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区域公用品牌登榜福布斯

九哥阅读(6)

日前,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外文局指导,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主办的“茶和天下”中国茶全球传播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发布了2024福布斯中国茶行业系列推选。武夷岩茶获推2024年度茶区域公用品牌,八马、华祥苑获推2024年度价值企业,瑞泉获推2024年度潜力价值企业。

本次武夷岩茶入选2024福布斯中国茶行业系列推选年度茶区域公用品牌,进一步提升了武夷岩茶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快推动武夷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武夷岩茶”品牌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先后获批成立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获全国重点产茶县域、茶业乡村振兴发展县域;武夷山大红袍荣膺2023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前十,获评最具品牌经营力三大品牌,正山小种获最具品牌传播力三大品牌;2023年福建首届品牌价值百强榜单,武夷岩茶入围地理标志区域品牌榜单,被评选为“品牌价值领跑者”;“武夷岩茶”“武夷红茶”进入“2024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单,其中“武夷岩茶”连续8年蝉联中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2位。

作为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岩茶的故乡,武夷山现有茶园面积14.8万亩,全市规模以上茶企共37家,2023年茶产业实现税收2.13亿元。(吕峰)

“汉语桥”参赛选手走进武夷山感受茶文化魅力

九哥阅读(4)

日前,参加第二十三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全球决赛的选手们走进武夷山,品味香茗的隽永韵味,感受武夷山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当天,来自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赛选手们走进武夷星茶基地,参观茶树种质资源圃,近距离感受茶叶生长过程、茶树的生长特点和种植技术,全方位了解武夷岩茶的品种知识、制作工艺和冲泡方法等,在品味香茗的同时感受武夷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是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的大型国际中文赛事,包括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世界小学生中文秀、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旨在为世界各国中文学习者提供展示中文水平、交流学习经验和检验学习成果的平台,架设促进各国中文学习者友谊的桥梁。自2002年首次举办以来,“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已累计吸引160多个国家和地区160多万名青少年参加海外预赛,每年全球观众达上亿人次,被誉为全球中文“奥林匹克”。

今年,“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首次落地福建,参赛选手将在“玩中学、学中赛”,先后参访北京、武夷山、南平、宁德、泉州、福州、平潭7座历史文化名城,参与一系列富有温度的文化交流活动,感受福建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新质生产力等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深度了解中国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民族风情和时代风貌。(何浩)

2024年“妈祖杯”民间茶王赛开赛

九哥阅读(27)

20日,2024年“妈祖杯”民间茶王赛正式开赛,为两岸茶企、茶农和茶叶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连逸群、莆田市政协副主席黄华、南平市政协副主席张皓等出席开赛仪式。

本次赛事采用“线上报名+现场送样”形式,茶农、茶企自主自愿参加,武夷岩茶项目设置大红袍、肉桂、水仙三个品种,3600多个参赛样品在我市审评,每个品种设茶王、特别金奖、金奖、匠心奖等奖项,总奖金超百万元。专家评委根据茶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个方面严格按照明码、暗码进行专业打分,确保比赛公平公正。

“妈祖杯”民间茶王赛评委修明表示:“今年选送大红袍茶样的香气都是蛮高的。滋味感方面,有的茶按照专业来讲比较醇厚,齿颊留香的感觉,整体感觉品质在不断的提高。”

“妈祖杯”民间茶王赛自创办以来,通过妈祖文化在海峡两岸的影响力,在两岸不同城市设立赛场,搭建两岸茶界交流平台,茶企、茶人以茶会友,以茶促融,不仅推动了茶产业的繁荣发展,也加深了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和情感交流。(吕峰)

武夷星:赓续传统文化 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九哥阅读(4)

随着茶叶市场的不断复苏,今年新茶陆续上市,我市龙头茶企武夷星积极谋划营销方案,对准市场,提升企业发展后劲,推动茶文化高质量发展,打造茶产业的新质生产力。

9日,来自全国各地近500多名武夷星经销商齐聚山东济南,参加新品发布以及大红袍讲堂等活动,围绕今年新形势下的茶叶市场,共同谋划,拓展营销,让茶文化走的更远。

近年来,武夷星积极投身海内外市场的探索与拓展,通过举办茶事活动、跨界合作、招募国际志愿者建立海外运营中心等方式,既促进企业发展,也起到了宣传茶文化的效果,推动中国茶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德国的安娜受武夷山茶文化吸引,专程来武夷山学习茶文化,成为武夷星来自31个国家 83名国际志愿者中的一员。

武夷星创办于2001年,是集茶叶繁育种植、生产加工、经营销售、科学研究及茶旅观光、文创开发、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截止目前,武夷星已在海内外上百个城市拥有近700家加盟店,连续23年大红袍全国销量领先,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大红袍品类持续领跑。今年,武夷星继续充分挖掘市场需求,聚焦茶产品、茶生活、茶场景等细分赛道加大产品研发创新,推动茶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邱峻杰 裴礼辉)

助农春茶产销对接会 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九哥阅读(4)

7月2日,市发展改革和科技局与武夷街道在福建武夷国际茶叶交易中心,举办2024年科特派助农春茶产销对接会,邀请多家茶企采购商现场品鉴,搭建春茶产销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助力我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经过前期报名,此次春茶产销对接会共收到水仙(含老枞水仙)、肉桂、品种1161份茶样,每一份茶样背后均受到科技特派员的助农指导。香江茶业、岩湶号、心头肉等当地茶企和采购商现场品鉴,对满意的茶样直接下单。

据介绍,在持续4天的春茶产销对接会上,主办方将充分利用福建武夷国际茶叶交易中心这一平台,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品鉴,增加茶农销量和收入。

福建武夷国际茶叶交易中心以服务茶企、茶农、消费者为宗旨,是从事茶叶交易的专业性服务平台,自2023年11月16日开市以来至2024年6月30日,累计入驻会员单位1035户,完成交易金额4190.52万元,通过专业的专家审评、质量检验,全方位保障茶叶质量,打造新时期的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新业态,为“三茶”统筹发展赋能,加速推进乡村振兴。(胡振)

我爱丹霞我爱茶

九哥阅读(4)

走过千山万水,只爱你那一片丹霞,清清九曲,流淌千古诗意的图画。尝遍人间美味,只恋你那一盏清茶,芬芳四溢,回味一生情意无价。

走遍海角天涯,只念你那一叶竹筏,山水一程,满载千古不绝的神话。儒家佛家道家,只想在你怀里安家,今生今世,风雨携手共赴韶华。

武夷山水甲天下,

我爱丹霞我爱茶,

丹霞岩茶青山不老,

岩茶丹霞绝世风华。

武夷山水甲天下,

我爱丹霞我爱茶,

丹霞是我心中最美,

岩茶是我梦里牵挂。

武夷菜茶之我说

九哥阅读(6)

武夷名山,盛产茶叶,其源肇端,名曰菜茶。

菜茶,业内专家界定为“中小叶晚生群体种”,它的成品茶名曰奇种,如今已成了珍稀佳茗。它好就好在系本地原生古老之茶种,特就特在茶青阶段就进行自然拼配。

菜茶形成,说来话长。那是由于武夷山在地球同纬度带中,既有生物多样又保存完整。其中生长着一种植物,古人发现可以为药,称其为茶,后又发现它可食用、饮用。据说因它长于房前屋后,与菜蔬为邻,且可入菜,便得此名。起于何时,有待考证。

菜茶名虽偏俗,但接地气,故得农人认同。武夷先民对它耕耘管护,又用其籽播种,扩其数量。年复一年,世续一世,数量越来越多,树态叶形越变越杂、抽芽或早或迟,概因自然杂交。此几何式变异,可谓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唐宋时制作之品,是团形、饼形,至明改制条形散茶。早年间随北苑茶入贡,元代在四曲溪畔自立御茶园,专制贡品。

至清代,武夷山人将它制作成半发酵的茶品,统称岩茶,后来归入乌龙茶类,其香幽水厚,品质优异。1703-1711年任崇安县令的王梓文曾记:“武夷山周围一百二十里皆可种茶。其品有二:在山上者为岩茶,上品;在地者为洲茶,次之。”其制作之法及茶品特征,1709年编修的《武夷山志》钱塘文人王复礼《茶说》一文有记之。时茶品之名,1732年至1734年在武夷山为县令的刘埥文曰:“岩茶中最高者曰老树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次则花香。”此乃品名,也是等次。原料均源自菜茶。此后大多以奇种、名种、花香命名。1943年林馥泉记云:“用菜茶制成者奇种、单丛奇种、名丛”,如今概以奇种称之,也含名丛。

随着岩茶价格日高,只此几个品名、等级已难满足茶家之需,便有别出心裁者,选单株采摘制作,标以新名,美其名曰单丛,其中出类拔萃者曰名丛。因出之有据,名称雅致,提价便顺理成章。此风一出效者趋之若鹜,单丛名丛如雨后春笋,大多有个动听说法。延至清末民初,单丛、名丛、花名竟达一千三百多号,叫人难以胜数,云里雾里。

1943年,林馥泉尚记有280号。若单株选择,单独制作,命以芳名,高价行销,也无啥不可。何况有树为凭,附加说法;随着时间推移,显异之茶树已经日趋见穷,聪明的茶家商贾,便将略有差异之成品茶取个新名出售,此便是花名;更有不厚道者,将同一堆头之茶装成若干,分别标上品名,糊弄买主。但是毋庸置疑,这些菜茶制出之品都是好茶,若要区分明白谈何容易,何况行销季节不同,冲泡之法有高低,引导水平有差异等因素影响,非行家里手哪能辨得清楚?曾有前辈说:“岩茶之香似与不似”“滋味变化富有层次”,菜茶之品,更是难懂。这便给茶家商贾创造了展示制茶技巧的机会。

早先茶师们感叹:“岩茶之水很深”,要做好一泡茶,谈何容易,没有长时间与之撕摩,难以搞清其中的玄奥。菜茶更是如此,因为叶片大小、厚度悬殊,故做青时的倒青(有太阳则晒,无则烘)很难把握,做青师傅“要提起眉毛看青”,做青阶段要“少摇动,多下手(即做手)”;后期加工(今叫精制)很麻烦,首先是要筛分,多者分为十筛,以便簸、拣。焙时想“一气呵成”难以做到,“九焙成金”损耗大、成本高,并非良技。降温延时,即“低火慢炖”才有利于走水吃火。菜茶其品虽好,其做也难。

再说菜茶之成品茶的评鉴,确实要有功夫。只因它由多种青叶合成,内含物丰富,香气、滋味随着泡次会显变化。故老道的品评者,大多“第一杯不说话”,俨如暗藏秘诀玄机,而初入门者,则敢为人先,抒发己见。可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两三冲后,情况常有变化,只有细致体味,方可悟出此中真谛。故知者不言,不是不言,只是知其有变,去表及里才言;言者不知,只因不知后有变化,才贸然而言。

菜茶所制之茶品,只因滋味丰富且稀少,而备受青睐追逐;却因采制麻烦,而遭受摒弃。但其作为古老品种值得今人研究,其多彩的种质资源是选育良种的宝库。此乃弥足珍贵的岩茶遗产,当加以保护。(黄贤庚)

武夷“大红袍”的内核

九哥阅读(5)

武夷“大红袍”最早见诸文字的确切记载来自清代郑光祖的《一斑录》,其中指出“闽地产红袍、建旗,五十年来盛行于世”。《一斑录》成书于道光年间,由此可推知“大红袍”在明末清初即已声名鹊起。事实上,“大红袍”到了清中后期,名声已如日中天,成了名副其实的武夷茶王。

拥有“大红袍”的天心寺更是将“大红袍”藏藏掖掖,做得神神秘秘。由此围绕着“大红袍”的故事也就变得越来越多,其中“状元报恩说”“红袍加身说”最为脍炙人口。

“状元报恩说”的故事梗概是,有一位举子进京赶考,途经天心寺时,由于通宵用功读书,累得病倒了。寺里的僧人用茶治好了举子的病,举子得以按时赶到京城参加会试并夺得状元。举子衣锦还乡之时,刻意在天心寺逗留,并在住持的引领下,朝拜了对其有救命之恩的茶树,将朝廷所赐状元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如此有了“大红袍”的茶名。

“红袍加身说”是“状元报恩说”的“加强版”,说的是天心寺住持担心举子在途中再次生病,刻意赠送了一些茶给这位举子,让其带在路上以备不时之需。举子高中状元在京城逗留期间,正好皇太后得了积食症,久治不愈。当时的皇帝是位大孝子,着急得不行,于是状元献上了从武夷山天心寺里带来的茶,没想到茶到病除,皇帝非常高兴,特赐大红袍让状元作为钦差大臣去感恩与嘉奖武夷山的这些茶树。状元来到武夷山九龙窠,将皇帝特赐的大红袍披在了茶树上,从此有了“大红袍”的茶名。

细细考究“大红袍”的各种传说,我们就会发现其内核基本都是“助人”“报恩”“善良”“勤奋”等等。中华民族有着悠久且深厚的感恩文化,投桃报李、结草衔环等等,无不折射出深深的感恩之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美好岁月,要有饮水思源、懂得回报的感恩之心,感恩党和国家,感恩社会和人民。”我们在观赏“大红袍”的美景,品饮“大红袍”的美味之时,也应用心去感受“大红袍”中所蕴含的感恩等传统文化的内核。

且将“新火”焙岩茶

九哥阅读(5)

爱喝武夷岩茶的朋友,可能常听说“炭焙”“电焙”,但不一定听说过“水焙”“红外线焙”。

近日,在武夷山市美华茶叶烘焙厂,当制茶师缓缓打开一台设备的仓门时,记者被沁人心脾的茶香所陶醉。

“这是我们最新研制的‘高品质武夷岩茶干燥烘焙机’,也称水焙机。”武夷学院教授杨大可指着这台设备介绍,传统的炭焙工艺,一个焙笼只能烘焙4公斤茶叶,15个焙笼才能烘焙60公斤茶,烘焙过程需要十多个小时,且间隔40到50分钟就要翻焙一次,费时又费力。“水焙机通过在真空环境中精准控制高温状态水温,进行茶叶的深层干燥和烘焙,进一步标准化了制茶工艺,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生产效能。”杨大可说。

“现在制茶大都采用水焙机烘焙。”茶农徐息翔是敢于“吃螃蟹”的人,一开始拿少量茶叶试试。这一试,让他惊喜不已,“一台设备能烘焙75公斤茶,我把茶叶放进机器,设置好参数就不用管了。睡一觉,茶也焙得差不多了,不比炭焙的差。”

茶科技是茶产业做大做强的助推器。记者来到武夷山市金贝茶元素公司第六实验室,只见一个金属大箱子在电力驱动下不断翻滚着。“这是数字化类炭焙茶叶烘焙提香机,采用独特的红外线加热腔体结构,红外线加热穿透性强,提香效果极为显著,焙熟焙透不易返青,烘焙清晰度与炭焙一致。”省级科技特派员、高级工程师李祥龙介绍。

“我们研发这台机器的初衷,是为了减轻制茶工序中人力成本的投入,但在研发过程中发现,这台器械与烘焙的原理更为相近。”李祥龙说,他带领科研团队调整思路,着力于茶叶烘焙机械研发,并通过不断实验,迭代设备、降低成本,让茶农和茶企都能享受到自动化带来的快捷与安全。目前的设备是改良后的第五代产品,已应用于“皇龙袍”“原住民”“盛兴”等十几家茶企。

“将智能化设备引入制茶工艺中,采用机械化的制茶方式,改变了传统工艺的不稳定性,也减少了对人工的依赖,最大程度保障了成品茶的标准化,使茶叶产量及品质得到大幅提升。”武夷山市三茶统筹工作专班工作人员刘煜介绍,从2021年至今,武夷山市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6065万元,茶产业机械化率达到87%以上。(陈颖)

问茶(二章)

九哥阅读(6)

经过夏日激荡之后,入秋以来,脚步就已慢下。在山间蹑手蹑脚,带着一些树叶走过寂静山林。

水已寒,鱼虾潜低处。涧水比任何时候都澄明,只作低吟浅唱。经过一道道过滤,翻卷起比雪还要白的浪花,这时候凝视,满目皆是雪花。打一陶罐溪水,在无风处点燃小泥炉,炭火的红光,照亮从前和如今。

从前那些人,也在溪涧旁赏蒲品茗。有风吹来,尽是山野静气。风与炭火聊得正欢,氤氲而起的茶气,在空中走笔书法。

干茶在壶里舒展紧结心绪,打开一个春天故事。关于春雨,关于山场,关于采茶……

置茶于溪边,与流水一同品茗,茶汤里有流水心律。

静谧溪谷,山风与流水都是清雅名士。

假如常有这种日子,心无旁骛,听水呷茶,神仙不过如此……

风中有梅花清香,不经意拂过,在腊日里,这是一种问候。此处不见梅树,水上也未见花瓣荡漾,我却知道山中隐着老梅,年复一年修炼,不问世事。

用90摄氏度水,泡上一壶红茶,晶莹清澈的红,淡定、清雅,我总喜欢正山小种松木香与烟火味,传统总让人难忘。

万里茶路,起于武夷下梅,曾经茶商云集,山一程水一程,走出九曲十八弯。400多年前,当正山小种登陆欧洲的时候,最初被称为“中国茶”,松香与淡然的甜,改变了欧洲人饮茶习惯,从而,下午茶流行于世……

在冬夜,最宜红茶一壶,不轻佻,不妖艳,只有淡雅。轻啜,舌尖上有一段舞蹈……

想你的风吹到了武夷山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