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正宗武夷山大红袍的岩韵

九哥阅读(6)

很多茶爱好者都特别钟意大红袍,在闲暇时刻,工作之余,品评大红袍独有的武夷岩茶风韵,感受顶级高端乌龙茶的甘醇茶香,绝对是一件惬意人生的事情。品味大红袍有两大要素,一是买到正宗的大红袍茶叶,二是掌握正确的大红袍冲泡方法。

大红袍茶叶价格较高,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不良商贩以次充好,制假售假的事情时有发生。在购买大红袍茶叶时要注意从多个方面来鉴别茶叶真伪。精致的大红袍条索壮美,冲泡后成绿叶红镶边,口感滑润,滋味清爽纯正。岩骨花香是武夷岩茶包括大红袍共有的特性,在鉴别大红袍茶叶真伪好坏时主要就是抓住这一点。具体步骤上,可以从多个方面来仔细甄别。首先是看外形,大红袍色乌黑,条索型,汤色褐黄透亮。接着是闻气味,大红袍属于熟香茶,刚开始可以闻到炭火茶以及茶叶自然干香,没有其他杂味。最后就是品尝了,刚入口时会有微苦的感觉,但很有余味,如果入口即甜多半是伪劣茶叶。现在大红袍的仿冒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用武夷岩茶产区附近的水仙等品种冒充,二是用完全不同类的闽南茶作为原料冒充大红袍。购买大红袍时一定要选择武夷山产区的茶叶,并认清楚武夷山政府发出的镭射标贴。

有了好的茶叶,接下来就是准备好冲泡器具一步一步泡茶了。不同的茶泡法也不相同,切不可用泡花茶绿茶的方法去泡大红袍这类的岩茶,那样只会大大降低大红袍的风味。最佳泡法应该是功夫茶的冲泡方式。分三次浸泡,第一次一分钟,接下来每次增加半分钟。大红袍的一大特色就是耐冲泡,即便是第七次冲泡,依旧可以余味无穷。

在冲泡茶具上,首选功夫茶具,比如白瓷盖碗的或者紫砂壶。不过紫砂壶不适合初学者使用,最好是在有一定经验之后再用紫砂壶冲泡大红袍。在冲泡用水的选择上,山泉水最佳,但不易获得,所以可用桶装矿泉水代替,重要的是口感清冽甘甜。水选好后将其煮沸,当然用电加热至沸腾也可以。沸水略高于容器面冲下,刮去容器表面的泡沫,洗净杯盖盖好低酌以减少茶香过快消逝。宁淡勿浓先淡后浓是冲泡大红袍的一大原则,初学者一定要谨记在心。

备好正宗的大红袍茶叶,再配以饮茶所用的专用器具,找一个合适的时间,于桌前慢慢品评。茶香飘逸在屋内,人也随着茶慢慢飘忽起来,忘却忧人的烦恼,只感到一股怅然的快意。那先苦后甜的茶味,不正是人生真实的写照吗?

大红袍岩韵详解

 
最早说及“岩”、“骨”之类的,当系明代吴拭。他在《武夷杂记》中说:“武夷茶自蔡君谟即蔡襄,始谓其味过于北苑、龙团,周右文极抑之。盖缘山中不谙制焙法一味计多苟利过也。余试少许,制以松罗法,汲虎啸岩下语儿泉烹之,三德具备,带云石而复有甘软气。”见清·陆廷灿《续茶经·茶之源》此处说的“制以松罗法”,虽系炒青绿茶,但也具有“云石甘软气”。此“云石”二字可否理解为后人说的“岩骨”、“岩韵”呢?

 

清代的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领会就更深了。他在《冬夜烹茶》诗中写到:“清夜迢迢星耿耿,银檠明灭兰膏冷。更深何物可浇书,不用香醅用苦茗。建城杂进士贡茶,一一有味须自领。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葵花玉蕲旧标名,接笋峰武夷峰名头发新……”见清《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三十卷》诗中之“骨鲠”之“骨”当可理解为“山骨”、“岩骨”吧?所以这位好品茶的皇帝认定“就中武夷品最佳”的理由,是它“气味清和兼骨鲠”。笔者认为“气味清和”之茶易找,“兼骨鲠”之茶则不多,这当是“岩韵”之力吧!

 
武夷山茶农、茶人评论武夷岩茶的感觉有:“不轻飘”、“有骨头”、“厚重”、“长久”、“齿颊生香”、“过喉润滑”等,这是朴实的表达。总之,武夷岩茶有其独特风格。乌龙茶泰斗张天福高度归纳其因果是“由于武夷山独特的自然环境的熏陶,遂使岩茶品具特殊的‘岩骨花香’的‘岩韵’”。见张天福《福建乌龙茶》
 
种种说法的释疑
 
对今人有关 “岩韵”的几种说法,笔者认为:
 
品种味之说:很难概全,因为武夷岩茶包含多个品种,且香、味有差异,若以品种味来划定,岩茶之“岩韵”,当以哪个品种味为准?
 
风土味之说:“风土”既包含地理环境,又包含地方风俗,后者是难以用“韵”味表现出来的。
 
地土味之说:“地土”当指一定范围土质吧?虽比“风土”更直接。如能说明武夷山的地土味是什么?作用到岩茶上又产生什么样韵味就好了。如果笼统说地土味还是没说出“岩韵”的具体表现。
 
“香清甘活”之说:此系清人梁章钜对武夷岩茶的全面评第(见梁章钜《归田锁记》)已成尔后至今上品乌龙茶的主要特征。姚月明先生言及“香清甘活”时,曾说:而今各地已有所侧重,如安溪以“香”为首,台湾以“清”为首,武夷以“活”为首见《姚月明武夷岩茶论文集》。所以此说已成了所有佳品乌龙茶的标准,不是专指武夷岩茶之“岩韵”。
 
另外,对“岩韵”最通俗、最直接的说法:如石头味、青苔味、中药味、粽子叶味、蜜桃味、蜂蜜、杯底香,等等笔者认为难以概全。
 
“岩韵”的表现和形成
 
综合武夷山茶界前辈林馥泉、陈书省、叶先顺、姚月明等茶师和茶农以及黄建安、施兆鹏等的“安溪茶与岩茶的比较”说法,要体味“岩韵”,先要掌握武夷岩茶之特征:
 
岩茶形为眉状,条索紧致;色呈褐绿,火功高者乌润;香气清正幽远,以具花香、果香为佳,杯底香显;茶水色泽清澈鲜丽,多为橙黄,也有金黄;滋味醇厚芬芳,略有苦涩,入口后很快甘甜,齿颊留香,过喉润滑,滞留长久。岩茶品质优次,主要取决于茶水滋味;泡次要“八泡有余味”水色淡而味尤存,曰厚;叶底软亮,有部分有红边或红点,即“绿叶红镶边”。武夷岩茶重在吃水,以味取香,因此品评时应以茶水为主。
 
笔者认为,在以上岩茶特征中,最为突出、最优异,和别于其它乌龙茶的感官味觉概括起来,即是武夷岩茶的“岩韵”,即:茶水厚重润滑,香气清正幽远,回甘快捷明显,滋味滞留长久。
 
很多人认为,武夷山中“烂石加青苔发出的气息”是“岩韵”最直接、最明白的感觉。
 

 

“岩韵”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武夷山独特的地理环境此外品种、制作上也有关系。独特的地理环境包含地形、温度、雨量、湿度、日照、土质等因素。适宜的品种才能吸收武夷山的地气,孕育出“岩韵”。制作工艺是否精良到位,也是关系到“岩韵”能否充分显示的环节之一。 

武夷岩茶大红袍岩茶冲泡应该“高冲水,低斟茶”吗?

九哥阅读(6)

同一泡茶,不同冲泡条件下将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一泡本是色香味俱全的好茶,若是冲泡不得当,品质真的会被大打折扣,令人尴尬不止!关于这件事,小微深有体会!

前些天,酷爱学习的小微风风火火带着几泡顶级好茶来到高手云集的大杭州学习、交流茶知识,准备在一场必不可免的茶品PK大战上一展小微宇宙无敌放光芒的魅力,But,出师不利啊!不管小微如何改变冲泡方式,茶叶该有的香气、滋味都出不来,并且显得十分不耐泡,还带有一股淡淡的铁腥味!经过这样的事情,小微认为,在各中茶叶冲泡技巧参考准则中还暗藏着许多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比如岩茶为什么要“高冲水,低斟茶”?“软水泡茶真的又香又甜”吗?

小微查阅各类关于岩茶冲泡技巧的书籍发现,无一例外的提及一点是岩茶要求“高冲水,低斟茶”。经过上述“事故”的发生,小微对此有了进一步的深入思考,这条准则真的是最完美的冲泡手法吗?毋庸置疑,答案是否定的。

1、“高冲水,低斟茶”的优点

这样的一条准则能够在各类书籍上无一例外的出现,必然有着科学道理。简单而言,它适用于岩茶的冲泡理由在于:高冲水的过程中,使得茶叶不断的翻滚,迅速被浸润。因此:

A、香气被更好的激发。

B、内含物质快速的溶解出来。

C、茶汤内含物质均匀,茶汤协调。

D、滋味更加浓厚。

2、“高冲水,低斟茶”的不足

但这样的方法也有着一些不足。在高冲水的情况下,茶叶会更早的出味,并且前几泡很快的将内含物质逼出来,将会造成:

A、茶叶的耐泡度降低。

B、造成每泡之间的口感落差大。

C、叶片在击打过程中会受损,使得茶汤容易出苦涩感。最终给人一种综合品质下降的错觉!

3、另一种可选的注水方式

茶道更多讲究的是整洁、雅致、清净,给人一种安静美好之感,而高冲水十分考验人的冲泡技巧,注水时断时续,时粗时细,或者又溅出水花,是及其不雅观的。因此,在茶圈更多的茶友们喜欢轻轻的、静静的注水,这样的方式冲泡出来的岩茶在热烈中更多了一份收敛,能够增强茶叶的耐泡度,每泡茶汤的落差小,而且更容易掌控,不容易将茶叶泡坏!

明朝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许次纾在《茶疏》中也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水对于茶叶品质的发挥真的是太重要了!

于是在茶圈流行着这么一句话“软水泡茶又香又甜”,可是亲,这也是深藏不露的谎言啊!

1、硬水不适宜泡茶

水的硬度将直接影响水的pH值,进而进一步的影响茶汤的口感,水的硬度越高,越会影响茶叶内含物质的溶解度,容易使得茶叶滋味苦涩,香气变粗。

具体影响表现如下:

滋味:苦味随pH的增加而有下降的趋势,涩味有增加的趋势,鲜爽味呈现下降趋势;当pH>6.5时滋味出现熟闷味。

香气:pH<4.5时 茶香浓度下降明显,并且香气变得淡薄,纯正度也相对较差;当pH>7.0后下降明显,香气变得熟闷、欠纯,出现水闷味。

2、适宜泡茶的软水

参考上述,泡茶用水应当选择硬度较低的水。但,泡茶用水还真的不是越软越好,事实上,泡茶用水有一个严格的参考范围,甚至,不同的茶类,其最适宜的水质也有所不同。

举一例,为什么我们泡茶并不用蒸馏水来泡呢?难道仅仅只是因为制备繁琐、成本高?事实上纯水在封闭环境下(不接触大气),PH≧7.0,而水体呈碱性,对于茶叶香气、滋味的发挥也是不利的,甚至同样会弱化,甚至造成苦涩感。

对于泡水用水是有严格规定的,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A、酸度近中性。

B、水的硬度低于25度。

C、重金属和细菌、真菌指标必须符合饮用水的卫生标准。

D、透明度好,无异味。

因此,软水越软,就越不能满足酸度近中性的要求,自然而言就有损于茶叶品质的发挥!特别是武夷岩茶的岩茶由于生长土壤条件的特殊,更要求水质不能够太软!否则将会抑制香气、滋味的发挥!

好山好水出好茶,一方水土更养育一方茶。杭州双绝是用虎跑水泡龙井茶,这样泡出来的龙井茶真的是香清甘洌;武夷岩茶用山泉水泡,更能激发岩茶“岩骨花香”的气质,说得就是这个道理!至此,小微更加能够理解为什么频频出现“买的茶为什么和在店家那里喝的不一样?”的现象了,同时,也更能理解岩茶在杭州泡,为什么变得那么怯场、温柔了!

扩展阅读——武夷岩茶的功夫茶的泡法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神仙从古栽。”“武夷奇茗大红袍,毓秀钟灵品自高。”从北宋时期的范仲淹,到当代学者赵大炎,古今中外各大文人墨客都赋予大红袍极高的赞誉。

大红袍功夫茶一直被称为为功夫茶中之首。那么,什么是功夫茶呢?

功夫茶并不是一种茶叶的名称,而是指一种泡茶技法。顾名思义,功夫茶操作起来一定是非常讲究,学问颇深的。

大红袍茶叶作为茶中珍品,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以其独特的高山岩韵驰名中外。优质大红袍很耐冲泡,只要方法得当,冲泡七八次仍口有余香。为了让大红袍的独特韵味发挥到极致,我们一般采用功夫茶的泡茶方法来冲泡大红袍茶叶。

功夫茶中的功夫尽在沏泡、品饮之中。功夫茶操作起来需要费一番功夫,其精致的泡茶过程也被赞为一种极美的艺术,值得细细观赏。因此,很多功夫茶过程也是一种茶艺表演,供客人欣赏品悟。在家里自己泡功夫茶时,可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程序,只留住其精华部分。那么,功夫茶的要领是怎样的呢?

功夫茶泡茶前需先烫壶杯,用沸水洗茶具,这个步骤不仅可以清洗消毒的,也兼有预热茶壶,改善紫砂茶壶微孔结构,提升紫砂茶壶的性能。之后迅速洗茶。这之后便可进入正式的泡茶过程。第一泡过后,要停留几秒钟以后,把茶倒在茶海里,进入“闻其香”的步骤。“闻其香”,顾名思义,便是闻茶叶的馨香。因为大红袍的茶香锐则浓长,清则悠远,所以很多人把这种茶香称为“天香”。喝之前先闻闻茶香,可以加深自己对茶叶的了解。闻的时候鼻子凑近茶杯,通过深呼吸来享受含蓄优雅的岩茶香气。“闻其香后需“观其色”,既观察岩茶茶汤的颜色、透明度,以及每泡之间茶汤颜色的变化。大红袍茶叶所泡茶汤橙红亮丽,在杯中呈现出明亮的金色光圈,煞是动人。最后便可细品香茗。作为茶中珍品的大红袍独具岩骨花香,滋味醇厚,入口有浓郁芳香气味,过喉润滑甘爽,初虽稍有苦涩,过后则生津回甘可口,浅尝细品,便可领略到其中蕴含的独特高山岩韵,岩谷花香。

只有按照这种小杯细品的“功夫茶”程式,细细品饮大红茶茶叶,才能真正品尝到大红袍岩茶之颠的韵味,亦品出一杯大红袍中蕴含的哲思。

怎样泡好不同个性的大红袍

九哥阅读(6)

要想泡一壶好茶必须有泡功夫茶的茶具,一般家庭平时品茶只要有随手泡,也就是电热壶一个,茶盘,公道杯,陶瓷盖碗就可以了。如果有紫砂壶的可以选择用紫砂壶。(特别是南方的冬天没有供暖,天气冷使用紫砂壶热气不容易散发)投放的茶叶量根据容大小。喜欢口味淡的朋友茶叶量投放容器的三分之一就可以了。可根据个人的喜好来定夺。武夷岩茶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和生长环境不同茶也有不同的泡法。

选择水:水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有条件的用山泉水最好,或者矿泉水,其次也可用桶装的纯净水。烧开水后先烫杯,烫好泡茶的容器后倒入茶叶,盖上轻摇几秒钟,打开杯盖,这时候容器中散发出一股淡淡的茶香味。这个过程叫闻干香。然后悬壶高冲,往一个点注入水,最好是往容器的边缘上一个点冲水,使得茶叶在容器中翻滚。这时候可以看见白色的泡沫,刮去泡沫,快速倒出茶汤。这个过程叫洗茶。我们日常生活中泡茶都习惯洗茶,也就是第一道茶不喝,把它倒掉。专业审评只刮去泡沫,第一道茶是不倒的。

注意事项:清香型的茶在制作的过程中为了保持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在做清的过程中轻摇轻做,焙火也轻焙,一般是中下火为多,泡这类茶,前几泡一般5到10秒钟就可以倒出茶汤,这样的泡法茶汤苦涩味会少,或者不容易出现。使口感更佳。随后根据冲泡的次数递增而增加坐杯时间,一般10秒到15秒。武夷岩茶素有8泡有余香之说。茶泡到10泡就差不多了。冲泡武夷岩茶控制水温也是很重要的,水不要一次性烧太多,半壶这样差不多,反复煮的水对身体不利,水煮老了也会影响口感。冬天冲泡到第二泡的时候就要注意水温,水的温度最好能保持在沸水的温度。泡出来的茶滋味好且更耐泡。这样的泡法就把岩茶给泡活了。

高火茶:对于高火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特殊口味的人群,他们即要非常好的山场又要高火,茶开盖猛一闻一股幽雅的咖啡香味,茶汤颜色油亮,色深如琥铂。这样的茶对山场要求很高,普通山场是出不了这样的茶汤色的。还有一种高火茶是非常普通的茶,价格也低廉,高火工,这类茶泡出的茶汤和酱油颜色没什么差别。闻香只有炭香味。茶滋味空洞乏味。泡这两类茶头几泡都出汤快,不宜久泡,否则慢冲慢泡茶汤是很难入口的。唯有潮汕一带老茶客是另外。

特殊地理环境的岩茶:在武夷山最著名的岩茶算是”三坑两涧”的岩茶了。泡正岩茶,尤其是三坑两涧的茶很多人舍不得洗第一道茶,刮去泡沫就直接开喝,武夷岩茶生长周期长,一年只产春茶一季,好山场的茶整个的制作过程从采摘到制作就没有下过地。第一道茶不洗是完全没关系的。但是不多数人都有洗第一道茶的习惯。洗头道茶更有利于品茶的心情。泡武夷正岩茶浸泡时间可以比普通山场的茶时间上稍微长些。因为特殊山场的茶内涵物丰富,内质的东西不容易浸泡 出来。武夷茶人常说的一句话是:好茶要耐心等,三泡后才见分晓就是这个原因。

请教泡茶的技巧到底是什么呢? 天水茶 假设说同样的茶叶,同样的置茶量,同样的水,同样大小的白磁盖碗,不同的人泡出的茶口味会不一样?存在什么技巧吗?…… 谢谢!

我不会。

2015-10-18 10:16

四方

楼上小气,不肯说!

2015-10-18 12:32

竹影

搬个板凳听哪位高手系统讲解下岩茶冲泡技巧

2015-10-18 12:34

谪仙堂

最关键是水温和每一泡的浸泡时间!
水温比较好掌握:有个随手泡、每一冲都是现开的水。
浸泡时间是最关键的:影响滋味的浓淡、苦涩、醇厚、耐泡度等等。还要适合自己的口感浓度,以及每加冲一泡的延长时间。
当我们没有掌握好某一冲时:比如太浓了,我们可以接着一冲淡些,两冲的茶水混在一起的浓度就刚好了。反之亦然。但茶海要大些。

2015-10-18 14:49

只爱正岩

看来时间是关键

2015-10-18 16:46

海螺

对,混和汤,二水混和或者三水混和是个不得已的好办法。

2015-10-18 18:01

大红袍的传说

竹影,看来还是得等你上513时再多观察

2015-10-19 08:02

天水茶

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但也有其约束性,当不停饮用而习之。天水兄,多喝是个最实用的硬道理。

茶没有完全一样的,天时地利人和, 完了,越说越大。打住。

支持程姐的说法。

不过,我还不是这样喝的。因为我也不懂。

2015-10-19 08:36

四方

恩,舒服才是硬道理 谢谢大家

2015-10-19 09:24

天水茶

潮汕炉为土
木炭为木
生火
铜炉为金
装上好水
五行调和,是为泡好茶的基础

2015-10-19 12:09

东郭

颠倒五行配阴阳
现在配齐这套设备不容易啊,不过潮汕功夫茶道确实博大,这个也讲究个天人合一吧
 

2015-10-19 14:35

天水茶

有特点,还真么回事,潮州人品茶,用尽心意。佩服,敬。

2015-10-19 15:05

四方

这些用具我在老叶那,品过了

2015-10-23 19:09

只爱正岩

那东西拥有比没拥有过瘾,拥有过和没拥有过,感觉不一样,不怕你用过,就怕你惦记。

2015-10-23 20:01

四方

好象见卖过那炉子,一套800多呢 还抢着要呢

2015-10-23 20:48

天水茶

不行,有一次试过,喝过醉了,比酒醉还厉害,

2015-10-24 08:43

海螺

那是有附加值的,单买炉子应该没那么贵,这东西贵在碳上。橄榄炭可是烧不起的。

2015-10-24 09:15

四方

橄榄炭啊,一直以为就是烤羊肉的木炭呢

2015-10-24 15:50

海螺

适合自己的口感就好

多泡,多总结,一定能找到感觉

2015-10-25 13:52

snidt

学竹子亲上513,俺们和南苑有个约会

2015-10-25 20:13

天水茶

那就2008吧,不远了。

2015-10-26 11:04

四方

感觉象武术中的花架子,虚张声势!

2015-10-27 12:26

竹影

关键还是时间和手法的掌握,
关于冲泡时间,是快出还是10秒,20秒都有一定的道理,品茶本来就没有定势,因为可变因素太多了,环境温度,投茶量的多寡,水温。
我绝的最重要的还是冲泡的手法

2015-7-4 15:36

茗远

好茶不拘泡法

2015-7-5 21:17

兰衣

这话是出自武夷人哪位茶人的?

2015-7-8 22:02

壶涂涂

未必出自武夷~~~

2015-7-9 15:19

兰衣

那就是来自南平。

2015-7-9 21:32

壶涂涂

自己去找答案,哈哈哈……

2015-7-10 11:06

兰衣

看书上说的,水的沸腾度也很有讲究。
害我得烧水的时候,总是很紧张,总怕水烧得太老。

2015-7-16 19:33

海棠烟雨

是的,说是2沸水好一些。但我觉得也没有很明显的界限,没有必要紧张的,烧过了就过了

2015-7-16 19:57

竹影

个人觉得泡好一泡茶的因素最低也包含茶、水、泡法三方面
不同的茶,不同的水温,不同的泡法,出不同的香水韵
这些可能都要在实践中才能掌握,拘泥不得
茶是实践性很强的领域,当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15-7-17 08:30

且听风吟

恩,是没有必要紧张的,我们自己泡茶的时候就经常烧过了

2015-7-17 10:11

只爱正岩

我现在明白了 我没有长超级品味舌头,所以也不用超级讲究泡法

2015-7-17 10:35

天水茶

好茶不拘泡法,差的茶再怎么泡也不可能有母树的滋味

2015-7-17 20:42

兰衣

推一下這個
好的茶真的亂泡都很好喝

2015-7-17 23:57

spbidiot

对啦,您真的很有天分!有慧根

2015-7-18 21:07

兰衣

这话应该这样说:
好茶乱泡比差茶乱泡好喝
不过不乱泡的好茶要比乱泡的好茶好喝多了,呵呵

2015-7-18 21:35

且听风吟

象是绕口令,说晕了

2015-7-19 14:44

兰衣

我念了两遍,发现都念错了,果然绕口

2015-7-19 21:02

且听风吟

无招胜有招,最厉害的泡茶方法应该是不拘一格的潇洒,不知不觉中就见到茶杯里盛上了诱人的茶汤……

2015-7-21 10:58

兰衣

变魔术,以期‘无为而治’

2015-7-21 11:13

竹影

俺只见过有一人达到上述境界,即岩茶专家兄在天心岩茶村斗茶赛的帖中第一层第一幅照片里那位老者。
 

2015-7-21 11:20

兰衣

学习了。

2015-7-21 17:52

秋雨

C兄真乃高人也!改日上山拜访一下他老人家!

2015-7-22 11:15

兰衣

他的故事?肯定很多,但是能不能在论坛里说,得问过他以后才行。抱歉……

2015-7-22 11:18

兰衣

那就请兰兄帮我们问问啊

2015-7-22 16:31

天水茶

好的好的,一定一定。俺记在心底了。

2015-7-22 19:18

兰衣

传奇故事,爱听的人多

2015-7-24 11:46

snidt

呵呵,的确俺也老久没去拜访他老人家了。惭愧

2015-7-24 15:08

兰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茶性的认识本来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看了兰衣兄说的那位老者,也非常感兴趣的说,不知道第一次和他谈过后受到什么启发了?

2015-12-12 11:47

言茶

完全支持!水温与浸泡时间

2015-12-14 01:58

翱翔四海

俺那入门师父告诉俺:随便泡~嘿嘿

2015-12-16 11:15

双刃剑

呵呵,他最近又发挥余热,到另外一家公司去担任技术总监,在茶博会时给他老人家和他太太拍了片片。哄他几句,把他乐坏了

2015-12-16 12:39

兰衣

武夷山岩茶品饮渊源与冲泡方法

九哥阅读(7)

优异的品质、优良的品种和独特、精湛的制作工艺,形成了武夷岩茶显著”岩韵”.武夷岩茶汤色澄亮,清澈艳丽,性和不寒。香秀而清,味醇而厚。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在《随园随园食单》中是这样描述武夷岩茶的:“予尝尽天下名茶,惟以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乾隆丙午(1786)年秋天,七十岁的袁枚,风尘仆仆游览了武夷山,千里迢迢来尝武夷茶。据《随园食单·茶酒单》:“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药。然,丙午秋,余游武夷,到幔亭峰、天游寺诸处,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初次品尝武夷岩茶的人都会有袁枚一样的感受。袁枚还称”茶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琛,非此不足以自豪,非此不足以待客。

武夷岩茶特别注重茶滋味,先闻其香,后尝其味。高冲浅斟慢饮,是品武夷岩茶的特有韵趣,以获得一份生活的艺术享受。小壶泡法和盖瓯泡法在福建、台湾、广东已历史悠久。紫砂壶具有保温聚香不闷味的功能,瓷质盖瓯利于分辩香气;又由于岩茶的鲜叶原料较为成熟,加工后成品的芳香物质沸点较高,通过沸水冲泡有利于香气挥发。

品茶讲究环境、心情、最好选一个比较雅静的环境,有一套常用的小壶,小杯等茶具,配上洁净的山泉水,人身心放松。

品尝方法:通常有壶泡法和杯泡法两种,人多时宜用壶泡,人少用杯泡。浸泡时间,依照泡饮者的习惯和爱好,适当调节茶量、水量、用高温度水冲泡。

茶量:以容器大小而定,一般以容器量的半数。

水量:以茶量为准,一般一克茶叶20到25毫升水。

水温:初沸100度,特别是第一次冲泡。

浸泡时间:根据茶性而定,清香型的出汤可快些。好的武夷的武夷岩茶三泡后才显内在的品种。

冲泡方法:沸水高冲,冲到略高于容器面,刮去壶、杯表面泡沫,净盖后盖好,分杯应低斟,可减少茶香飘逸。

品饮方法:品茶应先看水色是否清澈艳丽、橙黄或深橙黄色,水色是否三层分明,以表面有金圈者为优;再闻其香,香气要纯无杂气且幽香为佳;三品其味,徐徐入口领略水香与闻香是否一致。

二泡:应重点放在茶味上,茶味是否醇厚,有没有明显的苦涩味和杂味,茶汤虽吞下而口腔似有物留下,较原来有沉的感觉。

三泡:应重点放在岩韵上,茶汤在口腔中是否有鲜爽感,有一种天然韵味,在喉头有润滑爽口之快感。武夷岩茶大红袍十分讲究“岩骨”表现为喉韵口感和杯底香,(杯中茶水饮完后闻杯底香等)。

扩展阅读——泡好茶用好具

蔡荣章:国际无我茶会创始人。台北陆羽茶艺中心创办总经理(1980-2006),陆羽茶学研究所所长(1985~2008)。

现任福建漳浦天福茶学院教授与茶文化系系主任。从1980年起主编《茶艺》月刊并执笔社论至2008年。

喝好茶、用好具的“好”字是用作形容词而非副词,也就是喝“好的”茶、用“好的”茶具,而泡好茶的“好”字则是用作副词,是“把茶泡好”的意思。

“把茶泡好”不是今天讨论的主题,大家都知道,要喝茶就要把茶泡好、泡到它的最好、把它的特质与风格表现出来,否则“好的”茶也不成其为好了。既然要谈“喝好的茶”、“用好的具”,那“把茶泡好”就成了必须。

“无茶不乐”、“什么茶都喝”、“无好恶之心”,这些都是好德性,而且我们还强调当你喝到档次不是很高的茶时,要以那种茶的标准、那种茶的心情去享用它、去与它为友,不能说“这茶怎么喝得”。那“喝好茶”又是如何说来呢?好茶一般是指可溶物多、其成分的组配合乎我们的喜好,且具备应有的茶性。这种茶喝来令我们愉悦、更有益于健康。好茶喝来令我们愉悦是容易理解的,然更有益于健康的道理在那里呢?直觉上,喝到好茶,精神为之一振,这就有益于健康了,再说它的成分足,我们获取的滋养多,也是有益身体的。

有一次。为了证实某种泥料制成的茶壶泡茶是否真的比较不容易变馊,乃蔸集30把包括紫砂、白瓷等各种泥料的大约等同容积与档次的茶壶,放在室内无人走动的同一处地方。一组以不同的泥料放入同一种茶况的同一种茶,冲泡后观察开始明显变馊的时间(以日为单位)。另一组以同一种泥料,大约同一烧结程度的壶冲泡各种不同类型的茶,作同样的观察。所有的壶都是没用过的新壶,清洗的方式一样。水质一样,水温力求一致,每壶的茶水比例一致。每壶每天开盖闻香的次数与每次开盖的时间也力求一致,即每次闻香若是吸二口气。每把壶也都吸二口气。

结果,那一种泥料的茶壶会先行变馊(甚至于观察到发霉),并没有一定的答案,也就是说不是某一种泥料的茶壶泡茶比较不容易变馊。开始变馊的时间从1天到2周不等(此次实验只做到2周)。第二组实验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壶内茶叶茶汤混合的“含叶茶”(此次实验皆是此种方式)。其开始变馊的时间与茶叶品质的好坏刚好成反比,即品质愈佳的茶变馊愈慢。品质差的,上午泡,下午就开始变味;品质好的,到2周实验结束时还有“敢于饮用”的香气。

会不会是采制季节的关系呢?然而,同样是青心乌龙品种,同样是初夏采制,作成的冻顶乌龙茶就比白毫乌龙要易变馊。这两种茶,即使是工夫同样的制茶师,也是一优一劣的,因为冻顶型乌龙茶适于春天采制,白毫乌龙茶适于初夏采制。所以,变馊快慢的原因还是在品质的高下。

变馊速度的快慢就像健康状况好的人不易生病一样,也让我们相信饮用它们对健康会更有帮助,因为好茶所具备的条件都显示出它们有更强的能量。同时,也让人想起了古人早已有之的体会:物必自腐,而后虫生。

使用不同质地的茶壶泡茶会得出不同感受的茶汤,这点习茶时都会留意及此。好的杯子也会使茶汤变得好喝就不容易注意到。所谓好喝是指茶汤喝在口里,感觉得较清较醇,相对比较不好的杯子则感觉得较粗较烈。这种味觉的差异在口头的描述上会因为对茶理解的程度而有所差别,但在彼此交换心得后几乎都会同意“清醇”的优异性。茶杯影响茶汤的味觉是立即性的,将甲杯的茶汤倒一半至乙杯,如果这两个杯子质地不一样,再喝时已可感知其不同。

所谓茶杯的好坏分成质地与档次两个层面,质地者主要是指材质的感觉与烧结程度(此次以陶瓷为比对的对象,但玻璃杯也有同样现象),烧结程度高者,水与茶汤都会比较好喝。档次者是在质地外加上艺术性,两者兼顾后的品赏更是完美。或许真如水的研究者所说:水喜欢听美好与善良的话、喜欢与高档的容器为伍。水甘甜了,茶也好喝了。

有人要问:容器的档次如何判断?在长时间的观赏、与内行人不断的讨论下。会分辨得出来的。有人又要责问:难道档次还要从嘴巴判断起不成?这时我只好回答:我佛无说。

减肥不需要吃药武夷岩茶大红袍来帮您

九哥阅读(6)

武夷山是正山小种和大红袍的发源地,在当地有不少农民祖祖辈辈都是以种茶,制茶为生.连小孩也形成喝茶的习惯.当地人经常以茶作为小偏方解决身体的小毛病.比如吃太油腻或者夏天中暑、积食。胃寒凉等症状都以茶来解决。民间有一种叫“鳯凤蛋”的中成药主要是武夷岩茶的成份,形状像鸡蛋大小的,对驱寒气以及胃肠不适就有很好的效果。祖祖辈辈以茶当饮料的武夷山茶人很少有肥胖的体格。

福建学院中医经过研究认为:武夷岩茶对抑制肥胖有以下功效。

1:体重减轻效果:单纯性肥胖症者75例通过饮用武夷岩茶,体重减轻有效率为百分52,显效率为百分15,总有效率为百分67。从三种不同肥胖程度来看,有效率达百分60到70。

2:腹部皮下脂肪的去除效果:实验前腹部皮下脂肪的平均值为33.1毫米,实验后的平均值下降为28.7毫米,皮下脂肪厚度减少百分13。另外,腹围也由实验前平均96.2厘米减少到93.6厘米,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3:对血清中性脂肪及总胆固醇的降低作用非常明显。实验表明:长期饮用武夷岩茶,可降低血清中性脂肪及胆固醇。

4:在安全性实验中,并未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因此,饮用武夷岩茶不会使食欲、体力下降,不会引起下痢等。实验证明长期服用武夷岩茶可以收到、减肥、减少腹部脂肪、减少和改善血清中性脂肪和总胆固醇的效果。

品大红袍岩骨花香,看武夷碧水丹山

九哥阅读(6)

武夷茶岩茶大红袍早在南朝时期就有茶事传说,唐代就以“晚甘侯”著称于世,唐代孙樵于元和年间(806—820)送茶与崔刑部书中称晚甘侯:“乘雷而摘,拜水而和……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同是唐代的徐夤称武夷茶是“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宋代武夷茶被列为贡品,武夷山中时兴斗茶、分茶游艺,大文学家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详细记录了当时斗茶的情景,“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苟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武夷茶比作仙茶。元代在九曲溪四曲南畔设立的“焙茶局”(御茶园),时有场工250户,专制龙团凤饼充贡,每年惊蛰,当地县丞都要亲临御茶园“喊山台”祭神,“喊山”仪式便始于此间,此后武夷茶入贡近300年,成为元、明两代贡茶中心。明代朱元璋颁布“罢龙团,改制散茶”的诏令,武夷茶岩茶大红袍茶农着力更改工艺,形成炒青绿茶,促进茶叶发展。15世纪末16世纪初,武夷山民创制出小种红茶,到17世纪达到全盛时期,扬名四海。随后武夷茶农又创制出三红七绿的青茶,即现在所称的“岩茶”,武夷岩茶制作工艺高超,为乌龙茶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是乌龙茶系列中的珍品。清康熙年间浙江文人王草堂的《茶说》中详细记录的武夷山中的制茶工艺,这是乌龙茶制法的最早记载,说明乌龙茶工艺源于武夷山。中国六大茶类武夷山产有其四,是乌龙茶、红茶的发源地,台湾著名史学家连横编修的《台湾通史》记载:在清嘉庆年间(1796年),武夷山天心岩茶树传入台湾的文山、冻顶山,并最终成为台湾农业的一大产业。因此,武夷茶在中国乃至世界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近代武夷山茶业的发展

清代以来至民国年间,武夷茶先集市于本邑下梅村,后移至星村、赤石街。当时山上号称99座茶厂,山下60多家茶行(庄),茶市期间,下梅、赤石码头日行舟300艘,转运不绝,足见当年茶业兴盛。经营茶者有山西晋商,闽南、潮汕、广州三邦。茶路南下往厦门、广州、港澳台及东南亚诸国。北上由崇安入江西,至武昌,樊城,降州(今晋城),经潞安(长治)、平遥、祁县、太谷、忻县、大同、天镇至张家口、至归化(今呼和浩特)再经戈壁沙漠到今乌兰巴托,最后到达恰克图。武夷山是晋商万里茶路的起点,《乔家大院》即以这段历史为题材创作。特别是五口通商后,武夷茶大量出口,促进了武夷山茶业的发展。武夷茶(主要是红茶)早在1607年由荷兰东印度公司从澳门收购经印尼输往欧洲,英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的贵族阶层,把饮武夷茶作为集会宴会的一种高尚礼节,并迅速推广到各阶层中。1711年英国诗人波普称中国茶为“武夷”。从此,“武夷”成为中国茶的总称。拜伦在《唐璜》中写道:“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红茶,真可惜酒是那么地有害,因为茶和咖啡使我们更为严肃。”诗中足见武夷红茶的魅力。260多年前瑞典“哥德堡号”沉船,在打捞出的370吨茶叶中,大部分是武夷茶岩茶大红袍。

随着外销的不断增加,种茶有利可图。史载武夷山“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幕效,漫山遍野,逾种逾多”,星村、下梅成为茶市中心,全盛时“商贾云集,穷岸僻经,人迹络绎,哄然成市矣”。公元1751年前后,崇安输出茶叶已达10万担以上,值银200万两。下梅邹元老在乾隆十九年(1754年)获茶利百万,“在下梅购地建宅七十多栋,所居成市”。正山小种中心产区桐木村在咸丰同治年间有家“梁品记”茶庄,生产正宗的正山货,品质优异,卖价最高,其家族经营红茶获利巨万。清咸丰五年武夷红茶有记录的最高销量为26万担。1838年广州出口的武夷茶30万担1.5万吨,红茶占24万担。最鼎盛的1880年福州港出口茶叶74万担,其中武夷红茶和工夫红茶共出口63万担,估算18世纪从欧美运往中国的白银约1.7亿两。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在中国还一度造成“钱贵银贱”。19世纪40年代,英国人福钧化装潜入中国,从武夷山盗取了大量的茶种、种茶和制茶技术,从而大大促进了印度茶叶种植业的发展,中国茶叶的生产和销售受到沉重的打击。

抗日战争期间,一批茶界专家及有志于茶叶人士,不顾日寇封锁、岩茶销路阻断的困境,负笈提囊、翻山越岭来到武夷山,先后有张天福、吴觉农、庄晚芳、王泽农、庄任、童依云、林馥泉、吴振铎、陈舜年等,历经十几年苦心经营“福建示范茶厂”、筹办“茶叶研究所”,设计了“9.18”揉茶机,中国茶叶生产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期间,武夷茶品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1954年,在茶叶泰斗张天福指导下,创办了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机耕茶场——崇安茶场,推动了福建茶产业的发展。

当代武夷茶岩茶大红袍的繁荣

新中国成立初期,岩茶辉煌不减。改革开放后,岩茶产量逐年增加,影响进一步扩大。20世纪80年代,母树大红袍无性繁育成功,无性繁殖的大红袍茶树保持了母树大红袍原本的品质特征,结束了长期以来世人只能观其形,难以品其味的历史。200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制定并实施大红袍强制性国家标准,大红袍被国家列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经过20多年的推广,武夷山大红袍得到很大的发展,被茶界公认为“中国十大名茶”;2003年,武夷山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2005年被评为全国三绿工程示范县(市);2006年,大红袍传统制作工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市根据传统制作技艺标准选定14位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

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茶产业的发展。实行市领导、市直部门挂点茶企业制度,建立茶企业发展例会制度,出台了《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为依托、以提质为核心、以增效为目标,持续开展茶旅结合、茶旅互动、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整合营销模式,拓展销售市场,全市茶产业出现了良好发展势头。

精心策划品牌营销。近年来,武夷山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茶品牌的策划和营销,茶产业宣传促销力度不断加大。组织央视《走遍中国》栏目拍摄《武夷山茶文化》专题,大型高清数字电影《茶王》等。组织开展了以“浪漫武夷,风雅茶韵”为主题的系列茶业营销活动,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福州、泉州、哈尔滨、济南等地开展茶业促销活动,通过茶艺茶歌舞表演、广场品茗、吉祥物展示等独具特色的活动宣传大红袍品牌,并在各地成立了大红袍推广中心。近年来,先后策划了北京端午门母树大红袍入藏国家博物馆、大红袍茶叶赠送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等活动,系列大红袍品牌营销活动的广泛开展,扩大了国茶大红袍的市场影响力。

严把产品质量鉴定。武夷山严格按照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运作,鼓励茶企业创建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园基地,全市10万亩茶园,全部是无公害茶园。在茶叶产品出厂前,质监所严格采取对每批、每次茶产品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后,签署意见,确保武夷岩茶大红袍等产品能符合武夷岩茶国家实物标准样而进入市场。目前,全市获准使用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企业近200家。

强化茶叶市场管理。对全市数百家茶企业和经营点进行跟踪管理,确保茶叶流通市场正常运行。定期收集整理和发布武夷岩茶市场信息,引导茶企业、茶农做好销售工作。配合相关部门维护岩茶市场秩序,加强茶叶市场规范管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督促企业自律。在度假区设立茶叶产品质量检验鉴定工作站,为广大游客提供监测服务,积极推行武夷茶质量放心店建设,目前全国已有数百家“武夷茶放心店”。

积极开展茶文化交流。通过举办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国际禅茶文化节等开展茶产业和茶文化交流活动,武夷山茶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组织民间开展斗茶赛等活动,促进了茶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切磋茶叶制作技艺,提高茶叶品质,丰富茶文化内涵。随着茶叶品质的不断提升,茶叶市场价格近几年来持续走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武夷山注重打造大红袍茶品牌,制定大红袍国家标准,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引导企业建立基地、科学管理、标准生产,发展有机茶,茶产业发展势头迅猛,2007年,全市新增茶园面积3982亩,茶园面积达10.6万亩,总产量4700吨,其中茶叶出口量1580吨。茶叶市场价比上年增长30%,总产值达1.95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3.9%,茶叶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0%,茶产业成为武夷山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一批茶叶龙头企业快速成长,涌现出了以星愿、永生、苑芳等为龙头的茶企业249家、初制厂400多家,涉茶人员达5万余人,全国销售网点3600多个。其中星愿(中国)茶业有限公司入选 “2007年中国茶业行业百强”。戏球、苑芳等企业分别获得ISO9001和HACCP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福建省著名商标及省名牌产品称号等,武夷星大红袍还被列入首批中国名牌农产品,“全国三绿工程十大畅销茶”,福建品牌农业金奖。仅2007年,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在各种茶事赛事活动中获得茶王称号56个、金奖62个。

名人辞赋咏叹武夷岩茶大红袍

九哥阅读(7)

名人辞赋咏叹武夷岩茶大红袍

谢尚书惠蜡面茶

唐·徐夤

武夷春暖月初圆,

采摘新芽献地仙。

飞鹊印成香蜡片,

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

冰碗轻涵翠缕烟。

分赠恩深知最异,

晚铛宜煮北山泉。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宋·范仲淹

年年春自东南来,

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

武夷仙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

家家喜笑穿云去。

露芽错落一番荣,

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澹,

唯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制,

方中圭兮园中蟾。

北苑将期献天子,

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

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

紫玉瓯心翠涛起。

斗茶味兮轻醍醐,

斗余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

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

输同降将无穷耻。

吁嗟天产石上英,

论功不愧阶前蓂。

众人之浊我可清,

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试与招魂魄,

刘伶却得闻雷霆。

卢仝敢不歌,

陆羽须作经。

森然万象中,

焉知无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

首阳先生休采薇。

长安酒价减千万,

成都药市无光辉。

不如仙山一啜好,

泠然便欲乘风飞。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

赢得珠玑满斗归。

咏茶

宋·苏轼

君不见,

武夷溪边粟粒芽,

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

今年斗品充贡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

致养口腹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

可怜亦进姚黄花。

咏头春贡茶

元·刘说道

灵芽得春先,

龙焙收奇芬。

进入蓬莱宫,

翠瓯生白云。

圾诗咏粟粒,

犹记小时闻。

咏武夷茶

元·杜本

春从天上来,

嘘弗通宾海。

纳纳此中藏,

万斛珠蓓蕾。

咏贡茶

元·林锡翁

百草逢春未敢花,

御花葆蕾拾琼芽。

武夷真是神仙境,

已产灵芝又产茶。

见贡头春漫成

明·苏伯厚

采采金芽带露新,

焙芳封裹贡枫宸。

山灵解识君王重,

土脉先回第一春。

酬蓝茶仙见寄先春

明·邱云霄

灵雨开仙圃,

春风长玉芽。

摘来旗叶卷,

封处墨题斜。

品落龙团翠,

香翻蟹眼花。

欲移三径地,

从此遍栽茶。

蓝素轩遗茶谢之

御茶园里春常早,

辟谷年来喜独尝。

笔阵战酣青叠甲,

骚坛雄助录沉枪。

波惊鱼眼听涛细,

烟暖鸱罂坐月长。

欲访踏歌云外客,

注烹仙掌露华香。

堪翁送茶

翡翠春巢瑶圃枝,

欣看雀舌展新旗。

翁中存有经年雪,

人鼎休传到党姬。

寄容庵弟索素茶

仙种先春仙已去,

采春长梦望仙亭,

老来仍抱通灵癖,

雪水空留满瓦瓶。

闽茶曲

清·周亮工

御茶园里筑高台,

惊蛰鸣金礼数该。

那识好风生两腋,

都从著力喊山来。

一曲休教松枯长,

悬崖侧岭展旗枪。

茗柯妙里全为崇,

十二真人坐大荒。

谢送武夷茶

清·彭定求

芒履何缘到武夷,

拣芽相饷等琼枝。

却宜鸿渐烹泉日,

绝胜龙团作饼诗。

石鼎香浮涵素液,

冰壶色映净炎曦。

使君风味情如许,

续取瓯梅唱和诗。

谢王适庵惠武夷茶

清·沈涵

雀舌龙团总绝辟,

驿书相饷意偏殷。

香含玉女峰头露,

润带珠帘洞口云。

不用破愁三万酒,

惭无挂腹五千文。

呼童携取源泉水,

细展旗枪满座芬。

武夷岩茶大红袍

清·陆延灿

桑苎家传旧有经,

弹琴喜傍武夷君。

轻涛松下烹溪月,

含露梅边煮岭云。

醒睡功资宵判牍,

清神雅助画论文。

春雷催茁仙岩笋,

雀尖龙团取次分。

茶歌武夷岩茶大红袍茶歌有序

明吴栻杂志云:“茶歌音最凄婉,每一声从云际飘来,令人潜然坠泪”吴栻未必能动人如此也。许秋史曰:“建属诸乡妇孺皆能之,不独山中人”及见其词,殊鄙俚,不堪寓目。暇日,因采山中,故实仿其音节,以竹枝浪淘沙调谱之。按武夷棹歌,唱自紫阳。其后和者数十家,皆陈陈相音。若茶歌实为唱调,但宋时武夷茶事未起,故朱子以山水间情,寄之棹歌。然九曲溪中,棹即实不解讴吟也。茶歌本山中所耘,惜古今诗人,俱未之及。

自愧下里靡词,殊非韶护遗音,

没有作者,聊以此为发轫云。

幔亭峰前云气迷,万年观里草萎萎,

秦时日月汉时祀,问着山翁都不知。

虹桥一段隔千重,几见曾孙沧海尘,

若说神仙长不死,山头遗蜕是何人。

断礍残碑满草莱,金龙玉简久沉霾,

洞天也自沦灰劫,岂独人间世可衰。

银膀辉煌御墨毕,闽南阙里鲁东家,

县官那解修祠祀,但索文公手植茶。

五曲隐屏书院,康熙时,御赐学达天性区,今颓废已极,祠祀久缺。春间置茶焙于此,尤以秽亵,

相传旧有文公手植茶一本,山僧不胜诛求,潜以沸汤之遂枯。

山南观宇半流源,山北钟鱼日渐喧,

只为清源留梵种,山中洞亦冒清源。

武夷向多道院,绝少僧庵,近则道院衰而僧庵盛矣。又山北诸盛,如弥陀清源福井皆后出,住僧悉漳泉人,清源、温陵名山也。

御茶园废几多年,风饼龙团制不传。

无复灵芽湛银线,春雷空发喊山泉。

水茶宋时贡茶之绝品,拣嫩芽剔取其心,清清泉中,如银线一缕,尝读无名氏北苑别录云:“天下之理,未有不相须而成者。有北苑之芽,则有龙井之泉,亦犹锦之于蜀江,胶之于阿井”。按造团茶之法,须用水涤净,然后入甑,孰复淋洗数四,乃上榨,出其膏,柯杵瓦盆,酌水研之,皆有度数,自十二水之十六水为准,故制茶又须清泉。又按北苑故事,啟蛰以牲牷致祭,枞金代鼓,齐声喊曰:“茶发芽”泉乃涌出。故凤凰山有喊山泉。元置官焙于武夷,亦修北苑故事,至今御茶园侧,有井一泓,土人亦名喊山泉也。

饼茶存末不留膏,泻醴何堪但哺槽,

高榨压成干竹叶,悬知陆羽定号咷。

宋黄儒品茶要录云:“榨欲尽去茶膏,膏尽则有若干竹叶之意”。又云:“昔者陆羽号为知茶,然羽之知者,皆今之所谓草茶,何哉。如鸿渐所谓蒸荀并茶畏流去膏,盖草茶味短而淡,故惟恐去膏,建茶力厚而甘,故欲去膏”按此论造团茶之法,今之茶叶正饮其膏耳。

奇种天然真味存,木瓜微酽桂微辛,

何当更续歌新谱,雨甲冰芽次第论。

各种之奇者,红梅、素心兰、及木瓜、肉桂。红梅近已枯,素心兰在天游,其真者余未得尝。肉桂在慧苑,木瓜植弥陀大殿前,其本甚古,枝干捲曲,类数百年物。余初疑木瓜味酸,最不宜茶,及在蓝上舍重庆家饮之,初入鼻,微有木瓜气,及到口,但觉其甘芳留舌本,半日尤津津,细咀之并无酸意,此其所以奇也。若膺者则以花蕊熏焙,反夺真味,不足贵矣。又按古人茶录茶谱诸书,皆论团茶与今制法不同。武夷诸名称,品目及众,拟作今茶谱以续陆熊黄之后。

翠厂丹崖隐士家,半譃榛荠半开畲,

五百年来山脉死,更无耆旧卧烟霞。

武夷茶盛于元,然隐屏书院犹置山长以领祠祀,至明罢贡,而精庐名墅、所在不乏,今皆无片椽半瓦之余矣。

自从茶荈远流传,逐使山林溷市尘,

独有山林茶害鸟,声声哀怨似啼鹃。

茶害,鸟名,呼茶害二字甚清,三月间遍山皆此鸟。土人云:“昔有茶厂妇为夫所虐死,化为鸟,犹不忘故夫,故呼茶害以相警耳”。余曰:非也,茶山之害于今为烈矣。此鸟其得气之先者与。

茶市杂咏

衷干(崇安藉今尚在近改编武夷山志)

清初茶市,以下梅为盛,星村次之。福非通商后,始由下梅迂赤石,商贾云集,颇称繁盛。乱后一落千丈,令人有今昔之感。追而记之,亦白头宫女在间坐说玄宗之意。

闻到东坡辨士宜,郝壑移种上林枝。

如将历史从头数,请向长安问可之。

南唐时建茶始盛,建茶衰,而后武夷茶继之,故童衣云武夷茶新考有武夷茶之种制,当在建安茶后之语。不知建茶实出自武夷也,苏轼叶嘉传云:“曾祖茂先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云。”由是观之,郝源茶之武夷移种可知,虽此传为游戏文章,不足为据,然其先后影射,自有踪迹可寻,若能旁征以实之,不可谓非武夷茶史上之新发现也。胡浩川武夷茶史微谓唐郑谷之徐夤惠腊面茶诗为武夷茶最古之文献,似矣。然考孙樵送茶焦刑部书云:“晚甘侯十五人,遣待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丹山碧水为武夷之特称。唐时崇安未设县,武夷尚属建阳,故云。然则此茶出于武夷,已无疑义。孙樵元和时人,先郑谷约七十年,可知其字也。所谓最古之文献,其在斯乎。史征所引武夷杂志,当作武夷杂记,明末新安吴栻撰。史征谓作者当与蔡君谟为友,年事或稍晚,误。

漫谈各种重黄毛,尚有龙团价格高。

猴子风流传海外,白云深处看红袍。

毛猴茶名,有黄白两种,出松溪,龙团则宋时珍品也。宋刘屏山诗云:“犹有清饞未已,茶瓯日食万钱”。清章朝栻诗云:“多者馈盈箱,少或进数片,询其价几何,卑之亦一绢”,其贵重可知。三一学校校长陈世钟云:“英谚谓十八世纪相传武夷大红袍,生高峰之上,人迹不到,以猴子穿红袍采之”。然大红袍产于现代,当时有无此茶待考。

清初贸易在梅溪,贩得毛茶价颇低。

竹筏连云三百辆,一蒿归去日沉溪。

清初茶市在下梅,附近各县所产茶,均集中于此。竹筏三百辆,转运不绝。

腰缠百万赴夷山,主客联欢入大关。

一事相传堪告语,竹梢夺得锦标还。

清初茶业均系西客经营,由江西转河南运销关外。西客者山西商人也。每家资本约二三十万至百万。货物往还络绎不绝,首春客至,由行东赴河口欢迎。到地将款及所购茶单点交行东,态所为不问,茶事毕,始结算别去。乾隆间,邑人邹茂章以茶也起家二百余万,妻林氏,多所相助,俗称:“氏为鲤鱼精转转世,茶箱经所抚摸,即利市三倍,及年高抚摸几遍,即以竹梢鞭之,否则有倾舟滞售之患”云云,虽属神话,然可想见林氏精勤干练,有巴家妇之风焉。福州通商后,西客遂衰,而下府、广、潮三帮,继之以起。

雨前雨后到南台,厦广潮汕一道开。

此去武夷无别物,满船春色蔽江来。

道光后,邑人业茶者,只红茶数家,青茶均由下府、广州、潮州三帮经营之。下府帮管晋江、南安、厦门等处,而以厦门为盛。汕头经潮州帮,广州帮则统香港而言。首春由福州结伴溯江而上,所带资本,几百数十万。

高楼仿佛住神仙,近水遥山落槛前。

羡杀庸奴多艳福,夜深常伴百花眠。

茶帮建公所一所,花香鸟语,风景宜人。乱时,军队以与防务有碍,毁之。

一团小凤尽垂髻,玉手拈来细细挑。

博得青蚨携伴去,钗光鬓影似归潮。

首春四乡妇人,多赴赤石拣茶,共约千余人。散工时,钗光髻影,几如潮涌,每人一日可收益五角至一元。

宜兴春暖尽瑶膏,小小茶杯具兔毛。

莫到诸生终落拓,今朝已试大红袍。

茶壶以宜兴为尚,茶杯小巧,不堪一吃,此袁子才所谓饮人如饮鸟也。然气香味甜,不必以多为善。且茶愈佳,则消化力愈强,多饮亦能伤胃。大红袍为山中第一妙品,树仅两本,年约收茶十两,至为宝贵难得。市上所售,皆仿品也。出天心岩九龙窠。

花晨月夕启琼筵,处处芳名列锦笺。

记得郇厨多异馔,一盘烤肉十千钱。

茶客均自带厨房,广州帮尤以烹调著声,每席数十金,以烤猪刀翅为上品。

沿街市井快当风,几曲胡同四面通。

午后常闻招手语,家家雀跃响叮东。

手谈多从下午起,入夜尤盛。

夕阳初下月如弓,到处笙歌绕碧空。

燕燕莺莺春似水,几疑身在广寒宫。

首春校书堂集,几百数十家,傍晚衣香鬓影到处撩人,颔之则歌喉宛转,音乐争鸣。天官开矣。校书售唱谓之开天官;陪牌谓之出堂。陪牌者,打牌时招其一陪也。

红云旭日画图开,半入烟霞半染埃。

醉后海棠犹未起,清风已送市声来。

夜眠迟则晨起不早,举女子以概男人也。

名人辞赋咏叹武夷岩茶大红袍的还有很多,本文只是枚举一二。

“浪漫武夷大红袍风雅茶韵”走进深圳

九哥阅读(6)

借南航深圳—武夷山航线即将开通之际,“浪漫武夷武夷大红袍风雅茶韵”走进深圳。

2012年8月2日,在深圳大中华喜来登酒店内举行深圳—武夷山航线的开通仪式。精彩墨舞《武夷山水》、武夷大红袍茶艺展示等武夷山茶歌舞表演以及武夷山漫游卡、武夷山大红袍、豪华武夷游等别开生面的赠品,为来宾提供丰厚的茶旅盛宴。

2012年武夷山天心村岩茶民间武夷大红袍斗茶赛圆满举办

2012年8月21日,为期4天的天心村岩茶民间斗茶赛成功落下帷幕。

经过3天的初赛和半天的决赛,专家和大众评审们精挑细选,从493份参赛茶样中评选出了武夷大红袍水仙、肉桂、大红袍、品种四大系列状元各一名和金奖、银奖、优质奖若干。为确保比赛公平公正,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当场启封评选号对应的密码,确认中奖茶企业的名称并当场公布。在场领导一为获奖茶企业代表颁发了奖金和奖杯,并合影留念。天心岩茶村民间斗茶赛在礼炮声和欢呼声中圆满谢幕。

武夷山天心村508户人家中有450户经营茶产业,可谓家家户户种武夷大红袍茶、做武夷大红袍茶、卖武夷大红袍茶,做武夷大红袍茶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斗茶之风代代相传,斗茶赛的浓厚氛围吸引着各地的茶商、茶友、游客和各级领导齐聚天心村。本届斗茶赛除了能现场观赏斗茶过程外,还能欣赏到古乐器合奏和优美的歌舞表演,大家在斗茶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制武夷大红袍茶技艺,与世代做武夷大红袍茶的茶农交流学习品茶心得,共同体验武夷山悠久浓厚的武夷大红袍茶文化氛围。

大红袍与正山小种商标正式启用

九哥阅读(6)

2012年8月15日,中国驰名商标“武夷山大红袍”正式启用,被许可使用企业将由武夷山市茶业局颁发商标准用证及牌匾,产品包装可印制“武夷山大红袍”驰名商标字样,并张贴专门制作的防伪标贴。

“武夷山大红袍”2001年成功申报为证明商标,2002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0年 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且《“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已经国家工商总局公示生效。

“‘武夷山大红袍’驰名商标对符合使用条件的企业实行许可使用。”武夷山市茶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申请使用“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企业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生产地域范围为武夷山市行政辖区内;必须达到“武夷山大红袍”国家标准样要求(GB/T18745-2006国家标准);鲜叶应产自生态茶园,按“武夷山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流程加工制作;企业必须符合茶叶生产、加工、销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据悉,“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实行许可费用管理,其品牌使用管理费、标贴费,主要用于该商标标贴的制作、品牌宣传、营销推广、市场打假、日常办公,及人员、车辆使用等支出。

与“武夷山大红袍”驰名商标同时启用的,还有“正山小种”证明商标,其使用方法和申请方法与“武夷山大红袍”相同。

武夷山骏德茶业有限公司

山东航空空姐观摩骏德红茶

2012年7月4日,骏德红茶在山东市场的热销引发山东茶友的深切关注,山东航空特选派空姐工作组前往骏德茶厂,了解正山小种制作工艺和生长环境,在骏德茶业武夷山门店学习红茶泡茶技艺,并由青岛电视台全程跟踪采访。

桃渊茗茶叶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桃渊茗大红袍茶连续两届荣获武夷山市茶业局春季精茶评比特等奖

武夷山市茶业局主办的2012年武夷山市春季精茶评比结果近日揭晓。据了解,经专家认真审评,共有数百个厂家或个人选送的379个大红袍、水仙、肉桂、品种茶、红茶样品从评比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奖。在35个获得特等奖的样品当中,大红袍占8个,水仙占6个,肉桂占7个,品种占10个,红茶占4个。桃渊茗茶叶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选送的大红袍茶荣获“2012年武夷山市春季精茶评比特等奖”,这也是桃渊茗大红袍茶叶连续两届获此殊荣。作为生态茶叶的倡导者,桃渊茗深信只有注重每一道工序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为大家奉上一壶香浓四溢的高品质好茶。随着桃渊茗的不断发展壮大及社会各界对桃渊茗的大力支持和认可,相信桃渊茗一定能制作出更多更好的武夷岩茶奉献给广大消费者。

《茶叶之路》摄制组专访骏德茶厂

2012年7月16日,《茶叶之路》摄制组工作人员特前往武夷山市桐木自然保护区骏德茶厂拍摄红茶工艺制作流程,并就红茶制作工艺流程对梁骏德先生进行深度采访。

福建省静茶访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静茶访茶业所选送茶品金骏眉获得武夷山市茶业局春季精茶评比红茶类“特等奖”

2012年7月,在刚刚落下帷幕的武夷山春季精茶评比活动中,静茶选送的茶品金骏眉获得红茶类特等奖。一直以来,静茶最讲究茶品的原料,以武夷山“世界自然遗产”三坑两涧及桐木关天然野生茶基地为产源依托,恪守“一年只采一季春茶”、坚持以传统手工工艺制茶,以保所得武夷岩茶、红茶的品质,真正留存至真至纯的山川灵韵。在丰富茶叶产品体系的同时,静茶开辟了茶器皿和茶食两个品类体系,并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静茶现已建立了具有品牌特性的“静氏”茶文化,即将开业的静茶三坊七巷文化会所正是“静氏”茶文化与传统文化结合的象征。

武夷山市御上茗茶业有限公司

御上茗季度考核 茶艺师们尽显风采

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人才。御上茗茶业非常注重员工的培养,鼓励和尊重伙伴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责任感。企业会对每一批新员工创造坦诚公平的工作环境,进行专业知识的考核。而每一季度的茶道技能考核,就是茶艺师们风采尽显的时候!

福建省观景茶业发展有限公司

观景茶业山东莱芜店加盟店开业

2012年8月7日,观景茶业招商部门还在紧锣密鼓地接待来厦考察客户,又传来前方加盟捷报—山东莱芜店签约成功。来自山东莱芜的加盟商齐先生,也是一位在商场奋斗多年而事业有成的企业家,从事家电连锁经营。齐先生对中国的茶文化,尤其是对禅茶文化情有独钟,一直有意拥有一家属于自己,具有文化特色,底蕴深厚的茶店,经过全国各地长期的考察及多方了解与对比,最终与观景茶业结缘。在齐先生来厦考察期间,观景茶业以茶示礼,热情接待。在文化店参观期间,店内浓厚的禅茶文化氛围、茶艺员的茶道娴熟技艺、茶品的摆放特色等都深深地吸引了来访客人。最终,加盟商的意向与观景茶业的招商加盟政策和模式不谋而合,双方随即达成合作意向,合同的签订也是水到渠成。

夷山自然保护区正山茶业有限公司

国务院参事许琳、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

莅临正山茶业

2012年8月1日,国务院参事、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一行莅临正山茶业参观、交流茶文化,并与江元勋董事长亲切交谈、合影留念。

武夷山市钦品茶业有限公司

钦品茶业2012年春茶评比荣获大满贯

2012年7月20日武夷山茶业局举办的春季精茶评比结果揭晓。武夷山市钦品茶业有限公司选送的七个茶品种全部获奖,其中品种茶雀舌、黄观音和红茶荣获特等奖;肉桂荣获一等奖;大红袍和金骏眉荣获二等奖;水仙荣获优质奖。钦品茶叶在全生态自然环境下生长,全部施以绿色有机肥,采用上等武夷岩茶为原料,运用一流的制茶设备,经过制茶大师以传统工艺研制而成,形成独特的香气品质,获得品茶人士的一致好评。

武夷山顺风堂茶业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唐孝祥博士、郭谦教授做客顺风堂

福建省隆合茶业有限公司

台湾国学名家唐瑜凌教授到访隆合茶业

2012年8月16日晚,台湾著名国学名家、台湾中华无尽灯文化学会主席唐瑜凌教授到隆合茶业参观访问。

唐教授一行先后参观了徽派建筑风格的生产车间,闽北地区绝无仅有的观景长廊,隆合茶业民俗馆以及其他旅游设施。参观后,他对隆合民俗馆展示的闽北地方民俗文化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对民俗馆绝妙的构思和精巧的设计表示了由衷的赞叹,对隆合茶业弘扬传统文化的做法表示了高度赞赏。图为唐瑜凌教授(左二)与隆合老掌门、百岁茶人合影。

武夷山市探春茶业有限公司

探春茗茶武夷山形象店

探春茶业武夷山形象店位于风景秀丽的武夷山国家级度假区主干道大王峰北路33号,该店作为探春茶业的对外品牌形象展示、产品销售、茶事活动交流等场所,店内装修古典时尚、环境优雅,是众多茶友品茗和了解探春茗茶的好去处。

隆合茶业举办员工素质拓展

2012年8月13日上午,隆合茶业政和总部开展了一场丰富多彩的员工素质拓展活动,活动设有坐地起身、五人六足、搭桥过河、穿越生死网、链接加速、衔水杯、袋鼠跳、无敌风火轮八个项目,三个小组共15名员工报名参加了活动。

此次活动虽然时间短暂,但给每一位员工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活跃了团队氛围,也加深了员工之间的互信和了解,通过一系列操作简单但设计精巧的小游戏生动形象地为大家上了一课,让每一名员工都体会到团队分工、协作、配合,以及责任心和效率的重要性,具有深刻的意义。

武夷山王府茶业有限公司

王府茶业新品上市

近日,武夷山王府茶业有限公司新品上市,原生态高山野生茶系列,包含大红袍、正山小种。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在新品上市之际也作相应的优惠:茶品每份680元,买十送一。

福建省武夷山御尚北苑茶业有限公司

御尚北苑茶业精品礼盒上市

武夷山御尚北苑茶业有限公司在迎接“中秋佳节”及“国庆”期间,推出系列精品礼盒,在此欢迎广大爱茶者,亲临御尚北苑茶业品味大红袍的历史和醇厚的岩韵。

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张一元诞生地“清味儿老茶庄”开业

2012年8月22日,在前门外观音寺街,隆重举行了张一元诞生地落成典礼暨“清味儿”老茶庄开业仪式。

1908年,在前门外观音寺街路南,开设了一家茶庄,在众人的喝彩与掌声中开业迎客,这就是取名为“张一元”的第一家店。俗话说“饮水思源”,始终坚持“追根溯源”的张一元,在市、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张一元人的共同努力和期盼下,在中国茶行业亿万茶人的关注下,回归起源地,这就是“张一元诞生地”,正所谓“原址旧貌新颜精品纳新宾·老店回銮人爽技高迎故人”。

张一元首届中国茉莉花茶节隆重开幕

2012年8月22日,以“花茶领群香·中国张一元”为主题的 “张一元·首届中国茉莉花茶节”的隆重开幕。

首届“张一元·中国茉莉花茶节”可谓亮点夺目,喜事连连,惊喜不断,既有明清老茶庄开门迎客,又有张一元诞生地落成;既有新茶新品新包装,又有茶艺茶具茶叶展;既有茶文化体验区教您亲手泡花茶,又有惠民利民的买赠回馈活动。一次非同寻常的花茶文化之旅,敬请您的光临。

福建九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与工艺大师联手共创经典‘和昌壶’型”紫砂壶友会成功举办

2012年8月31日,一场主题为“与工艺大师联手共创经典‘和昌壶’型”的紫砂壶友会在九峰茗茶福州东街旗舰店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旨在为近一个月来面向社会征集的九峰茗茶独创的“和昌壶”升级版图稿做鉴选评定,并邀请著名紫砂名家来榕与广大壶友交流互动。本次活动特邀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工艺美术师、陶艺名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入室弟子谈曙君,高级工艺美术师周赛英,工艺美术师郑萍等紫砂名家亲临活动现场,来自福州紫砂壶爱好者、特邀来宾及省内媒体记者近两百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武夷大红袍茶知识问答二

九哥阅读(6)

感谢读者对大红袍官网m.dhpao.com的支持与互动,应广大读者的要求,特推出《武夷岩茶大红袍知识问答》,欢迎广大读者继续踊跃提问,共同普及茶文化知识。

问:武夷岩茶大红袍最早的文字记载出自哪里?

—郑州,悠然春晓

道:目前发现的最早以文字记载武夷岩茶大红袍的是唐朝人孙樵,他在唐元和年间(806~820年)的《送茶与焦刑部》书云:“晚甘侯十五人,遣待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盍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元龛之品,慎勿贱用之。”

此外,关于武夷岩茶大红袍的传说在汉代早已出现。汉武帝刘彻于公元前100年“祀武夷君用干鱼”,以安抚闽越族人。当汉武帝得到武夷岩茶大红袍,饮后大加赞赏,誉之“真乃清白之士也”、“殊令人爱”。大文学家苏东坡据此撰写了散文《叶嘉传》。苏先生把武夷岩茶大红袍拟人化“叶嘉”,意为叶子嘉美。文曰:“叶嘉,闽人也,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文中对叶嘉的长地、气质、形态、色泽及受武帝赞赏等进行有声有色的描绘、刻画。

问:什么是“发酵茶”?

—北京,孙先生

道:各地方做茶习惯大不相同,称呼也不同,茶叶依发酵的程度来分类茶,可分为不发酵茶、发酵茶。发酵茶中又有轻发酵茶、半发酵茶、重发酵茶、全发酵茶、后发酵茶等等。如此看来绿茶是不发酵茶,武夷岩茶属于半发酵茶,而黄、黑、白、青、红茶都是发酵茶,只是发酵程度不同。

问:今年去武夷山旅游带了一些茶叶,怕茶叶在存放过程中吸有异味,应怎样处理和预防呢?

—福州,味觉

道:茶叶有很强的吸附性,因此在存放茶时最好不要把茶叶贮放于有异味的环境中,包装物料也不可有异味,同时茶叶的包装需密封,减少与外界环境接触,一般选用紧密的罐装,内置塑料袋扎紧即可,分装成小泡袋就更不怕吸收异味了。

问:如何区别真茶与假茶?

—哈尔滨,福缘堂

道:真茶与假茶既有形态特征上的区别,又有生化特征上的差异。真茶与假茶的鉴别一般用看、闻、摸、尝的方法。

凡具有茶叶固有的清香者为真茶,凡带有青腥气或有异味者为假茶,用火灼烧时气味更易辨别。抓一把茶叶放在白色的瓷盘上摊开观察,绿茶深绿,红茶乌黑,乌龙乌绿为真茶。如果闻香观色难以判断,那么可以取少量茶叶放入杯中,加水冲泡从展开的叶片上来辨别。茶叶叶片锯齿都是上部密而深,下部稀而疏,近叶柄处平滑无锯齿。茶叶叶片叶背叶脉凸起,主脉明显,侧脉延伸至离边缘三分之一处向上弯曲呈弧形,与上方侧脉相连构成封闭性的网络系统。而其他植物叶片的侧脉,多呈羽状分布,直通叶片边缘。

问:宋元时期武夷岩茶大红袍是什么形态?

—昆明,浮生若茶

道:宋元两代武夷岩茶大红袍入贡朝廷,盛极一时。元大德六年(1302)朝廷于九曲溪畔设立御茶园。宋代制成精致的龙团凤饼茶。宋代隐居、游历武夷山的文人墨客日众,茶事兴盛。当时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名曰龙团凤饼茶,其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采摘要精细如鹰爪,采后要拣剔去杂,蒸青到适度,榨去油脂,研之为膏,压入模成团饼,再温火焙干。模中刻有龙凤,故曰“龙凤茶”。元代前期仍制龙团凤饼茶,后期改制为蒸青散茶。蒸青散茶是先将采摘的茶叶洗净,放入甑中蒸熟,干燥,多为片形。

问:武夷岩茶大红袍和日本茶道有什么关系?

—武汉,富荣茗苑

道:公元804年,日本佛教真言宗创始人空海法师等二十三人乘船入唐,因遇飓风在海上漂流34天后在赤岸海口登陆,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救援,后乘船前往福州,取道闽北北上长安,也把武夷山的茶俗、茶文化带回了日本。

南宋开庆年间,日僧南浦昭明到径山研习禅茶之道,把产自武夷山下建窑的兔毫盏(被称为天目茶碗)带回日本,为日本茶道的道具提供了范本,大大地丰富了日本茶道的道具审美。日本国博物馆收藏的稀世宝藏“曜变天目”即产自武夷山建窑,也佐证了日本茶道与武夷岩茶大红袍禅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事实。

日本的抹茶道至今仍沿袭宋代建茶点茶、分茶的演绎程序。在明末清初,随福清隐元禅师东渡传入日本的煎茶道“普茶料理”与今天武夷山一带民间的摆茶、配茶茶俗也有着惊人的相似。

问:为什么说武夷山是功夫茶的发源地?

—南京,闲茶人等

道:功夫茶指的是乌龙茶冲泡品饮之技法。此法随同乌龙茶形成而发端于武夷山。武夷岩茶(属乌龙茶)出现之后,其佳品为数极少。《随见录》云:“武夷岩茶大红袍……南北两山,又以所产之岩名为名,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工夫之上,又有小种,则以树名为名,每株不过数两,不可多得。”这说明当时武夷岩茶大红袍“最佳者,名曰工夫茶”,此“工夫茶”为茶品。同时看出当时武夷岩茶总量也不多,所以品饮时极为珍重,只用小壶小杯,而且讲究冲泡品饮技巧。清代钱塘才子袁枚写道:“丙午秋(1786年),余游武夷,僧道争以献茶。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体贴之……”(袁枚《随园食单》)这当是最早的功夫品法。此法很快传至富庶的漳泉,并延至潮汕等地,有闲之士则增繁添序,演绎出了“潮汕功夫茶”。汕头茶人郭马风说:清人俞蛟,于清康熙五十八年至嘉庆五年在潮州兴宁县任典史,其《潮嘉风月记·工夫茶》成书于1801年间。由此可见俞蛟成书时间比袁枚游武夷山至少迟了15年,且俞蛟书中说,潮汕泡茶时“投闽茶于壶内冲之”、“今舟中所尚者,惟武夷。极佳者每斤需白金强二枚”。当地人士郭马风之文及陈镜雄、徐少娜所编《潮汕工夫茶说》都如此说,说明武夷山功夫茶是后来漳泉、潮汕等地功夫茶之雏形。

问:什么叫野茶?

—广州,憩园

道:野茶是武夷山最原始生态、最有机的茶种,有的是抛荒后任其自然生长的茶树。因为长年自然生长在武夷山的深山丛林中,无法人工种植,采摘极为不便,故野茶的产量稀少。正是因为生长环境自然独特,野茶混合了多种不同的茶叶特征,给人一种很奇特的味道。用岩茶工艺加工的野茶,别具风味,属于岩茶中的奇葩。

问:母树大红袍有什么价值?

—西安,华夏茶族

道:在经济上,1998年在首届中国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节上,有中国“豪宅教父”之称的澳洲许荣茂先生,以15.68万元的高价在拍卖中竞得20克母树大红袍。2005年4月13日在第十二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拍出19.8万元,2005年在第7届武夷山红袍节上20克武夷山母树大红袍又拍卖出20.8万元的天价。2003年6月18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武夷山市支公司与武夷山市政府正式签订保单,以一亿元人民币的产品责任保险方式承保6株大红袍母树。这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名茶责任保险中投下的最大保额。

文化上,2006年6月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报,武夷山大红袍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保护,停止采摘。2007年10月10日,“乌龙之祖国茶巅峰—武夷山绝版母树大红袍送藏国家博物馆”仪式在紫禁城外的端门大殿举行。最后一次采摘自福建武夷山350年母树大红袍茶叶20克正式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赠送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在国家博物馆近万件各类藏品中,除此前曾收藏的古代茶具用品及清代宫廷内的普洱茶饼外,此次由武夷山市政府捐赠的大红袍母树茶叶系该馆入藏的唯一现代茶叶。

旅游价值上,母树大红袍是大红袍茶文化旅游线的重要景点。所带来的旅游收入非常可观,这既带动了武夷岩茶大红袍文化的推广,同时促进了武夷岩茶大红袍产业的发展。

想你的风吹到了武夷山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 2024 武夷山   网站地图

通过不断的努力来完善自己,不一定有收获,但日子过的比较充实。加油!

  本次加载用时:0.131秒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