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岩与半岩——武夷岩茶生长区域的划分(精)

1、武夷山自然地理状况

武夷山主要分布了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变质岩系,中生代的火山岩、花岗岩和碎屑岩。在中生代晚期,武夷山发生了强烈的火山喷发活动,继之为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已发现本区有丰富的火山机构,为典型的亚洲东部环太平洋带的构造特征。

白垩纪晚期的红色沙砾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主体。中生代的地壳运动奠定了武夷山地貌的基本骨架。告性对武夷山地貌发育也很明显,在西部地区,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基本是由坚硬的凝灰熔岩和流纹岩等构成。而东部红色砂页岩地区则往往发育有较宽的谷地和盆地。所以武夷山丰富的地貌类型是地质构造、流水侵蚀、风化剥蚀、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武夷山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山脉北段东侧,距武夷山市城南15公里,典型丹霞地貌面积54.4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8.76%。红层丘陵2.77平方公里,占4.52%,老年期丹霞地貌及红岩为基座的河流阶地4.12平方公里,占6.72%,主峰“三仰峰”海拔729.2米。

武夷山丹霞地貌大约在7000万年至1亿年前的晚白垩季期间形成,经构造运动间歇差异性抬升和河流侵蚀切割作用,形成现今峰峦起伏、沟谷相间的特殊地貌环境。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造就了武夷山三十六座奇峰、九十九座怪岩,九曲溪水迂回环绕其间,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带,分别有“茶树品种王国”和“野生动物博览园”之美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与生物”保护圈,是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地。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夷山、建阳、光泽三县(市)交界处,南北长52公里,东西宽22公里,方圆570平方公里。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77座,其中1500米以上的有112座,2000米以上的有7座,主峰黄岗山2158米,是武夷山脉最高峰,号称“华东屋脊”。由于山势陡峭,群峰林立,既挡住了西北寒流的侵装,又截留了海洋的温暖气流,使这个地区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温湿,属于典型的中亚热带。

武夷山区平均海拔650米,有红色砂岩风化的土壤,土质疏松,腐殖含量高,酸度适宜,雨量充沛,山间云雾弥漫,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峰泉终年滴流不绝。

范仲淹说过:“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武夷山的茶树品种极其丰富多样,都是野生于武夷山山岩沟壑之间的实生苗茶树,这些实生苗茶树统称菜茶,是武夷山茶树有性群体品种。武夷菜茶形态千姿百态,也就是这些千姿百态的野生山茶种,造就了武夷山丰富多彩的茶树种质资源。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成就了武夷”碧水丹山”之仙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成就了武夷岩茶“千茶之王”的至尊地位。世界闻名的大红袍,就生长在典型丹霞地貌地质结构的武夷山九龙窠天心岩的半岩之上。

历史上武夷茶的生产经营错综复杂,茶叶品名争奇斗艳。僧侣道士对茶树研发培植,名流雅士对茶学茶艺深入探究,富商大贾介入种制追逐茶利,官府大吏干预保护。

2、武夷岩茶土壤划分法

按产地不同划分为正岩茶、半岩茶和洲茶。

陆羽在《茶经》中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武夷山茶衣就是利用了武夷山内各岩山的岩凹、石隙等地,沿岩边砌筑石岸,构筑成“盆栽式”茶园奇特景象,按“上者生烂石”所称,这些“盆栽式”茶园均处在火山砾岩、红砂岩、页岩、流纹岩等风化后组合成的烂石与砾石壤上,土质疏松,呈弱酸性,透水性好,富含茶树生长所必需的宏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简单来讲,所谓的岩茶其茶树主体必须生长在被风化后的岩石壤中,一般这种风化岩为砾石岩。而生长在土壤中的茶树虽然是属同一品种,严格的讲不能称之为岩茶,因为岩石壤与土壤中所含的矿物质、微量元素不同,茶丛在不同的环境下所吸收的化学成分就不同。

岩石壤中富含矿物质,而土壤中矿物质含量相对差些,在不同山场生长的茶树加工出的茶叶在口味上存在着很大差异。生长在岩石壤中的茶具备强烈的“岩韵”,而生长在半石壤半土壤中的茶其“岩韵”较弱,如果茶树生长在离岩山较远地方的土壤中,则基本是有香无韵。

武夷山正岩区的土壤大部分为风化烂石砾壤,且壤土深厚,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凡是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茶树才可称为正岩茶,等级也最高。

3、茶树生长环境划分方法

(1)正岩茶:

亦称岩上茶、大岩茶,是指茶树的主体生长在多种风化岩壤中的茶,主要生长区域为三坑二涧以内,即“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流香洞悟源润,”在这里生长的茶树品质最高,岩韵最足。

(2)中岩茶:

指生长在武夷山“三坑二洞”以外,九曲溪(风景区)以内的各大名山、名岩上的茶树。茶树主体的生长环境以砾石风化岩壤为主,这些地方产出的茶品质特优。中岩茶是过去的分类,目前已无此分类法,现在的“中岩茶”已经划分到正岩茶范畴内。

(3)半岩茶:

过去也有称“岩下茶”,是指生长在岩山底部(山下茶)、岩下边缘及丘陵地区所产的茶。茶树主体生长环境一般是以半土半石壤结构的壤土为主,有的茶树虽然长在山上,却由于土壤属半土半岩结构,也归半岩茶范畴。而现在半岩茶所指的是在武夷山丹霞地貌以内,风景区以外区域生长的茶树,主要区域为星村、企山一带,其土壤环境是风化岩和土壤的混合体,这样的茶从品质及“岩韵”等方面上都逊于”岩上茶”。

(4)洲茶:

亦称“溪边茶”,指生长在武夷山沿崇阳溪、九曲溪两侧的砂洲地或路两边种的茶,生长环境基本是以“土质或砂壤”为主,所以岩韵较弱,品质更逊一筹。

(5)外山茶:

是指武夷山丹霞地貌区域以外,如建阳、政和、邵武等地区茶育,利用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而加工出的一种茶叶,这种茶虽香却不具有岩韵特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武夷山 » 正岩与半岩——武夷岩茶生长区域的划分(精)

分享到: 生成海报

想你的风吹到了武夷山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