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席茶琴悠然成乐,小种红茶“魔法静品会”

九哥阅读(5)

静默,三泡不语,且品杯中茗。

四席同时开汤,众人皆屏息以待——茶会在乌山一角的红雨山房内举行。布席的庭院不小,但四方大小不一的茶席与满席的茶友让大院一隅略显促狭。顶上的露天玻璃窗完整地过滤了清晨的阳光,虽清新,但不免让人心生燥热。此时若想凉快,唯有心静……

此方茶会汇聚五区红茶,特设四席,每席均精选各区具代表红茶,以便入席茶友能周全体会红茶的各地韵味。第一道,正山小种红茶,采武夷桐木关村菜茶经传统烟熏工艺制成。提壶注水,其天然一段松烟香,水中自有桂圆味,不禁让人感叹古人化腐朽为神奇的智慧。庭院正前方,乃天上客之席,蓝色席布为底,中间铺以横条竹制桌旗,右手边花器内插有绿萝两叶,君聊以自嘲曰,愿为绿叶衬其余三席之花,正应对其席面之风格,简约而不失大气。

第二道茶,各席均瀹不同省份之功夫红茶,政和功夫发紫罗兰之香;白琳豆香挂杯,甘草香入味;四川红茶橘子香隐水间;恍惚间,台茶蜜香十八薄荷香醒人脑,沁人心脾……

这些各具特色的茶香形成离不开其独特的地域性。五行之生,各一其性。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茶为灵草,更是如此。福建茶人之家常务理事廖公杖举例说道,祁门红茶乃槠叶种制作,在安徽地区种植的制成红茶品质很好,现有移种浙江、云南一代则味大相庭径,茶叶地域性之强可想而知。

功夫红茶的工艺乃在正山小种红茶工艺之基础创制,较之区别,关键在于小种红茶过红锅这一特殊工艺,而工艺仿若魔术师之手,可幻化各类鲜叶为红茶。对于工艺之与红茶,国家高级评茶师陈金水的解读为,工艺是茶品质的基础保证,不同的工艺决定了茶青的变化方向,只有用对了工艺,才能让茶品种发挥最大的优势,制作出最好的茶。

中庭的茶席飘来淡淡的茉莉花香,让人以为茶香。寻香而来,原来是夏兰草席面的精致插花所散发。紫色的桌旗在阳光下仿佛静静绽放的紫色睡莲,桌前的白色瓷杯空杯以待,优雅的茉莉花小心地探出了头,那摸样,似想一睹芳容,又怕扰了茶香。

夏兰草的席内坐着来自白俄罗斯的女士Darya,是位中国茶道爱好者。出于对中国茶的喜爱,她经常去各式的茶店感受中国茶,但以茶席的形式品茗乃其第一次体验。对于此次的品茗感受,她缓缓地说道:“我对此次茶席的感觉是简单而好看,很喜欢这几款红茶的香气,虽说不出更喜欢哪款,但是安化黑茶的特殊香气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次茶会集红茶十八款,其中给在场茶友留下深刻印象的茶往往具备独特香型,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土地风味、不同的工艺造就了红茶世界百花齐放的盛况。

茶友“榕树下的梦”形容阿离的茶席像夏天里的一缕清新的风,清爽的绿色基调,简洁的茶器搭配,切中阿离的略有禅机的茶席解读:“夏天是最清凉的季节,因为只有夏天我们才最能深刻地感受到清凉的含义。”

茶歇,茶友互动品感。茶友陈晓娟说道,此番品饮易武古树红茶,细闻干茶,花香悠然,条索壮实紧结;茶汤入口,汤水虽柔和细腻但茶质丰富,茶劲强烈鲜活,呈深山古树之气韵,品之让人有气定神闲之感,此感较之其他红茶,是为特别。

在植物学上,茶叶有大叶种、中叶种和小叶种之分,叶种的区别关键在于茶多酚含量大小。福建省茶叶质检站站长陈銮指出,大叶种茶叶的茶多酚含量大于中小叶种,红茶在国际贸易中强调浓、强、鲜的特点,浓就是浓度;强就是收敛性要强;鲜就是鲜爽。大叶种如云南的乔木古树,具备这些特色,故大叶种相对更适制红碎茶,而中、小叶种适合做工夫红茶。

晓雨的茶席设在阿离的正对面,较之阿离的清爽,她的席融入多元素的民族风。多彩的桌旗恰到好处地配以竹编的杯托,洁白的盖碗在晓雨的指尖行云流水。席主温婉大方、笑颜如花,可是呼应了席上亮眼的花朵?切莫一枝独秀……

对于此次的茶会,福建茶人之家理事崔榕表示,此次茶席让人感觉简约而不简单,在茶席上可以很平静地去喝一款茶。如今许多茶馆也开始融入茶席奉茶,茶能给味觉的享受,席能给人视觉的享受,喝茶那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是也,幸福很简单,一席茶,似一抚琴,演奏一曲关于茶的“高山流水”之乐,不为其他,但觅知音……

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

九哥阅读(5)

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Camellia azalea)亦称“条红茶”,创制于福建省武夷山,由小种红茶演变而来,主要产于福建、安徽、云南、四川、湖南、湖北、贵州、浙江、江苏、广东、台湾等省,主要品类有闽红、祁红、滇红、川红、湖红、宜红、黔红、越红、苏红、宁红、台红等,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商品茶之一[1]。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的加工工序包括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的品质是在时间、温度、湿度、pH、氧气等多种因子的共同作用下,通过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核心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逐步形成红茶色泽红润、香气高爽、汤色红亮、滋味醇厚、叶底红亮的品质特点[2,3]。

正是由于红茶在加工过程中茶多酚等物质得到了充分氧化降解,使得红茶滋味较绿茶醇厚,大大降低了绿茶的苦涩味,因此获得许多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许多茶区也将红茶产品开发作为解决夏秋绿茶滋味苦涩的有效技术手段。本研究通过在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加工过程中,对各个加工环节进行取样,对试样进行外观记录、感官审评和主要品质成分检测,旨在揭示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形成规律,从而为消费者更多地了解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加工工艺及品质形成规律,为茶叶加工技术人员提高红茶品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材料

供试原料、加工设备和场地等均由贵州开阳蓝芝茶叶开发公司提供,鲜叶为2012年8月上旬采摘的福鼎大白一芽一叶,设备为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加工所需常规设备,于2012年8月上旬在贵州开阳蓝芝茶叶开发公司开展相关试验。

方法

在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加工过程中的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初烘、做形和干燥环节,分别对样品进行取样、拍照、编号,及时测定其含水量,并进行感官审评,于-20 ℃条件下密封保存,用于测定主要品质成分。

感官审评: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各加工工序样品的感官审评参照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国家标准(GB/T 13738.2-2008)进行,并参照该标准进行评分[4]。鲜叶、萎凋叶、揉捻叶和发酵叶采用10 g样品,加150 mL水冲泡5 min的百分加权平均法评分;初烘叶和做形叶采用5 g样品,加150 mL水冲泡5 min的百分加权平均法评分;干燥叶采用3 g样品,加150 mL水冲泡5 min的百分加权平均法评分,其权重按照外形占20%、汤色占30%、香气占20%、滋味占20%和叶底占10%进行评定。

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Camellia azalea)亦称“条红茶”,创制于福建省武夷山,由小种红茶演变而来,主要产于福建、安徽、云南、四川、湖南、湖北、贵州、浙江、江苏、广东、台湾等省,主要品类有闽红、祁红、滇红、川红、湖红、宜红、黔红、越红、苏红、宁红、台红等,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商品茶之一[1]。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的加工工序包括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的品质是在时间、温度、湿度、pH、氧气等多种因子的共同作用下,通过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核心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逐步形成红茶色泽红润、香气高爽、汤色红亮、滋味醇厚、叶底红亮的品质特点[2,3]。

正是由于红茶在加工过程中茶多酚等物质得到了充分氧化降解,使得红茶滋味较绿茶醇厚,大大降低了绿茶的苦涩味,因此获得许多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许多茶区也将红茶产品开发作为解决夏秋绿茶滋味苦涩的有效技术手段。本研究通过在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加工过程中,对各个加工环节进行取样,对试样进行外观记录、感官审评和主要品质成分检测,旨在揭示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形成规律,从而为消费者更多地了解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加工工艺及品质形成规律,为茶叶加工技术人员提高红茶品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材料

供试原料、加工设备和场地等均由贵州开阳蓝芝茶叶开发公司提供,鲜叶为2012年8月上旬采摘的福鼎大白一芽一叶,设备为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加工所需常规设备,于2012年8月上旬在贵州开阳蓝芝茶叶开发公司开展相关试验。

方法

在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加工过程中的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初烘、做形和干燥环节,分别对样品进行取样、拍照、编号,及时测定其含水量,并进行感官审评,于-20 ℃条件下密封保存,用于测定主要品质成分。

感官审评: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各加工工序样品的感官审评参照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国家标准(GB/T 13738.2-2008)进行,并参照该标准进行评分[4]。鲜叶、萎凋叶、揉捻叶和发酵叶采用10 g样品,加150 mL水冲泡5 min的百分加权平均法评分;初烘叶和做形叶采用5 g样品,加150 mL水冲泡5 min的百分加权平均法评分;干燥叶采用3 g样品,加150 mL水冲泡5 min的百分加权平均法评分,其权重按照外形占20%、汤色占30%、香气占20%、滋味占20%和叶底占10%进行评定。

主要品质成分测定:含水量用120 ℃烘箱法进行测定[5];茶多酚含量用酒石酸亚铁-分光光度法测定[6];氨基酸含量用茚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7];咖啡碱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8];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参照卢世昌等[9]的方法进行测定。

结果与分析

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外观变化

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的品质在加工过程中逐渐形成,随着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的加工进程,各加工工序样品的外观主要表现为色泽和条索的变化,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样品的色泽在鲜叶到发酵工序过程中变化明显,从鲜叶的翠绿色变化为发酵叶的红明亮色。随着加工的继续进行,其色泽进一步变为干燥叶(即为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干茶,以下简称干茶)的红润,金毫显露;其条索则在揉捻和做形这2个加工工序中变化较为明显,揉捻工序使样品条索由自然形变为粗松的条形,而做形工序使样品的条索由粗松的条形变为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的扁形,而萎凋、发酵、初烘和干燥等工序则对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条索的变化基本没有影响。

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加工过程中的感官变化

对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加工过程中各加工工序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及评分,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随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加工过程的进行,各环节样品逐步接近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的品质特征,各项审评因子的审评得分总体呈上升趋势。从鲜叶到干茶,其外形由自然形转变为扁形较直、红润、金毫明显;汤色由嫩绿明亮转变为红明亮,香气由较浓的青草气味转变为甜香味,滋味由淡薄转变为醇滑,叶底则由完整的嫩绿色转变为欠完整的红色。其感官审评总分则由鲜叶的74.1分增加至干茶的85.1分。

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加工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

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加工过程中各工序样品含水量、主要滋味物质和色泽物质的变化如图2、3、4所示。

由图2可知,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含水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各工序含水量下降程度有所不同,初烘和干燥两个工序样品含水量下降程度较大,分别下降了21.37和24.22个百分点,其次是做形工序下降了14.35个百分点,萎凋、揉捻和发酵工序样品的含水量下降较少。众所周知,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初烘、做形、干燥这几个工序必然要提高温度和空气流通速度,因此样品含水量下降较快,而萎凋、揉捻和发酵工序中需要降低样品的失水速度,必要时甚至需要采取适当的补水措施,以达到理想的发酵效果。

由图3可知,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总体下降,茶多酚在揉捻、发酵和做形工序下降较为明显,分别下降了2.05、1.67和1.85个百分点;氨基酸含量总体有所下降,但在萎凋和做形两个工序中分别上升了2.57和1.31个百分点;咖啡碱含量则平稳下降,但下降程度不大。与鲜叶相比,干茶的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分别降低了5.16、1.04和0.62个百分点。

由图4可知,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加工过程中茶黄素含量变化不大;茶红素含量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从鲜叶的0.63%增加至发酵叶的2.18%,随后持续降低至干茶的1.27%;茶褐素含量则分别在萎凋和初烘工序中达到峰值0.65%和0.87%,在揉捻工序达到较小值0.57%,干燥工序时其含量为0.51%。与鲜叶相比,干茶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分别增加了0.6和0.14个百分点,分别是鲜叶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的2.01和1.37倍。

小结与讨论

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的条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等品质特征在加工过程中逐步形成,其本质是各样品的主要品质成分的含量发生了变化,如主要滋味成分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主要色泽和汤色成分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

茶汤的滋味主要是苦、涩、鲜等一系列物质综合作用的结果,涩味的代表物质是茶多酚,苦味的代表物质是咖啡碱,鲜味的代表物质是氨基酸。在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咖啡碱含量下降则可能是各加工工序样品苦涩味下降的本质所在。但萎凋叶和做形叶滋味鲜醇,茶多酚、氨基酸的含量变化却较大,可能是因为萎凋叶没有经过揉捻,其细胞破碎率较小,使得在样品冲泡时,茶多酚不能全部浸出,而氨基酸等物质能浸出较多的缘故,具体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红茶茶汤的汤色分为色度和亮度两个方面,色度与茶汤中水溶性物质的种类有关,如金黄色的茶黄素、红色的茶红素和暗红色的茶褐素,而亮度除与这些物质的浓度和比例有关之外,还与茶汤本身的浓度、温度以及茶叶表面的毫有关系。而红茶茶汤常常出现的“冷后浑”现象,正是由于茶汤温度下降,茶汤中的多酚类和蛋白质发生络合形成絮状物,造成茶汤亮度降低的现象。干燥叶(干茶)的汤色相对各工序样品的汤色,亮度较低,可能是因为茶叶表面的金毫在冲泡过程中从茶叶表面脱落悬浮于茶汤中所致。

参考文献:

[1] 陈宗懋.中国茶叶大辞典[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2] 宛晓春.茶叶生物化学[M]. 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76-178,195-196.

[3] ASIL M H,RABIEI B,ANSARI R H. Optimal fermentation time and temperature to improve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sensory characteristics of black tea[J]. Australian Journal of Crop Science,2012,6(3):550-558

[4] GB/T 13738.2-2008,红茶(第2部分):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S].

[5] GB/T 8303-2002,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S].

[6] GB/T 8313-2008,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S].

[7] GB/T 8314-2002,茶-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S].

[8] GB/T 8312-2002,茶-咖啡碱测定[S].

[9] 卢世昌,徐梅生.茶黄素和茶红素分光光度测定法的改进[J].茶叶科学,1964,8(1):38-44.

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新境界

九哥阅读(4)

中国是发明正山小种红茶的国家,传播到欧美地区,却成为他们的主要饮料之一,过去一 段很长的时间,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在中国主要是外销。国内饮用的人并不多。自上世纪90年代,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外销式微之后,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产业市场似乎微不足道。中 国的茶产业、茶文化,相对于其它产业是属于慢发展阶段,大部分仍处在第二次产业革命,甚至第一次产业革命前的状况。随着科技的发展,茶产业面临着严酷的挑 战。但挑战并不可怕,挑战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契机。————

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泡袋装

2008年开始,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开始回暖,福建武夷山推出工艺创新的金骏眉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受 到市场的青睐。2009年之后,有15个产茶省份开始重视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生产,一些历史名茶得到恢复和发展,一些创新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纷纷进入茶叶市场,逐渐受 消费者欢迎。中国茶文化的版图,似乎已悄悄地酝酿着一股新气象,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复兴的曙光,好像已经到来。

一种产业是否可持续性发展需要有产业文化来支撑,目前,我国的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产业文化是否足以支撑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产业的发展?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文化的主流特色是方便、清洁、亮丽、浪漫,茶叶以袋泡为主,散泡为辅,重视茶器与茶叶的搭配;感觉上,器比茶高贵,也重视饮茶空间的氛围。

茶 产业是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在工具使用上,必须引用科技发展的成果;在经营管理上,必须要有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这也就是必须要有科学发展观,才能使传统产业 与时俱进,才能现代化。也才能继续传统下去。近些年凉茶产品的崛起,让我们对茶文化创新、茶品牌打造、茶产业链延长、茶产业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传统产业必 须要有创意,必须要有创新,改变原有的状态就是创意;整合、融合,就是一种创新,这在贾伯斯(Steven Pau:Jobs>领导的苹果公司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方便、快捷已经成为一种方式和时尚。

比如,咖啡文化的推广得益于速溶咖啡的开发和普及,技术融合、文化融合和习惯融合;日本罐装茶饮料成为茶产品的主流;立顿袋泡茶营销全球120多个国家,在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市场上拥有80%的份额,这些都是最好的案例。

现在人生活紧张,节奏快速,在繁忙的一天里,怎样能快速地喝到一杯好茶怎样能让人觉得喝茶一点也不麻烦,而且可以是很时尚的事?在工作之余,让人们可以悠闲地喝一壶好茶,让茶成为工作、休闲两相宜的伴侣,让茶不再只是高深悟道的代名词而已,这应该是茶产业发展的目标。

正 山小种红茶在中国的发展较晚,积习较浅,牵涉领域较小。要改变、整合原有的状态相对比较容易。从制造的工业化着手,营销的现代化管理,品饮的方便化进行, 包装设计的时尚化表现,装修新颖的门店,内部陈设古雅别致,格调高雅,茶器精美洁净,还有细心的服务,方便顾客购买,容易认识饮茶文化,把时尚感注入茶 内,让人感受到茶也可以这样享受,也有时尚新茶道,好茶可以简单泡,改变人们对中国茶文化的既定印象,将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的发展带入新的境界。————

在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里听时间流走

九哥阅读(4)

关于茶的音乐听过很多张,每张各有千秋,就像一壶茶摆在那儿,每个人能品出每个人的感受,音乐也是。把一种滋味表现成一种意趣、意境,考验的不仅仅是作者的审美和修养、触类旁通的超然想象力,也还考验听者心有灵犀或者心有戚戚的领悟。听了一张不算太老的生僻专辑叫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就想说说感受。————

红茶的颜色是红色,可是,关于红茶的音乐是什么颜色呢?或许,就是刘悦的专辑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里这种清淡去火、恬然自若的色彩,随着一卷卷舒张的茶叶,时间一幕幕倒退,一种像是老朋友重逢的味道油然而生。从专辑第一首同名主打歌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开始,民谣吉他和钢琴的间奏回旋当中,裹挟在尘埃里的纷繁世事,就被明丽澄清的声音所沉降。晴朗的午后,所有的往事都凝成茶中的余味,如歌词一样“思绪在红茶杯里荡漾”。————

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作为一张一半翻唱,一半原创的专辑,制作人的用心都在朝两边进行跷跷板式的平衡。原创曲目,力求做到用心、自然;翻唱曲目力求做到余情未了,犹如茶杯初启,具备一种耐人回味的特色。专辑第二首曲目《Melody》翻唱自R&B王子陶喆的经典曲目。为了去除原曲中“一波三折”的节奏蓝调唱法,编曲上重新进行了改装:一开篇的日本冲绳三味线琴作为引子,古朴苍劲,之后的古筝、笛子,强化了浓郁的民族风味。

《离人》一曲,源自于张学友1998年专辑《不后悔》,之后被林志炫2001年的翻唱专辑《擦声而过》收录。若要挑战两位重量级唱将,得掂量自己的声线。刘悦的这次翻唱,丝毫没有受两位唱将的影响,情绪从苦情歌的路线上突围,变成一种写景意味很浓的抒情诗腔调。从开始的点拨,中间的融化,到结束升华,贯穿全曲的三个钢琴段落,行云流水。笛子则强化了清越舒缓的背景,以一杯红茶做比喻,这是喝了三分之一时,饮者颔首自斟的阶段。

要把音乐唱出色彩、要让听者从音乐中听出色彩,就要求制作人对乐器选择要独具匠心,编曲要富于线条感,营造参差错落的效果。而在人声选择上偏旖旎,则显得靡靡;偏硬,则会太刚硬。真要体现“发烧音乐”的HIFI感觉,人声的可塑性,一定要强于乐器,能适应任何乐器配合,实现另辟蹊径的圆融,还要自成一体。很多发烧音乐,败就败在这一点上,结果是不伦不类、不中不洋,不忍猝听。

刘悦的声音在一堆“发烧女声”中让人记住。她的轻柔可以像风一样抚摸耳朵,清澄到一眼见底,却总有娓娓而来的起伏,清晰得似在耳边萦绕,真要循声张望,却只见落地窗下遗漏的阳光,不见美人红裙。这么近,那么远,只有手中握着的红茶杯,能证明这个人的声音,具有和杯中绯红液体一样的迷人效果:可以走神、可以思考、可以闭目养神、可以起身练瑜伽……

为了从太过安静舒适的氛围里游走出来,翻唱胡彦斌的《红颜》时,中间段落突然加入了电吉他,鼓点的节奏也显著加重,有一些轻摇滚的味道。不过一直环绕翩跹的二胡、古筝却暗示着这是欲擒故纵的小把戏。绵长的音高,实际上是民族唱法的延伸。《找你的微笑》这样的曲子,会让人不自觉地想起杨钰莹的《晚霞中的红蜻蜓》,韩宝仪《知道不知道》、黄莺莺的《哭砂》这些古旧的经典曲目,甜蜜中夹杂一些哀愁,江南小调式的唱法,都是为了配合小提琴的渲染。

专辑后半段翻唱自齐秦的《夜夜夜》,林俊杰的《一千年以后》、许志安的《上弦月》都是在传统民乐的营造下,进行声音的铺陈,最大的亮点还是刘悦可塑极强的声音。不过在《夜夜夜》的编曲上面,可谓华丽大气,前奏的排箫介入,紧接着的合成器营造的世纪音乐氛围,都体现出恢宏开阔的格局。不过,高潮部分的转折,还是没有摆脱原作的影子。《上弦月》编曲也很有特色,俏皮跳跃的弦乐组合,滴滴答答的让人眼前一亮,悠扬的口琴也来得真及时。

这两年唱片业普遍低迷,多数自吹自擂的专辑都不好买,加上互联网下载的冲击,让唱片公司意兴阑珊,玩票的多赚钱的少。但是,再差的行业也有人在赚钱,以广东为策源地的一种叫“发烧音乐大碟”之类的拼盘专辑,却很好买。专辑曲目多为翻唱,红色老歌、网络流行、外国小调,只要是“经典”无所不囊括。刘悦的专辑也属于此等“消闲”类型,不过,制作上还是极具诚意,做工也很精致,“24Bit 192KHz高采样”的宣传口号也没有打水漂。

尽管,由于先入为主的观念,在聆听这盘红茶一样温和适中的专辑时,难免会多去留意那些被翻唱的经典曲目,而忽略了数量不少的原创。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无路可退》、《叶落》、《蜡烛》等原创曲目,还是有轻灵流畅的可听性,没有把整张的品质往下拉,抹杀作者的才华。作为一张以红茶命名的专辑,听着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漂泊的心能暂时安静下来,被很有画面感的声音吸引。品咂着茶之味,一首歌的时间里,因为漏下来的时光太过明亮,所以约等于一杯红茶的安慰。————

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专家南苑茗茶

九哥阅读(4)


近年来随着福建红茶的重放异彩,闽北百年老字号桐木小种品牌复兴亦风生水起,经授权生产桐木小种品牌红茶的茶企有上百家。闽北茶企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茶业集团自成立以来,通过特色南苑茗茶文化挖掘与打造、产品差异化战略定位、“资源整合—合力共赢”新型销售模式,以及缘结五洲四海,打造桐木小种·南苑茗茶国际品牌红茶强势的举措,企业呈现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缘始“南苑茗茶”历史文化发掘与桐木村的打造。提起桐木茶叶,最早闻名天下的并不是桐木小种红茶,而是天然馥郁香气的南苑茗茶。没有南苑茗茶,桐木的茶就没那么名扬天下(摘自《桐木小种茶话》)。桐木小种·南苑茗茶,民间有传说:在宋代桐木村四围茶山上植满桂花树,每年八月,桂花开了,桂香十里,茶树常年沐浴桂香,侵肤透骨,用这种茶树鲜叶,生产出桐木小种·南苑茗茶,被消费者誉为“茗中佳品”。武夷山县志有记载:“桂香山,在桐木,产茶甚美,山麓登桂岩,香闻数里。”茶企茶人在探寻,时隔百年,沧海桑田,桐木“桂岩”的桂树没了,“桐木小种”的生产仍在延续,但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的工夫茗国佳品,桐木小种·南苑茗茶因生产中断,无影无踪。只有民间纷传,县志只言片语记载。
 
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茶业集团,不仅发掘了桐木小种·南苑茗茶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并以传承桐木小种·南苑茗茶历史文化积淀,重塑桐木小种百年辉煌为已任,担当起复兴桐木小种领军茶企的应有责任。为此,董事长多次深入桐木村调研,发现桐木村的地形气候与公司天湖山茶叶基地地形气候基本相似,都是三面环山,小溪中流,常年云雾缭绕。天湖山海拔比桐木高100-150米,且今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下,气温与当时桐木村气温也基本一致。这个发现让侯海波董事长与桐木小种·南苑茗茶结下不解之缘,缘始“南苑茗茶”历史文化发掘与“桂茶”园打造。10多年前,侯海波董事长带领全体职工,在树龄60多年的桐木小种母种(原料)菜茶园套种桂花树,建设“桂茶”园2206亩,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列为“世界上桂花树与茶树套种面积最大的种植园。”在“桂茶”园中,桂树与茶树根系相盘,枝叶相抚,同时萌芽、开花,茶树浸染于桂香之中,侵肌透骨,酿造出茶树优良品质。因此,用“桂茶”园的秋季茶叶,生产出桐木小种·南苑茗茶,品质不逊于历史上南苑茗茶,而饮誉国内外,普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2012中国海峡名企名茶春季珍品品鉴系列活动中,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天然南苑茗茶以60万元每公斤拍卖价获红茶类竞拍最高价,刷新了桐木小种历史竞拍记录。
 
缘因“南苑茗茶”成就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产品差异化战略定位。闽北武夷山市是全国第二大产茶市,桐木小种是武夷山市公共品牌红茶。经武夷山市茶业协会授权生产桐木小种品牌红茶的茶企有100多家,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茶业集团是其中一家。在这种情况下,侯海波董事长觉得100多家企业生产一个共同品牌红茶,那么生产桐木小种品牌红茶进程中,应如何在传承百年传统基础上,解决创新问题,又如何在保持产品共性基础上,彰显产品个性。因此,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茶业集团在市茶业协会授权生产桐木小种品牌红茶伊始,就确定了“产品差异化战略”定位。而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茶业集团对南苑茗茶历史文化的发掘,“桐木村”的打造,桐木小种·南苑茗茶的生产,使企业在生产桐木小种进程中,较好解决了传承(共性)与创新(个性)这个关键问题。因此说,桐木小种·南苑茗茶品牌文化的打造,成就了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茶业集团“产品差异化战略”定位。武夷山市茶业协会会长陈成基指出:“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南苑茗茶’是桐木小种红茶的创新,实属珍贵”。桐木小种·南苑茗茶,一经投放国内外市场,即受到众多消费者青睐,年销售额达上亿元人民币,并先后荣获“首届香港国际茶展最高奖项——我最喜爱的红茶”、“第五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会金奖”、“上海世博会名茶金奖”、“第七届马来西亚中国进出口商品展览会金奖”。
 
缘成“资源整合——合力共赢”新型销售模式。当下是品牌制胜、渠道为王的时代。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茶业集团在做强做大桐木小种·南苑茗茶品牌的同时,在全国已建立179家加盟店和1900多个专柜的销售渠道骄人业绩。但侯海波董事长深感不足,一是产品单一,二是销售渠道相对狭小。为了克服这些不足,本着“容万物,和天下”的理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果断采取了“资源整合——合力共赢”的新型销售模式,把企业带入一个更为广阔的新天地。首先,引进千万资金做大品牌。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茶业集团与福建弘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都是具有较强实力公司,强强联合,一拍即签约,由弘凯创业投资公司给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茶业注入6000万元,用于支持加盟店的发展,特别对其中规模较大、经营较好的加盟店给予30至50万元的两年免息资本扶持。其次,同业公司进行销售合作。
 
2013年,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茶业集团与台湾榕泉茶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茶业集团生产的桐木小种·南苑茗茶入驻该公司在台湾各大城市茶叶专卖店和专柜销售,很受台湾消费者青睐,销售量逐月攀升。台湾榕泉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茶叶,就在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茶业集团的全国所有加盟店和专柜销售。实现合作共赢。其三,开拓虚实两个市场。即线上开网店,开拓虚拟市场,线下增开实体店,拓展有形市场,以此拓宽营销渠道,提升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市场份额与品牌知名度。其四,做强做大品牌,着力组建子公司。为了做强做大自身品牌,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茶业集团在全国新组建子公司,促使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销售渠道拓宽,增加茶叶销售量。
 
缘结五洲四海,打造桐木小种·南苑茗茶国际品牌红茶强势。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茶业集团已在全国建立170多家加盟店和1900多个专柜,与台湾榕泉茶业有限公司协议合作销售,以及成为中央政府采购注册供给商,使茶叶销售市场大幅拓展,消费群体激增,销售额上亿人民币的骄人成绩,但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集团不因此放缓发展步伐。世纪前“桐木小种”以其香高味醇、色鲜形丽的高贵品质征服英伦三岛,成为英国王室特供茶……百年后的今日,桐木小种已实现历史性伟大复兴,集团公司决定,带着公司生产的桐木小种·南苑茗茶,重访英伦三岛。侯海波董事长、财务总监雷吟,受到英国投资方及众位保荐人的热情接待。在这期间,举行了签约仪式和“桐木小种品牌推介会”。在签约仪式上,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茶业集团与英国一桥资本国际有限公司签订上市框架“合作协议”,这标志着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茶业集团正式进入上市辅导期,拟两年后将在英国伦敦交易所上市。
 
缘始“南苑茗茶”历史文化发掘与桐木村的打造;缘因“南苑茗茶”成就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产品差异化战略定位;缘成“资源整合——合力共赢”新型销售模式;以及缘结五洲四海,打造桐木小种·南苑茗茶国际品牌红茶强势的举措,“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品牌价值位列中国红茶企业之首,显然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

探红正山小种红茶发源地——桐木关

九哥阅读(5)

今年的春天像个犯迷糊的小孩,三月初便带着温热,唤醒了熟睡的大地。于是百花有些“不知所云”地争相绽放,大地的灵草茶树也不甘落后地提前发芽。在冷暖相宜的四月天里,我们踏上了桐木关红茶的探寻之旅。————

桐木关是个让人想扎根在这里的地方。飞流直下的瀑布,遍山层染的美丽色彩,美若近乎梦境的水光山色,让人不禁想起三毛的一首诗。索性改成:我在此化作一颗树,一半深深地扎到土里,一半慢慢地迎风摇曳做梦。

此次桐木关之行,我们来到了骏德茶厂深入了解传统与创新工艺的桐木红茶制作。清晨的阳光刚刚驱散高山的云雾,我们便在制茶师梁天梦的带领下爬上了茶厂背后的一座茶山。山上树木茂密成荫,茶树散落其间,或生于石缝,或出于砾壤。沿着被茶农久踏成形的小路蜿蜒而上,两边的茶树依山傍势而生。清晨的桐木关阳光柔和而湿润,穿过山顶的树林,透过薄薄的水雾,落在茶树上的漫射光,温柔清新。柔软的阳光遇见,茶叶上沉睡的露珠,似乎不忍打扰般悄悄折射开。落在来客的眼里。在心里泛起了涟漪。

桐木的茶树90%以上的茶树者陧菜茶。土壤以分化完全的沙砾壤与部分分化的烂石为主。由于是有性茶树群体。故相邻的茶树细看都有不太一样的地方。梁天梦为我们展示了桐木茶叶采摘的几种标准,他采下茶树几粒饱满的顶芽摊在手心,这些顶芽壮实细长,金毫披面,芽锋明显而挺立,像一把千锤百炼的宝剑,散发着神秘的银光。“金骏眉芽头的采摘时间要很精确,等它稍张开了,内质就减少了,最好是晴天和雨天相互间隔,芽头的长势和内质都会更好。”6万至8万颗芽尖制成一斤金骏眉,金骏眉的珍贵自不用说。温度一上升,芽头长势就很快,顶芽不及时采摘就会张开。稍微张开便就可以采制一芽一叶的“小赤甘”。再晚些就采一芽两叶制作“大赤甘”。传统的正山小种红茶,由于后期的工艺要求,一般要求鲜叶较为成熟,采一芽三、四叶。————
 
桐木的菜茶采摘全靠手工,快中午的时候,从更高的山上下来了几位采茶工,他们每人身上背着一塑料小桶。由于茶树刚发芽,一上午才采了二三两的芽头,小桶里的芽头鲜翠欲滴,煞是可爱。鲜叶下山后便进入萎凋。桐木红茶的萎凋分为日光萎凋与室内萎凋。晴天的时候,随处可见放在“青架”上进行日光萎凋的青叶,但因桐木关地处深山,海拔较高,空气湿度很大,茶季降雨颇多,所以更多的是采用室内萎凋。正山小种红茶的传统室内萎凋是在“青楼”中进行的。梁天梦向我们介绍说:“青楼是传统正山小种红茶特有的萎凋,干燥房,分三层:最下面一层为火灶烧制松木;第二层用来干燥,地下设置有环形的熏烟槽。盖上砖块,松烟就从砖块缝里慢慢冒出来,顶上设有焙架,用以放置竹筛,发酵好的茶叶或放置在地上的竹筐里。或放置在焙架的竹筛上进行烘干;第三层用来萎凋。二、三层之间用竹席相隔,第二层松烟的温度透过竹席的缝隙对第三层上的鲜叶进行萎凋。所以传统的正山小种红茶在萎凋这步便开始吸收松烟了。”传统的青楼外观上看都已黑得发亮,烟熏的痕迹和屋内散发的茶香,仿佛在轻轻呢喃着一段古老的记忆。————

随着桐木红茶创新工艺的兴起。一些新的制茶设备和方式也被引入桐木村。在骏德茶厂新建的厂房里,热风萎凋槽被广泛使用。水泥砌成的方形槽内均匀地铺满鲜叶,室外有专门的热风机从槽底对鲜叶进行萎凋。制茶师傅在一旁观察着茶叶的变化,定时翻动茶叶,以免部分茶叶温度过高。萎凋过度。————

“师傅,茶叶变化到什么程度算萎凋到位?”看到制茶师傅开始“收摊”。我不由地发问到。“茶叶要抓起来有粘性、弹性,不易散开就差不多了。”师傅说着把茶叶放到揉捻机旁边。
一大筐鲜叶,进入了顺时针旋转的揉捻机中。于是,茶叶随着机器运动开始舞蹈,每次旋转,都在蜕变,婀娜的身形渐渐出现了。似乎听到,茶汁被挤出茶叶的声音,是一种能量的爆破;似乎闻到,空气中渐渐充满了青草香。那是最接近大自然的气味。

揉捻的茶叶经过机械解块后。便进入关键的“转色”环节。在当地。“转色”是制茶师对发酵的直接叫法,这种叫法朴实而直接,也是鲜叶在发酵中变化的直观判断标准。发酵就是将茶叶放在箩筐中。上面盖以湿布,静置在温度适当的环境中,让其发生变化。箩筐的环境温度要求颇高。在春季温度较低时,会将箩筐置于焙青间内,提高叶温,促进转色。传统的正山小种红茶发酵完后就进入青楼的第二层进行烘焙,在干燥的过程中吸入大量的松烟香味,使毛茶具备浓厚而纯正的松烟香气,并使茶汤具备桂圆汤的甜爽、活泼的滋味。而如今,创新工艺的红茶则多采用炭火慢焙或烘干机进行干燥。

来桐木之前,就对“过红锅”略有耳闻,很想能亲眼看到梁骏德师傅“过红锅”的绝技。却因茶厂改造而未能如愿。梁师傅介绍说,作为发酵的延续,“过红锅”的作用是利用锅温破坏酶的活性。停止“转色”,并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使茶汤鲜浓,滋味更加甜醇。这道独到的工艺如今已经鲜有人做了,梁俊德师傅伸出了一只布满厚厚老茧的手:“传统‘过红锅’是用平锅,锅要烧得通红通红的,温度至少要到200℃,双手要在里面迅速翻炒。非常容易烫伤,你看看我的这双手就知道了。这些茧子都是这么练出来的。”现如今红茶创新工艺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工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梁师傅表示。他一定会继续提倡、恢复这道工艺,老祖先留下来的宝贵工艺,不能就此失传。相信下次来桐木关的时候,我们能亲眼见证“过红锅”的精彩工艺。

在桐木关参观制茶的几天,我们看到了许多茶厂都在非常积极地进行工艺的改良与创新,新技术的推广很大地促进了桐木关茶业的发展。但大家一边感慨红茶工艺改良技术的发展。一边也惋惜部分传统工艺的没落。如何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寻一个适合的平衡点,这也许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台湾珍珠奶茶里的正山小种红茶味道

九哥阅读(4)

一位来自福建茶界的金骏眉红茶大户邀约相聚,大聊他做普洱茶的风光,从事茶业生意几十年,不如这5年买卖普洱老茶所赚的钱,并说普洱老茶的药效如何如何等,让我很讶异!此人过去以从事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起家;目前,却以卖普洱老茶为主,颇令人不可思议,人世间的事物真是瞬息万变。

喝茶原本讲究要新鲜。俗话说“酒要陈,茶要新”。自古以来,在福建正山小种红茶新茶饷客是非常尊贵的礼节,每年的春茶一向是人们最欢迎的珍品,价格也最高。正山小种红茶新茶如果没有喝完,等到来年就变为陈茶了,价格一落千丈,成为烫手山芋。现在喝茶的人,新茶、老茶,热饮、冷泡,却颠覆了传统,任人随意,茶的品类、花色。无奇不有,饮茶也在革命啦!于是,人有随缘随喜法,茶有随时随地味。

上世纪80年代初,台湾现代茶艺的发展,带来源源不绝的新生事物,茶艺馆、观光茶园、茶食、茶浴、茶肴、茶歌、茶舞、茶文学及各种茶艺活动,层出不穷。优雅饮茶的茶艺馆,首先掀起茶饮的革命号角,讲究品茶艺术的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而正山小种红茶、珍珠奶茶、波霸奶茶,也从东方情调走进西方浪漫而温柔的氛围,以至于风姿绰约的正山小种红茶鲜泡茶、原沏茶迎面款款而来。台湾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创意茶品、茶饮源源不绝,的确是变化流行快速的地区,正山小种红茶也随着珍珠奶茶的流行而发展。

30年来,台湾的现代茶文化经过不断的推广演变,已经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台湾文化之一。饮茶已经是大众化的时尚,甚至有人说“珍珠奶茶”是台湾茶文化中最伟大的发明。在过去20多年间,茶艺馆、珍珠奶茶已经从台湾地区流行至中国香港、中国大陆、东南亚、日本及美国等世界各地。台湾把源于中国大陆的传统茶文化改变、创新。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扬开来,不仅发展了茶产业,也提升了文化品位。台湾的珍珠奶茶(Bubble tea)、泡沫红茶。又称波霸奶茶,简称“珍奶”,是有正山小种红茶和奶制品调制的新型创意时尚红茶。这种茶的组成包含了中国的茶、西方的奶精、台湾岛本土的粉圆,再加以调鸡尾酒式的摇动,是台湾原始创造的,也是台湾“泡沫红茶”文化中的一支,可说是东、西方饮食文化有机的融合和再创造。

香港,因受西式生活习惯的影响,一些华人喜欢上“饮西茶”,饮西茶就是喝咖啡;但是,相对喝咖啡,价格较昂贵,尤其是西餐厅里喝咖啡。于是,不愿光顾为外国人而设的西餐厅的华人,半个多世纪前,创办了“茶餐厅”,并依此发展出中、西特色兼收并蓄,跟西洋标准不同的咖啡加奶茶口味,洋人所没有的咖啡奶茶,也叫做“鸳鸯”,应运而生。这种由七成港式奶茶与三成咖啡混和而成的饮品,能让饮用者同时享受咖啡的香味和奶茶的浓滑,成为香港的特色饮品。这种由奶茶及咖啡混合而成的饮品,被视作是香港文化的象征,用以比喻香港华洋文化交融的现象,香港茶餐厅的“丝袜奶茶”、“鸳鸯”,从创立流行到现在,已经是50年不变了。

台湾、香港都是接受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较多的地区;因此,有较多的机会吸收、融合中西文化精华,创造出新的事物来。喝茶加奶,无论是英国的下午茶,中国少数民族的蒙古奶茶,西藏酥油茶,马来西亚、新加坡的“拉茶”等,都有喝茶加奶的饮法。随着时代不断地变化,有些事可以不变应万变;但是,大多数的事,是要与时俱进才不会被淘汰。与时俱进是一种改变,改变也是一种创意、一种创造,文化发展从此而发生,文化创意产业也从此而来。

人的思考模式总是跟他所居住的环境颇有关联。譬如说,住在台湾这个“小岛”上的人,一向比较短视近利,缺乏“大思考”;但是,他们对于生活上的小细节却颇多灵活的创意,总是能创作出一些生活上需要用的小东西或是改变一些生活上的小东西,甚至将原有的稍加包装便成为风行世界的“台湾特产”。而“珍珠奶茶”就是如此应运而生的小东西,将平常饮用的茶加上奶,以类似调酒的方式来调茶加入粉圆,给它取个美丽的名字,就创造出一样新产品,这就是“台湾特产”,这种敢于创新、勇于改变的精神,或许就是几百年来台湾一直能保持着生生不息活力的主要原因。

数千年来,中国茶产业是我国改变较少的产业,中国茶产业是传统的产业,也是古老的产业。新世纪到来,诸多变迁。茶产业面临生存、发展的事实,已不能只是农业的一部分,老行业必须面对重大创新、改变的挑战,求新求变是传统产业生存、发展的不二法门。茶业应走出以第一级产业为主、第二级产业为辅的产业形态,进入以第二级产业为主、第三级产业为辅的产业形态,甚至进入以第三级产业为主、第四级文化创意产业为辅的形态。茶既是国饮,是中华传统优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本,是我们文化力量的源泉,茶产业是包含茶经济、茶文化的大茶业,正山小种红茶应该有着更新的发展。

正山小种红茶陈茶

九哥阅读(4)

为寻顾渚紫笋、阳羡茶,我与西安的马老师一同来到湖州。

此番到来,未及顾得上旅途劳累,晚间即行拜访湖州茶界老者寇丹先生。由湖州大茶兄陪伴,来到寇老居处的淡茶斋,春寒之中期待热茶。

于寇老之淡茶斋,再次相聚甚感欢慰。其房间布置简单明了,却有浓重的茶的气息。素心兰开得正好,似在空谷之中。“君子养得好兰”,去年寇老在武夷山发现的董家素兰,在湖州已经越来越好,正是应了这句话。

茶人相聚,繁文缛节尽皆不用;一片温和,百般情怀,只在茶汤之中了。

寇老多年来为茶文化鼓呼奔走,愈老愈显精神,也许正应了茶的效用。去年他在广州发现了几款老茶,正好此际可以让我们结下茶缘。

对于陈年老茶,既不必过分排斥,亦不必吹捧追逐,以包容之心、平和之意加以品饮,这应该是对茶的最好态度。

第一泡,我们品饮的是20年的陈年碧螺春。很多人以为这样的绿茶已经不能饮用,但此茶若存放得当,在岁月流转的背后,却渐渐生成它独特的另一面。今天有幸得遇,当精心对待。茶叶陈放于小瓷罐之中,细察千茶已经转为黑褐,间杂金黄。条索卷曲细嫩,完全不似绿茶的生动翠绿。在多年的陈放之后,茶所蕴含的物质以另一种方式慢慢氧化转变。

这一泡茶,用的是梅花盖杯。温杯烫盏,以过滤的纯净水冲泡,借以体验其全部的滋味。中温水不到1分钟出汤。盛在白色瓷杯中的茶汤,已经是黄橙之色,汤水透澈柔亮。细闻之下,茶汤表面的香气却显得辛辣起来。待汤水人口,却柔和得近乎无形。细细体验茶汤,似带有奶香,如雪糕之甜。这是经时间陈化的滋味吧。

因为是绿茶的缘故,所以并不耐泡,四泡之后,滋味已经淡却。而细品,却仍有丝丝甘甜,正应了“淡茶斋”的主题。

舌面略有涩,疑陈茶曾遇潮故。

饮用陈茶确实能让人很快打嗝,但亦因各人体质不同而有差异。配同的茶点也很有意思,说是陈放了15年的佛手柑,我们笑言,真是喝陈茶配老果。果肉已经转为黑红色,呈胶质状,显得浓稠而富有黏性。

这还不是最特别的,寇老今天特别欢喜,拿出了另一道更加特别的红茶茶品。这道陈年茶品,据说有着30年的时光。是已经有30年历史的正山小种红茶,陈放于另一个瓷罐里的。大茶兄特地带来了珍藏的好壶,准备品饮此款正山小种红茶。细嗅正山小种红茶干茶几近无香,投于温热过的紫砂壶中,嗅之略有陈茶之味。

正山小种红茶经过多年的陈放,茶叶条索外形接近于武夷岩茶大红袍的黑褐,或许是当年的焙火更为沉重的原因。

由大茶兄来冲泡这泡陈年正山小种红茶,用时略短。出汤之后,其茶汤清亮褐红。入口,却发现正山小种红茶茶汤的滋味变得特别,原来正山小种红茶的桂圆汤香气已经转为豆香的柔和,而茶汤中渐见酸、甜、辣的复杂滋味。这一道的正山小种红茶陈茶,其特别之处即它的“辛辣”,可见正山小种红茶茶性在漫长的时间之后变化之大。

这道正山小种红茶经过连续六七道的冲饮,每一道皆有其沉重与甘香;品饮之间,越觉得温暖起来。

寇老对于茶的研究,既重于茶学,亦重于实际的品鉴。他相信,在没有品饮某类茶的实际经验前,偏执依靠固有的理论,难免会陷入自己设下的误区。如果自己没有机会喝到某类茶,没有用心去求证、研究,怎么可能有一个正确的定论呢?所以,当有些人以决断的论调来定义某一类茶的特性时,他则持谨慎求真的治学态度。

趁着正山小种红茶陈茶茶气浓重,来自西安的马守仁老师于现场吹箫一曲助兴。箫声清高悠扬,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正山小种红茶陈茶之后,品饮有“活化石”之称的崖柏,以木为茶,其性则以刚烈辛辣见长,与老茶相益,自是珍贵。一次难得的品饮缘分,口中舌底生津,清甘幽长。

茶歇,欣赏寇老珍藏于家中的各式茶具,其中极具特色的则是他的各式壶铭。这些壶铭,传神而富有个性,在茶人中,也唯有寇老才能写就。

马老师随后以《淡茶斋箫色》赋曰:“三月下江南,苕溪访寇丹。铭壶多野趣,崖柏瀹甘泉。箫声叩古木,对坐且参禅。”

七十有六的寇老可谓真名士,性情坦荡,学识渊博,但于家中却是有名的“贤夫婿”,他笑着坦称自己常为老伴做饭,因此每次茶会常是他那匆忙而急促的行踪。

临别,寇老执意将我们送到楼底下,交代走好。回望他于灯下,兀自喃喃:一期一会!

每一次相会都只是人生中唯一的一次,便越觉得前路更加惆怅起来。

台湾红茶与正山小种红茶一衣带水

九哥阅读(4)

一衣带水,百媚千红——台湾红茶全画卷

在人们的印象中,如果提起红茶,人们则会更多地想到正山小种红茶、祁红、滇红等这些耳熟能详的红茶。然而,一提起台湾茶,也许更多人想到的会是高山茶、包种茶、冻顶乌龙等乌龙茶;台湾红茶对于人们来说,是“最熟悉的陌生茶”。熟悉的是,它系产自美丽的宝岛——台湾;陌生的是,它在茶市上几乎难觅芳踪。

然而,茶缘与情缘一样,是如此的妙不可言,以至于在来临的时候总是悄无声息。就在一个爬满阳光的午后,在榕城某个街角的茶馆里,一位来自台湾的老茶人,让我们有幸呼吸到了第一缕来自对岸的红茶香。这位和蔼可亲的茶人,虽说刚过半百,但是他的足迹却曾遍及中国的19个省、市的产茶区,在北京、天津、上海等20多个城市里播撒下了中华茶艺的希望种子。他就是第一位将中华茶艺带到祖国大陆的使者——范增平。

也正是这位长期辗转于海峡两岸、奔忙于促进两岸茶文化交流的文化使者,用平实淳朴又不失丰富感情的语言、自己不辞辛劳的考察纪行以及一张张记录着过去与现在的真实照片,向我们展现了一幅五彩斑斓的台湾红茶长卷,其中镌刻着台湾红茶发展过程中的历历履痕,沉淀着深沉厚重的历史,让我们在品味浓酽茶汤的同时,神思也不由自主地追随着浓郁的甜香,跨过那道浅浅的海峡和茂密的原始森林,开始了一次难忘的台湾红茶神游之旅。

台湾红茶简史

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郁永河所著《番境补遗》中记载。在水沙连(今埔里、鱼池一带)山区有丈高的野生茶,汉人用其焙制茶叶。这大概是台湾较早的茶叶文字记载。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之诸罗县志:“水沙连内山,茶甚伙,味别、色绿如松萝;山谷深峻,性严冷,能却暑消胀,然路险,又畏生番,故汉人不敢入采!”。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首任巡台御史黄叔璥在《台海使搓录》中之赤嵌笔谈:“水沙连茶在深山中,众木蔽亏。雾灵蒙密,展曦晚照,总不能及,色绿如松萝,性极寒,疗热症最效,每年通事与各番议明,入山焙制。”

台湾开始有规模制造红茶是在日本强占台湾之后,最初主要是为了供给日本国内需要。1903年,日本人在今桃园埔心设立制茶试验场,开始试制红茶。1906年正式投产,1908年便出口到土耳其、俄国。1910年日本台湾茶株式会社成立。1928年,三井合名会社成立,设置了新式的机械制茶厂,全力发展红茶,台湾红茶才逐渐发展起来。

台湾早期以栽种小叶种红茶为主,1917年日本人从印度引进了不同品种的大叶种阿萨姆茶种,在南投县的莲华池育种,分别在埔里、水里、鱼池等地区试种,结果发现日月潭的栽培环境与印度阿萨姆茶区相仿,茶树试种的效果良好,茶汤色红艳。味道醇厚,茶品送到伦敦茶叶拍卖市场,得到很高的评价,成为日本官员拿来送给高官达贵的顶级茶品,甚至是天皇御用的贡品。

从此,日月潭地区成为台湾唯一的阿萨姆红茶产地,台湾总督府也在日月潭设立了红茶试验所,开始有计划地推广台湾阿萨姆红茶的生产。之后,日本许多茶业公司都到日月潭地区投资开拓阿萨姆种茶园,并设立了新式红茶制造工厂。1933年,东邦红茶株式会社的郭少三先生从泰国清迈丛林山区带回优良的茶树品种“禅种”,种植于埔里,设立了禅种茶园,生产禅种红茶。上世纪40年代末期,台湾红茶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外销出口量曾高达7000多吨,红茶成为当时南投鱼池、埔里地区最兴盛的产业。

上世纪40年代以后,红茶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出口,为台湾赚取了大量外汇。1971年以后,台湾工资高涨,红茶外销逐渐丧失竞争力,半发酵的青茶类发展迅速,使得台湾红茶产业一再没落,终至在茶叶市场上失去了影响力。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在西方快餐文化的影响下,年轻一代向往西方休闲享乐的生活,喝下午茶的氛围渐浓。法国、英国、日本等诸多著名红茶品牌陆续引入,不少走精致路线的红茶馆与专卖店兴起,新红茶风潮兴起,引起一批批饮茶爱好者走向西方浪漫的红茶情调。精致红茶市场趁势而起。

近几年来,在越来越多红茶爱好者的关注和追寻下,台湾红茶走出了与国外不太相同的路线。台湾人喝红茶多以清饮为主。国外则以调饮为主;国外绝大部分是碎形红茶,制作原料以机械采摘为主,台湾制作红茶以走精致工夫红茶为主的路线,原料从机械采摘改成手工采摘,再配合新育成的改良品种,促进红茶的质量特色,使之曾经盛极一时,因外销市场消退而几近凋零的台湾红茶,有了崭新的契机,也因此让台湾红茶最早发源地之一的南投县鱼池乡风华再现。

1999年,“9·21”台湾大地震也是台湾红茶历史的转折点,南投县鱼池乡是当时的重灾区之一,为了重建灾区,在人民和一些团体的不断努力下,正式有计划地在鱼池推动恢复台湾红茶产业。除了旧有的阿萨姆茶种,还开发了独特的“台湾山茶”品种,选育出具有台湾山茶特色的台茶18号“红玉”,用来生产具有“台湾香”独特风味的高级红茶,使台湾红茶呈现出一片灿烂的红茶风景。

红茶之乡纪行

2009年6月,为了进一步了解台湾红茶的产销现况,我们一行4人再次造访南投县鱼池乡茶区,鱼池乡茶区主要位于日月潭的外围地区。同行的圆诚、悟轮在早晨6时从台北出发,7时与周本男和我于桃园会合,沿着高速公路一路前行,9点多就到了鱼池乡。

陈彦权:工业发展也能卖好茶

首先探访的是鱼池乡新城村香茶巷的“和果森林阿萨姆庄园”。由于我们来得早,是第一批访客,庄园还未准备就绪,但庄主陈彦权先生却很亲切、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很快就如同老茶友般无所不谈。

话题从庄园所在的香茶巷开始,陈彦权说,由于每逢茶季,这一条巷道里一天可以出几万斤的茶叶,每天都是茶香四溢,所以被称为“香茶巷”。在这条茶香四溢的巷道里,陈彦权是家族制茶的第二代传人,他的父亲已经80多岁了。目前庄园里主要有4个茶树品种。其中“祖母绿红茶”属于老丛大叶种红茶,全台只有约2公顷,是日本人当初为试制红茶所种,树龄都在七八十岁左右。另一款叫“红宝石”的红茶属台湾山茶,是台湾特有的原生茶树,约有100年树龄。还有著名的台茶18号,也就是“红玉”,是以缅甸大叶种茶树和鱼池山茶交配培育而成。

陈彦权拿出几款茶品。逐一泡给我们品尝,老丛大叶种红茶条索有明显白毫,具天然花果香,口感圆润,味道甘醇而且有后韵,是展现美丽生命力的老丛红茶。“红宝石”则是茶汤艳红,滋味甘醇有蜜香。“红玉”的香味很明显,好似肉桂、薄荷香,茶汤金黄偏红,与白色杯沿接触的最外一环,又稍微偏绿。品饮时可以感受到源自台湾野生山茶所具有的天然肉桂香及淡雅的薄荷香,此种特殊的香气被称为“台湾香”。

庄园里还有一种在冬天采的茶,陈彦权称它为“圣诞节采的茶”,是偶然试制所得,茶汤滋味特别清澈。陈彦权说自己也想过试制其它种类的茶,但父亲说,日本人在这里都做过试验了,这里只适合种红茶。 “后来我也觉悟出,只要用心把红茶做好就好。今年少雨。春茶像夏茶,红茶用夏茶做最好。”

在坚持纯正红茶的同时,陈彦权也向英国、法国的下午茶学习,开发可以搭配红茶的点心,他的原则是点心必须能起到提高茶香的作用,达到1+1>2的效果。目前,陈彦权只试制了几样点心。他的目标是在庄园推出3种特色茶。搭配3层不同的点心。“现在很多台湾人觉得下午茶只有外国的红茶搭配外国的点心才正宗,我想证明给他们看。台湾的红茶搭配中式的点心也可以是一道美妙的下午茶。”

至于庄园的未来。陈彦权说自己并不想快速地扩大生产,只是想在现有基础上把产品精致化,像创作艺术品一样制作茶叶,“以前台湾红茶不被重视,我希望能将之保存发扬。能带动鱼池乡的红茶产业。法国是工业先进国,可以把葡萄酒卖得那么好,台湾在追求工业进步的同时。也一定可以卖出好茶。”陈彦权自信满满。

廖学辉:以旅游观光带动红茶

廖学辉是鱼池乡的乡长,1951年出生在鱼池。他还清晰地记得少年时鱼池的茶园面积就有2000公顷左右,当时全乡都在生产红茶,再将毛茶运到台北的茶行精制,通过贸易商外销欧美,价钱很高。在1961年左右,鱼池红茶的销路都还很好,廖学辉小时候就经常帮忙收茶青运去茶厂制作。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台湾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原料成本、人力成本飞速上扬。导致了鱼池的红茶产业没落,很多茶园被茶农们改成了槟榔园,廖学辉也在当时率先改种了槟榔,他回忆说:“那时1个槟榔可买1斤鸡蛋,槟榔收入以1棵树算,收入是1200元,我最多时种了12000棵树,非常赚钱。乡里的农民也一窝蜂地跟着种起了槟榔。”直到现在,鱼池乡产值最多的还是槟榔,其次是香菇,红茶排第三。

如今,廖学辉已经回头重新种红茶,并将红茶种在槟榔树下,若以单位面积计算,红茶已经收入超过槟榔,1公顷红茶可收入百万,还供不应求,而槟榔只能收十几万。他介绍说,鱼池乡现有茶园有二三百公顷,当地茶农都是自种、自制、自销、自创品牌,质量得到大幅提升。茶农们现在最大的麻烦是茶季时找不到采茶工人,现在的采茶工都是以前的采茶姑娘,最大的已经超过80岁。大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

廖学辉任乡长之后,大力发展鱼池的观光休闲业,他利用鱼池乡的天然环境种植了四五万株樱花和紫薇花等,保证鱼池乡四季都鲜花盛开。他说,鱼池乡的红茶质量很好,而且即使在最没落的时候,红茶历史、文化、制作技术等都被相对完整地保留下来了。“要重塑鱼池红茶的品牌,就需要一个营销亮点,我想把鱼池红茶的历史传承和旅游观光结合到一起,用茶文化来带动整个鱼池红茶的营销。”因此,在他任乡长之后,每年鱼池乡都举办文化季的活动。并得到了很多的赞助和支持,鱼池红茶的营销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身为乡长,廖学辉也创立了自己的品牌“乡长红茶”,一是希望起到火车头的带动作用,其次是收购茶农的茶后进行拼配,以“乡长红茶”的品牌进行营销,可以保证鱼池红茶稳定的质量。至于鱼池红茶产业的未来,廖学辉希望可以把销售的网络扩展到大陆,建立起生产履历、产地证明等,他相信只要把关得好,一年销售两三千公斤的鱼池红茶没有问题。

许杜金万:忧心鱼池红茶的持续发展

源香红茶的老板许杜金万也是鱼池人,出生在鱼池,但1981年才回到鱼池开始做茶。过去以做批发为主,最近20年改成做零售。他在涩水村有六七分地的茶园。以前种乌龙茶树,时间长了,茶树品种退化,于是改种了台茶18号。现在茶园是请人代种,而他自己则专攻茶叶烘焙技术。

源香的红茶在很多人看来,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风味,每次说到这。许杜金万都略显自豪地说:“不一样的原因是我有做特殊的烘培,一般的茶农不懂这些,最多是用甲种烘培机烘烘,其实那只是保持干燥而已。真正的烘培应该是在不丢失茶叶生命的同时,又能达到升华的目的。”

我们边喝着烘焙过的台茶侣号,边听许杜金万阐述自己的制茶理念。在他看来,茶应该要新鲜卖、抢鲜饮用,放了一段时间之后的茶叶,就很难去除陈味。而真正的烘培是在去除陈味的同时又能提升茶叶的品质,也就是在去掉陈味后,滋味能更加圆润。一般人都认为用夏茶制作的红茶比较好,但许杜金万却觉得夏茶可保持红茶的鲜度,但春茶制作的红茶香气却较为独特。

虽然源香红茶目前经营状况良好,但聊起鱼池红茶产业的状况许杜金万却显得很忧心,他说,现在很多人都把茶树种在槟榔树下,槟榔树在秋天时一定要喷农药,喷完后,叶子就整片整片地落下来,影响茶树的品质;其次是现在大多数茶农都缺乏专业培训。很多做茶的人都是半路出家的,自己摸索出来的,因此红茶的质量难以稳定。他认为,鱼池红茶是台湾红茶的第一品牌,一定会有后来者的追赶,就像现在桃园县、台北县、花莲县都在推广种植台茶18号。“鱼池红茶现在量不够,连台湾岛内都不够卖,想开发茶园也不行,鱼池的土地都已经过度开发,都是槟榔园,如何持续发展?”

大雁村

大雁村过去叫五城堡,后来才改成大雁村。村长邱长盛已连任了两届,他说鱼池乡目前的台茶18号茶园约有20公顷,阿萨姆茶园约60公顷。“9·21”地震后,大雁村很多农民改种阿萨姆茶树,采摘一心二叶。机采的茶青现在1公斤20元,手采的茶青1公斤150元,台茶侣号茶青1公斤200元。有些茶农卖茶青一天就可以赚到四五千元。

邱长盛的家在鱼池乡已经住了五代人了,祖先是漳州南靖人。他曾回大陆到过南靖, “那里的景观和这里一模一样,就是茶树品种和这里不同,这里的茶是日本人从锡兰引进的。”大雁村乡设的茶厂有6家,新城村4家,中明村2家。邱长盛准备自己盖铁皮厂房的茶厂,申请政府补助机具,给村民利用,自己出燃料费就可以。茶叶加工则找日月老茶厂代工,费用会低廉很多。

作为乡民代表、涩水小区的理事长苏水定请我们喝的是红玉,用他自己定做的茶杯,好像出自德化窑,上面有他的标记“涩水皇茶”。因为公务忙,他不亲自做茶,但“涩水皇茶”销售得很好,一年能卖10000斤,约占鱼池乡手采茶的一半份额。苏水定说,自己的茶会挑拣得很干净,所以卖相较好,1斤约淘汰掉2两(转做袋茶),其他人一般没有这道工序。

日据红茶厂

日据红茶厂在鱼池乡新城村的香茶巷鹿篙小区,茶厂成立了十几年,但在当地却不算老茶厂。我们去走访的时候,厂主王和平不在。老板娘是柬埔寨新娘,嫁来台湾已10多年。茶厂的工人告诉我们。茶园1年可采5次,1年可做三四千公斤的红茶,主要有3种:红玉红茶、台茶8号和阿萨姆红茶。其中,“红玉红茶”是商品名,是用台湾原生种山茶所制。日据红茶厂的“红玉”香气里有一种浓稠的奶香或说粉味,肉桂香不那么明显和强烈。

时间近中午,我们离开香茶巷来到“东林精舍”,圆诚法师说,鱼池乡共有13个村,红茶、香菇、兰花草号称鱼池三宝。大雁村的涩水小区是主要的观光景点,“9·21”地震之后,60%的重建户都经营民宿,游客骆绎不绝。

日月老茶厂

日月老茶厂位于鱼池乡中明村有水巷38号,是台湾农林公司南投分公司的制茶工厂。茶厂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40年代以前,当时茶厂生产的红茶,-专门供给日本皇室饮用。之后,茶厂由台湾农林公司接管,改名为“台湾农林公司鱼池茶厂”。2004年,茶厂转型为观光与教育兼具的茶厂,这也赋予了老茶厂新的生机,现在在厂内可以看到很多制茶设备、谢和寿铜像、老招牌等资料和照片。

吉泰茶工厂

吉泰茶工厂的老板娘负责台茶18号的制作。其它的茶由儿子负责,他们家“红玉”的香气、味道较清淡一点。目前,茶厂1个月的出货量上千公斤,主要是机械采摘,一年几乎每个月都在做茶。过年前一个月停剪,清明后复工,每天都出货,便宜的就卖给泡沫红茶店做调饮红茶。

吉臣茶厂

吉臣茶厂从1954年开始做茶,原来是新芸茶厂,厂里的大机器都是从日本进口的专做红茶的设备,1天可以做5000公斤的茶叶。

吉臣茶厂没有开放旅游观光,老板的叔公在台北开了一间小公司,茶厂生产的茶叶可以通过这家公司直接外销。现在茶厂的产量高,价格好。不用找销路,普通的包装就卖到两三千元。

卢园民宿茶厂

我们去走访时,茶厂正在萎凋红茶,主人说是台湾山茶种,但圆诚法师发现里面掺有红玉,他便改口说山茶和红玉混在一起种,所以一起采。他们的山茶1斤卖3200元,红玉1斤卖2400元,混合做的茶叶是卖山茶的价钱还是红玉的价钱?主人只是笑笑。

台湾红茶的种类

台湾红茶曾经以“日东红茶”享誉国际。日月潭红茶和鹤冈红茶也是台湾红茶的驰名品牌。2000年以来,台湾红茶再现风华,许多红茶的爱好者积极研究更多适合制作红茶的原料品种,制作出更多具特色的红茶。目前,台湾所栽种适制红茶的茶树品种有:阿萨姆种、大叶种、台茶1号、台茶7号、台茶8号、台茶18号、台茶21号及野生山茶树等。

01/阿萨姆红茶

台湾现存的红茶里历史最悠久、以印度阿萨姆大叶种为基础培育而成的台茶7号、8号茶种所制成的红茶,一般通称为阿萨姆红茶(另有一种名为“日月红茶”,是台湾农林公司的产品)。目前在南投鱼池乡一带仍有零星种植,有越来越受瞩目之势。阿萨姆红茶的茶型为一般较常见于红茶的切碎型,除了阿萨姆既有的醇厚扎实风味外,还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水果干香。

02/大叶种红茶

大叶种红茶是由台湾茶业改良场鱼池分场项目辅导,位于南投县鱼池乡大雁村仙楂脚的红茶产销班第六班以台茶7号、8号与18号红茶混调研生而成,含有多量芽叶,气味浓烈芬芳、甘醇馥郁。可以清楚感受当地红茶独树一帜的豪爽奔放气质,是第六班“森林红茶”旗下的另一产品。采收与萎凋过程全不靠机器,坚持手采与自然萎凋,以追求更精细的茶菁与更完整的茶香。

03/台茶18号

1999年命名的台茶18号,别称“红玉”、“涵山红茶”,是台湾茶业改良场鱼池分场以野生种台湾山茶与来自缅甸的大叶种红茶交配,经过近60年时间培育成的红茶新品种。台茶18号以“条茶”的形式制作,条形漂亮。适合以传统茶叶冲泡方式的“壶泡法”,拥有一股奇特且有深度的香味,除了天然肉桂香气外,还掺有淡淡薄荷香。这种迷人之味道源自其父本台湾野生山茶,这是极具台湾特色的红茶,曾被日本知名茶叶专家山西贞教授赞誉为具有“台湾香”,尝过的人都难以忘怀。

04/台茶1号

台湾省茶业改良场育成的第1号茶树品种,它是从很多阿萨姆品种里面选拔出来的一个品种。滋味非常浓稠,香气属于熟果香这一类的,具有与原印度阿萨姆红茶香味类似之浓郁甘醇,拥有特殊的肉桂香味。滋味比较浓厚,具收敛性,冷、热饮皆相当适宜。台茶1号也是制作红茶的较好原料。曾经是台湾红茶较出色的原料。

05/台湾山茶

产量非常少,市面上几乎看不到。来自于埔里当地早年种植台湾山茶的碧庐茶庄,因对台湾原生茶种的理想与热情投入,遂而运用家中旧有茶园里收成的茶叶,经数年研发尝试、制作成全发酵的红茶,有结球状与条索两种茶型,初闻时带有如玫瑰花般的甜香,入口后则清香爽醇,喉韵甜润。

06/蜜香红茶

蜜香红茶是台湾最具代表性的茶品,颇有东方美人茶特色。在农历的芒种前后、端午节的时候,一种叫做小绿叶蝉的昆虫多,茶树叶常被叮咬,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蜜香。茶业改良场台东分场便研发出蜜香红茶,主要产区在花莲的舞鹤。蜜香红茶在制法上和一般红茶略有不同,较近似于乌龙茶制法:揉捻、完全发酵、杀青后,再经过一道静置闷热过程,以强化其特有的甜美香气;茶型则为未经切碎的条索状;浓郁的热带水果、蜂蜜、花香。馥郁甜柔,近似东方美人茶,却又洋溢着红茶所特有的圆润口感,非常迷人!

07/台茶21号(红韵)

台茶21号(红韵)红茶,是去年的新品种,目前处于刚推出阶段,并没有量产,未来的发展情况还不可预料。

红茶背后的风景

台湾比较知名的三大红茶产地,包含了南投鱼池、花莲舞鹤、台东鹿野。这些地方不仅有名满天下的红茶,更有让人流连忘返的美景。

这个秋天让我们一起来到茶香四溢的台湾,一起探寻台湾红茶故乡背后的风景。

南投县鱼池乡——人间天堂

鱼池乡位于台湾南投县的中心位置,鱼池乡的日月潭地区被誉为“台湾红茶之乡”。此地自古即生产台湾原生的水沙连山茶。鱼池乡的小气候和印度的阿萨姆省很像,而且拥有得天独厚的观光资源,山明水秀,景色如画,气候怡人,物产丰饶,观光景点一气呵成,相当适宜合家体闲旅游。

特产:日月潭红茶、有机香菇、兰花

美食:邵族美食小米香肠、阿萨姆红茶南瓜子、阿萨姆油切红茶、总统鱼

住宿:日月潭水漾民宿、日月潭竹湖船屋

日月潭风景区

日月潭是玉山和阿里山间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湖面海拔760米,以山水美景及邵族文化特色为主题,周围层层山峦围绕,湖面碧波粼粼,晨曦与夕阳景致更是迷人,壮丽景色美不胜收。

主要景点:慈恩塔、涵碧楼、拉鲁岛、文武庙、玄奘寺、孔雀园

九族文化村

九族文化村邻近日月潭,是一座以台湾九族为主题所打造的多元化乐园,园区中不仅有台湾少数民族文化展示及传统民俗演出,还有多种现代游乐设施及连接日月潭的日九缆车。每年春季的九族樱花季将整座园区点缀得娇艳迷人,吸引许多游客前往观光。

三育基督学院

三育基督学院创建于公元1951年,为大专院校。它拥有一望无际的草地,春夏之际绿意盎然,秋冬时橙黄的草皮增添些许萧瑟的美感,园区中一排排高大的樟树伫立在四周,红砖与木造的建筑充满异国风情,吸引许多游客前来取景摄影。

花莲瑞穗——空气好到让你想带回家

瑞穗乡位于花莲县东南部,恰位在花东纵谷平原、东西各临海岸山脉和中央山脉,南边则是舞鹤台地,地势相当平坦,是秀姑峦溪冲积扇的一部分,因此农业发达,盛产许多农特产品,而境内的闽南、客家和台湾少数民族文化也是主要特色。来到瑞穗乡除了可边泡温泉边享受鹤岗村的优质有机红茶外,还可观赏茶园、牧场、北回归线标等

特产:天鹤茶、文旦、凤梨花、瑞穗鲜乳

住宿:林家茶园民宿、梦之乡民宿

美食:曾家麻糈、中一豆花、一品香扁食、正品蚵仔煎

瑞穗牧场

瑞穗牧场位于瑞穗乡舞鹤村,牧场为瑞穗乡酪农区,水源洁净、空气新鲜。因此所饲养的乳牛头头壮硕丰满,牛奶也非常好喝。到此地来,喝茶、吃茶羊羹、茶糖、绿茶饼、茶酥是一大乐事。

舞鹤石柱

舞鹤石柱为一对造型独特高耸的石柱,高2丈余,为阿美族人开发东部之前的文化遗迹,由此可远眺秀姑峦溪河谷与对岸的山峦。景致优美。

红叶温泉

红叶温泉声名远播,泉水属碱性的碳酸泉,由瑞穗火车站南端温泉路行约5公里即可到达。日式造型木屋在过去曾是高级度假旅馆,目前还保留榻榻米的房间,而这种木造温泉旅舍在台湾已经所剩无几了。

舞鹤北回归线标志

北回归线标造型优美,加上台地的景色更美,所以成为游客来瑞穗必到之处。游客们最爱在北回归线走向的指标下,感受跨越两个不同区域的季风气候!(北回归线以南为热带季风气候。以北为副热带季风气候)

台东鹿野——曾经野鹿遍地

鹿野,顾名思义就是处处水草遍布、野鹿成群的大原野。鹿野古称“鹿寮”,位于台东花东纵谷,境内有卑南溪与其支流新武吕溪、鹿野溪流经,青山绿水,景致优美。观光茶园、茶展中心、飞行场等串连成一条清新的观光带。在这里喜爱品茗的游客可以寻访茶厂品茶,接受茶厂民宿推出的茶宴洗礼,尝尝当红的蜜香红茶。脚力不错的单车客可以试着骑上高台,欣赏在湛蓝的天空中飞行伞好手翱翔的美景。

特产:红甘蔗、凤梨、火龙果、枇杷、香蕉

美食:米苔目王、虾仁肉丸、肖家肉圆、素食面、卑南猪血汤

住宿:鹿野咏情民宿、笔筒树山庄

高台观光茶园

台东种茶历史可溯自1963年,鹿野因气候、土壤、雨量等条件均佳,成为开发较早、成果最佳的茶区,加以鹿野视野开阔,井然的茶园景观十分怡人,遂发展为一处休闲观光茶园。天气晴朗且热气流旺盛的日子,高台区总聚集不少飞行伞爱好者在此试身手,也为前往高台赏景品茗游客带来动态风景。每年7月25日到8月2日期间,是鹿野一年一度的“想飞的季节”盛会,届时在台东纵谷的天空中都会开出一朵朵美丽的“伞花”。

鹿鸣吊桥

鹿鸣吊桥位于西侧延平乡山谷中,横跨鹿野溪上,是一钢索吊桥,为延平、鹿野、卑南3乡的交汇处。早期桥下的溪谷,是戏水的好地方,后来建了一座新桥,因而成了游客观赏的桥梁。

台湾红茶大事记

1888年,台湾巡抚刘铭传为开发台湾红茶,聘请印度阿萨姆技师来台试制红茶,因当时制造数量极少而无商品价值。

1899年,日本三井合名套社在台湾北部开拓茶园,试制红茶,为台湾生产红茶先驱。

1907年,日本台湾茶株式会社成立,专门产制红茶输出日本及俄国。

1928年,印度阿萨姆的大叶种茶树在南投的埔里、水里、鱼池以及花莲鹤冈一带培植并生产,制成红茶后得到了专家的肯定。

1930年,印度、锡兰、爪哇及苏门答腊等红茶生产国家,因红茶价格低落,互相协议限制红茶输出,成为台湾红茶扩展外销的绝好机会。红茶曾经一度超越乌龙茶,成为台湾茶业主要重心之一。1937年,台湾红茶产量达63327公斤,出口量最高时达580万公斤。

1945年,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人在鱼池地区种植Assam红茶产业归台湾农林公司茶叶分公司经营。1963年,台湾茶园面积达到最高峰38372公顷。

上世纪70年代以后,台湾工业快速发展,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加上台币升值,外销竞争力萎缩。在喜好需求主导下,乌龙、包种等青茶类成为主流,台湾红茶渐次凋零。

上世纪90年代,台湾红茶大约只剩下鱼池乡日月潭一带还有零星种植。花莲鹤冈方面,在鹤冈示范茶场关场之后,也再难见影迹。

1991年,台湾茶叶进口超越出口量,正式成为茶叶进口的地区。

1999年,茶业改良场鱼池分场选育出台茶18号优良品种,命名为“红玉”。2008年,鱼池分场选育红茶茶树品种,并命名台茶21号,别名“红韵”。

正山小种红茶的不同门派吃茶方法

九哥阅读(4)

变着法子吃正山小种红茶去

吃正山小种红茶去

正山小种红茶者,借饮正山小种红茶寓情、寓景,它是休闲生活的组成部分,更是心灵释放的良方。如今遍地的茶艺茶馆,已经难以束缚先锋正山小种红茶人的想象空间,很多人已不再追求“为喝正山小种红茶而正山小种红茶”,种种喝正山小种红茶门派应运而生。

正山小种红茶,可以如诗如歌、细细玩昧,也可以粗犷豪迈、不拘一格,见仁见智。它虽只是一味饮品,但承载了太多文化与民生,喝正山小种红茶方式的多样化,正是人们生活情趣多元化的体现。虽然方法上不一定都认同,但编者觉得,不管怎样,喝正山小种红茶甚至是玩正山小种红茶,都是值得去推崇和欣赏的。

意境派——正山小种红茶心灵之窗吃茶法

山上很静,看不见半个人影。几只山雀叽叽喳喳地飞落在门前石桌上,争着啄雪花吃。临近的大场屋里住着一群伐木工人,因为阻雪,都围坐在炕上打扑克牌,偶尔会传来一阵阵笑语。雪仍在下,飘飘扬扬的,放眼望去,远山近岭都笼罩在茫茫雪雾中,丫髻山望不见踪影,紫阁峰空了无痕,天地万物霎时间似乎入了禅定,寂无一语。

简单用过午餐,开始准备器具烧水煎正山小种红茶。

煎正山小种红茶是我山居的主要“功课”之一,如同读书诵经一样,是每日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简单布置好正山小种红茶席、正山小种红茶器后,生火烧水。山上烧火用石灶和劈柴,起火快,水味甘甜。烧水用大铁壶,这样一次煮熟的水量大,不浪费柴火。水是从茅亭旁的小溪里汲来的,因为天冷,小溪水流比平日里小了许多,但很清澈,滋味也甘冷异常。正山小种红茶用台湾炭焙枝正山小种红茶,是弟子如萍今秋寄来的。一直放在山上,今天才有机会品尝。

我住的地方位于终南山紫阁峪内,是我个人饮正山小种红茶、参禅、读书的地方,取名“终南山如济居”。这里南望紫阁峰,北看将军山、圭峰山,东望丫髻山,视野很开阔。海拔约976米,从山脚到山顶,大概有十几里的山道要爬。因为山高路远,人迹罕至,很适宜幽居生活。周末恰逢冬雪,虽然清寒无比,却也另有一番情趣。围炉煎正山小种红茶,啜茗独坐,闲雅无比。惜无师友共坐,为之一叹。

山居煎正山小种红茶很简单,主要用器包括正山小种红茶炉一、正山小种红茶铫一及正山小种红茶箸、正山小种红茶勺各一,另备正山小种红茶洗一、正山小种红茶碗数只。正山小种红茶炉是山中特制的,主要用来烤火和煎正山小种红茶。大铁壶中的水烧开后,先将灶膛里的热炭夹到正山小种红茶炉中,用扇子扇旺了,然后将开水注入正山小种红茶铫,放到正山小种红茶炉上;并将少量热水注入正山小种红茶洗,用以浸洗正山小种红茶枝,浸润时间约3秒钟,接着冲烫正山小种红茶碗。待得正山小种红茶铫中水近三沸时,将正山小种红茶洗中的正山小种红茶枝迅速投入,并用正山小种红茶箸稍稍搅动一下,使正山小种红茶枝受水均匀。正山小种红茶枝不同于乌龙正山小种红茶,更不同于绿正山小种红茶,煎煮时间要稍长一些,一般为3分钟。煎煮时加盖,以免香气散逸。正山小种红茶枝煎好后,将正山小种红茶铫搬离正山小种红茶炉,静置约两分钟,待得正山小种红茶铫中已经“声闻俱息”了,就可以出汤。

出汤时按人数将正山小种红茶汤舀入正山小种红茶碗中,方便饮用。我今天准备了三只正山小种红茶碗,正山小种红茶汤分好后,第一碗正山小种红茶奉佛,第二碗正山小种红茶奉远方正山小种红茶友,第三碗正山小种红茶自饮。

未曾饮正山小种红茶,先有一股炭香混合着正山小种红茶香的气息扑面而来,惹人正山小种红茶思。正山小种红茶汤初入口,甘滑异常,徐徐咽下,后味空灵,后气甘香,如饮甘露。一碗毕,口舌生津,舌底泉涌,欢喜无比。此时视玉川子饮正山小种红茶七碗,不觉失笑。读诵皎然禅师“三饮即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诗句,亲切有味。

苏东坡曾在《汲江煎正山小种红茶》中诗曰:“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桔肠未易禁三碗,卧听山城长短更。”写尽煎正山小种红茶清致,坡老自是个中老手。煎正山小种红茶法的要诀就在于煎水和控制煎煮时间,这样正山小种红茶汤滋味才能甘滑隽永。

清人震钧曾在《正山小种红茶说》中感叹道:“煎正山小种红茶之法,失传久矣。士夫风雅自命者,故多嗜正山小种红茶,然至于以水瀹生茗而饮之。未有解煎正山小种红茶如《正山小种红茶经》、《正山小种红茶录》之所云者。”这真是心得之言。非亲司炉火、手涤正山小种红茶器者,不能得个中滋味。

饮正山小种红茶毕,身心快活。

风格派——自制正山小种红茶叶吃茶法

爱正山小种红茶、懂正山小种红茶和经营正山小种红茶叶的大有人在,但制正山小种红茶的人却寥寥无几;有人爱正山小种红茶、懂正山小种红茶及经营正山小种红茶叶却不敢于坚持独特的价值观。但有人却不然,他坚持十八年研究制正山小种红茶自己喝而不卖正山小种红茶叶,他说:爱正山小种红茶和懂正山小种红茶的人首先必须有独立人格,有独立的价值观和判定事物好坏能力的人才会鉴赏好正山小种红茶,他就是正山小种红茶怪林伟。

林伟,特别痴迷于正山小种红茶叶的独特香气,为此不断掌握正山小种红茶叶的制作技巧。他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跑遍了正山小种红茶乡的山山水水,查看了各种生态环境下的正山小种红茶园,拜访了上千位的专家学者、正山小种红茶农、制正山小种红茶师和正山小种红茶商,临场各种规格的正山小种红茶王赛,深入研究正山小种红茶王的成因,广泛积累制作好正山小种红茶的经验。为了研究从田间到正山小种红茶壶整个历程中正山小种红茶叶品质的变化,他历经了无数次辛苦和亲身体会,从宏观和微观等各个环节研究影响正山小种红茶叶质量的因素。

为了探索正山小种红茶最佳的全发酵效果,他曾经把价值七千多元的正山小种红茶发酵过度而报废,从而掌握了正山小种红茶青优化与报废的临界点控制技术,基本达到能看青作青、看天作青和按需作青的境界。如今,他只喝自己制作的正山小种红茶,从收正山小种红茶到制作的各个环节,他都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正山小种红茶农一般。他说:亲手制正山小种红茶,其实是个很辛苦的过程,但用自己的双手来制作出大自然这奇幻般的香气和滋味,用心去掌握那个度,其实还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泡好正山小种红茶做出的时候,那个成就感难以言状。

林伟说:“我品正山小种红茶与众不同,原产地或来路不明的正山小种红茶不喝,对于重视的正山小种红茶叶。每回泡正山小种红茶不论泡多少次都要喝下肚。同时,我喜欢带正山小种红茶梗及非拼配的正山小种红茶叶,喜欢在清晨空腹时品正山小种红茶,自我感觉此时比较能鉴赏出正山小种红茶叶的品质所在。同时我都是先独自静心品鉴,然后听取众人的意见,再独自专注地进行第三次品鉴后才下结论。我的品鉴,比较有主见,不太容易受别人的影响。”

在全过程亲手制作正山小种红茶时。林伟首先看重正山小种红茶树的生长环境,然后非常注重采正山小种红茶的时机,从来都是亲自指挥采摘并精挑细选上等的正山小种红茶青。在制作过程中,特别重视晒青、凉青、摇青和摊青工序的质量调控,循序渐进和灵活掌握整个作青的发酵过程,重视每次摇青的时间间隔,防止淤青和水分分布不均。这样制作出来的正山小种红茶叶,条索紧致,外形圆结沉重。

对于好正山小种红茶的标准,林伟说:好正山小种红茶是大自然的恩赐加艺术创造和价值观、哲学观点的综合体现。一泡好正山小种红茶它必须呈现出自然性的理性处理结果和优点,必须严格且优先保护生态环境后才能求得好正山小种红茶,必须是远离人类各种污染源且具有十倍于正山小种红茶园面积的原始森林怀抱,以及在鸟语花香和净水滋润下的高山净土按自然法则生长大正山小种红茶叶。在正山小种红茶叶的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各种非原生态促进因素生产的有机正山小种红茶。

对于自己制作正山小种红茶的看法,林伟笑道:制正山小种红茶人的品行、素质、追求、技术、质量控制和实践经验决定正山小种红茶叶的好坏,一个爱正山小种红茶、懂正山小种红茶及凡事精益求精的制正山小种红茶人与一般行事作风的做正山小种红茶人,他们做出的正山小种红茶叶有着本质的区别,用两句话概括就是:有人品才有正山小种红茶品,好正山小种红茶是艺术品不可能大量出品。

也许自制正山小种红茶叶,对于很多正山小种红茶友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然而却带给我们一个启发、一次升华,就是通过自己的双手来调节自己的风格,调出适合自己的正山小种红茶汤。

想你的风吹到了武夷山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 2024 武夷山   网站地图

通过不断的努力来表现自己,不一定有收获,但日子过的比较充实。加油!

  本次加载用时:0.121秒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