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树大红袍大众认识的几个误区

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山,属乌龙茶,品质优异。中国特种名茶。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
萎调后的茶叶芽
在中国所有茶中,最有争议的,也许就是武夷山大红袍茶了。争议本是好事,理不辨不明。然而细析争议,多数是因为对茶以及大红袍茶不了解而造成的,现不揣冒昧,将若干认识误区陈列于此:

误区之一:大红袍茶是皇帝御封的

在目前史料以及地方志中,没有任何关于皇帝御封大红袍茶的记载。据武夷山老茶人们所忆,大红袍的前名是“奇丹”,而在白纸黑字的史料中,也没有任何关于奇丹的记载。唯一可以证明大红袍名称由来的,是九龙窠的摩崖石刻“大红袍,民国三十二年 吴石仙题”。吴是民国初崇安县长。至于将吴所题字搬上摩崖,据传是天心寺僧所为。而民国三十二年是公元1943年,那时还有什么皇帝呢?

误区之二:大红袍茶只在九龙窠有一棵。

根据武夷山赵大炎先生《漫话武夷茶文化》一书所引“蒋叔南游记”所载,除了九龙窠外,还有天游岩,珠帘洞两处有此茶。而据姚月明先生回忆,当代茶圣吴觉农四十年代在武夷山进行过茶种调查,在北斗岩也发现过大红袍茶。可见,历史上绝不止九龙窠一处有大红袍茶。而在今天,经过武夷山新老茶人们的努力,运用无性繁殖方式,已成功地发展了数百亩大红袍茶,这些茶树虽然是母树后代,却具有与母树同样的性状特征。从植物学理论来说,只要具备与母本同样的性状特征,不管是二代,三代,甚至十代二十代,都与母本具有同样的品种意义。因此,所有的从母本繁殖的大红袍茶,都是真的大红袍茶。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大红袍茶的种植面积还将进一步扩大。

误区之三:母本大红袍茶比二代好,二代又比三代好

这是典型的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观念,毫无科学依据。而在利用母本大红袍茶树进行无性繁殖的实践中,确实出现一部分后代发生性状变异的现象。如果是保持母本性状特征的,不存在不如母本的问题。如果是变异的后代,只能说是性状变化了,既有可能在品质上不如母本(一般来说这种后代很快就会被淘汰),但也有可能变异的更好,从而产生新的优良品种。而从大红袍产品来说,是否制出优质成品茶,茶树品种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产品质量还受到生长环境,季节气候,制作工艺等等诸因素的影响。实际上,许多利用后代大红袍茶树为原料制作的成品茶,在质量上完全可以与母本制作的成品茶比美。

误区之四:现在街上卖的大红袍茶,全是假的

这种认识,主要是不了解作为茶树品种的大红袍与作为茶叶产品的大红袍之间的区别。九龙窠大红袍茶产品很少,一年仅几两,市场上根本不可能见到。而现在市场上能见到的大红袍,一部分是以后代(又称纯种)大红袍制作的产品,大部分是一种冠以大红袍名称的茶叶产品,仰或说是商品茶。这类商品茶一般是采用多种优质岩茶原料拼配而成的。尽管各种大红袍商品茶的品质,参差不齐,但只要是经过注册和检验的,都是合法的真产品。当然,市场上确有不少打着大红袍牌子的“三无“茶叶产品,但不能因为有这种假产品,就否定了所有的大红袍产品。

误区之五:拼配茶质量肯定不好

这也是因为不了解茶叶生产技术过程造成的。茶叶拼配,与酒的勾兑技术一样,都是为了保证质量稳定的必要技术。自从茶叶成为商品,拼配技术就产生了。因为茶叶生产过程,是一种很特殊的过程。由于茶青的来源不一,采摘的时间不一,做青技术不一,每一个制作环节包括烘焙火候的掌握,都有可能影响到成品茶的质量。所以尽管是同一个茶厂,每一批生产的成品茶质量都不一。而市场上对成品茶的质量要求,却是有标准的。特级、一级、二级……。为了保证成品茶符合市场标准,就必须将不同批不同质量,不同特点的成品茶,进行合理拼配。当然,这种拼配的技术含量,是比较高的。所以,只存在拼配的好不好的问题,拼配本身是无可非议的。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大红袍既是茶树的名称,也是茶叶产品的名称;两者有联系,但茶树不等于茶叶产品。

2、 市场上见到的大红袍主要是茶叶产品。一部分是纯种茶,多数是冠以大红袍名的拼配茶。

3、 区别真假大红袍茶,主要是看其是否“三无”产品:即有无商标注册,有无生产厂家与生产日期,有无原产地保护标志。进一步,还要看其是否有通过绿色环保认证。一般来说,前三项条件的大红袍茶,都经过权威部门质量检验,符合国家标准感官指标。

4、 如果是散装的大红袍茶,确定其真假的唯一手段就是亲口品尝。一般的茶庄里,都会提供这种服务。是否上当受骗,就看购茶者自身的鉴尝能力了。所以,如果没有把握的话,最好还是买小包装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武夷山 » 母树大红袍大众认识的几个误区

分享到: 生成海报

想你的风吹到了武夷山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