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茶的人没有不知道武夷岩茶大红袍的,茶喝多了便想去寻访一下产茶的圣地。也是机缘凑巧,在茶博会上结识了武夷茶人吴老师。几泡彩金茶入口,惊艳四座,三言两语之间便敲定了这次武夷访茶之旅。
我们这趟访茶之旅是要探访野生茶园,所以没有去武夷山风景区,去的是武夷山脉北端的百丈山。它位于福建省浦城县九牧镇,地处浙江、江西、福建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也一直是产茶区。
抵达茶园
车转过山弯,漫游的浮云从远处的山脚绕过近处的山峰,旋了几个旋儿,终于被收在了万山的怀抱里。薄薄的轻纱浣成了浓密的白,浮荡在碧透的山腰间。几个不经意的回眸,就涨满了人的胸臆。
吴老师的家和野生茶园就在这重山环抱的白云深处。一座石屋,门前疏篱数竿,茶树几株,圈起一个小小的院落。篱下散养着几只母鸡,天光底下游荡,一会儿就躅躅地踱进道旁深林里去了。房后是山脚下的半片缓坡,坡上拔起参天的翠竹撑开半山清雅的绿,那绿的尽头就是野生茶的茶园。
野生茶分为两种:一种是在高山野岭间自然繁育的野生茶树,取自天然,数量稀少,需要采茶人耐心细致、漫山遍野地寻找;另一种是栽培型野生茶,树种由古人在千百年前种下,但因各种原因被遗忘,茶树几经自生自灭成为了原始林木的一部分,直到后来被茶人们重新发现,移种到现在的茶园。野生茶的口感纯正、浓郁甘甜,具有强烈的山野气息,在口感上,与平常我们喝的古树茶有很大的差别。
吴老师家的野生茶园属于后者,出乎我预想的是:茶园里一片茫茫的灰褐色,茶树基本可以用“光秃”来形容,上面还缠绕着一层蛛网。只有树尖上稀疏残留着几撮没被扫荡过的茶叶,有的茶株上甚至是颗粒无收。在此之前,我也寻访过其他茶山,触目所及都是满眼的茂盛葱茏,从来没有像现在看到野生茶园这么灰心丧气!吴老师拂去枝叶上面的蛛网,表情严肃又祥和地说:这些自然留存下来的茶叶,约占全部茶园产量的十分之一。一时间,我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种茶、制茶的茶人一般都是希望自己的茶园高产、收成丰厚。然而吴老师这样的茶人,坚持有机生产。种茶如斯,才是真正爱茶、养茶、育茶,也只有这样的人才堪配“茶人”二字。人活在世上总要有一种信念,哪怕是坚持一些看似荒唐的事情!茶家畅饮
从茶园回到吴老师的家中,差不多是正午时分,于是大伙儿开饭,饕餮一顿华丽的农家宴!漫山遍野的翠竹是这里的“植物大户”,清脆甘甜的青笋是酒桌上最受欢迎的菜肴。再加上有机的五花肉片、辣酱和吴老妈妈的烹炒……至今回味起来仍然口齿生香。
餐后的活动项目是品饮当地老白茶和彩金茶。就着山林里新摘的野果剌儿莓,我们一群茶腻子懒散地坐在院子的树荫下,开始了此行第一场野生茶会。
生长在武夷山的人,做茶就如同料理家常便饭。我们品尝的第一道茶便是吴老师的母亲吴老妈妈自己炒制、封存的老白茶。“老茶治百病”,福建茶产区的茶农有一个古老传统:把十几年前的纯老茶作为家庭必备良药,老茶收藏的时间越长,功效越强劲,茶韵越深厚甘醇。常饮老茶可通百窍并解肠毒,具有止痛、祛病、消暑、暖胃、解乏等功效。五月的武夷山已经有了微暑的感觉,喝下这几道老茶以后,顿感血脉贲张,茶气灌顶,耳热面赤,通体微汗过后是一身的轻便舒爽。
之后,我们又品饮了野生乌龙茶——彩金,这也是吴老师的茶品里我最喜欢的一款。干茶茶条紧实,呈黑褐色,在充足的目光下可以看到赤金的绒毛。冲泡以后,茶叶醒透舒展,逐渐曼妙出斑斓的缤纷色泽,纽结着绿茶、黄茶、红茶、乌龙茶的颜色于一体,可谓异彩纷呈。高山野生茶香高汤寡,彩金的香气是那种野草闲花的山野气,活泼而灵秀,茶汤呈琥珀色,入口温和鲜爽。低眉细品,那清甜绕过舌底似要带你去往那万山寂静的云雾岚霭。阳光顺着树叶间的缝隙洒下来,把彩金的茶底映射得更加绚丽多彩。此时,你除了觉得生活是舒美的,再没其他想法。漫游野茶山
小憩之后,行程再次开启。吴老师要带我们去百丈山上寻找真正的野生茶。我们在喝过几道彩金之后,对生它育它的深山更是充满了憧憬与遐想。
都说武夷山是动植物的王国,一路走来果真如此,有很多种野花野草就是当地人也叫不上名来。我们在吴老师的指点下,看到了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红豆杉”,而离红豆杉不远,我们又发现了野生樱桃树,它的果实只有酸枣大小,形状和颜色很像枸杞,吃起来酸甜可口。我们几个人站在树下,不消一刻便把一棵红绿掩映的野生樱桃树变成了葱绿的光杆司令,大饱眼福之外又大享口福。
总算我们运气好,走了一个多小时以后找到了第一株茶树。茶株杂沓地混在其它植物的荫庇下,每株也只有齐膝的高度,低矮嫩绿,毫不起眼,但是一芽二叶,旗枪分明,摸上去柔嫩韧巧,挺秀饱满。我按照采摘绿茶的路子掐了一朵茶芽,惹得吴老师直笑:“野生茶本来就难得,不能这么浪费。你这样精选出的茶芽,都是做白金茶的上好茶青,但下面的二三叶也是可以摘回去的。”一边说着,一边掐下底下三叶,并要我们都依此效仿。顺着散布的茶株采摘,一路上行,茶友们兴奋开怀,返老还童了一般,再加上一开始在茶园里的收获,我们竟也采摘了五斤左右的茶青。日落之前,我们返回,将茶青送到了吴老师家的茶厂。
观摩茶厂
第二天的行程便是参观吴老师的茶厂。
茶厂是以前的旧戏台改建的,从构造到角落里不经意的摆置,乃至制茶时的工艺流程都呈现出了各种古老和传统。吴老师带领我们从晒青、人工揉捻到烘青逐步查看,详细讲解,耐心解答。时间火候上的掌握是制茶的关键,我们也在观察中读出了老茶人制茶的严谨考究、一丝不苟。
茶厂近旁还有一个小有特色的建筑,据说是个烘烤烟叶的烤炉,样子很像少数民族的碉楼,让我想起以前看过的《尘埃落定》。当然这与茶无关,只是访茶路上一个小小的新奇发现。有时候你会发现旅行就像是一块七巧板,一路走一路巧遇,许多意外有趣的发现,拼凑出整个多彩旅程。
造访茶乡古镇
告别了吴老妈妈,离开了百丈山。下午的行程是造访附近的古镇廿八都。廿八都是个很小的古镇,漫无目的游走也能在两个小时之内将其逛遍。进古镇先要走过一座石桥,名日“珠坡桥”,桥上的一副对子“桥廊风爽堪留客,波底星光可醒龙”,对仗工整,趣韵皆佳,彰显着此地的文化底蕴。
一条溪流亘贯古镇,垂柳傍在堤岸,岸上是嬉戏的孩童和散养的鸡鸭,街道和民居分布在溪流两侧。走在青石板的街道上就能听到溪水时断时续的潺潺声。很庆幸这个小古镇并不出名,还没有太多的人潮和物欲来冲毁它。它兀自恬静着,淡淡的美丽着,我不禁想起王朔那句“最美好的时光都是虚度的”,无限感慨!
访茶之后的半个月,我们收到了吴老师寄来的茶叶。我们亲手采摘的茶青被分别制成了野生乌龙茶——彩金、野生白茶——白金以及野生红茶——赤金。为此我们还专门办了一次野生茶会,召集茶友们品茗分享,大家济济一堂,各种热闹与祥和。又
是一年春天,采茶季节将至。我们访过了武夷野生茶,今年该造访武夷山正岩区的茶山,不知那山那水秀美几许呢?
武夷正山攻略 宋小夔 郝敏敏 宋小夔
百丈山之旅属于深度游,牵手茶人,采茶制茶,但对于从未去过武夷地区的初游者,武夷山风景区(武夷岩茶大红袍的正岩茶区、正山小种红茶的发源地)其实更不该错过。
前前后后,在武夷正山待了一周时间。这里的乡野村寨、远山近水、花草树木、鱼虫鸟兽都令人喜爱有加,无时不在提醒着我们:这里,不仅是桃源仙府,更是胜地茶乡。
崇阳溪东岸 下梅古村旧茶商
不着急入九曲、上天游,头两天,我们在崇阳溪东岸闲逛。这里的五夫镇、下梅村、古汉城、城村,都是留有灿烂文化遗存的美景良地。除了逛茶庄、游茶园,还一定要走一遭下梅古村。清初,下梅村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为武夷山重要的茶叶集散地。当溪的八个码头装卸不绝,每日行舟300余艘,一片繁忙。茶叶贸易的繁荣带来地方的富裕,下梅邹氏四兄弟拥资百万,富甲下梅,其家宅至今仍保留着,韵味深长。
自然保护区桐水关正山小种
在保护区里行走,被百分之百的山林野趣包围。除了空气质量极佳、沿途遇见不少飞乌游鱼,还明显感觉到山林植被的垂直变化。
世人多知武夷大红袍,其实武夷还是红茶的发源地。最早的红茶——“正山小种”就产于黄岗山山脚的桐木关。相传明末清初时期,茶农为避战乱四散,待制茶叶无法及时烘干而过度发酵产生了红变,为挽回损失,茶农采用松柴加温烘干,由此产生后来行销世界的正山小种红茶。老树发新芽,正山小种近年来又开创出金骏眉、银骏眉等高档茶品。天心岩附近大红袍母地九龙窠
其实武夷岩茶大红袍有多个品种,清代最出名便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腰”五大名丛。如果问当地人:最好的岩茶产在哪里?他们会说:茶分三级——正岩茶、半岩茶、洲茶。正岩茶指武夷山本山的茶,它当然是最好,其中,又以永乐禅寺至水帘洞一带(包括天心岩)的正岩茶为上品,很多茶人都以能在这里有块茶地而自豪。
举世闻名的大红袍母树便生长在天心永乐禅寺后山的九龙窠上。长久以来,“茶佛一家”,僧人援禅如茶、融茶于禅。名寺出名茶,大红袍茶缘起于寺院茶,九龙窠原是天心永乐禅寺的庙产,类似渊源比如龙井茶出于龙井寺,云雾茶产于庐山东林寺。
天游峰九曲溪寻找护茶摩崖石刻
行水路看山,行山路看水,武夷山景区内有多处赞颂名茶、记载茶事的石刻。除了“晚甘侯”、“大红袍”、“不可思议”、“半天腰”、“茶洞”等石刻分散正山各处,九曲溪沿岸和云窝附近还有五块护茶石刻,分别位于七曲金鸡社、四曲题诗岩、四曲平林渡金谷岩、云窝石沼青莲亭前。这些石刻恰是武夷茶文化积淀深久的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