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这是一个伟大的纪念日,也是每个深爱脚下这片土地的中国人为之澎湃的盛典。挥舞国旗,引吭高歌,诗味词叹…向祖国表白的方式或许有N种,每一种都是最深情,也是最动情。
对于爱茶人来说,为70周年华诞敬献盏香若,是一种近乎本能的”反应” ,以“热爱”献“挚爱”满是赤诚。
这一天,在林苗心中,还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是兜兜转转后的尘埃落定,亦是经历无数山穷水复后的豁然开朗。茶,她一往情深的一叶,也是她寄予满怀豪情的“开建伟业” ,与国同庆。
走入茶“心”,找到自己
沉稳内效的中国红底色,镶嵌着一枚金色圆形龙纹,刚劲又不失典雅的“开建伟业”行楷大字,直书其上,磅礴厚重的气场,扑面而来。
很多人都不相信,这种“阳刚气”爆表的名字,会是一个女子起的。
在我看来,唯一合理的解释是:茶名的背后藏着一枚爱茶至深的女汉子。
林苗的茶龄其实不算短。父亲嗜茶如命,属于那种每天都要泡在茶缸里的老茶客。因而,从她孩提时开始,记忆中总是蒙统一阵阵茶香。尽管浓涩是她对茶味的最初认知,但这一味盖体验,就像一颗种子悄悄植入心田,生根发芽,然后和她一同成长,直到有一天终于”遇见”。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2004年,她在武夷山结识了两位制茶师,并因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她亲切地称他们为”大哥”,不只是年纪,而是过硬的技术与丰富的经验。林苗跟着他们,走山场,访名丛,制茶评茶,一头扎进武夷岩茶这部读不完读不透的“书”中。”他们为我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也看到了别样的人生风景。”她的语气里满是感激。
2012年,她把对岩茶的喜爱变成了一处品茶的所在一活源茶道,“活源”取自朱熹名句“为有源头活水来”。尽管喜爱会随着奔跑的时间与日俱增,但她却没有始终走进茶之’心” 。她坦言,她的角色始线还是—名“陌生”的茶客。
七载如梭,慢慢荡尽。有如迷茫许久后的顿悟,蓦然地,她从茶这一片熟悉得再也不能熟悉的叶子中看清了自己,也找到了自己。
“往后余生,我要许给茶。”真情的告白。”夷山福” ,将是她人生坐标的新起点。
杯盏间,全是幸福的形状
较之“活源茶道” , “夷山福” ,既不响亮,也不时尚,但它深深打动林苗却恰恰是平凡质朴。
“岩茶是武夷山水的恩赐。’会喝好茶,有好茶喝,是一种清福” ,鲁迅先生不就是这么说的吗?”她说,一盏茶,会让我们渐渐懂得自己想要的是怎样的生活,然后活成我们最喜欢的样子。
“开建伟业” ,于国家,是革故鼎新,于个人,是宏图远志。两者的“交集” ,是茶一是初心,也是理想。
何以一叶之轻,承载理想之重?若茶之“岩韵”为我们提供了启示: “岩骨花香” ,厚重与轻灵,刚中带柔,柔中带刚。
在“岩岩有茶,非岩不茶”的武夷山,硬核山场,不在少数。访遍山场、尝遍“百家茶”后,林苗寻寻风的目光落在了九龙窠。
这处山场是岩茶发烧友们心中的圣地,除了是大红袍母树的原生地外,更重要的是,峰峦岩整间,幽洞流泉,云蒸霞蔚,孕育出的“山场味” ,独树一帜。而且,九龙窠与龙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及龙行天下的寓意隐隐相合,且相得益彰。
肉桂素以霸气劲道而著称,更遑论九龙窠肉桂(茶圈戏称为“龙肉” )了。不过,这款茶的表现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未尝其味,先赏其形。乌黑,紧结,壮实,匀整,这几乎是所有正岩肉桂的标准形象。
茶条落入盖碗,与陶瓷碰撞出清脆的声响,我们关于好茶的所有美好想象也往往从这一刻开始。茶与水,相清以沫,成全了彼此。枯槁重返丰润,平淡焕发醇美。
热嗅之,果香浓郁而清纯,厚稳持久,再细嗅,果香过后,透出厚朴的木质气息。清人梁章距将“岩韵”归纳为”香、清、甘、活”之“四字真言” ,百余年来,无人出其右。”香”居首位,可见一斑。
倾身事茶,但愿如愿
它的香,有分量目见精神。山场香、品种香、工艺香,水乳交融,沁入茶汤,使口感呈现出令人痴迷的层次感。茶汤入口,水路劲足有力,但不是那种“咄咄逼人” ,而是内敛从容,徐徐吞咽,汤感稠滑柔顺,揉进汤中的香气缓缓洇开,铺满了整个口腔。直到入喉,依然萦回缭绕。喉底津液轻泛,不绝如缕,无不妥帖畅话。
仿佛是心照不宜的约定,每一道,它都不会让我们的期待落空。从第8道开台, 果香渐渐退居“二线” ,木质香与轻柔花香渐居主导,金黄剔透的茶汤,甜爽润,相伴如初。人的一刻,茶的一生,人与茶,杯盏就是修行的道场。
林苗说,初尝此茶时,火味十足,煞口得让人有些招架不住。流转的时间,无平了它的棱角,变得温顺柔和。
茶是自然的作品,也是制茶师和茶艺师的作品。让茶”重生”并赋予个性的正是林苗的“大哥”之一,一位年轻的“老茶师” 。从16岁开始做茶,至今已有30多年。技随人长,渐臻于成熟。茶如其人,坚毅里的柔顺。
他是星村镇黄村人,这个小山村虽不在正岩主产区,却以“盛产”制茶高手而闻名, “技术流”杠杠的,茶为君,火为臣。”岩韵”的淬炼,除了天生的山场与品种外,焙火至关重要,故云”武夷焙法,实甲天下”。然而,焙茶,锤炼的不止是茶性,还有人心,炭火灼人,焙房室闷,每一次焙火都是寂寞孤独的煎熬。只有对传统心怀敬畏、对茶叶充满故意,且有足够的耐性与毅力,才能承受得起身体与心灵的双重考验。
于是,就像守护生命一样,他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默默坚守传统,任口味干变万化,市场风云变幻。因为,他坚信”慢工出细活”的古老智慧,浮躁铅华,终将烟消云散。
林苗的茶“路”才刚刚启程,有茶相伴同行,有诗,更有远方…倾身事茶,但愿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