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桐木关探访正山小种红茶发源地

走进桐木关探访正山小种红茶发源地之旅我们的目的地是庙湾,桐木村下面的一个自然村,离闽赣交界的桐木关只剩三公里。下车后发现这里的阳光格外明媚灿烂,如同身处高原,尽管此处的海拔只有大约一千米。而不一会儿,金灿灿的阳光里洒起了雨雾。“是台风影响到这儿了?”我问带我们来的主人阿杜。阿杜说,只不过是山上在下雨飘了下来。————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纪事

阿杜的家在星村,他在桐木是因为和妹夫张良联合开办了一家茶厂,生产本地闻名世界的茶叶品种——正山小种红茶。正山小种红茶是世界红茶的“始祖”,十七世纪初,荷兰商人最早将少量正山小种红茶带往欧洲,获得上流社会追捧,特别是一度成为英国宫廷所热衷的奢侈消费品,以至于在十七世纪的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中都出现了对武夷红茶——“Bohea”的赞扬,说它和咖啡一样,让人能严肃得起来,让人不至于同情心泛滥。宫廷生活方式影响着社会风尚,上行下效,对中国红茶的需求不断扩大。随着英国逐渐垄断茶叶贸易,而后又通过处心积虑地从武夷山获得茶种、输送茶工,在其南亚殖民地复制出了武夷红茶的生产基地,西方对红茶的渴求才脱离了对武夷山的依赖。————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是世界红茶之祖

“正山小种红茶”之名,“小种”是指茶树品种,“正山”指产地。这个“正山”,是与今日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大致重合的高海拔山区,这里平均海拔一千多米,年雾日达到100多天,适合茶叶的生长。而根据肖坤冰在其关于武夷山茶叶贸易历史的《茶叶的流动——闽北山区的物质、空间与历史叙事》一书中的考证,此地原本没有一个地理上的“正山”的观念,而是到了这里的红茶受到广泛的追捧之后,为了打击仿冒,才开始将本地这种以松木熏制而闻名的红茶“松熏小种”冠名为“正山小种红茶”。这算是在自然保护区成立之前,正山小种红茶这种物产,反过来给自己所出产的地理区域,找到了一个身份。

自从锡兰、大吉岭等英国殖民地开始生产红茶,正山小种红茶就从受到极度的追捧陷入没落。直到2006年左右,武夷山民间和政府同时开始重视正山小种红茶作为世界红茶的鼻祖这段被忽视的历史,并开始大张旗鼓地宣传。这使得正山小种红茶的价格一飞冲天。保护区内以桐木村为主,村民家家户户开始复兴和拓展茶业,收入也水涨船高。阿杜、张良这些在外闯荡多年的青壮年,也终于安心回到故乡,做起既有利可图,又带来自豪感的茶业。这对兄弟,一个在家和妻子、父母负责茶叶生产,另一个负责在城里经营门店,拓展销路。

问张良:你们家茶园有多少亩?他答不上来。因为,桐木的茶,都是分散生长的,少有大片的茶园,张良家最远的茶山从家出发得走两小时。因为是保护区,村民不可开山植茶,只能拥有现有的茶树,除非有茶树死了,才能在原地上补植一棵,仅此而已。而茶山分散,茶树又混杂,难以数清有多少棵,所以,桐木人说自家拥有的茶树多寡,都以每年产多少斤茶青(采摘到的新鲜茶叶)来衡量。

桐木每年的产茶期是从立夏到小满的十来天,阿杜和张良一年用采到的六千斤茶青做出一千斤的“茶干”(成品茶叶),余下的日子就是慢慢卖它们。这一千斤茶,最便宜的每斤卖六百,好的动辄数千,这一家日子之滋润,可想而知。今年,兄弟俩斥资一百万,在家里一栋老房子的宅基上盖起了一座青砖的二层小楼,布置了十间客房,不为经营,只为接待朋友和客户。

沿着通往桐木关的公路边,能看到不少新落成的楼房,透露着村庄的富裕。因为有正山小种红茶,这个地处保护区腹地的村庄,轻而易举地逾越了世界各地都普遍困扰着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生计之间的矛盾。——桐木村的地理位置、地势、土壤和气候条件

而在早年,山里的生活可不容易。山地不适合种粮食,粮食都是从外购入,山民的生计主要是“以茶代耕”。即便是人民公社时期,村里的主要劳动也是种茶。但茶价长期以来十分低贱,直到八十年代,每斤茶也只能卖两三块。山民依赖的另一大经济作物是毛竹,早年伐竹烧碱,捎带上些笋干山货,挑到星村去卖。上世纪70年代末成立保护区后,政府着力扶持毛竹产业。武夷山的毛竹节间距大,是良好的竹器材料。竹器作坊,成了正山小种红茶复兴之前,很多村户的家业。

如今保护区内桐木、坳头和位于建阳境内的大坡三个行政村的两千多人口,以茶为主业,再辅以毛竹业,以及野山菌、蜂蜜等土特产的收入,都已经奔了小康。正因为此,保护区内,盗猎、盗伐、破坏森林植被的现象得到了根本的控制。——————揭开世界生物之窗——桐木、挂墩、大竹岚的神秘面纱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65平方公里,东西宽22公里,南北长52公里。在地图上,它的轮廓大体上像一只脚跟在东北,脚趾朝向西南的左脚印。从保护管理的角度,被分成三部分——脚跟和脚趾部分是两大片“核心区”,占总面积的51.8%,是最重点保护的部分,不允许有人类活动;期间分别是相互间隔的实验区和缓冲区。实验区内允许人类活动,允许区域固定的生产,占总面积的26.3%,缓冲区并不禁绝人类活动,但是原则上不开展生产,占总面积的21.9%。用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说法,正是因为保护区的政策允许,并且扶持保护区内居民在实验区内10%的面积上开展生产,因此确保了其余90%面积保护的成功。————桐木村的地理位置、地势、土壤和气候条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武夷山 » 走进桐木关探访正山小种红茶发源地

分享到: 生成海报

想你的风吹到了武夷山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