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的香型与制作工艺对香和水的影响

九哥阅读(6)

前人赞誉武夷岩茶:“ 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岩骨”与“花香”是评判岩茶品质高低、口感优劣程度的两大因子。那这两大因子在影响岩茶品质口感上,孰轻孰重呢?

茶叶成分组成上,

“水”重于“香”

对于茶叶的生化研究资料中显示:茶叶的化学成分是由3.5%-7.0%的无机化合物和93.0%-96.5%的有机物组成。而在有机物组成成分中,香气物质仅仅只占了0.005%-0.03%,滋味物质显然占了上风。

“岩韵”之解,

“水”重于“香”

武夷岩茶“岩韵”的四字真诀是“香、清、甘、活”。

“香”是岩茶品质的基础,无茶不香,而对滋味优劣的评判确是有着严格的要求和具体论述的。梁章钜《归田琐记·品茶》一文中的原话是:“至茶品之四等,一曰香,花香小种之类皆有之,今之品茶者,以此为无上妙谛矣。不知等而上之,则曰清,香而不清,尤凡品也。再等而上,则曰甘。香而不甘,则苦茗也。再等而上之,则曰活,甘而不活,亦不过好茶而已。活之一字,需从舌本辨之,微乎微矣。……”可见,前人对于岩茶的见解是:“水”比“香”更难求,更能体现岩茶的品质层次。

传统武夷岩茶焙法,

“重水求香”

武夷岩茶的传统焙法火功较高,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现在岩茶的火功略有降低,但遵循的一般准则依旧是“重水求香”。

根据茶叶物质转化的原理:焙火次数越多、焙火温度越高,茶叶芳香物质特别是低沸点的芳香物质会逐渐降低,转为更加稳定的熟香(果香、乳香、桂花香等)及炭焙所赋予的特殊风味—火功香。但是,在焙火的过程中,滋味更加醇厚、顺滑、岩韵表现更加明显,口感的体验性更强。

另外,武夷山拥有正岩山场的茶农们一致认为,焙火的高低能从旁推敲茶叶山场的好坏。山场越好,越经得住炭焙(但具体的焙火情况依旧要根据前期做青程度稳定)。“岩韵”的魅力,必须靠火来激发。这个言论是有道理的。

武夷山岩茶界

标杆性斗茶赛评分权重,

“水”重于“香”

武夷山每年不同规模的公众或是自发的斗茶赛很多,而以每年的天心岩茶村斗茶赛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据了解,岩茶类的五项因子: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评分权重中,香气和滋味分别占总分的35%和45%,滋味的权重远远比香气高出10%!很明显,在武夷山当地人民眼中,“水”比“香”更为重要!

以上几点,从很大程度上反应:“水”(滋味)更能体现岩茶的品质优劣和魅力所在。但是,“香”对于茶叶爱好者的杀伤力可是不容小觑的!

从市场上看,

必先有香,“水”求其次

绝大多数的消费者特别是刚刚接触岩茶的人群,购买岩茶的第一准则是:香!香气越浓郁、越明显越好,”而对于“水(滋味)的要求只要不苦不涩即可!当然,这个原则是非常正确的,为什么呢?

因为岩茶的“水”太深,并不是那么容易喝懂的,评判“水”(滋味)好坏的诸多因子比如厚度、醇度、山场等等,非内行人不敢轻易下定论。但“香”好闻不好闻、干净不干净确实更加容易的事。而且,人体对香气的敏感程度大于滋味,自然,不是很懂茶的人,香气带给他的体验性大于“水”(滋味)。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岩茶的火功会略有降低的原因所在。

香气不同,风味不同

武夷岩茶为什么能呈现如此丰富多彩的风味?山场固然是重要的支撑之一,但繁多的品种、繁琐的工艺以及多变的火功类型赋予茶风格迥异的香型才是最重要的!肉桂有桂皮香、乳香、果香;水仙有兰花香、青苔味、棕叶味、木质味;佛手有雪梨香;奇丹有桂花香;陈茶有药香;梅占有乌梅味……轻火功的茶多为花香;中轻火功的多为花果香;高火的有焦糖香……

香气,往往比滋味更能体现风骨不一,香气,往往也是我们习茶路上的必要线索!

当然,所谓“苦水不去,香气不来”,武夷岩茶的 “香”与“水”是不可分割的,在此,仅仅只是将两者做一个对比,仅从岩茶自身出发,“滋味“或许比“香气”更能体现魅力,尤其是从评审的角度出发。当然,让岩茶爱好者们对岩茶的品质评判有一些更为清晰的线索。从购买和个人口感偏好的角度出发,当然就要看个人啦!

茶友们,在您心中,岩茶的香气和滋味,谁更重要呢?

 武夷岩茶大红袍的香型有哪些及制作工艺对茶香的影响

香气的类型

主要体现在干香,盖香,水香,杯底香。

【干香】

是指干茶所具备的茶气,有个很好的方式来区分干香的好坏,将盖杯用开水加热后倒干,取适量干茶置入杯中,加盖轻摇即可闻香。

在闻干香的时侯可以感受出茶叶的干香效果,是否有异味杂味,但不易区分出茶品的好坏。也不好在些环节鉴品出茶的品质或品种特征。

当然也有一些茶干就能很好表现出品种特征的茶。如:奇兰,老枞水仙这些品种特征相当明显的茶品。

【盖香】

第一道茶出水之后在杯盖上留下的香气。

盖香是区别茶叶品种特征及品质高低的重要环节。很多茶品的特征在杯盖的表现都是很显的,当然,盖香也是从茶的香气上对茶叶品质好坏进行评定重要指标。

茶品在盖香上的表现主要有:品种香(茶香),花香,炭火味,果糖香,等。

还有就是茶叶的异味杂味(如果有异味杂味)这个时侯也可以很好的品评出来。如:烟味,返青味等。

【水香】

是指茶水入口后在口腔中的香气。

这时是对盖香的进一步加深了,也就是对盖香的进一步确认。

【碗底香】

是指几泡以后,将盖碗倒置,取出茶叶后盖碗碗底的香气。

这个香气也是对茶叶品质高底的进一步确认,以清幽的香气为上。当然主张,盖香,水香,杯底香的三香一致为上了。

茶香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对的香气而言,花香,果香为茶中的上品,茶香,炭香为所必备的特点,烟味,返青等异杂味为茶中大忌。

对于茶叶香气的鉴品上,特别要注意:

清香≠青香,茶香(品种香)≠花香,炭香≠果糖香。

一、清香vs青香

清香的,是指茶叶本质特征好或香气表现比较理想的使用轻火工艺精制的成品茶,实指制作工艺的培火较轻的茶品。

而青香,则是茶品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发酵时间过短或炒青时间不够而导致的青草的味道,是加工不到位的特点,即使焙足火花也有可以有青味存在。

清香,是茶的工艺问题,而青香,则是茶的品质问题了。

二、品种香vs花香

这两都实质上是共性与个性的问题,所有的茶叶都具有的茶香,在清香的茶里面较难区分的是茶香与花香之间的不同,个别品种茶如:105(黄观音)本身所具备的品种香就有点类似花香,不过对于茶香和花香的区分来说,品种香相对较锐,冲,而花香的茶的香气要更幽,更具收剑性。

三、炭香vs果香

炭香则主要体现在中足火的区分上了,炭香在盖香中的体现为焦糖香,主要表现在茶品前三泡的香气上,而果香的体现则要冲泡二到三泡以后可能才能体现出来。

对于香气的认识来说,还在于各位在品饮的过程中,注重对比,注重积累,就可以很好的进行区分了。

关于前面所说的几种香气:

茶香

指品种香,也就是各种茶叶品种本身所具备的品种的香气。

花香

清香的茶品中表现出来的类似花粉的香气。

果糖香

是指中火或中火以上的茶品开泡时感受到的类似于蜜糖或果奶香的香气。

炭香

是指中火或中火以上茶品所具有的炭火味。要区别于焦香(培火过高或过急而产生的咖啡香)。

清香

实指工艺中轻培火工艺所制作的的一种香型。别于足火或中火的熟香型。

关于清香及熟香

常理来说,清香的以轻培火为主,熟香的以足火为主,而中火的茶品有可能表现为轻香,也有可能表现为熟香,不好完全界定。

花香必然表现在清香型的中,而果香则必出自熟香的茶品中,清香茶中的果香,熟香茶中的花香,则是个案中的个案,或说是实属难得的精品了,个人认为不大可能。

制作工艺对武夷岩茶香气的影响

武夷岩茶以具有天然花香而著称,又以清高馥郁而有特殊的花香或花蜜香为上品。经研究,碳氢化合物(烯类为主)、醇类、酯类、酮类、醛类、酸类、酚类、杂氧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等影响着武夷岩茶的香气,其中前四类含量较丰富。岩茶的芳香物质含量约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0.053%,明显高于其它茶类。
此外茶树的鲜叶品种、嫩度、产地及加工方法等的不同也影响着香气的形成。鲜叶品种取决于茶树品种的生理生化特性。鲜叶的嫩度要求为有一定的成熟程度,并且与红绿茶不同。品种、嫩度及产地是茶香的前提条件,后期的加工工艺是茶香形成的必要手段。首先加工过程中,光能在晒青程序中引起强烈生物化学作用,其次,做青中经过酶性氧化与水解的作用,再者进行烘焙工艺的低温长时间热处理,这些制作工艺对岩茶的香气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武夷岩茶茶晒青、做青、炒青不足,青气成分散发和转化不够,成茶带青气。没晒青或晒青过重,做青温度高,发酵过度,成茶香气低短。做青发酵不足,且炒青过度,初焙烘温太低,香气往往混浊平淡。鲜叶粗老,芳香物质基础差,晒青、做青又不足,成茶粗老气。烘焙温度过高,芳香物质大量挥发、分解,固定作用减弱,成茶香气降低且不耐冲泡,并易产生高火气,焦茶时则产生焦气。炒青锅温太高,时间太长,也易产生焦气。焙茶时有炉烟,茶叶吸附后产生烟气。
 

头泡茶是洗茶、醒茶还是润茶,要不要倒掉呢?

九哥阅读(6)

经常遇到老外客人好奇,为什么有的茶要洗

我会区别不同的客人告诉他们以下几个方面:

一、洗灰尘:因为水一冲,灰尘就呈现为水面的泡沫状,需刮去;(这个只有告诉老客人,因为老外 很介意这个,我有客人去过产区,他们见过制茶过程某部分,在他们看来,茶青晒在马路边,或者 空旷地上,是多么的不卫生,是不能接受和理解的)

二、醒茶:我会告诉他们,茶叶经过加工后,为了冲出更好的香气及味道,我们需要快速的用洗茶 的方式在段时间内,给予茶叶温度及湿度,以此再第二泡时能够最大限度的还原茶的本色。

三、我会告诉他们洗去咖啡因,因为咖啡因是溶水的,完成制茶后会有很大一部分咖啡因成存在于茶叶表面,所以洗茶我觉得我们应该客观看待这个问题,虽然洗茶有时候会带来让人对卫生程度上的误解,但是我 们客观的看待生产工艺,卫生程度并没有让人放心到没有任何疑虑,我有朋友喝普洱的时候常常洗两遍。

对于”农药残余及金属是不溶于水的,即使茶叶中农药残留物超标,也不可能通过“洗茶” 洗去农药”这个观点,我个人并不苟同并不是所有的农药都不溶于水,大面积种植茶树是必然要使用农药来防治 病虫害,我们无法得知种植其间使用何种农药,导致茶客更愿意相信通过洗茶方式减轻农药残留,道理很简单,试想一下,如果在一片果园里,从树上摘一个果给你,要你直接吃,你愿意吃吗,不愿意,你一定会问,洗了吗(而且这个洗通常指的是水简单冲洗,虽然目前有水果洗洁精,但是它并不普及,甚至水果洗洁精吃到身体里,甚至更可怕),连水果用自来水洗了都会更干净,那么怎么能让人相信茶叶经过高温水”洗”的形式不是有一些原因是为了卫生目的。另外,我们知道,茶叶进行商检也会对茶汤进行检验,很多时候在茶汤里面都能检验出农药,这个我觉得比”农药残留及金属不溶于水”更让人信服。

如果是好茶,有机茶,这些茶我很多时候也不洗,因为这两类茶在生产加工时候厂家更加注重品质及卫生状况,细心观察你也会发现,当你喝好茶的时候,是很少出现让人尴尬的泡沫状物质浮于表面的,这时候我更愿意选择洗的方式,但是茶汤依然品一品,因为这时候清亮的茶汤会让你不禁想要去品尝一下洗茶的味道,试想一下,当一泡茶开水一冲,水面浮着一层暗黄色泡沫状,有多少人放心的愿意喝下去。

如果光为洗茶正名定论,对客观存在的现状不加以改善,洗茶将会被另外一个词所代替。

目前的情况,洗茶只是洗一个心理,洗茶让你觉得放心了,洗茶让你觉得味道有区别了。

有一个问题一直弄不明白,为什么有些茶怎么冲泡都有很多特别烦人的泡沫产生,而有些茶泡沫很少?比如,南苑的茶叶就属于泡沫比较少的类型,第一道水有泡沫,刮掉之后,后面冲泡就很少了。最开始我以为与冲泡方法以及条索的完整性有关系,以为泡沫比较多的茶叶是因为比较碎。后来经过多次试验,确实是比较碎的茶叶或者注水扰动比较大相对来说会产生更多的泡沫;但有些茶,同样条索完整,同样的冲泡手法,每一道水总有源源不断的泡沫产生。为什么会这样,泡沫的产生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期待大家的讨论。

我们要不要洗茶

人们用茶壶冲泡乌龙茶时,习惯上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有些茶人解释这样做是因为要洗去茶叶中不干净的夹杂物如茶灰、尘埃。他们认为不“洗茶”的人,是“不讲卫生”、“不懂茶艺”。但有否想过,这样“洗茶”,连茶叶精华也在不知不觉中洗掉了?

有人提出:“洗茶是怎么回事?”还有人问:“成品茶都要洗了再饮,是否因为茶叶不清洁?”

其实,据学者考证,“洗茶”一词始用于北宋,原属于茶叶采制过程用语,后延伸至饮用过程中。而鲜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以后经过初制、精制,其中有多道工序如做青、釜炒、揉捻、烘焙、筛拣等,不仅获得茶叶品级,而且达到卫生标准。其中偶有夹杂物如茶灰、尘埃,经注入沸水即倒掉,也迅即去除。而第一泡茶的操作,主要是进行浸泡,有利于茶叶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使饮用者很快感觉到茶叶香味,而不是单纯为了洗去茶叶不卫生的东西。

第一泡茶的有效成分较多,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不但对人体健康有益,而且尽显茶的美味。根据有关实验,茶的香味和有益人体的成分在第一泡后3秒即开始浸出,若超过3秒钟倒掉茶水,上述茶中的有效成分就会大量损失。从市场经济角度看,为拓宽我国乌龙茶销路,谋求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洗茶”用语宜修正为“浸茶”或“温茶”较为确切和科学

工夫茶的传统泡法是待茶壶水满茶沫浮起后,即停止冲水,提壶盖将壶口茶沫轻轻刮去,然后盖定。现代泡法,有主张茶壶水满后继续冲水者,称之为“洗茶”,茶沫随不断冲入的热水流走,省略了壶盖刮沫的步骤

“第一道茶水谓之洗茶,只可闻其香听其声不可饮之,必须洗去茶中尘垢。茶本属木,从土中生,从铁锅中炒,从火中炼,欲入水中必先净其身。”

“洗茶乃是洗人心,洗茶更是化人心。”

问:看到什么?

答:您。

用开水冲茶时,第一杯常会有很多沫子,是怎么回事?所有茶的第一杯都不该喝吗?

茶叶在冲泡时出现的泡沫主要是茶叶中含有茶皂素,茶皂素有很强的起泡能力,此外和茶叶里的果胶也有关。有时候,你会看到第一杯茶水里浮起一些像油一样的东西,这和泡茶所用的水有关。泡茶最好用软水,如纯净水。可以说,茶叶的泡沫并不是脏东西,因为灰尘是不会形成泡沫的。泡沫与茶叶的质量无关。

有一种说法是“头道汤,二道茶”,确实茶水是第二三道的比较香,有的人将第一道茶水倒掉,叫“洗茶”。其实,洗茶一说较多应用于乌龙茶类,特别是潮洲的功夫茶。其目的有两方面,通过浸泡,把茶叶表面的一些物质,如茶灰末等冲洗掉,另外,通过浸泡有助于降低茶叶的火功味,促进香气的散发。其实,第一杯茶不必都倒掉,特别对平时不用专门的茶具,而是将茶叶直接搁杯里泡着喝的茶客来说。“第一道茶水谓之洗茶,只可闻其香听其声不可饮之,必须洗去茶中尘垢。茶本属木,从土中生,从铁锅中炒,从火中炼,欲入水中必先净其身。”

“洗茶乃是洗人心,洗茶更是化人心。”

问:看到什么?

答:您。

用开水冲茶时,第一杯常会有很多沫子,是怎么回事?所有茶的第一杯都不该喝吗?

茶叶在冲泡时出现的泡沫主要是茶叶中含有茶皂素,茶皂素有很强的起泡能力,此外和茶叶里的果胶也有关。有时候,你会看到第一杯茶水里浮起一些像油一样的东西,这和泡茶所用的水有关。泡茶最好用软水,如纯净水。可以说,茶叶的泡沫并不是脏东西,因为灰尘是不会形成泡沫的。泡沫与茶叶的质量无关。

有一种说法是“头道汤,二道茶”,确实茶水是第二三道的比较香,有的人将第一道茶水倒掉,叫“洗茶”。其实,洗茶一说较多应用于乌龙茶类,特别是潮洲的功夫茶。其目的有两方面,通过浸泡,把茶叶表面的一些物质,如茶灰末等冲洗掉,另外,通过浸泡有助于降低茶叶的火功味,促进香气的散发。其实,第一杯茶不必都倒掉,特别对平时不用专门的茶具,而是将茶叶直接搁杯里泡着喝的茶客来说。

 

“洗茶”,“醒茶”或者“润茶”?

泡茶,不等于泡茶好喝泡茶能够扬长避短,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在泡第一道茶时,很多人会把茶汤弃去不饮。这个动作到底是为了把茶洗干净,还把茶唤醒,亦或是是把茶浸润呢?

如今争论不休的问题,其实从古时候开始就已经有人在研究了,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一说“洗茶”

对于“洗茶”,今人常误以为由于茶叶不洁净。其实,它是中国五千年饮食文化在茶文化中的一个体现,蕴含着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涵。

孔子《论语·乡党》篇中提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大意是:饭不因为精致而饱食,肉类菜肴不因为烹调得细致味美就吃得很多。凡是饭因久放,味道变了,鱼烂了,肉腐败了,都不要吃。颜色变坏了不吃,味道变臭了不吃。煮的不熟或过熟都不要吃。不是吃饭的时间不吃,不照正规方法割肉不吃,放的调味品不适合不吃。

此段文字反映了中国自古以来的饮食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其主要内涵有两层:一是饮食要讲卫生,;二是应讲究选料和烹调方法。“洗茶”之程序,正是这种饮食文化在茶饮上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说“醒茶”

明代《茶谱·煎茶四要》载:“一、择水……。二、洗茶: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叶,去其污垢、冷气,烹之则美。三、候汤……。四、择品……。”

洗去茶叶的冷气,便是“醒茶”之意。

茶叶如何会有冷气呢?茶叶制成后,一般不会马上饮用,刚加工完的茶叶火气较大,一般都要将茶叶储存一段时间后再饮用。而一段时间后,火气虽褪,却添冷气,如果存放时间较长,还会有陈气。而近代以来,常将茶叶存贮在冰箱中,更增添了茶叶的生冷之气。

此时如果将茶叶直接冲泡饮用,滋味和香气就会不好。就如人一样,清晨刚起来时没有精神,这时如果伸伸懒腰,活动一下,精神就提起来了。茶叶也一样,在存放一段时间后,也需要“醒一醒”,去除冷气,再进行冲泡,其香、味会更佳。

三说“润茶”

明代以后,茶叶加工和饮用方法发生重大变化,由原先的蒸青团茶到散茶,从煮茶、点茶变成泡茶。泡茶时必须先让茶叶浸润舒展开来,才能比较容易泡出味道。

尤其是颗粒比较紧结的球形乌龙茶和紧压的饼茶、砖茶等,第一道润茶让紧结的茶叶充分舒展,散去一些陈气,也让茶叶的温度提升上来。润茶这一过程的加入有利于茶汁的浸出。因此,经过润茶后再冲泡的茶汤,茶汤的香和味能更快达到最佳效果。

在现在,第一道茶弃去不饮,很多人理解为洗去茶叶上的脏污。

其实不然,第一道茶可以喝,只不过一般都未能展现出茶的最佳水平。

“润茶”或称为“醒茶”更为恰当,第一道茶泡得好,可以为接下去的几泡茶奠定基础,相反,会影响到后面的品质的呈现。

怎么会每一水都有啊,可能是你每一水都高冲才会有有源源不断的泡沫产生吧?

2015-3-18 01:34

盈盈一水

转贴回复一下:(侯总回复)

岩茶冲泡时有较多的泡沫是正常的(也有人说,泡沫越多质量越好,但没有科学的实验证据)。

泡沫主要是因为茶叶的内含物质(主要是因为生物碱)和岩茶条索表面有很多孔隙(所以茶叶有吸附性),经开水冲泡后形成的。泡沫一般是白色的。

泡沫能带走茶叶中的茶末和粉尘,在泡沫中能明显看到颗粒状悬浮物(茶尘、茶末等等),量多时则泡沫颜色变深。所以冲泡岩茶时,第一泡要高冲、水量要满过盖碗或茶壶,并刮除泡沫,出水后即可饮用。一般第二泡以后,泡沫会明显地逐渐减少,且基本没有尘末(泡沫是白色的),如果三冲后泡沫带暗,则说明茶叶中含较多的粉尘。

2015-3-19 08:42

岩茶专家

貌似好像大概明白了

2015-3-26 20:48

逍遥郎

茶叶本身生物碱与茶皂素的成分,以及茶叶表面吸附的粉尘等

2015-3-30 15:06

513

来听课

2015-4-4 23:17

高招

听讲

2015-4-6 08:32

四方

学习了

2015-4-11 10:12

云水随缘

学习了 这个还真是经常碰到

2015-6-15 09:57

binyao120

我一般用紫砂壶泡,还没发现此类情况。

2015-9-2 10:53

大红袍导购

同意。

2015-7-22 06:55

x_uwei

只是有些人说洗茶的时候水冲进去马上就倒掉,可是我冲进去水,再刮沫,怎么也要十来秒钟啊,好像有点时间长了,这样洗茶水是不是有点太浪费了。?

2015-7-22 20:04

x_uwei

十分的浪费,许多时候不忍将头道茶倒掉。

2015-7-25 08:32

ljljldmlh

楼主分析的客观

对我个人而言我是针对我所熟知的的茶叶来具体对待,是否要洗或不洗。

对于销售展示时候,就一定要不能忽视消费者的心理了。

2015-7-25 09:48

武夷岩茶茶痴

泡沫状物质浮于表面,不完全是因为生产环节不卫生,碳焙工艺,木炭灰和茶本身也会让岩茶冲泡的时候形成泡沫状物质。火工越高相对更明显。

2015-7-25 16:05

岩茶专家

请问
碳焙工艺产生的泡沫
会随着退火时间延长而减少、消失吗?

2015-7-25 21:21

九头乌鸦

产生泡沫的原因是综合的,但它不会随着退火时间延长而减少、消失的

2015-7-27 10:31

只爱正岩

搂主关于洗果子和洗茶之间的比较并不恰当。
洗果子那种洗的程度和洗茶完全不同,而且果子有时候为了洗干净还会加洗洁精,然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而洗茶不过是过一下水,两者的程度区别很大。试想你不敢吃的苹果,如果只是象洗茶那样简单的过一下水,难道就敢吃了?反之,如果洗茶也像洗苹果那样,或者像洗菜那样,沿着叶面洗净,那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味道了!

2015-7-27 15:22

竹影

谢谢
看来不能以泡沫来衡量茶质优劣

 

2015-7-27 23:01

九头乌鸦

嗯 竹板,我想所谓洗茶对去除农残效果微乎其微。而对茶,普通消费者是无法跟踪它的生长时期。所以,选择信赖的厂家、品牌就特别重要。同时如果消费者如果对农残等不良因素的重视程度,亦会影响茶农的态度。

2015-7-27 23:08

九头乌鸦

冲岩茶叶总有泡沫,刮后观察泡沫颜色黑褐色,请问那是灰尘还是?

应该是茶叶沫子

2015-1-8 16:50

天水茶

黑褐色的浮沫?莫非楼主泡的是陈茶?

2015-1-9 09:27

兰衣

非陈茶也。
状态是这样地,盖碗冲满刮沫,观察 盖子上的沫为灰褐色,连续几泡都有,但茶汤始终是清澈的,所以疑惑。照例说如果是灰尘那一泡两泡后叶片舒展应该没有了,但很多时候只要冲出泡沫盖上泡沫既有颜色,

2015-1-9 10:45

wwf200303

这个倒还真没仔细观察过,不懂等达人听讲。

2015-1-9 12:05

言茶

泡沫应该是白色的啊,最多是淡黄色。
第一冲的泡沫会多一些,用杯盖刮去即可,精制焙火的岩茶,泡沫不会沾在盖上,毛茶则稍微会沾一点,开水冲掉就好;第二冲还会有少量,以后基本就没有了。

2015-1-9 12:28

竹影

连续几泡都有?不明白是啥了?拍个PP看看?

2015-1-9 13:18

天水茶

哈哈,茶的精华啊,别浪费了。

2015-1-9 13:28

广州一盏红

上片片看看吧。
正常情况下,茶沫一般不会连续几泡都出现。
另外:冲茶的可是三沸之水?

2015-1-9 15:12

兰衣

1″ /> 好多灰泡泡?!!
木有见过
等看片片学习一哈~

 

2015-1-10 08:53

双刃剑

越是足火的,泡沫越多
想到了吗?

2015-1-10 16:42

罗汉

连续几泡都有泡沫不应该,头1-2泡有而已。

2015-1-10 18:23

岩瘾

确是如此,请教为何?

2015-1-10 19:30

闲筝

闲筝,在想 想?

2015-1-10 19:46

罗汉

和焙火程度有关,但究竟是什么元素引起的泡沫呢?
罗汉明示了吧,俺化学学得不好。

2015-1-10 20:14

闲筝

焙火程度越足,碳化程度越高
碳的某些特性。。。

2015-1-11 10:56

罗汉

我觉得是因为焙火程度高则茶叶里的生物碱析出更多,附着于茶叶表面,而碱是具有发泡性的

2015-1-11 11:37

竹影

多种因素的
碳化程度高,吸附力强,碱因素也高

2015-1-11 14:04

罗汉

什么叫三沸水?

2015-1-11 14:19

茶三

“三沸水”:一沸,“佛如鱼目,微微有声”;二沸,“边缘如涌泉连珠”;三沸,“腾波鼓浪”。

2015-1-11 15:53

双刃剑

碳的特性是什么呢?
补一补化学常识!

2015-1-11 18:43

闲筝

碱是发泡性的,我只好从洗衣粉上去想

2015-1-11 18:44

闲筝

抱歉,发请教问题后一直没真没在线,各位茶友解答感激不尽:)
1、关于水是这样地,沸水泡1-4,4泡后重新烧沸(烧沸标准是普通哨壶 )
2、说灰褐色稍微有些夸张,但一泡二炮的确看泡沫很明显。后几泡刮去的泡沫观察略显,用纸巾擦确实明显,后几泡看泡沫是白的,但也却有颜色。
3、对比水仙和肉桂,水仙多肉桂少(两者)
4、本人涉武夷茶时间尚短(别的茶也没喝几天 )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还请各位多多执教。

2015-1-11 18:50

wwf200303

PP显示应该不是很明显,我试验下,如果成功就发上来哈

2015-1-11 18:51

wwf200303

吸附力强,是吸附灰尘引起的泡沫吗?

2015-1-11 18:55

闲筝

罗汉兄,这个到是如你说,但感觉火攻一样(买茶时人家告诉地)的时候水仙多于肉桂,是品种原因?看有些帖子说泡沫是类似果胶类的东西,想必水仙水厚是与内质有关系,而(高冲)冲泡出的沫沫里的物质多?

2015-1-11 18:55

wwf200303

回浮生版主,个人感觉高冲N泡都有啊

2015-1-11 18:58

wwf200303

焙火越高泡沫越多,是因为焙火越高生物碱的析出会越多。如岩茶表面的“白霜”即是。
水仙和肉桂的内含物质是有差别的,焙火后生物碱的析出也不一样,岩茶圈子里留传“醇不过水仙”的说法,说明水仙的内含物是很丰富的。经焙火后析出量也多。
水中加入洗洁精等物质,如果不搅动,是不会有太多泡沫的。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高冲泡沫多了。
楼主下次泡茶时试试置茶量不要太多,低于半个盖碗,第一水尽量沿杯壁高冲,让茶叶在杯中翻转,刮沫,后几水泡沫量应该会减少。但如果泡沫象楼主说的,泡沫呈黑色,那这个茶的卫生可能有问题。

2015-1-11 19:57

竹影

高火也会找成沫黑

2015-1-11 20:44

岩茶专家

焙到成黑沫就差不多是焦条了

2015-1-11 20:52

竹影

岩茶冲泡时有较多的泡沫是正常的(也有人说,泡沫越多质量越好,但没有科学的实验证据)。

泡沫主要是因为茶叶的内含物质(主要是因为生物碱)和岩茶条索表面有很多孔隙(所以茶叶有吸附性),经开水冲泡后形成的。泡沫一般是白色的。

泡沫能带走茶叶中的茶末和粉尘,在泡沫中能明显看到颗粒状悬浮物(茶尘、茶末等等),量多时则泡沫颜色变深。所以冲泡岩茶时,第一泡要高冲、水量要满过盖碗或茶壶,并刮除泡沫,出水后即可饮用。一般第二泡以后,泡沫会明显地逐渐减少,且基本没有尘末(泡沫是白色的),如果三冲后泡沫带暗,则说明茶叶中含较多的粉尘。

2015-1-12 00:04

侯总

认真学习中……

2015-1-12 07:03

竹影

学习了
请教侯总,茶碱,茶皂素,酵素都是什么物质,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2015-1-12 08:57

闲筝

感谢侯总解惑
然后跑一句:一说到“泡沫”,俺就首先联想到宋人的斗茶。

2015-1-12 09:15

兰衣

内含物,属于茶叶里的成分,关系嘛,就是都是茶叶的成分呀,化学功效,
茶碱 theophylline
C7H8N4O2,是茶中所含的白色不定形的结晶状生物碱,为可可碱(theobromine)的异构体。作用和结构都类似咖啡碱。具有松弛平滑肌、兴奋心脏肌以及利尿的作用。茶碱类药物对胃黏膜有刺激,口服易出现胃部不适、恶心、腹泻等症状,应饭后服用。
茶皂素是一种五环三萜化合物,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天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不仅具有良好的乳化,发泡,分散,渗透,润湿等活性作用,而且还具有消炎,阵痛,杀菌,止痒的作用。五环三萜化合物,被传统医学用于抗炎药物。茶皂素还有抗菌作用,可治疗一些皮肤病。
酵素是一种由氨基酸组成的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物质,它存在于所有活的动植物体内,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消化食物,修复组织等生命活动的一种必需物质。它几乎参与所有的生命活动:思考问题,运动,睡眠,呼吸,愤怒,哭泣或者分泌荷尔蒙等都是以酵素为中心的活动结果。酵素催化剂样的催化作用催动着机体的生化反应,催动着生命现象的进行。若没有酵素,生化反应将无法进行,五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类脂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都将变的对机体毫无用处,生命现象将会停止。因此,酵素对生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很多人将它称为“活着的物质”,“掌握所有生命活动的物质”。

2015-1-12 09:17

岩茶专家

酵素对生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很多人将它称为“活着的物质”,“掌握所有生命活动的物质”。
怪不得,喝茶有养生一说

2015-1-12 11:46

zzzyyy

由于干茶叶表面有很多微小的孔隙,里面充满空气,沸水高冲下去时,把里面的空气赶出来,加上茶叶本身的内含物如生物碱等,一起形成泡沫,后面几水空气已被赶得差不多,是以泡沫越来越少,不知这样理解对否。

2015-1-12 12:31

善忆

受教了,认真学习。

2015-1-12 14:47

山云松人

多谢刘老师的讲解,稍微明白一些了。

2015-1-12 20:52

言茶

最近几天去山里封闭学习不能上网,才回办公室。感谢侯总级各位朋友的耐心解释。想知道的完全明了,再次感谢!!!!

2015-1-14 15:22

wwf200303

学习了
 

2015-1-14 15:53

茗远

明白,谢谢侯总

2015-1-15 11:43

大茶壶

学习了。

2015-1-16 15:13

waimoya

学习了。

2015-2-18 17:15

rwb007

灰尘肯定是有的,因为生产过程不是全封闭的。

2015-3-3 11:35

luj870912

馒头好多孔就是因为碱的原因, 往馒头上想比洗衣粉要好一些

2015-3-6 19:12

涸泉

学习了 原来泡沫也有学问啊

2015-7-7 19:30

飞鸟

泡沫应该是茶皂素的起泡作用把,具体为什么焙功高的茶泡沫多就不知道了。

2015-11-13 16:19

513

有更能是落地茶,炭焙完后不慎沾到地上的炭灰所致。瞎猜滴哈

2015-4-16 19:02

逍遥郎

清香型岩茶与传统型岩茶的区别

九哥阅读(6)

清香型岩茶与传统型岩茶的差异

 

清香型岩茶的特点:香气清鲜,花香中带绿茶的清高鲜爽。滋味甘爽,但带青涩。品种特征明显易鉴别,但岩韵不够突出。汤水橙黄至黄绿色,较淡。叶底鲜活,赏心悦目,但香气不耐储藏,品质易变。该类型适合于刚接触武夷岩茶的新消费者。

传统型岩茶的特点:香气浓沉厚重(不显清高),杯底香(挂杯香)特好。滋味醇厚、甘活,岩韵强而耐泡,但常带杂味(如闷味、陈味等)而欠清纯。汤色深浓、久泡不易退。叶底无看相,品种特征淡化。茶性更温和、不伤胃。该类型适合于“老茶鬼”。

再论清香型、传统型和浓香型 在了解认识清香型、传统型和浓香型之前先理解两个概念:

1、做青发酵:是指乌龙茶做青全过程中茶叶内涵物质的转化。包括鲜叶损伤接触空气后氧化红变和乌龙茶特有香气成分的形成等等。因此发酵轻重不仅仅是指红边的多少,红边的多少也不能简单代表发酵的轻重。只有适度的发酵才能制出好茶。有制过乌龙茶或看过做青全过程的人就能理解:在两、三小时以内,重摇青就能达到或超过三红七绿或红边过重,但香气却没有。这事实上是发酵不足造成的,说明红边多不等于发酵重。

2、传统岩茶的工艺:与目前市场上岩茶的本质区别在于精制焙火,而不在于初制。传统岩茶都经过长时、低温、碳火烘焙(炖火),未炖火的一律称为毛茶原料或半成品。现代为适应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既有传统炖火的岩茶,也有未炖火只经整形烘干的岩茶上市销售。为区别两者的风格,将后者称为清香型,前者称为传统型。传统型岩茶的香气特点为:“锐则浓长、清则幽远”,中低档普通茶为清幽细长,高档茶表现为浓厚持久,因此浓香型并非专指传统型。

亲自试验验证:家中有烘箱的茶人可自己亲自做一个试验,将你认为的清香型茶叶(红边较少的茶叶),放到烘箱中,用120度的温度烘烤1.5–2小时。再将其与未烘烤前的同一号茶对冲,你会发现两号茶的风格截然不同:一个是清香型,一个是传统型。说明清香型与传统型的区别在于精制炖火,而不在于初制。

学习!
 

2015-3-3 00:33

大茶壶

 

赞同侯总的观点!

以铁观音为例,做青发酵的轻重只要看叶底的完整性,因为现在主流的铁观音都是去掉做青产生的红边.经常一泡好的观音就是叶底很不完整,表现做青发酵重,经常叶底比较完整的观音倒没什么味!!!

而焙不焙火确实相差很大,我也喝过一泡没焙火的岩茶,个人还是很喜欢的,虽和观音还是差别比较大,没观音那种韵味,但没焙火的岩茶也有自己很突出的风格,让人很是喜欢,就连平时都喝观音的人也是很喜欢这种岩茶!所以个人认为还是值得推广一下的!!!!

 

2015-3-3 10:25

乌龙鱼

浓香型含义:“浓香”相当于“高香”,高香用于一般茶类,浓香则专用于武夷岩茶。浓香型大部分含义是代表级别,而不是代表一类风格。一般的传统型岩茶香气清幽细长,用浓香形容则效果适得其反。因此浓香型不能代表传统型。高档的传统型岩茶香气浓郁持久,方可称浓香。高档的清香型岩茶,特别是红边较足的高香岩茶,也可用浓香形容。

2015-3-3 13:07

侯总

说明白了

2015-3-4 01:00

huiyan72

这下明白多了,尤其这几天在喝贵所得传统制法的肉桂感觉非常明显,在天气湿潮的时候,传统型的茶受影响小,而清香型的香气明显低沉,口味欠佳。

2015-3-4 11:43

chbw

不错,就是这样的感觉!

2015-3-4 19:52

只爱正岩

所以老茶鬼喜欢传统的岩茶,更有劲道!

2015-3-5 01:34

只爱正岩

我想大家感到不解、或不能确定的是:
1、轻发酵和重发酵的概念(区别)。
2、轻焙火、重“发酵”的茶是什么类型。
3、清香型和传统型为何与初制“发酵”无关。
武夷岩茶制作过程的“发酵”概念与其他物质的“发酵”不同。
岩茶的发酵至少包括酶促氧化和内含物转化,不是微生物参与的分解氧化。一般消费者将岩茶的发酵轻重直接用汤色的深浅或红边的多少来衡量,从制茶的角度看、这是不全面的(但消费者可以保留这种直观的认识和概念,否则越解释越糊涂了,而且这不影响清香型和传统型的定义)。发酵适度是指将茶叶加工到香高、水醇、红边适度、汤色橙黄至金黄、清澈透亮。这是无法量化的、看青做青的茶叶加工技术。
清香型与传统型的定义:清香型是市场上和消费者为了区别未经传统工艺(精制)炖火而上市销售的这类风格的岩茶。传统型则指经炖火、有一定火功的这类风格的岩茶。所以 清香型与传统型的区别与初制“发酵”无关。

2015-3-6 00:06

侯总

请教:清香型与传统型价格的区别,是不是也与有没有经炖火工艺有关呢,我发现南苑的价格中,清香型比传统型要便宜小小

2015-3-11 23:32

草茶

 

以下是引用草茶在2015-3-11 23:32:28的发言:请教:清香型与传统型价格的区别,是不是也与有没有经炖火工艺有关呢,我发现南苑的价格中,清香型比传统型要便宜小小

 

2015-3-12 09:47

侯总

 

或有所悟!

 

2015-3-12 19:42

就好这一口

终于明白了。

2015-3-12 21:18

叹壶

敢问侯总长:喝过贵所传统特级肉桂,感觉到不同次所购同等级别的茶叶似乎口感上有所不同,初次购买的茶叶味、香浓郁,回甘特佳,过后的茶叶香、色均有所淡化,回甘还是不错,是何原因?

2015-3-15 23:22

佳佳茗

我所卖出的传统型特级肉桂是一个堆头、一次成品的茶叶,前后期卖的茶叶是一样的。感觉上如有差异可能因为:一,春茶后刚出厂时,更新鲜,后期会有一定的陈化,色香上略有差异。二,不同的时间和环境喝茶感觉是不一样的,和水质、泡法也有关。三,若非我所直接购出(别处拿的),有可能不是同一号茶。

2015-3-16 00:22

侯总

有点儿明白了。

2015-3-16 13:47

zj

爱茶的朋友们,不论什么茶,你们在购进时品尝的感觉和该茶放了半年后的感觉进行对比后,就知道茶叶随时间的变化了。而且不同的茶叶随时间的变化也不同。只有亲自对比试验,才有深刻的感受和切身的体会。

2015-3-17 23:06

侯总

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刚出厂的新茶品质最佳,随时间推移品质渐差,价格也渐落。

2015-4-13 18:22

太和殿

呵呵,不是这样的哟!好茶就是好茶,不会因为时间的关系而有质量和价格的调整.作为一些厂家或农家,可能会因为新茶刚上市,而有哄抬价格的做法,就象某些农产品刚上市时,也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但是一般正规的厂家是不会这样的.

2015-4-13 18:30

只爱正岩

 

以下是引用侯总在2015-3-17 23:06:00的发言:

爱茶的朋友们,不论什么茶,你们在购进时品尝的感觉和该茶放了半年后的感觉进行对比后,就知道茶叶随时间的变化了。而且不同的茶叶随时间的变化也不同。只有亲自对比试验,才有深刻的感受和切身的体会。

 

2015-1-10 15:52

铁罗汉

好贴要顶!

2015-8-8 23:28

武夷岩茶茶痴

好久没到里面来了,现在来看看!!

2015-8-25 22:09

南苑茶叶

好贴!顶!

2015-9-10 22:00

茶乡

请教:侯总武夷岩茶清香型与传统型那个对身体保健作用更好些呢?

2015-9-11 10:54

老枞水仙

 

QUOTE:

 

2015-9-11 21:28

南苑茶叶

领教了,多谢!

2015-9-11 22:34

老枞水仙

 

QUOTE:

 

2015-9-11 22:59

只爱正岩

 

同一批茶,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会提高吗?新手的问题

 

2015-3-10 23:09

圆梦家园

看的头大

2015-7-4 10:49

wwbig

 

传统型武夷岩茶比较适合脾胃虚寒的人饮用。

茶本性寒,是由于火功足的原因改变了茶的寒性,所以脾胃虚寒的人,喝传统武夷岩茶,刚好可以弥补喝茶经常反胃,胃酸多的缺陷。

另外:红茶也有补脾胃虚寒的功效。

而相对于绿茶或者火功不够的乌龙茶来说,脾胃虚寒者饮用就要谨慎选择了。

脾胃虚寒者表现: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

此外,寒性胃痛者还应忌食绿豆、柿饼、生番茄、竹笋、瓠子、生菜瓜、海带、生莴苣、生萝卜、生藕、生黄瓜、生地瓜、金银花、菊花、薄荷、鸭蛋、蛤蜊、蕹菜、蕺菜、地耳、豆腐、马兰头、冷茶以及各种冷饮、冰镇食品,性凉生冷的食品,等等。

 

2015-8-18 22:00

这一人

好贴,学习了。。。

2015-8-18 22:25

浮生又一日

 

清香型与传统型的区别在于精制炖火,而不在于初制

我不认同这样的看法。

作为消费者,在最后的销售环节中,我对所喝到的茶叶属清香型、传统型和浓香型中的哪一种,取决于我以前对茶叶所积累的经验,取决于在我面前的这泡茶的现在的品质,我无法了解它初制时的品质,也不知道它是否焙过火。如果这泡茶香气清爽,我会认为这泡茶是清香型。

这是我的看法。

 

2015-8-20 10:16

东郭

 

恩,那你平时所喝的茶叶基本上是中低火的或者是走水焙的茶叶了

 

2015-8-20 10:36

只爱正岩

都有吧

2015-8-20 10:55

东郭

在厦门就是这个口感,喝观音多了呀

2015-8-20 11:09

只爱正岩

 

我喝武夷茶,厦门的足火茶居多,比本武夷山的茶的火候还足。

 

2015-8-20 11:16

东郭

厦门的足火茶,很多的都是过火茶啊

2015-8-20 11:19

只爱正岩

 

不会吧,呵呵

接受的问题吧

 

 

2015-8-20 13:46

东郭

那倒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2015-8-22 09:36

只爱正岩

我觉得传统和清香不仅表现在火功轻与足上,更多的表现在滋味和汤色以及叶底上,在正常保存条件下火功可以退去,但汤色滋味叶底不会发生很大改变,也就是说传统或清香的主要特征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况且所谓传统,清香,足火都有公认的国家标准,个人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有先入为主的成分。

2015-8-22 16:22

茗客

 

QUOTE:

 

2007-8-22 23:14

武夷岩茶茶痴

明白了

2015-10-27 22:53

snidt

这是清香型的,轻火的是经过低温轻焙的,但没有明显的火功。

2015-10-28 00:20

侯总

咦,我这个粉丝怎么没翻到这帖?自罚看两遍

2015-10-28 00:50

盈盈一水

从头看到尾,初识清香与传统的区别,看来还要多喝啊?另南苑也有清香的茶品吗?

2015-10-28 10:54

海螺

传统岩茶的原料就是清香的岩茶,南苑怎么会没有呢!只是要看时间和堆头,现在有些堆头就加工成传统型的了

2015-10-28 22:03

只爱正岩

是不是没焙火之前的都可以称做清香的,精焙后就是传统的?

2015-10-28 22:28

海螺

好帖顶啊

2015-11-16 14:16

zhaohuaxh

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2015-6-20 11:14

兰衣

好帖,学习了

2015-7-23 22:39

善忆

温故知新

2015-7-24 11:43

snidt

学习!

2015-7-26 19:45

光风霁月

再学习一遍加深影响。

2015-7-27 12:21

秋雨

茶叶清香还是浓香型的风格,都是茶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同一种茶原料在加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师傅的手法不同都会产生不一样的品质,特别是好的鲜叶原料甚至会有截然相反的结果。如果有条件的话,有观看或参与岩茶制作的人对刘师傅的论述那就更容易理解了。因为茶叶制作是一个不断发生氧化的过程,不同原料的每一道工序制作的手法是有一定的差别的,而且制作茶叶是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用语言是很难表述得清楚,就象品茶一样,不同的人对同一泡茶的感觉是不同的,与他个人的喜好的关,而且还与人的理解和悟性有关,品茶的水平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正确的引导才能不断的进步。所以在这里希望侯总能多发表一些茶叶的有关知识和感受,让我们学习学习,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作为岩茶论坛能有象侯总这样的好老师给我们解惑,是我们的福气,这样论坛也是办得值得,真正为大家提供一个好的学习交流的平台,谢谢了。!!!!!

2015-9-20 12:31

徐飞

学习了,喜欢高香岩。

2015-9-20 22:11

Mohamed

那就是喜欢清香型咯。

2015-9-21 00:35

凝香千盏

学习了!!
 

2015-10-6 10:20

双记

高火是病火吧,双记茶友可能想说足火。

我最近在火功上更倾向中足火了,喜欢那种香水兼有的感觉,香气的层次感是种惊喜。

2015-10-6 10:33

凝香千盏

惭愧!惭愧
中足火,嘿嘿
正努力向老茶鬼靠拢
 

2015-10-6 14:58

双记

我们都喜欢这种风格的

2015-10-10 10:05

只爱正岩

学习了,辛苦

2015-10-10 17:15

太极推手

学习了,

2015-11-27 22:12

武夷山

好详细的介绍,谢谢了!

2015-12-2 16:15

得闲

学习了,还须慢慢体会。

2015-1-9 20:27

waimoya

老帖重阅,别有一番情致

2015-1-9 21:13

罗汉

楼上有N年没来了。。

2015-1-9 22:39

我喝铁观音

观音兄,别来无恙?

2015-1-10 00:19

罗汉

学习学习再学习~

2015-1-10 08:51

双刃剑

我晕
不知2009还这样想吗?

2015-3-31 22:30

青花茶痴

对清香型和传统型的区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谢谢了

2015-4-18 15:59

hui_blue

学习中~

2015-4-18 20:46

淡茶味

学习

2015-6-23 10:45

HUHU123

顶置好帖 学习了 谢谢大家

2015-6-27 19:18

飞鸟

那就是说南苑的商品茶都是传统型,只是轻火,中火,足火,炭焙火功的轻重不同。可以这么理解吗?

2015-7-16 10:31

六月荷

请看http://m.dhpao.com/viewthread.php?tid=331&extra=&page=1的9#

2015-7-16 10:36

六月荷

解决了我的疑问,好帖!

2015-7-16 10:39

六月荷

差点把识我系列等同于清香型了,惭愧~

2015-10-11 11:00

ole1981

学习学习,再学习了

2015-12-30 16:56

漂流瓶

或有所悟!不是很懂!好好学习!

2015-4-9 23:04

茶细

认真拜读,受益良多。

2015-6-23 14:16

x_uwei

确实如此,绿茶存放半年之后干茶色泽、香气变化是最大的,清鲜的口感弱了。而岩茶和其他诸如普洱、黑茶等茶的色、香、味等变化不大,反而口感要好。
 

2015-11-22 20:14

大红袍导购

好多东西不懂啊

2015-2-19 16:44

kadfylin

现在的市场实在是说不清楚了。新工艺的很多也叫清香型,拉高火的就叫传统型。。消费者被误导的太多了。。

2015-2-20 10:25

513

又细细看了一遍,收获良多

2015-2-26 08:57

kadfylin

三言两语把基本概念搞清了,不愧是我们的侯总。
现在明白了:清香、传统型是根据火候来分的。浓香型是根据香气来定的,是属于高档茶的范围。
“既有传统炖火的岩茶,也有未炖火只经整形烘干的岩茶上市销售。为区别两者的风格,将后者称为清香型,前者称为传统型。”
“清香型与传统型的区别在于精制炖火,而不在于初制”
不知对否?
 

2015-4-19 01:01

梧桐影

茶不待我啊||好茶慢慢喝,细细品,各种滋味在舌头|||

2015-2-2 18:46

madeinchina

 

那以后就叫“熟香型大红袍”?

国标大红袍是不管产品风格,达到一定品质就叫国标吗?

 

2015-3-31 16:05

zj

是的。达到国标的品质就可以领取原产地的标示。“国标大红袍”一般是熟香型的。

2015-3-31 16:09

只爱正岩

 

我感觉这个区分方法最合理科学!!

以后在推广岩茶时应该对销售的岩茶是传统型还是清香型加以说明!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地消费,这样也有利岩茶的发展!!

 

2015-3-31 19:35

乌龙鱼

是的,岩茶的工艺本身就是传统的制作工艺。清香型岩茶只是近代才出现的一种为适应消费者口味而产生的新口感。

2015-4-1 09:55

岩茶mm

好的传统岩茶,第一泡和第二泡为火功香,三,四泡花果香出。九泡有余香十泡有余味。想要这种茶就得多准备些米哦。

2015-4-1 12:39

岩韵pop0717

好在早些已经做好准备,要不这个月就要破产了,呵呵!

2015-4-4 19:12

潇洒岩韵

呵呵,看了侯总精辟的介绍,明白了!

2015-4-4 19:15

圆真

 

是呀,武夷岩茶一直以来都是采用传统的工艺加工而成的,清香型岩茶也是近几年来为适应新消费者口味而减少焙火工艺的岩茶.所以楼主以及专家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

 

2015-4-4 19:25

小龙女

 

应该在每种售出产品的介绍中增加“香型”一栏,大家既可以逐步熟悉这种分类,又便于依口味选择。

 

2015-4-5 14:28

zj

正因为有误区,标详细了才能消除误区。

2015-4-6 02:13

huiyan72

 

以下是引用zj在2015-4-5 14:28:09的发言:

应该在每种售出产品的介绍中增加“香型”一栏,大家既可以逐步熟悉这种分类,又便于依口味选择。

 

2015-4-7 21:05

岩茶mm

还有一个问题,是不是足焙火的岩茶,看叶底时更容易看见那种泡泡?

2015-4-13 10:03

zj

只要足火的茶才有这样的蛤蟆点,也是岩茶传统工艺的结果。

2015-4-13 10:32

岩茶mm

MM怎么懂那么多?

2015-4-13 10:34

zj

 

不敢、不敢,只是稍知皮毛而已。

呵呵,只是经常在侯总那骗茶喝,偷学点。

 

2015-4-13 10:38

岩茶mm

 

学习学习

 

2015-4-23 16:06

zippo

zippo兄,在南苑论坛是不是给你学到很多的岩茶知识呀,那可要付些学费的哟!

2015-4-24 14:33

圆真

 

以下是引用岩茶mm在2015-4-13 10:32:52的发言:只要足火的茶才有这样的蛤蟆点,也是岩茶传统工艺的结果。

 

2015-4-25 14:09

zj

哦,知道了,确实只有一小小部分有,不象那几种,每张叶子都是。

2015-4-25 14:55

zj

培茶时茶叶受热均匀吗?有什么手段来辅助 ,比如搅拌等?

2015-5-7 13:11

soulbringe

 

好像侯总这一段时间很忙,都顾不上答问题了。

是在做新茶吗?

 

2015-5-8 11:51

zj

 

以下是引用soulbringe在2015-5-7 13:11:00的发言:培茶时茶叶受热均匀吗?有什么手段来辅助 ,比如搅拌等?

 

2015-5-8 16:50

乌龙鱼

 

以下是引用zj在2015-5-8 11:51:51的发言:

好像侯总这一段时间很忙,都顾不上答问题了。

是在做新茶吗?

 

2015-5-8 16:52

乌龙鱼

 

没有关系的,大家当然愿意先喝好茶罗!

侯总也要注意身体,争取做出更优的茶叶。有时间了再给我们上上课。

 

2015-5-9 09:23

zj

 

以下是引用soulbringe在2015-5-7 13:11:00的发言:培茶时茶叶受热均匀吗?有什么手段来辅助 ,比如搅拌等?

 

2015-5-11 20:26

只爱正岩

那岂不是手也得练得很耐高温了!

2015-5-12 09:39

zj

 

以下是引用zj在2015-5-12 9:39:11的发言:那岂不是手也得练得很耐高温了!

 

2015-5-12 10:04

乌龙鱼

手经常被烫到!继续摸索。。。。。。

2015-5-21 20:32

乌龙寻韵

蛤蟆点,什么样的,我的高火水仙咋看不见。谁发张图,教教我。

2015-6-6 20:18

旺崽

学习中

2015-6-17 16:12

一叶之秋

看见了,谢谢!

2015-6-21 13:51

旺崽

 

以下是引用南苑茶叶在2015-6-6 20:33:09的发言:

这张,看的清楚吗??

 

2015-7-1 00:27

武夷岩茶茶痴

只要是传统型的岩茶,叶底一般都是有蛤蟆点的.

2015-7-1 18:44

只爱正岩

 

以下是引用武夷岩茶茶痴在2015-7-1 0:27:15的发言:

是高火水仙还是足火水仙?

 

2015-7-1 19:15

乌龙鱼

 

以下是引用南苑茶叶在2015-6-6 20:33:09的发言:

这张,看的清楚吗??

 

2015-7-1 19:25

就好这一口

偶喜欢传统型岩茶!!!

2015-7-1 20:51

大树

可以这样理解吗?岩茶在制作过程中其他环节都是一样的,培火的成度决定茶是清香型还是熟香型。

2015-7-15 14:30

旺崽

 

以下是引用旺崽在2015-7-15 14:30:51的发言:

可以这样理解吗?岩茶在制作过程中其他环节都是一样的,培火的成度决定茶是清香型还是熟香型。

 

2015-7-16 00:24

侯总

 

大膽嘗試小心求證,找機會將茶來對沖

嘿嘿~~有誰來資助。。。

 

2015-8-13 03:00

掌心

 

岩茶就是要多喝、多品、多次对冲,寻找不同的感觉,才会有进步。

因为岩茶内涵物质太丰富了!!!

 

2015-9-13 17:13

岩茶mm

 

学习来了。

 

2015-9-29 23:55

自品清茶

 

以下是引用岩韵pop0717在2015-4-1 12:39:00的发言:

好的传统岩茶,第一泡和第二泡为火功香,三,四泡花果香出。九泡有余香十泡有余味。想要这种茶就得多准备些米哦。

 

2015-1-10 18:48

铁罗汉

下回改名叫半天妖或者水金龟.

2015-1-10 20:10

限用

限用兄弟说笑了,呵呵。

2015-1-11 13:25

铁罗汉

 

QUOTE:

 

2007-3-8 14:42

闲筝

学习

2015-10-27 22:01

snidt

学习

2015-10-29 09:56

老普

其实岩茶在制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是会影响茶叶品质和风格的,只是程度不同。发酵程度也会影响香型,但不是清香型和传统型的决定因素。(如发酵的重,桂皮香就更明显)

2015-10-29 13:43

仓管员

关于传统与非传统或清香型的看法固然是有好多。但个人感觉传统的概念也是一种茶道精神的概念,谁又知道传统中最好的是什么,其实传统这个概念也象是一种动力,可以驱使茶人去研究更好追求更完美的境界。茶就是茶只要不把茶文化丢失,不盲目的追求利益的话。我觉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015-11-23 23:05

zhaohuaxh

学习来着,回头泡上一泡找找点点……

2015-12-5 22:25

茶荷

赞同!
其实茶对口就好,找适合自己的。不迷信清香,也没有必要过分的推崇传统。并非传统就代表好,传统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落后,很多传统的东西之所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消失,那是因为已经不适应当前的需求而被淘汰。如很多地方戏剧,你可以说他好,但确实没有多少人喜欢!
话又说回来,对岩茶而言,传统又该怎么定义,如果说足火是传统,那过去就难道就没有轻火茶吗?如果说采用传统的加工工艺是传统,那现在的轻火茶也采用传统工艺,没少一个环节,也该是传统。以发酵程度区分传统?发酵重而焙活轻的茶和发酵轻而焙火足的茶都一样存在,那都是传统,或者都不是传统?

岩茶的魅力何在?是说不清,道不明?还是“不识庐山正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管怎样,岩茶已经凭着它独特口味和迷人的魅力赢得了广大茶友的认同!

2015-12-7 15:34

竹影

个人觉得,每个人应该在茶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方向与感觉,因该相信与坚持自己的看法与感觉,但是也应该接受别人的观点与立场,执着只能让自己固步自封,难道要像日本人喝茶,一种做茶法,一种泡茶法,一举一动都被限制着。

2015-1-20 03:59

清河猷熹

日本人的茶道,早就大大地落后啦,哈哈哈……

2015-6-20 11:12

兰衣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轻火的 一般为清香型,中足火的一般为传统型

2015-7-3 09:40

大庆茶友

所谓“传统型”与“清香型”应该不是矛盾的对立面,二者不存在“非此即彼”的逻辑关系,传统工艺也有清香型的茶品。

2015-7-3 12:38

兰衣

我以为就分“轻火”与“足火”

2015-7-8 22:12

壶涂涂

还有一个中庸的骑墙者:中火

2015-7-10 13:27

兰衣

还有一个中庸的“骑墙者”:中火

2015-7-10 13:28

兰衣

明白了!

2015-8-29 21:30

zhyg1562

“高火是指火功过高,有毛病的茶。足火则指火功饱满、吃的透。”之前还认为是一样的意思,现在总算是明白了,学习了。

2015-12-10 23:15

言茶

又学习了,明白了,谢谢。

2015-1-12 19:10

waimoya

学习了,好贴。

2015-1-15 18:47

风之谷

“传统的概念也是一种茶道精神的概念”
要的就是这个
守护她吧
双手合十
我们祈祷

2015-3-31 22:11

青花茶痴

没有白来! 今天有收获了!

2015-4-1 20:34

799252229

学习中、

2015-4-10 02:06

淡茶味

学习了,谢谢

2015-4-18 11:27

hui_blue

学习

2015-6-23 10:46

HUHU123

学习了……

2015-6-23 22:04

水滴

支持传统

2015-6-27 19:04

飞鸟

清香型岩茶的标准是什么?传统型岩茶的标准是又什么?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也在哪里了?

2015-12-24 18:55

799252229

楼上的问题正是侯总文章里所说的呀,一楼就是答案!

2015-12-25 08:14

竹影

刚喝了一泡茶
可惜了~可惜了~
可惜了那一壶水

2015-12-25 11:16

双刃剑

楼主泡了什么茶?

为何可惜了?

2015-12-25 11:35

emule2k

纯是玩玩
有时拿着不同的茶来比较的~

2015-12-25 17:55

双刃剑

武夷岩茶还是采用传统制作工艺加工而成的正宗,千万别过若干年后也搞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出来。担心呀!!!!

2015-12-26 07:53

五彩孔雀

赞同。。。

2015-12-26 10:18

emule2k

还要准备米,你还让不让人活呀 豁出去了,等有机会一定去武夷山,专程去南苑蹭茶喝去!

2015-4-10 19:16

逍遥郎

教您识别劣质廉价的大红袍

九哥阅读(7)

 

茶友们都有一颗爱岩茶的心,像小微这样的从来连第一道水都不舍得浪费,冲泡从来不用过滤网!因为,我们爱岩茶的心太纯粹,太小心,天地可鉴!所以,当我们遇到以下这样的情况时,内心是不能忍的……

1、青味

特点:非清香,而是青草味

原因:一般是做青过程中发酵不到位

问题:容易返青,不耐储存

砍价指数:

2、酸味

特点:喝起来、闻起来带有不同程度的酸,令人难受、作呕(非正常“武夷酸”)

原因:采制、存储过程不当,微生物参与或湿热作用

问题:品质问题,对身体健康不利

砍价指数:不买!!!

3、霉味

特点:闻起来、喝起来有腐臭味,令人难受、作呕

原因:存储环境过于阴潮,茶叶过分吸潮吸附杂味

问题:霉变可产生令肠胃不适的有害物质,饮用容易拉肚子

砍价指数:不买!!!

4、焦味

特点:闻起来、喝起来焦炭的味道

原因:炒茶、焙火过程中,温度过高导致叶片部分碳化

问题:失去营养价值,并产生一定的致癌物质,对身体有害无利

砍价指数:不买!!!

5、烟味

特点:闻起来、喝起来有烟味,木炭产生的烟附着在茶叶上

原因:焙茶环节里的走烟现象导致的,例如茶末掉入炭火、木炭燃烧不完全。

问题:硫化物会附着在茶叶上,影响口感和健康

砍价指数:不买!!!

6、水味

特点:喝起来水汽中,白开水的味道

原因:焙火没焙到位,茶叶内水分含量高

问题:不耐存储,影响香气、滋味的发挥及耐泡度

砍价指数:

7、返青味

特点:喝起来感觉吃到生青菜的味道

原因:焙火不到位或者存储不到位,茶叶返潮

问题:影响茶叶口感,香气、滋味减弱或质变,严重会引起霉变

砍价指数:

8、馊味

特点:类似于变质饭菜的味道

原因:茶青在运输过程中受热导致的,也称夏秋味

问题:影响茶叶口感,特别是味觉灵敏的人更容易感知

砍价指数:

9、塑料味

特点:类似塑料膜、包装袋的味道

原因:岩茶焙火过后未完全退至常温,便直接装袋

问题:影响茶叶口感,香气上、滋味中掺杂味

砍价指数:

10、铁屑味

特点:类似铁质机器味道

原因:焙火过程中用烘干机焙极易出现

问题:影响茶叶口感,香气上、滋味中掺杂铁屑味

砍价指数:

11、叶底花杂

特点:看叶底叶片形状、色泽等不统一

原因:茶叶拼配不到位

问题:茶叶拼配是一门技术活,拼配不当会降低茶叶品质和价格

砍价指数:

12、茶汤浑浊

特点:茶汤含有悬浮物、颗粒物,显得不干净

原因:焙火次数、程度不够、青叶质量不过关

问题:影响储存、口感,降低茶叶品质和价格

砍价指数:

13、有杂物

特点:干茶中含有茶梗、头发等其他非茶类物质

原因:制作、包装过程中卫生安全不过关

问题:饮用可能引起肠胃不适

砍价指数:

当然还会遇到比如茶叶苦涩感重、茶叶焦条之类的问题,实在是痛心疾首啊!这一方面是生产商对自己不负责任,一方面也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啊!茶商们从源头把关好、细心做茶,一定能够茶叶大卖,价格大好!

武夷岩茶名丛——白鸡冠

九哥阅读(6)


武夷岩茶名丛——白鸡冠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 武夷山传统五大名丛之一。原产慧苑火焰峰下之外鬼洞(武夷宫白蛇洞和隐屏峰蝙蝠洞有与白鸡冠齐名之树),相传白鸡冠早于大红袍,明代已有白鸡冠,“朝廷敕寺僧守株,年赐银百两,粟四十石,每年封制以进,遂充御茶,至清亦然。”

植株中等大小,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叶片长8.2cm.长椭圆形“叶色略呈淡绿,幼叶薄绵绵如绸,其色浅绿而微显黄色,白鸡冠由此而得名”叶面开展,叶肉与叶脉之间隆起,叶质较厚脆,叶缘平或微波,叶齿较稀浅钝,主脉粗显,叶尖渐尖或稍钝。芽叶肥壮,黄绿色,叶背茸毛厚密。花冠直径3.8cm,6-7瓣。柱头比雄蕊稍长,3裂。

芽叶生育力强,持嫩性较强,春茶适采期5月上旬。制乌龙茶,品质优异,品种特有香气突出,“岩韵”显。

白鸡冠茶花

近看白鸡冠

 

请教:白鸡冠的品种香 近来在别处看到多个关于白鸡冠的品感,谈起香气,似乎经常听人说到“玉米香”。之前也喝过好几款白鸡冠,香气似乎没有感觉和玉米有类似处。前几天喝到一泡今年的白鸡冠,却的确有很浓郁的玉米香,难道以前喝的都不对?还是我没有仔细品,没有发觉这种特有的香气?……

想请教的问题是:玉米香是否为白鸡冠典型的品种香?

我的感受与浮生兄有点差别是嫩嫩的甜玉米,非浓郁的玉米香,可能浓与嫩与所喝的茶火功有关,但个人感觉这玉米香是工艺特征,非品种特征,在这同问白鸡冠的品种香是?

2015-8-29 23:12

武夷岩茶茶痴

这次喝到的一泡味道比较浓郁,所以感觉到了。以前喝的时候,曾有同品的茶友让我着力感受这种香气,说实话当时的那泡,感觉若有似无,似乎还跟玉米不大靠边,呵呵~

2015-8-30 13:43

岩瘾

白鸡冠看比喝重要

2015-8-30 20:35

岩茶专家

玉米香类似于板栗香,是茶青采的较嫩,发酵较轻,红边较少的岩茶常有的香气。白鸡冠常常带有这种香气,但不是白鸡冠特有的香气。白鸡冠的特征还是岩茶名丛常有的基本特征,带有点武夷奇种的味道,做的很好的才有浓香,一般的白鸡冠都是带细幽的香气。

2015-9-2 00:46

侯总

学习.

2015-9-2 08:32

四方

你吃的是哪个品种的包米.

2015-9-2 08:33

四方

赶紧学习。

2015-9-2 11:28

zanble

多谢侯总!这样解释就比较明白了,上周南京金陵茶友会刚喝了代理处存的09年最后一泡白鸡冠,等南苑今年的茶出来,再好好品品!

2015-9-2 19:49

岩瘾

又听说此茶有以文火水煮饮者,迥异盖碗之趣,不知哪位茶友曾经喝过这种煮法的白鸡冠?不知怎么个煮法?有机会颇想一试。
 

2015-9-3 20:36

岩瘾

今年的白鸡冠香气,滋味都比去年的好,但由于气候的原因,今年的叶底没有去年黄亮

2015-9-4 08:44

只爱正岩

呵呵,这苞米可贵呢,先瞅瞅这汤啥身价吧~

2015-9-4 12:05

岩瘾

应该重在感受趣字吧.

2015-9-4 12:10

四方

真还没试过煮茶

2015-9-4 19:09

岩茶专家

看来也是忽悠成分多些的一种饮法,真正的实用意义不大。
下面把网上找到的介绍帖出来,大家看看:
“如果有个茶友邀你到茶庄“煮鸡汤喝”,你可别太惊奇,也别想着真的能喝上鲜美的鸡汤。因为,此鸡汤非彼鸡汤,实乃武夷四大名丛之一的白鸡冠。之所以有煮鸡汤一说,是因为这种茶的喝法与现今流行的盖碗冲泡不同,需要的是文火加煮,才能体现其真味。
 A

“道茶”渊源

齿似鸡冠

白鸡冠作为武夷岩茶四大名丛(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之一,因产量稀少,一直被蒙上一层“犹在深闺人未识”的神秘面纱。

白鸡冠原产于武夷山大王峰下止止庵道观白蛇洞,相传是宋代著名道教大师武夷山止止庵道观主持白玉蟾发现并培育的茶种。其树势不大,枝干坚实,分枝颇多,生长旺盛。叶色淡绿,幼叶薄绵如绸,树梢顶芽微黄且弯垂,茸毫显露似鸡冠,故得雅名。其干茶有淡淡的玉米清甜味,条索较紧结,一部分是黄绿色,一部分嫩得呈砂绿,可以见到红点。香高,回味极长。

白鸡冠主要作为该庵道士静坐修道的辅助调气养生茶饮,相对于武夷山天心寺发源的“佛茶”——大红袍,白鸡冠是武夷山唯一的“道茶”。武夷山在道家眼里是三十六洞天的第十六洞天,白鸡冠正是以其独特的调气养生功效成就了第十六洞天“道茶”之尊的地位,从而登上四大名丛的金榜。因为它的叶齿形似鸡冠,又为白玉蟾所创,故名“白鸡冠”。

因此,了解白鸡冠,我们必须了解白鸡冠的“道茶”渊源。

B

文火煮沸白鸡汤

品过白鸡冠的茶友,常常会因白鸡冠的色、香、味、形没有通常意义上武夷茶的香韵而困惑。茶友老山指出,了解白鸡冠要先了解其“道茶”渊源,才能掌握品饮白鸡冠的切入点。

老山介绍,不同茶盅在色、香、味上所呈现的参数是完全不一样的。茶汤的浓淡,带有品茗者的主观色彩,品茗者的品茶经验和味蕾敏感不同,茶汤的浓淡感受也不同,品茗之真味,在于为茶叶配以相应的茶器和泡法,让茶叶的色香味得以尽情的发挥。白鸡冠作为“道茶”,真味得经由沸腾来启动,用文火煮才是启动的原点。它必须遵从道家“红泥小火炉”的煮茶方式,方能激发白鸡冠的行气解表功效、启动其真韵;静下心来,从道家的“气感”及“无为”中去品茶,方能体会到白鸡冠作为“道茶”的无味之味,亦是极致之大味。

茶友品鉴白鸡冠心得:一泡香气菲微,鼻端习习,微有淡淡烟草味,入口甘淡、滑软,余后气,稍有津、韵味佳;二泡香蕴藉,口吻喉间气味丰润,胸腹间有一股平和之气,行遍周天,令人全身温暖起来;三泡香味竟不减,汤色淡黄清亮,水中仍有余香,引人遐思。

C

水煮饮用最利尿

饮用白鸡冠时,许多人会感觉全身发热,手心和鼻尖易出汗,尿液迅速排除,身心通泰,这是什么原因呢?

中医专家指出,白鸡冠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具有药理作用。饮用白鸡冠,通常会出现周身煦暖、手心出汗、排尿量大、身心通泰情况,这恰恰验证了白鸡冠作为“道茶”以茶调气、行气通脉的特殊功效;我国南方湿气重,饮用白鸡冠能发汗解表,因而手心和鼻尖易出汗;咖啡碱还会刺激肾脏,促使尿液迅速排除体外,提高肾脏的滤出率,减少有害物质在肾脏中的滞留时间,十分适合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饮用;富含的咖啡碱还可以排除尿液中的过量乳酸,有助于使人尽快消除疲劳。这也恰恰验证了白鸡冠作为“道茶”以茶调气、行气通脉的特殊功效。”

2015-9-6 15:44

岩瘾

俺还停留在感官享受上

2015-9-6 22:14

武夷岩茶茶痴

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当家品种

九哥阅读(6)

有着“中国茶树中小叶种品种王国”武夷山,茶树品种资源异常丰富,这腮于武夷山处于三省交界人流带动物流,积累了丰富茶树种源,而先人们用有性繁殖方法培育茶苗也进一步丰富了种源。不同的茶树品种具有不同的口感特征、产量、抗病虫害能力等等,对于茶叶生产有着重要意义。

武夷 (大红袍)岩茶从唐宋时期作蒸青绿茶“龙团凤饼”,到明中后期炒青绿茶,到明末清初乌龙茶,从未间断的生产对茶树品种不断更新补充,特别是乌龙茶的加工制造,对于不同品种能够产生出不同茶叶品质,使得 (大红袍)岩茶名丛呈现“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几百年”。

武夷茶有着优秀众多的种质资源。这是茶人孜孜不倦的“玩”点。武夷茶生长在神奇的丹霞地貌,有着庞大而多样的种质资源。像铁罗汉、素心兰、铁观音、不见天、醉西施……这些“花名”,有的已家喻户晓,有的却还默默无闻。家喻户晓足以说明茶树品质杰出、茶种基因优秀,但默默无闻也不意味品质逊次、素质不高。事实上,能够叫得上号的武夷 (大红袍)岩茶都是非常优秀的。当然,武夷 (大红袍)岩茶众多的名丛也是武夷山创制乌龙茶之后,市场发达细分的体现,满足了不同茶客的不同需要。

武夷 (大红袍)岩茶制作工艺总结创造于清朝初年,完善至今,工序颇为繁杂。特别是其中做青、烘焙工艺,交化因素众多,掌控复杂,极为深奥。不同的师傅制作的茶各不相同,相同的师傅制作的茶也有差异。总而言之,就是穷尽一生之力,你也不可能玩透这门手艺,再好的师傅,也不敢夸口天下第一。

武夷山菜茶素来采用播种繁殖,由于其茶树花粉自然杂交,群体内混杂多样,因此个体之间形态特征各不相同。这就好比“龙生九子,子子不同”。武夷山的茶人充分利用这一特I生,将采摘期比较接近、香气滋味、特征形态近似的单株挑选出来,单独栽培、单独管理、单独采摘,在茶树生长的各个阶段,细心观察、反复比较,创出了一定数量的单丛奇种。再在单丛奇种的基础上,对个别特征明显、性状稳定、知名度较大的奇种或以传说故事,或以生长环境产地,或以属性叶形特征,或以香气滋味进行命名,形成了种质优势特别明显的名丛资源。我们熟知的“四大名丛”、 “十大名丛”就是这样诞生的。

武夷茶树品系的演变是一个对内不断分化,对外陆续引进的过裎。在水仙传人之前,武夷茶是奇种当家。清末,随着水仙等无性系品种引进种植,压条繁殖法同时传人武夷山,武夷山的茶苗从此有了无性繁殖的基础。茶树无性繁殖是奇种和品种分水岭,无性繁殖才可以形成品种。水仙原产于建阳市小湖镇大湖村,种植在闽北的成为闽北水仙,种植在武夷山景区内成为武夷水仙。水仙由于茶树栽培成活率高、树势生长旺盛、茶叶产量较高、抗病虫害能力强,迅速成为武夷茶的当家品种。因为水仙种植在武夷山景区内, “岩韵”非常明显,所以到了民国时期,成为武夷茶的销售主力。

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越来越多的茶树品种在武夷山推广种植,其中肉桂成为继水仙之后武夷山的当家品种。肉桂武夷茶是十大名丛之一,是从名丛开发而成的优质高产品种,经武夷山茶科所选定后推广种植。肉桂的母树分布在武夷山景区慧苑坑,以及九曲溪以南的部分产茶区,它的特征是香气清高,品质辛锐,有强烈的刺激性,因为带有类似中药桂皮的味道,所以命名为肉桂。肉桂一经推出,广受市场欢迎。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肉桂成为武夷茶的主栽品种,栽培面积约占武夷山茶树面积的三分之一。

武夷茶引种过程,自有茶伊始便陆续不断。武夷茶制作乌龙茶后,许多闽南人在武夷山当地经营茶叶,当时引进了许多闽南的茶树品种,如佛手、矮脚乌龙、黄芪、奇兰、凤凰单枞,朝阳,台茶等0 2洲量纪90年代至今,武夷山又引进了福建省茶科所选定的品种,这些品种各有代号,如1 05是黄观音、204是金观音、304是丹桂、303是紫龙袍、301是春兰……这些引进的品种,总体上适应性好,如1 05黄观音,原先大家偏爱它的香气,但嫌其滋味太淡不好喝,经过多年驯化,如今的黄观音岩韵已非常明显,滋味自然也很不错。

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琛。中国是茶的故乡,在茶叶王国的桂冠土,武夷茶是一颗光辉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名士对武夷茶趋之若鹜,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茶中积淀升华,历代皇家御苑中常年萦绕着清高香醇的武夷茶香,这些都足以说明武夷茶在世界茶界的显赫地位。武夷茶千百年风靡不倒,除了风味独特,岩韵奇佳,消费者饮用后产生的无限忠诚与偏爱外,还有武夷茶人对其孜孜不倦的追求,殚精竭虑的挚爱,以及沉醉其中的痴迷。

武夷茶生长在神奇的丹霞地貌,有着庞大而多样的种质资源,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基因优势特别明显。在基因优势的作用下,武夷茶同源分居,分离出无数优秀的名丛,茶人们选育其中优秀而富有特色的单株,冠以各式花名,形成了体系庞大、蔚为壮观的武夷茶树“品种王国”。同时,武夷山还引进了众多的外地树种,在长期的驯化中,这些树种克服了自身短处,品种优势不断更新,树种条件不断完善,虽然期间也有人工繁育的情况,但总体上这是顺势而为,因势利导的一个过程。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高效的过程。根据林馥泉1 943年品种资源调查,武夷山的茶叶品种、名丛、单丛达千种以上,仅慧宛一带就多达820多种。这是武夷茶内质优秀的体现,同时也是武夷茶人的乐趣之所在。各种名丛不断出现,使得茶事活动也有了兴盛的基础,流行于宋代的斗茶活动就是其中之一。斗茶,又称茗战,这两年随着武夷茶知名度的提高已经广为人知。茗战中,大家你来我往,费尽心思,对比各自栽培的名丛品种,不仅丰富了生活,增进了友谊,更为重要的是,在兴趣的驱动下,茶人的创造性被激发了起来,使武夷茶的种质资源更加丰富多彩,满足了各个时期的市场需求,满足了各种人群的口感需要。时歪今日,武夷山每年仍在举行各种类型的品鉴活动,在这些活泼有趣的活动中,武夷茶的精髓得到淬炼、完善、升华。

这一切都使得武夷茶变得好“玩”了起来!

曹墩——武夷山九曲溪最上游的著名茶乡

九哥阅读(6)

曹墩,一个在武夷山九曲溪最上游的著名茶乡。走在这个被清清溪水环绕的古色古香的小村子里,你整个人都会被扑鼻的茶香包围起来,如果刚好遇上春茶制作的高峰期,那么,你就只能醉倒在那里了……

古民居里弥漫出的茶香

去曹墩,你第一件要做的事是,拼命深呼吸!而茶香,从我们在村口下车开始,就猝不及防地扑面而来。

这是一个典型茶村。从远古时期的”村人筑曹墩小居”开始,武夷山岩茶就与这里的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沿着弥漫茶香的街道,随意拐入一户清代古民居的人家,里面的情景都大同小异:人们正忙着捡茶呢。那种边捡茶边聊天的悠闲景象,外地人见了,总是升起时光倒流的错觉,接下来就是一种莫名的羡慕:多么闲适的生活呀……

古民居里弥漫出的茶香,对于曹墩而言,只是宛若平常一段歌–每年的清明前后,才是曹墩制茶的最高潮:连续半个月,这里的二十几家大小茶厂及小作坊全部运转起来,采集、萎凋、做青、炒、揉、烘、捡等茶叶制作程序,几乎通宵不停歇的。全村家家户户的人都轮番上阵了,每个人的分工劳作是那样默契,而工序又是那样的有条不紊,此时,灯光明亮的村街道上,茶香的浓度已达到全年的最高峰……

“那种香啊,无法形容,四处飘浮的茶香,即便不喝茶,也一样能神清气爽。”在曹墩小学工作的郑老师说。

在当年气派非凡的彭家老宅、在往昔威风凛凛的黄家拔贡府里,在曹墩所有的那些曾是历经辉煌的深宅大院里捡茶,如今已是村人的日常一景。而经年茶香,似乎早已荡涤了当地的历史尘埃,沉淀下来的,是如今广受好评的村人制茶工艺。

“村人出去贩茶谋生,只要一听说是来自曹墩的,总会让用工老板平添几分客气。”六十多岁的黄老伯说。

如果在秋天,在曹墩,恰好遇上桂花开放,这时,深深地吸一口掺着浓浓茶香和淡淡桂花香的空气,再吸上一口,感叹词是从肺腑里升起来的–哇,好香!

品味曹墩茶

从明代洪武年间开始,曹墩生产的茶叶就以”香、清、甜、活”而声名在外。因而,在茶乡曹墩,怎么能不品品这里的茶呢?

曹墩村的人好客。我们去串门的那户主人老黄,五十几岁光景,见客人远道而来,并与他论起茶道,便满心欢喜地拿出了一盒这里生产的极品好茶与我们共赏。

从老黄家的茶器可以看出,老黄是个极其讲究生活品质的人,说是茶中隐者似乎也不为过。我们细数一下,茶器有瓯一个、茶盏三个、茶匙两个、水洗一个、茶罐一个,茶船一艘。其它如茶巾、烧水壶等一应俱有。

在品茶的常识中,一般而言,上品绿茶不必洗茶,而乌龙茶第一水则要洗茶,但老黄拿出的这盒武夷岩茶,单从干茶上看,茶形较为匀整,色泽红褐中微透秀润,且叶面起微霜,嗅之茶香内敛,茶息隐沉,当属上品岩茶。对于上品武夷岩茶,老黄坚持说,第一泡是不舍得洗茶的,因为那样不但茶汤的香气和滋味会流失,而且也于茶不敬。

我们在老黄的讲解中,凝神看他熟练地操作着茶道:温瓯烫盏后投茶,初泡不洗茶,直接品饮–对我们这些常喝铁观音的人而言,的确是有些涩,主人微笑着说,慢慢,等会儿你们就会习惯的。

但到了第二泡时,味已有滑爽之感,已能品出“醇”的茶味来。这时,茶息沁入心脾,舌面上的原本碱涩之感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到第三道时,茶汤滋味更觉滑爽,而且开始回甘,特别是喝点开水,喉间甘润实在明显。此时,茶的气息则直抵胸臆,已经让人觉出痛快淋漓!古人所谓的”岩骨花香”,大概就是指这样的特殊感觉了。

老黄说,此茶为上品茶,是以气韵胜出的–发酵适中,火功匀停,茶汤浓淡相宜,岩韵明显。打个比方,譬如岩岩君子,虽然言语木讷,但儒雅内秀,可与深交。饮至四泡时,茶息萦绕心脾间,如果能深深吸一口气,茶息可通达四肢的。至六泡时,茶息渐趋平和,有些平淡的味感,但仍有香……闲聊中,才发现,泡茶的功夫中,身心快活,并有着苏轼”胸中似记故人面,口不能言心自省”的情境……

老黄说,真正对岩茶有瘾的人,对上品茶的要求很严,有很多条标准,其中一条是要求“汤不改色”,即从一道直至六道,茶汤色泽基本保持不变。至七道,茶汤色泽虽有稍改,但还得有香……我们细细回味,的确觉得此茶浑厚稳重中,又透露出几分老辣沉着,耐人品味。

说到泡岩茶的水,老黄也有自己的茶经:水用自来水,贮放于水缸中一昼夜,”煎水”时舀取上层三分之一水,以保证水质洁净清扬……

在我们细细回味曹墩茶的浑厚稳重中,主人开始就着茶乡的文化而娓娓道来……

茶乡更有幽兰香

在曹墩,不经意中走入一家庭院,撞入满眼的,除了捡茶的场景,还有就是那种纤纤秀秀的兰花。那种满目绿意让人顿生一种空灵之感。

曹墩地处九曲溪上游大峡谷入口处,多云雾且雨量充沛,处处幽兰丛生。数百年来,曹墩人家家户户都有养兰花的习惯,少则几盆,多则数百盆、上千盆。许多养兰花农户还特别崇尚董天工喜爱种的现已祖传12代的兰花,称为”董公兰”,甚至,还为此在曹墩成立了“董公兰研究会”。

村民郑德生的兰花圃,在当地名气很大,其培植的各种名贵兰花,总是成为外地人首选的目标。

“季节不刚好,否则寒兰开放时,满室的幽香呢。”郑德生说。

我们再深深地呼吸了一口。仿佛那些寒兰真的提前绽放了……

曹墩小贴士:

交通:从武夷山的度假村出发,可先到星村镇(每天都有班车),再转去曹墩的那种专门小四轮车。也可在度假村包的士,70元左右来回。

住:可当天回来,住在武夷山市区。

吃:白米加野果做成的黑饭、麻糍果、各种溪鱼等。

武夷山大红袍如何走出武夷山

九哥阅读(5)


   武夷岩茶(大红袍),是中国茶叶发展史上怎么也绕不过去的坐标,它以自己特有的“岩骨花香”,饮誉中外。然而,独具“岩韵”的岩茶却似乎一直走不出朱子文化的发源地,走不出峻峭的岩山石壁,市场占有率、价格和产值始终与同属福建的铁观音有相当的差距,有人认为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主要是政府不重视,也有人认为是岩茶制作工艺制约了岩茶的发展,一时间众说纷纭。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大红袍)究竟该如何走出深山?它是否能拷贝其他茶种的发展道路?各路茶人聚集一堂,有了这次的“中国茶座”。

以文化带动岩茶的发展

支招:拍摄武夷岩茶(大红袍)为主题的电视剧

    陈龙:消费者本身就有各自的品饮习惯,对新事物、新口味都要有一个慢慢了解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却鲜少接触到岩茶,能喝到的却不是真正的好茶,口味不怎么样,自然就要对它产生排斥。当然,我也反对武夷岩茶(大红袍)去效仿别人的发展模式,毕竟岩茶无论从地域还是人文方面都有其独具特色的地方,单纯的商业炒作会红一时,不会红一世。岩茶的发展还是要从揭示、弘扬它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开始,这种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岩茶的历史,还包括发源于武夷的朱子理学、同属闽北的宋代建窑器文化、闽南“海丝”文明中的茶叶贸易等等,从而全方位地抬升岩茶的历史地位,以文化带动茶叶的发展。

    王毅霞:我同样也不主张发展岩茶要拷贝其他茶类的做法,那是拾人牙慧,毫无特色。武夷岩茶(大红袍)首先应该从正面的宣传开始,宣传又不等于要铺天盖地的商业炒作。这是个讲求个性的时代,岩茶的个性就是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渊源的历史,可以充分利用武夷山旅游度假这个窗口,从文化宣传着手。你看一部描述遥远晋商的电视剧《乔家大院》都能让武夷山火了起来,如果政府牵头投资拍摄一部以武夷岩茶(大红袍)为主线的电视剧,在有影响的媒体上播放,我就不信岩茶火不起来?

以“走出去”的方式带动岩茶的发展

支招:5月下旬举办岩茶推广活动

    朱陈松:以文化带动发展肯定是岩茶要走的路,但是在形式上我认为还是要多一点“走出去”的精神。岩茶目前尴尬的现状除了政府工作重心因素以外,武夷山从茶农到商人,都没能真正走出武夷山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没有走出来,他们就不了解市场,更谈不上分析市场,分析顾客的消费心理。就我个人的观点,目前福州喝铁观音的消费群体已经日趋成熟,他们都渴望在品饮方面有一个大的提升。这个时候,他们是最愿意尝试一种新事物,也最容易理解其他茶类的特点,而岩茶本身独具韵味的内涵恰好能吸引住这个消费群体。武夷岩茶(大红袍)这时如果能适时地介入,相信一定能占据这部分市场。所以我觉得,无论是对政府、茶农还是茶商来说,还是要多一点“走出来”的勇气,多一点接触市场、分析市场的理念。市场是根本,安溪就是很好的例子。

  吴先生:我首先想说的是,武夷山政府已经开始正视岩茶的发展,希望把以“旅”带“茶”和以“茶”促“旅”紧密结合在一起,走出一条有武夷特色的发展道路。其中“走出去”是政府已经实施的步骤之一。5月下旬,我们就在省博物院举办了“浪漫武夷、风雅茶韵”的大型岩茶推广活动,给武夷山的茶厂、企业一个平台,让他们走出来,走到市场的前沿,和消费者面对面的交流。活动期间还有“千人品茗会”,我们把真正好的武夷岩茶(大红袍)提供给消费者免费品尝,让消费者在了解完岩茶之后,还能品尝到真正的岩茶。

  武夷山市茶叶同业公会在各地的分会也将陆续成立,希望以行业协会的形式团结起当地的经销商,一起开拓当地的岩茶市场。以后,我们还会走出福建,把茶文化节、斗茶会等放到全国各地举行。总之,要主动走到消费者面前,让他们从认识开始,到接受,最后喜欢上武夷岩茶(大红袍)。

  以诚信带动岩茶发展

  支招:岩茶诚信经营先从旅游行业开始

  陈学军:我在福州做了五年的岩茶,最大的感受就是两个字“诚信”。其实武夷岩茶(大红袍)不是没有市场,它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岩茶的出口不输给别人,在东南亚一带也有不错的市场。而在国内,除了消费者不了解以外,岩茶的真实品质没有被展现出来也是消费者没法接受的重要原因。福州专营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店不多,岩茶所占的市场份额也不大,而我始终是以岩茶经营为主,讲求的是“润物细无声”的生意理念,其间没有做过任何宣传,选择的店址也不是最好,但也培养出了一批爱喝岩茶的客人,靠什么?就是“诚信”嘛。我的岩茶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级别之上,品质上不会有太大起伏。客人要几千元的岩茶,如果我这没有就是没有,绝不会拿几百元的茶卖给客人。否则一单生意成功了,损失的却是你的招牌和口碑。“诚信”,是一个生意人想把生意长久做下去的根本,政府的重视固然重要,宣传推广固然也重要,但在这背后,归根到底还是要严守经营上的“诚信”二字。

  吴先生:在茶叶市场鱼龙混杂的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茶商意识到了诚信的重要,我们政府也意识到这点,我们已经确定主推“武夷大红袍”这个茶种,并把它当作一个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品牌来推广宣传,相信这对规范岩茶市场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另外,政府已经决定要在福州成立“武夷大红袍”的推广中心,并且会由政府授予一批在福州经营“大红袍”的诚信店……这些措施以后还会在更多的城市推广,以后看到诚信店的标志,消费者就可以大胆、放心地购买。

  陈龙:岩茶的诚信经营首先要从旅游行业开始。武夷山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前往观光,他们中很多人都是慕名前往,点名要带“岩骨花香”的岩茶回去。可结果呢,旅游区里的岩茶价钱高得吓人,品质却差得让人失望,根本不能代表真正岩茶的品质。但旅游者不知道啊,他们只知道连武夷山买来的岩茶都是这种品质,那岩茶的品质就是这样了!劣质的岩茶甚至是假的岩茶充斥着武夷的旅游市场,这对岩茶拓展市场的影响是致命的,如何规范市场,打击假冒伪劣,消除消费者对岩茶认识的误区,应该是从政府到茶商马上就要去做的事。

  以科技增产带动岩茶发展

  支招:改良品种很重要

  陈龙:造成岩茶如今的市场局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产量不多应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当然这也和岩茶树种和栽培的特殊自然环境有关。产地的茶不多,能流入市场的也少,其中能称得上好茶的就更少。所以除了文化兴茶,规范市场以外,应该要在保证岩茶品质的基础上提高产量。要用科技的手段,改良岩茶品种,在适宜的自然环境下种植岩茶,目前在建瓯、福安等地就有改良后的岩茶在试种,这对提高岩茶的产量是很有帮助的。

  朱陈松:其实和铁观音的种植环境比起来,武夷山更具有独特的山地优势,只要能做到因地制宜,用科学的方法种植岩茶,岩茶的产量提高绝对不是问题。而且像我前面讲过的,产量很大程度上是靠市场来带动的,市场扩大了,茶农看到利润上去了,自然会花更多精力在生产上,产量自然也就上去了,生产和市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本刊观点:众人的纷纷献策,让我们正视了武夷岩茶(大红袍)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也发现在问题的背后,岩茶还是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出口不再受到WTO成员国关税壁垒、农产品配额限制的影响,比较优势逐步显现出来。从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内质而言,近年来,“大红袍”获得证明商标,武夷岩茶(大红袍)获原产地域保护,品牌效益开始凸显出来,还有繁荣的旅游产业做后盾,如何正确利用起这种种优势,成为武夷茶人们下一步将要思考的问题。下期“中国茶座”我们将继续就武夷岩茶(大红袍)如何走出武夷山展开讨论,如果您也钟爱岩茶,如果您也关注岩茶的发展,欢迎您加入到茶座中来,共同为岩茶的发展出谋划策。

  5月20日,武夷山市政府在福州西湖举行了一场大型的大红袍春茗会,现场茶香四溢,数千名爱茶者品尝到了来自武夷山正宗大红袍的“岩骨花香”。武夷山还利用此次机会首次在外地设立了4家大红袍诚信店,并把易安居茶道会所作为武夷岩茶(大红袍)的推广中心和武夷山茶业同业公会福州分会。武夷岩茶(大红袍)似乎一切准备就绪,正蓄势待发。
  对此,受邀来到现场的专家学者们又是怎么看的呢?我们邀请他们来到“中国茶座”,继续为武夷岩茶(大红袍)诊脉出招。

  支招:提高岩茶美誉度

  杨江帆:武夷山山好,水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岩茶的制作工艺更是经历了几百年的磨砺,这一切都为岩茶走出武夷山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现在武夷岩茶(大红袍)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知名度是要让别人真正的认识岩茶,了解岩茶的历史,岩茶的种类,岩茶的制作工艺,岩茶的口感等等。在此基础上再提高美誉度,其实武夷山的旅游业是推广岩茶很好的一种形式,但是很可惜,一般的旅游者慕名去武夷山却很难买到好茶。喝茶人都知道,当你第一次尝试一种新茶,口感却没有预期的好,就很难继续接受,这对岩茶美誉度的影响是很大的。

  武夷山要让岩茶主动走出来,像今天这样大型的品茗会就非常好,以后这样的推广活动还应该走得更远一些,让长期养在深闺的岩茶以其最真实的品质展示在人们面前,相信没有人会不爱上岩茶的。

     支招:不可盲目扩大种植面积

  骆少君:武夷山文化底蕴丰厚,茶业发展一直很健康。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品质、风格不是一代、二代人所能确定的,而是根据其自然环境、茶树的生物学特点,几代人摸索出的一套最能发挥其本质特性的加工工艺,缓慢形成的。其独特的品质,文化内涵是任何茶不能取代的,因此武夷岩茶(大红袍)不能复制其他茶类一味强调产量,而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品质上。走市场要讲“质”不能求“量”,更不能看到一点市场前景就盲目地扩大种植面积,有些明明不具备岩茶生长环境的地方也霸王硬上弓,这样势必影响岩茶的整体品质,百害而无一利。 
 
    支招:政府全力投入和支持

  陈泽财:今天这样大型的岩茶推介活动,已经充分证明了武夷山市政府在全力推广岩茶方面所下的决心。这次的推介活动只是岩茶走出武夷山的开始,以后武夷山市政府会把福州的经验带出福建,到北京的马连道、广州芳村,还要在北京、上海、济南等地陆续成立武夷山茶业同业公会分会,各分会将定期举办各种适合当地的活动,联合当地的岩茶经销商,把市场规范起来。

  政府将牵头在各地设立推广中心,诚信专卖店等,保证岩茶销售渠道的畅通,无论在哪里,都让消费者能喝到正宗的岩茶。此外,武夷山市政府已经决定每年拿出100万资金,专门为茶产业服务,对茶农的鼓励政策比以前也有了很大提高,凡茶叶在质量评比中获得国家级奖项的,政府给予奖励3000元。获得省级奖励的,政府给予奖励2000元,茶叶商标获得全省知名商标称号的,奖励1万元。

  王书荣:岩茶独特的岩韵和武夷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决定了易安居作为授权的岩茶推广中心一定会以文化活动为主要手段,来宣传武夷岩茶(大红袍)。我们准备在十月份邀请女子十二乐坊来西湖演出,届时会把岩茶作为宣传的内容之一。

  我们还希望易安居能发挥起岩茶销售主渠道的作用,一同来规范市场。当然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政府对推广中心在资金和政策上都要有所投入。

  支招:向“杭帮菜”学习

  骆少君:我去过几次武夷山,发现每到新茶上市的时候,武夷山的茶农们会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互相压价,明明品质很好的茶叶,却因为这种恶性竞争最终被贱卖出去。岩茶拥有那么独特的品质,而目前市场的普遍价格与之相比是非常不相称的。

  我想“杭帮菜”风靡全国的例子是很值得武夷茶人们思考的。杭帮菜原来一点都不出名,在中国几大菜系中根本排不上名次,但杭菜的师傅们集体发展的意识很强。比如今天我这家店没有上好的材料做正宗的西湖醋鱼,我就把客人推荐到另外一家店去,宁可少一单生意,也绝不让客人吃不正宗的杭帮菜。一家生意的损失换来的是杭帮菜整体影响力的提高,武夷茶人们也应该多一点“抱团”意识,彼此之间多一点协作精神,像刚才陈主任说的以分会形式把各地茶商联合起来,规范起来,这个方法就很好。相信只有武夷岩茶(大红袍)整体利益提高了,茶农茶商们才能有更多的收益。

   吴雅真:武夷岩茶(大红袍)一直是我的最爱,它与铁观音是乌龙茶的两朵奇葩,也是福建的骄傲。但是在推广方面,和铁观音相比,岩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当初,安溪县还是一个很穷的县,为了举办第一届茶文化节,为了推动茶产业的发展,每个乡的乡长都要出1000元钱,就这样,安溪人把铁音做起来了。这种破釜沉舟的精神很值得武夷茶人们学习。此外,铁观音在走市场过程中还重视创新,当他们发现消费者对清香型铁观音情有独钟时,马上顺应市场需求,调整制作工艺,很快抓住了消费者口味。

  当然,每个茶种在走向市场时都要走适合自己的模式,岩茶的发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必须保持自己独特的品质,不能完全模仿他人。总之,就像前面有专家提到的,武夷茶人们一定要团结起来,多一点开放的精神,多向别人学习,然后结合自己的特性,走一条属于武夷岩茶(大红袍)自己的道路。

  通过本期关于“大红袍”如何走出武夷山的讨论,让我们在细心聆听专家们意见的同时,也对岩茶本身更多了一层认识。正如专家们所说的,任何一种事物,只有认识了才可能去接受和喜欢。宛如仙镜的武夷山水早已被我们所熟知,如今青山绿水沐浴下的武夷岩茶(大红袍)也终于走出深闺,有了诚信当头的专卖店,有了如此大规模的品茗会,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更有了更多爱茶人的热情关注,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它会走出一条有着武夷特色的茶路,且越走越宽。

武夷岩茶即将进入大复兴时代

九哥阅读(6)

从若干年前,安溪人背着铁观音走街串巷地叫卖,到如今观音韵香飘世界;从茶马古道在群山峻岭中一点点露出它神秘的面纱,到时下全中国一起在收藏普洱。铁观音和普洱茶分别在中国茶市掀起了不小的风浪,在经历了它们各自的辉煌之后,我们不禁会想:下一个在茶市掀起风浪的会是哪种茶?

从2006年开始,武夷山借“双世遗”的有利资源,高调地将茶旅联盟直通车开进了福州、浙江和北京;普洱带来的陈茶风也给岩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陈韵。种种迹象让我们不能不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山绿水的武夷山,武夷岩茶在经历了数百年前的繁荣之后,它是否能迎来下一个辉煌?

现象一

陈茶兴起

有人说,新茶,只是浮在表面上的那层华丽,那芬芳太刺激,容易让人迷惑。普洱茶的“陈香”“陈韵”给乌龙茶带来的影响已经逐渐浮出水面,消费者们似乎越来越喜欢有着光阴故事的淡淡陈香味。陈年乌龙茶的价格也随着“陈韵”而水涨船高。

岩茶在这方面则体现得更为明显,在目前市场价格普遍不高的情况下,陈年岩茶因为一个“陈”字而身价倍增,比新茶价格高出两三倍如今在武夷山已经不算稀奇。一些号称已经存放了十几年的陈茶价格已经上万。

理由

武夷岩茶自古以来就有“陈”比“新”好的说法,清初周亮工《闽茶曲》之六说:

“雨前虽好但嫌新,火气未除莫接唇。

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

可见,古人已经知道陈年岩茶的妙处,有光阴的滋味渗入其中,淡淡的陈香,经过了四季的沉淀,别有一番滋味。武夷山民间都有这样的习惯:如若有人感冒、发烧或是腹泻,首先想到的不是去医院,而是去找陈年的武夷岩茶,好似灵丹妙药一样,喝过就好了。正因了陈年武夷茶的药用价值及保健功能,所以在武夷山本地,大家也视陈年武夷茶跟宝一样,轻易不送人。

预测

陈年岩茶的出现为岩茶的市场提供了另一个空间,它能否步陈年普洱茶的后尘火爆全国并不重要,但今天中国茶市陈茶的火爆不得不让我们对陈年岩茶也充满了期待,重要的是它有自己独特的“陈香”“陈韵”,吸引更多人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岩茶。

现象二

大企业进驻

从前年开始,已经有不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进驻武夷山,把武夷岩茶作为下一个投资目标。

记者从武夷山市工商局获知,到2005年底,在武夷山注册的茶叶企业已经超过150多家,其中不乏实力雄厚的茶企业,如国宏生态、福莲岩茶、盛世茶业等等。2004年,国宏生态与当地茶农茶企合作,并在今年3月,与国有企业武夷山市茶场签订了每年代加工5000吨茶叶的合同,同时为62家加盟企业提供生态肥,统一生产流程,加工成毛茶后厂家统一收购。从去年的收购价格来看,比当地的茶青价格每斤高出几元钱。国宏生态的举动提高了当地岩茶整体茶青的价格。

理由

武夷山的茶企业虽然已经多过百家,但与许多产茶区相类似,茶产业的发展在武夷山存在着长期无法解决的“散、小、乱”的现象。多数有茶园的农户也都是采取自种自采、自行加工自行销售的最传统的经营模式,武夷山本地企业能谈得上规模的更是少之又少,许多企业想朝着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却苦于缺乏实力和经验。而此时,大企业的进驻一定程度上给了当地茶企业很好的示范作用。

而武夷山政府自去年开始对岩茶大幅度增加扶持力度,也必将吸引一些海外投资者的兴趣。福莲岩茶的总经理应佩文和盛世茶业的董事长施晓敢都说:“武夷茶的潜力、武夷山市政府对茶行业投资的支持、对武夷茶品牌的规范及完善的行政管理职能,都坚定了我们投资的信心。”

预测

尽管大企业进驻过程中的各种动作还在不断引起争议,但从发展产业角度而言,目前武夷山的岩茶产业的确急需一批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进行整合推广。国宏的生态肥、外山茶园和对岩茶传统工艺的改良……很多人相信,这些“外来和尚”的加入将推动武夷岩茶整个产业的发展,迅速在全国市场形成岩茶热。

现象三

收藏风渐行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在武夷山时常能遇到不少操着各地口音的人出入当地的各个茶场,和一般收茶人讨价还价不同,他们只要看上某一种产品,就以高出正常收购价格一倍甚至几倍的价格全部收购走。记者从很多茶商口中了解到,从2005年开始,来自广州、香港地区、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的很多茶商就开始到武夷山大量收购武夷茶,而且数量巨大。武夷山市慧宛茶厂的陈孝文说:“就我知道的,广州那边囤有20万斤以上武夷茶的茶商就有十个,10万斤以下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个了。”武夷山市永生茶厂的游玉琼说:“去年年底,有个广州的客人,一下子收购了1000担的武夷茶。”记者也得知有不少安溪铁观音茶商也花费巨资来武夷山收茶。

理由

与铁观音在安溪的大面积种植不同,由于武夷岩茶所需的独特生长环境,尽管目前武夷山的茶企业已经超过百家,但到目前为止,武夷山共有茶园仅10万亩,按亩产60斤茶叶计算,每年的茶叶生产总量仅为600万斤。又因为武夷山是双世遗产地,出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考虑,多年之前就已禁止开山种茶。虽然通过工艺改良,岩茶的亩产量会有所增加,但据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武夷岩茶的年产量绝不会超过1000万斤(即5000吨)。然而产量的稀少却没有给岩茶带来较高的价格,由于岩茶目前的市场份额较小,消费群体有限,目前岩茶的单价很低,600元/斤的武夷岩茶品质已属中等。

因此,目前产量少、价格便宜而又品质不错的武夷岩茶自然成为颇具远见的茶商们未来投资的首选。

预测

当地茶商说,大部分收茶的茶商是将岩茶做收藏用,期待它成为陈茶后价格上涨。不管这种投资是否有炒作嫌疑,我们高兴的是已有投资者把目光转到岩茶身上。只要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岩茶,看好岩茶,那么,武夷岩茶一定会呈现出它应有的身价;对于投资者而言,收益将难以估量。

茶砖茶饼大全

九哥阅读(5)

说到茶饼或茶砖,一般人脑子里马上想到的就是普洱茶。几百年前一个马背上的意外,让普洱茶成为了茶饼的代名词,也让许多见多了纤瘦的绿茶,喝惯了颗粒状铁观音的茶客们第一次发现,原来茶叶可以做成饼状或砖头状,原来喝茶需要一片片掰下来冲泡。

普洱茶的兴起,把许多茶客的目光吸引到了这种特殊的茶形身上,紧压茶一时成为众多茶客关注的对象。其实除了普洱茶,全国各地都有生产紧压茶,黑茶中的千两茶、茯砖等都是做成茶饼、茶砖等紧压茶的形态,本刊上期已就此作过详尽的报道。

本期,我们继续走进那些被凝结的时间,感受那些被紧缩的茶香。

凝结历史的龙凤团饼

紧压茶特殊的外形在古代为茶叶的运输提供了便利,因此中国的紧压茶很多都是作为边销茶品种,以方便长途长期的运输。产自福建的龙凤团茶是八百多年前宋代最具代表性的紧压茶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是紧压茶工艺的一个巅峰。

龙凤团茶和今天武夷岩茶的紧压茶略有不同,它实际是一种蒸青团茶。当年团茶的主产地在福建北部,今建瓯市东峰一带,因位于闽王王城北部故又称为北苑,所以团茶也称北苑贡茶。最早制作团茶的人是五代闽国时一个叫王廷晖的人,而真正使团茶技术成熟并风靡上层社会的,则是后来的丁谓和蔡襄。丁谓任福建转运使期间,曾到闽北督造团茶,“贡不过四十饼,专拟上供”。相隔四十年后,蔡襄任福建转运使,又督造出小龙凤团茶,“几二十饼重一斤”。其后,由于宋徽宗的重视,并自撰写了有关龙凤团茶的专著《大观茶论》,团茶制作工艺日益精湛,形成中国茶业史上的一大奇观。

龙凤团茶制作的工艺相当复杂。首先是用料精细。一般是采用早春时刚刚绽发的茶芽,称“银丝冰芽”,小心剔摘后,用清泉水濯净,再蒸青、榨汁、上模、压紧、烘焙等;每一道环节都有许多讲究,比如仅烘焙,就需用特制木炭,低温下(手触温而不热)连续烘焙几十个小时。除此,团茶的造型包装也讲究。形状上除了常见的圆饼状,还有方状、元宝状等,表面还印有龙凤图案。外包装一般是内以细绵纸,外以锦缎,皇帝专用的用黄色包装,赏赐大臣的用绯色包装。

龙凤团茶的冲泡也十分讲究。要有一整套的专门茶具,而且不能用铁器。冲泡时,必须先将团茶用木棰轻轻敲碎,然后放在专门的茶碾里碾碎,再用细绢做的筛子筛过,然后将茶粉挑取适量放到兔毫盏里,先注少量开水拌成糊状,然后才以沸水注下,一边注一边用特制的竹拂轻轻击打。这样冲泡出来的茶汤,最后面上会出现一层极细的白沫,品茶者观察泡沫的颜色以及保持的时间,以此断定茶的优劣。最后连汤带水一起喝掉。

正因为龙凤团茶的制作与冲泡如此复杂,所以它只能在宫廷与大臣间流行,是一种纯粹的贵族茶。当时代发生变化,团茶也就日渐式微。到明初时,明太祖罢停原在武夷山的御茶园,团茶从此基本绝迹。

今天一般人已不可能见到当时龙凤团茶的实物了,北苑遗址上的人们曾试图从各种史料记载中去还原龙凤团茶的制作方法,至今无果,让许多茶史工作者颇感遗憾。但今天,依旧存世的紧压茶却也在某种程度上延续着龙凤团饼的辉煌。

中国茶饼大搜索

在中国目前的茶叶市场中,有很多制成茶饼或茶砖的茶叶。为此,本刊做了一次不完全的搜索,以飨读者。

普洱紧压茶

今天紧压茶的代言人非普洱茶莫属,普洱茶有散茶和紧压茶,其中紧压茶又分为方形的“普洱方茶”、碗形的“普洱沱茶”、圆形的“七子饼茶”、心形的“普洱紧茶”。

其中圆形的“七子饼茶”占了相当大的分量。一方面,饼茶易于压制和运输,另外“七子”谐音“妻子”,也预示着多子多福的含义。过去的饼茶以357克一饼为标准,如今市面上也出现了400g、500g、1000g等不同的规格。

普洱方茶有两种形状,一种是正方形,另一种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通常叫作“茶砖”,正方形的通常叫作“小方砖”,昆明茶厂、勐海茶厂、下关茶厂等老牌茶厂制作方砖的历史由来已久,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昆明茶厂的92四喜方砖,市面上也称“福禄寿喜砖”。

沱茶和紧茶由于形状比较不规则,所以是普洱紧压茶中最难制作的。它们正面形状颇像一个小馒头,不同的是,沱茶的背后是凹陷进去的,整体像一个碗;而紧茶的背面是突出来的一个小把,整体像一个蘑菇,也类似心脏的形状,所以紧茶也叫“蘑菇沱”,或者“心脏沱”。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下关茶厂,他们出品的班禅紧茶、宝焰紧茶、销法沱、苍洱沱、马背沱茶等等,都非常有名。

武夷岩茶饼

武夷岩茶传统外形为条索状散茶。1997年,原武夷山市茶科所所长陈德华先生率先研制开发出了岩茶紧压茶。因为紧压茶既保留了武夷岩茶的韵味又带有浓浓的陈香,而且便于携带保存,又能作为一种旅游纪念品,首批岩茶紧压茶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认可,很快受到市场欢迎。随后一些厂家也紧跟而上,形成一定生产规模并通过了国家质量技术鉴定。

目前市场上见到的岩茶饼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多作为旅游纪念品的“纪念铁饼”,茶饼上多有压制的武夷山风景图案花纹,还配有印刷精美的外包装盒。这种饼因为压制得特别紧,坚硬如铁,一般的刀具也无法切碎,所以不太适合立即饮用。另一种是可以即饮的茶饼,外形有方砖状也有圆饼状,大饼约为300—350克,小饼一般为100克。为方便冲泡,茶饼背面有类似于巧克力的网格状,冲泡时用手即可掰下。

岩茶饼的冲泡方法与岩茶无异,唯第一泡时间更长一些,要等茶饼块化开后再出水。一般来说,岩茶饼茶汤的花香较一般岩茶会弱,长处则在于茶汤醇滑,尤其是陈放数年后茶汤更佳。

漳平水仙茶饼

如果说龙凤团茶的制作工艺失传已久,岩茶饼又是新近冒出的茶饼,那么产于漳平的水仙茶饼,则是从清朝开始延续至今的乌龙茶饼,可谓福建名茶中的一枝异花。

从元代起,漳平就开始茶叶种植,1914年,漳平双洋中村茶人邓观金创制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茶类——水仙茶饼。光绪二十年,由“泰昌茶庄”选送的漳平水仙茶饼获得了巴拿马博览会和上海博览会金奖。

水仙茶饼的原料选自著名的水仙茶树茶青。在洋平,这类茶树大都生长在山高林密雾多无污染的山坡上,茶季到时,一般是采摘露水刚干的三片标准叶尖。茶青从山上运回农舍后,便开始制作。茶饼的制作基本上沿用闽北乌龙茶工艺,参考闽南乌龙茶工艺略加改造。经晾青、晒青、摇青、杀青、揉捻等,然后上模压制定型,最后再用文火慢慢烘焙、干燥。水仙茶饼多为小方块状,每块约20克。外观色泽乌褐油润,以细白纸包裹。冲泡时,只需打开包装,直接投入盖碗或紫砂壶中,以工夫茶法冲瀹即可。水仙茶饼的茶汤汤色橙黄明亮,香气优雅,滋味醇正,回味悠长。

福建白茶饼

福建茶饼家族近年来还出现一种白茶饼,实际上就是以白茶为原料的紧压茶。白茶饼的生产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的龙凤团茶,《大观茶论》中就有相关的记载。但目前闽东生产的白茶饼,与宋代时的团茶有很大不同。但无论如何,也是一种极具特色的茶类。

湖南黑茶

黑茶是我国特有茶类,生产历史悠久,以制成紧压茶边销为主,主要产于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地。和普洱茶一样,湖南黑茶也分散茶、紧压茶两大类。紧压茶有千两茶(也称花卷)、茯砖、黑砖茶等。

花卷茶一支卷需要十多个年轻力壮的汉子同时做,加工时不能停。1958年,湖南省安化第二茶厂(今白沙溪茶厂)试用机械压制,改为长方砖形,称为“花砖”。

茯砖每块净重旧秤5斤(3千克),用纸壳封装,又称“封茶”。因为需在伏天生产,故称“伏砖茶”。1953年安化砖茶厂成功制造第一片茯砖。1956年改用机械压制茯砖,每片净重2千克。

安化黑茶砖是20世纪30年代推出的产品,呈长方砖形,规格为35×18.5×5厘米,每片重2千克。与茯砖相比,砖压制更紧更硬,砖面乌润光滑,嵌印有商标图案及出产厂名。当时的砖茶分“天、地、人、和”四个等级,统称“黑茶砖”。

四川紧压茶

康砖茶外形呈圆角长方形,净重500克。香气纯正,茶汤红黄,滋味尚浓醇。金尖茶外形呈圆角长方形,净重为2.5千克。色泽棕褐,香气纯正,茶汤黄红尚明,滋味醇和。方包茶外形为长方形篾包状,净重35千克。色泽黄褐,香气稍带烟焦气,汤色黄红,滋味醇和。茯砖茶外形呈长方形,内有金黄色“金花”,香气纯正稍带金花香,茶汤橙黄,滋味醇和略涩。

湖北、广西紧压茶

湖北紧压茶包括青砖茶和米砖茶。青砖茶外形呈长方形砖块状,色泽青褐;香气纯正,茶汤橙红,滋味醇和。特级米砖茶香气纯正,茶汤深红,滋味浓醇,叶底红匀。

广西紧压茶主要是广西篓装六堡茶。六堡茶外形为圆柱形篓包状,每篓净重达55千克、50千克、45千克、40千克、37.5千克等。香气陈香浓郁,似槟榔香,茶汤红浓深厚,滋味醇滑。

品鉴武夷岩茶饼

在喝多了普洱茶饼之后,武夷岩茶饼如同一股春风拂面,让人倍感新鲜。

目前,武夷山已有十多家厂家生产岩茶饼。据了解,岩茶饼采用的原料,一般是选用以传统工艺制作好的岩茶散茶,经过湿温软化,再上模紧压成型。所以,它是一种前发酵茶,不需陈放,可直接饮用。而且岩茶饼采用的是武夷岩茶的成茶,采用液压机压制,茶叶的品质跟岩茶散茶保持一致。如果在合适的环境中陈放一定时间后,岩茶饼经过自然氧化的作用,茶汤会变得更醇厚,又有类似普洱茶一样陈香。

本期,让我们和专家一起,品鉴一下由原武夷山市茶科所所长陈德华先生自己改良后的岩茶紧压茶和近十年前制作的武夷岩茶饼,感受那种异样的风情。

品鉴茶品:1996年岩茶小沱茶、1997年岩茶方砖。2005年岩茶茶饼、2006年岩茶茶饼

品鉴专家:张天福、陈郁榕

品鉴结果

无论是97年的方形茶砖还是2006年新制的茶饼都很好地保存了武夷岩茶特有的岩韵,且花香清长,97年的茶砖还表现出了良好的陈香。其中97年方砖和2006年茶饼具体品鉴结果如下:

品类     外形    香气   口感     汤色  叶底

1997年方茶砖 乌色    陈香   浓厚滑爽   褐红  亮

2006年圆茶饼 光滑稍油润 花香清长 较醇爽具岩韵 橙红  软亮匀整

专家说法:

张天福老先生曾两次参与了岩茶紧压茶的品鉴,他对这种新产品的出现表示认可,觉得紧压型茶饼在品质上保持了岩茶特有的岩韵花香,且改变了散茶条索形输送的外形,更方便携带和冲泡。同时,他也希望这种紧压茶的出现不要受到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影响,只有保持住“岩韵”才是好茶。

厂家评说岩茶饼

武夷山清风涧茶叶公司的黄勇总经理说,岩茶自古就具有经久耐藏的特性,岩茶饼的出现改变了散茶不方便携带,容易变碎的特性,延长了岩茶的保质期和销售期。黄勇说自己压制的岩茶饼的原料都是根据客户需要进行选择,但基本都是采用陈年岩茶为原料,因为新茶被压制后其陈化程度会变慢。而消费岩茶饼主要也以老茶客为主。

不过,黄勇表示,制作岩茶饼目前还是附带性地做一些,谈不上趋势。

想你的风吹到了武夷山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 2024 武夷山   网站地图

通过不断的努力来完善自己,不一定有收获,但日子过的比较充实。加油!

  本次加载用时:0.138秒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