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10月5日电(记者邰晓安)原木色的房屋沿街而立,梅溪便顺着窗外潺潺流过。吴二龙用勺子从茶碗中舀出一小口茶汤,先啜一口,又仔细嗅闻茶勺上遗留的茶香。 “今天刚做出来的肉桂岩茶,品质不错。”正是烘焙新茶的季节,茶商吴二龙正忙着鉴定新茶的质量,屋内的中式原木茶桌上已经摆满了新茶叶。 武夷山被看作“万里茶道”的起点,下梅村则是起点上的重要商埠。17世纪开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武夷茶”从这里被运走,穿过中国多个省份后一直抵达俄罗斯。 走进下梅村,平整的青石板路、高大成群的中式古建筑、精美的建筑雕花等还可依稀看到“万里茶道起点”的昔日荣光。 印度茶的兴起、海运代替骡马运输、社会的战乱动荡等原因,让“万里茶道”在繁荣了两个世纪后最终衰落。茶业不兴,高大延绵的武夷山脉便成了阻挡武夷山人走向富裕的一堵堵高墙。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下梅村的村民几乎全靠砍树为生。 “下梅全村有近2万亩山林,过去主要种植毛竹、杉树等经济林木,每年最高500多亩的砍伐指标是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下梅村党总支书记李贵介绍,速生林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因为根系浅,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随着全社会生态理念不断增强,政府对林木砍伐的指标也不断收紧,下梅村不得不走上发展转型的道路。 1997年底,一条横穿武夷山脉的横南铁路开通,武夷山开始有了火车,给下梅村的转型带来了机遇,发展旅游业、重振茶产业成为全村百姓的共识。2001年,下梅村成立了旅游公司,全村90%以上的村民都出资参了股。 “下梅村有‘万里茶道’留下的古建筑群,游客来了可以欣赏古建筑、住民宿、品武夷茶。”下梅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胜介绍说,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双世遗”遗产地,独特的丹霞地貌美景、甘甜的武夷茶对大城市里的游客都很有吸引力,而下梅村临近武夷山核心风景区,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下梅村家家户户都种茶,但过去只是种几分地仅够自用,一年产一二十斤茶,纯粹是解渴,或者当作治疗感冒等疾病的药来用。”吴二龙说,火车开通后,村里人才开始大面积种植茶树,他自己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做茶的。 不过,普通铁路的时速仅有几十公里,进出武夷山仍然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吴二龙出门卖茶,路上往往需要十几甚至几十个小时。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游客、采购商往往一年也就只能来一两趟。 2015年,被称作“中国最美高铁”的合福高铁开通,武夷山一步跨进高铁时代。加上此前开通的机场,武夷山的交通开始快速通畅起来。 “北京、上海、杭州、福州等高铁沿线的游客纷至沓来,带动了武夷山茶、旅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公司南平车务段武夷山北站站长喻新钢说。2019年,武夷山市旅游总收入达359.11亿元,是2015年的2.26倍。 借助高铁的开通,下梅村也大力宣传“万里茶道第一站”的美景和好茶,游客数量迅速上升。 2020年国庆假期,经过疫情期间的短暂低潮,武夷山下梅村里再次涌进大批游客。看古民居、品武夷岩茶是很多游客来到下梅村的必选项。 “从2015年合福铁路开通到现在,下梅村的客流量增加了一倍左右。今年国庆假期,预计平均日游客量可达1000人次,年旅游收入可达4000万元。”叶胜说,游客的增加一方面带来门票的收入,另外村民开饭馆、开民宿、卖茶叶,下梅村的村民实现快速增收,2019年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 走进下梅村,放眼看去,云雾缥缈的群山之上满目都是郁郁葱葱的茶树。吴二龙如今年销售茶叶可达一两万斤,还开办了一家名为“晋商万里茶”的茶叶公司,在山西、内蒙古等曾经“万里茶道”的沿线地开起了茶叶专卖店。 “今年我们还有一个大的投资计划,将在国庆后启动。”叶胜说,厦门等地的大型旅游公司看中下梅村的发展潜力,计划将在这里投资几十亿元人民币兴建旅游配套设施。 “届时借助交通区位优势,下梅村的茶、旅将会比过去走得更远。”叶胜说。 |
“茶路融通融合晋闽共建共赢”专题研讨会在武夷山举行
日前,“茶路融通融合晋闽共建共赢”专题研讨会在武夷山庄召开,多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研讨,共同为促进晋中与南平武夷山两地交流合作献言献计。武夷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彭秀莲,晋中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丁美科等共同参加了研讨会并致辞。 作为“弘扬晋商精神重走万里茶路”大型采访报道系列活动之一,本次研讨会备受关注,国内多位专家学者以茶为媒,以茶路为纽带,共商“万里茶道”文化品牌建设。彭秀莲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武夷山的社会概况以及投资环境,并详细讲解武夷山作为万里茶道起点城市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和人文底蕴。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建波、武夷学院原党委书记吴邦才、福州大学教授苏文菁、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燕红忠、品牌管理专家王国胜、武夷山水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王晋龙、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兼万里茶道专业委员会主任张维东、武夷学院副教授赵鹏升以及武夷山市万里茶道文旅产业发展中心顾问、下梅清代茶商邹茂章传人邹全荣等九位专家学者,以茶道、商道、文旅品牌、史学价值等多种角度切入,并就《“一带一路”背景下复兴万里茶道的重要意义》《武夷茶文化与万里茶道》《中国茶、茶叶商帮的文化作用与意义》《从万里茶道看晋商经营模式及当代启示》《万里茶道文化品牌的打造》《面向青年,弘扬和传承万里茶道历史文化及其精神》《整合资源,紧密合作,共同打造万里茶道国际旅游品牌》《图像史学视域下的万里茶道历史影像遗产研究》《激活万里茶道资源,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等九大主题进行分享与研讨。 复兴“万里茶道”是沿线城市共同努力的事业,大家希望以本次研讨会为新起点,以共建共赢为目标,秉持合作的胸怀、创新的精神,务实构建“万里茶道”的融通融合发展机制,共同把“万里茶道”建设成为文明传承之道、友好合作之道、共赢发展之道,实现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一带一路”美好愿景。(王鹏靖 张筱惜) |
武夷山茶业同业公会党委:做强党建 做活产业
“通过‘行业+党组织’机制,武夷山将涉茶党组织、茶企和茶农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完善茶产业链,发挥行业龙头的作用,值得我们学习。”昨日,浙江耕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海军在与记者连线中如是说。 9月1日,蒋海军作为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非公有制企业家代表,在景宁县委组织部的组织下来到武夷山,对刚刚被列为省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训基地的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党委进行实地走访,一行人受益良多。 福建省委组织部、中共福建省委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于8月21日发出通知,对第一批省级两新组织党建实训基地进行适当调整。成立于2017年3月的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党委,因为既是闽北首个特色产业协会党委,又是我省特色产业党的建设与茶产业发展有机融合的党建工作典范,且具备办班、师资、资金保障等方面条件,被列为福建省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训基地之一,为武夷山党建品牌新增一张靓丽名片。 三年来,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党委大力推进“党建+茶产业”工程,通过常态化举办民间斗茶赛、制茶能手赛、春茶制作技艺交流、优质商品茶大赛、武夷茶文化宣传推介等各类茶事活动,建立党员人才工作室,开展党员诚信茶企评选、“十佳匠心茶人”评选、法律法规宣传等,引领武夷山市12家涉茶党组织、230余家茶企和茶叶合作社做强党建、做活产业。(徐大崇 叶航 周鹰) |
专项行动助力茶产业转型升级
武夷山市提出,力争到2022年实现茶产业规模以上茶企产值100亿元。为此推出”六大专项行动”,希望彻底解决茶产业发展大而不强,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实现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今年投资4亿元建设的智能产品中心项目眼下正在抓紧施工,计划今年12月投入使用。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智能化将解放更多的劳动力。以品牌包装生产线为例,原来一条生产线需要40多名员工,现在只要1个人。 武夷山市在日前发布的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通过实施龙头培育、质量提升、标准管控、品牌建设、市场营销、融合发展”六大专项行动”。力争到2022年实现全市规模以上茶企100家,规模以上茶企产值100亿元,产值亿元以上茶企30家以上,产值5亿元以上茶企6家,茶产业税收3亿元。 除了鼓励龙头企业增资扩产,当地还加大园区建设力度,配套出台各类奖补措施,鼓励更多的中小茶企轻资产入住。陶渊茗公司是当地较早进入电商行业的茶企,他们告诉记者,虽然今年遇到疫情,但有了政策扶持,上半年企业的电商销售额将近3000万元,保持了稳定增长。 武夷山市提出,力争到2022年实现茶产业规模以上茶企产值100亿元。为此推出”六大专项行动”,希望彻底解决茶产业发展大而不强,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实现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今年投资4亿元建设的智能产品中心项目眼下正在抓紧施工,计划今年12月投入使用。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智能化将解放更多的劳动力。以品牌包装生产线为例,原来一条生产线需要40多名员工,现在只要1个人。 武夷山市在日前发布的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通过实施龙头培育、质量提升、标准管控、品牌建设、市场营销、融合发展”六大专项行动”。力争到2022年实现全市规模以上茶企100家,规模以上茶企产值100亿元,产值亿元以上茶企30家以上,产值5亿元以上茶企6家,茶产业税收3亿元。 除了鼓励龙头企业增资扩产,当地还加大园区建设力度,配套出台各类奖补措施,鼓励更多的中小茶企轻资产入住。陶渊茗公司是当地较早进入电商行业的茶企,他们告诉记者,虽然今年遇到疫情,但有了政策扶持,上半年企业的电商销售额将近3000万元,保持了稳定增长。 做大做强茶产业,不能只在产业地界里兜圈子,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全年游客不断,让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充分嫁接,给两个产业都带来全新的提升机会。武夷山市在发布的《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也明确要推动武夷山从景区旅游向文、旅、茶全面融合的全域旅游转变。(廖尚玺 曾福生) |
茶景村:让文化之光点亮乡村振兴之火
巍峨的山峰呵护着农田,潺潺河水静静流淌。在上梅乡茶景村,旖旎的山水风光下,以北宋著名词人柳永为代表的文化品牌正越发吸引眼球。一条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吸引八方游客的同时,也点亮了乡村振兴之火。 茶景村,古称白水。在两宋期间涌现了以一代词宗柳永为代表的一大批鸿学大儒、文臣武将,被学者称为“中华文化史上的一个地理坐标”。 8月8日,研究柳永文化、武夷山文化的专家学者及相关名人后裔代表相聚在一起,围绕茶景村的历史文化溯源和文旅融合发展,展开了“两宋白水文化”独特现象的探讨。专家们在不断探索、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过程中,也为茶景村的乡村振兴出谋划策。 近年来,茶景村坚持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着力打造诗词村落,修建有杨柳岸、鹅子峰步栈道、“柳永故居”遗址、游客中心等文化旅游基础设施。2016年茶景村被评为全国传统村落,2017年列入美丽乡村建设村,2018年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特色村,2019年被列入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吴骁 伍道微) |
茶企交流培训,助推武夷山市茶产业健康发展
日前,我市举行2020年茶企“品质· 品牌·诚信”交流培训会,持续引导茶叶生产经营企业诚信规范经营,进一步打造一批“高品质、优品牌、讲诚信”的优势茶企,促进全市茶产业健康发展。副市长陈爱宾参加交流培训会。 陈爱宾在培训会上表示,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个别炒作武夷岩茶“天价茶”的现象,扰乱了茶叶市场秩序,混淆消费者视听,损害了“武夷岩茶”品牌形象。她强调,茶产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茶企、茶人要坚持质量兴茶,守好茶叶生命线,要注重生态保护,全力保护好产业发展绿色屏障,并建立健全茶企业茶叶质量管理可追溯体系,进一步强化源头管控,保障好茶叶质量安全。同时,要坚持品牌强茶,做好做足茶文章,积极培育好市场,在茶品牌的发展、保护、营销上下足功夫,不断提高武夷茶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要始终坚持诚信促茶,营造健康好环境,注重诚信道德建设,积极推广“平价茶”“明白茶”,杜绝茶叶包装不规范、以次充好、未明码标价等现象,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与会期间,参会茶企签订了诚信经营承诺书,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茶业局、税务局等部门围绕质量兴茶、品牌建设、诚信经营等方面,从各自的业务领域出发,就茶叶生产经营规范和品牌建设、茶叶种植用肥用药规范、认标购茶”“茶青卡”工作培训及茶企诚信纳税业务等内容开展培训,进一步引导茶企持续提升茶叶品质,强化品牌意识,规范市场行为,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茶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武夷山茶产业持续高质量健康发展。(王鹏靖) |
武夷星精准谋划市场营销,提升企业发展后劲
日前,我市吹响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的号角,全市各大茶企纷纷行动起来。随着今年新茶陆续上市,作为茶业龙头企业武夷星等茶企积极谋划营销方案,对准市场,提升企业发展后劲。 16日,来自全国各地近200多名武夷星经销商齐聚武夷山,参加新品发布以及武夷星加盟终端形象发布等活动,围绕今年新形势下的茶叶市场,共同谋划,拓展营销。 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实村告诉我们,虽然今年受疫情影响,但他们今年上半年茶叶销售和去年基本持平。 在复工复产后,公司就启动了智能产品中心的建设,随着,全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的实施,作为武夷山茶业龙头企业,接下来他们将立足做好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精准对接各区域茶叶市场,拓展营销,提升企业发展后劲。(李健 吕峰) |
知名画家实地采风 创作“万里茶道”大型美术作品
日前,来自省画院、省美协的知名画家走进武夷山,开展“万里茶道”大型美术作品创作采风活动,为我市“百名画家画武夷”活动添彩。 画家们先后实地考察了万里茶道起点下梅村、瑞泉岩茶博物馆、香江茗苑茶文化观光园、茶叶总厂、星村茶叶运输码头等地,深入了解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水陆运输茶叶的历史和当年商贸往来的具体情况,为创作8米长的巨幅水墨画积累素材。 万里茶路是继丝绸之路之后中国又一条重要的国际贸易商道,武夷山下梅村是万里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村落建于隋朝,至今保存着70余幢明清时代的古民居以及许多和茶叶有关的古迹和故事,是古代茶叶商贸经济的重要见证。画作以下梅村为背景,将通过不同场景和人物造型组合,用艺术语言再现万里茶道起点的繁荣景象,让观众在欣赏中走进历史,使画作成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反映武夷茶事的代表性作品,彰显武夷山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张筱惜 叶燊) |
武夷山:三产融合发展茶产业
武夷山,作为福建省茶叶主要产区,现有茶山面积14.8万亩,茶产业已发展成为武夷山市绿色发展和精准扶贫开发的支柱产业。 据介绍,近年来,武夷山市围绕创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扎实推进茶产业生态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营销,取得一定成效。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武夷山市实施用地、用电、税收优惠的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对重点茶企开展“一对一帮扶”。 注册茶企业4560家,通过SC认证企业834家,市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33家,茶叶合作社236家。涉茶人数12万余人,年产茶叶1万多吨。 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鼓励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采用订单生产、股权合作等方式与茶企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引导规范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整合资源和生产要素,实行联合或重组,建立茶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目前,全市发展茶叶类专业合作社650多家、家庭农场29个,每年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平台培育新型茶农约500名。 延伸茶业产业链条 持续推进茶产业文旅融合。通过深入挖掘茶道、茶艺、茶馆、茶诗、茶歌、茶戏、茶事、茶俗、茶与宗教哲学等茶文化,推动了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健康养生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会展产业等跨界融合发展。打造了“印象大红袍”“中华茶博园”“万里茶道起点”等精品茶文化项目,推出了“香江茗苑”“武夷星中华茗苑”“茶言精舍”等观茶景、赏茶礼、品茶味、游茶园的茶旅游项目。 促进茶与互联网融合。坚持线上线下市场并重,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电商平台合作,打造京东武夷山茶原产地采销集散中心及商家服务中心、京东云仓物流一体化仓配服务中心,做大“电商经济”,打造了一批以武夷山“桃渊茗”为代表的电商茶企。探索传统茶产业与智能应用联动,打造全新茶产业数字体验模式。 不断激活茶经济发展。创新开展“请到武夷来吃茶”茶旅融合活动,打造免费吃茶一条街,推出茶文化体验、茶艺展示、民间斗茶等特色茶文旅产品。截至目前,共筛选出170家规范经营、诚信经营的茶店茶铺,筛选乡镇茶企74家。全力建设占地1300余亩、总投资150亿元的武夷山“茶旅文化小镇”,打造集茶叶交易、会展、检测、文旅、养生为一体的茶业综合体,建设“一站式”全国岩茶、白茶集散中心,带动茶相关经济发展。 大力弘扬茶文化 加快推进“万里茶道”申遗。策划“万里茶道”城市博览园项目,采取“一城市一展馆”的形式,在茶道起点之一的武夷山下梅村建设沿线城市文化风貌展示窗口和经贸合作平台,重现昔日茶埠辉煌,凸显武夷山“万里茶道”起点的重要地位。 加强保护传承。制定《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成立武夷山市茶业公会,引导从业人员自律管理,确保茶制作技艺的有序传承。加强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设施建设,建设“中华武夷茶博园”主题公园,建立集陈列、收藏、观赏、体验与传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武夷山茶文化数字茶博馆。 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发展。鼓励支持企业建立传统工艺制作坊,设立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创办集技艺传承、教学实践、观光体验于一体的茶书院。 提升茶文化品牌影响。拍摄纪录片《茶叶之路》、武夷茶文化专题片等,并在央视等平台播出,展现武夷茶的辉煌历程。定期举办武夷岩茶节、无我茶会、茶王赛等茶文化交流活动,以茶为媒,带动茶文化产业发展。(熊慎端) |
茶研究项目签约助推武夷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茶产业作为我市富民强市的重要产业之一。为进一步加强武夷山大红袍公共品牌建设,助推武夷山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日前,我市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合作签约茶研究项目,市领导彭秀莲、范震昆参加签约仪式。 签约现场,我市代表与刘仲华院士合作签约“武夷岩茶品质化学特征与保健功能研究”项目。据了解,项目合作期间,该项目将通过采用现代分析仪器检测不同来源武夷岩茶原料中的品质成分和功能成分,开展不同地域、不同年份、不同品种的武夷岩茶的保健功能、功能成分、品质成分的系统研究,从体内外研究武夷岩茶的“降血脂”“降血糖”“免疫调节”“美容美颜”等保健功能,推动武夷茶的销售,助推武夷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王鹏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