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这19个问题,你才知道什么是大红袍

九哥阅读(6)

去到武夷山,九龙窠是必去之地。不仅因为它是景区一大游客中转中心,还因为这是大红袍母树的所在地,同时,也是一个完美的种质资源库。

爱茶的你或许去过这里,而且不止一次。你吃过这里的茶叶蛋,喝过这里的泉水,然而对于这里,对于母树大红袍的一切,你又了解多少呢?

或许你知道,母树大红袍是武夷山的瑰宝,你知道你究竟有无可能喝到它吗,有没有和它口感相似的茶?

或许你知道,水金龟、半天妖是茶叶品种,你知道九龙窠一共有多少品种,又分别是如何栽培的吗?

诸如此类的问题,你确定你不想知道?

对此,我们找到了武夷星茶业。武夷星茶业是现如今九龙窠山场的管理者,他们对其种质资源的研究、管理有着独有的高度。因此,找到他们,能帮我们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来吧,朋友,现在是抖干货时刻,我们就坐下来对母树大红袍以及它相关的一切抽丝剥茧。对了,千万不要嫌货太干,想想多少人排着队等着你啪啪啪地打脸,你甚至可以对着他们说:“这九个问题都搞不清楚,你喝什么大红袍?”

1.当我喝到一泡大红袍,它有无可能是母树大红袍?

准确点来说,有可能。更准确一点来说,可能性大概和你达成王健林的小目标一样渺茫。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母树大红袍有着许多传说,譬如:武夷山传统五大珍贵名丛之首、有“中国茶王”之称、曾被当作“半壁江山”送给尼克松……

它再传说,也是茶树,也每天挂在九龙窠那崖壁之上,只要你去就能看到。在早些年,大红袍母树可以采摘并制成岩茶的。而2006年,则是它的最后一次采摘。

大红袍母树仅有6株,能制成的精茶非常少,且异常珍贵,曾拍出20克20.8万元的天价。而且现在是喝一泡少一泡。

对于一般人来说,母树大红袍可能一辈子都喝不到。但是,万一,我说万一你喝到了,一定要告诉我们,或许有个专题报道等着你哦。

2.我现在喝到的“大红袍”,它们都是什么?

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你就知道,如果有人要请你喝母树大红袍,那基本上是呵呵哒了。

但是,作为想一品大红袍风采的人,对于大红袍的需求并没有停止。那么我们现在能喝到的、名字是“大红袍”的茶叶,究竟是什么茶?

 

答案有两个:

一种是按照武夷岩茶制作工艺拼配在一起并符合国家标准的,形成具有大红袍风格特征、品质稳定的茶叶。它代表了一种口感风味,是武夷岩茶的代表性产品。

最有历史意义的代表茶品:于1985年由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率先推出,并于1990年开发商品小包装的“第一款小包装商品大红袍”——也就是现在武夷星“八三茶人大红袍”。

另一种,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福建省农科院从九龙窠母树大红袍上剪穗进行无性繁殖,经过三十余年育成的省级茶树良种,也就是传说中的纯种大红袍: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倍体。品质特点,醇。

高端代表茶品之一:武夷星国宾大红袍,轻火、花香、粽香、微酸。

3.我们在武夷山,喝到的岩茶都是大红袍吗?

大红袍,这个名字与武夷山紧紧相连。在更多人口中,它还有一种释意——武夷岩茶的统称。

在武夷岩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大红袍,在武夷岩茶最初开始对外宣传时,主打宣传就是大红袍。而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内,收录名称也是: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因此,部分外界茶人依旧把武夷岩茶统称为“大红袍”。

所以,你在武夷山喝到的所有岩茶,被人叫做大红袍也基本是没毛病的。

而同时,武夷岩茶共有上千品种,各有特性。在如今,资深的“岩茶粉”们认为,认品种会比统称大红袍更加有“逼格”。

4.纯种大红袍,究竟有没有二代、三代的说法?

在社会上包括茶叶市场和茶艺馆等场合,你会常听到说:现在武夷山生产的大红袍中有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一代不如一代的说法。

然而真的是这样?

一代、二代的说法,仅适用于用种子播种成苗的茶树,也就是有性繁殖。

但是,大红袍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无性繁殖培育成功,也就是剪取带一个成熟叶片和腋芽的短穗枝条进行繁殖成苗。这样最大优点就是能遗传亲本母树的优点而不变异。

大红袍无性繁殖培育成功后,通过科研技术对比教科研组织专家确定,无性繁殖的大红袍已经完全具备了母树大红袍的品质特征。

所以,有人再给你吹大红袍一代二代,啪啪啪打脸去吧。

5.所谓的“二代”大红袍,能不能喝到?

所谓的“二代”大红袍,其实就是母树的克隆体,味道是不会变差的。

但是打脸完毕,你自己也懵逼了。既然无性繁殖的大红袍有这么多优点,从母树上培育出来的茶树都在哪了,我怎么喝到?

从母树上“克隆”下的茶树,散布武夷山大部分山场,但主要分布在御茶园和九龙窠沿线。

御茶园现在已经被武夷星并购;而九龙窠沿线茶树,现在大部分都属于武夷星茶业公司。因此,想要感受母树大红袍遗传下的品质特征,找谁最方便不用我说了吧?

进行扦插无性繁育,所培育出的植株与母本的基因完全一致,性状相同,可大面积种植生产。因此,你喝到的可都是“一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哦……

6.培育母树大红袍的“克隆体”,他们怎么做到?

目前茶树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是目前种植推广的主要方式,可大面积种植生产。有性繁殖是利用种子,播种而成,在武夷岩茶领域多用于科研和茶树品种创新。

如今你喝到的纯种大红袍,都是无性繁殖扦插培育出来的。

扦插繁殖就是剪取带一个成熟叶片和腋芽的短穗枝条,长3-4厘米,直接扦插在适宜土壤中,经过细心管理,培育成茶苗。此法易于管理,效率高,是现在武夷山市茶区茶树育苗广泛采取的方法。

7.第一款商品大红袍指的是什么?

1985年,武夷山茶科所的领导员工们,凭借对大红袍品质的准确把握,组织科研组,用肉桂、水仙等优质武夷岩茶和纯种大红袍拼配出来的“大红袍”,香气、汤色、口感俱佳,岩韵感极强,很快就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在采用新型的烟盒式包装后,这款大红袍走进了千家万户。

这款大红袍,被称为第一款商品大红袍。

如今,茶科所的这款大红袍依旧延续了下来,并在2003年武夷星茶业收购茶科所后成为武夷星的品牌——八三茶人大红袍。

8.九龙窠“母树之家”仅指大红袍母树?

母树大红袍所在的九龙窠,并不是只有大红袍母树。由于年代的变迁,分散在各个山场的名丛母树原株因失于管理而散失。

而在九龙窠,由于独特的环境,在几十年前就培育着许多从其他山场移植过来的母树原株或种子,它们很多依旧能在九龙窠找到,因此,如今生长在九龙窠的名丛有很多都可被称作母树,例如不见天、大红袍、醉海棠、翠墨、红孩儿等。

九龙窠为武夷岩茶名丛原生地,是通往母树大红袍的一条深长峡谷,俗名九龙涧。 

峡谷两侧峭壁连绵,逶迤起伏,形如九条龙,人们遂把峡谷喻之为游龙的窠穴;九龙之间呈现一座顶部略呈圆形的小峰峦,称为龙珠,故又称九龙戏珠;九龙窠是条西东走向的山场,接受阳光直射的时间较短,多为漫射光,年平均气温18.5度,降雨量2000mm,土壤PH值为4.5,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独一无二的风格品质。

9.谁在管理九龙窠茶园,他们如何管理?

九龙窠是目前武夷山保留种质资源较为完整的天然种植资源圃,共有武夷名丛68个。现如今,绝大部分茶园由武夷星茶业在进行管理培育。

武夷星茶业,对于管理优质种质资源有着丰富的经验。截至目前,武夷星共收集国内外茶树种质资源1800余份,其中包含国内外优良茶树品种200份,武夷山本地历史名丛232份。

九龙窠茶园的管理,历来都是严苛而有序的。而武夷星接手九龙窠大部分山场后,更是注重科学的管理方式:多品种的种植和搭配,为茶叶生产的采摘期调控、病虫害预防及产品多样化的开发等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使茶园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喝懂武夷岩茶大红袍,还要再了解这10个问题
 

大红袍属于不折不扣的茶界明星,传说的赋予、政治的加持、文化的渲染,使得它自诞生以后便饱受关注。目光聚集之处,乱象必然追随,大红袍因此也随之变得越来越神秘。

为此,我们从大家关心的无数问题中,梳理出最具代表性的十个问题,加以解答,还原大红袍的真相,让喝茶变得简单。

①大红袍是红茶吗?

红茶是全发酵茶,而大红袍属于半发酵的青茶(乌龙茶)。并不因为名字中含“红”字就变成了红茶,这就如同安吉白茶并非白茶一样。

②大红袍与武夷岩茶是什么关系?

根据国家颁布的“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定义,“武夷岩茶”是指在武夷山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选用适宜的茶树品种,进行无性繁殖和栽培,并用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种特征的乌龙茶。

大红袍,享有“武夷岩茶茶王”的盛誉,是武夷岩茶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其实它既是一个茶叶产品名,又是茶树品种名。

③大红袍是茶树品种名还是茶叶产品名?

大红袍既是茶树品种的名称,也是茶叶产品的名称;两者有联系,但茶树品种不等于茶叶产品。

④为什么市面上卖的大红袍价格相差那么大?

大众最感兴趣的是母树大红袍,位于天心岩九龙窠,距今已有380多年。所谓的大红袍“天价”也基本由它的拍卖价所创造,它的价格除了原料价值、工艺价值,还包括文化价值,相当于收藏品,不可复制。但母树大红袍茶近乎是传说,姑且不说2006年已经停产,即使停产之前,产量也少的可怜,绝少市场流通的可能性。

| 母树大红袍 |

现在市面上销售的大红袍主要分为纯种大红袍和拼配大红袍。(1)纯种大红袍是来自母树大红袍无性繁殖,同时单独采制加工而成,由于产量稀少有限而价格昂贵。(2)市面上的大红袍多数都是拼配大红袍,它是根据市场对大红袍的需求,将武夷山的不同岩茶品种按照一定比例匀堆组合而成,香气和口感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改良,原料来源相对丰富,从而价格较低。除此之外,不同地域、不同等级的大红袍价格也会相差悬殊。

⑤拼配大红袍质量能好吗?

茶叶拼配与酒的勾兑技术一样,都是为了保证质量稳定的必要技术,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茶叶品质。自从茶叶成为商品,拼配技术就产生了。因为茶叶生产过程是一种很特殊的过程。

由于茶青的来源不一、采摘的时间不一、做青技术不一,每一个制作环节包括烘焙火候的掌握,都有可能影响到成品茶的质量。所以尽管是同一个茶厂,不同批生产的成品茶质量可能都不一样。而市场上对成品茶的质量要求却是有标准的,特级、一级、二级……为了保证成品茶符合市场标准,就必须进行合理拼配。当然,这种拼配的技术含量是比较高的。所以,只存在拼配得好不好的问题,拼配本身是无可非议的。

⑥在武夷山当地能买到好的大红袍吗?

大红袍产自于武夷山,但不代表在武夷山当地就能买到好的大红袍。买到好茶与否完全取决于购买者的本事,如果想去当地买茶,自己又不懂如何评判茶的好坏,还是可能会买不到好茶。

⑦冲泡大红袍时,发现有很多泡沫,这是否说明茶很脏?

茶叶在冲泡时出现的泡沫主要是茶叶中含有茶皂素,茶皂素有很强的起泡能力,此外和茶叶里的果胶也有关。有时候,你会看到第一杯茶水里浮起一些像油一样的东西,这和泡茶所用的水有关。泡茶最好用山泉水。可以说,茶叶的泡沫并不是脏东西,因为灰尘是不会形成泡沫的,泡沫与茶叶的质量无关。

⑧为什么大红袍喝起来有火味?

第一次喝大红袍类的岩茶,闻到的糊味叫火味(香),类似咖啡的焦香。

如果焙火程度较高,时间较长,火香会比较浓郁。

⑨为什么在家泡的大红袍,不如茶店里的味道好?

一般造就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冲泡的技术。茶叶的口感除了取决于茶叶本身,还和冲泡茶叶的器具、水有非常大的关系,尤其茶叶浸泡时间、水量和水温对茶叶的口感影响最大。

茶叶店里的店员经过专业培训,知道如何冲泡能将茶的特性发挥到最好,原则上来说他们泡的茶自然口感会更好。大众平常喝茶可以依照茶叶本身的冲泡说明或者依据自己的口感进行操作,技术并不难掌握,切不可完全排斥技术或者刻意追求技术反而使喝茶成为负担。

⑩大红袍能储存多久?

影响茶叶品质的环境条件包括水分、温度、氧气和光线等,储存时一般需要尽量选择避光、防潮、通风和无异味的地方为好,也需要隔绝茶叶与空气、水分的接触。

大红袍的保质期一般为3年(如果贮存得当,可以长期饮用),根据焙火程度高低,其储藏条件不同也有所区别。焙火程度低的大红袍不耐储藏,因为香气易发散;焙火程度高的大红袍,相对耐储藏一些,往往要先放一段时间,火气稍稍褪去转化后,口感、香气会更优异。

释疑武夷岩茶中的“武夷酸”

九哥阅读(3)

岩茶茶汤呈现“酸味”的多种可能

你喝过“酸”的武夷岩茶吗?你对茶汤中出现的酸味是否感到疑惑?这种酸味究竟是好是坏?武夷岩茶的酸味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茶鲜叶本身的物质,是正常的;另一种则是岩茶制作过程中形成的,有问题的酸味。

【1】“正常酸汤”形成原因

岩茶的“正常酸汤”,源于岩茶茶叶与生俱来的“武夷酸”。十九世纪中叶,欧美茶叶专家罗莱特在茶叶中发现“单宁”(儿茶素),并从武夷岩茶中分离出“武夷酸”,之后哈斯惠茨证实武夷酸是没食子酸、草酸、单宁和槲皮黄质等的混合物。不过因为每个品种酸性物质的含量存在差异,有些岩茶“酸味”能感觉得到,而有些岩茶则不明显。

另外,陈年岩茶在一定的陈化期间内,茶叶中的内含物质转化过程中会产生酸味,一旦过了那个时期,酸味自然就不见了,这是正常的现象。

【2】“问题酸汤”形成原因

岩茶发生“问题酸汤”的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制作过程中发生了“事故”。岩茶做青前期,叶片内含水量高,如果此时温度过高,就会灼伤叶片,产生酸味;发酵过重也比较容易产生酸味;做青完成后,没有及时进行摊晾而是把茶叶堆在一起;岩茶的焙火温度还未降下来就直接密封了……这些“事故”使得茶叶内水分剩余过多,茶叶都闷在一起后容易产生湿热作用,最终导致岩茶茶汤出现问题酸味。

返青,也是形成“问题酸汤”的原因之一。岩茶吸湿性强,自然条件下存放的岩茶倘若没有保存好,岩茶吸收水分后会产生乙酸等异味物质,从而变为有问题的酸味。

如何辨别“正常酸汤”和“问题酸汤”

正常酸汤,是岩茶本身所具备的内含物质“武夷酸”等形成的,酸味自然,口感比较舒适。以武夷肉桂为例,肉桂中的正辛酸含量特别高,因此在审评肉桂时,常常给人一种微弱的水果酸风味。

问题酸汤,通常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把含水量太多的茶叶堆积在一起,这样会形成“闷闷的酸味”,这种酸味给人的感觉就很不舒服,令人难以下咽。

武夷岩茶所含的“武夷酸”具有一定的药理功能和营养价值,对我们是有好处的。故武夷岩茶的酸味有好有坏,绝不可一概而论。

 

再说武夷岩茶成分中的“武夷酸”

很多茶友都觉得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是个很虚幻的东西,明明是茶为什么有花香?茶中又何来骨呢?

虽说岩骨花香是切实存在的武夷岩茶特有的品质特征,不过品茶是个极其个人的体验,一切空谈感觉都是耍流氓。事实上,在现在的茶界,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用科学方法将茶的品质特征具体化和量化的重要性。

神秘的“武夷酸”闻了就能让人舒缓保健

很多人觉得茶香闻起来感觉很舒服,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茶香的确具有杀菌、防腐的功效,且香气成分中的醇类对心脏还有保健作用。

武夷岩茶生长在岩壁沟壑烂石砾壤中,长年累月吸收了大量的矿物质,所以岩茶中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如钾、锌、硒等。19世纪中叶,欧美茶叶专家学者在岩茶中发现“单宁”(儿茶素)并分离出“武夷酸”,后经证实武夷酸是没食子酸、草酸、单宁和槲皮黄质等对人体有益的混合物。而作为乌龙茶,武夷岩茶中富含有水杨酸甲酯、醛类,还具有消炎镇痛的功效。

由此可见,武夷岩茶所含的化学成分,是具有药理功能和营养价值的,说喝岩茶是“健康之饮”实不为过。

前三泡提神后三泡安神

很多刚接触武夷岩茶的茶友,都觉得喝了容易失眠甚至出现茶醉,他们归结为“岩茶太浓了”。

事实上,岩茶(包括其他茶类)同时具有“提神”和“养神”作用。只要了解原理,掌握喝茶的正确方式,就可以做到既使大脑更清醒灵活,又可抑制脑神经的过度兴奋。

茶之所以能“提神”和“养神”,是因为茶叶中的咖啡碱和茶多酚对脑神经产生影响所致。一般来说,当茶叶泡开2分钟左右时,就有大约70%~80%的咖啡碱溶解到水中,这时的茶具有明显的提神功效,茶多酚则要在95℃的热水泡8分钟,才能溶出90%以上的茶多酚,茶多酚能抵消咖啡碱的作用,开始起到安神作用。

所以如泡饮一款岩茶,简单地说就是前三泡可提神,而后三泡可安神,晚上喝茶时可视具体情况,选择提神或安神。而水煮白鸡冠因用小火慢炖方法熬出茶汤,故茶多酚已然融入茶汤之中,这也就是饮用武夷岩茶会让人清醒、安静,而不至于亢奋的原因。

岩茶就要沸水泡,如何烧水有玄机

九哥阅读(6)

死猪不怕开水烫,岩茶怕开水烫吗?冲泡武夷岩茶时要求用刚刚烧沸的水来冲泡,并且还需要高温润洗茶叶。理论上,岩茶就是不怕开水烫的。

岩茶不是“死猪”,一样不怕开水烫

中国有六大茶类,采摘标准和制作工艺都大不相同。基于这样的基础条件下,所制作出来的茶品的冲泡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特别是对茶叶冲泡的水温要求甚高,茶遇水则发,这茶能发到几分好不仅与水质有关,更与水温有关,温度拿捏的恰到好处,茶叶的香气滋味才能发挥到极致。

像绿茶、红茶、白茶这样娇嫩的茶叶就是不经烫的,要像对待女孩子一样的温柔细心,然而我们的岩茶就是英勇无比的好男儿!有着一副金刚不坏之身,虽然“皮糙肉厚”但藏着一身好精华,不是“死猪”一样不怕开水烫,而且必须借助沸水的高温才能将香气和滋味完全的激发出来。因此岩茶不仅不怕烫,还要越烫越好,越烫越香,越烫越浓厚。

什么样的岩茶怕开水烫

岩茶,不论山场好坏与否,只要茶园管理得当、采摘制作过程中不出意外,所制得的茶品都是不怕烫的,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影响茶叶的原有品质。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岩茶怕开水烫呢?又会出现哪些不尽人意的状况呢?

【1】采摘的青叶为雨水青、露水青这样含水率高的鲜叶

由于含水率过高,造成后期制作工序的难度,这样的青叶原料最终做出来的成品茶在高温冲泡下常常会有一股或弱或强的水闷味,遇到这样的事情可不是一件愉快的事!

【2】采摘的青叶原料过嫩

青叶原料过嫩则皮薄,表皮细胞外壁的角质层薄,对茶叶的保护作用就弱,即不利于做青,也不利于揉捻,特别是成品茶在高温的冲泡下容易破坏细胞结构使得叶肉被析出,导致茶汤浑浊。

【3】揉捻过度

在揉捻的过程中,如果压力过重,茶叶的细胞结构破坏严重,茶叶的内含物质和叶肉被严重,这样的成品茶在高温冲泡下不仅使得茶叶不耐泡,而且会造成茶汤浑浊。

【4】杀青不完全

在制作过程中如果杀青不完全,所制得的成品茶在高温冲泡下会出现一股浓浓的青味。

【5】后期精制不标准

武夷岩茶走水焙以后,需要对茶叶进行捡剔、色选等工序使得茶叶色泽匀称、洁净。但如果在精制过程中捡剔不干净、色选不完全,在高温冲泡下,附着在茶叶表面上的杂质、细碎物就会悬浮在茶汤表面,使得茶汤不干净。

【6】焙火程度太轻

岩茶在走水焙后的审评过程中,茶汤上都会有悬浮物。这是因为刚刚经过揉捻的茶叶表面附着了很多叶肉物质、杂质等悬浮物。这些东西必须需要经过适当的高温焙火才能使得表面的杂物脱落,因此,如果茶叶的焙火程度轻或者是焙火次数过少,在高温冲泡下茶汤就浑浊。

岩茶有水准,要越烫越好

岩茶在沸水高冲下才能展现十分气质。品质过硬才能在严峻的市场考验下展现十分的魄力。骆少君女士说:“武夷岩茶一旦被消费者真正感悟之后,便会产生强烈的偏爱及至无限的忠诚。”这说明岩茶是一类十分具有潜力和生命力的茶类,喝过岩茶,就再也除却巫山不是云了。

当下茶叶市场处于一个相对萧条的境地,撇去整体大经济环境不容乐观的客观因素,茶叶品质才是检验茶叶市场生命力的第一真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和彼得·圣吉在《关于禅、生命和认知的对话》一书中真诚的说到“喝茶喝到中国的大红袍,算是喝到了顶尖。喝了武夷山的岩茶,其他的茶都不再想喝,好像没有了味道。”岩茶有着其他茶类所望尘莫及的特殊品质,具有不可逆性和不可复制性,这些高水准的特性使得岩茶市场具备了强健有力的生命力。

如果源头和制作一路把关好,旨在成就武夷岩茶高超品质,既是对众多爱茶人的尊重和回报,也是让岩茶接受市场和群众考验的关键所在。岩茶就是要越烫越好!越烫越香!越烫越出名!

泡茶烧水竟然还要讲究“规矩”?‍

烧得一手好水,

是泡得一手好茶的基础之一哟。

可烧水谁不会呀?

烧开了就好了呗!

嗯~这也对啦。

话说小微前几天去蹭茶的时候被点醒

(不要太羡慕小微,

谁让武夷山好茶太多了呢,

吼吼~)

原来泡茶烧水也要讲究 “规矩”,

若是违反这一“规矩”,

岩茶可是会不高兴的喔。

武夷岩茶通常是用100℃的水温冲泡,

最好是达到沸滚起水泡的程度

(岩茶的审评泡法也是这么要求的哟)

用刚沸滚起泡的水冲泡岩茶,

可以让茶汤的香味更多地发挥出来,

水浸出物也能溶解得更多。

此为“规矩”。

怎样算是违反这一“规矩”捏?

‍‍

如果是用沸腾过久

或是回烧多次的水来冲泡岩茶,

就会导致原本溶解在水中的

空气都被驱逐掉,

让水变得没有刺激性。

这样和用新沸腾的水冲泡岩茶相比,

就会失去用新沸腾的水冲泡茶汤时

所该有的新鲜滋味了,

口感会变差喔。

如果用水温过低

或是没有沸滚的水冲泡岩茶,

那么岩茶内含的水浸出物

就无法最大程度地析出,

茶汤的滋味会显得较淡薄,

香气也会较为不足。

‍‍

看到这里茶友们有新的疑问了:

那我煮沸了之后,

在泡茶聊天的过程中,

水被放凉了该怎么办咧?

倒掉太浪费,

但是回烧太多次

你说又会失去新鲜滋味

(表示很惆怅…)

小微有一个不太成熟的小建议:

茶友们可以在每次烧水的时候喔,

水量适当地减少些,

在水温还没有降得很低的时候

就把新烧开的水泡完,

这样既不浪费也能保持新鲜滋味啦!

武夷山冬天都下雪了,武夷岩茶会冻坏吗?

九哥阅读(7)

近期的“霸王级”寒潮,由北至南席卷而来,把我们这些天天还在抱怨着“第X次入冬又失败了……”的人,直接冻成了冰棍or速冻包子!

对热爱岩茶的茶友而言,自己冷就冷吧,大不了躲在家里喝岩茶,更舒服!但是,当茶友们看到朋友圈里发的各种茶树结冰的美照之后,他们就开始担心:“茶树会不会被冻坏了?品质会不会受影响?……”身在武夷山的小微表示:即便我们都冻成了冰块,茶树依然会健康地成长的!

武夷岩茶茶树很耐冻!

【1】不同茶树品种耐低温程度是有差异的

灌木型的中、小叶种茶树品种,比乔木型的大叶种茶树品种耐低温能力强很多。武夷岩茶茶树品种以灌木型的茶树为主,基本上是属于中、小叶种茶树,所以武夷岩茶茶树的耐低温能力强,能承受的最低温度的界限在﹣16°C ~﹣12°C左右。据天气预报显示,近期武夷山的最低温度也未超过这个界限。

【2】岩茶“皮厚”耐冻

武夷岩茶的茶叶,叶色较深,叶肉较厚,说明了岩茶的叶片保护组织发达,抗寒能力强,耐冻!

【3】冬季的岩茶茶树较耐冻

正常情况下,茶树冬季的耐寒性比早春时候的强。这是因为在早春的时候,茶芽开始萌发,处于待生长的状态,而茶芽体内的水分含量较高,酶活性增强,遇到突然的低温侵袭会发生比较强烈的反应;而冬季茶树体内的各器官组织都处在休眠状态,组织内细胞液浓度高,抗冻能力也较强,这种生物节律性的表现,可以帮茶树安然度过冬季。

【4】武夷山的地理优势保护茶树不受冻

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和江西省铅山县交界处的“武夷山脉”,是中国大陆东南部的最高峰,更是武夷山的天然屏障!在冬季,当冷空气南下时,武夷山脉能够阻挡和削弱冷空气的势力,使得冬季的武夷山市会比同纬度地区的平均气温高出大约2°C。武夷山脉的屏障作用,可以保护武夷山的茶树得以减少或是免受冻害。

低温天气对岩茶品质会有影响吗?

低温天气对岩茶的品质会有好的影响!

【1】减少病虫害

低温天气能把害虫、病菌们都给冻死,减少茶树的病虫害。减少病虫害对岩茶的品质是有好处的:因为茶叶品质的成分是由蛋白质、氨基酸等有机物和钾、钙、磷等无机物共同构成的,一旦茶树遭受病虫害,茶树的叶片、内含物质的组成比例和营养成分等就会被害虫和病菌破坏,从而降低茶叶品质。低温天气使得岩茶茶树病虫害减少,防止岩茶品质降低。

【2】利于内含物质积累

在低温的环境下,岩茶茶叶生长会变得缓慢一些,这样有助于茶叶营养物质的积累,对岩茶的品质是有好处的!气温低时,茶叶内的氨基酸、蛋白质和含氮化合物的增加,有利于茶叶味香鲜爽;温度对茶鲜叶的芳香物质有重要的影响,适度的低温胁迫处理可以提高鲜叶中芳香物质的种类,增加芳香物质的含量,有利于岩茶芳香物质的形成和积累。

低温天气对岩茶产量会有影响吗?

冬季武夷岩茶茶树上长着的都是成叶,并没有新芽,因此基本上低温天气对岩茶的产量是不会有影响的。低温天气在减少病虫害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茶叶的产量。

短时间的、适度的低温,对岩茶的品质和产量是没什么影响的,但是如果长期处于非常低温、冰冻的状态,还是会有些影响的。

武夷岩茶茶树原本底子就好,可比我们想象中的耐冻多了!适度的低温反而对它是有好处的,并且现在天气已经开始回温了,茶友们再也不用担心武夷山的茶树被冻坏啦!

正解武夷岩茶的“浓、厚” 看汤辨茶

九哥阅读(6)

天哪!

岩茶茶汤的“浓”和“厚”

竟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又get到了一个新的知识点,

赚到啦!

那…

它两有啥不一样咧?

与“茶汤浓”对应的为“茶汤淡”。茶汤的浓淡,基本上和岩茶品质是没多大关系的,通常所有岩茶的茶汤都能够泡浓,影响茶汤浓淡的因素更多的是浸泡时间的长短与投茶量的多少。

以同一款岩茶(大红袍)为例:

1、在投茶量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你浸泡时间长,茶汤就浓;浸泡时间短暂,茶汤就淡。

2、或者是在浸泡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投茶量多的茶汤就浓;投茶量少的茶汤就会淡一些。

3、再或者是浸泡时间长、投茶量多,茶汤不浓才奇怪咧;浸泡时间短、投茶量少,茶汤能不淡嘛…

茶友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通过调整茶水比例或浸泡时间的方式,来调整岩茶茶汤的浓淡哟!

与“茶汤厚”对应的为“茶汤薄”。茶汤的厚薄与岩茶的品质就有很大的关系啦!毕竟不是所有的岩茶茶汤都能达到“厚重”的。

在新出台的首部福建省地方标准《武夷岩茶冲泡与品鉴方法》里,关于“厚重”的解释是:武夷岩茶茶汤在口腔味蕾上所呈现的浓稠、饱满、有力度的感觉(额…貌似有点抽象了哈)。

用比较接地气的话形容:茶汤厚,就跟喝牛奶的感受类似,口腔会感觉比较粘稠,有质感;茶汤薄,就跟喝白开水的感受类似,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停留在口腔里。

那岩茶里的什么因素会影响茶汤的厚薄呢?

水溶性果胶是形成茶汤厚度的成分之一,果胶物质含量高,可使茶叶条索紧结,外观油润,汤甘甜而味厚。当然影响因素远不止这个,通常来说,山场好、工艺好的岩茶,茶汤就显得厚重;要是山场不好、制作工艺不达标,那么茶汤就显得更薄一些。甚至有的时候,泡茶人的冲泡技术也会对茶汤的厚薄产生影响喔。

简言之,茶汤的“厚重”,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茶汤的“浓淡”却是可以自己掌控(DIY)的。

看武夷岩茶大红袍茶汤识别茶叶的品质

武夷岩茶汤色一般呈金黄或橙黄,带些微红,清澈亮丽,从不同角度看都有“金圈”,这是多种因素协调作用的结果,其中茶黄素和茶红素是对汤色起主导作用的两种成分。

岩茶的发酵程度和火功会直接影响茶黄素和茶红素的成分,进而影响岩茶汤色。

重发酵、高火功的岩茶,茶汤颜色较深、较红;

轻发酵、低火功的岩茶,茶汤颜色较浅、较黄。

当茶红素与茶黄素之比过高时,茶汤颜色过红,亮度偏暗,会导致审评时得分不高;当茶红素含量太低,会导致茶汤滋味青涩;茶红素、茶褐素的含量太高,又会导致茶汤浅薄,鲜爽度较差,使品质得分不高。

其中对岩茶品质至关重要的是茶黄素,它由多种化合物组成,是形成茶汤收敛性的主要成分之一,对茶汤的亮度也起着重要作用。影响岩茶茶汤“橙黄明亮”的成分也以茶黄素为主,以适量的茶红素与儿茶素轻度氧化产物以及黄酮等成分为辅。相较于茶黄素,茶红素的组成更为复杂,其成分的分子量也远远大于茶黄素,其中除了儿茶素酶促氧化聚合、缩合反应产物外,也有儿茶素氧化产物与多糖、蛋白质、核酸和原花色素等非酶促反应的产物。

岩茶茶汤的清与浊也可作为茶叶品质的参考因素。毛茶或低火茶,汤色常常浑浊,并不能代表茶叶品质的好坏;如果足火岩茶的汤色浑浊则说明茶叶品质较差。返青的岩茶内质析出时会出现茶汤浑浊现象。

“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说明陈放后的岩茶茶汤会转成深红色。陈年岩茶的汤色主要是由茶褐色造成的。茶褐素的组成相当复杂,主要是由茶黄素、茶红素进一步氧化而成,会使茶汤变得深红。

所以岩茶的好坏,汤色是可以作为参考的,并不可以用其单独的来判断。

 

武夷岩茶大红袍茶汤的“浓淡度”和“饱满度”?

茶的滋味类型有很多,不能单纯以“苦、涩、鲜、甜”来分类,因为茶的滋味是复合的,每种茶都含有这几种滋味,只不过多多少少而已。通常我们在感受茶汤的时候,会用“饱满”和“浓淡”来形容,那么,这两者是一回事吗?又有什么区别呢?

问题一:什么是“浓淡度”?

浓淡是指某种味的强度。茶汤的浓淡一般与投茶量、冲泡时间和水温等有关系。投茶量越大、水温越高、茶叶的浸泡时间越长等因素,都可以让茶汤变浓,但它只是增加其浓度,而不会增添其他味道。

问题二:什么是“饱满度”?

茶汤的“饱满度”,又可以指茶汤的“厚薄”,是茶叶内含物质丰富与否的反映。主要表现是茶汤进入嘴里,感受到茶叶内含物质丰富,析出丰厚的滋味,并且多种不同的味道和谐配合在一起,给人饱满厚实的感受。

由此可见,茶汤的“浓淡度”和“饱满度”有着明显的区别, 浓淡不代表茶叶的品质,但饱满则直接跟品质挂钩了。那么,影响茶汤“饱满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

影响茶汤“饱满度”的因素

好茶是好原料和好工艺共同决定的。

01原料对茶汤品质有什么影响?

一般来说,生态环境越好,树龄越悠久,采摘次数越少,茶叶中的氨基酸、可溶性的糖以及水溶性果胶含量越高,茶汤饱满度就越高。

因为历经几百甚至几千年的生长,树大根系发达,能够汲取土壤中较多养料,为茶叶积蓄丰厚茶质,茶叶中的多酚类、氨基酸类、咖啡碱类等物质含量较多。且茶树几乎没有受到过多的人为干涉,自然生长。以此种茶叶为原料,经传统手工工艺制成的茶品,冲泡后茶汤饱满度较高。

02工艺对茶汤品质有什么影响?

真正决定口感的,是后期的制作工艺。茶汤的“饱满度”由其内在物质成分决定的,元素分解、转化、聚合的越多,茶汤就更醇厚。在制作过程中,没有充分促进茶叶元素的转化,那么则出现茶汤滋味淡薄、不耐泡。

如何判断茶汤的“饱满度”

01舌腔的反应

判断茶汤“饱满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自己喝一口。

饱满度较好的茶,茶汤入口,茶香与茶汤相融,汤水顺滑、韵味度、持久度相对较高,茶汤在口腔中有厚重感。

而饱满度较差的茶,茶汤入口,茶滋味淡且伴随着水味,感觉就像喝水,只是水中略有茶味儿。

02看色泽

厚的汤感有丰盈之感,像是有满满的胶原蛋白,使汤色呈现饱和度极高,并且透亮;而薄一些的汤看起来会比较轻盈。

03看茶汤的流动

用玻璃茶器盛茶,轻轻晃动茶汤,便可观察茶汤的厚薄。厚一些的茶汤抱团集中往一个方向较小幅度的晃动,而薄一些的茶汤则容易涣散开且动静相对较大的摇摆。

要品茶没有捷径。要真正理解茶汤的浓淡、厚薄,还是要多喝多品,就能分辨其中细微的差别了。

武夷岩茶机制和手工的优劣对比

九哥阅读(5)

岩茶的生产,是一路从全手工,往半手工到完全可以机械化生产的方向进行的。当我们在享受着劳动力解放的同时,却不经怀念起以前的“苦日子”,又重操旧业,大宣扬传统手工,才能将岩茶的气质打造完美。

传统手工岩茶的味道,着实独特出众。而机械化生产才是推动岩茶发展的动力,才能让大家喝到武夷岩茶,享受众乐乐。

我们总是怀念以前,却忘了社会是进步的。

盲目的怀旧情结,是心灵砒霜。

手工与机械化生产的岩茶

有哪些不一样?

手工茶和机械化生产的茶,自然是有着很多的不同。就因为大有不同,才大有文章在。当然,在观念上偏袒哪一方都是不太好的,自然的接纳和顺应自然发展才好。局下,两者又有哪些不同呢?

【1】制作流程

在制作流程上,除了采用的用具不同以外,需要提及的两大要点是:

①青叶采摘标准的把控

岩茶制作对于青叶的成熟度有着严格的要求(理论上很严格)。手工采摘能够更加严格的保证采摘标准(采工们如果都听话,按要求采摘)。而机器采摘,对于青叶采摘标准不可控,青叶老嫩程度的不统一,会增加后期制作的难度。在品质保证上,风险略大于前者。

②制作过程中,对青叶状态的把控

手工制作,在各个环节中,对青叶变化的把控都相对简单些。这是因为茶量少、茶叶的变化都在制茶者的眼鼻之下,能够灵活的把控制茶程序的快慢及程度。而用机械制茶时,制茶者需要隔着机械“对话”茶叶,茶叶量又大,就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2】产量

全手工制茶耗时、耗力,产量却是极低的。一个茶季下来也是做不了多少茶的。

而机械化制茶完全可以做到量产,在武夷山原生茶农、茶厂,都是以机械化生产为主,全手工生产为辅。

【3】品质

一般而言,品质差异是有的,但并没有十分明显的特征进行区分。能看得出来?喝得出来吗?这个就全看喝茶人道行深不深了。有三点可以作为参考:

香气更香、清爽。

条索相对粗松、色泽偏青褐。

可能容易带有焦锅味。

现下,更多人会用半手工做法做些高端茶,例如山场特别优良、品种特别优良、产量又低的茶叶。以此做精、做出色,作为“看家茶”、“珍藏茶”。

【4】理念

手工与机械,往往从理念上就被赋予截然不同的内容。手作,常常和传统、匠心之类联系在一起,更玩味、走心。小众茶,只售有缘人。机械,更能满足大众需求。

【5】成本及其他投入

毋庸置疑的是,手工茶的成本及其他投入要高于机械制作。所以,在定价这方面,撇去品牌价值、服务等因素,相同等级的茶品,手工的往往要高于机械制作的茶。

正确认识生产方式的变化

那么,重点来了。

身为喝茶人,一定不能被某一方给带跑了!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立场,只喝对的茶,不盲目跟从。身为卖茶人,也一定要不偏不倚,只卖对的,不吹嘘、不夸大!

因为,我们要正确认识它们的存在!

【1】岩茶品质优劣依旧用口感说话

在喝茶这件事上,小部分人会对茶的方方面面进行“吹毛求疵”,不止于口感表现。再一小部分人有着某些特别的情结,比如偏好手作茶、有机茶、正岩茶、特定山场茶,口感与之相比是相对次要的。然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口感才是检验岩茶品质优劣的真理!

所以,要卖好价钱,卖工艺、山场、制作方式,口感好不好是前提。要买好茶,先论口感,再问工艺、山场、制作方式,总是不会错的!

【2】机械化生产的必然性和正确性

伟人邓小平曾经留下一句至理名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岩茶的发展来说,没有机械化生产的推进,而只沉浸在手工才能做好茶的愚昧里,只能是固步自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能闻名、能喝到武夷岩茶,并乐衷推崇,就是对机械化生产的必然性和正确性的肯定。

【3】传统手工生产更具备传承价值

传统手工生产,现下更能体现对传统手艺的传承,在生产机械的改造创新上,指导意义非凡。在武夷山,一心专注手工茶的人少之甚少,或许称不上“匠人”,但“匠心”是有的。偶然喝过他们的手作茶,不论好坏,总有种特别自然的味道,这大概,也是走心的味道。

PS:手作与机制

一、毛茶区别

手工的较粗松,没有机器制作的紧结,黄片偏多。

手工的可能存在杀青不足,有青叶,或者杀青太过,有焦糊味。

手工的叶底片绿,机器偏黄(因为手工炒是一点点炒,机器炒是大桶炒,量大,会闷,会偏黄)

手工的毛茶,冲泡时上面会浮一层细细的茶渣渣。

二、精茶区别

难度系数相当大。但是不论是否正岩茶,水感都相当细腻。没有做坏的情况下,叶底、香气、滋味都十分的活!(香、清、甘、活)

喝茶,不应该止于某些框框条条,手作也好,机制也罢。好坏都是不可控的。

喝茶,真的只喝口感而已,其他,全凭想象!

岩茶在春天总是有那么几天不稳定,应该如果应对

九哥阅读(4)

 

细心的小微发现,春天是个不适宜喝岩茶的季节!因为当岩茶遇上春天,情形真的十分尴尬!

春天+岩茶=尴尬

细心的小微发现,开春这段时间以来,岩茶的状态不对,喝起来总是感觉品质欠一点。经常出现的尴尬局面有:

1 茶汤容易出现苦涩感。

2 茶汤夹带青味。

3 香气不显。

4 滋味、香气的清晰度不够等等。

小微又询问了当地的茶农、茶商、茶友发现,原来在当地一直存在这个问题。有的品种诸如水仙尚且好一些,但诸如肉桂之类口感较年前就差一截;火功低的会如此,有的火功虽然高,但也会如此;天气不好的时候喝非常明显,天气好的时候喝好像状况又会好一些,真的是匪夷所思!此时的岩茶就好像生病了一般,状态无常,但过了这段时间再喝,竟又好喝了!

为什么会如此尴尬?

春天,岩茶的状态为何如此反复无常呢?关于这方面的具体研究成果是没有的,但是能不能找到一些线索呢?小微觉得至少有这么几个点可以从旁推敲。

1 天气原因 

春天的天气反复无常,时冷时热,但整体上是温度及湿度逐渐上升。茶叶内呈现不规律的内部动态活动,例如,茶叶内水分动态活动不规律,使得茶叶内含物质的分布和转化呈现不规律。最终可能导致茶叶内含物质的协调性降低,所以,茶叶口感不稳定,常常令人尴尬。

假使今天天朗气清,看起来非常适合喝茶,但前面几天是连续雨天,估计今天茶叶的状态也不见得好!

2 茶叶自然转化 

岩茶是需要反反复复焙火的,用焙火的方式来调香调水和稳定茶叶品质。部分年前轻轻复焙过的岩茶,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转化,火功褪去,时逢春季这样相对高湿热的季节,茶叶又渐渐的往“返青”方向发展。

3 身体原因 

春天,很多人易犯咳喘症,咳嗽不止,也有人会出现口苦、肩膀痛、偏头痛、等经气排泄不利的表现。这些身体方面的原因也会影响品饮者的感官审评,当然,这一点仅仅只针对个人。

春季喝茶有妙招!

事实上,从养生的角度出发,春天是要进行养肝的,饮食应清淡,不能吃太油腻和坚硬的东西,不利于消化,会增加肝脏的负担,要保持心情舒畅。喝茶不仅可以去油腻助消化,也可以调节美好的心情境地,所以,春天喝茶,实在是再适宜不过。那春季喝岩茶,有何妙招能破尴尬?

1 调节投茶量 

与其还是岩茶标配8g饮用,此时不如减少茶量。如果是110ml的盖碗,不如放6-7g左右的茶叶试试。在此小微特别推荐超级小迷你盖碗泡茶,一次投4-5g茶量,茶汤够2-3人喝。这里的依据是:只要茶量减少,即使茶水比一致,但依旧能够弱化茶叶的各方面缺点。

2 处理茶叶 

如果茶叶不仅出现较明显的苦涩感,还带青味的话,不妨再进行一次复焙,轻轻的去个水汽、杂味,提香提味,过个把星期再喝,状态又很好了。

3 调整喝茶时间 

如果这段时间天气一直不好,那就选择水仙、北斗、奇种这类茶汤醇厚的茶来喝,可能更加适宜。如果当下喝某一泡茶状态不是特别好,那就先放着,等过段时间再喝。茶叶是有脾性的,等它过了这个“梗”,它就又回到好喝的状态了。

春天是非常适宜喝岩茶的,只是碍于岩茶的特殊变化,我们需要更加细心的去调整。岩茶如此变化多端,让人防不胜防!所以,爱岩茶是需要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和敢于直面尴尬的勇气,瞬间觉得咱们这些岩茶粉,超级牛逼!

非遗大师讲述武夷岩茶如果做到焙火有度

九哥阅读(6)

一气之变,所适万形。以火入茶,化为气,生成味,藏于水,成就韵,变幻无穷,遗味万方…这便是武夷岩茶烘焙技艺带来的曼妙之处。武夷岩茶烘焙技艺的学问至深,理论上的学识早已满足不了茶友们的疑惑,延伸更多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实际问题,我们就发声最多的几个问题汇集起来,再访刘宝顺刘老师。

▲ 刘宝顺

高级农艺师,高级评茶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1989至1994年任武夷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十分重视武夷岩茶传统技艺的传承。

► 林总:

刘老师,请问武夷岩茶的高火茶是什么呢?您是怎么看待这种高火功的武夷岩茶呢?

► 刘宝顺:

高火,就是足火以上,高火岩茶焙火温度在140—150℃,有的高达160℃,岩茶已经接近碳化。它的干茶色泽呈黑色,香气多为焦气,味浓多为焦味,茶汤暗,叶底硬挺黑褐,三红七绿不可见。

而我们是不提倡这种高火岩茶的,其一是茶叶的活性已经丧失,茶叶的芳香物质挥发,有效成分被碳化,茶叶已经失去本味,是没什么饮用价值的。

► 林总:

刘老师,我们在喝高火岩茶的时候常常会喝到一股“甜味”,是为什么呢?这能说明茶叶的品质更好吗?

► 刘宝顺:

甜味应该是没有的,高火岩茶接近碳化,茶叶的内含物已经全部被破坏,一些氨基酸、单糖、多糖等甜味的内质成分也早就被碳化。现在市面上很多低档岩茶为了掩盖茶叶的苦涩等不良气味采用高温长时烘焙,茶叶香气为焦糖香,消费者喝到的“甜味”是碳化后的焦糖甜,而已经不是茶叶本身的物质成分了。

► 林总:

刘老师,请问如何形容高火岩茶的“煞口”呢?

► 刘宝顺:

“煞口”是武夷山当地人对于武夷岩茶“茶气足、滋味感强”的形容,是一种在口感上能明显感受到茶叶滋味的刺激性和强劲,另一种层面上讲就是茶叶的内质丰厚,工艺到位,焙火适宜,才激发出的这种滋味口感。

反之,高火岩茶的高火候已经把茶叶内含成分破坏,滋味欠缺,只剩火味,很多岩茶消费者就把这种“火味”误以为“煞口”。武夷岩茶属半发酵乌龙茶,口感相对浓厚,对于不了解岩茶的茶友来说,这种“火味”无疑就是“煞口”。

► 林总:

所以这是一种在感官上的误解。刘老师,还有就是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以“高火肉桂”来充当“牛肉”、“马肉”,认为这种“红艳汤色、火味口感”就是肉桂的“煞口”,就是“茶气足,滋味感强”,对此您怎么看待呢?

► 刘宝顺:

这是对不懂岩茶的消费者的一种欺骗,一种误导。就像我们前面说的,一些不法商家通过高火掩盖茶叶的工艺缺陷,再以这种“焦气”、“火味”解释成茶叶的“滋味感强”、茶叶“凶”,以此充当肉桂的“辛辣味”。这是极其不对的,不仅误导消费者对武夷岩茶的正确认知,也扰乱了武夷岩茶的整个市场。

我们武夷岩茶的烘焙技艺旨在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烘焙是为了让茶叶品质变得更好,而不是故意把茶叶焙坏。

► 林总:

那么什么样的茶才会焙高火,甚至故意碳化处理呢?

► 刘宝顺:

一种就是“原料缺陷”,茶青质量差、有劣变,青叶在采制之后的运输过程中时间长,青叶发热,发酸,茶叶出现“渥味”、“酸味”、“闷味”,这些在前期的做青过程难以处理,厂家只能在后期的焙火提升温度来掩盖。

另一种是“工艺缺陷”,茶叶在萎凋过程中倒青过重,青叶倒死;摇青过重,青叶损伤过度,茶叶积水,茶叶出现“苦涩”、“酵味”、“死青味”等,以及茶叶在炒青过程中炒过头、炒焦,厂家也会在后期的焙火加高温度来掩盖这些缺陷。

► 林总:

可是从传统岩茶的烘焙技艺出发, 武夷岩茶真正意义上的炭焙是把茶叶“焙透”而不是“焙高”。

► 刘宝顺:

那才是正确的,武夷岩茶的火功一般掌握在足火,其火功要足要透,而不是高火,重点在焙足、焙透。“焙透”是在足干的基础上,连续长时间的文火慢炖,去水保质,使茶香熟化,滋味醇度提高,茶汤更清澈,焙透的茶叶也更耐泡耐贮藏。而足火的温度和时间要控制恰当,不能过,一过就是高火,甚至出现病火,碳化,这种焦味明显的茶叶我们是不建议饮用的。

题外,刘宝顺老师还为我们延伸武夷岩茶的“做旧”,即通过“高温焙+吸潮+反复焙”,意思就是常常会先焙高火,将茶叶焙到中高火以上,再放到空气湿度较大的环境下令其迅速返潮,返潮吸水到一定程度再复焙。如此反复,加快茶叶“陈味”的转化。这种利用高火烘焙已达到茶叶陈化,充当“陈茶”在市面流转,误导消费者的现象也是频频而出。

► 林总:

刘老师,那茶友们在品鉴一泡茶的时候,如何辨析它是否焙得透、焙得好呢?

► 刘宝顺:

不同火功,焙透的程度不同,基本特征都要起蛤蟆背,叶底转色均匀,香气滋味的清纯度高,清爽。

以足火岩茶“焙透”为例,其叶底已经完成转色,呈暗褐色,叶底起泡点(蛤蟆背),细小而均匀,几乎每一片叶底都起蛤蟆背,叶底舒展性仍在,用手去搓揉有韧度,赋有弹性。滋味则更加顺滑、醇厚,回甘快。焙得透的足火岩茶,香气清纯,多表现为熟果香。汤色橙黄明亮,清澈艳丽。

但这还需具体结合不同的品种,不同的火功,这个“透”的程度不一。例如一些高香茶,内含芳香物质有低沸点的,为了留香,只能低温慢焙,火功到位,焙到叶底起轻微的“蛤蟆背”即可。

► 林总:

刘老师,不同火功的岩茶,从感官上我们要怎么去辨别呢?

► 刘宝顺:

武夷岩茶的火功一般为轻火、中火、足火这三种火功程度,不同火功在滋味和香气的表现都不同。例如:

轻火、中轻火的岩茶香气清远,高而幽长,鲜爽;滋味甘爽微带涩,品种特征明显,但韵味稍弱;汤色金黄或橙黄,稍淡;叶底三红七绿,鲜活。其适合于刚接触岩茶饮茶者。

中火的岩茶香气浓郁,带花果蜜糖香,杯底香佳;滋味醇厚顺滑,耐泡,岩韵显;汤色橙黄;叶底隐约可见三红七绿,品质耐贮藏。当前茶叶市场的主流产品就是中火岩茶。

足火的岩茶香气多表现为果香,杯底香佳;滋味浓厚,耐泡;汤色深橙黄;冲泡后叶底舒展后可见突起泡点,俗称“蛤蟆皮”或“起泡”,茶叶耐泡耐贮藏。

► 林总:

刚焙火出来的茶有“火味”,请问刘老师要怎么去辨别这个“火味”呢?

► 刘宝顺:

简单比喻就像你吃油炸的东西,火气直面而来的那种感觉,你的身体反应比你的直觉反应来得快,喝了刚焙的茶,你的喉咙是有火气的,很快就会感觉喉咙卡壳,嗓子不舒服。而且刚焙出来的茶汤没有绵柔,没有顺滑,有一种“糙”感,香气和滋味也被火掩盖,喝下能明显感觉到一股火气,像这种刚焙出来的茶,建议放置一段时间再饮用,让茶叶退火,进入“后熟作用”,待滋味、香气都显现出来的时候再饮用,滋味最佳。

► 林总:

刚焙出来的茶易上火,又着急喝,有什么办法能让岩茶退火更快些吗?

► 刘宝顺:

岩茶炭焙之后,进入退火阶段,茶叶进入“后熟作用”,这个过程中茶叶内含物质进入熟化,使茶质丰富了。这个过程是茶叶变化的自然过程,放置阴凉处让它自然转化,自然退火就是最好的。也可以使用铁皮桶陈放茶叶,铁本身导热性好,对岩茶的退火有一定促进作用,以及桶盖有一定透气性,茶叶能够与外界空气交换,促进氧化。

► 林总:

刘老师,武夷岩茶是不是有“最佳饮用期”的说法,“最佳饮用期”是什么呢,是否跟焙火挂钩呢?

► 刘宝顺:

武夷岩茶种类繁多,级别不同,工艺不同,火功不同,表现的滋味特征都不同,“最佳饮用期”还得根据不同品种的不同火功去判定。一般来说“最佳饮用期”直接受火功高低的影响,且关系到退火之后的“后熟作用”情况。

如轻火、中轻火的岩茶(这里指焙透的,正常存放条件下的岩茶),火功低,退火时间快,轻火岩茶退火一般在2-3个月,中轻火的4-6个月左右。

中火、足火的岩茶(这里指焙透的,正常存放条件下的岩茶),火功较高,退火时间较长,在它退火阶段(后熟过程)内质成分逐渐转化,待到火气消退,茶叶香气、滋味也就显露,这个时候饮用则是最佳时期。中火的退火时间约8-10个月,足火的退火时间约12个月左右,退火之后饮用,香气馥郁清纯、茶叶滋味醇厚甘爽,这便是一泡茶的“最佳饮用期”。

复焙合宜,退火有余,待最佳之际饮用,即享岩茶之精妙。非常的感谢刘宝顺老师分享我们武夷岩茶之精髓,爱茶的你,是否领会了武夷岩茶之精湛。

非遗大师刘宝顺讲武夷岩茶的烘焙技术

武夷岩茶的生产历史悠久,其品质自古以来更是得先人称颂的“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其香气馥郁具幽兰之胜,味浓醇厚具岩骨花香之“岩韵”,可谓是齐备“活、甘、清、香”的茶中珍品。

然武夷岩茶的优质品质不仅在做青工艺,更是在烘焙技术,武夷山当地自古就有“三年学做青,十年学焙茶”之说,一泡茶做坏了,可以在后期焙茶中挽救,一泡茶做到“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更是离不开好的烘焙技术。武夷岩茶的烘焙技术究竟有多“神奇”?在这期的【武夷茶知识频道】,我们有幸寻得刘宝顺老师的空闲之际,来到“茶香杯”审评现场,采访刘老师关于这“深似水”的武夷岩茶烘焙技术。

▲ 刘宝顺

高级农艺师,高级评茶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1989至1994年任武夷山市茶科所所长,十分重视武夷岩茶传统工艺技能的传承。

► 林总:

刘老师,请问什么是武夷岩茶的烘焙工艺呢?

► 刘宝顺:

烘焙工艺,它是形成武夷岩茶高香、浓味、耐泡以及独特茶汤口感风韵的关键工序,也是形成武夷岩茶“醇厚甘滑”和“岩骨花香”的独特烘焙工艺。

► 林总:

武夷岩茶的烘焙共有几个阶段?

► 刘宝顺:

目前武夷岩茶的烘焙分为初制的烘焙和精制的炖火两个阶段。初制的烘焙目的在于蒸发水分,进一步挥发青气;而精制的炖火是促使内含物质异构化、氧化及后熟,以到达茶叶的熟化稳定。

► 林总:

武夷岩茶的烘焙方法是什么,它有什么原则可循吗?

► 刘宝顺:

武夷岩茶初制传统的烘焙方法分为毛火(初焙)、足火(复焙)、吃火。毛火因流水作业,需掌握“薄摊、高温、快速”的原则,在传统制法过程毛火叶要长时间摊放,而后簸拣,再足火,足火采用“低温慢焙”,使岩茶香味慢慢形成并相对固定下来。目前岩茶采用机械生产,只进行毛火、足火。吃火放到精制过程中进行,精制吃火是在装箱前采用长时间“低温慢炖”的炖火过程,从而形成了武夷岩茶特有色香味的品质风格。

武夷岩茶的精制加工包括筛分、风选、拣剔、炖火等工序,其中以炖火工序最为关键,技术性也最强。炖火过程掌握“低温慢炖”的原则,以形成武夷岩茶独特的品质风味。

 

► 林总:

武夷岩茶的烘焙技艺实为复杂,那么它的目的与作用是什么?

► 刘宝顺:

武夷焙法实甲天下,武夷岩茶的烘焙技术性强,但这也是形成武夷岩茶特有香气和独特的茶汤口感风韵的关键所在。 

► 林总:

武夷岩茶的烘焙方式有几种呢?最传统的方式是什么?

► 刘宝顺:

目前烘焙的方式主要有烘干机烘焙、烘箱烘焙、炭焙等。炭焙是武夷岩茶令人瞩目的传统烘焙方法,它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无形文化遗产。

炭焙首先必须打焙窟,操作过程包括起火、燃烧、覆灰、温度控制。然后才能进行焙茶。炭焙温度120℃,时间8—12h,摊叶厚度达烘笼的八成,每笼的摊叶量达4—5kg,炖火过程中掌握“低温慢炖”,才可出优质品质。

► 林总:

那么传统的烘焙方式(炭焙)与电焙有何区别?两种方式哪一种更好呢?

► 刘宝顺:

各有优势,各有弊端,这个不唯一,需依具体情况而定。目前武夷岩茶大批量生产炖火采用自动烘干机,有快速、高效、炖火均匀的特点,但其与传统炭焙相比,由于温度稍高,时间短,产品的甘醇度稍逊,缺乏炭香,品质不够“清”。烘箱则有灵活、方便、清洁卫生的特点,但其烘焙时排气功能差,产品品质不“清”,炖火均匀度较差。

炭焙茶是焙茶的最高技术,采用炭焙炖火能达到武夷岩茶“活、甘、清、香”的独特品质风味。但其技术性强,耗时费力,结果难于控制,需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 林总:

传统炭焙果然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从理论到落地实践更是“深似水”,刘老师请问武夷岩茶的“吃火”是什么意思呢?

► 刘宝顺:

“吃火”,又称“炖火”或“焙火功”。“吃火”是岩茶制法的特点之一,是传统制法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序,在足干的基础上,连续长时间的文火慢炖,不单是去水保质,而对增进汤色,提高滋味醇度,和促进茶香熟化等都起了很好的效果。

► 林总:

武夷岩茶的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岩茶应该怎么“炖火”?

► 刘宝顺:

这个要具体根据岩茶的原料等级、品种、做青程度、产地等“看茶焙茶”,灵活掌握炖火温度、时间、摊叶厚度来控制火功。

在这里,刘宝顺老师为我们详细延伸一系列不同岩茶的“炖火原则”:

不同等级岩茶的炖火

高档岩茶一般比较幼嫩,耐火力差,火功不宜太高,否则会使茶叶的自然花香、品种香、地域香散失,因此炖火时宜采用低温、短时、薄摊,保留天然的香气和滋味。低档岩茶多较粗老,有的甚至带有不良气味,可通过提高火功,排除异味,纯净岩茶的香气和滋味。炖火时可采用高温长时烘焙。中档岩茶火功掌握在高、低档岩茶之间,以中火为宣。

不同品种岩茶的炖火

不同品种其叶片有大小厚薄之分,因此其耐火力具有差异,如水仙、梅占等品种叶张大而肥厚,所制岩茶条形比较粗大、沉重、较耐火,炖火时温度应稍高,时间稍长,摊叶稍薄。而黄金桂、奇兰叶张小而薄,所制产品条形较小,身骨较轻,耐火力差,炖火温度应稍低,时间稍短,摊叶稍厚。肉桂等品种叶张,叶厚介于以上二者之间,以中火为宜。

不同做青程度岩茶的炖火

做青程度轻的岩茶,发酵较轻,炖火时温度应稍高,时间稍长,摊叶稍薄,以便提高火功去除青气和苦涩味。做青程度重的岩茶,火功要低,以防香味低淡。做青适度的岩茶火功要把握适中,使产品色、香、昧俱全。

不同产地岩茶的炖火

岩茶根据产地可分为正岩、半岩和洲茶。正岩茶耐火,洲茶不耐火,半岩居中。炖火时应根据其耐火性掌握温度、时间、摊叶厚度来控制火功,以形充分发挥产地的优势。

 

► 林总:

感谢刘老师为我们详细说明这一系列的“炖火原则”,那么刘老师,武夷岩茶的火功共分为几种?分别的品质表现是什么?

► 刘宝顺:

在实际加工过程中根据焙火的时间和温度高低其火功可分为:欠火、轻火、中火、足火、高火、病火。

欠火

岩茶加工过程只经过走水焙或吃火时间太短温度太低(低于80℃),造成岩茶火功欠缺。欠火岩茶外形色泽偏绿,手捻干茶成片状或颗粒状;香气多为青香,细嗅还夹杂有青味或其他杂味;滋味欠醇和带苦涩味;汤色黄绿,为岩茶不合格的火功。

轻火

轻火岩茶焙火时温度较低(100℃),时间(8—12h),所以火功较低。轻火岩茶具有香气清远,高而幽长,鲜爽;滋味甘爽微带涩,品种特征明显,但韵味稍弱;汤色金黄或黄色,稍淡;叶底三红七绿,鲜活;这种岩茶不耐贮藏,容易出现“返青现象”。其适合于刚接触岩茶饮茶者。

中火

中火岩茶焙火温度一般控制在(100—120℃),时间(8—10h),中火岩茶香气浓郁,带花果蜜糖香,杯底香佳;滋味醇厚顺滑,耐泡,岩韵显;汤色橙黄;叶底隐约可见三红七绿,品质耐贮藏。当前茶叶市场的主流产品为中火岩茶。

足火

足火岩茶焙火温度一般控制在(120—130℃),时间(6-8h)。传统岩茶火功一般掌握足火,其火功较高。如水仙等传统品质,干茶叶脉突出俗称“露白骨”;茶香气多表现为果香,杯底香佳;滋味浓厚,耐泡;汤色橙黄明亮;冲泡后叶底舒展后可见突起泡点,俗称“蛤蟆皮”或“起泡”,茶叶耐泡耐贮藏。

高火

高火岩茶焙火温度一般控制在(140—150℃),时间(6—8h)。低档岩茶为了掩盖苦涩等不良气味采用高温长时烘焙。其干茶色泽呈深褐色,香气为焦糖香;味浓耐泡;茶汤深橙黄色;叶底硬挺暗褐,三红七绿不可见。

病火

病火即焙火时温度太高(温度超过160℃)或吃火太急。造成茶叶带焦味,汤色黄黑色,叶底不见三红七绿,部分或全部碳化。品质劣变不宜饮用。总之,武夷岩茶烘焙方式多,技术性强,与武夷岩茶特有香气和独特的茶汤口感风韵密切相关。必须根据烘焙方式,茶树品种,茶叶产地,茶叶品质等灵活掌握烘焙温度和时间。这样才能达到焙火的最佳效果。

► 林总:

续【武夷茶知识频道】第一期关于“老丛水仙”的茶友问题,老丛水仙的火功一般是什么火功呢?

► 刘宝顺:

武夷岩茶的生产加工中一般采用轻火、中火、足火这三种火功程度,但还需具体结合岩茶的质量等级、做青程度、山场等因素。若香气比较高、品质比较好的则采用中轻火的焙火,这样既可以留香,又可以喝到本味,老丛水仙也有等级区分,做青熟与轻,正岩或高山,具体采用的焙火程度也是不同的。

繁忙之际,刘宝顺老师在审评休息的间隙还为茶友们详细讲述武夷岩茶的烘焙技术,实为感谢刘老师此次的解惑。

全国茶叶“涨声”一片为哪般?

九哥阅读(6)

这个茶季,没有比茶价更吸引茶人眼球了。全国茶价普遍上扬,名优茶更是涨势如虹。价格由市场导向原本无可厚非,但要是任由一部分人肆意炒作的话,那受伤的必将是整个行业。老百姓能接纳才是行业健康长远发展的源动力。

天价:虚火别太足

不久前,网上流传的“上海茶友群”发的高价岩茶“采购目录”,表中所列的岩茶价格甚至达到三四十万一斤,超过十万一斤的有13款。虽然这是只是网络的一个噱头,但天价岩茶的现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离谱过。

我们能够在广泛应用微信朋友圈、公众号中,或各种网络媒体接受到的信息里,看到某款武夷岩茶的价格高得令人咋舌。

对于大众而言,每斤三五干元的茶叶已经算是高端价位了,但这些超乎高价茶数十倍价格的超奢岩茶,用“更长的数字”来吸引众人的目光。天价岩茶有很多概念在里面,或以山场为理由,或以特定的品种树龄为名目,或声称种植或工艺上的特别之处。奢华级的岩茶,个别在市场上已经流通七八年了,但大多数还是这两三年才出现的,刚上市的则称“网红”天价茶。通过网络推广,以期迅速抢占奢侈茶品行列。这也是一种竞争式的上涨,为什么你能卖这么高的价格,我就不能呢?

从营销层面而言,品牌中的某款茶成为天价茶,既可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又无形中促进了其他茶品的销售。在原来售价的基础上加一个零就会名利双收?如果这样,不妨设想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茶企在拼命打造一款每斤售价超过十万元的奢华级的岩茶。到时,每斤二三十万的岩茶,就会出现三四十款或者更多,这样的虚火难道要成为行业的奇观,单纯以高价来吸引别人注意力的噱头可以休矣,人的好奇心并不能保持很长的时间。为何这两年岩茶的价格屡创新高?有人会说,2018年的天气及退茶还林政策使得产量降低,从而从整体上引发了价格新高。

2018年的武夷茶季比往年略早一些,4月中旬就已经比较大面积开工了。到了4月下旬,水仙和肉桂品种上来后,武夷茶就到了最繁忙的时刻。今年天气及退茶还林政策确实减低了一部分产量,名头正盛的正岩区肉桂鲜叶上涨约两成,但另一当家品种水仙鲜叶的价格并没有太多上涨。

武夷山的“退茶还林”政策,指的是凡是在2008年后新种的山场,一律予以拔除。这一次武夷山的执法力度空前,人们看着被拔掉的茶树觉得可惜,可是开山越来越厉害,山林变成茶园,遇到雨天溪流变黄的场景,更不应该出现。一切为了更好的生态和更好的茶山。

在大众层面,其实大部分的茶价并没有太大的上升空间。也有不少的厂家表示2017年的屯货甚多。

只是每一年都会有不同的资本进入茶行业,市场总会有一些不确切的答案。

那些一斤动辄一二十万的茶,是谁在喝?其实很多天价岩茶是送掉一部分,卖掉一部分,再内部消耗一些,原本就难以见诸市场。最后能够在福州和北上广市场流通的,也为数廖廖。

高价茶的运作,既源于资本的投资通道狭窄,又源于人们盲目热捧缺乏主见的原因。只凭一时热度与猎奇,只要最贵的,用价格来表示真正的价值。

而很多自媒体、厂家、茶商,其实都在帮忙推波助澜。天价岩茶,喝过的人都承认茶好,但也只是好那么一点。这些高价格能够持续多久?没有人能给出乐观的答案。

民国时,武夷岩茶也曾卖过夭价。因为嗜好,人们一掷千金在所不惜。真正的好茶,价高正常,但没有今天这般虚火。

尽管做出天价茶看似“一本万利”,但武夷山总有很多厂家坚守初衷,保护良好的生态,只做最有品质和大众能买得起的茶,他们才是中坚力量。“把茶做好,慢慢炖火,而不是虚火”。

儒释道并存的武夷山,艺术家一样的手工与标准化的机械制作同在。做不好茶的或销售渠道不佳的农户也还是有很多的卖青与卖毛茶的状态。

这才是更深层面的武夷山。

春茶季,夭气晴雨陡转,尽人事,剩下的就是看老夭爷了。茶季结束了,留给市场的,时间会给出答案。

普洱:山头古树再新高

2018的普洱春茶季过去了,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知名产区如冰岛价格涨幅50%以上;老班章涨幅30%以上;易武古茶山微产区涨幅不少于30%,其他知名山头古树茶价格涨幅近20%左右。

对于云南普洱来说,这十年来,年年春光无限。每年春节过后,茶树的芽叶还没有发出来,就有一大波关于茶价上涨的市场定价数据。或称夭气原因,或称“游客炒作”,其实都是“指东打西”。

銷售市场的造势力量,早在春茶上市前已经铆足了劲。以致于这几年,营销缺乏创意,“简单粗暴”地停留在价格的炒作上,种种或真或假的天价拍卖的“茶王树”,不仅没有有效遏制,反倒在各地茶山越演越烈。

2018年3月中下旬,云南古茶树比往年更早进入采摘阶段。前往茶山,能够看到更精彩的一线茶事。一直到清明,知名茶山的古树鲜口十普遍见涨,古六大茶山的古树鲜口十比同期涨二到四成,如倚邦大黑山的价格已接近老班章与昔归,据说因为其“完美”的滋味,甚至有人把它当做“古树”曼松出售。攸乐、莽枝等地涨幅略小。易武小产区涨幅最大,如铜菁河的小树都要一千多元一公斤,古树炒到大几干一公斤。这两年的薄荷塘茶价更不用说了。

老班章是云南茶的方向标,纯正的老班章古树茶中正浑厚,甘润力道足,苦与甜极协调,回甘迅速持久,产量少,被称为王者之茶。

往老班章的路越修越宽,“中石化”旗下的企业给这个著名的寨子带来变数。陈升号入驻班章满了十年,合同到期的一部分茶农更多自制自售。

每天进寨子的车还是很多,2018年4月4日,班章“茶王树”开采,“再创新高”的价格已经不能吸引大众的眼球了。午后一阵雨夹着冰雹,迅速又云开天晴,霞光万丈。

清末有中国坦洋,现今有中国老班章,从国外寄回来的信写这地址估计都能收到。老班章寨子更加现代,年轻一代有自己的想法,更好的跑车或更远大的理想。

许多小树茶被当作古树销售,此现象在茶山几成普遍现象,小树价格不及古树的二成,香高韵短涩不易化,但鉴别也需一定功力。

普洱茶价的新高,一是因为新茶前期受人追捧,占普洱产量不到3%的百年古树茶成为稀缺资源受人竞逐或炒作;二为市场的惯性。每一年的普洱古树茶,往往在二春之后回落与去年持平。

名山头古树茶一再报出更高的价格,更多业界人士只能摇头,这种状态能持续多久?山头、树龄,在市场不规范的情况下,虚假成分只会越来越多。

反正炒家也不管太长远的事情,先赚到钱,哪管它洪水滔天。茶农也无法左右,扎根在当地的初制厂反倒希望价格平稳使行业能够走得长远。

对于普洱茶而言,其实收藏者这几年存的茶也已经足够多了,一头热的市场,很快就会衍生出问题。

微产区火过了头,事物也有物极必反的规律来制约,只是伤害亦需长时间来恢复。对于好茶的认识我们知之甚少。甚嚣尘上之茶味必不真纯。

关注于茶味本身显得更加重要。云南这两年的生态总体感觉没有下滑,橡胶不值钱后也没什么新种胶地了,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生态对茶地的重要性。

产销越来越扁平化,但对茶味的理解。我们还需要时间。当热衷之心平静、从名气转至茶本身,人们不再盲从,就获得多一分的理性。

漆黑夜里,2000多米海拔的云南高山,农家灯光闪烁,犹如大地的星芒,这是人类生息之处的智识与规则。德国工业的品质,日本手工匠人的传承,在于对事物的专注投入,才会持续长久。

2018:依旧白茶年

2018年注定还是白茶年,福鼎白茶大涨,政和白茶紧跟,这一季,白毫银针上涨50~60%,白牡丹涨幅约80%,贡眉和寿眉甚至上涨100%,高端的荒野茶居然涨了快三倍。2017年福鼎茶叶协会发布的《福鼎白茶系列产品市场参考价》,这是官方对不同年份的白茶价格的一个预期,当时或有人觉得高了,但在2018年,价格早已经突破了这个预期。

据说2018早春霜冻灾害带来白茶减产,两场大范围的霜冻袭击了大面积茶山。采摘周期同时也变短,影响了产量。

这只是理由之一,各地的茶都会受到倒春寒影响,也都会有增产减产的现象,但从来没有像白茶的价格这样一路高歌。

六七年来,白茶越来越受市场追捧,只要到各地茶市看看,常会发现卖白茶的商铺永远是最热闹的,原来不卖白茶的商铺也挂上各类白茶招牌。

正缘于白茶“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美誉,清热解毒之功与收藏价值之效,白茶越卖越好,越卖越涨。

但市場上的人们反倒是越涨越买,这种微妙的消费心理,进一步让市场热度提升。主产于福鼎和政和的白茶,在全国的总产量只接近1%,白茶的主产区过于单一,虽然周边还有松溪和建阳等。

人们因为囤茶引发的市场效应,使销量提前被释放。白茶厂家其实比较谨慎,在没有订单的前提下,不会冒险去收购过高价格的茶青。在利益驱使之下,大量收购外地茶青、以次充好、造假做旧的现象会更加严重。宁德、温州甚至远到四川、贵州、湖南、云南,只要有茶的地方,都在尝试制作白茶。各地制作的或是以福鼎大白的品种,或是以当地的群体种来制作“菜茶”。

白茶还能再涨吗,更多的茶企其实希望市场更加理性,让白茶有个稳定的价格,保证应有的品质,人们也买得起喝得起,从商品的营销规律看,前期呈现加速度式的爆发,后期必定会进一步放缓。

厦门海堤茶叶 老国企懂民心 60年稳坐民生茶第一把交椅

九哥阅读(6)

今年,武夷岩茶又曝出了天价新高,一份被网友流传的武夷岩茶采购目录上,全是3万一斤以上的茶叶,九龙寞岩壁那几株与武夷山齐名的大红袍,更是被标上了520万一斤的价格。问君啥比房价贵,路人遥指岩茶费。岩茶的走红,其中不乏炒作,市场供需与资源稀缺造成价格水涨船高也无可厚非,而更多的老百姓,只不过想喝一杯健康、安全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再时不时享受一泡高雅的“琴棋书画诗酒茶”。而海堤茶叶,这个源自老国企的品牌,自1954年创办以来,不论岁月如何更替,不论行业风云变幻,依旧面不改色,为老百姓源源不断提供着半个世纪以来最熟悉的味道。一杯茶,喝出了几代人的芳华……

以茶为命

做百姓口粮茶

厦门街头随处可见的海堤茶叶,是老厦门人名副其实的“口粮茶”。1956年厦茶公私合营后,承揽了国内乌龙茶内销和出口的重任。1979年,厦茶的乌龙茶出口量已经达到全国90%的份额。困难时期,在计划经济的政策下,老百姓每个月可以凭茶票到海堤领取半斤茶叶。对于厦门人来说,茶是民生之需,海堤茶就这么成了厦门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至今日,品质纯正、香气馥郁、耐冲泡、价格实惠等好口碑,依旧令海堤茶叶深得民心。

谁说便宜没好货?不论市场行情如何变动,经历了六十余年发展历史的老国企依旧能为老百姓提供一份“岁月静好”的茶叶。百姓茶的亲民路线,最直观地体现在价格上。在各类茶叶专卖店,想找到一款售价十几元的茶叶产品,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在海堤的店里,十多元的茶叶单品却是销售爆款。厦茶副总经理陈志雄回忆起1992年他刚参加工作时的茶价:“海堤的铁观音售价是3.8元/盒,如今的价格是12元/盒,那时候每个月一百来块的工资,到现在工资都翻了几十倍,即使物价飞涨,对于老百姓来说,海堤的茶叶还是家家户户都能轻松消费得起的。我们的包装也一直延续那个年代的风格,看起来平易近人。”

细心的消费者会发现,在闽南、汕头等地,街头巷尾数以万计的食杂店,只要有兼卖茶叶的,一般都是厦茶制造的“海堤茶叶”。尤其是它的“三印水仙”,在漳浦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16元一盒,人人喝得起,有些老茶客甚至一天要泡1~2盒。在国外的华侨群体中,海堤茶叶也十分畅销,是很多老厦门人心中的家乡味。不仅如此,连北方一辈子只喝绿茶、花茶的茶客,都因为海堤茶叶的物美价廉、优良品质,开始了乌龙茶之旅。

当然,坚持亲民路线并非只卖低价茶,整体定位大众化的海堤茶叶,即使高端产品也沿袭亲民路线。有消费者评价说,在海堤茶叶专卖店零售价500元/斤的单品,在一些高端茶叶店里零售价应该要在3000元/斤。就拿像牛栏坑这样的稀有货来说,在海堤的零售价格在一万多元/斤,而市场价基本不低于3万/斤。在呈金字塔的产品结构下,低至十几元,高至几干元的各等级茶叶单品,都能在海堤茶叶找到。

在部分茶商掌控稀有茶资源,恶意抬价谋取暴利的同时,海堤依然坚持给市场供给实惠的茶叶。陈志雄说:“我们海堤的老员工,都是以茶为命的,茶行业的兴旺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茶叶是农产品,价格应当合理。20万一斤的茶,不是给老百姓喝的。让行业良性发展,全民都能喝好茶,是我们老国企的责任。”正如他所说,如果老百姓喝不起茶,那带来的伤害是全行业的。

稳定包销

促行业良性发展

2009年的厦茶“抄底大红袍”事件,被业界誉为一场经典之战。金融危机下,武夷山的茶农担心茶价下跌,而厦茶却在此时加大大红袍的采购量,与五个茶叶大户签下近亿元的订单,给武夷山茶产业吃了一颗定心丸,维护了当地茶产业的良性发展。也有业内人士质疑,厦茶的“抄底”会垄断大红袍市场。事实证明,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大红袍因其独特的历史韵味和口感深受茶客的欢迎,价格开始不断上扬,吸引了游资进入炒作。但是,厦茶握有几干斤的大红袍,却一直坚持做老百姓喝得起的茶,做到了茶叶的物超所值,并用实打实的库存量,平抑了茶价。

要打造民生产品,首先就要从减低成本、保证质量开始做起,这还离不开厦茶几十年来与茶农合作的口碑。早年武夷岩茶还未成为香悖悖的时候,厦茶为了让农民专注种茶、做茶,而不用把精力花在苦于怎么卖茶的问题上,对茶农施行“统购包销”的政策,一网打尽茶农手上的高中低端茶叶。像吴宗燕、游玉琼这些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也都是厦茶几十年的供货商。

其次,海堤庞大批量的规模化生产也是别人无法模仿的。武夷山的茶叶价格不管涨得多离谱,求茶的茶商依然趋之若鹜。不论外面的市场行情怎么变,不论其他的茶商出多高的价格,武夷山的制茶大师和茶农们,都矢志不渝地要以稳定的价格把好茶供给厦茶。茶农、茶户和厦茶已经是利益共同体,他们把厦茶当作可靠的“银行”,从不拖欠款项,茶农不愁卖茶,还能将马上收回的资金投入下一波生产。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一些大茶商找茶农进货,只拿几十斤货,自然都是“物以稀为贵”,而海堤则是长期合作,保证销量,甚至有茶户在厦茶的茶叶订单上的单价一栏写上了“你说了算”。

质量为先

开发名特优新品

與茶农长期合作、包销高中低等级茶,就是为了让茶农把精力放在做茶上,把茶种好、生产好。而厦茶则在此基础上把茶加工好,精制分级,让茶实现流通,而不因为局部炒作,产生让人望而却步的高价,使茶叶稀缺产品价格暴涨,或者让低端茶滞销。除此之外,厦茶还尽力引导茶农做好茶,每逢采茶、做茶时节,专门派技术人员到产地对茶叶原料和成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了产品质量的长期稳定。

与岩茶中大热的肉桂、水仙单品形成反差的,是其他武夷名丛的没落。陈志雄并不担忧:“市场经济会淘汰一些产品,但我{}〕也在开发名优特的新品。比如近年的瑞香、黄观音、金牡丹、黄玫瑰等,就广受观里。去年上市的一款金锁匙,刚上市就一抢而空,一下子卖了3000多件。这些茶都有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定位民生、面向大众消费者,这也是厦茶一贯的品牌风格。”

百姓茶的消费越来越市场化,他们注重安全、品质、便捷,厦茶也响应消费者的需求,开发优质高产、有特色的武夷茶小品中,增加茶叶的口味选择,有效缓解对大热茶品的需求过热现象。“我们新开发的茶品,口感一点不输肉桂、水仙,并且价格还很实惠。”陈志雄介绍,更多品种的上市,可以让市场需求分化。并且理性定价、涨价,几十年如一日地稳定行业良性发展。

厦茶是国内最早从事茶叶出口的进出口企业之一,“海堤茶叶”能够远销50多个国家,首先就得益于在质量上的严格把关。“如果没有通过所在国的农残标准合格检测,根本就进不了这些国家的市场。”陈志雄对此颇为自豪。在厦茶的生产加工环节,无论是十几元一包的百姓茶还是上千元的高端茶,都要经过厦茶流水线上的27道工序,每道生产工序都有严格的监测设备和手段。

然而,要达到出口标准,单是从后期生产线上严把质量关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源头的茶叶种植基地抓起,根本上控制农残指标。陈志雄介绍:“1975年开始,厦茶就有严格的茶叶出口标准,今年将重新更新出口加工贸易标准,不管出口还是内销,都让消费者了解产品是什么级别。”

古语有云,得百姓者得天下,高性价比、低利润茶造福了百姓,百姓更会善待如此用心的茶企,销量便是最好的证明。在海堤茶叶,类似“三印水仙”这样的单品常常卖到脱销,水仙单品的十几款产品每年销售额近2个亿。

“茶叶是一种食品,做茶叶生意就是在做良心生意,回归茶叶本身的品饮价值,对社会、对企业、对老百姓才是真的好。我们老国企就要带头引导行业良性发展“陈志雄如是说。也正因如此,海堤茶叶才能香飘不止,名扬海外,坐上民生好茶的头把交椅。

想你的风吹到了武夷山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 2024 武夷山   网站地图

通过不断的努力来完善自己,不一定有收获,但日子过的比较充实。加油!

  本次加载用时:0.117秒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