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入门常见十五问

九哥阅读(11)

感谢读者对大红袍官网m.dhpao.com的支持与互动,应广大读者的要求,特推出《武夷岩茶大红袍知识问答》,欢迎广大读者继续踊跃提问,共同普及茶文化知识。

问1:母树大红袍与纯种大红袍及商品大红袍有什么区别?

答:母树大红袍位于武夷山景区九龙窠内,共有6个品系(皆由种子发芽长成)6株茶树,不是同一个品种,叶型、发芽期等都不一样。最好的年份,茶叶产量也不过几百克。部分茶商声称自己出售的武夷岩茶大红袍茶叶是母树大红袍,这是绝不可能的,因为武夷山决定2007年起,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特别管护:停止采摘大红袍母树茶叶,确保其良好生长。

纯种大红袍指母树大红袍中的某一品系单独扦插繁育(无性繁殖)栽培后,单独采制加工而成的大红袍。所谓的无性繁殖技术,就是剪取茶树顶穗,直接扦插到别处,经过细心管理,培育成茶苗的技术。与有性繁殖(利用茶树种子繁殖)相比,无性繁殖具有繁殖速度快,母本性状保留完整的特点。事实证明,无性繁殖的大红袍茶树,基本性状与母本完全一致。

商品大红袍指母树大红袍中某两个以上品系的茶叶拼配在一起的大红袍(一般有4—5个品系的茶叶,比如选大红袍,水仙,肉桂等优良品种作为基本原料)。每个品系也都是用无性繁殖培育移栽的,在选料上则要考虑有香气、水厚韵足、稳定性较强(对茶叶后期的品质起到稳定性作用,以保证产品一致性)的品种。做到“香幽、水厚、韵足、回味好”是大红袍拼配的整体原则。

了解了母树大红袍、纯种大红袍、商品大红袍的区别,就不难明白:

1.(从法律文件上看)母树大红袍暂时不在市场上出现。

2.纯种大红袍在市场上量不是很大,并且价格不菲。

3.市场上常见的大红袍一般是商品大红袍,有拼配好坏之分。

4.印有“大红袍“包装的武夷岩茶,不一定是大红袍,可能是肉桂、水仙等品种。

问2:对于武夷山岩茶来说,是茶叶的品种及加工重要,还是山场更重要一些?

答:对于武夷岩茶来说,品种、山场和加工工艺都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四大名丛来说,历史证明品种肯定都是优秀的。至于山场和加工工艺哪个因素更重要、或哪个因素影响更大,那就要看消费者的偏好了:对于注重香气高低、喜欢清香型、低火型岩茶的消费者来说,加工工艺就显得更重要;对于注重滋味醇厚、喜欢中火、足火型岩茶的消费者来说,山场就显得更重要;对于既注重滋味醇厚、又要求香气浓郁、喜欢传统型极品岩茶的消费者来说,山场和加工工艺都显得特别重要。

问3:武夷岩茶清香型和传统型有什么区别?

答:以上茶两种类型的是各有千秋的,就看个人爱好了。能喝到其中的极品茶,都是一种缘分和享受。主要的工艺是做青过程中茶叶发酵的程度不同!清香型适合现代派,武夷岩茶新消费群体。通常香气清鲜,鲜爽,滋味甘爽,但带青涩。品种特征明显易鉴别,但岩韵不够突出。汤水橙黄至黄绿色,较淡。叶底鲜活,赏心悦目,但香气不耐储藏,品质易变。

传统型岩茶的特点:香气浓沉厚重(不显清高),杯底香(挂杯香)特好。滋味醇厚、甘活,岩韵强而耐泡,。茶性更温和、不伤胃。清香型的岩茶在岩韵上表现会稍弱于传统型的岩茶!

问4:什么是武夷岩茶的”岩韵”?

答:岩韵是指乌龙茶优良品种、生长在武夷山丹霞地貌内、经传统栽培制作工艺加工而形成的茶叶香气和滋味。”岩韵”是武夷岩茶独有的特征;”岩韵”的有无取决于茶树生长环境;”岩韵”的强弱还受到茶树品种、栽培管理和制作工艺的影响。岩韵是武夷岩茶的环境特征(特定的地域特征),应区别于茶叶的品种特征和工艺特征。也就是说,不要把工艺特征和品种特征当作岩韵特征。岩韵(特征)的体现和感觉描述:滋味有特别的醇厚感、人说”水中有骨感”就这意思;饮后回甘快、余味长;喉韵明显;香气不论高低都持久浓厚、冷闻还幽香明显;茶叶耐泡、一般可泡7-10水以上;品质稳定(茶叶耐储藏)。

问5:武夷岩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才算是上品?

答:1、形状:质实量重,条索长短适中,紧结稍细,惟水仙品种,因属大叶种,条索可略粗,但力求纯净,整齐美观。

2、色泽:呈鲜明之绿褐色,俗称之为宝色,条索之表面,且呈有蛙皮状之小白点,此为揉捻适宜焙火适度之特点。

3、香气:岩茶为半发酵茶,具有绿茶这清香与红茶之熟香,其香气愈强愈佳,且清新幽远者为上品,缺此不能称为佳品。

4、水色:岩茶水色一般呈深橙黄色,清澈鲜丽,且须泡至第三、四次而水色仍不变淡者为贵。

5、滋味:岩茶之佳者,入口须有一股浓厚芬芳气味,入口过喉均感润滑活性,初虽有茶素之苦涩,过后则渐渐生津,甘短期可口。岩茶品质之好坏,几乎全部取决于气味之优劣,韵味之醇淡厚。

6、冲次:通常以能泡冲至五泡以上,茶之原有气味仍未变淡者为佳,最佳者”八泡有余香、九泡有余味。”

7、叶底:良好之茶叶,冲开水后,叶片易展开,且极柔软。叶缘可见银朱色;叶片中央之绿色部分,清澈淡绿,略带黄色,叶脉淡黄,即常言的”绿叶红镶边”。

问6:什么是武夷岩茶的三坑两涧

答:“三坑两涧”常用来概括代表正岩区里所产的优质武夷岩茶。”三坑两涧”包括慧苑坑水仙、牛栏坑肉桂、倒水坑、流香涧和悟源涧。这五个地方峭峰林立,深壑陡崖、幽涧流泉、迷雾沛雨,夏日阴凉,冬少寒风,温差较小。 区内物种繁多,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链条,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非常好的气候、地理环境。另外武夷山素有”九十九岩”之说,”岩岩有茶,非岩不茶”,这九十九岩几乎被70平方公里的风景区所含括,这些地方土壤通透性能好,钾锰含量高,酸度适中,茶品岩韵明显。其他岩还有天心岩,马头岩,大坑口,慧苑,霞宾岩,观音岩,竹窠,碧石,燕子窠,九龙窠,御茶园,玉花洞,水帘洞,佛国,桃花洞,桂林,三仰峰等等。

问7:一般来说,炭焙味比较明显的茶要过多久才会让这种味道降下来?

答:一般来说武夷岩茶,炭焙味比较明显的茶,存放一段时间后,碳火味就会明显下降,下降程度和包装容器、存放条件等还有极大的影响。要存放多久主要看火功的高低和存放条件,中低火功的茶一般存放一、两个月后,碳火味就会明显下降。中足火功的茶一般要过三、五个月后,碳火味才会明显下降。足火、高火功的茶一般要放半年、甚至一年以上碳火味才会明显下降。

问8:现在很多武夷山茶厂都说是”全程不落地生产”,这样是不是第一道不用洗茶直接就可以喝了?

答:卫生指标好的茶叶,不仅是要全程不落地生产,而且在环境条件、加工设备、燃料和管理标准化程度等方面都要改善和提高,才能符合要求。洗茶更多的是一种习惯和心理作用,因为不卫生的茶叶靠洗茶是洗不干净的。一般的茶叶,特别是岩茶,第一道茶都是可以喝得。因为从生态环境、生产标准化程度和卫生指标市场抽检结果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武夷岩茶是最卫生的茶类之一,所以在第一道冲泡时,只需将泡沫刮净就可以直接喝了。

问9:听说好的肉桂茶在茶汤里面可以喝到一种”辣”的感觉,是不是没有”辣”劲就表示茶不好了?

答:肉桂的品种特征就是带有辛辣味。肉桂在初制过程中发酵越足(指红边越多),辛辣味就越明显。但并非没有”辣”劲就表示茶不好,而是滋味越醇厚,茶就越好。

问10:什么叫品种茶?

答:除武夷山传统的名丛、品种外,随着茶产业的发展,又从外面引进许多品种茶,所制成的成品茶多以品种名称之,主要有梅占、毛蟹、黄旦(黄金桂)、佛手、金观音、黄观音、八仙、黄玫瑰等。品种茶多为早中芽种,可以延长传统的采制期,错开采制高峰期,丰富武夷岩茶的品类和风味,提高产量。

问11:什么叫坐杯?

答:坐杯指的是浸泡时间长的意思,也有的叫压杯,正常情况下就是检验茶叶品质的简便方法,浸泡时间长而不苦不涩,说明茶品质好,浸泡时间长而苦涩严重,说明茶叶品质一般或者较差。

问12:品评武夷岩茶怎么闻香?

答:武夷岩茶以香取胜,主要体现在干香、盖香、水香、杯底香。

干香:是指干茶所具备的茶气,有个很好的方式来区分干香的好坏,将盖杯用开水加热后倒干,取适量干茶置入杯中,加盖轻摇即可闻香。在闻干香的时候可以感受出茶叶的干香效果,是否有异味杂味,但不易区分出茶品的好坏,也不好鉴品出茶的品质或品种特征,当然也有一些干茶就能很好表现出品种特征的茶。如:奇兰、老枞水仙这些品种特征相当明显的茶品。

盖香:冲入开水加盖约30秒后在杯盖上留下的香气。盖香是区别茶叶品种特征及品质高低的重要环节。很多茶品的特征在杯盖的表现都是很显的,当然,盖香也是从茶的香气上对茶叶品质好坏进行评定的重要指标。茶品在盖香上的表现主要有:品种香、花香、焙火香、果糖香等。还有就是茶叶的异味杂味(如果有异味杂味)这个时候也可以很好地品评出来。如:烟味、返青味等。

水香:是指茶水入口后在口腔中的香气。这时是对盖香的进一步加深了,也就是对盖香的进一步确认。

杯底香:是指几泡以后,将盖倒置,取出茶叶后盖杯杯底的香气,这个香气也是对茶叶品质高低的进一步确认。当然主张盖香、水香、杯底香的三香一致为上了。

问13:武夷岩茶壶泡法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冲泡武夷岩茶首选紫砂壶杯茶具,此类茶具多为采用功夫茶饮法时使用,用紫砂茶壶冲泡武夷岩茶的优点是茶汤、香气等可达最佳效果,但泡茶者需对泡茶的时间、水温掌握好。茶具所配茶杯宜小不宜大,大则香气易散失,小则更能体味茶之真香及韵味。

问14:为什么茶汤中会有苦味?不同的茶苦的程度有什么不同?

答:茶汤中的苦涩味主要来自于茶叶中所含的多酚类、咖啡碱引起的花青素。茶叶苦味的不同是由茶类、茶树品种、季节、制作工艺等综合形成的。如大叶种比小叶种茶树含多酚类物质高;夏茶比春茶的花青素含量高。在制作工艺中多酚类、花青素转化较多的,其苦涩味较低或没有,而转化不足时就容易产生苦涩味。

问15:武夷岩茶的最佳包装及保存方法是什么?

答:根据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目前武夷岩茶主要有泡袋分装和罐装。另外,武夷岩茶不需要真空包装,武夷岩茶质地干燥,在进行包装时切忌真空处理,不然条索就保存不完整了。

武夷岩茶切忌放入冰箱保存,茶叶是最容易吸收异味与水分了。岩茶的保存方法就是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直射。开箱后一定要及时封口,以免吸收异味。武夷岩茶比较耐储藏,武夷岩茶对储藏温度要求一般在20℃以下。保管得当,密封,干燥,避光,正常可以储藏18个月以上。(一般清香型的武夷岩茶较不耐储存,更易出现返青)中足火的岩茶香味更耐储藏而且储存的时间久后,茶汤滋味反而会更加醇滑!武夷岩茶是条索状容易碎,不宜抽真空,一般外面的包装采用硬质包装,内袋用铝箔袋包装效果更佳。只要做到不让茶叶漏气,每次喝完袋口扎紧,或者买些密封性能好的不锈钢或者其他密封性能好的茶叶罐存放都可以!保管比较简单,主要做到密封、干燥、避光既可。一般不提倡在冰箱低温保存,如果放在冰箱保存也是可以的,但是最好是用要锡箔袋密封袋,一定密封性能要好,要不反而容易受潮。

第一个问题,岩茶的茶青可以制作成绿茶吗

岩茶的茶青和绿茶的茶青标准是不一样的。
岩茶的茶青要求生长的比较完熟,称为开面时采摘,采摘标准是中开面三叶。

绿茶的茶青标准是越嫩越好,越早采的茶青质量越高。
所以岩茶的茶青是不能直接来做绿茶的。
如果把岩茶的茶青也按绿茶的标准采来制作绿茶,质量也是非常好,只是浪费了原料。

 

2015-12-22 20:49

海螺

请问老师:泡岩茶用壶好还是盖碗好

个问题论坛上原来有讨论过,审评和鉴别茶叶时一定要用盖碗。
 

2015-12-22 20:51

闲筝

 

2015-12-22 20:55

岩瘾

 

2015-12-22 20:57

岩瘾

 

请教侯总:做青到什么程度为好呢?通过叶面外观看得出吗?

做青程度是凭经验,用看、嗅、摸来判断做青程度的。
 

2015-12-22 21:05

小红袍

请问现在岩茶产量的前五名是哪五个品种(纯)?

现在的产量只有三大品种比较突出和明了,第四和第五位和前面的差距太大了,而且也不容易评出,其他名从和新品种都差不多。
 

2015-12-22 21:10

12345

正岩区的海拔是最高的区域?采摘标准是中开面三叶—叶子的采摘时间不同,决定用不同的加工技术,形成不同的风味?

正岩区的海拔不是很高,所以岩茶不是以海拔的高低来衡量山场环境的好坏的,每个品种的适采期,也就是最佳采摘期都是不一样的,只能说,茶青的老嫩不同时,做青等各工序的控制程度是不一样的,成品茶的品质风格也不同。本身不同批次的茶叶品质高低和风格就不可能一样的,所以毛茶出来后就要审评归堆,才有品质一样的、有一定数量的等级茶。
 

2015-12-22 21:17

星海烟客

不知道岩茶要是用果木焙能不能好喝!

焙茶用的木碳要求没有异味、烟味和杂味,所以一般用比较硬的杂木碳最好。果木焙是要看什么种类的果木,有些果木也很好、很有风味特色,如龙眼木等。
 

2015-12-22 21:19

yt贵宾

岩茶发酵的标准是3红7绿吗?如果一泡茶叶底达不到3红7绿是不是就不能算好茶呢?发酵不够的茶是不是不耐高火啊?

3红7绿只是一个大概的比例,不是绝对的标准。岩茶的品质还是以绿叶红镶边来形容比较准确。岩茶的品质还是以绿叶红镶边来形容叶底比较准确。岩茶的好坏高低主要还是以滋味和香气来决定的。如果发酵不够的岩茶,本身的滋味和香气就不够好,也不能说焙火后就更差,有些山场好的发酵不够的岩茶经焙足火后,品质还会提高一些。如果香气很好而发酵不足的岩茶,可能会不耐焙火,耐不耐焙火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山场和做青程度。
 

2015-12-22 21:22

yt贵宾

有人问,广西的茶叶用岩茶工艺制茶,能不能做出岩茶的味道?

广西的茶叶用岩茶工艺制茶,能做出乌龙茶,但不能做出岩茶。
 

2015-12-22 21:25

天水茶

阳面 阴面茶青是否能同时采摘 ,品质是否相同,可以在一起加工吗?

能否同时采摘主要看茶青生长状况,如果老嫩度一样,就可以合在一起采制,茶青的品质阳面和阴面是不一样的,一般阳面的香高,总体品质会好一些,阴面的香低,水醇。合在一起采制有利,也有弊。一般情况下,分开采制比较好!
 

2015-12-22 21:26

星海烟客

请问“小红袍”是武夷岩茶的一种名丛吗?还是商品促销一名称?注:我是第一次去武夷旅游,带回家的“小红袍”,不论名字怎样,它让我喜欢上了岩茶!

小红袍”是武夷岩茶的一种名丛,但商品茶就不一定是该名丛。可能是其他品种或是拼配茶。所以,小红袍可以是单一的武夷名丛,也可以是岩茶某一商品茶的代号。
 

2015-12-22 21:28

小红袍

再请教老师:岩茶的揉捻工艺,主要目的是什么?不同的茶叶种类,揉捻的目的是否一致?

所有茶类的揉捻目的都基本上一样:造型和提高茶叶滋味的浓厚度。红茶揉捻后还利于茶多酚类与空气的接触,促进氧化发酵。
 

2015-12-22 21:34

岩瘾

现在的轻发酵岩茶是不是已找不到绿叶红镶边??

不会。轻发酵岩茶按岩茶正常的发酵标准来说,只是会偏轻些,紅边少些,与轻发酵观音对比,那发酵还是重的多了。这里还涉及到概念问题(轻发酵岩茶和清香型岩茶的概念混淆)和其他的影响因素问题(如精制焙火程度的影响)。
 

2015-12-22 21:41

茶荷

谢老师的解答!

2015-12-22 21:59

yt贵宾

补习中,慢慢消化!

2015-12-23 15:59

竹影

是啊,得漫漫看,漫漫消化,一下看了没用,主要靠吸收!

2015-12-25 22:01

地球超人

刚出差回来,看到这些课堂内容,很受启发。谢谢老师

2015-12-26 15:35

含玉养心

决定茶汤清亮与浑浊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茶汤的清澈透亮度主要与初制做青走水和精制焙火程度有重大关系。(其次是山场、气候和栽培管理措施、初制揉捻等因素也有关系)
初制做青走水不到位和精制焙火不足的岩茶就会汤浊,焙到中足火功后又会转为清亮。其他次要因数的影响则难以改变。

 

2015-12-29 15:35

天水茶

同一批茶的香有存在不一样的可能吗?

(竹子回答正确)
 

2015-12-29 21:19

天水茶

看来大家都掌握了,都没有疑问了

2015-12-29 22:43

只爱正岩

请问老师,听一茶界老师说武夷山的大红袍是拼配出来的,已没有真正的了,这一说法是否正确?还有大红袍是不是可以插扦无性繁殖?

(竹子回答正确,见下两贴)
 

2015-12-30 13:31

茶荷

<></P>
<>主要是知道得太少,不知道该问什么问题<IMG alt=”” src=”http://m.dhpao.com/images/smilies/default/loveliness.gif” border=0 smilieid=”28″> </P>

2015-12-30 23:38

文的心

<></P>

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商品大红袍是按国家标准用不同的岩茶拼配成的,其中当然有大红袍.商品大红袍的品质和口感更适合消费者.好的拼配大红袍品质不比纯种大红袍差.当然市面上也有纯种大红袍茶叶,只是量比较少
大红袍的扦揷和嫁接已经成功并获得推广,这种无性繁殖的方式使得大红袍完全继承了母树大红炮的品种特征.所以目前有种第几代大红袍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在我的南苑游记里有这方面的照片,茶荷同学可以看看)
 

2015-1-1 14:57

竹影

说的很好!

2015-1-1 21:40

铁板峰

<></P>

我试着回答这个问题
大的茶厂经过匀堆,精茶后出来的同一号茶无论香气还是滋味应该是一样的.所以同一号茶在保存条件一样的情况下,香是一样的,在同一时间香气的转化也会一样.
当然岩茶的香气随存放时间的增长会有所变化(特别是清香型岩茶),所以同一号在不同的时间饮用香会有所不同.
另外就是存放的条件对香的影响,存放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已经茶的密封程度都会对岩茶的香产生影响,所以存放条件不一样,香的转化也就不一样.在不同环境存放一段时间后,香会有不一样的可能.
 

2015-1-1 23:04

竹影

请问侯总可不可以概括罗列出如大红袍,肉桂,水仙,水金龟,白鸡冠,铁罗汉的一些与其他茶区分出来的花果香,或是品种香呢?由于有时候自己喝了后,都没有个参考标准。谢谢!

品种香是品种特征的一部分,也是岩茶香气的一部分。但岩茶香气包含了品种香、山场香和工艺香等,哪个香型更突出,就表现为那种香,其他香就会被掩盖而淡化。所以不论香气高低、或品质高低,不是每一号茶都会体现出品种香的。
还有就是品种香的特征就和品种特征一样,很难用文字准确描述的(更不用说很多名丛比较雷同),肉桂带有特殊的辛香是品种香,乳香、桂花香、玉兰花香等就不是他独有的品种香;水仙的兰香也不是他独有的品种香,而是一种不好描述的、类似于炒黄豆的香型;其他品种香就更不好描述了。
 

2015-1-2 21:16

姜小燕

这个有难度,搬张凳子,等待回答!

2015-1-2 23:06

竹影

我站着听了.

2015-1-3 01:53

大哥

竹子进步非常快呀,侯总说竹子对岩茶的认识,已经超过程姐了

2015-1-3 10:42

只爱正岩

程姐笑话我!

2015-1-3 13:48

竹影

竹子现在的水平,够我们追一阵子的。呵呵

2015-1-3 15:41

听涛

俺也去513,赶上竹锅!

2015-1-3 15:57

天水茶

影响香气的因素很多,如品种、环境、制作工艺等等。如果单纯用香来区别岩茶品种,非要概括出哪个品种是什么香,这本身并不客观,也不科学。且不说某些品种之间的香气差别很小,就是同一品种,也会因生长环境、加工工艺以及做茶时的天气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香气。另外,不同的制茶师也会有各自的风格。所以我认为,单纯从香气来区别岩茶品种是不科学的。要准确区别不同的岩茶,要从多个方面去判断,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大家一起努力!

2015-1-3 19:07

竹影

这个是事实,程姐学东西都是没有恒心的<IMG alt=”” src=”http://m.dhpao.com/images/smilies/default/lol.gif” border=0 smilieid=”12″>

2015-1-3 22:00

侯总

请问老师:同样是花果香,是否可以因香型的不同而来分别茶叶的优劣或级别?比如,是否一定以兰香为上,熟果香次之……诸如此类?

不可以,因为焙火程度可以改变香型。香气只能看他的浓郁程度和持久程度来确定他的优劣,结合滋味来确定他的等级.
 

2015-1-3 22:29

岩瘾

请问老师:山场香在岩茶中表现明显吗?会否有同样的山场,不同的品种,均表现出某种香气特征?这种山场香除了正岩和外山的差别,景区内不同位置的差别也很显著吗?

山场香的表现有时明显,有时会被其他特征香掩盖了。同样的山场、不同的品种,香气一般都会表现出某种特征、而不是表现为一样的香型。环境差异显著,山场香的差异也显著程度。
 

2015-1-3 22:35

岩瘾

继续请教老师:岩茶的焙火,除了可以使茶叶的保存期更持久和使茶叶出现火工香外,焙火是否能够使茶叶的香气在焙火前后发生转变,比如花香转化为熟果香?

焙火可以改变香型。清香型可以转为浓香型,清花香可以转化为熟果香。
 

2015-1-3 22:49

岩瘾

请教老师,什么是岩茶的收敛性?

茶叶固有的内含物(主要是茶多酚类和生物碱)所表现的滋味。具体表现为适度的苦涩味。
 

2015-1-5 21:13

女巫拖把v

老师讲如果有苦涩味,就是无论浓淡都会有苦涩味,那有这种苦涩味的茶是好还是不好呢?还是应该浓时有苦涩味,而淡时没有苦涩味呢?那种里说的苦涩味是可以转化的苦涩味还是不能转化的苦涩味呢?完全被搅糊涂了

茶叶的“苦涩味”和茶叶“苦涩”,两个概念不同。有苦涩味的茶叶,这茶叶不一定就是苦涩。所有茶叶都有不同程度的苦涩味,每个人的灵敏度和感觉不同,每个人的判断标准就不一样。比如:你认为有“苦涩味”的一泡茶,另一个则认为没有“苦涩味”,那么这泡茶很可能就不叫“苦涩”。茶叶的苦涩味停留口中长久不化,则为苦涩。茶叶的苦涩味停留口中逐步转化和回甘,或浓饮明显,淡饮不明显,都不能称苦涩。我们要学会掌握客观标准的“苦涩”。
 

2015-1-5 21:22

女巫拖把v

真正的好茶都应该是足火的吗?清香的只适合于鉴别品种特征吗?

不一定。成品茶一般都有一定的火功(中低火功以上)。轻火的岩茶香气表现更突出,但品质不稳定易转化。真正的好茶,在轻火时的品质特征个方面的表现也是非常突出。只是更易于鉴别品种特征和香气高低,而山场特征比较难于鉴别。
 

2015-1-5 21:30

海螺

请问老师,决定茶汤清澈与浑浊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本帖的23楼有答案了
 

2015-1-5 21:30

山云松人

“最适合自己的冲泡方法”太笼统了吧?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啊?对于新手来说很成问题呀。而且,这样的话岂不是太主观了吗?违背了我们的客观的标准了。还有,舌头各部位对各种味道的敏感度是不是可以详细解释一下呢

茶叶的品质是客观的,而人的感觉是主观的。所以审评方法是有标准的,而每个人的品饮冲泡法又是各异的。岩茶的审评和岩茶的品鉴两种冲泡法是不一样的。舌头各部位的敏感度:根-苦 尖-甜 侧-辣 中-酸.
 

2015-1-5 21:35

女巫拖把v

8、陈茶中自然陈化和人为陈化,口感中存在什么差异? 答:人为陈化的存在刮喉的感觉,自然陈化不会
这个刮喉和一般形容的锁喉感是不是一样的呢?

刮喉和锁喉是一样的味道。因人而异,描述不同而已。自然陈化的滋味较润,入喉滑顺,陈香明显,基本没有普味。假陈茶滋味干口、挂喉,有明显普味。
 

2015-1-5 22:34

海螺

又不是普洱怎么还有人为陈化呢

2015-1-5 22:47

女巫拖把v

具体的收敛性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怎么样理解才更准确呢?

茶叶的收敛性就是指茶叶固有的滋味。收敛性强也就是指茶味重,口腔中的各部位都能感觉到茶味,回甘明显而长久。
 

2015-1-5 22:49

淡淡茶飘香

山场特征是不是指生长环境的不同?

是的。山场特征就是因为茶树生长环境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特征。
 

2015-1-5 22:51

淡淡茶飘香

第三节课时,侯总提及茶叶的收敛性。可不可以解释茶叶的收敛性具体是指什么呢?

茶叶的收敛性就是指茶叶固有内含物(主要是多酚类)所体现出的滋味。它是由适度的苦涩味组成的,是会转化和回甘的苦涩味。收敛性强也就是指茶味重,口腔中的各部位都能感觉到茶的扩张力,回甘明显而长久。一般情况下,山场好的新茶和轻火功的茶收敛性更强;山场越差,收敛性也越弱;茶叶越陈,收敛性也越弱。
 

2015-1-8 23:25

姜小燕

竹子的问题:

1.岩茶的收敛性能否用来判断岩韵?

岩茶的收敛性是判断岩韵的重要因素,但不是代表因素。因为足火岩茶和陈茶的收敛性减低了,但岩韵却增强了。

2.广东的凤凰单枞也具备上面的三个标准,但凤凰单枞没有岩韵,因此单以以上三点判断岩韵是否不够充分?

广东的凤凰单枞也具备上面的三个标准,但表现出的品质风格和岩茶是不同的,所以凤凰单枞体现为山韵,而不是岩韵。上面的三个标准是判断岩韵的主要方式,还要综合茶叶香气和滋味的综合表现,就更准确了。
 

2015-1-11 15:12

天水茶

听涛的问题:

1:菜茶是什么茶。和野茶的区别在哪?

武夷岩茶的菜茶是指茶树品种,是武夷山当地的有性系种群,武夷名丛和肉桂都是从菜茶中选育出来的。由菜茶品种加工而成的武夷岩茶则称为武夷奇种.

2:一般果树有丰年期。茶树是否也有这种现象?如果有,几年一个丰年期呢?

茶树没有大小年和丰年期,只有丰产期。丰产期的长短主要和品种特性、栽培管理有关,一般的茶树丰产期只有十多年,加强栽培管理可以延长丰产期。低产茶园和老茶园可以进行修剪和改土,提高产量,也可以改种更新。

3.发酵的轻重,对香气有何影响。轻了怎样。重了又怎样。

发酵的轻重,对香型的影响较大,对香气的高低没多大影响。(如红茶是全发酵,基本没有花果香) 就香型而言,发酵过轻则偏于绿茶,发酵过重则偏于红茶。

4如何从叶底来判段发酵程度的高低。

轻火型的岩茶可以从叶底的紅边量看出发酵的轻重,足火岩茶则很难从叶底来判断。

5.肉桂有桂皮香,辛辣感。水仙有兰花香。可大红袍的品种香是什么呢?

肉桂的品种特征是桂皮香,辛辣感。水仙的品种特征不是兰花香。很多品种都可以出兰花香的。水仙的品种特征就是老丛水仙的老丛味,只是新丛滋味很淡,不易鉴别和判断而已。大红袍的品种特征非常中性,其实就是武夷奇种的特征。

最后说明:岩茶的发酵程度和做青程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发酵重不等于茶做的熟,就象红茶一样;茶做的熟不等于紅边就多。

2015-1-11 15:15

天水茶

理论上的标准和每个人的感官标准、主观标准、实践判断等都有很大的出入。我们只有了解和掌握正确的基本标准,再通过大量的对比实践,才能使自己的感官标准和主观标准尽量接近客观标准,这样品茶的水平就提高了。
还有就是不要急于求成,每个人的标准都是在实践中不断的验证、修正、学习、提高的。初涉岩茶的人,每年的看茶标准和品茶水平都在变化,三、五年以后才会逐步稳定,形成自己的标准。

2015-1-15 00:52

侯总

谢谢老师!记住了!

2015-1-15 08:39

竹影

受益非浅.继续学习.

2015-1-15 11:40

凝香千盏

常喝、常回味、常学习

2015-1-17 19:46

茶荷

请问老师,做青程度对茶的香气及滋味有何影响?怎样判断一泡茶的做青程度呢?
岩茶的做青是影响和决定品质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做青对香气和滋味的影响都非常大,特别是香气,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做青程度是灵活掌握的,所以有“看青做青”、“看天做青”等说法。做青要适度、到位、发酵熟透而不过,香气要浓郁持久,就很好了。做青的技术水平是无止境的。而从一泡茶中来判断做青程度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是几句话说的清楚的,如果很容易明白,做青技术就容易提高了,岩茶的做茶技术水平就不会悬殊那么大了。

2015-1-19 15:12

听涛

每次看一遍都会有新的认识

2015-1-19 20:31

海螺

谢谢老师的解答。呵呵

2015-1-20 22:05

听涛

哈哈哈哈哈哈,,太专业了,这个帖子我看了1小时!再看一遍,谁别都理我啊,我得好好理解理解!

2015-1-21 19:22

地球超人

刘老师,我们上个星期去一盏红那里品了1,2,3号水仙和肉桂,他们都认为1号水仙和肉桂是正岩的,2,3号水仙,肉桂都是外山茶。由于你在审品课上没提及,所以我想咨询下你的看法。谢谢老师。

2015-1-23 23:03

姜小燕

我来回答,两号2号都是正岩的,只是加工的品质差些,但是单独喝都是相当不错的茶叶,只是一号的品质太好了,对冲时,显得弱些。大家可以单独试试或和其他茶对冲

2015-1-23 23:35

只爱正岩

两个3号茶都是外山的,是星村一带的。

2015-1-23 23:40

只爱正岩

看来辩别方法有所进步,有所收获,恭喜。

2015-1-24 00:14

四方

这个提出来看

2015-4-10 15:58

天水茶

学习,学习,再学习!

2015-4-10 19:07

黄先生

提出来好.

2015-4-11 11:13

四方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2015-4-20 13:31

大家都

这个帖涵盖了大部分初饮岩茶产生的疑惑和解答,读之有益!

2015-4-28 13:59

竹影

一边学一边看,细细去品尝

2015-5-2 12:23

超越

学而时习之!

2015-5-2 22:16

竹影

茶树和水稻一样可以杂交吗

2015-5-2 22:27

超越

楼上说的是有性遗传。
茶树和水稻一样可以杂交,但有性繁殖会有变异,所以要选种,这和杂交水稻育种是一样的。而通过扦插等无性方式育苗则可以保证茶苗的品质的延续。
岩茶中的奇种就是有性繁殖。

2015-5-2 22:42

竹影

哦,知道了!谢谢!

2015-5-17 14:50

超越

超越的最近实习后,进步很快阿,有情况也哟阿多联系哦

2015-5-20 08:12

只爱正岩

武夷品俊,环宇同珍.这句话张老说的是什么意思啊?

2015-5-29 17:39

超越

问题:岩茶是否也有锁喉感?锁喉感是否正常?锁喉感是火功未退造成的?
近日品饮的水仙时,前3泡没有锁喉感,第4泡微有;品饮肉桂时头4泡感觉明显。
但是感觉水仙的品级不如肉桂的

2015-6-26 10:20

茗远

应该跟火功没有关系。茗远说的锁喉感是什么样的感觉?是否舍根往后,咽喉上部的一种沙麻的感觉,几水之后感觉很明显?

2015-6-28 15:02

竹影

竹影兄,我说的咽喉部的感觉,即兄说的咽喉上部有点觉得嗓子干、沙、甜的感觉。
品肉桂时前3泡明显,后面逐渐弱化。不知道是否是茶叶中甜糖物质造成?
以前品感德铁观音时,常有这种甜、干(非“甘”)感。
不知道这是个人感觉,还是其它

2015-6-30 14:37

茗远

初喝岩茶,我也有过那样的感觉,现在少一点,具体什么原因,不敢妄言,还是的专家回答吧

2015-6-30 14:51

竹影

兄所描述是应该是岩茶的收敛性。此种特殊感觉是茶叶内含物质对口腔(尤其是味蕾部位)的刺激造成的,经过口腔分泌的蛋白霉的分解,会逐渐转化成甜味。

2015-7-1 22:44

兰衣

非常好的学习互动帖,很多岩茶的知识都涵盖其中了…

2015-12-14 17:45

言茶

建议以后提问题要用公认名词,最好给饮茶感受的一些形容词定义下,免的大家互相猜意思

2015-12-16 15:13

天水茶

胜读十年书啊,噢,是胜喝十年茶。要反复学习。谢谢

2015-12-21 19:22

zzzyyy

走向神坛的茶中之王武夷山大红袍

九哥阅读(6)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的顶级茶品,应属青茶,古今中外享有盛誉。所有的经典茶著中都有它的绰约身姿,流传着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记载着内涵丰厚的诗词歌赋……据称,“一日不可无茶”的乾隆皇帝,曾纳贡半斤大红袍,欣喜万分,品后诗兴大起,发出“就中武夷品最佳,香气清和兼骨鲠”的感叹。“骨鲠”之说,当是悟出“岩韵”的第一人。

我在武夷山几天,每日早晚喝的都是大红袍。大红袍产于武夷山,溪水泡岩茶,一切都是那么原汁原味,再正宗不过了,很有点飘飘欲仙的感觉。

可是,终于有一天,朋友喝茶时不经意说了一句足以让我瞠目结舌的话:真正的大红袍茶树仅剩下六株,每年产量仅为几十克而已。我们噶的所谓大红袍,都不过是生长气候相同、采摘地点相同、制作工艺相同的武夷岩茶罢了。

一瞬间,仿佛有了一种顶礼膜拜了很久,突然间有人真真切切的告诉你,那是不存在的虚拟,感觉心中的偶像刹那间轰然倒下似的愕然。难不成满街的武夷山大红袍是那“皇帝的新衣”?在我的强烈要求下,朋友陪同我“瞻仰”了那六株大红袍茶树的“鹤发童颜”。

在水帘洞景点那座350年前就已经镌凿着“大红袍”三个字的摩崖石刻下,我们始得一见那传奇的大红袍茶树。曾经参与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武夷茶寮里的王小姐,一边为我们泡着茶,一边讲述着大红袍的今昔:“2007年10月,武夷山大红袍350年母树历史上最后20克茶叶,被武夷山市政府专程送往国家博物馆收藏。至此,大红袍母树明令禁止采摘。作为母本,武夷山茶叶研究所根据茶园发展和品种繁育的需要,与大红袍母树保持不变异繁殖获得成功。游客现在看到的大红袍母树,其观赏价值远远大于市场价值。而生长于山谷沟壑间四万亩武夷岩茶,其品质和口感,与母树毫无二致。”

朝圣般的游人,站在崖下仰视着高高在上的那六株大红袍茶树,相机快门声响成一片。

有关大红袍传说的版本很多,无非是和高僧或皇室联系在一起,虽然无从考证却不断被演绎的一段故事,于是,便有了神话,便有了围栏隔断一一即便不隔断让人也无法亲近的景点。物以稀为贵。近年来这几棵母树每年所产茶叶仅在20克左右,拍卖价为20万上下,每克身价高达1万。假如没有那六株母树的尊贵血统,假如没有那最后的绝版收藏,假如没有一浪高过一浪的炒作,买家还会这样趋之若鹜吗?可以断言,绝大多数人此生并没有喝过那已被奉若神明的极品茶,但是,大家认定,这山涧浓荫庇护之下的武夷岩茶,就是武夷山的原产本土大红袍,而那六株母树,不过是橱窗里陈列的非卖品,神龛里的贡品,和过日子的老百姓无关。

暮色之下的武夷山很是清凉。月华初上,四下围拢来的,竟然都是挥之不去的茶香。远处的农家袅袅升腾的氤氲,由浓转淡,渐次弥漫开来,仿佛是一幅吸足了墨汁的宣纸国画;街上的生意人早早将茶具摆放在门口,慢条斯理地喝着,似乎都是些不着急过日子的人家。男人身上的烟草味,和渗透在发问的茶香掺合在一起,让紧挨着坐在一起的女人愈加深吸了几口;女人娴熟的泡茶手法,从指尖溯至眉间,温柔中多了几分淡定从容。蹒跚的孩子,就着妈妈手中的茶盏,喝了小半,另一半则顺着圆圆的小下巴淌到了肚脐间。连跟脚的小狗狗,也仰着脑袋看着主人,伸出舌头咂吧咂吧着嘴,把个小主人漏下来的茶水喝了个干干净净。

看云喝茶,已是武夷一景。大红袍,传说乃袈裟染红了那六株茶树而得名,而我们看到的,却依旧是漫山遍野,满目葱茏。茶不论贵贱,观赏当故事讲是一回事,居家过日子又是一回事。我突然想到,武夷山人那种宠辱不惊、不疾不徐的心态,是否多少与历练出来的功夫茶的功力有关?

请朋友喝武夷岩茶大红袍有感

九哥阅读(6)

生在江南,烟雨蒙蒙的江南。

那是攥一把空气都可以拧出水来的地方!养育出了纤秀柔媚的江南女子的一方水土,也滋润了西湖龙井和黄山毛峰。

自幼看长辈们喝武夷岩茶大红袍,那场景至今依然难以忘怀。特别是掌心里把玩的紫砂壶,被主人的岁月摩挲得油光锃亮。闲暇时,翘着二郎腿,坐在脱了漆皮的太师椅上,一只手在桌子上敲着鼓点,一只手拿捏着内壁满是武夷岩茶大红袍垢的壶身,就着圆润小巧的壶嘴,酣畅淋漓里发出的那“吱吱”的喝武夷岩茶大红袍声响,仿佛全身筋骨那一刻也是松软舒坦的。家中来客,不管条件如何,招待的礼仪也是泡武夷岩茶大红袍。成年后也习惯在案头泡上一壶香茗,感怀的文字从笔下或键盘里流淌着,无论文思顺畅与否,抬头间时不时地眠上一口,颇有些附庸风雅,倒是解渴也解困。因此,自认为多少懂点武夷岩茶大红袍道,也不知天高地厚地写过几篇关于饮武夷岩茶大红袍的文字,不明就里的朋友一直把我看做对武夷岩茶大红袍经颇有研究的道中人,偶尔遇到不甚明了的饮武夷岩茶大红袍知识,还会打电话来咨询。

没料想,一趟八闽之行,直让我脸红心跳,见识了福建人喝武夷岩茶大红袍的执著和对武夷岩茶大红袍精到的程度,彻底颠覆了我对武夷岩茶大红袍道的那一点浅浅的认识和深深的误解。

去武茶楼喝武夷岩茶大红袍,竟然可以不必付钱,你听说过吗?

临离开武夷山前一天的晚上,朋友再次相聚,当然还是保留节目一一喝武夷岩茶大红袍。我倒不至于那么快就上瘾,而是福建的朋友须臾不可无武夷岩茶大红袍。喝武夷岩茶大红袍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与生俱来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堪称“必须的”。因为每次都是当地的朋友在张罗,闲聊时问及喝武夷岩茶大红袍的费用,他们竟然轻描淡写地说:不需要付钱的。一开始我以为听错了,天底下哪有免费喝武夷岩茶大红袍的?谁知他们以毋庸置疑的神态,再一次让我大惊失色——因为,前几天在福州,我就曾按照江南习俗,委托朋友帮我提前预定了名气颇大的“日春武夷岩茶大红袍楼”,特地请一位第一次见面的网络好友QQ喝武夷岩茶大红袍。我一直以为朋友帮我结过账,粗心的我也就没计较,万万没想到,那天喝完武夷岩茶大红袍竟然谁也没有买单,大家都是拍屁股走人!一时间我是惊慌失措,该不会给朋友留下“蹭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坏印象吧?既然请好友品武夷岩茶大红袍,主动做东买单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显得真诚好客。再说,你不买单,人家武夷岩茶大红袍楼也不答应啊?

原来,在福建地区的很多地方(可能其他地域也有),只要在武夷岩茶大红袍楼里品武夷岩茶大红袍,一般是不必付钱的。武夷岩茶大红袍楼是以销售武夷岩茶大红袍叶为主,品武夷岩茶大红袍仅是促销的一种手段。很多人在品出味道来之后,则会买上一点带回家,也有人就放在武夷岩茶大红袍楼委托保管,留待下次来时接着再喝。你只喝不买,绝不会有人怪罪你小气,一样的帮你冲泡续水,无论你来几位客人,也无论你和朋友呆到什么时候,店家始终不会说半个不字。再说了,又有几人专门为贪喝那几泡免费的武夷岩茶大红袍水而不顾身份呢?

还有一类爱武夷岩茶大红袍的人,经常约朋友到武夷岩茶大红袍楼来“斗武夷岩茶大红袍”,即各自带上一点好武夷岩茶大红袍,或新近得到的稀罕珍品,互相之间轮流“亮宝”,然后评头论足一番。对于这样的客人,武夷岩茶大红袍楼就更不会收钱了。客人能选在你家“斗武夷岩茶大红袍”,起码说明关系熟络,或者环境优雅,一般都是老武夷岩茶大红袍客,没准还会带来新的买主。武夷岩茶大红袍楼的小妹在为客人服务的同时,也会不时地品味一番,甚至也夹杂客人谈吐之间,就武夷岩茶大红袍叶的品质说说她的看法。因为,这些小妹对各种武夷岩茶大红袍叶都颇有研究,很多就是旅游学校或者职业中专武夷岩茶大红袍叶专业毕业,无论是理论还是口感,都显得很有见地。毕竟,从早到晚,武夷岩茶大红袍,是不离手的。这和江南武夷岩茶大红袍楼里的

武夷山大红袍知识问答三

九哥阅读(6)

感谢读者对大红袍官网的支持与互动,应广大读者的要求,特推出《武夷茶知识问答》,欢迎广大读者继续踊跃提问,共同普及茶文化知识。

问:武夷茶和美国独立战争有什么关系?

—广州,南粤茗茶

道:美国独立战争起源于倾倒中国的武夷茶,详细事件如下。

164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厦门设立贸易办事处开始与荷兰人在茶叶贸易上发生摩擦。通过二次英荷之战,获胜的英国取代了荷兰人而垄断茶叶贸易,从此英国人直接在厦门收购武夷茶,大量将“正山小种”红茶输入欧洲市场。

北美人民以拒绝喝“茶”的形式开始了美国的独立。1767年,人口不多的北美竟然消费茶叶近90万磅(合400多吨),而英国却只准许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北美殖民地经销茶叶,这终于导致了北美人民的愤怒。北美人民以“波士顿倾茶事件”来表达与英国的决裂精神。1773年12月,一群化装成印第安人的波士顿茶党成员,爬上停泊在波士顿港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将342箱茶叶倒入大海。波士顿的斗争赢得北美各地的响应,他们纷纷成立抗茶会,以不喝茶来表达切断北美与英国文化、政治、经济联系的脐带。倾茶事件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3年后的1776年,美国独立。

问:什么是茶道、茶艺、茶文化?

—北京,陈女士

道:茶道是关于茶的道理,茶能寓含的道理;茶艺是艺术地喝茶,艺术地泡茶,艺术地欣赏茶、诠释茶;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传播、演绎、升华民族的、本土的优良传统文化。无论茶道、茶艺、茶文化都应在唐朝以前的晋、隋时就兴起了,后世只是发展和传播。

问:武夷茶为什么又叫“晚甘侯”?

—深圳,岩茶坊

道:孙樵是唐代后期著名的散文家,他的一封书信中有一段文字:“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请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指现在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当时的武夷山市称“崇安场”,属现在的建阳市(秦汉唐隶属建阳,宋元时代又同建阳一道隶属建安郡)管辖。唐时的武夷岩茶称“研膏”、“腊面”,属蒸青绿茶。制法采用研细,入模压成饼状,烘干贮存,加工精致,价同黄金。孙樵用拟人化的笔法,把出产在“建阳丹山碧水之乡”的茶,美称为“晚甘侯”,并在武夷山九龙窠有“晚甘侯”之摩崖石刻。清代蒋衡的《晚甘侯传》更是赞誉了武夷茶的这个别称。

问:用随手泡烧水,水会反复煮开,这样是否有利于泡茶?

—成都,会友轩

道:泡茶一般用现烧的水,而反复煮开(多次沸腾)的水为老水,不利于泡茶,还会降低茶汤口感。最好别用反复煮开的水泡茶。

问:武夷岩茶为什么是乌龙茶的始祖?

—厦门,虾米

道:武夷岩茶发源于明末清初,是在特殊的小气候条件和适宜的品种前提下用一种特殊工艺形成的茶类。其鲜叶要求新梢生长均臻完熟,俗称开面采,杀青前经过酶性氧化,杀青后又经非酶性氧化,而形成半发酵的茶类。这一半发酵茶技术首创于武夷岩茶,所以武夷岩茶堪称乌龙茶的始祖。

问:在武夷山喝到一种叫“柚子茶”的茶,是怎么制作的呢?

—福州,榕城茶客

道:把武夷岩茶塞在掏空的柚子皮里封严用细绳勒紧,风干或熏干,数年后,用来煎熬成汁喝下去,可以治重感冒、痢疾、便血等。

问:有些茶会引起口腔的紧涩,有些茶则不会,请问茶叶的涩口是由什么物质引发的?

—苏州,养心茶坊

道:茶叶的涩口主要是由茶叶中含有的生物碱和茶多酚类等物质引起的。茶多酚类物质和它的氧化程度也有关系,氧化程度越高、涩感越轻。如果生物碱和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和其他物质的含量比例协调时,茶叶就不会有涩感;如果生物碱或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单样物质的比例过高,即使茶叶泡得较淡也会明显感觉有涩感。

问:什么是野生型茶树?

—武汉,三木斋

道:茶树的生存状态从无人为干预(采摘、改变周围生态)属野生型,干预过的属栽培型,野生的茶树后经人为干预或栽培的茶树又多年无人管属过渡型。所称“台地茶、荒野茶、放养茶、山地茶、平地茶等等”都应包含在过渡型、栽培型茶树中。

问:斗茶这种文化是在什么时期开始出现的?

—昆明,不凡

道:斗茶始于唐代,据考出现于出产贡茶闻名于世的福建建州茶乡。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农、茶客们比新茶优良优劣、排名顺序的一种比赛活动,有比技巧、斗输赢的特点,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犹如今天一场球赛的胜败,为众多市民、乡民所关注。唐叫“茗战”,宋称“斗茶”,具有很强的胜负的色彩,其实是一种茶叶的评比形式和社会化活动。传承到今天已变成评比茶叶的赛事,在武夷山每年都举办数次大规模的斗茶赛。

问:茶树和山茶花是什么关系?

—西安,小林

道:山茶花和茶树同属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是近亲。山茶花以花见长,花多姿多彩,叶子不能吃。茶树则以叶子见长,花白色、单瓣、小朵,很平淡,每年10~11月开花结果,人类需要的就是茶树的叶子,就限制茶树的花果生长,在栽培上有一项工作就是摘除花果。

林馥泉的大红袍采制记录

九哥阅读(5)

武夷茶驰名天下。其中尤以山中大红袍一茶脍炙人口。大红袍,人称为茶中之王,好事者,且以无稽神话相互传闻。未知底细者,则人言亦言,将大红袍说如神药仙宝。外间对大红袍之传说甚多,有谓:茶野生绝壁,人莫能登,每年茶季,寺僧以果饵山猴采之。有谓:树高十丈,叶大如掌,生削壁间,风吹叶坠,寺僧拾制为茶,能治百病。当地传说谓大红袍为岩上之神所有,寺僧每于元旦日焚香礼拜,泡少许供佛前,茶可自顾,无须人管理。有窃者,立即腹痛,非药不愈,此因系神所栽,凡人不能先尝。又传昔时大红袍计十株,于贡茶夹少许入贡,为元时某帝所尝识,认为贡茶中之上品,赐名大红袍,复敕使回山采制,全数入贡,每年贡额十斤,一年寺中僧侣商议避贡,随由一僧,亲持斯茶三斤见帝,帝骇然,询其故,僧告以大红袍受天灾,十已枯其七,仅存三株,贡额逐减。僧归果见树枯七株,仅留现存之正副三株。凡此种种传说,均属无稽之谈。后人因此茶名已彰,来山游客,无不一睹斯茶为快。于是大红袍之声誉,逐与日俱增。闻一九三二年间,东路剿匪总指挥蒋鼎文氏,因得闻茶名,愿一尝真味,曾于大红袍树旁,特建一小木屋,茶季中派人日夜守护,值采制完毕,费巨金悉数购之已去,但闻仍为得真货,今木屋犹存,是以大红袍之奇妙,更难明白。今人一提武夷茶,无一不连带提及大红袍者。大红袍予好茗者印象之深刻,可以想见。笔者在山,尝愿避免人云亦云之主观,拟对斯茶作比较精确之调查研究,以材料奉告世人。曾费大心神,幸得机会,一睹大红袍之真树(寺僧因游客观大红袍,每不爱惜,任意采摘,故以另一茶名—此茶即称奇丹,生于九龙窠半崖山,由坑脚凿石为阶,攀登而上—代之,真正之大红袍则知者极鲜);对大红袍树态,曾有较详细之调查(参阅第四章第一节第一段)。至于采制也曾二次参与其事,其制作记载,亦附录于后,笔者个人,对大红袍之成名,其见解如下:

1、树种—大红袍树种,实为菜茶之一种,惟其叶较普通菜茶为厚,质地也较肥润,外形似小叶水仙(参阅第四章第一节),幼叶色呈紫红。正因叶质厚润,采制成茶,较其他茶种其气味芬香。
2、种地—大红袍产于九龙窠中,是处系一岩罅,岩顶终年有水自上由岩罅滴落。随水流落者有无数苔藓类等之有机物,种地因而较他处润泽肥沃。且两旁岩壁直立,日照不常,气温变动不激,凡此种种,均为茶树生长理想条件,亦即大红袍得天独厚之处也。

3、产制—大红袍平时只耕作管理而至采制,均较他茶认真,尤以采制,更尽人工制茶之能事,除采制时举行种种迷信仪式外,(即采日僧人全体焚香礼拜,设坛念经等等)使用特制器具,调技术最精炼茶师为之。各项制作处理,力求尽善尽美。若以一普通之茶,其产制如许认真,其成茶品质,当亦较一般者为优。

4、宣传—大红袍之成名,一半系好事者之过分宣传、附会。自然大红袍之品质有其独立之处(笔者一九四一年曾获真茶五钱,尝以与岩中其他有名名丛对照品评,并邀请对岩茶认识颇精之茶师共评,结果大红袍竟可冲泡第九次,尚不脱原茶之真味—桂花香。其他名丛,则经七次冲泡,味已极淡),但亦决不如世人相传之如许奇特神妙。

 

大红袍采制记录

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七日

茶树地点:天心岩九龙窠。

采摘时间:上午八时三十分。

茶青重量:二斤四两。

晒青筛数:分摊四筛。

晒青时间:自九点三十分至十点三十分共计一小时。

晒青翻拌次数:九点五十三分翻拌一次。

晒青温度:由摄氏三十二度半升至三十五度半。

凉青筛数:有四筛拢作两筛(是时茶叶颇为柔软,仅微有响声,用手平举叶柄,则叶之前端与两边向下垂)。

凉青时间:自十点三十分起至十点四十五分止共计十五分钟。

凉青温度:摄氏二十五度。

茶青进青间时间及筛数:十点四十五分移入青间,由两筛拢作一筛,并拢时摇动十二转是时茶叶已无烧气。

青间温度: 摄氏二十一度半(至夜深尚无变动)。

茶叶在青间放置时间:十七日上午十点四十五分移入青间,至十八日上午一时二十五分取出交炒,共计十四小时四十分)。

做青次数:共计七次。

第一次十二点二十七分,仅摇十六下,未曾用手,惟叶摊放于筛中面积缩小,在筛沿内三寸左 右,是时茶叶与进青间时无甚差异。

第二次下午二时八分,约摇八十转,亦未曾用手,是时茶叶已微有发酵现象,能看出一、二片边缘有似猪肝色之紫红色。

第三次四点四十五分,先摇一百转,然后用双手握叶,轻拍二十余下,拍后复摇四十余转,是时发酵程度增加,嫩叶边缘多现紫红色,并略恢复生叶原有之生硬性。摊放面积大小如前。

第四次八时五分摇四十下,未曾用手,茶叶有半数成所谓绿叶红镶边且颇硬挺,摊放面积再缩小,约在筛沿内五寸左右。

第五次九点十分,摇一百四十四转,茶叶形状与前无异,惟更坚硬耳。

第六次十点四十五分,先摇一百转,然后用双手握叶轻拍三十下,再摇五十转,拍三十下,又摇五十转,是时茶叶已全部坚挺,叶边褐缩,叶心凸出捲成瓢形,并有一股香气,芬芳馥郁。摊放面积更形缩小,直径约一市尺七寸。

第七次十二时正摇六十下,做三十五下,是时茶叶红绿相间,香气益浓。

十八日上午一时二十五分,处理适度,取出交炒。

炒青时间: 初炒一分半钟,翻拌八十六下,温度估计约摄氏一百四十度左右(因时间来不及未用温度计)复炒二十分钟,解块两次翻两转,温度估计约摄氏一百度(因时间来不及,未用温度计)。

烘 焙: 初烘二十分钟,翻三次,温度摄氏八十度。

复烘二点十分,温度摄氏六十八度。

成茶重量:八两三钱(茶头焙茶在内)。

武夷山大红袍茶叶知识问答之四

九哥阅读(5)

为了普及大红袍茶知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本站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提问,本刊将对您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

问:喝茶会不会影响牙齿的洁白?

—杭州,珍珍

道:喝茶尤其是长期喝茶,茶叶中的多酚类氧化物附着于牙齿表面,如果不刷牙,确实会使牙齿渐渐变黄,就像茶壶、茶杯长期不清洗,结有一层“茶垢”一样,如果喝茶加上有吸烟习惯的人,常常会加剧牙齿的黄化。所以,一般饮茶者,只要不抽烟,注意早晚两次刷牙,而且经常适当吃些水果等食物,牙齿不会变黄。

问:我有时饮茶过多导致失眠,有解决的办法吗?

—厦门,鹭岛轩

道:茶叶中的咖啡碱和黄烷醇类化合物能促进肾上腺体的活动,阻止血液中儿茶酚的降解。此外还有诱导儿茶酚胺的生物合成功效,而儿茶酚胺具有促进兴奋的功能,如果您是属于喝茶易失眠的人,那么请不要在晚间多饮茶或饮浓茶,以保证能正常休息。

问:是不是陈茶的质量就比较差?

—西安,蓝兮

道:其实新茶与陈茶是相比较而言的,“饮茶要新,喝酒要陈”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对饮茶的生活总结,但并非陈茶就一定差。有的茶叶品种适当贮存一段时间,反而显得更好。例如西湖龙井、雀舌、洞庭碧螺春等等,如果能在石灰缸中存放1至2个月,后熟下效果会更佳。又如武夷岩茶,隔年陈茶反而香气独特、滋味醇厚;云南的普洱茶、广西的六堡茶等,只要存放得当,不仅不会变质,甚至能提高茶叶品质。

问:万里茶路经过哪些地方?

—南平,闽北山人

道:万里茶路从福建武夷山下梅村出发,至江西河口,水运到汉口。经由襄樊、唐河北上至社旗镇。再换马帮驮运,走洛阳、晋城、长治、到祁县。再经过太原、大同、张家口到达归化。在那里,换驼队经过库伦,抵达恰克图,再分送到俄国的各大城市,全程近5000公里,历史上称“万里茶路”。

问:功夫茶传播到了哪些地方?

—北京,小沈

道:功夫茶的饮茶方式随着武夷岩茶的销售而传播到各地。在商帮的推动下,功夫茶饮茶方式被带到了武夷岩茶的消费地闽南、潮汕一带,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闽南茶文化和潮汕功夫茶文化。随着茶叶的普及,功夫茶日渐风靡全国。

问:母树大红袍有什么价值?

—重庆,渝茶人

道:经济价值上,1998年在首届中国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节上,有中国“豪宅教父”之称的澳洲许荣茂先生,以15.68万元的高价在拍卖中竞得20克母树大红袍。今年,2005年4月13日在第十二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拍出的19.8万元,2005年在第7届武夷山红袍节上20克武夷山母树大红袍又拍卖出20.8万元的天价。2003年6月18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武夷山市支公司与武夷山市政府正式签订保单,以一亿元人民币的产品责任保险方式承保6株大红袍母树。这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名茶责任保险中投下的最大保额。

文化价值上,2006年6月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报,武夷山大红袍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保护,停止采摘。2007年10月10日,“乌龙之祖国茶巅峰——武夷山绝版母树大红袍送藏国家博物馆”仪式在紫禁城外的端门大殿举行。最后一次采摘自福建武夷山350年母树大红袍茶叶20克正式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赠送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在国家博物馆近万件各类藏品中,除此前曾收藏的古代茶具用品及清代宫廷内的普洱茶饼外,此次由武夷山市政府捐赠的大红袍母树茶叶系该馆入藏的唯一现代茶叶。

旅游价值上,母树大红袍是大红袍茶文化旅游线的重要景点。所带来得旅游效益也是非常可观的,这即带动了武夷茶文化的推广,同时也促进武夷茶产业的发展。

问:大红袍有没有代际之分?

—上海,老茶铺

道:没有,大红袍品种有特定的DNA,后续的大红袍茶苗多为扦插、育苗所成的,与母树保持一样的特性,所以没有代际之分。

问:武夷岩茶的原产地是指哪些地方?

—福州,雪峰

道:依据地理保护标志管理相关规定:武夷岩茶是指在武夷山行政区域内种植、在特定时间内以特定标准采摘。以特定工艺加工生产的茶叶称为武夷岩茶。

种植范围:一定要在武夷山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不能是周边或其他地区。

武夷山市辖3个街道、3个镇、4个乡:崇安街道、武夷街道、新丰街道、星村镇、兴田镇、五夫镇、上梅乡、吴屯乡、岚谷乡、洋庄乡。所以武夷岩茶的原产地具体指这些乡镇。

问:什么叫拣剔?

—武夷山,陈女士

道:拣出或剔除不符合成品茶品质要求的茶梗、茶片、茶籽及非茶类杂物等。常用的拣剔方式有手拣(人工拣剔),机拣(机械拣剔)和电拣(静电拣剔)。

到目前为止武夷岩茶尚无理想的拣茶机械,生产上都是使用人工拣剔。一次性拣剔虽程序减少几道,但工作难度更大,净度难以管理和控制,大生产上一般采用两次拣剔即毛拣和复拣。

毛拣:毛茶初制结束后即用人工拣去所有茶梗和开张的粗大叶片,便于茶叶进行分筛和复拣、分选等。

复拣:指毛茶经毛拣,分筛后,各筛号茶分开单独人工拣剔。需拣去松条,茶片和遗留的茶梗。并根据茶叶品种和等级,销售要求和对照武夷岩茶国标外型要求来管理和控制复拣的轻重程度和净度,但茶叶中所有非茶类夹杂物和茶梗都必需剔除以保证成品茶外形达到国家标准,满足销售要求。

问:品评武夷岩茶怎么闻香?

—杭州,水心

道:武夷岩茶以香取胜,主要体现在干香、盖香、水香、杯底香。

干香:是指干茶所具备的茶气,有个很好的方式来区分干香的好坏,将盖杯用开水加热后倒干,取适量干茶置入杯中,加盖轻摇即可闻香。在闻干香的时侯可以感受出茶叶的干香效果,是否有异味杂味,但不易区分出茶品的好坏。也不好在些环节鉴品出茶的品质或品种特征,当然也有一些茶干就能很好表现出品种特征的茶。如:奇兰、老枞水仙这些品种特征相当明显的茶品。

盖香:冲入开水加盖约30秒后在杯盖上留下的香气。盖香是区别茶叶品种特征及品质高低的重要环节。很多茶品的特征在杯盖的表现都是很显的,当然,盖香也是从茶的香气上对茶叶品质好坏进行评定重要指标。茶品在盖香上的表现主要有:品种香、花香、焙火香、果糖香等。还有就是茶叶的异味杂味(如果有异味杂味)这个时侯也可以很好的品评出来。如:烟味、返青味等。

水香:是指茶水入口后在口腔中的香气。这时是对盖香的进一步加深了,也就是对盖香的进一步确认。

杯底香:是指几泡以后,将盖倒置,取出茶叶后盖杯杯底的香气。这个香气也是对茶叶品质高底的进一步确认,以清幽的香气为上。当然主张盖香、水香、杯底香的三香一致为上了。

大红袍与天心永乐禅寺的佛缘

九哥阅读(5)

在武夷山,茶的踪迹,和山水的走向,和人文的脉络几乎重合。茶因山水而来,更因三花并蒂、三教同山之奇观,生出诸多不同的香气。

“千载儒释道 万古山水茶”这两句中,“茶”是最后一字,缓缓道来,正是前面九字精、气、神的最终结晶。在这里,茶是杯底那抹香,解谜的关键还在于山水人文之中。

万语与千言不外吃茶去!

大红袍是武夷山古往今来最负盛名的茶叶,历史之久远让它身上的传奇故事愈加扑朔迷离。在前往武夷山大红袍景区入口的途中,经过弥勒佛岩雕,一条山路蜿蜒而上,通向比大红袍历史更悠久的天心永乐禅寺,它是大红袍传奇的制造者。

天心永乐禅寺始建于唐代贞元(公元790年)年间,因坐落在武夷山方圆120里的景区范围中心,初名“山心永乐庵”。坐拥“千叶莲心”、“五象朝圣”美景,是武夷山最大的佛教寺院,也是佛教“华胄八名山”之一。明永乐十七年(1419),明成祖朱棣赐封寺院禅茶为“大红袍”,同时敕封天心寺为“天心永乐禅寺”,寺庙的名称从此沿传至今。

寺院不仅地处“千叶莲心”之处,这里也是武夷岩茶产区(俗称“三坑两涧”)的核心地带,旧殿的山脚下可以看到著名茶学家张天福题写的“大红袍祖庭”五字。据说,从唐朝贞元年间邑僧结草为庵起,此处的僧人就开始培植茶叶。建国初期,因为历史原因,寺院一度为周围山民所占,不过茶叶的制作并未中断。宗教政策恢复后,山民向外迁移,便有了天心岩茶村。

在全国,如天心永乐禅寺这般,集禅茶之闻名,又兼具历史、规模的寺院,说得上来的只有寥寥几处,大红袍更加让天心禅寺脱颖而出。天心禅茶从茶树生长到茶叶的加工制作均由寺内的茶僧专门负责,并有寺院的居士一同参与成品的外观设计,形成了享誉海内外的禅茶品牌。

在天心禅寺,茶的历史,就是寺院的历史,同历史上的各位高僧,寺院的兴衰起落,乃至武夷山理学的形成、发展,都脱离不开。名山、名寺、名僧、名流、名茶交相辉映,正好印证了刘禹锡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天心禅茶的大红袍共有袈裟大红袍、一合相、扣冰、无我、香云盖五个品种。其中的扣冰就是专为纪念寺中的唐代名僧扣冰古佛。相传,扣冰古佛于此望月而豁然启悟,留下诗句:“欲会千江明月,只在天心一轮光处,何用捕形捉影于千岩万壑?以踏破芒履为耶?”这便是后来“天心寺”一名的由来。

南宋绍兴年间,朱熹常来此问禅,并以一首《天心问禅》道明禅学对自己的影响。

寺内至今还可以看到不少鼎盛时留下的碑石崖刻。康熙大帝御书“佛”字赐予铁华上人,今刻在大弥勒佛雕像后的岩壁上。在铁华上人修行期间,天心禅寺接近鼎盛,武夷山跻身佛教“华胄八名山”之列。

天心永乐禅寺在近现代的几十年中一度衰败,所幸,今日的天心禅寺重振宗风,扩建新殿,旧殿亦在修缮当中。在天心主殿附近的天心禅寺茶堂,游客可了解到天心禅茶,尤其是大红袍的历史典故,幸运的话,还可以一睹 “天心禅茶十二道”的风采,漫享禅茶滋味。

走进慧苑寺读懂武夷岩茶之大红袍

九哥阅读(5)

山居偏隅茶为邻

在武夷山水帘洞和大红袍两点之间,有一处古刹“闹中取静”,每日唯有清泉、素斋相伴,在这里生活便是悟道,吃茶去。

慧苑寺,又名法华寺,始建于宋,位于武夷山“三坑两涧”的慧苑坑。同时,这里也是景区管委会今年推出的“岩骨花香”慢游路线的途中一点。通常有两条路线可以到达,一条从水帘洞景区入口进来,沿途可欣赏天车架、鹰嘴岩,路程相对较短;另一条由大红袍景区方向,走流香涧、清凉峡进入。慧苑寺处在岩骨花香路线的中间,恰是景区中心的中心,其大殿外的一幅对联“涧绕流香心洗涤,峰擎玉柱佛庄严”写的便是寺院周边的美景。

慧苑寺是一处禅寺,面积很小,只有天心永乐禅寺大雄宝殿一般大,却是领略武夷山“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的一处宝地。寺院的外墙画有道教的八卦图。在慧苑寺旁边的岩壁上有一处山洞,朱熹曾经在此闭关。寺院的内部亦别有精巧,民居院落布局门厅是儒家风格,正殿弥漫的是佛家氛围,经阁则含道家韵味。

踱至寺中,殿内抱柱的一幅楹联“客至莫嫌茶当酒,山居偏隅竹为邻”出自朱熹笔下。游人至此大多会把它当成对古寺清幽、广结茶缘的描写。其实,此联另有一个故事。传说当年朱熹在慧苑寺静修,夜闻茶香,循香找到隔壁,遇到月夜煮茶的郑氏茶人郑灵竹,两人十分投缘,结为至交,遂题此联,而“竹”所指即是郑灵竹。郑灵竹曾是慧苑制茶第一人,朱熹在寺中读书,品郑公煮茶,题匾“静我神”,一度悬挂南庑门额。相传朱熹病逝后,郑公大哀,于慧苑寺内写一匾“静我灵”以寄托对逝友的哀思。

以茶结缘的传说透着浓浓的人情味,时隔千年,慧苑寺的人情味仍是游客来此最深的印象。慧苑寺与天心禅寺渊源很深,寺中天喜师傅十分随和,常笑说,寺里有一老一小两和尚,小和尚就是自己。他们都来自天心禅寺。

慧苑寺相对偏僻,规模又远不及天心禅寺,香客自然少很多。时下人气颇旺的慧苑寺是天喜师傅苦苦经营后的结果。寺中设施目前已臻齐全,老和尚依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种的蔬菜做起斋饭来比武夷山当地的菜肴更加爽口,后院的斋堂每天因此坐满了人。

斋堂的热闹分减了世人对寺庙的距离感,寺庙的禅味却未消减半分。来过斋堂的人一定都注意到了这幅对联:“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千万偈不如吃茶去”,横批“吃茶去”,这是当代佛学家赵朴初《茶禅》一诗的诗句,写出了茶与出家人的关系,茶能助禅。在慧苑寺的斋堂,少不了的就是吃茶。

慧苑寺是个结缘的好地方,这里不仅有朱熹和郑灵竹的佳话,每天还来来往往许多老面孔、新面孔。如果来到慧苑寺,就请坐下喝杯茶,在泡茶、喝茶的过程中,很可能就和武夷山、慧苑寺结下不解之缘。

白云禅寺与大红袍的历史渊源

九哥阅读(5)

在武夷山,茶的踪迹,和山水的走向,和人文的脉络几乎重合。大红袍茶因山水而来,更因三花并蒂、三教同山之奇观,生出诸多不同的香气。

“千载儒释道 万古山水茶”这两句中,“茶”是最后一字,缓缓道来,正是前面九字精、气、神的最终结晶。在这里,大红袍茶是杯底那抹香,解谜的关键还在于山水人文之中。

白云深处小结茅庐。

描写白云的诗句大多很美,“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在武夷山景区北端,一座寺庙巧借山岩筑寺,取“白云”为名,恰似一团云雾悬绕于山腰之际,比之诗句更多几分意境

寺庙座落于白云岩—双乳峰景区。在寺中凭栏南眺,可一览武夷九曲平川、群峰秀色。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徐霞客登此写道:“登楼南望九曲上游,一洲中歭,溪自西来,分而环之。至曲复合为一。洲外两山渐开,九曲至尽。”视野极为开阔。从星村大桥过来,顺山路往东北行五里后抵白云岩脚下,过半山亭,续登即到。

白云禅寺原名白云庵,宋代与朱熹、张栻齐名,同被尊为“东南三贤”之一的学者吕祖谦曾在白云岩结庐修学,留有“东莱先生讲学处”遗迹。白云寺沿一条狭长岩罅修建,尽头为山门,倒序连接大殿和膳房。各殿的后半身藏于岩洞中,前一半则利用山势以杉木支架,远远望去有如空中楼阁。寺内有弥勒殿、三宝殿、观音阁、祖师坛,相传观音阁每天早晚都有白云从中涌出,胜似仙境。

寺庙的闻名还得益于一种名叫“金佛大红袍茶”的禅茶,是寺中的供佛茶。《武夷大观》中有首《金佛茶》诗云:“金佛俨如在,殿前响金钟;晨昏诵功课,千古茶一盅。”后世认为讲的就是白云庵禅师慈觉和尚以茶礼佛、幽居灵岩的寺院生活。昔时,有位悟禅者,到武夷山悟禅拜访慈觉和尚,一杯供佛茶入口,含笑悟禅。相传,朱熹还曾将此茶赠与陆游。

从白云禅寺的后门可望见三教峰、猫耳石等名胜,寺院大殿佛龛的后壁上,有清代名僧捧日大和尚在白云岩上摩刻的“大观”两字。白云岩上还有一处白云洞,传说《封神演义》一书中提及的夜游神乔坤,曾在此修养,从此自称为武夷山白云洞“散人”。

在寺院北面的尽头有一处岩洞稍为宽敞,这里也被称为“极乐国”。洞临崖而存,崖下即是深渊,无栏杆可倚,路径之险,可谓武夷第一险境。胆大者伏身蛇行,手脚并用,方能爬入洞中。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徐霞客首次入闽武夷山时,曾半历其境,并动笔记下这段惊险历程:“余从壁坳行,已而坳渐低,壁危,则就而伛偻;愈低愈狭,则膝行蛇伏。至坳转处,上下仅悬七寸,阔上尺五,坳外壁深万仞。余匍匐以进,胸背相摩,得度其险。岩果轩敞层叠,有斧凿于中,欲开道而未就也。”洞内现存有清康熙二十八年建立的“漳梁山洞玄师祖舍利塔”一座,可容纳多人,端坐于洞中,可静心悟惮,也可俯看星村烟火,一览美景。据说寺中主持白云师太年届八十,还常于山洞中打坐,往来动作轻捷,闲庭信步。

桃源洞与武夷岩茶大红袍

九哥阅读(5)

曲水山色有洞天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内,有一个绝胜处,可登山、观云、玩水,春天里,漫山遍野花香四溢、姹紫嫣红。这个地方有一个美丽而又熟悉的名字:桃源洞,就是这个名字注定和武夷岩茶大红袍结缘。

桃源洞临九曲溪六曲北岸,苍屏峰与北廊岩之间。一年四季景色宜人,春光尤其烂漫。

到桃源洞有上下两条路可走。从九曲溪方向进入,沿六曲溪北的山径沿松鼠涧蜿蜒上行。或登天游峰下来,再向南沿西侧小径向上。路上小洞、石桥接连不断,待到几块大石当道,几欲山穷水尽之处,一个洞口悠然出现,这就是桃源洞。桃源洞口实际是两峰之间裂开的巨罅,一条桃花涧流经双峰峙立的峡谷隘口,潺潺汇入沙溪。穿过洞口,景色豁然开朗。只见深山之中藏有一片谷地,如茵绿草上无数桃花点缀其间,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几乎如出一辙,该地由此得名“桃源洞”。

谷地中间,青山脚下,是重修后面积约为六千多平方米的桃源道观。这里目前是武夷山道教活动的中心,规模较为完整。最初创建于唐朝天宝年间(742-756年),名为石堂寺。曾有许多高士听闻武夷山仙灵之说来此隐居修炼,白玉蟾真人也在其中。经过元朝的扩建,待到明朝道观已是远近闻名,修建有三清殿、三皇元君殿、三官殿、真武殿等殿堂,占地达两千多平方米。桃源道观后世曾经衰微一时,最严重时空余一座主殿。1991年,大殿内部进行整修,并用闽北珍贵木杉红豆杉雕刻了一尊高二米一五的三清道祖圣像。现在的道观修葺一新,主殿由三清殿、玉皇殿、灵官殿、山门组成,左右两边是三皇元君殿、真武殿、三官殿、藏经阁等配殿。

桃源洞的西边有一尊全世界目前最大的老君岩雕。像高十六米,宽十一米,厚十米,庄严之中透出道家的逍遥自在,由福建惠安工匠历时6个月雕凿而成,堪称“老子天下第一”。1996年3月4日举行开光大典时,海内外信众有三千多人前来参加。

桃源庵和开源堂两处旧址,位于桃源洞的北面。旁边一块苍石于乱石中斜插出来,名为金砖石。金砖石与附近的问津石与寿桃石、老君岩雕散排在绿茵之上,极具道家仙韵。

其实在景区周边的碧霄洞、三隐台、象峰当中,明清之际均有道人筑观修道,经过历代兴衰辗转,现在已难觅踪迹,唯桃源道观经过数次扩建修复,人气愈盛。道观中的赵道长极少下山,是位世外高人,与之品茗论道,喝上一杯大红袍乃人生一大乐事。

桃源道观自古是文人雅士、云游道士修炼访道之地,明代吴拭曾写《小桃源洞访道人》描写“桃源村人”悠然自得的世外生活,诗云∶“……穷源有古村,二三避世客;避世非避秦,栖心炼精魄;春田自耕割,衣食无需索;风动棕花落,雨过药苗摘。”笔下的桃源景象,历经数百载风雨岁月,依旧安然静好,不改容颜。

想你的风吹到了武夷山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 2024 武夷山   网站地图

通过不断的努力来完善自己,不一定有收获,但日子过的比较充实。加油!

  本次加载用时:0.119秒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