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买到的"正山小种"可能是假的

时至今日,关于红茶鼻祖正山小种,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

一是,不是所有的正山小种都产自其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以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域内;

二是,即便正山小种年产量近乎40万斤,但是大多数人喝到的也不见得就是正宗的;

三是,这种现象,或已成为业内公开秘密。

但,关于正山小种的乱象仍旧在发酵:

第一个故事,一位桐木关本地人在收到其外地茶友帮忙购买正山小种的请求后,向其邮寄了一款品质不错的正山小种。随后,他却受到了一万吨伤害。茶友批判:你寄来的正山小种,还不如广西产的“正山小种”好喝;

第二个故事,一位桐木关本地茶农招待一位慕名前来的茶友,并欣然拿出自家正山小种邀其品饮。随后,茶农受到了一千吨伤害。茶友表示:你这款正山小种有一股“烟味”,看来是工艺问题;

第三个故事,佳节将至,一位收到桐木正山小种的茶友,在品饮后连连摇头:除了比较耐泡,汤色不够红,蜜糖香太淡,送茶之人其心不够“诚”;

第四个故事,近年来,部分茶叶市场、电商平台的“正山小种”风生水起:我们这里均是原产地采制的正宗红茶,量大、价低。

实际上,正山小种概念混淆不清、鱼目混珠冒名茶层出不穷……盲目追捧下,部分逐利心切的商家将正山小种推上了一个尴尬的境地。这一切,均或多或少地间接造成了如今正山小种的“不能承受之痛”。

在这里,正山小种官网将通过浅析正山小种乱象成因,以期告诉大家正山小种定义及标准,为正山小种正名!

国内红茶市场现状

在此之前,市场上几乎95%以上的红茶都用于出口外销。红茶之于国人而言,太过陌生。直到2005年金骏眉诞生,国内红茶再度迎来黄金时代。

这也就意味着,红茶开始重新回归国内品饮的主流市场。

尤其在金骏眉横空出世之后,国内红茶市场越来越火。近年来,尤甚。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市场独树一帜的武夷红茶,因其滋味醇厚回甘,香气纯正高扬,备受追捧。在此境况下,其价格从每斤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且当中不乏冒名之辈,红茶市场渐入混沌。

根源:世界最早的红茶,欧洲人的最爱

另一边,作为世界红茶鼻祖的正山小种,尤为严重。

实际上,正山小种并非新物。早在清朝时期,正山小种便成为了西方与中国贸易的主要产物。并且,一度掀起了整个欧洲皇室贵族的红茶文化。

正山小种受宠,与市场青睐不无关系。从全国范围来看,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正山小种这一品类真正被国人接纳,正是从2005年之后开始的。

至此,正山小种的名气在全国扩散开来,红茶爱好者似乎皆以“你喝过正山小种吗?”为傲。不可否认,借此正山小种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显然,这杯被欧洲人宠爱了几个世纪的红茶,可能从未想到在回归国内市场之后,迎接它的不只是荣耀与赞誉,还有喜忧参半的一地鸡毛。

从最初骄傲的“你喝过正山小种吗?”,到如今质疑式“你喝过真的正山小种吗?”一路走来,随着正山小种广为人知,大众对其需求逐渐攀升。以“外山小种”或其他茶叶假冒源源不绝,陷入尴尬的乱象之中。

乱象成因一:产区唯一,正山小种却很忙

据不完全统计,单是“正山小种”在某搜索平台的热度结果就一度达到约五百万个,这还不包括在某电商平台多达100页的宝贝。各种与“正山小种”相关的产品,令人唏嘘。甚至,价格从每斤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

那么,这些所谓的正山小种从何而来?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搞清楚正山小种的原产地到底在哪里?

按照国标中指出,正山小种是指产于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以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域内的茶树鲜叶,用当地传统工艺制作,独具似桂圆干香味及松烟香的红茶产品。根据产品质量,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共4个级别。

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在桐木村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这个不大范围内的正山小种,才能名副其实。并且,前提还包括“当地传统工艺制作”。

尽管有人试图将正山小种的范围扩至武夷山市全境,甚至武夷山之外。可在当地桐木人心中仍有不成文的规定。

正山范围内,不止产出正山小种。而小种红茶也不能都被称为正山小种。简单地说,只有正山范围内的小种红茶,经过传统工艺加工而成,才能成为正山小种。其中,又以麻粟、挂墩、江墩三个地方的茶叶品质为尚者。

 

低价、量大“正山小种”,品质堪忧

当然,即便是购买的价高者,也不见得就能喝到真正的正山小种。要知道的是,高等级正山小种的核心产区范围更小。

据常年深扎于桐木的资深茶人表示,“近年来,一到开春,桐木就会涌现出许多拉着茶青的武夷山外的车队。在经过当地茶农的加工后便成了名副其实的‘正山小种’,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外山茶。另外,乌鸦变凤凰的还不止此,更为甚者直接是假冒。除了套用‘正山小种’四个字,不论产地,品种、工艺皆与其没半毛钱关系。”

换句话说,那些来自全国各产地的原料,以及说不清品种工艺的低价“正山小种”,品质着实令人担忧。

乱象成因二:正山、小种概念混淆不清

“为什么喝不到正宗的正山小种?”、“为什么仿制的这么多?”

主要原因还根结于:大众只知其名。从不断被仿制,到大众以假为真,其实都折射出一个现象——正山小种火了,正山小种乱了。

真的是正山小种名不副实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实际上,仿制正山小种这事还真不是现代人的专属。在《武夷茶经》中描述,由于正山小种在欧洲市场的广泛流传,引得武夷山桐木关附近的茶农,纷纷仿制。为了区别桐木区域与周边茶叶品质的不同,人们将桐木关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生产的称为正山小种,武夷山外则称为外山小种。

其所谓“正山小种”红茶之“正山”,乃表明是“真正高山地区所产之意”。这个“正”,也是正宗、正统之意。

同时,书中还指出:“外山小种”是涵盖政和、坦洋、屏南、古田、沙县及江西铅山等地所产仿制正山小种品质的小种红茶,质地较差,统称“外山小种”或“人工小种”。

另一边,关于“小种”的说法并未完全统一。有小部分人认为,其“小种”是指其稀少而珍贵的意思。

但在更为通用的官方说法中,是指茶树品种为小叶种,且产地地域及产量受地域的小气候所限之意,故“正山小种”又称“桐木关小种”,以区别正山以外所产小种。

实际上,正山小种是用桐木关内生长的传统武夷菜茶群体品种制作而成,并由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品质特征与高山韵味。即使是使用同种工艺制作的外山小种红茶,也不能被冠以‘正山’之名。

乱象成因三:以“正山小种”之名,占据半边天

正山小种被仿制了,正山小种被“骂”了,大众送上“臭鸡蛋”。一杯有着近400年盛誉的世界红茶,名声在外,却沦落到如斯境地。

不过令人悲哀的,还不止于此。

近年来,随着正山小种的热度一路飙升,其仿冒之势,愈演愈烈。甚者,只是借“正山小种”之名,就跻身市场。

那么,正宗的正山小种应该是怎样的?

根据国标中对特级正山小种感官品质要求所指出:其干茶条索壮实紧结匀齐,色泽乌黑油润,香气纯正高长、似桂圆干香或松烟香明显,滋味醇厚回甘、显高山韵、似桂圆汤味明显,汤色橙红明亮,叶底尚嫩较有皱褶、古铜色匀齐。

等级下降,品质、口感也随之下降。

另外,人们常说的“松烟香、桂圆汤”,则是以张笔清为代表的传统桐木人眼中,最高等级及品质的代表特质。

正山小种的松烟香从何而来?

事实上,正山小种根据工艺不同可以分为,有烟正山小种和无烟正山小种。传统的有烟正山小种是以青楼为载体,使用松针、松木熏制而成。

其,利用三层木质结构的青楼进行萎凋和熏焙,茶叶通常放置于青楼的第三层。在接受地下一层燃烧松木所产生的热量的过程中,又经由一、二层稀释后,使得温度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形成明快而清爽的松烟香。

这,也是正山小种松烟香的主要来源。

可以说,之于正山小种传统工艺而言,青楼具有重要价值,也是制作传统有烟正山小种的必备“设备”之一。

如今,得以流传并使用的青楼,少之又少。张笔清认为,正山小种繁复的传统制作工序里,凝聚了历代茶人的智慧精神。而其位于麻粟的老家中,仍旧保留着上百年的青楼,传统制茶工艺也因此传承下来。

为什么市场上很多正山小种没有松烟香?

一是,迎合国内市场需求。一部分人在口感上不易接受松烟香(味),目前市场大多以无烟工艺为主,无烟正山小种更符合大众口感。

二是,传统制作工艺成本较高。桐木关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后,当地的松木已经全面禁止砍伐,所以现在所制作的传统正山小种所需松木,都需要从外购买,且桐木保护区对于外购的松木,也有着极为严格的审批条件。

实际上,在桐木本地,更多的老制茶人仍旧保留着传统工艺。

正山小种发展至今,由于技术的进步和新设备的不断出现,传统的工艺已经被不断简化。但其却具有极高价值及意义,这不仅是正山小种得以保留并延续最原始品质与韵味的根本所在,也是其制作工艺四百多年来的技艺传承,更是为了今后深入探讨钻研的重要依据。可以说,无论过去,现在,抑或是未来,正山小种的传统制作工艺都对于带动桐木乃至整个红茶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红茶鼻祖正山小种,凭借其“松烟香,桂圆汤”已然征服了全世界。即便市场乱象下,名不副实的“正山小种”能似其形,却不能兼具其内质。这源于桐木所特有的地理环境与生态条件,更是与其传统制作工艺及独特口感滋味,不无关系。

事实上,正山小种的市场乱象仍在持续发酵。但当大众不再盲目追捧,且其认知逐渐清晰之时,正山小种或将迎来更崭新的未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武夷山 » 你买到的"正山小种"可能是假的

分享到: 生成海报

想你的风吹到了武夷山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