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的茶叶起源

九哥阅读(5)

武夷岩茶生长于武夷山地区,茶品历史悠久,品质极佳,而且具有独特的岩韵风味,其中的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的姣姣者。对于现在的大红袍来说,其茶叶起源是如何的呢,下面大家就跟随大红袍官网小编我一起来看看吧。

大红袍茶叶起源

据传,在清末明初的时候武夷岩茶就十分的出名了。在1921年的时候,蒋叔南游记中就有记载着武夷山的多处地点可以看到有大红袍的印记。不过,具体在武夷山的哪些地方,却没有详细的介绍。

在随后的五十至七十年代之间,人们有关大红袍的记录都是九龙窠大红袍中的3株。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时候,由陈德华主持开展了对于大红袍的考察、整理等方面的工作。考察组进村入户,拜访有关专家与有经验的前辈,了解武夷岩茶多款茶品的相关情况。

大红袍生长在九龙窠悬崖峭壁的半山腰,从这次考察中并没有发现其他地方有关于大红袍的记录,许多传言也没能够证实除了九龙窠外其他地方还有大红袍的存在。在对武夷岩茶的品评、鉴定中,众人都首推大红袍为其中的最佳茶品。最近今年经过不断的扦插种植繁育,大红袍的树种也在渐渐的增多。

什么是“正岩茶”

九哥阅读(5)

和葡萄酒等复杂的农作物一样,岩茶的品质,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生长环境。按产地来分,传统上分正岩茶、半岩茶和洲茶。这是用来鉴定岩茶品质和档次的最主要划分。所谓正岩(紫色砂砾岩)以著名的”三坑两涧–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倒水坑)、流香涧、悟源涧”为代表,还有慧苑岩、天心岩、、竹窠、九龙窠、三仰峰、水帘洞等。土壤含砂砾量较多,土层较厚、土壤疏松、土壤通气性好,有利于排水,且岩谷陡崖,夏季日照短,冬挡冷风,谷底渗水细流,周围植被条件好,形成独特的正岩茶的”茶土”,土层厚,富钾、锰,土壤酸度适中,土壤多砾质土壤。
 

产地

通常说来,正岩是岩茶中自然环境最好,最容易出好茶的地方。但是,近年来,对于正岩的理解,市场上出了一些偏差和误区,这里有必要和初学的朋友们说明一下。第一种观点以为正岩就必须是三坑两涧出产的岩茶,其实,三坑两涧只是正岩的代表性区域,并不是严格说只有这里才是正岩,而且,武夷山也没有对这些地区做非常严格的划界,所以不能过于狭隘地理解正岩。
另外一个误区是,目前武夷山、即凡是武夷山风景区内茶园,国家标准都叫名岩产区,有些商家干脆也称这个为正岩。实际上这是国家质量监督局的原产地保护的区分法,把岩茶分为名岩茶区和丹岩茶区。结果造成很多人把名岩茶区的茶就叫做正岩茶,混淆视听了。目前这个确实也没有出国家标准,我们一般习惯上沿用传统,以正岩、半岩茶和洲茶来区分。

喜欢岩茶的朋友,对”三坑两涧”耳熟能详,并以能喝到这五个地方的岩茶而骄傲。”三坑两涧”是传统对正岩茶产区的统称,包括慧苑坑、牛栏坑、倒水坑、流香涧和悟源涧。这五个地方峭峰林立,深壑陡崖、幽涧流泉、迷雾沛雨,夏日阴凉,冬少寒风,温差较小。故而所产岩茶茶青制优率极高(嘿嘿,了解岩茶的制作工艺的整个过程,对制优率,就能很好地理解了)。武夷山素有”九十九岩”之说,”岩岩有茶,非岩不茶”,这九十九岩几乎被70平方公里的风景区所含括,这些地方土壤通透性能好,钾锰含量高,酸度适中,茶品岩韵明显。所以现在国家统一标准,将武夷山风景保护区所产的岩茶都称做正岩茶。(我们可以先熟悉一下正岩茶产区的名字:天心岩,马头岩,大坑口,慧苑,霞宾岩,观音岩,竹窠,碧石,燕子窠,九龙窠,御茶园,玉花洞,水帘洞,佛国,桃花洞,桂林,三仰峰等等。)

“三分工艺,七分原料”,产地决定了岩茶的基本品质之后,其实武夷山制作茶叶在各个山口都有微小的差异,每户农户在采摘加工水平不一致,况且,做茶有时候本身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我们就不可以断定,正岩一定就是好茶,而洲茶和半岩就一定不如正岩。品茶,最终还是要看香味和口感,喝茶是很个人的事情。如果过于拘泥区分产地而忽略了茶的本身滋味,那就舍本逐末了。更不用说,区分牛栏坑和三仰峰,还是水帘洞,老茶客自然能凭借经验的口感来区分,而你能买到的茶,是否真的是百分之百的如标示的产地,也很难说。

水仙与肉桂
水仙,水滑柔顺;肉桂,香气浓郁且口感丰富。两者一刚一柔是岩茶的两大主力,占据了岩茶最主要的产量。其余的品种非常多,比如、半天妖、白鸡冠、、雀舌和梅占等等,武夷山茶树品种的书籍上很容易可查到超过百种的。提醒初入的茶友,尽量先选择肉桂和水仙。这两者是岩茶最主流口感,从中开始熟悉岩茶最为容易。并且,从两者中更易挑到品质不错的好茶。肉桂水仙由于每年产地多产量大、竞争激烈,凡是能奉为上品的,自然是在群茶之中脱颖而出的。在熟悉了岩茶之后,你再去品那些稀有和不常见的品种,也是非常具有乐趣的事情,永远有惊喜和冒险。

冲泡
当然,还要学一学如何冲泡岩茶。有很多教科书讲什么”第一泡多长时间,第二泡多长时间,标准泡是一泡七克之类”,其实喝茶是很随意的事情,不能过度科学化,我们的舌头也不是科学分析仪器。投茶量的多少,冲泡后的浸泡出汤时间,是根据每一款茶的特性、每一个人的口味可以调节的,这才是泡茶品茶的乐趣,标准程式化以后,拿天平称量以后,饮茶如同化验,趣味何在?当然,要掌握的是普通的功夫茶泡法,可以从白瓷盖碗开始学习(紫砂壶和红泥壶都不易掌握)。慢慢学习、越泡越合自己的口味–根据经验来决定投茶量和出汤时间,必是比死记硬背茶艺教材慢,却何尝不是一种乐趣?
饮茶,本是享受和慢生活,对于茶人来说,茶是天然的东西,人的口感也浓淡不一,不可能有一成不变和标准的冲泡方式。

所以,岩韵只能意会,全凭长期品饮中去静心感悟,难以言传。
确实,只有多喝了南苑的茶才会有感官上的记忆。所谓清香甘活,岩骨花香,只能是辅助感官记忆的一种文字表述。

2015-11-13 11:03

513

看来“全凭长期品饮中去静心感悟,难以言传”的经验是要靠体验的。

2015-1-1 20:35

五彩孔雀

感觉喝茶和心情很有关系

2015-3-29 23:56

lim

喝上几百斤啥都知道了,嘿嘿

2015-4-4 08:31

大庆茶友

那可不一定,烂茶喝再多也没用,^_^

要以质取胜,^_^

2015-4-4 16:15

emule2k

喝完几百斤以后才明白,敢情一直是在喝洲岩

2015-4-10 15:32

逍遥郎

 

 

[求助]请问岩茶有做秋茶的么? 西鲲

请问岩茶有做秋茶的么?如果有谁家做呢?如果没有,请问是什么原因?铁观音是做秋茶的,而且很多茶友都喜欢,可是岩茶呢?

谢谢了。

 

我们没有做秋茶,只做了点冬片,其实和安溪秋茶的季节也差不多了。

 

2015-10-21 01:13

南苑茶叶

岩茶在外山来说,很多的茶厂除了春茶外,都会做夏茶、秋茶的,冬茶也是近几年来,全球气温变暖后,茶叶经修剪后又加发一道芽而产生的,但是这一季的茶叶采摘后,对第二年的春茶产量影响是很大的。由于在制作期间气温较低,基本上就没有夏、秋味,所以冬茶的品质就比夏、秋茶好,但还是比不过春茶的,毕竟时间短,没有通过长时间的养分积累。所以她有个特点就是香高水寡,也是很多消费者喜欢的。

2015-10-21 12:47

只爱正岩

谢谢嫂子。

2015-10-21 20:14

西鲲

冬片应该作好了吧

2015-11-7 00:39

武夷岩茶茶痴

基本上好了

2015-11-7 01:01

只爱正岩

只有三个代表吗?

2015-11-7 01:10

武夷岩茶茶痴

冬片只做了肉桂和水仙(具我所知)。
 

2015-11-7 12:19

南苑茶叶

 

呵呵,我也问到秋茶,原来是叫做冬片了

西鲲兄,咱们太原有没有喝岩茶的好地方呢?

 

2015-12-1 18:35

女巫拖把v

^_^。

2015-12-14 13:44

leoxian

大红袍是红茶吗_大红袍是乌龙茶吗

九哥阅读(7)

大红袍顾名思义大红色的袍子?大红袍其实是茶类中一种比较出名的茶叶。再此小编问个问题大红袍是属于红茶吗?曾经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为此还闹过笑话呢。最初小编认为是属于红茶的,因为名中带红想必十有八九就是红茶了。现今才明白其实不是的,虽说名字中有红字但却不是属于红茶。

大红袍属红茶吗

属红茶吗?答曰:不是。大红袍原产地是福建武夷岩山地区的,归于岩茶一类的均都属于乌龙茶。此地不仅产出的茶叶不仅有大红袍还有岩茶等名茶。其因此地的环境可谓得天独厚。真可谓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独特的花香岩骨。才能创造出如此优异品种的大红袍。具有绿茶的芳香又有红茶的甘甜醇厚。常喝大红袍还能预防衰老和癌症真是老人们的不二选择。

大红袍是乌龙茶吗

大红袍是乌龙茶吗?答案是肯定的,它和岩茶一样都是属于乌龙茶一类的。大红袍可谓是乌龙茶类中的极品,其有九泡有余香独步天下之美誉,明朝时期大红袍就成为了贡茶专门供应皇家饮用。广为流传的是每年在采摘大红袍时候,都要点香祭天再让猴子穿上红色的小袍子,爬到绝崖峭壁上的茶树采摘大红袍。正是由于大红袍采摘困难以至于如此的稀少所以市面上的大红袍也是价格比较昂贵的。

一遇岩茶误终生——有钱了我也要这样存点好岩

九哥阅读(5)

认识老侯,是通过朋友介绍。他说这个朋友很有志向,自己在武夷山租了个场地,建了个茶窖,存放他收集来的各种年份的岩茶。

存岩茶并非简单之事,就算很有实力的商人要花时间、精力、财力去囤这么多岩茶,也要考虑再三。现下岩茶价高,存储过程便不急变现,要承受不小的仓储和资金压力。关键是岩茶在存放过程中隐藏着很多未知数,不知道它的转化趋势,会不会返青,滋味感会不会变薄,很多岩茶不具备存储潜质,存了这样的岩茶便是在冒险,到头来发现成了鸡肋。

所以,听朋友这么一说,我倒是很有兴趣结识老侯,年纪轻轻却深爱岩茶其中不仅有很深刻的故事,还有他对岩茶独到的理解。

一位玩家级别的岩茶收藏者

朋友跟老侯约好了时间,便驱车前往。一开始我以为老侯只是租了个类似仓库的场所,没想到是个三层的小楼房,而且装修雅致,门口铺了小石子,种了两排翠竹,掩映着不大的木门,倒让这栋小楼有些绝世独立之感。

-楼的装修比较简单,玻璃橱柜比较多,摆放了不少老侯从天南地北淘来的器具,有紫砂的、有陶土的、有铜的、银的,还有些木制品。比较有意思的是那种装茶叶的大木箱,老侯请了人用毛笔在箱子上写字作画,笔锋粗细不一,字体大小不同,很随意的涂鸦,这些箱子垒在一起生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韵味。

到了二楼,老侯已经在茶室等我们了。喝茶前,肯定要去老侯的茶窖看看。每款茶都用圆桶铁罐装着封口,桶身上贴着标签写好年份和茶名,我们陆续看到了不同年份的慧苑坑铁罗汉、慧苑石乳、竹案梅占、九龙案矮脚乌龙、古井老丛等好茶,这些别说是年份茶,就是当季新茶也是不容易寻到的,这么一看,便知老侯喜欢收藏正岩核心山场的名丛,并非市面上常见的水仙、肉桂,眼光和品味完全达到玩家级别了。

“一遇岩茶误终生

逛了老侯的茶窖,我们都垂涎三尺,迫不及待要坐下来品一品。

老侯已经烧好了水,先泡了一道2017年的梅占给我们品尝。在玻璃公道杯中,梅占的汤色清澈透亮,呈现金黄色,茶汤入口醇滑,香气干净纯正,微带梅子酸味,茶汤过喉,甜感从喉底泛起,酸后的甜来得尤其猛烈,我见坐一旁的朋友直接闭上眼睛来感受这如浪潮般的茶劲。

存了3年的茶,干净适口,可见老侯为自己的爱茶们创造了不错的仓储条件。老侯告诉我们,她并非本武夷山人,自2006年来到武夷山,邂逅武夷岩茶,便一发不可收拾。她决定留在武夷山,当个自由自在的喝茶人,游走各大茶山,到处寻茶品茶,后来拜了师傅,系统学习了岩茶的知识,驻扎沉淀了3年后,开始萌生了收茶、存茶的念头。

老侯说,“武夷山茶文化底蕴深,有很强大的能量和魅力,让人不自觉地被吸引。岩茶品种很多,追溯历史可达到上千种,但是被传承保留下来的不多我们都觉得很遗憾。大家可能比较能接受水仙、肉桂,我就莫名偏爱奇种名丛,不仅是因为稀有,它们独特的香气滋味、背后的故事、蕴含的文化,很难让人不心动。

所以,在老侯的茶窖里,藏的大多是名丛、小品种,原来有此用意。她的茶窖里最老的茶是1982年的奇种,10年前在他师傅手上收来的,总共30多斤,边存边喝,现在还剩19斤,他准备封箱收藏,她说,“这款茶对我来说很有意义,不仅跟我年龄一样,也算是我拜师的纪念茶。奇种算是武夷山的土著品种,随着时代变迁,茶树死亡或者被砍掉改种,留存下来的奇种越来越少,我们更应该要保护和珍惜。

“要存不需要复焙的岩茶”

对于岩茶的存储一直是我们感兴趣的话题,趁着这个机会,我们向老侯取经,究竟要什么样的岩茶适合存放,又该如何把岩茶存好。

老侯说,“岩茶的存放最大问题就是返青,一旦返青,茶叶就会变质存出杂味、异味。很多人存茶的时候,发现茶叶返青,就拿去复焙,这在我看来,茶叶一旦复焙了,存放的年份就要从复焙的时间算起。所以,选什么样的岩茶存放非常重要,工艺到位肯定是前提,尽量不要去复焙茶叶,减少茶叶内质流失。

确实,老侯这话我们认可,不断复焙茶叶,会对茶叶造成内耗,茶叶如果内质不足,根本经不起反复焙火,而且内质焙空的茶喝起来平淡如水,也没有存储的价值。难怪我们喝他收藏的2015年梅占,火功不高,鲜活度好虽然有时间陈化的味道,但是依然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品种香气和茶叶本味。

大红袍的产地

九哥阅读(5)

大红袍是乌龙茶中的一个珍品。大红袍的茶树生长在武夷山的高岩峭壁上,在那岩壁上还保留着一九二年时候天心寺的一位和尚的石刻。在武夷山大红袍无意是最为优秀者,武夷山生产茶的历史也是相当的悠久。在唐代就已经开是了创制茶叶,宋代的时候被列为皇家贡品茶。这么极品的是在武夷山什么的环境下造就出来的呢?

大红袍产地环境

总所周知武夷山乃是我国国家级重点保护区,武夷山的地质绝大部分是火山砾岩、红沙岩及页岩组成。适宜的土壤成就了岩茶的优良内质。在这碧水丹青,连山峭峰,正可为是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茶区产年的气候平均在十八度左右。山峰指甲你有幽涧的流泉,山见雨雾缭绕。在仙境中孕育出了独特的茶叶韵味。

以现在的一个说法那就是,只要选择一个好的土质,在武夷山茶区种植茶叶是不存在有风险的,若要产出与众不同的茶叶品种那还需要不断的进行研究和完善。以保证在最佳的茶叶产区内产出更辉煌的大红袍篇章。让武夷山大红袍之美誉不断的茁壮成长。

乌龙茶的原产地在武夷山。乌龙茶又称青茶,是一种半发酵茶,它与绿茶、红茶并列为世界三大茶类;与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并列为六大茶类。

像其他茶类一样,乌龙茶诞生的具体时间很难确定。但是能确定的是,乌龙茶应该源远流长,它脱胎于历史上更早的茶类,逐步演化而来。福建自唐开始茶叶生产以来,武夷山一直是全国知名的茶产地,乌龙茶是沿袭武夷茶制法的创新。

考诸历史,关于武夷茶的记载有:

唐代元和年间,孙樵(806—820年)《送茶焦刑部书》:“此徒盖建阳碧水丹山(指武夷山)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徐夤(894—898年)《谢尚书惠蜡面茶》诗:“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可见,唐时武夷茶已作为馈赠珍品,诗中提到研膏、蜡面的制法,说明武夷茶的栽制应早于此时。

宋代范仲淹(989—1052年)《斗茶歌》:“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苏轼(1037—1101年)《咏茶诗》:“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说明宋代武夷茶已成为贡品。

武夷岩茶产于福建武夷山。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岩岩有茶,无岩不茶”,有的茶树奇迹般地生长奇峰之巅和悬岩绝壁,称奇于茶叶世界。 武夷岩茶品类繁多,各具特色,其中佼佼者当首推大红袍。而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为武夷岩茶的四大名丛。

大红袍堪称“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 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有一段很有趣的描述:“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饮药,余游武夷,僧道争以茶献。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常饮武夷岩茶的茶友,读了这段妙论,自然心领神会吧。武夷岩茶茶汤橙黄,清澈艳丽,香气馥郁,幽兰之胜,具有独特的“岩韵”;滋味浓醇,回味甘厚,可谓岩骨花香,清芬扑鼻,舌有余甘。梁章巨《归田琐记》描绘武夷岩茶的风韵为活、甘、清、香四字,“活色生***本留甘,齿颊留芳,沁人心脾,香味两绝,如梅斯馥兰斯馨”。

武夷岩茶产于福建武夷山。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岩岩有茶,无岩不茶”,有的茶树奇迹般地生长奇峰之巅和悬岩绝壁,称奇于茶叶世界。 武夷岩茶品类繁多,各具特色,其中佼佼者当首推大红袍。而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为武夷岩茶的四大名丛。 大红袍堪称“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 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有一段很有趣的描述:“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饮药,余游武夷,僧道争以茶献。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常饮武夷岩茶的茶友,读了这段妙论,自然心领神会吧。

武夷岩茶茶汤橙黄,清澈艳丽,香气馥郁,幽兰之胜,具有独特的“岩韵”;滋味浓醇,回味甘厚,可谓岩骨花香,清芬扑鼻,舌有余甘。梁章巨《归田琐记》描绘武夷岩茶的风韵为活、甘、清、香四字,“活色生***本留甘,齿颊留芳,沁人心脾,香味两绝,如梅斯馥兰斯馨”。 武夷岩茶产于福建武夷山。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岩岩有茶,无岩不茶”,有的茶树奇迹般地生长奇峰之巅和悬岩绝壁,称奇于茶叶世界。 武夷岩茶品类繁多,各具特色,其中佼佼者当首推大红袍。而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为武夷岩茶的四大名丛。

大红袍堪称“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 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有一段很有趣的描述:“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饮药,余游武夷,僧道争以茶献。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常饮武夷岩茶的茶友,读了这段妙论,自然心领神会吧。

大红袍的泡法,大红袍怎么泡才好喝

九哥阅读(5)

好茶虽好,还得泡得好!山场、工艺、品种、焙“bèi”火不同的茶,该怎么泡才不会泡坏?该怎么泡才能尽可能的将它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呢?先来看看泡茶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让小微告诉你怎样可以避免一些冲泡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问题呢?

1、滋味苦涩感重

对应方法:

A、调整茶水比

减少投茶量,可以适当的减轻苦涩感,但并不能避免。

B、保证水温

冲泡过程中注意加温。一方面,沸水可以加快内含物质的浸出速率,减少浸泡时间。另一方面,苦涩味低温时,更容易被口腔感知。

C、注意注水方式

避免过激的注水,轻轻的沿着边缘注水,可以使得内含物质均匀的浸出,避免过于苦涩。

D、注意用水

水质偏硬,会使得茶叶苦涩味显,且茶味弱。

2、香气、滋味出不来

对应方法:

A、保证水温

沸水才能激发岩茶的香气和滋味。在冲泡过程中要及时的加温,一般3冲左右就可以再加温一次。

B、适当的增加茶量

特别是在特定的茶水比下感觉香气、滋味不够突出,那可以适当的增加茶量。但是不要盲目的延长浸泡时间。

C、注意用水

水的软硬程度,直接影响茶叶的滋味、香气的发挥。采用硬度较低的软水更适合泡茶。

D、注意注水方式

选用高冲,可以使得茶叶内含物质的浸出速率提高,在相同的浸泡时间内获得更加丰富的滋味。

3、出现水闷味、鲜爽度降低

对应方法:

把握水温以及浸泡时间,在浸泡过程可以稍稍开小口。

4、不耐泡

对应方法:

A、缩短润茶时间

润茶的时候尽量短时,快速出水。避免内含物质过多、过早的浸出和流失。

B、注意注水方式

可以尽量避免高冲,沿盖碗边缘轻轻注水,使得茶叶内含物质缓缓浸出。

5、每泡茶汤滋味起伏变化大

对应方法:

A、看汤色

每次冲水完成,盖上盖几秒以后,开个小口注意茶汤色泽变化。

B、注意浸泡时间

每次浸泡时间应该在合理的增加范围内。一般前5泡做杯时间相当或可增加2-5秒左右,随后可适当的再延长浸泡时间。

如有其他好办法,赶紧给小微留言。

既然是普通版的,肯定还有升级版的,下一期更精彩哟!

赶紧试一试吧^_^

 

选择品质好的岩茶很重要,会泡岩茶更重要。刚入岩茶圈的茶友是否曾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都是同一款岩茶,在茶叶店里泡的比较好喝,而自己在家里泡的就没那么好喝呢?

你泡的岩茶为什么不好喝?

同一款岩茶,在品质、工艺和保存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会有好喝、不好喝之分呢?其实岩茶好不好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冲泡岩茶的那个人,会不会泡岩茶。如果是不会泡岩茶的人,泡出来的岩茶自然不好喝!

这些技巧没掌握好,都有可能导致你泡的岩茶不好喝:

1、选择不好的水来冲泡岩茶;

2、岩茶的投茶量拿捏不到位,茶水比例不恰当;

3、岩茶的浸泡时间过长或过短;

4、冲泡岩茶的水温没有达到标准…

当然“岩茶泡得不好喝”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那个人不懂岩茶,摸不清岩茶的脾性!

怎样才能把岩茶泡好?

冲泡岩茶的技巧,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看岩茶泡岩茶,看人泡岩茶。

【1】用具

岩茶茶具的选择以白瓷盖碗和紫砂壶为宜,白瓷盖碗最为实用,紫砂壶较为美观。有些人会用保温杯来冲泡岩茶,一是图保温效果好,很适合寒冷的冬季;二是图方便,直接把整泡岩茶浸泡在保温杯里一整天。但是,小微建议茶友们最好不要用保温杯来泡岩茶,因为茶叶在长时间的高温浸泡下,其内含物质会大量析出,会导致茶汤滋味苦涩,茶叶内的芳香物质也会挥发,减少岩茶的香气。

【2】择水

山泉水泡岩茶是最好的,在没有山泉水的条件下,纯净水、处理过的自来水和矿物质含量适中的矿泉水,都可以用来冲泡岩茶。为什么要特意强调处理过的自来水和矿物质含量适中的矿泉水呢?因为没处理过的自来水,氯、钙镁离子高等含量高,会使岩茶滋味变淡,失去岩茶的本质;而矿物质含量过高的矿泉水,同样会影响岩茶的滋味。

【3】投茶量

武夷岩茶现在是以小泡袋分装的形式为主,在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每泡岩茶的重量通常为8克。例如当茶具的容量为110毫升时,投放的岩茶量在5至10克之间为宜。茶友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调整投茶量的多少,喜欢浓茶,投茶量可以适当增加;喜欢滋味稍淡些,投茶量也可以适当减少。当茶友不懂自己适合放多少克岩茶的时候,可以多尝试几次,每次投放不同克数的岩茶,最终找出适合自己的投茶量。

【4】水温

冲泡岩茶所用的水,水温要达到100°C,即翻滚适度的水。只有这样,岩茶茶叶中的水浸出物才可以得到充分的溶解,泡出茶汤醇厚的滋味,充分发挥岩茶的香气。

【5】浸泡时间

岩茶浸泡时间的长短,要基于许多因素的考量,一般而言:像是干茶条索的整碎度,条索较碎时,浸泡的时间就要相应地缩短;原料较细嫩的,其浸泡时间应比原料较粗老的短;茶友若是喜欢浓茶,其浸泡时间可以适当延长;若是喜欢滋味稍淡些,其浸泡时间也可以适当缩短……

因此,我们要看岩茶决定浸泡时间的长短,看人决定浸泡时间的长短,不可一概而论。

掌握了冲泡岩茶的技巧只是第一步,还是要多泡岩茶,多了解岩茶知识,摸清岩茶的脾性,才能把岩茶泡得好喝!

对于大多数乌龙茶来说,基本上都适合盖碗和紫砂壶冲泡,因此大红袍在冲泡时也可以用上面两种,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大红袍的泡法吧。

 

大红袍冲泡流程

洗茶具:将我们要用到的茶具(盖碗或紫砂壶)先用开水冲洗干净。

置茶:将大红袍茶叶放入冲泡茶器中。

洗茶:将开水倒入冲泡茶器中,泡一会儿将茶水倒掉,这时不要泡的太久,不然茶叶中的有益成分可以会溶解其中,造成浪费。

冲泡:在岩茶的冲泡中我们大都采用高冲的方法,让茶叶能够翻滚起来,这样泡出的茶水才能够均匀,冲泡十多秒就可。

出汤品茗:茶水在冲泡好后倒入公道杯中,然后分入品茗杯中进行品茗。

大红袍茶香四溢,在品茗的过程的我们能够闻到其茶香,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滋味甘爽,香气清爽。经过此法冲泡,你定会感觉被花香和甘甜充盈。

老侯谈大红袍的冲泡

说到武夷岩茶的冲泡,高手自有自己的一套理解,而对于大部分接触武夷岩茶不太深的茶友,则可能在不少地方看到了关于岩茶冲泡时间的描述。比如我们现在随意谷歌一下就出来几则:

1、浸泡时间:1至3泡浸泡20——30秒,以后每加冲一泡,浸泡时间增加10——30秒。

2、浸泡时间:一般为1至3泡浸泡10-20秒,以后每加冲一泡,浸泡时间增加10-20秒。浸泡时间的调整原则为1至7泡的汤色基本一致,且可冲泡10余泡。

3、浸泡时间:根据个人口感喜好,第一次以10秒~1分钟,第二次20秒~1.5分钟,第三次30秒~3分钟较适宜,以后逐渐时间接近加倍延长,尽量保持汤色与第三泡一致。

4、浸泡时间:第一次以1分钟,第二次1.5分钟,第三次2分钟较适宜,优质武夷岩茶可以冲泡六次以上。

因为我自己喝茶是在岳母的耳提面命之下熏陶出来的,幸甚日常品饮没有参考以上这些资料来泡茶。

不少高手对于武夷岩茶的冲泡总结为“好水、沸水、快出水”,简单七字,足矣……这样才会使一泡好茶发挥到最佳状态。

大家知道,对优质武夷岩茶来说,第一泡就决定了这泡茶的质量,而所谓的快出水,尤其以第一泡尤为重要。那么出水要有多快?简单来说,沸水进杯,刮沫淋盖,立即出汤。这个过程需要多久?答曰:熟练一点的话,5秒差不多了。而一旦超过10秒,茶的韵味与口感就会受到影响。

收到了一些这样的反馈:“水仙跟我以前喝的味道不一样诶,有点浓。”“感觉韵味不是很好。”“这款大红袍跟我以前喝的不一样,他们说大红袍颜色应该是有点红红的。”一看到这样的评论我就明白,因为他们尚不明白如何才能将一泡好茶泡出最佳效果,因为他们暂时还不太能区分茶的内质,我的好茶才变成了他们眼中口感一般的茶。

的确,这些天跑市场就遇到不少的怪异现状,比如茶叶店泡茶丫头拿泡过铁观音的盖碗直接随便温下杯就来泡我的大红袍的,比如某个茶馆老板拿出一泡大红袍结果一喝居然是铁观音的味道,比如还有直接拎着大壶大杯就要来泡武夷岩茶的。于是我又仔细的跟茶友们讲述了一遍优质岩茶的冲泡方式。

我不知道这几位茶友先前接收到的关于冲泡的信息是以上4款里面的哪一种,不过在我把关于冲泡的描述给他们看之后,茶友们果然回答说,是自己冲泡的时间长了。

而到了第二泡、第三泡、第四泡这三泡茶,对于优质的武夷岩茶来说,出汤同样要快。以我的估算,如果水量和茶叶量适中且与容器大小适合,对于足火茶来说,则均在10秒上下,第二泡约7~8秒,第三泡约10秒,第四泡约11~12秒,而中火花香型茶则时间可以稍微延长一点点。

对一款市场价在千元左右的足火传统型好茶来说,方法得当可以泡到15-20泡,而同价位的中火花香型好茶,同样也可以做到10泡以上仍有余香。因为前几泡过后,这一泡茶叶的基础已经打好,后续泡数,以适合自己口感为准,浸泡的时间只要依次稍微增加即可。

至于茶量则争议不大,容器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均可,依个人口感而定。比如以7克泡袋装为例,足火好茶对于口感重的人就适合中号盖碗,对于口感轻的人则适合大号盖碗。关于水量,则稍微没过茶叶为佳。

 

平时品饮武夷岩茶该如何冲泡呢,应注意哪些环节呢?

请解答

2015-11-21 15:49

叹壶

 

品茗六择:择茶、择水、择具、择境、择人、择法。

品饮武夷岩茶重点讲讲“择法”:

投茶量:冲泡壶具容积的1/2左右。依个人喜好浓淡进行调整:喜淡者少些为1/3——1/2;喜浓者多些为1/2——2/3。

水温:需现开现泡。最好配备“随手泡”。

浸泡时间:1至3泡浸泡20——30秒,以后每加冲一泡,浸泡时间增加10——20秒。浸泡时间的调整原则为1至7泡的汤色基本一致,且可冲泡10余泡。冲泡次数与浸泡时间有关。

注意事项:浓淡调整用投茶量进行。(若投茶量较少如茶水比为1/22,1—3泡的浸泡时间为2、3、4分钟,则一般只能冲泡3—4泡,且汤色、浓淡差异大,此为鉴别茶叶的审品冲泡法。)

 

2015-11-22 00:05

侯总

 

这么好贴子,怎么没人来顶一下啊

我来顶了!!!!!!!!!

狂顶!!!!!!!!!!!!!!!!!!!!!!!!!!!!!!

 

2015-12-17 16:55

乌龙鱼

小兄弟,在校生是不要抽烟的好!冲泡技巧掌握了吗?

2015-12-18 21:56

只爱正岩

 

以下是引用只爱正岩在2004-12-18 21:56:10的发言:小兄弟,在校生是不要抽烟的好!冲泡技巧掌握了吗?

 

2004-12-18 22:40

乌龙鱼

岩茶的冲泡真是太讲究了,冲泡得当,岩茶的“岩骨花香”风格则能体现的淋漓尽致,否则就糟蹋了好茶了。

2015-1-4 19:39

潇洒岩韵

好贴!我也来顶一下。

2015-1-4 19:41

南苑茶叶

 

我在摸索岩茶的冲泡中得出了适合自己的方法:置茶量,紫砂盖杯(150CC)的

1/3,洗茶10秒,头泡二泡都是10秒出汤,三泡起每泡增加5秒,能泡12泡至15泡不显水味。浓淡适合,没有苦涩,还很醇厚。

 

2015-1-4 20:44

茗客

 

以下是引用茗客在2015-1-4 20:44:17的发言:

我在摸索岩茶的冲泡中得出了适合自己的方法:置茶量,紫砂盖杯(150CC)的

1/3,洗茶10秒,头泡二泡都是10秒出汤,三泡起每泡增加5秒,能泡12泡至15泡不显水味。浓淡适合,没有苦涩,还很醇厚。

 

2015-1-4 22:17

乌龙鱼

 

一个多月,小弟喝岩茶的进步很大,喝岩茶现在得装半盖碗才够味,呵呵,可别陷得太深了哟。

 

2015-1-4 23:01

只爱正岩

 

以下是引用只爱正岩在2015-1-4 23:01:53的发言:

一个多月,小弟喝岩茶的进步很大,喝岩茶现在得装半盖碗才够味,呵呵,可别陷得太深了哟。

 

2015-1-6 22:46

乌龙鱼

 

要是观音,一天就不止2泡了,要不你的那些茶叶早就结束了,小弟,你说呢?

 

2015-1-7 00:47

只爱正岩

 

以下是引用只爱正岩在2015-1-7 0:47:37的发言:

要是观音,一天就不止2泡了,要不你的那些茶叶早就结束了,小弟,你说呢?

 

2015-1-7 16:18

乌龙鱼

什么好招数啊!不烦说来听听,我们也好学学。

2015-1-7 23:40

南苑茶叶

 

泡岩茶太讲究了,在不影响岩茶质量的前提下,还有更简便的方法是吗?请介绍!

 

2015-1-8 01:49

大碗茶

 

搬张板凳,坐下学习。

 

2015-1-8 01:51

只爱正岩

 

刚才终于把我自己设计的泡茶方法打完了,发在主版上,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啊

链接地址:

http://m.dhpao.com/bbs/dispbbs.asp?boardID=10&ID=156&page=1

 

2015-1-8 23:34

乌龙鱼

哦,那我要过去瞧瞧!

2015-1-9 11:24

小龙女

我一天得喝五六泡,不算太多吧,一天一两茶吧

2015-1-12 14:04

子茶

 

以下是引用子茶在2015-1-12 14:04:27的发言:我一天得喝五六泡,不算太多吧,一天一两茶吧

 

2015-1-12 22:57

乌龙鱼

 

以下是引用乌龙鱼在2015-1-12 22:57:43的发言:

嘻嘻,蛮多了 ,一个月好几斤啦

我看制茶的,卖茶的最喜欢的就是您这样的兄弟了!!哈哈

 

2015-1-14 10:21

子茶

楼上的,我们不已经是朋友了吗?呵呵,你喝茶真的是挺多的,在不同的阶段有什么感受呢?能否做个介绍,好让新认识岩茶的朋友在品茶时有个进步。

2015-1-14 10:34

只爱正岩

 

以下是引用侯总在2004-11-22 0:05:18的发言:

品茗六择:择茶、择水、择具、择境、择人、择法。

品饮武夷岩茶重点讲讲“择法”:

投茶量:冲泡壶具容积的1/2左右。依个人喜好浓淡进行调整:喜淡者少些为1/3——1/2;喜浓者多些为1/2——2/3。

水温:需现开现泡。最好配备“随手泡”。

浸泡时间:1至3泡浸泡20——30秒,以后每加冲一泡,浸泡时间增加10——20秒。浸泡时间的调整原则为1至7泡的汤色基本一致,且可冲泡10余泡。冲泡次数与浸泡时间有关。

注意事项:浓淡调整用投茶量进行。(若投茶量较少如茶水比为1/22,1—3泡的浸泡时间为2、3、4分钟,则一般只能冲泡3—4泡,且汤色、浓淡差异大,此为鉴别茶叶的审品冲泡

 

2015-1-14 18:49

帝冠

复制-粘贴-收藏-谢谢!

2015-1-14 20:57

yiping

 

以下是引用yiping在2015-1-14 20:57:58的发言:复制-粘贴-收藏-谢谢!

 

2015-1-15 21:19

只爱正岩

今天看了才知,原来岩茶头几泡都要20~30秒,我以前是十秒左右就出水了!

2015-1-15 21:37

大茶壶

好贴,顶起学习。
 

2015-8-26 19:21

周公馆主

再一次学习

2015-8-28 02:24

掌心

都习惯用潮汕泡法,都用小壶,很少用盖杯 。

2015-1-24 06:41

清河猷熹

补充:投茶量会减少,大概是壶的6-8 分满。

2015-1-24 06:42

清河猷熹

喝的不淡啊,看来是老茶客了还请清河给讲讲潮汕泡法,谢谢!
 

2015-1-24 08:33

天水茶

惭愧,惭愧。班门弄斧,各位海涵。
因为方便在室内泡茶,而且节省时间,我都弃火炉而用随手泡,用4杯水平,或朱泥小壶(也是四杯),投茶都是6-8分满,先放中叶,再放碎叶,轻轻地摇动茶壶,碎叶会慢慢地填满中叶之间的空位,那是茶量应该有壶的1/2,再把大叶放入,这样茶叶就不会诸塞在壶嘴里。水温是刚沸,大概是95-100度吧,轻焙火的要稍微候一下子,大概90度左右,很少用高冲,大概只离壶口10 公分而已,即冲即洒,最多3秒,第4泡5秒,随后每泡大概加3-5秒(没有计时,都凭感觉出汤 ),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一个人喝都是用3个杯子(4杯水平出汤时只有3杯),9泡为止,看茶底,闻其香,然后洁具。
如果客人太多的话,才用盖碗泡

2015-1-29 21:56

清河猷熹

下雨天的话,会到屋前的石桌弃火炉泡茶,赏雨品茶,凉风吹来,分外又感觉。

2015-1-29 22:22

清河猷熹

青河好享受
按层次放茶叶好,有人用纸茶船分茶叶,不知道那个该怎么叠,呵呵

2015-1-30 08:45

天水茶

下雪了,天水泡茶

2015-1-30 11:27

海螺

那一张白纸,折成V型放在手掌上,把茶放在纸的中间,用五指轻轻抓一把茶叶,那应该就是大叶了,将它放在右边,在轻轻抓一把,那应该就是中叶了,将它放在左边,剩余的就是碎叶,从左至右就是中,碎,大叶,用茶则顺序慢慢播进去即可。

2015-1-30 12:55

清河猷熹

猷熹兄雅致之人,受教了,谢谢!

2015-1-30 13:28

竹影

指教不敢,大家分享分享而已。往后也请您多多指教。

2015-1-30 13:48

清河猷熹

受教了,谢谢!

2015-1-30 14:13

天水茶

火炉哪里的有.

好办法,四杯水平,白纸一张,中碎大叶法,快冲,巡城,九水,晚上回家试.

呀,没有茶咋办.

2015-1-30 16:04

大红袍的传说

很好的办法,立刻就来试试,呵呵~

2015-1-30 21:45

岩瘾

这只是小弟喝茶的方式,建议大家尝试不同的泡法,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口味,感觉。难得大家都这么赏面,在此谢谢大家。

2015-1-30 22:44

清河猷熹

火炉清河里有?

2015-1-31 08:47

大红袍的传说

潮汕工夫茶真不是盖的,光置茶,就这么讲究善待茶性.品茶中,尊让长者取三杯当中的茶为敬,那么在给客人斟茶,有没有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的顺序规定呢?一个朋友说.从自己的右手边斟茶就是逐客之意,有这个说法吗?我给他绕糊涂了。

2015-1-31 11:52

凝香千盏

心诚则灵.潮州茶不用盖子也应该能泡.

2015-1-31 12:34

大红袍的传说

潮汕红泥小火炉在马来西亚是踏破天涯无觅处啊!我现在用的是本地陶土所制的火炉,手工很粗,不像潮汕红泥小火炉般精致。用紫砂横把壶煮水,炭也是用本地的沼泽红木炭。

2015-1-31 18:33

清河猷熹

这个我就不是很清楚了,也没有听说过,等待高手指点。不过我的出发点很简单,不把茶泡坏就OK了。

2015-1-31 18:36

清河猷熹

你行!

2015-1-31 18:38

清河猷熹

华侨?失敬,失敬,同胞兄弟好!

大马的火炉不清楚,大马的锡罐可谓精工,不知可否上眼看看?有劳兄拍点片片.

2015-1-31 23:54

大红袍的传说

锡罐是精工,但是不是我这种落魄书生消费得起的东西,10元一个的不锈钢茶罐就有几个 。不过尽量找找看。

2015-1-31 23:59

清河猷熹

照相机总该有吧.

2015-2-1 00:07

大红袍的传说

往后到茶艺店时会留意的。

2015-2-1 00:12

清河猷熹

非常棒,存岩茶不错吧.

2015-2-1 00:21

大红袍的传说

很理想,茶罐里的温度会保持一致,不会受温差的影响,茶香不会流失。

2015-2-1 00:53

清河猷熹

苍天,我好好想要一只呀.清河兄下次遇到经济危机啥的,帮俺捡两个呗.

2015-2-1 08:20

大红袍的传说

好东西啊!我要找找,看有没有大马的同事,等休假时帮淘几个!

2015-2-1 11:44

竹影

顺便把那个炉子也拿回来,听说不要钱.

2015-2-1 14:02

大红袍的传说

炉子就没必要了,俺们家4块钱的小风炉就挺好!

2015-2-1 14:06

竹影

2015-2-2 00:38

清河猷熹

啥样子的,看看.

2015-2-2 06:11

大红袍的传说

惭愧得很
偶还不会泡好一泡好茶

2015-2-14 15:00

snidt

恩,多弄几个 回家烧水吃火锅,两用

2015-2-14 15:18

天水茶

以前电器少,我们就是用它烧碳吃火锅的,这东西现在只有到乡下的农贸市场的杂货店找了,改天我回老家照几照片.
虽然没有那么精致但却别有一番滋味和乡韵,同样是’红泥小火炉’,烧木碳一流!

2015-2-15 13:25

竹影

现在停电的时候我们还在用风炉吃火锅呀,小时候见爸爸用风炉烧水泡茶,现在都不记得什么味了。哪天也在网上搜一个“红泥小火炉”

2015-2-15 23:16

盈盈一水

风炉 ! 第一次听说 电脑里图片么 可否发张看看!?

2015-11-23 16:51

竹茶

呵,我也要找一个红泥小火炉

2015-11-24 01:06

茶荷

2015-11-25 14:42

luj870912

到我的《茶缘》 一帖可以看到,那是泓涓版主送的。

2015-11-25 20:31

清河猷熹

即使看过了再看一遍还是学习了啊。

2015-12-5 11:45

言茶

~~~~~~~~~~~~No.3

2015-11-19 20:11

HUHU123

恭喜

2015-11-20 09:47

武夷岩茶茶痴

不错,不错。值得庆贺

2015-11-22 20:38

岩茶专家

多谢各位斑斑~祝福南苑

2015-11-22 21:52

HUHU123

新人学习 练习中~

2015-11-23 21:44

inspnovo

学习了

2015-11-25 14:42

zhdh

用木炭小风炉烤点羊肉串,应该也不错

2015-7-6 01:32

逍遥郎

受教了,以后不用用大壶泡茶喝了

2015-7-19 22:20

茗痴

大红袍属于什么茶,大红袍是什么茶,大红袍简介

九哥阅读(5)

茶叶市场上,武夷岩茶纯种大红袍逐渐显露出其魅力,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一些消费者到达茶叶店,一开口便是”店内有武夷岩茶纯种大红袍吗”、”有什么品种的岩茶”、”先来杯武夷岩茶的试泡茶”。消费市场的追捧,促使了武夷岩茶销量的大增,茶企业纷纷针对市场需求开发岩茶新产品。武夷岩茶大红袍究竟属于什么茶呢?武夷岩茶纯种大红袍为什么成了消费热点呢?

大红袍介绍

大红袍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属于武夷岩茶的一种,属于半发酵茶,为乌龙茶类。其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具有绿茶的清香,红茶的甘醇。大红袍具有保护牙齿、提神益思、生津利尿、解暑杀菌、减肥美容、预防癌症、降脂降压、抵抗衰老等功效。

近年来,武夷岩茶纯种大红袍之所以被热捧与岩茶独具的神韵、优异的高贵品质密不可分。武夷岩茶的高品质源自其优越的生长自然环境。武夷山碧水丹山,溪涧争流,为岩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气候条件优越,无污染,成就了武夷岩茶”清、香、甘、活”的独特岩谷花香品质特征。

武夷岩茶是优良的茶树品种,位列国家级良种。名茶来自品种,品种是影响品质的首要原因。武夷山素有茶树品种王国之称,武夷山岩茶品种繁多,历史就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半天腰、水金龟”五大名丛”

此外,武夷岩茶有着精湛的制作工艺,制作工艺是决定岩茶品质的决定性因素。武夷岩茶的制法精巧,初制工序繁多,工艺细致,是在炒青绿茶和小种红茶制作的基础上承前启后,一脉相承,之后不断创新和发展起来的。

大红袍茶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同时大红袍色调丰富,有三节色、蛤蟆背和三红七青等色。大红袍滋味甘爽,香气清爽,其中由于大红袍在焙火程度的不同,其香味也存在一定的差别,足焙火熟香型的茶以果香以及奶油香为上品。轻焙火清香型的茶以花香及蜜桃香为上品。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于大红袍有所了解了吧,明白大红袍是什么茶了吧。

 

请教半天腰到底是哪个”腰””妖””鹞” 三个字都有见到,不知道哪个是对的?

“大红袍”的N种传说

“大红袍”自古是万茶之尊,是武夷岩茶的代名词,也是武夷山的第二张名片。但因为历史久远,战乱频仍,文献流失,“大红袍”的身世和武夷山的船棺一样,成了一个千古之谜,招引着人们去苦苦探寻和考证。但大都没有结果,仍然停留在民间说法和神话传奇的层面。这些说法归纳起来无非“状元报恩说”、“皇后治病说”、“县丞祭茶说”、“猴子采摘说”、“县长命名说”等几个脚本。

“皇后治病说”纯属无稽之谈。历史上离武夷山最近的京城是南宋的杭州城,依当时的信息和交通条件,从皇后“突然得病”(急性病),到找到“大红袍”治好病,起码要花费几个月时间,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个说法显然不符合一般的逻辑。

“县丞祭茶说”也十分牵强。武夷山虽然自古有祭茶的习俗,但县丞作为七品小官穿大红袍祭茶也不合乎古代严格的着装礼制。

“大红袍”虽然生长在岩壁上,但不至于高不可攀,早在3000多年前,武夷山的山民们都能把船棺安放到几百米高的悬崖上,何况那区区的几十米岩壁。无疑,“猴子采茶说”严重藐视了武夷山人的智慧。

最令人信服的还是“状元报恩说”。其故事梗概是:明初举子赶考途经武夷山,中暑昏厥路边,被天心寺僧人所救,以茶入药为其治疗。举子病愈后高中状元,回天心寺报恩,方丈说救他性命的不是僧家,而是茶叶,嘱其以红袍披盖茶树,以表谢恩。“大红袍”故事从此不胫而走。靖难之变后,朱棣夺取侄子建文的帝位,为追杀传说出家为僧的建文帝,便派胡潆遍访寺院宫观,以寻访张三丰为名查询建文帝的下落。胡潆也因此到武夷山,入驻天心寺,爱喝茶的胡潆听了“大红袍”的故事,更加喜爱天心寺的茶,便请旨敕封,封天心寺为天心永乐禅寺,并正式册封天心寺茶为“大红袍”。

那么大红袍的真相到底怎样呢?

饮水思源,喝茶寻根。笔者花费大量的时间,跑遍了图书馆、资料室,查阅了许多相关的历史文献,采访了多位权威茶人,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对各种民间说法和神话传说予以一一求证和排除,终于得以按图索骥地把点滴的历史碎片加以精心拼接,基本上还原出了“大红袍”的本来面目,以飧世人。

“大红袍”因何得名

顾名思义,大红袍,就是红色的袍服。在中国服饰的发展史上,衣着大红色的袍服主要见于明朝。继元之后,汉族统治者重新建立了延续近300年的明王朝,包括服装制度在内的汉族礼制得到了全面的恢复。明朝洪武时期,依据周礼,参考汉、唐、宋历代的服饰,花了20年时间确立了基本的官服定制。服装的类别基本延续过去朝服、祭服、公服、常服的区分,官品、职位、身份在服装的颜色和配饰上却有更加明显的辨别。《明史》记载:

洪武三年,礼部言:“历代异尚。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服饰黄,旗帜赤。今国家承元之后,取法周、汉、唐、宋,服色所尚,于赤为宜。”

在公服穿着上,明朝廷也明确规定“一至四品着绯袍,五至七品青袍,八、九品绿袍。”文中“赤”、“绯”都是指大红色。因此,明以后红袍渐渐成为清廉高官的代名词。如成书于清代的《海公大红袍传》、《海公小红袍传》,描写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海瑞一生的遭际,刻画了一个忠于职守、无私无畏、敢于锄强诛暴、关心百姓疾苦、清廉耿介的清官形象。

可见,“大红袍”是明代清官的指代。那么为什么又引以借代武夷山的茶树呢?可以推测:“大红袍”茶出现于明代,并与当时某位清正廉明的高官或朝廷有一定的联系。

这一推测与“状元报恩说”比较接近。

“大红袍”身世大揭秘

如果按“县长命名说”,虽然有“大红袍,民国三十二年,吴石仙题”的摩崖石刻,从而有人推测“大红袍”得名于1943年,但《武夷山茶与风景》一书出版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书中却清楚地交代大红袍“成名虽然出于品质的优良,但大半还是宣传的功效。”假使大红袍得名于1943年,但在命名不到一年,又值战乱年代,显然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宣传功效。而且,在成书于1921年的《蒋叔南游记》(蒋希召著)第一集《武夷山游记》中写道:“如大红袍,其最上品也,每年所收天心不能一斤,天游亦十数两耳。”可见,在1921年之前武夷山便有“大红袍”茶了。

清朝道光年间,著名学者郑光祖撰写的百科全书《一斑禄·杂述》(1839年)卷四里说:“……若闽地产‘红袍’建旗,五十年来盛行于世”。“建”,即指建宁府(武夷山当时隶属建宁府);“旗”,指的是茶(古代新采茶芽状似旗、枪,古人常以“旗”、“枪”指代茶叶),按照“五十年来盛行于世”推算,“大红袍”在清初就已经名扬天下了。这段文字的发现填补了清朝“大红袍”文字记载的空白,把“大红袍”有据可考的历史至少往前推了二百年。

经过茶叶科学部门检测,现存母树大红袍的树龄在360年以上。360年前,正是明末清初。现在“大红袍”母树仅剩一处,不排除天游、北斗等他处的已故“大红袍”母树的树龄超过360年的可能。如果这个推断成立,那“大红袍”的历史就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明代。

近年来,随着“大红袍祖庭”——天心永乐禅寺佛教文化和寺院历史的深入挖掘,为“状元报恩说”、“大红袍”始于明代增添了诸多佐证。1991年,天心永乐禅寺大雄宝殿重建时,工地挖出两个明代的圣旨碑、一对石龙和三尊石雕佛像。从中可以断定天心永乐禅寺受明代朝廷敕封。那么,天心永乐禅寺为什么受封呢?

《明史·胡潆传》记载:

惠帝之崩于火,或言遁去,诸旧臣多从者,帝疑之。五年,遣潆颁御制诸书,并访仙人张邋遢,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察建文帝安在。潆以故在外最久,至十四年乃还。所至,亦间以民隐闻。母丧乞归,不许,擢礼部左侍郎。十七年复出,巡江浙、湖、湘诸府。二十一年还朝,驰谒帝于宣府。帝已就寝,闻潆至,急起召入。潆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先潆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

这段文字说的是:明成祖夺取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后,有人说建文帝流落海外了,有人说建文帝出家当了和尚。为了****,免除后患,明成祖派礼部官员胡潆(1375—1463)与宦官郑和分别以寻访张邋遢(张三丰) 与“下西洋”为幌子,在国内与海外排查建文帝的下落。同时,文中“遣潆颁御制诸书”之句,其实是指明成祖为了掩人耳目,收买人心,忏悔恶业,广泛“颁御制诸书”敕封寺院宫观。受封的寺院宫观大都冠以“永乐”字号,至今在全国许多省市仍有许多以“永乐”年号命名的寺院。天心永乐禅寺于此际受敕封,自在情理之中。

上文虽然只交代了胡潆“十七年(公元1419年)复出,巡江浙、湖、湘诸府”,并没有明确说明他来过武夷山。但在《武夷山志》(清·董天工著)专门记载来过武夷山的历代名贤的篇章《名贤下·遗补》中有“胡潆,字源洁,武进人,明建文庚辰进士,官礼部尚书”的记载。说明胡潆确实来过武夷山。《武夷山志》还收录了他的《题画武夷图》、《望武夷,因文公精舍在此,不胜感慨》诗两首。此外,在佛教古籍《瑞岩实录·诗偈》(清释元贤著)中有胡源洁的《夜宿天心》诗:

云浮山际掩禅院,月涌天心透客居。

幽径不寒林影下,红袍味里夜可无?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胡潆夜宿天心寺,彻夜品饮“大红袍”的情形。可见在当时,尚在明初的时候,天心寺的茶就已经冠上了“大红袍”之名。这些事实与“状元报恩说”几乎吻合。

圣旨是古代最高规格的文书,颁发给寺院的圣旨一般是敕封或表彰功德。圣旨碑,一般是作为门坊等建筑的构件,或单独立在显眼的地方,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受过皇帝的敕封或嘉奖。但天心永乐禅寺为什么有两个几乎一样的圣旨碑呢?另一个是否是“状元报恩说”所指的朝廷对“大红袍”的敕封呢?

据天心永乐禅寺住持泽道法师说,“状元报恩说”原记载于《天心寺志》,后来寺志失传于民国战火,便由天心永乐禅寺僧人口头代代相传下来。该寺院后来还受过光绪敕封,林则徐、陈宝琛等朝廷命官先后为其题额,可见天心永乐禅寺在历史上曾经十分显赫。可以想象,这样显赫的寺院肯定有自己的寺志。“状元报恩说”和其他版本的传说相比,更具有历史性、文化性、逻辑性、书面性,可见其确实出自正规的文献,而且口头相传的时间跨度不会太长。因为故事情节、时间、人物、事件与以上考证的史实相符,并无走样。综合“状元报恩说”和上述考证结果,“大红袍”是否受过敕封便不得而知了。

至此,上百年来众说纷纭的“大红袍”的身世终于真相大白。

“大红袍”母树的真假之争

随着“大红袍”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母树“大红袍”的真假之争也愈演愈烈。“大红袍”的指代,实际上经过了从某枞茶树(状元红袍所披盖的茶树)的名称——某品种茶树(武夷山四大名枞之一“大红袍”)的名称——某类别(武夷岩茶)茶叶的总称的转变。所以,在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场合,“大红袍”所指代的含义也就不同。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就容易产生混淆,产生真假之争。

根据《武夷山的茶与风景》(陈舜年等著,吴觉农作序,1944年“财政部贸易委员会外销物资增产推销委员会茶叶研究所”编)一书《上篇·茶》记载:

首先要介绍的是大红袍,这声誉简直是太大了,他生长在离天心岩三四里地的九龙窠,属永乐禅寺(通称天心寺)所有,寺僧因游人任意采摘,不肯以真品示人。据调查,真正的大红袍在九龙窠最后较高的一个岩旁边,岩壁中有一个小孔,常有泉水从岩孔中流出,旁有茶树数株,靠岩壁者为正大红袍,相邻者为副大红袍。大红袍的采摘制造极为讲究,且有极繁重的仪式。成茶不过半斤左右,其成名虽然出于品质的优良,但大半还是宣传的功效。

这段文字明确记载了大红袍有正副之分。“寺僧因游人任意采摘,不肯以真品示人”之句可以这么解读:为了保护“正大红袍”茶树,僧人故意在“副大红袍”茶树附近刻上“大红袍”三字,以转移游人的视线。因为“副大红袍”长在较高的地方,游人不易采摘。僧人这样刻意地“掉包”,实属无奈之举。但此举既可以保护“正大红袍”茶树,无意中也大大提高了“副大红袍”茶树的名气,延续了“大红袍”的品种和品牌。

这和年近百岁、解放前就着手研究武夷岩茶的茶业泰斗张天福老人所说的如出一辙。他回忆说:

原来的“大红袍”茶树在距离现在“大红袍”不远的地方,就在一个大岩壁下的路边,树枞有将近一米,上面有水滴从数丈高的岩壁上滴下,终年不干,正好滴在茶树上,茶叶非常茂盛,可是在50年代就死了。

民间有一种说法,说的是人们把“正大红袍”改称为“大红梅”,以混淆是非,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据80高龄、1951年担任“大红袍”母树所在地天心村土地改革小组组长的傅志美老人的回忆,确有其事。他说:

1951年土改时“大红袍”仍为天心寺所有。但因为其历史悠久,名气太大,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如果继续由僧人管理,怕力度不够。后来县里专门为此开了协调会,决定把“大红袍”茶山划归农场管理。在“大红袍”附近还有一枞大茶树叫做“大红梅”,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枯死了。

另外,《中国名茶志·福建卷》的武夷岩茶文章中记载:

现今九龙窠之“大红袍”,据林馥泉一九四一年调查认为系名丛“奇丹”之误。并得寺僧信任,看到了一株真本“大红袍”在九龙窠的岩脚下,树根终年有水从岩壁涓涓流下,树干满生苔藓,树及衰老。曾作记载:树高135厘米,主干八根,……

这些书本记载和两位老人的口述基本一致,不管是《武夷山茶与风景》里说的“真正大红袍”、“正大红袍”还是张老说的“原来的大红袍”、傅老说的“大红梅”还是《中国名茶志》引用林馥泉说的“真本大红袍”,都不是现存的“大红袍母树”。但作为武夷茶四大名枞之一,“大红袍”实际上是茶叶品种的名称,也称为“奇丹”。《蒋叔南游记》第一集《武夷山游记》中写道:“如大红袍,其最上品也,每年所收天心不能一斤,天游亦十数两耳。”可见,“大红袍母树”并非只长在一处。当代茶人吴觉农、林馥泉等人也提到武夷山北斗岩、马头岩等地也有“大红袍”的品种茶。所以,现存的“母树大红袍”虽然不一定是最初传说中的“大红袍”,但可以肯定的是:现存的“大红袍”茶树是原生态的 “母树大红袍”之一。

我见过的是 半天妖
现在是三个字了 腰 鹞 妖

2015-6-7 20:57

盈盈一水

最早应该是”腰”,据说该茶树长于山腰上,所以叫半天腰.

2015-6-8 06:13

竹影

6点多,竹子,你好早啊

2015-6-8 08:29

盈盈一水

不到6点我已经在办公室了.这叫起得比鸡早, 估计我起床的时候公鸡真的没叫,因为我没听见,只听见自己闹钟响了,每次这个时候都有砸闹钟的冲动

2015-6-8 09:03

竹影

听说长在山腰上,树枝开展像只鸟,叫半天鹞,但因那时候农民不很识字,叫成半天腰。

2015-6-9 01:35

清河猷熹

看到四种写法:腰 鹞 妖 夭

2015-6-9 11:52

武夷岩茶茶痴

zhuifencom身体好了没有?放假三天你不会在家养病三天吧?说好了晚上陪俺去茶楼的……
你问的这个问题好害人!嘻嘻,偏偏俺知道答案,就是不告诉你!你想知道?货真价实地请俺喝上一泡这茶(不许说没有!),俺就告诉你真实的答案。哈哈哈……

2015-6-9 16:17

兰衣

“腰”是因为该茶树最早产于地势险峻的山崖之中,仰望有天,俯为峭壁,乃天的腰部.
“鹞”是一种鸟类,传说该茶树母本就是这种鸟含茶子落地而生出的.
“夭”因为该茶树生长地险要,茶农不便管理,任其自生,易受昆虫之害,抵抗力不强,容易夭折.
“妖”是否因为外形妖艳还是形容她的香气?

四种解释都通,所以说没有一个统一的说话.常用应该是”腰”

2015-6-9 18:40

壶涂涂

放假三天真可怜,得重感呆在家里,听说喝陈茶能治,喝了没什么感觉。后来吃药,但吃药又喝茶,估计药也无效了。

你的答案应该是这个“鹞”
 

2015-6-9 18:43

壶涂涂

平时把药当茶喝,到要把茶当药喝的时候,它也还只能是茶。哈哈哈……你的身体早就有抗药性了。我的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顺便说一下,不仅仅是那四个“妖、夭、腰、鹞”还有其它的:要、摇、邀……我只是不想说出来把水搅得更浑。总之一句话:这茶有没有?拿来!

2015-6-10 15:33

兰衣

没有这茶..

2015-6-10 16:23

壶涂涂

哈哈……那你就甭管它叫嘛!反正叫嘛也喝不着

2015-6-10 16:52

兰衣

反正有喝过,具体什么味,忘了.

2015-6-10 17:38

壶涂涂

我有一罐南苑去年的半天腰,哈哈~!

2015-6-10 18:02

竹影

腰、摇、咬、鹞,绕晕了都。

2015-6-10 18:50

凝香千盏

从我个人情感上来说,我喜欢这个字:咬!呵呵,真的,正象我喜欢说“吃茶”一样,感觉有劲而动感十足

2015-6-11 14:54

兰衣

挺狠啊

2015-6-11 16:02

盈盈一水

遇上爱到心底的就要狠哪!象《花样年华》里唱的:……让我狠狠想你……

2015-6-11 16:38

兰衣

半天”咬” 一泡”咬半天”

2015-6-11 17:02

壶涂涂

2015-6-12 02:36

送鱼

“咬”字不太象,我偏向“腰”和“妖”

2015-6-12 08:25

盈盈一水

腰——-太俗气;
妖——-太邪气;
咬——-比较有灵趣

2015-6-12 15:29

兰衣

我认为都可以,用习惯了,也就不所谓

2015-6-12 15:37

岩茶mm

咬字就会让人胡思乱想……….

2015-6-12 20:16

壶涂涂

让我来说吧!是夭。

2015-6-12 20:36

野龙

是的是夭!我看过了![景区大红袍景点]好高哦!都快荒废了的石刻!
 

2015-6-12 20:38

铁板峰

是这个字:鹞!因为它算是冷僻字(清河兄在前面也讲了其中可能的一种原因),流传中被人给不停地改,导致了许多的版本。这个是源头的字!

2015-6-13 14:17

兰衣

前辈茶人考证也是这个字!

2015-6-14 00:42

侯总

唉呀,侯总给俺撑腰了! 盈盈版主难道不给俺加20粒米奖励?

2015-6-14 12:24

兰衣

加20米?我没那权限,最多给2米

2015-6-14 13:04

盈盈一水

一水版主,我更早说出他的答案,那我也要20米

2015-6-14 18:41

壶涂涂

你们还是没说清楚到底哪个字才是对的啊!

2015-9-2 16:44

草木雅居

“鹞”,侯总都同意是这个字.

2015-9-2 23:16

壶涂涂

才隔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发现这个帖的过程其实还蛮精彩的哦

2015-9-3 07:58

兰衣

你住所附近有养公鸡的吗?

2015-9-3 08:34

且听风吟

竹子只说自己“起得比鸡早”,没说起得比公鸡早

2015-9-3 08:48

兰衣

受不鸟,又被论坛前三名的两人带着跑题了

2015-9-3 08:49

兰衣

我现在住在农业局里,可能有,只是我起得早都没有听见

“妖”、“腰”、“鹞”目前都有人在用,喜欢哪个就用哪个好了,不会混淆的。

2015-9-3 12:35

竹影

迟早还是会有一个统一用法的,好比当年“老枞”也是混乱得很,现在所有包装都写对了。

2015-9-4 09:32

兰衣

“腰”是因为该茶树最早产于地势险峻的山崖之中,仰望有天,俯为峭壁,乃天的腰部.
“鹞”是一种鸟类,传说该茶树母本就是这种鸟含茶子落地而生出的.
“夭”因为该茶树生长地险要,茶农不便管理,任其自生,易受昆虫之害,抵抗力不强,容易夭折.
“妖”是否因为外形妖艳还是形容她的香气?
就第二个没见用过,其他几个都看到过,这几种说法还解释的有条有理的…

2015-12-12 23:52

言茶

大红袍的来历,大红袍的传说

九哥阅读(5)

大红袍犹如身披一件红色大袍,是我国远近驰名的的优秀茶品,大红袍产自福建武夷岩山属于乌龙茶类,是武夷岩茶中的一种乃是岩茶中的佼佼者,其历史也是比较悠久的,根据历史的记载早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就以后有了其名。那么大红袍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又有哪些历史典故之类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了解下大红袍的来历吧。

大红袍传说一

相传在很早以前,有个朝代的皇后生病,可是怎么治都无法医治好,于是皇帝就命太子去民间寻找治愈之方,太子就出来寻找了,在找寻途中碰到有一老人被老虎攻击,于是就将老人救下,老人为感谢太子救命之恩,于是问太子有什么可以帮助的,太子就将皇后生病的事情告诉了老人家,于是老人家陪太子往武夷山九龙窠采下茶树叶子。太子将茶叶带回京城让皇后饮用,果然皇后病好了,皇帝很高心于是赏赐大红袍给茶树御寒,封老人为护树将军,后来这茶就被称为大红袍了。

大红袍传说二

还有个传说是说有个秀才进京去赶考,在经过武夷山时病倒了,刚好被一方丈遇到便将其带回庙中救治,方丈将九龙窠采下茶树叶子泡成茶给秀才喝,后来没几天秀才就康复了,进京考试高中状元,因此回来报答方丈,同时带了茶叶进京想献给皇上,恰好皇上这时病了,怎么治都不好,后来喝了这个茶,病就好了,于是御赐红袍一件并让状元带去批在树上,同时封为御茶,年年进贡。后来这茶就被称为大红袍了。

这就是关于大红袍来历的两个传说了,称它为茶中之王者也是当之无愧啊。从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武夷山地区产值的大红袍品质比一般的大红袍有着独特的优越性。均得到了许多茶叶界人士的认可,对其品质的优异叹为观止。感兴趣的友友们,可移驾大红袍官网我们将为你更详细的介绍大红袍品种。

“大红袍”的传说之三

以前在天心岩附近,有一座寺庙,里面住了几个和尚。和尚们养了几只鸡,每天把收到的鸡蛋拿到集市上去卖,然后换大米回来吃。

一天,庙里面的一个小和尚把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要下山到去集市上卖。走到那几株大红袍茶树的地方时,他觉得累了,于是就坐下来休息。哪知道他一觉醒来,篮子里的鸡蛋全部没了。在附近找了一遍,怎么找也找不着(或者有过几次类似的情况?记不太清楚了)。没办法,他想来想去还是只有回去。回去后就跟大和尚说了,大和尚心想怎么会这么奇怪,说“那下次我去”。轮到下一次赶集的时候,大和尚也提了一个篮子,装了鸡蛋。大和尚平时常在手里玩两个铁弹子,于是就把两个铁弹子也混在鸡蛋里装进篮子。来到那几棵茶树旁边,他就把篮子放在石头旁,自己躲在一边看。不一会儿就看到一条大蟒蛇爬来了,一下子就把篮子里的鸡蛋连同弹子都吞下肚子了。铁弹吞下去后不消化,大蟒蛇就在地上打滚,然后用身体去磨蹭那几株茶树,从茶树上掉下一些茶叶来,蟒蛇把茶叶吞来吃了,不一会儿似乎就恢复平静了,然后就游进草丛中不见了。这些都被大和尚看见了,回去后他就给寺庙里其他人说了,大家都觉得很奇怪。过了一段时间,皇帝的母亲病了,皇帝在全国各地招贴皇榜,说谁能治好皇帝母亲的病,重重有赏。榜贴出来后,大街上很多人都围拢去看,小和尚那天也去赶集,人群推来搡去,一下子就把他推到最前面,不小心就把皇榜揭下来了。于是就要喊他到皇宫看病。他说我不会看病,别人说你把皇榜都揭下来了,不去是要砍头的。他没有办法,只有硬着头皮去。实在没有法子,他就去把那几株茶树的茶叶采下来带进宫去,熬成水给皇太后喝。哪晓得,喝了那个茶水后,皇太后的病居然好了。皇帝于是赐大红袍给那几株茶树披上,这就是“大红袍”的来历。

台湾乌龙茶的功效与作用

九哥阅读(5)

是台湾茶叶中的佼佼者,其为台湾茶叶中的支柱,台湾乌龙茶起源于福建,由于台湾当地多高山,而且适合茶树的生长,其所产茶含有高山茶的特点,而起品质极佳。我们知道茶叶中具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经常喝茶对人体来说具有不错的保健效果,那么台湾乌龙茶的功效越哪些呢?下面然我们来认识下吧。

台湾乌龙茶功效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对于茶叶的研究也随之越来越深入,具最新研究表明,乌龙茶中所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而无机矿物元素也达四十多种。乌龙茶除了一般茶叶所具有的提神益思、生津利尿、杀菌消炎、解暑解乏、减肥美容、清肝明目、牙齿保健、敌烟醒酒等保健功能外,对于防癌抗癌、抵抗衰老、降压降脂、减少心脑血管疾病方面还具有特殊的功效。

乌龙茶作用

乌龙茶茶叶的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有机化学成分作用于人体是会产生的一定的功效,对于人体功能的调节方面起到不错的作用。其中像咖啡碱等可以达到刺激神经中枢,起到提神益思效果,还可以调节人体生理平衡,起到利尿的效果;而茶多酚类物质可以起到杀菌的效果等。

正是由于乌龙茶茶叶中所含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的相互作用,可以达到人体的上述保健效果,而且乌龙茶中的某些有益成分相对其他茶叶会更高,饮用乌龙茶达到的保健效果也会更佳。每天饮用适量的乌龙茶对于人体保健是非常不错的。

武夷岩茶的品种特点

九哥阅读(5)

武夷山盛名岩茶,其产品主要分为:水仙、肉桂、大红袍、名丛及奇种这么五个系列。每个系列当中又分出很多不同的品质。那么这五大品种系列有什么不同的特点之处呢?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跟小编一起来看以下吧。

武夷岩茶的品种特点

1、肉桂。其属于灌木型,中叶类的晚生种,无性系。成品的肉桂茶叶香气比较浓郁酷似桂皮香。冲泡开来后其茶味醇厚中带有甘爽,又略带刺激性。茶汤的颜色呈现为金黄透明色。

2、水仙,属于小乔木型,大叶类的晚生种。成品的水仙茶其叶背会有沙粒,茶叶的基脉宽扁比较明显。茶汤浓而醇厚,酷似朱砂的红边比较明显,也很耐泡。

3、名丛,灌木型的中叶类晚生种茶叶。其成品带有天然的花香细而悠长。茶汤之中带有岩茶独有的韵味。大部分的名丛带有野茶的风味。

4、奇种,是以当地的采茶为原料经过加工而成。成品的茶叶虽然带有天然的花香但却不是很强烈。其最大的特点便是就算与其他的茶叶相拼配,口感不但不会盖过其它茶,反而还会提高其茶水的口感。

想你的风吹到了武夷山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 2024 武夷山   网站地图

通过不断的努力来完善自己,不一定有收获,但日子过的比较充实。加油!

  本次加载用时:0.126秒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