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觉农1897年4月14日诞生于浙江省上虞县城(今上虞市丰惠镇)西大街吴家。乳名吴龙山,入学时取名吴荣堂,在浙江甲等农业专科学校更名吴觉农。以后,曾使用过“荣堂”、“咏堂”、“池尹天”、“克刚”、“Y.D”等笔名。其父郑忠孝(1853-1916),上虞县郑家堡人,家境贫寒,成年后,在四明山区的梁弄镇作雇工,过而立之年,尚娶妻。因此,入赘两大街吴家。与夫人吴阿凤生育三女二子,长女秀梅,长子燕山,次女秀姑,从父姓郑;幼女文桂,幼子龙山,从母姓吴。吴觉农系我国著名的农学家、农业经济学家、茶叶专家。1919年留日,是我国第一位去国外攻读茶学的学生。留日期间,他以大量事实撰写了《茶叶原产地考》证明茶树原产于中国,引起各方重视。他是我国现代茶业的奠基人,一生著作甚丰,其《茶经述评》是当今研究研究陆羽《茶经》最权威的著作,为我国茶业事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当代“茶圣”。
1941年吴觉农带领巾国茶叶公司技术处大批人员离开重庆,在我国东南地区的浙江衢州万川设立“东南茶叶改良总场”,任场长。该场后改为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吴觉农任所长。临行前,救国会沈钧儒托吴觉农到东南后,要设法营救国会重要成员吴大琨。吴大琨是1939年受上海人民之委托,到新四军驻地慰问,被当时国民党第三战区军队所绑架,皖南事变后被囚禁在“上饶集中营”。吴觉农到衢州后,多方活动找到孙晓村,得知集中营已迁至建阳的徐市。吴觉农利用第三战区高级参议的关系,得到顾祝同批准,让吴觉农以叔侄名义保释吴大琨。
1942年春,因日军大肆进攻浙赣铁路沿线,“东南茶叶改良总场”几度选址,最后迁至福建崇安(今武夷山)赤石街。该处原为福建省茶叶改良总场所在地。崇安与建阳毗邻,与当时为了营救吴大琨不无关系。是年,吴大琨保释,“狱后,由吴觉农介绍到建阳同立暨南大学文学院任教。
吴觉农育有二子(吴重远、吴甲选),二女(吴谷茗、吴肖茗),全家是:1942年由香港经上海到崇安的。:194G年上半年,崇安茶叶研究所工作结束后,吴觉农携家乘车至杭州转上海。在武夷山头尾工作生活了5年。
吴觉农在崇安(武夷山)工作期间,以茶树更新改造、茶业复兴为己任。他在:1942年9月18日研究所纪念日上《关于本所的工作方针》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茶业的历史是最久的……但是后来因为其他产茶国家的研究改良,天天有进步……所以,我们的研究工作尤当迎头赶上,需要更切,希望更大……”他广泛深人开展调查研究,多次到桐木、星村、三十六峰、九十九岩进行实地考察,搜集正山小种、武夷岩茶的历史资料、自然地理数据,编制了《整理武夷茶区计划书》,刊登在:1943年崇安茶叶研究所《茶叶研究丛刊》第2号上,为武夷茶区茶业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据上海市茶叶学会编的《吴觉农年谱》载::1945年吴觉农在《三年来茶树更新工作之检讨》中云:“从1942–1945年,以300万元经费,维护10万余亩之茶园,更新1000万余丛之茶树,茶叶研究所还是作出很大的贡献。”“不惟如是,茶树更新之推行,并已收获若干无形之效果:一是使茶业工作者益增茶业复兴之信念;二是便利新茶政之推行;三是一部分茶农也获得了更新的新知识,将会产生大效益。此三者,实较有形之收获,价值尤为巨大。”
桐木村作为世界红茶的发源地,1940年张天福先生在桐木建立“正山小种红茶示范基地”,由正山小种第二十二代传人江润梅先生负责基地的管理。1942年吴觉农在武夷山设立茶叶研究所,接管张天福创办的“福建省茶叶改良总场”。是年,在桐木庙湾、阴坑一带建立品种园,连同原桐木“正山小种示范基地”都交南江润梅先生负责管理。吴觉农每次进山都住在江润梅家,两人交往甚密一1972年l0月15日江润梅先生去世。临终前交代其子江素生:“知道吴觉农先生在哪里?一定要去找他,他能帮助正山小种重振雄风但由于受当时各种因素所限,一直没有取得联系。
1985年茶叶严重滞销。福建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准备砍掉设在崇安的正山小种红茶的生产加工计划。当地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让桐术村打报告,然后层层上转,最后转给吴觉农。吴觉农作了批复。
江素生回忆说:“当时村干部给我说,吴觉农在报告上批了字,大体内容是:‘正山小种品质好,历史悠久,在国际市场上还足有竞争力的。40年代在我手上想、恢复,但没有恢复起来,希望你努力,提高品质,做细作精,顺问江润梅还在否?’原件交到县了,我只抄了个吴觉农的地址:‘北京东门北河沿大街二十号’。随后,村里让我写信给吴觉农。10天后收到吴觉农的回信和他在信封背面手绘家宅方位图,村委会决定派我和我弟江素忠进京找吴觉农。江素忠因在南京走散,由我一人北上。l985年l2月中旬的一天在北京见到吴觉农。吴觉农看了我带去的正山小种说:‘太粗了!正山小种可以做出好茶,你们要搞新产品开发,搞小包装,组织茶业产销合作社,把茶叶做精。’并介绍我去认识福建茶业进出口公司庄任,庄任后来义转介绍给姚月明(原武夷茶场场长,现已故)教我们怎么提高品质,做精细茶。”
江素生老人还回忆说:“我喜欢诗,这之后还常把写的诗寄给吴觉农看,吴觉农还把叶圣陶、夏衍写的诗寄给我,让我学习。”
从此,吴、江两家又恢复了联系,频频通信往来。据江素生老人说:“从1985年开始,吴觉农先生先后给我写了几十封信,其中两封信还被收入吴觉农纪念馆。1989年10月28日吴觉农逝世,北京治丧委员会还发通知给我们。吴觉农去世一周年,我和江素忠还应邀出席了在浙江上虞举行的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成立大会并当选理事。”
2007年9月19日,吴觉农次子吴甲选先生应邀前来武夷山参加首届国际禅茶(大红袍)文化节,期间还专程到桐木看望江氏家人,并题写了“茶谊三代,情义无穷”8个字送给正山茶业董事长江元勋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