的香气,比较适宜于冲泡粗老大红袍茶。但对于一些细嫩茶,要求冲泡者要手艺娴熟,否则会出现“水闷气”或烫熟茶叶的现象。盖碗冲泡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器皿对茶汤醇度的影响,比较适合评茶。
用盖碗泡大红袍的好处:
 
1、形状开放。不会限制叶片在冲泡过程中的舒展
2、材质是瓷,不会影响大红袍细微表现。
3、冲泡上可闷可放。不会有壶泡带来的闷气或蒸煮的感觉。
4、时间控制有优势。出水快。甚至可以2秒出水。
5、温度容易控制,入水的角度和位置,水流的大小和力度,都随心所欲。
6、甚至可以随心的翻动和挤压茶底。同样造成口感的差异。
7、观察容易。茶色,汤色,叶底等等。
 
而这些都是壶泡大红袍无法做到的。盖碗泡茶不失茶味、实用、不会串味,可以泡出大红袍茶的原味。简单说,纯熟的高手,可以用盖碗泡出你不敢相信的变化。
 
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
盖碗茶的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

扩展阅读——细说盖碗泡茶

茶有茶道,器亦当体其道。器道相宜,方能相得益彰。嗜茶者,爱品茗,好茶道,也极重茶器,无意或有意中体现和完成了茶器道与实用并重之目的。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鲁迅先生为什么单单赞赏盖碗呢,在众多的碗、盏、壶、杯之中?
 
其中,自有道理中国的茶具据《茶经》「四之器」载,有二十五种,一般可按其选型分为碗、盏、壶、杯等几类。选择何种茶具为佳,可根据各自生活习惯、饮食起居、审美观念、所处环境,从方便适用着眼而各取所需。不过若从休闲鉴赏、品茗论道角度而言,却颇有区别,自有高下之分杯形茶具呈直桶状,茶泡在杯中嫩叶细芽全被滚烫的沸水焖熟了,何来品茗之雅趣,只可作「牛饮」;北方盛行的大壶泡茶,茶温易冷却,香气易失散,不耐喝且失却趣味凡深谙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别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杯、壶泡茶,不利于察色、观形,亦不利于茶汤浓淡之调节。此外,茶泡久了,质量会下降而色败香散。
 
无论从品茗鉴赏,或是从养生保健角度而论,杯、壶泡茶的不足均显而易见。而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盖碗茶的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写到此,我也要弃壶而用盖碗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武夷山 » 为什么用盖碗泡大红袍

分享到: 生成海报

想你的风吹到了武夷山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