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泉岩茶厂:敢为人先,延续百年的商业精神

1644年,黄氏先祖在武夷山水帘洞“瑞泉岩”下研制武夷岩茶,此地处于阳崖阴林,环境宜人,一旁更有润养茶叶的泉水环绕,于是黄氏先祖便将茶叶商号命名为“瑞泉”。

“瑞泉”商号一直靠着祖先超前的经商意识代代传承,但是再夯实的基础也抵挡不了战争的残酷,清末开始,“瑞泉”就渐渐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瑞泉”的商号虽一度没落,但是“瑞泉”世代传承的经商意识却在子孙的血脉中延续下来。

老喜公

1889年,黄氏家族第十代子孙黄瑞喜出生,活到92岁高龄,因高超的制茶技艺和高尚的人格备受乡亲尊重,大家尊称“老喜公”。

老喜公年轻时做茶农就跟别人不同,那时,通常茶农辛苦做完一季茶就会想着好好休息一下,而每次他做完茶,都会到各处的茶行走走,了解茶行的动向。他主要了解的是茶行是否还需要茶叶原料,他便凭着自己对茶山的了解,帮忙采购一些,靠着自己的肩膀,有时候一斤赚一毛钱,一百斤就可以赚十块钱,每年都可以为家里添点收入。有趣的是,在那个惯于划分个人“成分”的时代,他还因这种赚钱的方式被政府定眭为肩挑小贩,介于富农和茶农之间。

老喜公后来曾在武夷山每个大茶厂都当过茶师傅,他对人对事一直都保持着一颗谦卑的心,即使再多人夸他制茶技艺高超,他还是会不断地向周围的人请教;而当有人在背后非议他时,他也能泰然处之,在他看来,如果遭人非议的事情有道理,他会虚心接受改之,如果非议的事情不对,也不用放在心上,更不必与跟他人争执什么。

而老喜公让后人最为津津乐道的典故就是他曾为天心永乐禅寺做过大红袍母树茶叶,当时做茶的青间还有门卫持枪把守,连亲人都不让接近青间,可见母树大红袍的珍贵程度,后代为自己的先辈能够参与其间感到骄傲。而对自己的孩子,老喜公的教育理念是:对孩子寄予厚望,但是从不多说什么,凡是他都让子女自己多尝试。

老喜公共生了四个孩子,两男两女,最小的儿子黄贤义出生时,老喜公已经60岁了,黄贤义回忆道:“‘瑞泉’这个祖上的老字号,父亲在世时就一直心心念念着想恢复起来,所以到70年代末期,经济体制有所松动之时,我们便开始在水帘洞挂‘瑞泉’牌卖茶了。直到1982年,政府体制改革日渐明朗,借计划经济转变市场经济之机,我才把祖上的老字号彻底恢复起来了,在武夷山,我父辈和我们两代人,在水帘洞老茶厂生活了80多年,从自己种茶,到自己挂牌卖茶,父亲的坚持和鼓励一直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榜样。”

30块钱起家

上世纪70年代末,黄贤义和家人商量后,便向亲友借了30块钱,购置了生意需要的杯碗壶碟、茶桌等一系列用品,与家人一起风风火火地做起了5分钱一杯的凉茶生意,当时来武夷山旅游的游客不少,特别以广东、香港人居多,往往喝完还会再带点回去,一来二往,也让黄贤义赚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1982年至1993年期间,武夷山的茶叶市场还未见雏形,量大的茶叶还是要靠商家收购,黄贤义便将第一桶金投入到山上开荒种茶,当时的产量便有200~300多斤茶。1993年后,黄贤义便自己开始陆续对外开拓客户,推广自己的茶。而他的大儿子也在他的鼓励下,于2000年开始向海外拓展业务,将家族事业有力地推向了更高的平台。

黄贤义是“瑞泉”的第十一代传人,他10岁开始做茶,50多年制茶经历让他对茶有着与众不同的深厚感情,他一直强调要做品质稳定而富有个性的传统手工茶。在他看来,时下流行的机械制茶不适用于做正岩的茶,因为不足以凸显山场的个性;而品质的稳定就是黄贤义常年对山场、工艺的严格把控的结果,他说道,我们一个山场如果只有30斤的茶,我们就只卖30斤,经销商再怎么要求,我们都不会多出来一斤。2012年由于天气反常为制作带来极大难度,也造成了品质和往年落差较大,所以那一整年的茶我们都压下来了,我们要以客户的利益至上,品质不好的茶卖的越多,就越有损“瑞泉”的口碑,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他秉承了父亲开明的做法,对三个孩子也以鼓励为主,孩子有任何想法,他都鼓励孩子勇往直前,跌倒了懂得重新站起来就好。所以,在家族企业的经营上,当长子黄圣辉在海外开拓市场成功赚回自己的第一桶金时,他就开始渐渐将家族企业的“帅”印交到他手上;而茶叶品质的把控权,他也逐步移交到二儿子黄圣亮手上,提到自己如何传授孩子制茶理念时,他爽朗地笑起来:“你们年轻人的想法跟我们这代人差很多,总想求新求变,一开始我教这个,他总想试试那个,我都让他们去尝试,能试出更好的效果,我们乐见其成,如果不行,多走走弯路也是好的。”另外,老三黄圣强性格活泼外向,也逐步在拓展企业业务和料理企业财务方面崭露头角。

如今,在制茶方面,黄贤义只有在黄圣亮偶尔出现状况的时候才出手指导,凭借着自己多年的制茶经验告诉他问题的关键所在。而黄圣辉在跟全国经销商沟通到茶叶的相关话题时,很多深度的茶叶问题他都会将父亲请出来,因为只有黄贤义能够结合丰富的实际情况,将问题解释得更生动明了,往往也让更让人心服口服。所以,经过这些年的沟通与合作,很多经销商对“瑞泉”的茶叶品质都不存在任何疑点,后来几乎不用试茶就直接下单,而他们每年还从各地赶来武夷山的原因,更多是为了来跟黄家的父子们见个面,叙叙旧。

善缘与商机

黄圣辉在正式接触家族事业前曾做过几年天心永乐禅寺的俗家弟子,多年佛前的修行,让他将自己对佛理的深刻领悟也融入到日后的经商之道中,让他更明白世间“施”与“得”的关系,所以他总是乐于先将自己的好茶送给刚结识的朋友分享,即使那个人不会回头买茶,但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播散出去的善缘,都会结出一定的善果。

2000年,黄圣辉在马来西亚万佛寺方丈文通法师的帮助下,背着30公斤茶前往马来西亚,并在那里结识了马来西亚著名的紫藤茶业的老总,卖给他20公斤茶叶,不仅为自己的收获了“第一桶金”,也因此结下了善缘,为后来“瑞泉”进入东南亚高端茶叶市场埋下伏笔。同年,黄圣辉正式成立瑞泉茶业公司,以文化为载体,将瑞泉的发展推向全新的平台。

2006年,黄圣辉用全部家当从一个台湾人手里盘下了现在武夷山景区内的一块地,并用三年多的时间准备,2010动工打造了如今的“瑞泉岩茶传统制作工艺博物馆”,正式开启文化塑品牌的道路。对于黄圣辉的最初的做法,黄贤义是有犹豫的,但是既然选择将企业放手给儿子打理,他最终坚定地支持儿子。一开始,黄圣辉很多超前的经营理念为他带了极大的资金短缺问题,但是他一路播撒的善缘也渐渐得到了回馈,很多客户都出手相助。皇天不负有心人,事实证明,黄圣辉的超前理念是对的,博物馆的创建不仅将岩茶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及制作器具真实呈现,为“瑞泉”带来无限商机,还为武夷岩茶的文化传播搭建了一个与世界各地友人进行文化交流的良好平台。

黄圣辉超前的经商意识还体现在他对老茶的储存上。从2003年开始,他便有计划地进行存茶,每年存5000罐,每罐100克,接近当时年产量的三分之一,而他也早早就开始收集了很多与茶相关的老物件,一早便为自己的博物馆开始淘宝。如今,随着博物馆的广为人知,当初物美价廉的老物件,如今也已身价倍增变为老宝物,而随着岩茶老茶品质被市场的逐步认可,当初屯的老茶也水涨船高,成为“瑞泉”的镇馆之宝。

为了让家族企业有更长远的发展,黄圣辉也在公司成立之初,也率先提出实施股份制改革,一家人举行了一次重要的圆桌会议,相互理解兄弟间很快达成共识,把股份落实清楚,实行了企业的快速转型。黄家父子间的谦恭友爱和对企业共同的超前意识在武夷山当地也备受称颂,天心村很多茶企也渐渐向他们学习改革,步入股份制企业的新行列。

如今,“瑞泉”在黄圣辉的带领下,将“精行俭德,淡泊名利,厚德载物”定义为企业的文化精神,也将企业发展为集茶园栽培管理、精制加工、茶文化观光旅游及出口贸易为一体的经济实体复合型企业。

可以说,这一代的黄氏兄弟通过团结互助,共同用超前的意识和过人的胆识为“瑞泉”打开了新局面,他们不仅为自己创造了个人价值,也让世人相信,只要“瑞泉”人的精神不变,“瑞泉”这个百年老字号就会世代延续下去。

记者手记

在采访过程中,黄贤义打趣他和黄圣辉两代人,一代是靠30块钱起家,一代是靠30斤茶叶起家,有多少能力就要尽力做多少事,希望后代子孙在更好的平台上努力出新的高度。让我们备受感动的是,在接受完我们的采访后,黄贤义还特别向我们提出希望,希望我们多关注一些武夷山目前比较贫困的高山茶区,由于交通不便和当地茶农的经营意识薄弱,很多好茶都被埋没了,他说下次来武夷山,他老人家可以亲自带我们去考察一些贫困的茶区。

所以,我们在想,一个企业真正得以延续数百年的原因,不仅是靠那代代相承的“敢为人先”的超前经商意识或其它,更是他们明白世间万物,有舍才有得……

扩展阅读——瑞泉岩茶厂的过去未来

瑞泉岩茶厂是笔者在天心村进行田野调查时接触较多的一个茶厂。与村里其他茶厂一样,“瑞泉”同样也是一栋四层的小楼,家住与茶叶加工合而为一。与其他茶厂不同的是,这家茶厂注入了更多的“传统”元素:摆放在门口的是一台“九一八”式揉茶机。一楼堆放的茶箱,也不同于其他茶厂通用的“武夷岩茶”纸箱,“瑞泉”的茶箱仿制17—18世纪武夷茶漂洋过海到欧洲时的木板箱,胶合板茶箱内衬牛皮纸和铝箔,外面有毛笔书写的篆体“瑞泉”二字。绕过前厅,后面几间房分别是青间、捻揉间与焙间,间隔陈设着一些古老的制茶用具,包括木制揉茶机、篾编圆桶摇青机这些属于古董级别的制茶工具。捻揉间按照传统茶厂的格局摆放着揉茶桌,墙上挂着揉茶篱。焙间设有十个焙窟,每到做茶季节,焙窟上的焙笼从早到晚一直热乎着,旁边搁置有焙铲、焙刀、炭勺、刮灰刀、拖篱等全套的烘焙用具。走上二楼,曲折的长廊上仍旧陈列着一些与茶有关的旧物,如旧时茶商随身携带的提箱、装大洋的钱箱、茶厂中量米用的器具方、斗、升等。绕过长廊是一间茶室,茶室布置地古色古香,正前方的长几上供奉着白玉的佛像,旁边摆放着佛珠、造型各异的紫砂壶、宋黑釉盏等古茶具及一本《黄氏族谱》。

二楼廊间的一幅镶裱在玻璃框中的《岩茶世家,瑞泉黄氏》的文赋,很巧妙地利用了这一通用版江夏黄氏的族谱,追溯了“瑞泉”黄氏家族的历史:

武夷岩茶类为乌龙,起源清初,已历三世,黄家有幸与之同行,代传十二,立厂瑞泉。

黄氏源流谒祖寻根,肇始中原光州,派从楚国江夏,晋代入闽”开基邵武和平,裔孙分衍散居八闽大地。我祖随迁择居永春章溪,先辈唯命迁移广信裴村,时在清初,缘因海禁,得以闽南宗亲提携涉足岩茶栽种制作,同邑人开发武夷茶产业,与宗亲研创乌龙茶技艺,因诚实劳作得厂主赏识,经年小有积蓄,开始自行创业,卜胜景章堂涧北,办小厂号名瑞泉。此处山高涧深,碣石密林,该地僻静清幽,蝉噪鸟鸣,福地荫瑞泉,佳境孕岩韵,虽系小厂,却也殷实。先祖开基,裔孙守业,共享名山殊荣,分得岩茶利益,苦心经营与哀叟迭代传。至十黄公瑞喜,制茶技艺山人公认。建国初期,一九五五年授派外出传艺,前抵泉州、永春交流切磋,为时月余,得褒扬非同一般,当年事老辈常提。喜公育三男一女,时下已是子孙满堂,多与岩茶为伍,产制营销论文。三子贤义得传最深,技高业精颇受注目。缘传统风格承瑞泉,调基传承技艺存谱系,制作经营有规章,茶产品行销于国内外,传承人受聘任技术总监。

瑞泉因为岩茶而兴盛,黄家寄望瑞泉而拓展。

裔孙黄贤庚谨撰

公元二零零八年八月八日

据族谱记载,瑞泉黄氏为福建江夏黄氏一支流。明末(崇祯皇帝时),因为海禁,黄氏第十二代祖“彦捷公”迁居闽赣交界的分水关,常年在福建崇安县与江西信州府之间来往,几十里路来来回回,不定期地到武夷山管理茶山和做茶。康熙四十八年(1708年),江夏黄氏“士汉公”迁居于武夷山。瑞喜公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于。1929年来到武夷山,当时是常年在武夷山与江西上饶之间“挑崇安担”,到1931.年左右定居武夷山。最初主要是帮人管理茶园,先在三岩洲住了两年,然后搬到第二个居住地馒头峰,此后迁到慧苑的瑞泉岩住了六年,又搬回到霞光岩住了两年,最后定居于水帘洞。瑞泉茶厂创办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黄氏先祖应仍主要是帮工),民国时期瑞泉已经有了自己的茶山与茶厂,年产大概200斤(毛茶),制成精制茶可能就是100斤,这在当时的武夷山算是中等规模了。民国以后,原来的瑞泉茶厂逐渐荒废。如今的瑞泉岩茶厂是在瑞喜公的三子黄贤义手上重新恢复的。20世纪80年代集体制解体后,黄贤义一家开始自己做茶、卖茶,最初主要是在景区卖茶给游客,并取名瑞泉茶庄。

后来逐渐扩大规模,兴办了瑞泉茶厂。黄贤义的长子黄圣辉在1998年时带着一批岩茶到马来西亚,这批茶受到东南亚佛门禅院的青睐,此后打开了东南亚禅茶的销路;二儿子黄圣亮也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技艺传承人,并受聘于一家规模很大的“天邑茶厂”任技术总监。

2008年12月,瑞泉岩茶厂签下了风景区内的一块场地“宝树堂”,打算将其改建为一座展现岩茶传统手工技艺的“茶博馆”。这块场地坐落在离景区北门约两公里的一处山坡上,面朝着一大片的茶园,背靠着青翠连绵的群山,据说风水很好。但由于此前的“宝树堂”是一家台湾保健药企业设在武夷山的一个销售点,这一销售点专做游客的生意,往往让游客亲眼见了各种蛇,再现场取蛇胆,卖蛇胆、蛇油膏、蛇鞭、熊胆等保健品。在将其改造为“茶博馆”之前,“瑞泉”特意请来了一批僧人做了一场法事。此时的“宝树堂”虽已不再经营,但熊园里还有三只黑熊,其中两只都被取下了一只熊掌。熊园旁边的一个玻璃暖房里,仍有许多泡着蛇的瓶瓶罐罐。天心村传言,是因为这里杀过太多的蛇,杀孽太重,而瑞泉黄家又是信佛的,所以这次才请了和尚过来超度这些亡灵。2008年12月22日,僧人在“宝树堂”做了整天的法事。“宝树堂”正中间的大厅里布置了一座法坛,法坛正中供奉有一座佛像,佛像前摆放有香炉、木鱼、钵等物件,法坛前的地面放了两排蒲团。第一排蒲团为僧人们所用;隔了一张长条案几后,又铺了三个蒲团,为黄家三兄弟跪拜所用。法堂的左边设了一座“往生堂”,粉红色的纸上写了“往生堂”三个字,横贴在最中间,左边书:九品谴花为父母,右边书:愿主西方净土中。中间竖写道:佛光接引法力提携本宅界内一切被杀畜生之香/位。法堂的右边设了另一座“延生堂”,用红纸写了“延生堂”三个字,横贴在最中间,左边书:愿得智慧真明了,右边书:愿消三障诸烦恼。中间竖写道:佛光注照本命元长祈安消灾信人黄圣辉合家长生之位/禄。上午8时20分左右,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的主持泽道法师来到“宝树堂”,开始主持仪式。泽道法师着黄衣,披红色袈裟,站立于法坛正中;左边两位僧人,右边四位僧人皆着黄衣,一边敲木鱼一边诵经。黄圣辉站立于僧人们的身后,在诵经声中,伏在蒲团上跪拜,并为佛像上香。然后,七位僧人开始鱼贯巡游各个房间。第一位僧人手持类似于钵的法器,第二位僧人手持木鱼,第三、四位僧人空手,第五位僧人左手持一个盛满水的白瓷杯,右手持一杨柳枝,不断地从杯子中沾水出来,抛洒在空中,泽道法师走在第六位;走在最后的是一位灰衣僧人,手里拿着一个矿泉水瓶,不时地往前面僧人的白瓷杯子里加水。僧人们一路诵经、洒水,巡游完每一间房间后,大家又回到大厅,黄圣辉、黄圣强两兄弟分别往延生堂、往生堂上香,再一起跪拜佛像(黄圣亮未到,空了一个蒲团)。众人再面向法坛拜了几拜,泽道法师道“保佑大家吉祥”,仪式结束。

除了这一次规模较大的法事活动以外,2009年春茶采制季节开始时,为配合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武夷问茶》的拍摄,瑞泉岩茶厂恢复和展演了传统的“开山”仪式: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和烟雾中,黄贤义扮演“包头”走在最前面,到茶山后为茶工散烟、发红包,然后开始采茶。每年的元宵节,黄家也会专门请来舞狮队热热闹闹地舞一次狮子。据黄贤义回忆,以前在中秋、重阳、春节等传统节日时,地方首富都要请戏班子到崇安县来演戏,主要是请绍兴帮的,茶农都很爱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武夷山 » 瑞泉岩茶厂:敢为人先,延续百年的商业精神

分享到: 生成海报

想你的风吹到了武夷山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