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款铁罗汉的pK——探知铁罗汉的真味

九哥阅读(7)

就像名家都有其代表作一样,“铁罗汉”就是武夷岩茶的代表作之一。在四大名枞中,铁罗汉独一无二的香气是别的岩茶所不具备的,它那特立独行的性格,执拗中带着神秘,霸气却不张扬,便成了很多人喜欢它的理由。

因为铁罗汉与众不同的茶香,让人有些捉摸不透,而市面上的五花八门的铁罗汉产品更是增加了铁罗汉的神秘感。纯种的铁罗汉稀少而珍贵,又常有商人鱼目混珠,对茶客来说一泡正宗的铁罗汉是可遇不可求的奢侈。

专题品鉴

开设铁罗汉的专题品鉴会,是为了让茶友能够从专业角度上认识、品评铁罗汉。品鉴会上对7款铁罗汉茶样进行对比审评,并邀请国家一级高级评茶师陈郁榕女士担任专家指导。

经过3轮冲泡品鉴,专家审评结果如下:

1号茶,香气高扬。带有花香。滋味鲜爽,泡开后的叶底呈墨绿色,可以判断其焙火较轻,其妖艳的花香并不是铁罗汉所具备的特征,判定此茶有些许拼配的痕迹。

2号茶,同样是轻焙火,不同的是香气高而不艳,滋味薄而回韵有余。专家认为其香气口感较为接近铁罗汉,如果能加焙一道火,或许有更好的表现。

3号茶,滋味厚,香气内敛,不过水底有明显的酸涩感。专家分析这款茶在制作过程中在做青和薄摊晾索环节出现问题。

4号茶,焦火味重,老茶味明显,盖过了铁罗汉原有的香气。

5号茶,足火烘焙。传统制作,滋味浓厚,香气饱满,口感醇正。这款茶得到了专家的认可。

6号茶,香气高,滋味醇厚,水感顺滑,但铁罗汉的品种特征并不十分凸显。

7号茶,传统工艺制作,香气特殊内敛,滋味浓厚,具有铁罗汉的品种特征。专家判定此茶在7款茶中最接近正宗铁罗汉。

二度品鉴

“温故而知新”,为了加深印象,铁罗汉的专题品鉴会之后,笔者整理好余下的茶样,在茶友之间开展铁罗汉二度品鉴会。

依然是这7款铁罗汉茶,依然是把茶样编号、冲泡、品评。不过这二度品鉴会增加了一款由专家陈郁榕提供的纯正铁罗汉茶样作为标准对比样,如此在没有专家指导的现场,茶友们也可凭借自己的感官感受对比这7款铁罗汉与“标准答案”之间的区别。

先品鉴纯正铁罗汉,加深对其品质特征的认识。这款标准铁罗汉茶样的条索紧结较沉垂,色泽乌油润。香气香型特殊,浓郁持长,滋味浓厚鲜滑。岩韵明显,汤色橙红,叶底柔软、匀齐。虽然火功较轻,却能恰如其分地展现出它特别的香气,口感甘滑,出自正岩山场,的确是一款纯正而品质上佳的铁罗汉。

虽然这第二次品鉴的是相同的茶样,可是因为场地、泡茶水、冲泡手法的些许偏差让这几款铁罗汉品起来与第一次有些不同。不过几位茶友还是能迅速地从这7款茶中把专家评出的品质最佳、香气口感较为纯正的7号和5号茶辨认出来,同时也对铁罗汉的品质特点有了更为深刻透彻的了解。

关于铁罗汉的两种说法

据清代郭柏苍《闽产录异》(1886年)载:“铁罗汉为武夷茶树品种名。叶长。”目前关于铁罗汉的原产地有两种传说:第一是在慧苑岩的“内鬼洞”(也称峰窠坑)中,两边崖壁耸立,茶树耕植于狭窄为带的隙地上,树旁有小洞,山涧流水终年不断;第二是在竹窠岩的两端最后一层梯园之北角的外沿。它正位于三仰峰下,靠风化石剥落来肥润土质。其品质超过“内鬼洞”的茶树。具有特殊香型。

大师说岩茶:好山好水出名茶

九哥阅读(8)

凡茶之产惟地利,溪北地厚溪南次。

平洲浅渚土膏轻,幽谷高崖烟雨腻。

这段出至清代名僧释超全《武夷茶歌》中的几句诗词,表明了古人很早就开始研究武夷山产地对品质的影响了。武夷岩茶口感变幻莫测,这主要是因为茶叶本身的内涵物极其丰富,而内涵的来源何在?对此陈郁榕老师一语中的地指出:“好山好水出好茶,精工细作出好茶。”那么这两句话又作何详解呢?本刊编辑为此对陈郁榕老师进行了专访,详谈武夷山好茶品质的成因。

正所谓名山出好茶,与其就茶论茶,不如先来认识一下它坚实的“靠山”……武夷山脉。

武夷山脉是福建的主要山脉,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也是东南沿海丘陵与江南丘陵的分界线,是我省闽江水系、汀江水系与江西潘阳湖水系的天然分水岭,武夷山位于闽、赣西两省之间。然闽赣两省共同拥有这座大山脉,可人们都知道武夷山是中国的名山之一,在福建省,它属于丹霞地貌。在这里,我们到处都可以看见幽谷、山间盆地、断陷盆地、依山附岩傍水、岩隙的茶园。

茶树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而环境中的每个因子都影响着茶树生长。武夷岩茶的品质之所以驰名中外,与其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分不开的。这一特定的自然条件包括地理地貌、水资源、光照、土壤、气候等条件,那么它们是如何影响茶树的生长呢?对武夷岩茶的品质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

问:什么是丹霞地貌?

答:丹霞地貌是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主要是砾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节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

问:武夷山的丹霞地貌是如何形成的?

答:在远古的时代,武夷山脉及东南沿海广大地区便是个地壳运动相当活跃、碧波荡漾的内陆湖(也有资料显示是一片汪洋大海)。内陆湖四周的山地岩石经过漫长的风化,侵蚀而形成的大量的碎屑物,被流水带到湖盆一层一层地沉淀,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堆积成几百米甚至上千米厚的岩层,形成了坚硬的沉积岩。

由于当时气候炎热,在强烈的氧化作用下,碎屑物中的铁变成了红色的氧化铁,并在持续的沉积过程中扩散,将沉积物逐层染成红色。岩石呈现了从褐红、绛红、粉红橙色直到紫红的变化,人们称它为“红层”。

早第三纪末后,武夷山脉的地壳又发生运动,武夷湖盆上升,红层产生了一系列角度上的变化,逐渐形成单斜山、断块山。单斜山、单斜断块山再经长期的地貌发育,在漫长时间的流水、风化、重力崩塌等作用下逐步形成了武夷山脉中典型的红层地貌也称丹霞地貌。

问:武夷山丹霞地貌又可以细分为几种?每种地貌又分别有伺特点?

答:在地质构造上,武夷山主要由单斜断块山、桌状山、峰林地貌、柱状山等地貌。单斜山是由单斜岩层构成的山岳。单斜山沿岩层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一坡与岩层面一致,长而缓,称为单斜山的后坡(或构造坡);另一坡与岩层面近乎垂直,短而陡,一般是外力作用沿岩层裂隙破坏。

桌状山乃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体。常发育在近于水平或倾斜平缓的软硬相间的岩层分布区,受流水的强烈侵蚀切割,顶部覆有坚硬的岩层时,就会形成顶平坡陡的桌状山。

由于单斜山断块山的地质发育,陡崖绝壁分布较广,我们远远低望去在峰顶中有成片的常绿阔叶林和马尾松林,峰顶土层大约有120厘米厚,土壤层均为基岩半风化产物,这就是武夷山的峰林地貌。

问:那么这些地貌在武夷山如何分布?对武夷岩茶有什么样的影响?

答:一般来说,武夷景区内的茶园主要为单斜断块山构造区域,其中景区北部分布最广也最典型。我们在桂林、章堂岩、福龙岩、广宁岩等地的茶园,就可以看见有好几排的单斜山,它们相互平行,其间以谷地相隔开来。

桌状山以九曲南岸较为典型,分布也最广,像天游峰、大藏峰、虎啸岩周围的茶园都属于块状的地貌。其次,还有柱状的地貌类型,如玉女峰,玉柱峰。我们从慧苑穿过章堂涧谷地往南走,进入流香涧谷地,就可以看见玉柱峰山屹立在谷地之中,周边的茶园是玉柱峰茶园。

峰林地貌在九曲溪以南分布也较多,土壤层均为基岩半风化产物。在峰顶高崖上如果没有土壤为植物提供养分与水分,植物是不可能成活的,也形成不了这成片的峰林。

从正确的角度分析,这些地貌的形成对茶树的生长并没有直接的影响,其主要作用在于地壳的运动、火山爆发、岩层的风化等原因,岩浆喷发、流水沉积的过程带出了大量的有利物质,丰富了土壤基质,故才有利于茶树生长。

问:有山就有谷,隆起为山,低陷为谷,在武夷景区的茶园中,山与谷纵横交错。那么幽谷是如何形成的?

答:亿万年前地壳运动所产生的力,其分布并不是到处均匀的,因受力不均,各处抬升,崩塌、下陷的角度、高度、深度不一。形成峡谷、谷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燕山构造,因产生了断裂和断陷特别明显,有三条互相平行的近东西向谷地,自北而南依次是章堂涧、牛栏坑、九龙窠、碧石岩的谷地。

地壳运动使武夷单斜山在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断裂的控制下,岩石的风化和流水的切割并经漫长的岁月,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仅塑造了山峰、山谷、断块山、单斜山的自然美景,同时为武夷茶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貌条件。

问:武夷岩茶有岩上、山顶与坑涧、幽谷之分,那么这两类地型的岩茶有什么区别吗?

答:从地理环境分析。在同一区域,土壤基质相对平衡的情况下,幽谷中的茶树由于山峰的屏障遮挡与植物遮蔽,不仅可以阻挡强光,还可以阻挡严寒;另外,山谷中的水分含量较大,由于四周的山峰屏障遮挡,容易形成了各种各异的微域气候。利于茶树的生长,制作成功的岩茶品质较高。但是由于鲜叶含水量较大,幽谷中岩茶制作难度相对高。

问:所谓“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那么结合实际,究竟什么样的土壤最适合茶树生长?

答:根据科学依据,我们一般按照茶园土壤成土母岩类型及风化程度来区分土壤。在武夷山,上文所提及的烂石指的便是风化彻底的成土母岩,一般来说,片麻岩、沙岩、页岩、板岩、花岗岩风化后形成的土壤都适宜种茶树。其中风化彻底的沙砾岩土壤肥沃,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土壤透水性强,有机质含量高,为茶树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物质。

问:在平时品饮武夷岩茶时,常常听到岩茶有正岩区、半岩区、洲地、外山之分,这些是如何区分的?是不是只有正岩区的茶就一定最好呢?

答:根据上文的依据分析,正岩区茶园土壤成土母岩绝大部分为火山砾岩、红沙岩、页岩组成;半岩区。茶园土壤成土母岩风化程度类似正岩区夹有半风化母岩及石砾;洲地,茶园土壤大多为三条溪流(崇阳溪、黄柏溪、九曲溪)靠武夷岩西岸的冲击土;外山,茶园土壤大多为红壤土、黄壤土。

茶叶的品质受生长环境、制作工艺、后期保存、个人喜好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茶并没有最好之说,正岩区以外的茶,只要制作得当。也可以制作出相当好的茶。如果一定要强调区别,那么正岩区、半岩区的茶必然带有岩韵,洲茶或外山的茶可以做出好茶,但没有岩韵。

问:我们在探寻武夷山茶园时,常常会看见有苔藓附着在茶树周边,这种苔藓是否会影响茶树生长?

答:苔藓是最低等的植物,它对生长环境要求较为严苛,需要环境保持潮湿、较为阴暗、无污染,这正好反映了武夷茶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另外,苔藓植物一般生长密集,有较强的吸水性,因此能够抓紧泥土,有助于保持水土;同时,苔藓也可以积累周围环境中的水分和浮尘,分泌酸性代谢物来腐蚀岩石。加快岩石的分解,改良土壤,促进茶树的营养吸收。

名词解释:

风化:使岩石发生破坏和改变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一般可定义为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常温条件下,岩石在原地发生的崩解或蚀变。

砾岩:颗粒直径大于2mm的圆形、次圆形砾石经胶结而形成的沉积碎屑岩。

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大小山峰绵延不断,但又各有各的自身特点。山多名山也多,名山出名荼。从广义上来讲,高山云雾出好茶,而武夷山则是好山好水出好茶。

在上期的文章中,我们主要为读者具体展示了武夷山地貌的相关问题。在这一期报道中,我们将着重针对茶树的生长条件:水分、土壤、光照、气候等问题进行详解。

问:茶树作为一种陆生植物,它的生长自然离不开水,那么茶树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有何具体要求?武夷山茶树生长的水分主要来源何处?

答:茶树在系统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形成了耐荫性的特征,故对水分要求较高。武夷山的茶树生长水分主要来源于降雨和溪流。茶树生长最适宜的年降雨量是1500毫米左右。一般茶树在生长期中,每月降雨量有100毫米就可以满足茶树生长的需求。但茶树在生长期中需要水量是不平均的,一般夏季需水量较多,春秋两季次之。武夷茶区的降雨量相对集中在3-7月份,尤其以4-6月份最多,平均雨量为2000毫米左右。

另外。在武夷山又有三条主要溪流:崇阳溪、黄柏溪、九曲溪。这三条溪流虽然都属于山区性河流,但大部分为清澈见底的山泉水。三条溪流中有两条发源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桐木关,而保护区内大片茂密的森林,对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三条溪流中源源不息的水流,也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丰沛的水汽资源。

问:明末清初阮文锡在《武夷茶歌》中有“……溪北地厚溪南次”的说法,其中的溪北与溪南是如何划分的?两地的茶区环境又有何区别?

答:武夷山三条溪流中的黄柏溪和九曲溪都是崇阳溪右岸支流,而崇阳溪和黄柏溪都是从景区边界流过,只有九曲溪的下游穿过武夷单斜山的内部,这将景区在地形上分为了南、北两个部分,当地人称为溪南和溪北。溪北区域约占景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区域内的茶园大多为幽谷、坑涧、断陷盆地,土质多为火山砾岩和页岩。而溪南区域则以峰林、山间盆地居多,峰林中成片成片的常绿阔叶林生理性的落叶,为茶树生长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肥料。由于地壳运动长时间的自然风化,火山岩风化后成为肥沃的土地。茶园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土壤透水性强、有机质含量高、山中土气宜茶,乃岩茶生长的最佳环境。

问:武夷岩茶的生长对日照有什么要求?是不是说日照越充沛越好?

答:茶树是一种耐荫的阳生植物,它和其它植物一样,需要通过光合作用取得自身生育所必需的能量,但日照不宜太强。在武夷山,许多岩茶山场都有岩崖、峰林,茶树是在漫射光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日照较短,况且四周有山恋为屏障,也无风害,可使鲜叶的持嫩性增强,十分有利于养分的积累,为茶的品质奠定了基础。

问:武夷山茶区经常被云雾缭绕,这种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它对武夷山岩茶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答:在武夷山,茶园这种云雾弥漫的现象很普遍,但是不同的茶区又有不同的原因。首先,武夷茶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茶园湿度较大。由于地壳运动形成了断裂与断陷,各种大小断裂控制了地形,比较容易形成茶园小气候和微域气候;另外,武夷山春冬季节温度较低,在溪流经过的茶区,溪流水中砾石冲击翻滚。会溅起无数的小浪花,当水温高于气温时,水汽与冷空气接触会凝结形成一条烟。当空气中的水汽达到了饱和并与空气中的凝结核结合在一起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会产生雾,这样大大增强了空气的湿度。

茶树的生长对空气湿度要求较高,相对湿度达80%。空气湿度的提高,不仅影响水分的蒸发和蒸腾。同时也可改变光的性质,导致直射光减少漫射光增强,使茶树芽、叶生长旺盛,产量提高,新梢持嫩性增强,积累的内含物丰富,为岩茶品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语

好山:首先指的是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山,我们称之为青山。它地处闽、赣边界,地形复杂、古地理环境优越。海拔超过2000米的山峰有8座,超过1500米的山峰有112座,群山峻岭之中密布着葱翠的森林,覆盖率298%,基本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其次是指丹山。亿万年前剧烈的地壳运动给这座大山带来了一系列串珠状的红色盆地。一片片如晕似染的红色山体,展现了武夷山脉不同层次的美。由于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各种大大小小的断裂控制了地形,形成了断崖、断块山、幽谷、断陷盆地。其山高多雾,日光少见,山岭中丰茂的植被为茶树遮阳蔽日,抵御风寒。这些高山、幽谷、断陷盆地都完全保持了它们自身的自然状态。大自然的造化,像是天地间好大的风水,山脉从云中发来,山峰在雾中凸显,青山与丹山共存。万里重山环绕,地沃山强,峻伟群山的非凡力量,给武夷岩茶的生产带来了得天独厚的微域气候和优越的地理地貌。

好水:武夷山的水是天然水。天然水包括河水、泉水、浅层的地下水。由于武夷山植被保持较好,红层(丹霞)主要为砂粒物质,水土流失轻微。再则武夷山的三条溪流水流速度快,稀释自净能力强,河水、泉水清澈透明。

好茶:武夷岩茶耕植于这奇山秀水的丹霞美景中,茶园大多分布在群山峻岭和山坑岩壑之中。其理想的地貌特点、丰沛的水汽资源和山涧清泉,以及云雾弥漫的漫射光、煦暖的光照与烂石砾壤肥沃疏松的土质,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稳定的生态环境。茶树生长旺盛,鲜叶中有效物质特别是儿茶素、多酚类物质的积累,为秀骨天成的武夷岩茶品质奠定了基础。正如史料中记载的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岩骨坑源所滋。

名词解释

耐荫性:树种忍耐庇荫的能力。即在庇荫条件下,完成其正常生长发育的能力。

凝结核:是指凝结过程中起凝结核心作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气溶胶质粒。

三款武夷岩茶品种茶——岩中果香香如许

九哥阅读(6)

“香”,它的存在形式很特别,摸不着看不到,要用嗅觉和味蕾去细心捕捉。生活中受人追捧的美食、赏心悦目的鲜花、富有个性又带着些神秘色彩的茶品中,都能闻见大自然馈赠予人们的馨香。在人类智慧的创造之下,这些“香气”發挥到了极致。在品茶时,更多的茶客热衷于去捕捉茶中那清冽鲜爽的花香,却在有意无意中忽略了茶中似有似无的瓜果香。其实,沉淀在花香之后的瓜果香能为茶的滋味增色,让融合了瓜果甜香的茶滋味更加绵长、充满质感。

此次选择的3款作为品鉴的茶都为高香型的武夷岩茶,它们所散發出来的茶香主要是花香,但并不影响我们这些较劲的茶客们从茶汤水底品味出耐人寻味的果味芳香。

九龙袍,水中蜜桃香

九龙袍是福建省茶科所从武夷大红袍自然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无性系新品种。灌木型,中叶类,迟芽种。春芽萌發期一般在3月中下旬,一芽三叶期在4月中下旬,制成的乌龙茶香气高雅清长,滋味醇厚爽滑。

开汤冲泡,品味其香,第一感觉岩韵兰花香,香气浓锐高长。即便有花香明显,我们还是可以体味到水里清甜的蜜桃香。在瓜果中,水蜜桃的香味富有个性,较易分辨,此时它与花香交融,也并不逊色,因有了兰香的衬托,蜜桃香显得更为清冽锐利,从喉底冲向鼻腔,奇香馥郁。茶汤质感醇厚中带有瓜果的鲜爽,整体感觉浓润甘滑,杯底有余香。喉韵佳。叶底软亮鲜活,有绸缎般的质感。

白瑞香,闻见葡萄香

白瑞香是武夷珍贵名枞,原产武夷慧苑坑,已有100多年的栽培史,主要分布在武夷山三坑两涧。乌龙茶品色泽黄绿褐润,香气高,滋味醇厚似粽叶味,岩韵显。

开汤橙红清亮,杯面花香浓烈高扬,有惊鸿之艳。前3水茶中展现的是高贵而浓郁的桂花蜜兰香,到了第4水。突然感觉有股奶香十足的石乳的香气,水里带着淡淡的葡萄糖的甜香,“色映金盘果,香流玉碗浆”。真有如啖下—枚葡萄在口,酸甜的果浆化在嘴里,清润鲜爽。水道也因这流露出的果味而显得柔滑轻甜,润若膏脂。滋味甘郁醇和,无涩口,喉感通透,甘酸泛津。

金牡丹,泡在蜜罐里的金桔香

金牡丹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铁观音为母本,黄楼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制乌龙茶条索紧结重实,香气馥郁幽长,滋味醇厚回甘,具铁观音的品质特征。

金牡丹是3款茶中香气最高强的,花香持续的时间较长,重手冲泡4道水依然有浓郁的花香在鼻。在座的茶客有味蕾敏锐者能品出水中细微的金桔蜜香。4水过后,汤水里香气的层次感变得明显,花香上扬,果香沉淀,可以用舌根处的味蕾捕捉到茶水里似酸似甜的蜜桔清香,果香融进清冽的茶汤里,犹见绵长与甘润。

三看、三闻、三品教您分辨正岩茶

九哥阅读(4)

“三看、三闻、三品、三口气”是品鉴武夷岩茶的一套系统之方法。确切地说,茶叶品鉴活动主要是靠感觉器官来完成的,人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等一切感官功能都被包括在了这里面。

三看

一看干茶的外形色泽。等而上之的武夷岩茶条索是比较匀整、紧结、粗大的,颜色青褐、有亮光、有润色。上等干茶表面上覆盖着一层结晶体,呈宝光。

二看茶汤的色泽。即看茶汤是否清澈鲜艳明亮并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彩。上等武夷岩茶由于加工程度不同,火功比较轻的汤色就比较浅,火功比较高的则汤色比较红。在看汤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茶汤的粘稠度。总体来讲,茶水呈饱和溶解状态是比较理想的。

三看叶底。武夷岩茶经冲泡后,叶底逐渐展现出来。特别是毛茶的叶底非常好看,呈现三红七绿的状态。上等武夷岩茶总体上叶底软亮、立体感强、红边均匀,这说明青做得到位。通过看叶底,我们还能看出摇青发酵是否到位、炒青是否炒熟等制茶工艺水平。

三闻

一闻茶叶的千香。通常,好的武夷岩茶除了有一定的火功香外,还含有一定的花香、果香。芳香气味是优质武夷岩茶的特征之一。

二闻茶叶的盖香(古代是闻水香)。一般来说,优质的武夷岩茶加工到位以后,茶叶的芳香物质溶解于水,汤水里有韵香。当这些韵香通过蒸发、挥化进入茶杯的盖子时,闻茶盖就能知道武夷岩茶档次的优劣了。

三闻茶杯底香、叶底香。等而上之的武夷岩茶叶底清馨,有人说有粽叶的味道,果香比较浓郁,清甜味格外明显。

三品

一般来说,“三品”是指品武夷岩茶的前三道茶汤。好的武夷岩茶可以做到三道不变味。

一品香。武夷岩茶讲究的是“头道香”,也就是说,头道茶我们要品武夷岩茶的香气。因为茶叶香气的沸点比较低,将沸水注入茶具后,茶叶刚刚开始溶解、挥化,这是品鉴茶叶香气最好的时间。

二品水。武夷岩茶泡到第二道时,茶汤渐入佳境,这时它的滋味和韵味是比较好的,口感也比较醇厚。当然,除了品鉴茶的醇厚感外,我们也能在“二品水”的过程中品鉴茶汤的苦涩感。

三品茶。在第三品中,要品鉴这时的茶汤与第一泡、第二泡之间的区别,品鉴茶滋味是否迅速褪味了。上等岩茶能够做到“七泡而有余香”。

三口气

品鉴岩茶有三口气之说,即指啜茶:茶汤含在嘴里吸气,并使气息从鼻腔出来,嗅闻茶中香气。也有人用咀嚼,即“咬茶”,目的都一样。一道茶汤如此啜三下,仍有香气,咽后齿颊留香,真正大红袍即如此。

正岩茶和半岩茶正确分类

大红袍虽然名扬天下,但对它了解的人并不多,而武夷岩茶这个名字在几年前还有许多人不知道。目前岩茶行情看好,开始被越来越多的茶人所关注和接受,不过,岩茶的文化底蕴太深,品种繁多,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独特的品种香特征,别说一般的茶友,就连真正的茶叶专家也不可能把每个品种都鉴定出来。正因为岩茶有其品种的复杂性和生长环境的紧密性,让茶友不容易认识和辨别,就开始有人打起了岩茶的主意。近年来有大量的假岩茶充斥着国内的岩茶市场,还有人冒充茶叶专家四处招摇撞骗。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更是一些惟利是图的经销商误导欺骗广大的消费者的法宝。这些人为什么能屡屡成功,就因为消费者不懂茶。下面我就广大消费者普遍关注的正岩茶、半岩茶、洲茶、乌龙茶做个解释:

1:何为正岩茶

这一点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有人认为只要在武夷山范围内,同样采用乌龙茶工艺生产出来的茶就是武夷岩茶,那么你就是大错特错了,许多人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来欺骗消费者。那么,什么才算是真正的武夷岩茶正岩茶?

所谓的岩茶,其茶树主体必须是生长在风化后的岩石壤中,以多种岩石混合结构的石壤最佳,这就是以烂石为上,称之为“正岩茶”,主要以三坑两洞为代表。

以单一砾石风化后的岩壤为主,就是砾石壤。在砾石壤中生长的茶树在过去称之为“中岩茶”,目前已归类于正岩茶范畴内,以风景区各大名山名岩为代表,如虎啸岩、水帘洞、狮子峰、大王峰、玉女峰等等。除此之外,无论在武夷山任何地方种植生长的茶树,凡是不符合纯石壤条件的均不能称之为正岩茶或岩上茶。

2:如何理解半岩茶

所谓的半岩茶,就是指茶树主体生长在半岩半土的混合壤中,不但包括武夷山风景区以外的部分茶园,也同样包括武夷山风景区以内所有生长在半岩半土中的茶树。由于半岩茶生长在半岩半土的混合壤中,土壤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其滋味也发生了改变。虽然对鲜、香度等方面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在岩韵方面却弱于正岩茶。

3:如何理解洲茶说

所谓的洲茶,主要指生长在武夷山丹霞地貌区域以内,茶树主体生长在溪边、路边、砂洲地的茶树。就算茶树主体是生长在纯岩石壤中,只要生长条件符合溪边、路边、砂洲地条件,均为洲茶。由于溪边、路边、砂洲地自然环境比较差,土壤中含水量比较高,有损于茶叶鲜、香度的发挥,在岩韵方面也不及半岩茶。

4:武夷乌龙茶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生长在武夷山范围内的茶并非都是岩茶。如果茶树的主体是生长在不含岩石的黄色土壤中,这样的茶叶虽然产于武夷山,却只能称是武夷山乌龙茶,是不能用岩茶来称呼,因为这样的茶其主体是生长在土壤环境中,与石无关,黄土壤中生长的茶树只有香,根本谈不上岩韵。离开了岩石结构壤,又无岩前的茶又怎么能够称之为岩茶。

天心禅茶寺的老和尚与大红袍

九哥阅读(5)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一种。武夷岩茶是我最喜欢的茶之一。

武夷岩茶有着众多的品种,也有与生俱来的“岩骨花香”。花香是很平常的,品质好的茶如铁观音、碧螺春等都有花香;但是“岩骨”使武夷岩茶从群芳中出挑出来。

一泡茶,自从她滋生出芽叶的那一刹那,就在等待,等待着经历光与火的褪变,等待着在水中复活。或许有人读懂了她的种种,或许只是随便喝掉,或许泡过了却忘了喝终被倒掉,或许根本连喝都没有喝,只是因为时间太久走了味儿而被丢掉。等待仿佛是茶的宿命。

岩石是不怕等待的,千年的沧海桑田也只能在岩石上留下一层风化的壳。所以岩茶有一种的精神。一泡好的岩茶,其中既有果敢与坚忍,亦有无量的慈悲。而这其中的滋味与韵致,存在于很久之前的那个传说中。秀才只是成百上千个赴京赶考的秀才中的一个,同别的秀才一样的穷,所以,他不得不在赶考途中借住在一间寺庙里。

秀才进门时并没有看清这间庙的名字,他白天淋了雨,加上泻肚与旅途劳顿,终于支撑不住,发起热来。他是被僧人搀扶进庙里的,昏昏沉沉地倒在床上,迷糊间仿佛有人给他盖上了棉被,可白天的泻肚已让他连说声“谢谢”的力气都没有了。寺院里香烛的气味使他很快放松下来,疲倦同时袭来,秀才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这一觉不知睡了多久,待秀才幽幽醒转过来,发觉自己躺在一张竹床上,床顶挑着一顶破蚊帐,床畔点着一盏油灯。藉着昏暗的灯光,秀才看到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和尚坐在床前,着一身百衲的袈裟,正在为他搭脉。

旁边打着灯笼的小和尚说:“师父,看,他醒了。”老和尚笑着点了点头,道:“只是饮食不当,加之受了些风寒,不妨事的。”说着,将秀才的手放回被中,又将被子掖掖好道:“施主不必忧心,且在小庙安养几日。”

这时,一位中年僧人端着一只热气腾腾的大碗进来,向老和尚道:“师傅,茶煮好了,现就给他喝吗?”老和尚点点头,接过茶碗,递给秀才道:“快喝吧。”

秀才接过茶碗,顿时有一股奇香窜鼻而入,闻之口舌生津。秀才忙饮了一口,如玉般温滑的茶汤顺着喉咙一直熨贴入肚肠,四肢百骸莫不透出一口浊气。秀才顾不得烫,直将一碗茶灌下肚去,只听得肚肠间咕咕作响,额头沁出一层汗来,浑身顿时轻快了不少。

老和尚扶秀才躺下道:“你才出了汗,躺在这里捂一捂,一会儿我让徒弟煮些芋子粥来与你吃。”秀才谢过老和尚,很快又睡过去了。

秀才在床上躺了整整三日,喝了寺僧煮的茶与粥,身体渐渐轻安了。这一日,秀才吃过茶后下床将书理过一遍,觉得比病前还要智敏些。他想,该去向方丈和尚道谢了,便步出了房门。

刚出门,便嗅到一阵茶香,正是前几日自己喝的那茶的香气。

秀才寻着香味走到厨房,见老和尚正满头大汗地站在锅边炒茶。小和尚搬进茶青来,老和尚便将之倒在锅里翻来洒去地进行炒制,倒进去的一大堆茶叶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小堆。

老和尚因为年老驼背,脚下还放着几块火砖垫着,不多时,衣衫都被汗水浸湿了。火候到时,他将茶叶扫进旁边的一只箩筐里,小和尚再搬去与送茶的那位僧人一道烘焙。

炒够一满筐够一次烘焙用的茶青,老和尚这才从灶旁撑着腰走下来,坐在石凳上擦着汗,自他面上、颈子上淌下来的汗水将一条布巾都湿透了。

秀才忙解下自己的汗巾递了上去。老和尚笑道:“我用这个就行,你那个怪干净的,白弄脏了。”秀才道:“晚生一身一命都是方丈救下来的,再要见外,晚生无地自容。”

老和尚见他如此说,便笑着接过他手上的汗巾擦汗,一面与他聊着天:“小施主是去京中赶考吗?”

秀才点点头道:“晚生刘长顺,自安徽往京中赶考,谁料途中多受风寒,多亏恩公茶饭相济,才得活命,请受晚生一拜。”说着便拜了下去。

老和尚忙将他扶起:“刘施主不必多礼,这茶树生在我们寺院附近,本就是菩萨用来度化众生的,只不过假我们这些衲子之手罢了。”

秀才叹了口气道:“只是这茶得来实在不易……”

一旁正在烘茶的小和尚插话道:“是啊,你看我师父的手,年年炒茶,都跟树皮一样粗了。”

秀才携过老和尚的手来看,果然同树桩一样,手掌上结了厚厚一层茧,指关节也变了形,指甲粗糙不平。秀才握着老和尚的手感叹不已,老和尚收回了手,边搓边轻声说:“炒茶也是修行,僧人本分。”

秀才在寺里又住了两天,怕耽搁了上京赶考,第三日一早便收拾行装准备上路了。老和尚带着两位徒弟送他到寺门外,将一个纸包交给他道:“这是你先前喝过的茶,路上再遇风寒疟疾,饮此茶当可无事,只是去年炒制的茶已吃完了,今年刚下的新茶却又得褪火,不得马上吃,这一小包,施主万请收好。”

秀才收下茶,从怀里摸出一包钱币交给老和尚。老和尚笑推道:“有远近檀那才有此庙,既能受寺庙之惠,累世累劫必在此庙培积过福报。施主不必客气。”

秀才无法,只得再三致谢,往山下走去。走了几步回头看时,老和尚一行还站在那里目送他。他向几位法师挥着手,这才注意到山门前一片木板上刻着的寺名“天心永乐禅寺”。

秀才转回头,一径赶路,一径想,这竟是我重生的地方,我今日才知此庙叫作天心永乐禅寺,只是我一介穷书生,蒙法师慈悲赠茶,却无以为报,它日若金榜题名,定要回来重重谢过几位法师才好。

秀才心挂科考,日日风餐露宿不肯停歇。这一日进了直隶境内,却是离京城不远了。秀才松了口气,遂找了一家干净客栈投宿。

至晚间,秀才洗漱了正欲收拾安寝,却听到隔壁房间传来混乱的声音,还夹杂着病人痛苦的呻吟声。

秀才推门出去,正看到店小二拎着热水匆匆跑过来,忙问缘故,店小二说:“刚住进来一个客官,想是白天吃了不洁净的食物,上吐下泻的,还发热呢。”

秀才趴在窗棂上看了一眼,只见一位蓄须的中年男子躺在床上,面色煞白,两个随从在旁急得如热石上的蚂蚁,不停支使着店小二:“大夫呢?快去请大夫!镇上可有药房?”

回到自己房里,秀才忽然想起天心寺老和尚赠的茶来,心想:看那人病症与我当日差不多,用此茶应当能治好。遂从箱笼中翻出茶叶,正欲送去,忽一转念,萍水相逢,我又不是大夫,人家未必肯信,再说此茶只这一包,给他用了,万一我在京中再遇风寒,怎生是好?

秀才正犹豫这当儿,那边大夫已然请来,只是此地无甚良医,大夫把了半天脉,一会说是肠梗,一会儿又说是伤寒,到底也没说出个所以然。秀才听着旁壁的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弱,忍不住拿起茶包走了出去。

那病人的随从听了秀才讲清此茶的来龙去脉,倒颇有三分相信,再向那位束手无策的大夫请教,大夫支吾半天,只说想是可行的。那二个随从倒是甚为不放心,病人自己却说:“寺里制的茶,是有佛菩萨护佑着的,现下无法,我且试试无妨。”

秀才忙如法煮制茶饮,不一时,一碗热气腾腾的茶汤便端了进来。那病人倚在榻边慢慢喝完,出了一身大汗,再盖上被子捂了半晌,寒气全都发出来了,然后又要粥要汤地忙乱了一场方才消停。

第二日,秀才又煮茶呈上,那病人已能下床行走了,只是秀才急着赶路,便将余下的茶留给那二位随从。病人仔细打听了秀才的名字、籍贯,说日后必重谢。秀才只说茶是天心寺老和尚给的,若谢,就将这谢记在天心寺老和尚名上便罢。

别过众人,秀才连日赶路,入京后参加秋试,竟一举中的。殿试的题目又恰好是在天心寺中温习过的,秀才有如神助,顺顺当当地点了头名状元。按照往年的例,五天以后在皇宫里举办宴会,皇上要钦赐御酒金花等物。

秀才如今已中了状元,可背筐里仍是那几件旧衣服。他将仅有的几套衣服一一摊在床上,挑视半日,一阵自卑感袭上心头。“唉,让人家看到状元穿的这般寒酸,也未免太……”

状元仰躺在床上,随手拿起一本书无心地翻着,从书中悠悠地飘下一片叶子,落在了状元脸上。那是他住在天心永乐禅寺养病时,为了让自己记得老和尚的茶得来不易,才采了一片鲜叶夹在这书中。状元回想起自己看到穿着破旧百衲僧衣的老和尚的情景,抚摸着这一片干萎的茶叶,忽然觉得自己想通了。

御宴那天,状元穿的是一件半旧的竹青色的长衫,但是浆洗得很干净,还喷了酒,熨的平平展展的。满朝文武皆穿金戴银,有的人还用怪异的目光打量着他,他却坦然自若,丝毫没有不自在的感觉。

“皇上驾到!”宦官高声宣道,众人统统伏在地上,黑压压跪了一片。“平身!”皇上的目光扫向众人。在遍地绮罗丛中,身着布衣的状元十分显眼。“咦?是你!”皇上惊道。状元闻言抬起头,发现皇上竟是那天在客栈遇到的病人。

皇上喜道:“我回宫中着实休养了几日,正想科举过后要着人寻你——只听人说新科状元是穿布衣的,未料是你,选得好!选得好哇!哈哈!”看到皇上龙颜大悦,众人皆附和着笑起来,并向状元投来妒羡的目光。

宴席时,状元坐在皇上身旁,皇上仔细打听了那茶的来由,当听到老和尚的手因为炒茶而起茧变形时,皇上忍不住啧啧称赞:“这份辛苦,这份心意,果然难能可贵!”

御宴后赐状元服,准还乡十五日。状元特请皇上将状元红袍赐与天心永乐禅寺的方丈和尚。皇上予准,并赐御碑,记明天心岩茶救驾之事。

几天后,状元来到了那座山脚下,坚持不坐轿,一步一步登了上去。进了寺庙,却不见老和尚。

老和尚的大徒弟——那位中年僧人带着他来到一堆由石块堆成的小塔前,告诉他,老和尚在他走后不久就安然圆寂了,就埋在那塔的下面。

状元的泪滴在石上,自石上生出几株枝蔓,蔓上盛开着洁白的牵牛花。状元解下肩上鲜艳的红袍缚在石塔上。

常跟着方丈的小和尚捧来一个茶坛送给状元,道:“师父临终前已将茶分好了,他说,如果你来了,就交给你一坛。”

状元手捧着茶坛,感慨万分。茶坛中的一枝一叶,都经过老和尚亲手炒制,这茶坛,沉甸甸地满是慈悲与希望。

中年僧人另将一小包茶交给状元,“我已跟师父学会了炒茶,制茶,这是我试制的,施主且尝尝。明年秋天还有茶,请再来……”

你也许想知道,后来状元成为怎样一个官员,僧人成了怎样一个和尚,状元跟僧人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但其实很多传说都没有后来。

后来,正如你或许知道的,在福建武夷山九龙窠这个地方,有两棵被保护起来的茶树,如果你旅游时经过那里,会发现两棵树上系着许多的红色的布条,很多人在那里拍照留念,那就是史称御茶的大红袍茶树了。

当你步入传说中的天心永乐禅寺,石碑早已不复存在(或许从来没有存在过),状元早已作古,老和尚与那两位徒弟往生已久,正宗的大红袍也非我辈能喝到的。可是当你坐在岩壁间,饮一杯武夷岩茶,会有一种感动在心间流淌。所以我们要说的其实不是大红袍,不是花香,不是岩骨,而是慈悲,是仁爱。

大红袍一年总能收获一次,好人一生中总能遇到很多次,当你疲倦了,无力坚持了,泡上一盏武夷岩茶吧!滚烫地入口,然后去爱,然后永不放弃地活下去。

品武夷岩茶,享快乐人生

九哥阅读(5)

假如你并不了解武夷岩茶的话,也许你听说过大红袍,大红袍就是岩茶的一个品种。

武夷山气候温润、高山幽泉、云雾弥漫,“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武夷岩茶就生长在岩壁沟壑烂石砾壤中,并因此得名,而经风化的砾壤具有丰富的矿物质供茶树吸收,不仅滋养茶树,还给予了岩茶丰富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岩茶的品种繁多,约有一千种,好学者常常要问,有人把这些茶都喝遍搞懂吗?不仅没有,能喝懂岩茶中常见的肉桂和水仙已属不易,若到了这种水平,也可以说是高手了。

我们知道武夷岩茶一般分为岩茶与洲茶,生长在山上为岩茶,品质比较好;在山麓的为洲茶,品质相对欠一些, 在岩茶中最上等的当然是名岩名丛,又以传统四大名丛“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最为名贵。耳熟能详的大红袍香气浓长,滋味醇厚,走的是香型路线。岩茶的条索紧结重实,干茶呈绿褐色,绿叶镶红边,白鸡冠则是浅黄色,干茶条索蜷曲,叶底柔美舒展,风格鲜明独树一帜。水金龟滋味醇和,回甘快。铁罗汉则是岩茶中奇种的代表(奇种是由武夷菜茶演变而来的品种)滋味醇厚甘鲜岩韵显。

岩茶有着自己的一套制作工艺,靠代代相承制茶人,制作加工过程可以说是我国自古所有茶类中最繁琐的,大致可以分为采摘、萎凋、摇青、做青、炒青、揉青、烘干、分拣去梗、炭焙、筛拣十道工序,道道功夫深。

1.采摘:

选择上好天气时日;手工采标准茶青,要求茶树青叶新鲜、表面无水(露),中、小开面三~四叶,生长均匀。采摘标准为新梢叶芽伸育较成熟,并形成驻芽之中、小开面采三叶为最佳。

2.萎凋:

日光萎凋:萎凋后的茶青失去光泽,叶态变柔软,使茶青失水百分之十几后移入青房。

3.摇青、做青:

做青原理是在适宜的温湿度等环境下,通过多次摇青使茶青叶片不断受到碰撞和相互摩擦,青叶的边缘组织逐渐破坏并匀称地加深,经以酵氧化后产生红(褐)边,在静置发酵过程中,茶青内含物逐渐进行氧化和转变,释放出自然的花果香,形成岩茶的高花香,并兼有红、绿茶的优点。做青后茶青会由柔软变的坚挺,光泽重返,俗语称“死去活来”,茶青呈“绿叶红边”。

4.炒青:

炒青也叫杀青,是结束做青工序的里程碑,是固定毛茶品质和做青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主要采取高温破坏茶青中的蛋白酶活性,防止做青叶的继续氧化和发酵,同时使做青叶失去部分水分,呈热软态,为后续揉捻工序提供条件。

5.揉捻:

揉捻技艺是岩茶外形成形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影响茶叶制率的因素之一。

三闻:除闻茶叶的干香外,冲泡三次闻三次(此方法需闷泡)。第一泡闻岩茶香气的高低、粗细、强弱及有无异味,区别地域香。武夷岩茶香气一般可以分为清香、清花香、花香、花果香、果香、乳香。第二泡闻岩茶的香型,如肉桂呈桂皮香,区别品种香。第三泡闻香气的持久度、长短性,好岩茶“七泡有余香”,大红袍“九泡不失本味”。

6.烘干:

工序分成两道:1.走水焙 2.足干

而后,便是人工拣选去茶梗、黄老叶片、精制炭焙了。

茶,来自于一片树叶,经过茶技师多道工序辛勤耕耘,历时数月精制而成,成为一泡茶。一泡好茶要靠天时、地利、人和。“看青做青,因地制宜;看天做青,因质施技”,便是岩茶技术精要传承之魂。了解岩茶的制作过程后,不管是做出精品,或是常品,都应尊而惜之,向工艺传承者致敬!

那么问题来了,岩茶如此复杂讲究,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挑选呢?其实并不难,只要做到三个三,即三看,三闻,三品。

三看:一看茶叶的外形和色泽:好的岩茶外形条索紧结重实,条形匀整饱满,色泽绿褐,润亮呈宝光,细看叶面有蛙皮状沙粒白点,俗称“蛤蟆背”。二看汤色:优质岩茶冲泡后茶汤应是橙黄、深橙黄和清红色,清澈明亮,浓茶成鲜艳琥珀色。三看叶底:软亮、匀齐、肥厚、嫩壮、绿叶红镶边。

三品:一品火功,“足火”的岩茶茶汤有焦糖香、焙火香的甘味,“老火”的则有焦苦味,“嫩火”的则有青草味。二品滋味,品茶汤是鲜爽、甜爽、浓醇、醇厚、醇正,还是平和、淡寡、粗淡、生涩、苦涩。是否回甘明显、回甘快,入喉顺、入喉活滑。三品岩韵,若能品出岩茶的岩韵,便到了品饮岩茶的的最高境界。

宋代养生大家陈直有“人生十乐”,即:读书、谈心、静卧、晒日、小饮、种地、音乐、书画、散步、活动。饮着武夷岩茶,重拾人生十乐的拾乐人相信,生活就是这样,从一个简单信念、一件细微事物、一段美好记忆、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与体现开始,捡起内心遗失的快乐,通过最本质的生活实践来休养生息、愉悦身心、将崇尚的平和淡泊的生命美学贯彻下去。

印象大红袍的成功是武夷山集体智慧的结晶

九哥阅读(9)

“印象大红袍,它融合了武夷山的山水和人文,是在武夷山政府的主导下,在武夷山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最终成为了武夷山文化产业的领头羊。”林锋说,总结起来,印象大红袍应当是武夷山集体智慧的结晶。

对林锋而言,“印象大红袍”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可以说“印象大红袍”就像她看着长大的孩子。“我是这个项目最早介入的成员之一。”林锋说,当时从武夷山市委市政府想做这个事情开始,到后来去北京找张艺谋,再到后来北京导演组来武夷山考察,武夷山文体局全程介入。自然,作为文体局内负责与北京方面进行文化方向对接的她,自然也是全程参与。“从项目选址开始,一直到公演,整个过程我是一直跟着走。”林锋说。

立项

林锋回忆,“印象大红袍”项目的起源,源自武夷山夜间旅游项目的缺失。当时来武夷山旅游,对游客而言,只能在白天游山玩水,而到了夜间则无事可做。

“因此,当时的市委市政府看到了这一点,想找一个项目弥补武夷山晚间文化旅游的空缺。”而当时,印象系列在国内正是风起云涌之时。结合武夷山的自然文化特点,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很快就意识到武夷山做山水实景演出还是比较合适的。

“山水实景演出的想法出来以后,武夷山内出现了一些不一样的声音。”林锋说,“有人认为在武夷山做这样的项目,为时尚早。因为当时我们是唯一一个县级城市来做这个事情的。要知道,前面的四个‘印象’都是市级城市甚至是省里来做的。”尽管有一些不一样的声音,但武夷山市政府还是认定了从武夷山整体旅游发展的角度考虑,这个项目还是要做的。

后来,在武夷山市政府的努力下,“印象铁三角”导演组被请到了武夷山。“导演组过来看武夷山时,我记得当时樊跃导演兴奋地说了一句‘来迟了,来迟了’。导演们喜欢上武夷山,觉得武夷山很好,回去以后就和我们敲定了合作意向。”林锋说。

谈判

林锋说,合作意向达成以后,武夷山市政府开始和北京方签各种各样的协议,包括导演协议、总导演服务合同、总承包协议等。“我们在节目制作方面是以总承包的形式与北京方合作的,这种方式也是在当时的五个‘印象’中比较创新的一种模式。”

林锋回忆,当时他们同北京印象的商务谈判非常艰苦。“这种项目我们接触得非常少,没有经验,所以在费用、版权上的问题,在衍生产品等方面的问题,都要一点点谈。”

但无论怎样,双方的合作总算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定名

在经历了半年的创意之后,北京方的策划方案出来了。林锋也随同武夷山市的领导来到了北京,听取北京印象的策划报告。

“当时市里的主要领导,包括市委书记、市长、政协主席以及人大主任等,都齐聚北京,听了北京公司的大致创意,此后,整个项目定名为‘印象大红袍’,基本上事情就敲定下来了。”林锋说。当导演将整台晚会命名为“印象大红袍”,大家都非常认可。

“那一次我是第一次见到张艺谋。因为他选择的因素,要能够代表武夷山。所以想来想去,玉女峰、大王峰的代表性可能都欠缺,但大红袍绝对能代表武夷山。”

林锋说,前期他们主要协助导演组进行采风,并为他们提供大量的资料,最终“印象铁三角”还是选定了“印象大红袍”这个名字。

选址

在选址问题上,林锋陪同导演组考察了许多地方。

“之所以最终选择目前所在的位置,是因为此地最能体现武夷山的特点,它紧靠玉女峰和大王峰,呈现的景致正好是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内的武夷山水画。”

虽然当时那个地方有一些农庄和酒楼,而且还有一些土地在别人手里,但幸好那个地方当时还没有建大楼和大的建筑物,多是一些临时搭盖的房子。

当时的市领导说的一句话让林锋记忆犹新:这个地方为什么这么久没有做起来,可能就是等着导演们来,这块地好像是为印象大红袍特意留的。

演出方案

对于演出方案的最终敲定,林锋感触颇多。“当初导演组初步拟定的节目形式,和我们今天看到的,简直是完全不一样了。”

2009年1月,“印象大红袍”项目筹建组成立了。“筹建组成员,有环保局的人、文化局的人、度假区的人以及景区的人。作为成员之一,我主要是负责文化对接、艺术对接。”林锋说。项目组的负责人是崔春光主任,当时崔主任“催”她与导演组沟通,让导演组尽快拿出艺术方案。但是,这个方案一直拿不到。“因为导演他们也在不断地出一个方案,然后否定一个方案;出一个方案,再否定一个方案。”

林锋还记得当时樊跃导演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就是找七块大石头,摆成“七星北斗阵”作为观众席。但很快,这个方案就被否定了。“这样的方案上了我们的常委会,包括专家论证会,最后还是因为水利等各方面的问题又否定了。因此可以看出,方案一直在变化、一直在修订。”

林锋强调,他们对于导演的艺术创意,抱着充分尊重的心态。对于导演的创意,筹建组会尽可能地给予支持。比如,对于导演组后来提出的旋转观众席的方案,筹建组特意跑到浙江大学空间结构系找专家来做论证。

招聘

“印象大红袍”最先诞生的部门,是艺术团。

“印象大红袍有限公司2009年1月份注册的,当时公司还没有几个人,主要工作还是由我们筹建组来做。”林锋说,“而公司的第一个部门—艺术团,在当年7月份首先诞生了。”

再好的节目,也需要演员通过表演加以展现。随着项目的推进,演员招聘工作在5月份开始,市里专门从教育局、文化局、茶业局等部门抽调人员到艺术团筹建组开展招聘工作,演员招聘工作就被提上了日程。林锋说,“印象大红袍”的首批演员的招聘工作,是由筹建组主持的。

“当时提起演员招聘,我们很苦恼。因为当时是计划招聘300人,而武夷山的人口有限,再加上武夷山的年轻人就业机会比较多,所以我们要招到一个合适的人,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林锋说,为招到人,当时他们想了很多办法,做各种形式的宣传广告,招聘工作开展到全省甚至外省的各大院校。“我们分了好几个招聘组,分组行动,到各个中专院校去跑。”而到别的地方去招生,一些晕车的人,基本上都是“一路吐去一路吐来”。

除了招聘演员困难以外,招聘灯光、音响等专业技术人才就更难了。“我们当时请了省里的灯光音响师来做评委,招到的人非常少,最后我们还是放宽了很多条件,才慢慢地招到人。”

集体智慧的结晶

林锋说自己去看过好多个印象,比如印象海南和印象西湖,但她觉得真正一炮而红的,只有“印象大红袍”。“看着‘印象大红袍’做得越来越好,一年一年都在良性循环,而且经营模式也越来越宽,我为自己曾经参加过这个项目的建设而骄傲。”

林锋认为,目前印象的管理团队很棒,他们既敬业,又有很好的企业治理理念。“我觉得公司的用人用得很好,目前的管理机制也很良性。‘印象大红袍’项目做成功以后,我们的导演们在做别的项目的时候,都会拿武夷山做一个标杆,告诉别的地方要向武夷山学习。”

林锋说,“印象大红袍”项目,其实是政府先把“孩子”培养起来,然后为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又进行股份化,最终使得公司能够以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运转。

“印象大红袍,它融合了武夷山的山水和人文,是在武夷山政府的主导下,在武夷山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最终成为了武夷山文化产业的领头羊。”林锋说:“总结起来,印象大红袍应当是武夷山集体智慧的结晶。”

“印象铁三角”在武夷山为“印象大红袍”演出场地选址。

林锋向我们展示招聘第一批演员时的工作笔记。

武夷岩茶瑞香和九龙袍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九哥阅读(5)

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国家—级评茶师、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茶叶科技工作者。从事茶叶科研、教学工作40多年,主持选育出春兰、丹桂、瑞香、九龙袍、春闺等五个国家级、省级优良茶树新品种,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大奖。

茶树优良品种是生产优质茶叶与茶产业高效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选育高香优质乌龙茶新品种并推广种植,丰富优质茶叶生产用种,满足消费者对优质茶叶的多元化需求,对于促进茶产业的高效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茶树新品种选育经过

1979年秋季,在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茶树品种资源圃采收黄旦、大红袍等品种的自然杂交种子,播种后按单株育种法选育,至1982年初选出1000多个新品系。1985~1989年每年春秋,对97个品种(初选品系)进行了10批次的适制性试验,筛选出8个高香优质新品系;1989-1998年,在本所以黄旦、铁观音、肉桂与毛蟹为对照种,进行新品系比较试验区;1990年、1992年始分别在三明小蕉、安溪同美开展省级茶树品种区试;2000年,九龙袍通过省级良种审定。2003年瑞香通过省级良种审定;2003-2009年在广东英德、广西桂林、湖南长沙参加第三轮全国茶树品种区试,2010年8月瑞香通过国家级良种鉴定。

瑞香的主要性状

瑞香,二倍体,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偏晚生种。分枝能力较强,叶色黄绿,茸毛少。叶片长椭圆形,叶身稍内折,叶片呈上斜状着生,叶面稍隆起,叶质较软。叶缘稍波浪状,叶齿细、浅、密,侧脉较明显。叶片栅栏组织2层,栅/海为0.63。嫩梢暗黄绿,嫩叶平展。春梢一芽三叶长12.01±1.28 cm、重0.94±0.14 g,节间长350±0.69 cm。11月中旬进入盛花期,花冠直径3.29±0.37 cm,花瓣6-8片,花萼4-5片,子房有茸毛,雄蕊数211±11个,雌蕊高于雄蕊,花柱长1.18±0.06 cm,柱头3裂,花量中等,结实率低。

瑞香发芽整齐,芽梢密度高,产量高。福安品比区、安溪区试点显著高于对照种黄旦,三明点极显著高于对照;显著高于铁观音。瑞香品种,适制乌龙茶、红茶、绿茶,且制优率高。参照闽南乌龙茶初制工艺,瑞香宜采小至中开面新梢,晒青减重率4~6%,以叶色转暗,清气显露为适度。摇青一般3-64次,前两摇适当轻摇,随后逐步加重,摇青适度为叶色由暗黄绿转至浅黄绿,手握如绵;叶缘红变均匀,叶基透明,花香显露;凉青时间每次间隔1.5-62 h,摊叶厚度1-62cm;做青历时8-612h。制闽南乌龙茶,香浓郁清长、花香显,味醇厚鲜爽、甘润带香;制武夷岩茶,香气馥郁清幽,味醇厚回甘、优雅;制绿茶,汤色翠绿清澈,香浓郁鲜爽、清香带花香,味醇爽、汤中有香;制红茶,鲜甜花香显,味鲜浓。“瑞香”制成茶叶,多次获国际名茶金(银)奖、 “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特等奖、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一等奖、福建省名茶奖等。适宜闽、粤、桂、湘及相似茶区应用。

九龙袍的主要性状

九龙袍,二倍体,无性系、灌木型,紫芽,中叶类,晚生种;生长势极强,分技能力强,芽头密度高。嫩梢紫绿色,嫩叶平展,具光泽,茸毛少,叶身稍内折,叶片呈上斜状着生,叶面稍隆起。叶缘微波状,叶齿浅、钝,叶尖钝圆,侧脉较明显。叶片厚359.9±16.3μm,大于黄旦、肉桂。春梢一芽三叶长9.94±1.09 cm、重0.83±0.12g。11月上中旬进入盛花期。花冠直径4.1±0.19cm,花瓣6-7片,花萼5片,子房有茸毛,雄蕊数270±17个,雌雄等高,花柱长0.98±0.08cm,柱头3裂,花量中等,结实率低。

九龙袍还具有速生性强、产量特高的特点。省级区试三点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种黄旦,是对照品种的1.65倍;是福建水仙的1.3倍,铁观音的2.67倍以上。

九龙袍制乌龙茶宜采中至大开面鲜叶原料;晒青(萎凋)减重率8-10%。摇青一般为3-5次,摇青适度为叶色由暗绿转至暗黄绿,叶缘红变均匀,花香显露;每次凉青2-3h,摊叶厚度为2-3cm;堆青时间约2h,以叶温升高,叶色转黄亮,花香浓郁为适度;做青历时12h左右。“九龙袍”乌龙茶香气浓、花香显、幽长,滋味醇爽滑口,耐冲泡,且制优率高,曾获“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二等奖、国际名茶银奖等。九龙袍红茶香气细幽,滋味醇厚、滑口。

瑞香、九龙袍乌龙茶的香气组分

通过检测明确,瑞香、九龙袍品种乌龙茶的氨基酸含量高,橙花叔醇、吲哚、苯甲醛和茉莉内酯等乌龙茶香气组分丰富,这是其品质优异的物质基础。“瑞香”儿茶素品质指数(724.36)高于铁观音、肉桂、黄旦、毛蟹4个对照品种;“九龙袍”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及儿茶素品质指数(580.93)均高于4个对照品种。

GC/MS分析表明,瑞香乌龙茶香精油总量为128.98,明显高于四个对照种,主要组分为橙花叔醇(84.98)、吲哚(5.203)、β-紫罗酮+(Z)茉莉酮(2.613)、苯甲醛(2.612)、茉莉内酯(2.128)、(Z)-3-己烯酸己烯(1.722)等。九龙袍乌龙茶香精油总量为106.02,主成分为橙花叔醇(67.89)、α-法呢烯(5 75)、香叶醇(1.14)、β-紫罗酮+(Z)-茉莉酮(1.20)等,其橙花叔醇、吲哚、紫罗酮及香叶醇、β-紫罗酮的含量均高于对照品种。

瑞香与其母本黄旦所制乌龙茶的香气组分分析表明,瑞香主要香氣成分是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苯甲醛、紫罗酮+(Z)茉莉酮、香叶醇、茉莉内酯;黄旦主要香气成分是橙花叔醇、香叶醇、β-法呢烯、(Z)-3-己烯基苯甲酸酯等。“瑞香”乌龙茶香气组分中的橙花叔醇达65.9%,是黄旦的2.5倍。

不同烘焙温度对九龙袍生化品质的影响

在80℃、100℃、120℃等3个温度条件下,对九龙袍颗粒型乌龙茶分别烘焙2小时。低温烘焙茶样的感官审评得分最高,香气和滋味最好;水浸出物和氨基酸总量随着烘焙温度的升高呈明显降低趋势;茶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等氨基酸成分随着烘焙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EGC、C等儿茶素成分随着烘焙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着烘焙温度的升高,醇类、酮类、酯类物质以及含氮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均呈降低趋势,碳氢化合物呈现上升的趋势;具有清新花香的挥发性成分(如β-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橙花叔醇、己酸叶醇酯、异戊酸己酯、β-丁酸苯乙酯、苯甲酸己酯、茉莉酸甲酯、己酸己酯、α-紫罗酮、香叶基丙酮、顺一茉莉酮、吲哚等)的相对含量随烘焙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碳氢化合物成分(如β-月桂烯、柠檬烯、5-甲基-辛-1,3-二烯、2,4,6-三甲基-1,3,6-庚三烯、β-倍半水芹烯、十二烷等)以及含氮化合物(如苯乙腈等)含量随着烘焙温度的升高呈现大量增加的趋势。

瑞香、九龙袍新品种推广种植的社会经济效益

瑞香、九龙袍茶园投产后,亩产优质干茶可达150Kg/年以上,每亩每年茶叶增产、提质两项可新增产值1000元以上。近20年来在福建、广东、广西、湖南等省广泛推广应用。在调整优化茶树品种与茶类结构中发挥了显著的优质增效作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荣冰,黄福平,陈常颂等高香型优质乌龙茶新品系瑞香选育简报[J].茶叶科学,2004,24(1):29-32.

[2]陈荣冰,黄福平,张方舟.等高产优质乌龙茶新品系紫龙袍选育[J]._茶叶科学,1999,19(2):13 1-135.

[3]陈荣冰,游小妹,黄福平,等瑞香及其母本黄旦乌龙茶香气组分分析报告[J].福建农业学报,2004,19(2):82-84.

寻茶路上的茶香

九哥阅读(5)

今天春天,本来和楼老师夫妇约好了一道去恩施访茶的,因为发生了些情况,最后没能在恩施等到他们。四月底,《谷雨访茶到茶州》的文章刚刚完成,楼老师留言说:谷雨恩施之行,原在我今春访茶计划之中……好在觉人此文,让我如历其境。

没有在茶区如约相见,今年的第一次会面,竟然是在2018上海书展——楼老师新书《寻茶记》的首发式上。在新书签售仪式上,楼老师把武夷山的茶友团向大家一一介绍,我才得知,此行除了广大的文学爱好者,还有全国各地的茶人同道,不约而同地从各地赶来,这个以“寻茶”的名义而生的聚会,对文友茶友而言,可真称得上是一次别开生面的见证。

因文而茶的缘份

我于上世纪90年代初参加工作,那时,还是根红苗正的文学青年,常常借着从矿区去市区力事的机会,每个月定期买几本文学期刊,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下岗,最后离开国企。那几年间,我很纯粹地度过了我青工时期的读书生活,那时读书风气虽不像八十年代末那么盛,但各类文学刊物百花齐放,还是很能满足我这类人的阅读渴望的,也就是通过《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等等刊物,我那时对海派文学有了一些了解,读过《厂医梅芳》《吉庆里》之后,对殷慧芬和她的作品,就格外关注了。

数年前,我与楼耀福老师因茶的交流时时擦出火花,自此成为微博互粉好友。2014年9月,楼老师偕同殷老师,带着他刚出版的《吃茶笔记》来武夷山访茶,我们如约在武夷山见面,我第一次见到楼老师夫妇,见到殷老师。

楼老师有个云南临沧的茶友叫王自荣,曾说: “上海樓耀福,作家、爱茶者。与同为作家的上海殷慧芬是一家子(竟然今天才恍然大悟),又一对志同道合者。”其实,我最初的感受,和他的恍然大悟也是一样一样的。

没有想到的是,二十来年过去了,当年的文学青年居然见到了当年的文坛偶像。这份跨越时空的交往,从线上的交流发展到实际的生活里,在我看来,真是难得的一份际遇了。后来,只要跟楼老师夫妇在一起,楼老师向别人介绍我时,总是亲切的叫我“90后”,说我是90年代的文学青年。

我们之间的交往,从时间上来说,跨越了时代,从代际上,跨越了年龄,从空间上,跨越了地域,但我亦能体会,楼老师的这份亲和,来自于他作为师长,理解并尊重我对文学的这一份情怀;而另一方面,笔耕不辍的楼老师如此幽默,我也能领会,潜藏在他内心的那般心气,一如朝霞晨晖,亦当清涧细流,更似风拂山林,竹影筛茶!

乐为山水带路人

根据楼老师的记述,近年来他每年都要去福鼎,从《吃茶笔记》到《寻茶记》,稍加留意,就会发现福鼎白茶和茶人叶芳养用去不少篇幅,然而从2014年秋天起,楼老师夫妇每年也都必来武夷山,在武夷山的同道好友越来越多,他们每次的行程越来越紧凑,全然不像当年那么宽松了。

距离殷老师上一次来武夷山,应该时隔十年之久,加上楼老师久闻桐木关正山小种及金骏眉之名,而且很多地方都是初次涉足,所以,2014年秋,楼老师夫妇来武夷山,对比其后几年的情况,那一年呆的时间最久。进桐木关,到正山小种的发源地,参观了桐木村著名的“青楼”,再又一同去了下梅古村落,造访万里茶路的起点,最后,去鬼洞看群体种,到声名鹊起的“牛肉”出产地——牛栏坑看山场。山水茶间,意趣盎然,楼老师夫妇看上去根本不像年近古稀的老人,那份热忱和天真,我们随行的人,无不受到极大的感染。

那个阶段,恰逢我正式告别职场,回到武夷山二次创业。了解到这个情况,临别时,楼老师特别叮嘱我,要坚持创作,又是武夷茶人,亦文亦茶,武夷山就是最好的题材,不要舍近求远,像读书一样,把武夷山吃透,你自然会有创作的源泉,生计的田园。

隔年,楼老师夫妇再来,我带他们走了一回小九曲,沿着这条著名的文化古道,我们来到希真岩后的金谷洞茶园,对望着一溪之隔的御茶园,我跟两位老师讲解起了武夷茶御贡的历史源头,间或,表达了我对武夷岩茶山场环境、历史人文变迁与产区形成的见解。也就是这一次,我对武夷山水茶的理解,得到了一次检验,这些理解日积月累,也帮助我完成了不少创作,形成了目前我的一些固有观点。

沿着“三翁游武夷”的古道,我们来到题诗岩下煮茶。对面的大藏峰陡削干仞,底蘸卧龙,深潭碧澄布影,九曲溪的木兰小舟漂流而下,棹声、人语空壁响答,点舟的筏公看见我们正喝茶呢,不乏惊奇地问::“这里一般人不常来,谁带你们来的啊?”殷老师笑着回应: “一般人不像我们,我们在这里有带路党。”

题诗岩下人来往,春雨年年长绿莎。哪里有什么带路党?

山水深情,自有门径;瓦石嘉木,千秋辉映。

茶中出入,书写人心

出自吴亮那颗前庭饱满硕大脑袋的文字和言语,像产自高山的好荼,没有污染。与吴亮一起喝茶,他收获茶的甘醇,我收获思想的丰厚。

——《与吴亮一起喝茶》

世人对茶的理解是自然本位,这份来自于自然的认知,不是孤立的,而是放在一起来综合理解的。茶,从形式上的存在到文化上的传播,并非仅仅因为它的物理形态,除了品种本身的特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四时应然的气候条件,更重要的原因,茶的生成和植培养护和工艺创造,也就是人的心力和智识分不开的。

武夷山人有句口头禅,有茶的地方就不会迷路。

我们也时时说:喝茶的人,一般都不会太坏。

想到楼老师和吴亮一起喝茶发出的感慨,我多少明白了他痴茶的初心。

楼老师夫妇那一次去下梅,在一个打竹编的小店买了一个竹篮,不过是乡坊间很不起眼的日用器,不稀有也不昂贵,他俩却如获至宝,尤其是殷老师,开心极了,挎着篮子各种拍照之余,他们还热心地邀请竹编男子一起合影,丝毫不在意乡下手艺人的那份腼腆,真是来也嘻嘻,往也怡怡!

上海书展结束不久,楼老师夫妇又来武夷山,我们尽地主之谊,祖师岭的兄弟农庄当然是最理想的地方,听说我们今天请的客人是作家,还从《夜访祖师岭》《再访祖师岭》的篇目中看到了“祖师岭”的名字,相熟的店家女主人有些小激动,嘴里一直念叨“哎呀,祖师岭写进书里了,祖师岭出名了”,她欣喜不已,一旁忙得不可开交的老公也被吸引了,忍不住凑上前来问个究竟。

兄弟农庄的这一幕温馨的画面,又让我想起在下梅的那番情景,过了没多久,我再去下梅那家竹编小店,回来后,我特意告诉楼老师,殷老师收的那个竹篮,原来的价格已经买不到了,以前总以为作家只是著文,没想到也帮人家卖东西啊!

樓老师说:只是文章里写写好了呀,谁知道哄抬了物价!

2015年春,楼老师在福鼎访茶,在点头、磻溪、白琳一带山里转悠,足迹到过举州、五蒲岭、三十六湾等地,回去后写了一篇短文,提出“白茶古道”这个概念。文章在《茶道》杂志发表后,引起反响,多家网站转载,福鼎旅游部门还专门开辟一条徒步旅游路线,甚至引来了企业家的投资意向。

看来, “哄抬”之类的事,哪是什么无心之举,殷老师老说我是带路党,货真价实的带路党,其实是楼耀福老师!

十年苦行,万里寻珍,只为一口茶真味。

上海书展楼耀福新书《寻茶记》签售仪式上,慕名而来的众多读者中,相当一部分来自茶区,其中不乏业界大咖,那种热烈的场面间,有的读者的眼里,楼耀福是作家,而在茶人们的眼里,楼老师是茶人。

作为茶友团的一员,我从上海回到武夷山,又在武夷山见到楼老师夫妇。楼老师多次提到,书展期间,接受采访时,回忆起十年寻珍,万里苦行的茶旅,几度哽咽,心情十分激动。武夷山有方“真山水”的崖刻,从道家来解读,这个“真”有得道的意思,难怪,慧相茶人在看过《寻茶记》后,说道:寻茶寻茶,楼老师寻的是茶,问的是道!

不惮炎方远,磨压写细文;老成梨岭树,闲适幔亭云。

圣水浑无恙,仙香若有闻;寄声虫与鸟,加意玩铟结缊。

跟楼老师夫妇相识于出版《吃茶笔记》的2014年,那本书看过后,我写了篇《<口乞茶笔记>带我吃茶》的小文,也在《茶道>发表过。从相识到相熟,这几年,追随楼老师的脚步,我也陆陆续续行走于各地的茶山茶区,从太平猴魁的核心产地——四方块,我拍摄搜集了最佳的图片资料;去江西丰城,钩沉八十年代的省优地方名茶,有着“小庐山云雾”之誉的罗峰茶;不远千里,奔赴恩施州访谷雨茶,完成了近六干字的《谷雨访茶到茶州》……山野间行走,茶丛间出没,多见多闻,访到了茶,也收获了世道人心。楼老师说还有好多茶山他想去,但是年龄不饶人,他说,他总有走不动的一天,现在看到接班人了。

我明白,这又是楼老师在“哄抬”了。

想起明代书法家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这首《五律》,用它向楼老师致意,真是再贴切不过了。九曲洄潆,碧水丹山,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以山作纸,勒石为记,留下恁多辞章佳话,楼老师夫妇结伴游走,近年来,多次问茶来武夷,着墨不少,也算是藏之于名山的一种吧!

《寻茶记》的扉页,楼老师给我题写的内容格外不一样:觉人文友茶友存正。

文中寻茶,茶以记文。

文香,茶香,这是岁月对我们最好的见证。

盘点乱象丛生的08年中国茶界

九哥阅读(5)

又到一年“起底”时刻,有怪象,有骗局,有不安,也有值得思考借鉴的事件。是时候透过“黑历史”,避开前人掉入的大坑,寻找茶界发展的新希望了!2018年,茶界有何不得不知的大事?我们来为你补缺补漏。

01 茶山乱插广告牌

今年春天,不少茶商号称自己在某某产茶区承包了一片古茶园,从一片古茶园忽悠到签约了一座山,再夸张到签约了十几座山。以冰岛村为例,古树不均匀地栽种在村民生活居住的寨子周围。走几步就是一个广告牌,更夸张的是眼前就有一个广告牌,一转身又是一个广告牌,根本无法分清古树是哪个广告牌所有。然而,云南古树茶产量并没有那么多。古树茶、名山茶、小产区茶仅为30多万亩,仅占全省600多万亩生态茶、有机茶、现代茶园的5%。

茶农收取广告费,茶商收割消费者的“不知情”智商税,貌似两人合谋演出了一场好戏,合作共赢。但,明知道这么回事儿的茶农照样收取茶商插牌广告费的,实际上是间接地帮凶!从茶农出产的茶叶是顶级优质的品种,而那些只插牌不收钱的茶商从别地收来大批量品质次级甚至更低级的品种来冒充原产地茶叶的时候,万一事情败露,不能不说损害名誉的全是茶商吧,茶农也是受牵连的,最终是反噬自己靠天吃饭、靠祖辈遗留下来的福泽。

02 古树茶变“摇钱树”,直播玩得风生水起

5月,央视记者深入云南,探访“鱼龙混杂”的普洱茶市场,揭露普洱乱象。古树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以后就形成一种误导,认为普洱茶要喝就喝古树茶。但实际上,市场上更多的是一些生态茶和小树茶,没有必要盲目追捧古树茶。有的商家被利益驱使,无限放大它的树龄,把几百年的树龄吹成千年以上。茶树树龄的判定并不容易。目前茶商所传的古树树龄大多是自己估测,没有经过专家鉴定。而名山古树的相对稀缺,也造成市场上普洱茶模仿、造假、售假行为猖獗。

茶农最喜欢转发茶山涨价信息,又能造成买茶需要靠“抢”的局面,朋友圈直播与秀图轮番轰炸,茶价上涨已经成为茶农、茶商一场收割游客与消费者的盛宴。但这样一来,以山头、古树为尊,终端高价又不好卖,于是乱象丛生,同一山头纯料,各种价位,各种品质都有。这样只会让消费者觉得普洱茶行业水太深,严重透支了信誉,可谓流量在茶山,萧条在市场……

03 天价茶、大师茶被央视点名曝光

近几年来,武夷山的岩茶,风头很足,简单的一盒茶叶,动辄就是所谓大师手工制作,著名坑口的原料,每斤上万元、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

7月13日,央视财经频道《3*15在行动》栏目播出的“天价武夷岩茶调查”内容中,栏目记者到福建武夷山,对价格参差不齐且个别价位奇高的武夷岩茶进行暗访调研,并明确地把“武夷岩茶”列为“天价茶”。相类似的情况,產量仅占云南省总产茶量4%的古树茶和牛栏坑肉桂的遭遇一样,也是因为品种相对珍稀而被商家过度炒作追捧。

04 联合营销,“蹭”大腿,“傍”大IP

今年茶界的联合营销出现过很多。比如奉行精品主义的小罐茶,携手中华老字号五芳斋,推出茶粽礼盒;携手明星、名作家、名导演名、当红电影电视剧等推出同名衍生的IP限量茶礼……

雨林古树茶和阿里巴巴集团太极禅苑合作推出首款纪念饼,意寓茶与太极文化的珠联璧合,献礼中秋。10月1日,云南省人民政府与腾讯公司联合打造的全域旅游智慧平台——“游云南”正式上线运营,并将普洱茶专供仓落户则道天窖。在APP上线一周后,腾讯公司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特地来到云南民族村进行实地体验,并当场在“游云南”App上下单了三款普洱茶。2018年8月23日,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华铁传媒强势冠名的G字头高铁列车在“魔都”上海的虹桥枢纽站正式首发。2018年6月9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中茶牌班章普洱茶(熟茶)(同中茶大红袍、中茶茉莉、中茶西湖龙井一起)被作为官方指定用茶。

蹭“热点”是一种营销,互联网世界,一定要有互联网营销思维,做到一定程度的创意,才能获得更大广度的曝光,并且因为“别出心裁”而让人记住你。

05 微信卖茶“美女”的各种戏精套路

今年5月,广州天河警方破获假冒美丽的“绿茶代销小妹”行骗的案件,近年来呈高发趋势——一批这样的骗子采取固定的套路:偶然的网络邂逅,获取信任,扮软弱、博同情推动进度,然后各类“突发状况”,请你买茶解困。

据天河警方调查,这是一个以公司模式运作的诈骗团伙,他们分工合作、环环相扣,按照固定的剧本,利用劣质茶叶等为作案工具,通过线上咨询销售、线下发货的“模式”,来讲述一个个骗人的茶叶故事。

06 曼松商标维权的纷争

2018年7月4日晚6时许,则道茶业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篇《则道茶业关于“曼松”商标的维权公告》:2007年,则道收购曼松贡茶山,2013年则道注册“曼松”品牌保护商标,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在其产品、包装、宣传中使用。擅自使用“曼松”注册商标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并收回侵权产品。

曼松品牌的本质是公共品牌,能最终给曼松公共品牌定性的其实是政府。企业维权,只能局部打假,部分垄断,要具备权威维权与完全垄断,肯定要搞公共品牌。则道维权事件,只是则道想主导曼松公共品牌游戏规则的筹码而已,表面上是曼松茶农躺着中枪,其实将来很有可能在政府引导下以“则道+曼松茶农”为基础,打造曼松公共品牌,并成立类似西湖龙井管理协会之类的组织,进行公共品牌统一管理,搞全国打假维权。其他茶企也可以做曼松茶,但必须向垄断起来的合法渠道购买高价原料。

07 小罐茶知识产权的尴尬

今年9月, “小罐茶申请包装专利被宣告无效”案引发了业界广泛热议。随着流量时代的兴起,很多具有独特创意和较高品质的产品一经面世,即迅速成为“网红爆款”受到追捧。然而,这些产品很难逃脱被抄袭、假冒的厄运。小罐茶也遭遇了假冒的困扰,但其积极维权的方式和经验,为遭遇假冒侵权的企业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可供借鉴的经验。

专利无效在知识产权业内已是司空见惯,特别是在很多专利密集型、竞争白热化的行业,例如手机领域里的苹果、三星之战,华为、高通之战等,专利早已成为企业争取话语权、赢得市场的利器。但此次“小罐茶申请包装专利被宣告无效”事件能在茶饮界引起轩然大波,究其原因还在于茶饮行业作为相对传统的领域,专利纠纷并不高发,行业的技术积累表现在专利领域还不凸显,很多企业对专利无效并不了解。在专利无效早已成为企业之间惯常使用的商业竞争手段的今天,小罐茶一案也为这个传统领域带来了更多新的观念和思考。

随着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提高,专利无效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商业竞争手段,促使企业提高自身防范知识产权风险的水平。小罐茶的经历也给众多企业带来了启发,它不只在产品上勇于创新,利用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同时也注重在知识产权上打破传统行业的固有印象,创造权利并积极维权,希望这种行动能够带动更多的传统行业快速走上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道路。

08 普洱茶区块链金融骗局卯足了戏码

5月14日,深圳南山警方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了一起以發行虚拟货币为名、行诈骗之实的集资诈骗案。涉案虚拟货币为“普银币”,由深圳普银区块链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其官网和收购的“趣钱网”P2P平台发行。“普银币”,原来又叫“普洱币”,跟茶叶有关。据其官网介绍:普银是经由三方仓储、鉴定、评估、确权的优质藏茶资产,经由加密数字化发行的本位制数字货币。据了解,其原发本位资产为10亿藏茶。

然而,该公司并未取得国家行政部门颁发的金融许可证,且对该批茶的一小部分样品茶进行了“参考评估”的公司并无鉴定资质。当大量投资人进场之后,该公司通过恶意操纵普银币价格走势不断套现,导致投资人手中普银币毫无价值,损失惨重。2018年5月,深圳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涉案金额3.07亿元,3000多位投资者被骗。

09 广州发现“假茶大案”

7月,作为普洱茶最大的交易市场,广州芳村破获了一起涉案金额巨大,涉案茶品天量的假茶事件。

据一篇名为《广州警方破获特大制售假冒知名品牌茶叶系列案》的报道:从2018年1月开始,广州警方连续3次开展收网抓捕行动,共捣毁假冒茶叶销售档口5个、仓储窝点9个,抓获涉案人员13名,缴获假冒品牌普洱茶饼共12.4万多饼。经估价,涉案价值超过1亿元。经查,该团伙长期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销售假冒中茶牌、大益牌普洱茶饼,从中牟取暴利。据两家茶叶公司反映,该系列案所查获的假普洱茶数额,是两家企业有史以来查获涉案价值最大、数量最多的。

10 新式茶饮融资超13亿,乱象频出

今年,以茶为基底加工成不同风味饮品的现制茶饮市场异常火爆。喜茶、奈雪の茶等多个茶饮品牌获得资本青睐,融资总额超过13亿元。

然而,资本的追捧在促进茶饮市场发展的同时催生了一定泡沫,而茶饮行业本身存在的商标争议、低门槛、同质化、无行业标准等问题,也对其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在资本加持下,头部企业迅速跑马圈地并利用互联网营销实现高效传播,火爆的表象引来大量中小品牌涌入,但实际上消费需求远不及此,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泡沫。

想你的风吹到了武夷山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 2024 武夷山   网站地图

通过不断的努力来完善自己,不一定有收获,但日子过的比较充实。加油!

  本次加载用时:0.114秒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