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官寨“刘肉”之父的家族大红袍茶事

每年谷雨到立夏,是武夷山茶农最忙碌,岩茶爱好者最期待的时候。一年制茶的盛景和旺季,也就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每到此时,总会看到朋友圈里被拜访茶山茶厂的茶客刷屏。大家满怀期待,贝为亲眼见证这一季好茶的诞生。

武夷山茶村众多,如今最赫赫有名的要数“天心岩茶村”,天心岩茶村位于武夷山景区北入口边上,交通便利,停车方便,得天独厚的位置带来了大批游客和茶商,使茶村极度繁荣。制茶季的夜晚漫步村中,空气里弥漫的都是暧暧的青苹果香气。这里,还住着正岩茶区的第一批开山者,他们和天心村的许多茶农一样连夜守着摇青筒,延续着不老的茶事。

刘官寨

第一批正岩开荒者,创造“百万” 财富

武夷山最好的茶在哪里?除了你能脱口而出的牛栏坑、马头岩、水帘洞、慧苑坑等,基本都集中在山坳、坑涧、老巢里,这些地方在二十多年前还人迹罕至,那时候的茶园都是较为小型的,茶树在无人惊扰的环境里自然生长,吸收着天然矿物质,孕育着人们心中的 “岩韵” 。

作为武夷山第一批正岩茶区的开荒者,天心岩茶村的张大哥并没有想过自己与弟弟张大嘴在中学时代利用周末挖山种茶竟能带来“百万”财富。那时候天心岩茶村的前身是水帘洞景区外的桂林村,岩茶的价值和现在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但没有其他生活出路的张大哥只能靠山吃山,就连读书也因种茶而选了茶学专业。

张大哥的父亲曾在武夷者茶厂做茶叶管理,养护过几株大红袍母树,张大哥和弟弟自幼就受到熏陶,潜移默化地了解了些种茶的选址要素。恰逢163年武夷山市政府批批了200亩的正岩茶山,鼓励村民种茶。每逢周末不上学的时候,张大哥和弟弟就扛上锄头去挖茶山,他们深入武夷山正岩核心地带,从村边的慧苑坑、水帘洞开始,斩草开路,摸上状元岭,抵达刘官寨,经过日复一日的劳作,一路开辟了四五十亩茶山。正是这些茶山,让上世纪90年代的张大哥成为了年销售额达“百万”的卖茶大户, “张百万” 的绰号因此而来。

张大哥家至今拥有的当家肉桂就来自刘官寨,比起水帘洞,因山路更崎岖,路途更遥远,刘官寨几乎没什么游客到访,也保留着更为原生的地理环境。刘官寨遗址位于鹰嘴岩西北三里许。此地四面峭壁,中间平坦,形成幽谷,山寨即建于谷底。肇建者为南宋归隐故里的将军刘衡(字兼道)。他与儿子刘甫(字岳卿)带领乡民在此建寨,护乡御寇,造福一方。乡民感念刘氏父子之功德,遂名之为刘官寨。至今仅存土石垣、石基。

绿野仙踪 “刘官寨” ,地形神似“牛栏坑”

据称刘官寨因谐音“留官”而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前来“朝圣”,于是笔者也决定跟着张大哥上山一探究竟。进入武夷山景区的大门,搭一小段皮卡车来到一处山路路口,通往刘官寨的山路没有指示牌,若不是熟人带路,恐怕是一路上陆陆续续迎面而来的挑茶工人,每人肩头都挑着两框或两大袋鲜叶,虽然看起来很沉,但他们依然扎实稳当地走在细窄的山路上。如狭路相逢,作为游客必然自觉让路。在途径的一个石亭中,遇到两位休息的挑茶工人,得知他们一次要挑100多斤茶叶,不禁佩服劳动人民的体力与智慧,换做普通人,拎十斤物品走山路恐怕都吃不消。

沿路经过不少茶园,园中都是忙看采茶的茶农,然而张大哥的茶山却更加隐秘,在唯一的山路上走了近一个小时还未抵达,好在满目青葱的山景,时而出现的潺潺山泉,偶尔路过的几十年老枞茶树,落满露珠的青苔岩壁,让人一路上都不寂寞,手中的手机相机不停记录下见到的每一处小景色,在惊喜之中似乎也忘记了路途的遥远与劳累。

经过状元岭的时候,着实为眼前的景象惊叹,这是一处两旁布满青苔的石阶下坡,山泉浸透植被,润物细无声,早上九点多的阳光照射在湿润的绿植坡壁上,露珠折射出荧闪闪的光点,仿佛通向桃源仙境的绿野仙踪,让一行人忘我地逗留徘徊,拍够了才继续前行,

又走了约半小时山路,终于抵达张大哥的茶园,茶树生于山谷,中间平坦,四周宕峰环抱,顺着百万指出的方向,向高处攀爬,经过一处古寨石门遗址,是曾经有人安营扎寨的佐证,青苔爬满石阶,古石门守护了百年的岁月。远远望去,悬崖对面巨大的岩石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秀丽,透过茂密的树枝隐隐约约看见红色的摩崖石刻 “刘官寨” 二字。

回到山谷茶园,穿过一小段绿树覆盖的岩璧小道,深入坑涧中,眼前豁然开朗,茶树依山势而长,一层层向上愈来愈窄,此地地形倒与牛栏坑有几分相似,难怪有刘官寨肉桂口感最为接近 “牛肉”之说。

见证者茶热的过程,做茶始终如一

凭借刘官寨加上水帘洞、牛栏坑等总共七八十亩茶园,张大哥可算是武夷山的产茶大户。当时的桂林村里只有两家茶厂,四户人家做精制茶,陈孝文家也曾和张大哥为邻。

而这些茶又销往何处?比起武夷山茶界的“网红”茶,张大哥做茶显得默默无闻。据张大哥回忆,2000年以前岩茶不值钱也不好卖,主要的销路是广东汕头一带。 “生意不好做,哪像现在供不应求,来买茶的都要欠钱。” 为了拓展销路,上世纪即年代的张大哥甚至扛着一麻袋茶样前往广东亲自推销。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大哥在1996年的时候茶叶销售额一年就过了百万。

张大哥见证了岩茶从无人问津到炙手可热的过程。自上世纪90年代至2000年初,水仙在汕头、云霄、诏安一代销售较好,因物价低廉,一斤慧苑坑水仙不过14元,卖得差的不过12元一斤,谁能想到如今想喝上稍好的水仙,一斤千元不在话下,到了2005年,喝岩茶的风气渐盛,肉桂也逐渐成为热门品种。张大哥家的刘官寨肉桂,也不再只供往厂东地区,更走向全国各地。

2005年11月张纪中进军武夷山拍摄他第五部金庸剧《碧血剑》,选中了张大哥的水帘洞茶山作为一场戏的拍摄地。当年剧组部分主创人员曾到张大哥的茶厂喝茶聊天,张纪中那时候的经纪人给张大哥出谋划策,起了个茶品牌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虽然比超大名鼎鼎的者茶世家,张大哥很少出现在者茶爱好者的谈资里,他也并没有刻意宣传自己的品牌,但提起刘官寨肉桂,大家都知道他是“刘肉”之父。更多时候,张大哥只是一位勤勤恳恳做茶的茶师,把主要精力放在茶叶本身,以茶叶供应商的身份卖自己的茶。

在张大哥的茶厂,他几乎没什么时间与我们坐下来交谈,通常坐不到十分钟就要下楼瞧瞧,每年做茶的时候,他都是连仅守候在厂里,亲自监督每一个步骤,只有喝茶的人知道,哪怕一点点工序上的差池,都会给成茶的品质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承家.族茶,创造茶以外的价值

在茶厂里参观的时候,我们遇到了在二楼阳台乘凉的张世进老人家,也就是张大哥的父亲。看超来老人已不再过问茶事,只和邻里悠闲地聊聊天喝喝茶。在家族中,继承茶业的不仅仅是张大哥和兄弟。张大哥的堂妹林贵英自幼也常常在茶山上玩耍,有意无意地熟悉了做茶的过程,受到其大伯张世进的影响,在高考时选择了福建农林大学的茶学专业,从此一心扎入茶事业。

大学刚毕业的林贵英,曾在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的品管部门负责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审评、后来又转到采购部门工作。后来,林贵英遇到了现在的丈夫梅先生,为了给两个人一个安定的未来,夫妻俩决定将他们的小家安在福州。于是2006年,林贵英辞职后,在福州开超了第一家小茶叶店,当家茶自然也是出自堂哥张大哥之手。

凭借多年茶叶品管经验,林贵英对茶叶品质审评已经了如指掌,任何茶叶的口感好坏她一喝便知。林贵英的茶回头客络绎不绝,生意也蒸蒸日上,一家小茶叶店也发展成了一个茶品牌。然而,她却觉得就品茶而喝茶远远不够,让茶称为日常,称为一种常见的生活方式,还需要一些精神上的 “加工” 。

因梅先生在福建中医药大学任职,熟知中医养生之道,又常年受到妻子林贵英的“熏陶” ,加上大家晋遍认为喝茶可以养生,于是夫妻俩经过琢磨,推出了“茶养”的概念。 “我们必须懂得如何正确喝茶,了解茶性和人的体质,才能赶到饮茶对人情绪和精神的调节作用。”

“茶养”就是林贵英要赋予茶的另一种价值。在铺天盖地炒作某款茶的时候,很多人都是盲目跟风只求赶上喝茶的潮流,却忘记认清自我,关注自身的体质状况,并不是最好的就是最适合自己的,喝茶亦是如此。

对子武夷山的每一户茶人来说,坐拥茶山本身就是财富,或许每年只要勤劳种茶,认真做茶就不愁吃穿了。而如今,家族亭事茶者似乎更盛意将家族精神融进茶里,除了卖茶,也想打造自身的家族品牌,毕竟只有品牌才是能延续下去的符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希望看到的不只是一味强调茶的特色与品质,造就茶一泡难求的神话,更希望看到茶与生活的重叠与结合,让喝茶不仅神圣,也能真正让人身心愉悦和健康起来

“刘肉”之父张大哥的家族,有人种茶有人做茶,还有人为了让茶造福身心健康而势力,或许对于他们来说,茶更大的意义是一种媒介,带他们认识的更广阔的世界,交到各行备业的朋友。这才是茶事带来的最大快乐和价值。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武夷山 » 刘官寨“刘肉”之父的家族大红袍茶事

分享到: 生成海报

想你的风吹到了武夷山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