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大红袍岩茶之陈茶存储

九哥阅读(7)

对于一个喜爱饮茶的人来说,不可不知道茶叶的保藏方法。因为品质很好的茶叶,如不善加以保藏,就会很快变质,颜色发暗,香气散失,味道不良,甚至发霉而不能饮用。

茶叶变质的原因

茶叶品质劣变的主因在于受潮与感染异味。成品茶的吸湿性很强,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根据试验,把相当干燥的茶叶露置于室内,经过一天,茶叶的含水量可达7﹪左右;露置五、六天后,则上升到15﹪以上。在阴雨的天气里,每露置一小时,含水量就增加1﹪。在气温较高适合微生物活动的季节里,茶叶含水量超过10﹪时,茶叶就会发霉而失去饮用价值。

在感染异味方面,因茶叶中含有帖烯化合物和高分子棕榈酸,这些能很快就吸收其它物质的气味而改变或掩盖茶叶本来的气味。如把茶叶和樟脑丸、香料、药物等放在一起,或把茶叶放在气味较浓的新木器、新漆器里,在几个小时后就会感染到这些东西的气味,轻则喝了使人不快,重则不能饮用。

另外,茶叶具有”后熟”的特点,即贮藏过程中茶叶的许多化学成分发生氧化作用,导致茶叶陈化和劣变。影响品质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叶绿素、茶多酚、维生素、胡萝卜素、氨基酸以及多种香气成分等。

1.叶绿素的变化叶绿素是形成绿茶色泽的重要成分。叶绿素在嫩芽叶中含量较高。它由呈蓝绿色的叶绿素a和呈黄绿色的叶绿素b两大部分组成。在茶叶中两者比例和保留量决定了成品茶的色泽。然而,它又是一种很不稳定的物质,在光和热的条件下(尤其是紫外线的照射下),易分解,因失绿而变褐,形成脱镁叶绿素。一般情况下,脱镁叶绿素含量占70%时,茶叶色泽出现显著褐变。

2.茶多酚的氧化和聚变茶多酚与茶叶滋味、汤色的关系最为密切,它的含量多少决定着茶汤的滋味浓度。茶多酚本身无色,但在红茶加工过程中被氧化、聚合形成茶黄素与茶红素,进而成为褐色素(高聚合物),使红茶汤色加深变暗。在绿茶中,茶多酚的保留量较多,同样在贮藏过程中易发生氧化,生成醌类化合物,导致色泽变褐。同时这些物质还能与氨基酸类物质进一步反应,促使滋味劣变。

3.维生素C减少维生素C是茶叶具有营养价值的重要成分,其含量多少与茶叶品质关系密切。维生素C也是一种易被氧化的物质,越是高级的绿茶,含量越高,也越难以保存。维生素C被氧化后生成脱氧维生素C,它与氨基酸相互作用,生成氨基羰基,既降低了茶叶营养价值,又使颜色变褐,同时滋味也失去了鲜爽味。如果绿茶中维生素C保留量达80%以上,绿茶品质不会发生变化;一旦下降到60%以下,品质就明显变劣。

4.类脂物质的水解与胡萝卜素的氧化茶叶中约含有8%的脂肪类物质,在贮藏过程中同样会被氧化、水解而成游离脂肪酸、醛类或酮类,进而出现酸臭味。已有研究证明,随着茶叶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不仅茶叶香味显陈,而且汤色也会加深,导致商品价值降低。

 

保藏的方法

为防止茶叶吸收潮气和异味,减少光线和温度的影响,避免挤压破碎,损坏茶叶美观的外形,就必须采取妥善的保藏方法。

贮藏大批茶叶的仓库,应根据茶叶劣变的原因要求进行设计和修建;而小批茶叶可采用生石灰或木炭的保藏法。这种生石灰或木炭的保藏法是准备一个陶瓷罐(或用马口铁桶),大小视保藏的茶叶多少而定,要求干燥、清洁、无味、无锈;把未风化的生石灰块装入细布口袋内,每袋重约半公斤;茶叶用干净的薄纸包好,每包重半公斤,用细绳扎紧,一层一层地放进坛的四周,中央留下空位,放置一袋生石灰,上面再放一包茶叶,如未装满,还可依次再装一、二层,然后用牛皮只堵塞坛口,用草垫或棕垫盖好,这样可藉生石灰吸收茶叶和空气中的水分,使茶叶保持充分干燥。生石灰吸潮风化后要及时更换,一般装坛后过一个月就要更换,以后每隔一、两个月更换一次。如果木炭吸潮,要先将木炭烧红,冷却后装入布袋,每袋重约一公斤;每一、二个月要把木炭取出烧干再用。

一般嗜好饮茶者或家庭购买的茶叶数量很少,没有必要用坛子保藏,可装入有双层盖的马口铁茶叶罐里,最好装满而不留空隙,这样罐里空气较少,有利于保藏。双层盖都要盖紧,用胶布黏好盖子缝隙,并把茶罐装入两层尼龙袋内,风好袋口,另一个办法是把茶叶装入干燥的保温瓶中,盖紧盖子,用白蜡密封瓶口。采取这两种方法,可以较长时间使茶叶品质保持不变。(为了泡饮方便,可用茶叶盒少装一些茶叶,每次取用后注意盖紧盖子;绿茶容易受到光线影响,不适宜用玻璃瓶保藏。)

我们也可采用真空充气的保藏方法。真空保藏法是把茶叶装入马口铁罐,焊好接口,用空气唧筒抽出罐内空气,使成真空。充气保藏法是在装茶叶的铝箔袋中填充高度纯化的惰气。使用这两种保藏法,在常温下保藏一年以上,仍可保持茶叶原来的色、香、味;在低温下保藏,效果更好。保藏时注意事项 须注意的是,茶叶在保藏中的含水量不能超过5﹪(绿茶) ~7﹪(红茶),如在收藏前茶叶的含水量超过这个标准,就要先炒干或烘干,然后在收藏。而炒茶、烘茶的工具要十分洁净,不能有一点油垢或异味;并且要用文火慢烘,要十分注意防止茶叶焦糊和破碎,以防止柴炭的烟味或其它异味污染茶叶。

 

扩展阅读——陈香凝韵话陈茶

清初周亮工《闽茶曲》之六说:雨前虽好但嫌新,火气教除莫接唇。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

新岩茶会有火气,一般是存放二三个月后更醇。但现在清香型的似不必存放。隔年的岩茶一定要是妥善存放的,否则就走味了。

前几日看到一则报道,说泉州陈茶走俏,市民争相搜购。恰好茶友新赠若干陈年武夷岩茶,心有所动,当即取来冲泡,以解茶渴。

此茶已有六年。外观条索较紧细扭曲,乌黑似枯,尚匀整,有细末,远不及新茶好看。取三件套白瓷茶杯。一水润茶后弃之,二水冲泡,一分钟取出过滤杯别置。便见茶汤金黄带红,清彻透亮;举杯嗅之,仅有些微带陈气的淡淡清香。入口初尝,便觉醇厚甘爽,甚于新茶;再细品,有一股极幽极深之香韵,如绝柔绝韧之细面筋,缓缓沉浮于汤中,口感绝佳。因此生出一些感概来。

泉州陈茶走俏,直接原因是连年酷暑高温。而在民间,一直流传着陈茶有解暑祛毒,消积止泻药效之说。事实上,闽省许多山区农家,都有贮茶当药的习俗。方法是将干茶叶纳于掏空的柚子中,然后用线扎牢封好。置厅堂香案之上自然风干,或者挂于灶头上任凭烟薰火燎。如遇风寒感冒或中暑腹泻,便将陈年柚茶取出,放于陶罐中大火熬煎,倒出时茶汤浓黑如膏,入口亦苦涩如药。但只要半碗下肚,立时大汗淋漓,百窍俱通,直有回肠荡气,飘飘欲仙之感。陈茶的这一药效,与神农氏发现茶的本意,以及李时珍本草纲目上所记茶之功效完全一致。只不过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更多地发展茶的保健休闲功能,而淡化了它的本来意义。泉州人看好陈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让茶的本性回归而已。

不过,对于一个爱茶者来说,也许更注重的是陈茶所特有的那种沉香凝韵。凭心而论,陈茶香气已淡,年代久的甚至有一股明显的陈气。但泡出的茶汤,一般都较新茶更为醇厚甘爽。这是因为经过岁月的冷热催化,新茶中易挥发的挥发了,易变化的变化了,沉淀下的多为比较稳定的精华,才使陈茶汤有如此的厚实内涵。这也是为什么有许多人喜欢普洱茶的缘故。而普洱茶是所有茶中唯一以“陈”取胜的茶类。泉州走俏的陈茶不是普洱,而是乌龙茶,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以及凤凰单丛等等。而且以传统重发酵高火功工艺制作的为佳,有“十焙值黄金”之说。虽然如此,并非是陈茶就好,更不是越陈越好。我喝过一些普通乌龙陈茶,也喝过存了50年的名茶大红袍,都很难找出上述传统岩茶陈茶的那种美妙感觉。至于轻发酵低火功的新工艺乌龙茶,以及不发酵的绿茶黄茶白茶类的陈茶,因我未喝过,无从感受其韵。曾看到一篇茶文,说绿茶陈茶的滋味,“涩涩的,又不全是涩涩的;苦苦的,又不全是苦苦的;略带一丝薄薄的绵甜;”这样看来,不管哪类陈茶,只要是好茶,又陈的恰好,用心去品,就一定能品味出凝聚于其中的沧桑变幻,悟出一些人生真谛来。

[30多年前的水仙]:武夷山某国营茶厂70年代茶样.

审品结果:

香气:沉香、似普洱。

汤色:深红褐色,似酱色。

滋味:醇滑,汤润无苦涩感。

叶底:全黑,3、5泡后方稍展。

汤色、滋味减淡缓慢,极耐泡。

[百年陈茶]:武夷山某农村旧房梁上悬挂物内取出,旧房具说百年前盖建。

与上泡茶的感觉差异:

滋味更淡、更顺滑、更耐泡。前泡汤水至舌根略有收敛,该泡汤水过喉无感觉。

叶底焦黑似碳化、久泡不展。

两泡茶香、水中均无一丝的火功味,倒似久的干木头的香气。

已上品审感觉仅供鉴别陈年武夷岩茶的参考。欢迎大家提供品陈茶的感觉。

[百年陈茶]:武夷山某农村旧房梁上悬挂物内取出,旧房具说百年前盖建。

与上泡茶的感觉差异:

滋味更淡、更顺滑、更耐泡。前泡汤水至舌根略有收敛,该泡汤水过喉无感觉。

叶底焦黑似碳化、久泡不展。

两泡茶香、水中均无一丝的火功味,倒似久的干木头的香气。

已上品审感觉仅供鉴别陈年武夷岩茶的参考。

欢迎大家提供品陈茶的感觉。

品鉴武夷特级大红袍岩肉桂茶品质好坏的标准

九哥阅读(6)

 
肉桂茶属于武夷岩茶的一种,香气醇厚,汤水爽口甘甜,备受茶客的喜爱。喝起来略带“辛辣”,令人回味无穷。在品饮的时候,可通过以下十个标准来判断肉桂茶品质的好坏。

 

1、亲和力10%

(包含香气与滋味的品尝人自我喜好程度)除了视觉效果上的外形和干茶的闻香不明显以外,我们几乎说不出任何缺陷了。

 2、香醇度10%

(包括气息与滋味中的香型喜欢程度)那是我们非常喜欢的气息与滋味,浓烈甘醇又不失优雅,厚重沉稳又不失神采飞扬,你说他是入定的老僧,可天下大事他无所不晓。走进茶汤的世界,你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博物馆,博大宽厚深邃。

 3、甘甜度10%

(包括甘甜的自始至终的感受以及回甘等等)肉桂的最大特点是,他的甜是回转的,不是直截了当的一路回甘。从开始进入口腔的一丝苦,马上转化为顺舌根两边滑入的津液,开始了回甘的起伏。在口腔里还来不及细品的时候,茶汤已经自动滑润到了肚子里了。继而开始了喉咙与口腔的相继甘甜交会:一会儿是喉咙的甜胜过了口腔里的甘,不一会口腔里的甘甜又超过了喉咙里的甜润,此起彼伏的感受来自于茶汤中丰富的滋味。

4、饱和度10%

(在茶味充分体现的情况下的饱满程度以及层次感)肉桂茶饱满,厚实,变化美妙。

 5、醇和度10%

(是茶的纯度、厚度等协调程度的综合体现)一个茶汤再怎么丰富,都不应该离开它本身的纯度。这是区别于其他品种茶的特色所在。有了纯度再谈厚度的时候就显得比较有底气。金奖肉桂茶就是这么一个特色明显,根底扎实的茶。

 6、想像力10%

 (包括回味等是好茶不可缺少的遐思)从开始到七泡,我们始终被茶汤带着,云里雾里地缥缈于茶香世界里,奇怪,此时人说话都柔和了许多。

 7、茶耐力10%

(在品质不明显下降的情况下的耐冲泡的次数)从七泡开始,我们就担心它的耐力问题,还好,持续到了十泡,虽然浸泡时间加长,但是茶汤品质并没有明显变差,而是平稳变淡,留下丝丝甜意。

8、茶韵味10%

(品茶人对茶的风格理解)要说韵味,可能铁观音茶的韵味是比较明显的,其他绿茶、红茶的韵味好像都不是很特别。一方面是因为喝得少,另外一方面是特色不太突出。但武夷岩茶的肉桂算是武夷茶叶中特色比较明显的。

9、鲜爽度10%

(茶叶的新鲜、爽口程度)岩茶的新鲜来自于发酵和焙火的掌握,如果要做到新鲜,可能就会失去爽口。一般都要在发酵适当轻,焙火适当的情况下才会有鲜爽的情况出现。

但是好的岩茶照样可以出现鲜爽的效果。琪明金奖肉桂就是这样,它不像绿茶那样的“脆生”鲜和爽,是另外一种鲜爽的体现:刚猛的气息、火爆的性格、正直的味道、我行我素的风格。你不是口头上感觉它的鲜爽,而是在气质上感觉它的鲜亮和爽朗,照样是清新的感觉!

 10、滑顺度10%

(茶汤入口、入喉的滑顺程度)

关于醉茶大家看到我这凌晨发的贴大概能猜到原因。。。我醉茶了。。。
喝茶后经常性地感到肚子饿,疲乏但睡不着。有朋友说是泡的太浓了,可是可是,我已经把出水时间控制到了10秒左右呀,为什么还这样。。。。喝茶后吃糖会好点么。。。。

 

武夷岩茶的专业审评方法

1.1 外形

1.1.1 条索:以紧结重实为佳,粗松轻飘细小为次。武夷岩茶条索为直条紧结沉重,叶端扭曲折皱,有“外实中空”与“蜻蜓头”、“青蛙腿”、“三节色”的描述。武夷岩茶条索为紧结沉重卷曲,呈青蒂绿腹蜻蜓头。

1.1.2 色泽:评比颜色、枯润、鲜暗,以鲜活油润为好,死红枯暗为次。以品种不同有油润、青绿、乌褐、绿中带金黄等色泽。色泽呈红茶颜色,乌黑油润则发酵过度;如叶蒂和条索青绿且带青闷气则萎凋不足,称之“叶饱”;色泽枯暗则晒青过度,称之“叶缺”;色暗绿则凉青不足,俗称积水,即“梗饱”;梗枯干则凉青过度,称之为“梗缺”;色泽枯黄、黄片、朴多则杀青过度,称之“锅饱”。

1.1.3 整碎:条索完整,上、中、下段茶比例适当为好,断碎为次。(注:多次炭焙到中足火功或足火的岩茶,由于极多次的手工翻焙,小部分条索断碎,出现像米粒一样大小的条索,为正常之条索。)

1.1.4 净度:茶梗、茶朴、老叶等夹杂物的含量,茶叶中不得带非茶类夹杂物。

1.2 内质

1.2.1 操作方法

先烫热杯碗,称取茶样5g,置于110ml审评杯中,注入100℃沸水,旋即用杯盖刮去液面泡沫,加盖。

第一冲:1min后嗅盖香(香气高低、有无异味),2min后出汤,评汤色与滋味,并嗅茶香;

第二冲:2min后嗅香气(香气类型、粗细、长短、有无异味),3min后出汤,评汤色与滋味,并嗅叶底香气;

第三冲:3min嗅香气(持久程度),5min后出汤,评汤色、滋味和叶底香气。

最后,将叶底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评叶底,并用清水漂洗,评其茶叶老嫩、软硬、色泽等。

1.2.2 内质审评要点

香气:以花香或果香细锐、高长的见优,粗钝低短的为次。仔细区分不同品种茶的独特香气,如黄棪具有似水蜜桃香、毛蟹具有似桂花香、肉桂具有似桂皮香和单丛具有似花蜜香等。

汤色:以透亮为好,依火功从轻到重的汤色为金黄、橙黄、橙红明亮,视品种和加工方法而异。汤色也受火候影响,一般而言火候轻的汤色浅,火候足的汤色深;高级茶火候轻汤色浅,低级茶火候足汤色深。但不同品种间不可参比,如武夷正岩茶火候较足,汤色也显深些,但品质仍好。因此,汤色仅作参考。

滋味:茶汤入口刺激性强、稍苦回甘爽,为浓;茶汤入口苦,出口后也苦而且味感在舌心,为苦。评定时以浓厚、浓醇、鲜爽回甘者为优,粗淡、粗涩者为次。

叶底:叶张完整、柔软、肥厚、色泽青绿稍带黄,但品种不同叶色的黄亮程度有差异,叶底单薄、粗硬、色暗绿、红点暗红的为次。(注:多次炭焙到中足火功或足火的岩茶特别是景区内正岩茶,由于极多次的手工翻焙,部分条索断碎,叶底出现的断片的叶张,为正常之叶底。)

注:这是轻火功岩茶的叶底,能见到红边,足火功的红边看不到的!

武夷山市大红袍岩茶厂几十年的历史变迁0

九哥阅读(5)

         武夷山市岩茶厂地处武夷山市中国天心岩茶村,公司机器设备先进,生产的、水仙等武夷岩茶品质优秀,受到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喜爱,产品远销东南亚。

 

规模概况

        武夷山市岩茶厂是武夷山市创办最早的岩茶厂,50年代初期由著名茶人黄道清经营,取名为福龙茶厂,1990年改名为武夷山市岩茶厂。厂房建筑面积6800多平方米,茶庄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该厂拥有茶园1200亩,大部分产于著名的岩茶产地的三坑(慧苑坑、牛栏坑、倒水坑)两涧(九龙涧、流香涧),地理环境得天独厚,主要有大红袍、状元红、半天腰、铁罗汉、水金龟、小红袍、不见天、白瑞香、肉桂、老枞水仙以及鬼洞的白鸡冠、红孩儿、老君眉等上百个品种。神奇的茶王–大红袍母树,就产生在该厂茶园九龙窠悬崖峭壁上,由该厂精心管理加工制作管理。

 

          50年代到1997年,大红袍母树一直归属武夷市岩茶厂管理和监制。厂房建筑面积6800多平方米,茶庄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拥有茶园2600多亩,大部分产于著名的岩茶产地“三坑两涧”,地理环境得天独厚。自办厂以来,继承和发杨武夷岩茶的优良传统,积累了一套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独特制茶技术,产品远销东南亚和国内各大城市,满足不同消地区和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生产的“大王峯”牌“曦瓜大红袍”曾经获得江泽民同志等国家领导的高度评价。

关于饼武夷山大红袍岩茶品质的鉴定,有人以为武夷山大红袍岩茶饼的外表光泽、色黑、平整,就是品质精美的好武夷山大红袍岩茶,其实这是下等的鉴别方法;有人以为武夷山大红袍岩茶饼的外表皱缩、色黄、凹凸不平,就是品质优良的佳武夷山大红袍岩茶,其实这是
次等的鉴别方法
 

奖项一览

福建省十佳名优品牌、全国重点保护品牌

两岸三地茶叶交流会水仙获五星级最高奖

广州第二届茶叶博览会肉桂茶王、金奖水仙

全国首届“觉农杯”名优质量评比金奖肉桂

福州“凯捷杯”茶王赛武夷岩茶茶王

两岸名优茶星级茶王赛四星级肉桂茶王

“闽茶杯”茶王赛五星级肉桂茶王

如果认为上述标准均不足以鉴别武夷山大红袍岩茶叶品质的优劣,而又能系统全面地指出好武夷山大红袍岩茶的优点和粗武夷山大红袍岩茶的缺点,这才是最好的鉴别方法。

追溯武夷山大红袍岩茶的历史渊源

九哥阅读(6)

武夷岩茶产自于风光秀丽的福建武夷山。武夷山位于福建北部,终日云雾缭绕,生长着许多奇株异树,日照短,地质属丹霞地貌,土系沙质,给奇茗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岩茶加工非常精致,要经采、晒、捻、焙、剔等繁多的工序,这些工序要掌握得恰到好处,不允许有丝毫马虎。

武夷山茶历史悠久。

 据记载,早在唐朝元和年间,就有采制武夷茶之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古代许多方士游臣、文人墨客都把品尝武夷岩茶作为一件赏心乐事,不少文人还吟诗作赋。明朝万历年间,荷兰人就运输武夷岩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不久,美国人也到福州、厦门采购武夷茶。此后,武夷茶便在美国、北非等国际市场上销售。生长最好的武夷山大红袍岩茶树,其柔嫩的枝茎和苗壮的幼芽犹如春笋,生长在风化比较完全的肥沃土壤里,长达四五寸,好像刚刚抽芽的薇、藏,要在有露水的清晨前去采摘。次一等的武夷山大红袍岩茶树,其芽叶较为细弱,生长在草木丛生的地方,从一条老枝上有发出三枝、四枝、五枝新梢的,可以选择其中长势比较挺拔的进行采摘。自古以来武夷岩茶就作为佳品,深受朝野的珍重。元朝皇家宫廷对它十分赏识,列为御茶,并在武夷九曲溪畔的四曲建造御茶园,设了“焙局”。民间对武夷茶更是视若珍宝,至今在武夷山茶区流传下许多名茶的摩崖石刻如:大红袍、半天腰等。据史料记载,武夷岩茶的品种多达360多种,福建闽南、广东等地及港澳台同胞,都把品尝武夷茶作为一种雅兴和享受,不少老华侨谈起武夷岩茶更是津津乐道。

与日本的渊源

美味芳香的武夷岩茶,曾陶醉过每位走访武夷的游人。1985年日本女小说家左能典代小姐首次观光武夷山,发觉武夷山美、水美,武夷岩茶味更美,回国后经过两年多的酝酿筹备,于1998年1月15日在日本东京都创办了日中文化交流沙龙棗岩茶房。顾名思义,透过灵草之岩茶,来致力于学习中国文化,加深民族互相信赖和理解。身为小说家的左能小姐自从与武夷岩茶结下不解之缘后,写作之余还一门心思钻研岩茶。为了让日本人品尝到新鲜的岩茶,她曾不辞劳苦,多次远涉重洋,来到武夷山采购武夷岩茶,一箱箱运回日本。她刻苦学习有关武夷岩茶的知识,成了日本的中国茶通。1989年开始,她连续三次组织带领日本茶道旅游团,专程造访武夷茶观并交流两国茶文化,在武夷山品岩茶、论茶道,交流中日两国人民之间早就存在的“茶谊”。

至于采摘的时间,当天有雨不采,晴天有云也不采;只有天气晴朗的时候才能采摘。采下的武夷山大红袍岩茶叶,还要经过六道工序进行加工制造。

 

岩茶的产量是不是相对有限,商品茶是指的批量机械化加工的吗?

 

2015-12-7 11:53

岩茶的产量当然是有限的,从原产地域的角度说是这样,其它名茶也一样,比如:西湖龙井。
商品茶包括批量机械加工茶,但不仅仅只是这些。

2015-9-9 17:09

兰衣

兰衣 多谢

2015-9-9 20:38

逝水成伤

就产量来说,哪种都比不上普洱,所以普洱新茶的价格绝不可能持续走高

2015-9-9 21:50

且听风吟

普洱茶的概念搞得有点大了,现在。勐海,勐库,勐腊,无量山…….茶区太多,味道差别也大
不想岩茶相对产区集中在武夷山一带。
所以好岩茶太贵,
而好的新普洱茶却相对便宜

2015-9-10 15:48

茗远

隔行如隔山….是吧!!

2015-9-11 00:45

ricktea

各位说的有道理,每种茶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其他的我们姑且不论

2015-9-12 15:55

逝水成伤

一般来说岩茶山场分为:正岩、半岩、丹岩、洲茶,正岩的产量因受范围影响,产量相对不易增加。

2015-9-12 23:10

壶涂涂

说实在话,岩茶制作靠的是功夫,我到不希望速度很快的追求产量,因为那样的话质量就得不到保证了。哈

2015-9-13 12:28

逝水成伤

武夷岩茶是指在武夷山行政区域内按传统工艺生产的乌龙茶,属原产地保护产品,而且武夷山的生态保护很严格,茶园面积很难扩大,所以产量很有限。近年来政府在发展茶产业的导向也是:对内提高茶叶品质;对外加大宣传,提升品牌。

2015-10-11 01:29

侯总

嘿嘿,看来以后喝武夷岩茶荷包须多装点银子了

2015-10-11 12:38

161417zs

宣传还是很不够、很不够……

2015-10-12 09:47

兰衣

院长来了,欢迎欢迎

2015-10-12 18:27

逝水成伤

不用担心,侯总的外号是刘百圆.

2015-10-12 18:30

眉目

这外号什么意思呢?

2015-10-12 21:34

壶涂涂

意思是茶的价格在一定范围内,不会跟风涨.为喝茶人着想.

2015-10-12 22:36

眉目

2015-10-13 01:09

壶涂涂

俺还听过“刘百元”,另一个茶人、另一种意思

2015-10-13 09:18

兰衣

说来听听

2015-10-13 11:09

武夷岩茶茶痴

我只听说张一元

2015-10-13 11:14

凝香千盏

三刘的另一位,外号的意思他的茶不便宜那是京城的老字号

2015-10-13 12:30

兰衣

反正好茶肯定是贵的

2015-10-14 01:38

壶涂涂

那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

2015-10-15 13:28

竹影

那个时候说‘刘百圆’是主要是说茶好,所以价不低。不是便宜哦!

2015-10-15 20:17

竹影

有没有介绍岩茶的啊

2015-10-30 17:50

东郭咸阳

武夷岩茶活甘清香!

2015-10-31 14:09

茶壶里的猫

武夷岩茶有个两个产区:武夷岩茶名岩产区和武夷岩茶丹岩产区。武夷岩茶名岩产区就是武夷山市风景区范围,区内面积70/平方公里。面积有限,当然茶量也有限,而纯种的更是少中之少。
 

2015-10-31 14:21

茶壶里的猫

楼上兄弟,是平方公里哦

2015-10-31 14:46

兰衣

多谢指正!

2015-10-31 14:52

茶壶里的猫

呵呵,俺曾经当过编辑,职业病又犯了

2015-10-31 15:45

兰衣

大红袍官网m.dhpao.com,专门就是介绍岩茶的,写的非常好,大家可以去看。

2015-10-31 17:23

山云松人

哪里可以找到,咱也弄本学习学习。

2015-11-8 22:22

逝水成伤

学习啦!!!!!!!!!!

2015-11-21 19:17

竹茶

希望岩茶的发展求质不求量,加强原产地保护,把握好发展度,稳步可持续的发展谢谢

2015-11-22 21:59

茶言茶语

讲话很有领导水准

2015-11-22 23:00

东山岩

确实如东山兄所言!!!

2015-11-23 13:54

竹茶

引用:
原帖由 山云松人 于 2008-10-31 17:23 发表
《姚月明论文集》,专门就是介绍岩茶的,写的非常好,只是不公开发行。 哪里可以找到,咱也弄本学习学习。

该书是非卖品。等待再版时给大家找一些。

2015-11-26 23:14

只爱正岩

学习中~!

2015-11-27 20:28

风月无古今

言茶

武夷岩茶在南北宋时期的繁荣与发展

九哥阅读(6)

武夷岩茶(大红袍)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显著的地位,同时也有普通茶叶不能比拟的悠久发展历史。早在明代之时武夷岩茶(大红袍)已经享誉全国,但是武夷岩茶(大红袍)真正的发展期却是在宋代。宋代之时武夷岩茶(大红袍)飞速发展并逐渐受到茶客的喜爱,开始跻身于皇家宫廷,享誉于朝野,与当时全国兴起的品茶、斗茶、分茶之风尚和合共鸣,集一时之盛,享非凡之誉,乃武夷岩茶(大红袍)千古流芳之缘也。

北宋时期武夷岩茶(大红袍)的概况
 
北宋太平兴国初年,朝廷特置龙凤模印,遣使到建州,监造团茶以别一般的庶饮,龙团凤饼从此诞生。当然也包括产于碧水丹山的武夷奇茗。由于当时崇安尚未建县,而建州的州治建安县已为人们所熟知,所以龙凤团茶也称为北苑茶。
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崇安县正式建县,武夷山逐步走向兴盛,文人墨客,达官显宦,释家羽士纷至沓来,名声日高,武夷渐脱“北苑”之统称而独步傲立于茶坛,加之诗人的呤咏,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名气大盛。民国《崇安县新志》载:“宋时范仲淹、欧阳修、梅圣俞、苏轼、蔡襄、丁谓、刘子翚、朱熹等从而张之,武夷茶遂驰名天下。”苏轼在咏茶诗中写道:“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由此说明武夷岩茶(大红袍)已经脱颖而出,崛起于岩壑之间,为名家所津津乐道,并开始步入皇家宫室,享誉于朝廷。与此同时,武夷名丛如铁罗汉、坠柳条也开始形成。清朝学者郭伯苍在《闽产录异》中曾记述:清时山中仍有这两种名丛,皆为宋朝留存下来的茶树,“各仅有一棵,年产少许,为无价宝。”
 
南宋时期武夷岩茶(大红袍)的概况
 
宋朝南渡以后,来武夷山游览、讲学、隐居者日增,武夷山极为兴盛。儒家羽士、文人墨客,荟萃山中,斗茶品茗,以茶论文,以文论道,极一时之盛,茶事因之兴旺。著名诗人陆游到此赞曰:“建溪官茶天下绝”。(按,建溪起源于武夷山,流经崇安、建阳至建瓯。建溪泛指该三县。)从这诗里,足证武夷茶新军突起,已与北苑茶同负盛名。朱熹在隐屏峰下构筑精舍,著书立说,授经讲学,聚友品茗,可谓是山中大隐者,颇具雅兴,他利用九曲溪上的一块有罅隙的天然石头当做茶灶,以倡导茶事,并咏诗曰:“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
 
传说隐屏峰下,就有朱熹手植茶一株,因山僧不堪县官铢求,潜以沸汤浇之遂枯的故事。在清人诗句为证:“县官不解修祠祀,但索文公手植茶。”朱熹在寓居武夷山之时,还亲自携篓去茶园采茶,以此为乐事,并以《茶坂》为韪赋诗曰:“携籝北岭西,采撷供茗饮。一啜夜心寒,跏跌谢衾影。”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的游武夷诗也咏及武夷茶:“所将白石与青精,漫燃龙竹闲烹煮。武夷之山秀且高,参元堪把死生逃。”表露了这位云游道士对武夷山水、茶叶注满情感。“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这是武夷著名道士白玉蟾《水调歌头.咏茶》中词句。茶如灵丹,清人脾胃。

武夷茶的历史发展外销与贸易

九哥阅读(6)

武夷茶的历史发展外销与贸易 据考证,武夷岩茶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有文字记载见之于唐朝唐元和年间(806~820),孙樵的写的《送茶与焦刑部书》,以贵为武夷茶,并尊武夷茶为“晚甘侯”,曰:“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

 

现代著名茶学家陈橼教授则以“晚甘侯”的出现来追寻武夷茶渊源,认为武夷茶大约在南北朝时期或者更早。在宋朝与明朝,武夷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不仅成为朝廷的贡茶,还走出国门,热销东南亚,并成为最早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茶叶。武夷茶是中国最早进入欧洲茶叶市场的茶区,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把武夷茶带入欧洲,公元1610年武夷正山小种红茶已远销至荷兰。公元1640年销往英国,武夷茶早期就是正山小种红茶在国外的称呼。18世纪武夷茶进入美洲。当时的欧美把武夷茶作为中国茶的总称。
 

公元1662年英王查理二世娶葡萄牙公主凯瑟琳为妻,带去嫁妆武夷茶叶,饮红茶之风由凯瑟琳公主传入英宫廷。经过300年的逐步发展形成了优雅的世界红茶文化,并已经深入到英国的朝野上下,随之在全世界传播。饮用红茶的普及,使英国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茶叶的税收提供了英国国库收入的1/10。茶叶丰厚的贸易利益还引起了两次英荷战争和美国的独立战争。中国和美国的贸易往来,最初也是从茶叶贸易开始的,许多美国商人因为经销中国茶叶而获巨利成为富豪。随着外销的不断增加,种茶有利可图。

史载武夷山“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幕效,漫山遍野,逾种逾多”,星村、下梅成为茶市中心,星村因九曲溪水运发达还建有雄伟的天后宫,全盛时“商贾云集,穷岸僻经,人迹络绎,哄然成市矣”,公元1751年前后崇安输出茶叶已达10万担以上,值银200万两。

下梅邹元老在乾隆十九年(1754年)获茶利百万,“在下梅购地建宅七十多栋,所居成市”。1838年广州出口的武夷茶30万担1.5万吨,红茶占24万担。最鼎盛的1880年福州港出口茶叶74万担,其中武夷红茶和工夫红茶共出口63万担。其时,茶叶贸易的发展使白银源源流入中国,估算18世纪从欧美运往中国的白银约1.7亿两。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在中国还一度造成”茶贵银贱”。拜伦在《唐璜》中写到:“我觉得我的心儿变得那么富于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红茶;真可惜,酒却是那么的有害,因为茶和咖啡使我们更为严肃。”

19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把世界茶分为两类:绿茶和红茶。把武夷茶作为红茶的代表。也就是现在的正山小种红茶。发展至今,武夷茶分为两大类:武夷岩茶和正山小种红茶。 历史上武夷山形成的茶叶海上茶叶之路和陆路茶叶之路。海上茶叶之路:从唐代开始茶叶就不能出关,明代也有铢两不能出关的记载。直到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把茶叶作为礼品带到海外。
17世纪后开始开放海禁,武夷茶由泉州运到澳门,然后通过澳门销往其他地方,在18世纪的时候走向繁盛。

陆路茶叶之路:武夷山早期的茶叶集散地在下梅,19世纪转移到赤石。武夷茶从武夷山(赤石和下梅)出发,向西北过分水关到江西铅山装船,顺信江下鄱阳,穿湖而过,出九江入长江,逆江抵武昌,转汉水至樊城起岸,贯河南入山西晋城,经路安抵平遥,再由大同到张家口,走军台三十站转北行十一站到恰克图――俄罗斯――欧洲,这是可以与丝绸之路比美的茶叶之路。 

武夷茶传播之路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千百年来,以武夷茶为代表的建茶被世人所推崇(建溪流域俗称闽北,也称大武夷,所以武夷茶也泛指建茶)。追溯中国茶叶的传播史,武夷茶西进巴蜀,东渡台岛,北上俄蒙,南下印度,漂洋过海,水陆相接,或以和平使者的身份增进邻邦的友好往来,或以“旗枪”的姿态见证东西征战,影响着世界人文进程。

 

引种蒙顶,植茶肇始

蒙顶山上茶,扬子江中水。蒙顶茶自古名闻遐迩,但蒙顶茶移植于武夷茶的事迹却鲜为人知。

四千多年前,居住在武夷山的彭祖以茶养生,寿高八百,所以武夷茶深得追求长生不老的帝王和仙道所喜爱,武夷茶也由此被赋予仙气、灵气。南朝的文学家江淹称武夷茶为“珍木灵草”,宋代大诗人范仲淹也认为武夷茶是“仙人从古栽”的“奇茗”。

据古代《天下大蒙山》碑记:

祖师吴姓,法理真。乃西汉严道,即今雅之人也。脱发五顶,开建蒙山。自岭表来,随携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乎异常……由是而遍产中华之国,利益蛮夷之区。商贾为之懋迁,闾阎为之衣食。上裕国赋,下裨民生。皆师之功德,万代如见也。

这个碑刻记录的就是甘露祖师吴理真在蒙顶山植茶,开创种茶先河,惠及中华大地的功绩。碑记中的“岭表”即指岭南地区,大体相当于现今的广东、广西、海南、以及福建和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根据宋代孙渐《蒙山智炬寺留题》诗记载,碑记中的“灵茗”就是指建茶。《智炬寺留题》诗曰:

昔有汉道人,剃草初为祖。

分来建溪芽,寸寸培新土。

至今满蒙顶,品倍毛家谱。

诗中的“汉道人”就是吴理真,公元前53年,他“脱发五顶”修行,慕武夷山“地仙之宅”的盛名而前往寻求成仙之道。得知彭祖以茶为养生之后,就带回七株武夷茶,亲手种植在蒙山顶上。清代《名山县志》记载,这七株茶树“二千年不枯不长,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吴理真种植的七株茶树,被后人称作“仙茶”,他也作为世界上种植茶叶的第一人,被后人尊为“茶祖”。武夷茶被成功引种到蒙顶山,开创了茶叶移植的先河。

蒙顶山三十八峰,以玉女峰为最。当地自古流传着玉女与茶祖凄美的爱情故事。故事结构和武夷山大王、玉女的故事也颇为相似,似乎也说明蒙山与武夷山之间有一定历史的渊源。

《武夷山市志》记载:1988年,四川大巴山崇山峻岭的万源县石窝乡古社坪村,发现了一方保存完整的摩崖石刻《紫云坪植茗灵园记》,记载着北宋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王雅父子从武夷山移植茶苗于该地种植的始末,全文如下:

窃以丰登胜概,垭洼号古社之平(坪)。从始开荒,昔曰“大黄舍宅”。时在元符二载,月应夹钟,当万卉萌芽之盛,阳和煦气已临。前代府君王雅与令男王敏,得建溪绿茗,于此种植,……亦将有感于斯文也。诗曰:筑成小圃疑蒙顶,分得灵根自建溪。昨夜风雷先早发,绿芽和露濯春畦。大观三年十月念三日,王敏记。 

这个摩崖石刻既是王雅、王敏移植“建溪绿茗”的记载,也为“茶祖”吴理真移植武夷茶至蒙顶山的事实再添佐证。“筑成小圃疑蒙顶,分得灵根自建溪”之句分明有效仿蒙顶山移植武夷茶的语意。

七下西洋,走出国门

从1405年到1431年,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贸易中,丝绸、瓷器、茶叶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茶叶,被郑和的船队带进了亚、非、欧国人的生活方式。

明太祖朱元璋有感于茶农的不堪重负和团饼贡茶的制作、品饮的繁琐,下了一道诏书,诏曰:“洪武二十四年九月,诏建宁岁贡上供茶,罢造龙团,听茶户惟采芽以进,有司勿与。天下茶额惟建宁为上,其品有四:探春、先春、次春、紫笋,置茶户五百,免其役。上闻有司遣人督迫纳贿,故有是命”。根据《明史·食货志》载,明太祖时(1368-1398年),建宁贡茶一千六百余斤,到隆庆(1567-1572)初,增到二千三百斤。可见当时隶属建宁府的武夷茶入贡数量之大。郑和每次下西洋,都要带上大量的贡茶作为礼品送给所到诸国的友人,或和瓷器、丝绸一样作为与外国贸易的主要物产。郑和的船队有27000多人船员和水手,其中有不少来自福建沿海。福建人自古以来就有饮茶、品茶的习惯,英语“茶”的单词,写成“Tea”,就是根据中国福建方言“茶”字的读音译过去的。有些下西洋的福建人后来就留在东南亚,成为明朝以后的第一代福建华侨。他们把中国饮茶的习惯和种茶、泡茶的技艺带到东南亚各国去,把中国的“茶文化”传播到海外,至今影响着海外的茶风。

南北茶路,缔造传奇

随着郑和下西洋的传播以及西方航海业的高度发展,西方殖民者很快就闻到中国的茶香。从1607年开始,以掠夺各地资源为主要任务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从澳门收购武夷等地茶叶,经爪哇输往欧洲试销。1644年,英国人在厦门设立贸易办事处运销武夷茶。清朝1656—1684年间实行第一次海禁,1689年英国首次从厦门港直接进口武夷红茶。自此以后,逐步形成武夷山经福州到厦门的东南茶叶之路。西方人根据闽南方言的口音把武夷茶翻译为“BOHEA”,许多西方人因武夷茶而产生对中国的向往。和瓷器一样,当时的武夷茶成为西方人认识中国的另一个符号。

1984年,瑞典海域打捞起了东印度公司1745年的“歌德堡号”沉船,60多万件瓷器,370吨茶叶以及大批丝绸浮出海底。这批被打捞起来的茶叶中,有武夷红茶、贡熙茶、松罗茶等。人们惊奇地发现,锡罐封装严密的未受水浸变质的武夷红茶,至今仍然可以冲饮。

短短的几十年间,武夷茶风靡欧洲上流社会,横扫当时欧洲比较发达的荷、英、法、俄诸国,皇宫贵族、社会名流皆以品饮武夷茶为时尚。武夷茶被争宠的程度丝毫不亚于北宋时期的“龙团风饼”,并被冠以“中国茶”的雅称。拜伦等许多欧洲大作家的作品中都描写过武夷茶。

西方对武夷茶的狂热追逐,为许多商贩创造了良机。雍正五年(1729年)中俄《恰克图界约》确定恰克图为两国商人贸易地点后,武夷茶开始大踏步走出幽深的壑谷,穿越万水千山,走向俄国宫廷、走向欧洲大陆。一批嗅觉灵敏的山西商人,从武夷山茶区采购茶叶,为了运输方便,就地加工成茶砖,从武夷山出发,“越分水关,出九江,经山西……转至库伦(今乌兰巴托),北行达恰克图”(引自《清代的茶叶商路》)。俄商再贩运至伊尔库次克、乌拉尔、秋明,直至遥远的彼得堡和莫斯科。据《山西外贸志》载,在这条商路上挑夫、货船、车队、马帮、驼铃络绎不绝,绵延万里,蔚为壮观,成为一条可与“丝绸之路”相提并论的国际商道,号称“万里茶路”。晋商不但把武夷“旗枪”作为挣取外币的武器,而且在国内到处开茶庄,通过贩卖、流通武夷茶的窗口,开设镖局、票号,运筹着“汇通天下”的金融业务,开创了一段辉煌的商业传奇。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朝实行第二次海禁,关闭厦门等港口,只准许广州一个口岸对外通商,武夷茶开始改从广州出境,逐步形成武夷山至江西铅山河口,经鄱阳湖、赣州到广州,长达1500余公里的南方茶叶之路。当时闽籍商人潘振承、伍秉鉴等人率先从武夷山贩卖茶叶,在广州分别成立了“同文行”、“怡和行”,长期与东印度公司从事茶叶与纺织品的出口贸易。为了能保证茶叶的品质和供应量,以潘氏、伍氏为代表的十三行商人纷纷在武夷山租购大量的茶山,建茶厂,有的在武夷山茶叶集散地赤石、星村开茶庄向茶农收茶。在当时的欧洲,武夷茶是中国茶的代称,占据欧洲茶叶市场的半壁江山。只要贴有潘氏“同文行”、“同孚行”字样的茶叶就是品质的象征,就可以卖出高价。专业向英商、美商提供茶叶和丝织品的伍秉鉴当时资产2600万银元,曾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主。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国人入选,伍秉鉴就是其中之一。正是以武夷茶为主的中国茶叶和纺织品共同孕育出了这个举世闻名的商帮——广州十三行。

东西“征战”,影响世界

中国的茶叶和纺织品大量销往欧洲,造成了极大的贸易顺差。为了扭转这个局势,西方列强只好以**输入中国来掠回黄金白银。中国茶叶为西方殖民者提神益思,无意中也滋长了他们的殖民世界的野心。他们以**来毒害中国人的身心,把中华民族推向生死存亡的边缘。茶与**争锋相对的矛盾背后是国家、民族利益的矛盾,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据《利玛窦中国札记》、《西方文化与中国(1793—2000)》等书记载,在1842年《南京条约》的谈判中,英方坚持认为福州开放问题涉及中英间的“武夷红茶贸易”,坚决不放手福州,并声称“贩卖茶叶,以福州为便,务求准予通商”。道光皇帝对福州的战略价值极为重视,绝不开放。他8月17日谕称“闽省既有厦门通市,自不得复求福州”,22日重申“福州地方万不可予”,如万不得已“另以他处相易之”。最后英方以开放天津为威胁,“不如所请,即行开仗”,道光皇帝不得不妥协。此后,正如《武夷山志》所述:英人“福州既得,茶禁大开,将来入武夷山中,不啻探囊拾芥”。茶叶自武夷山运至福州仅需4—8天,而运至广州则需大约60天的时间,从此西方商人加速了武夷茶的贩运。《中国茶经》记载:“英国当局规定每船必须载满七分之一武夷茶方可回国入口”。此后,许多西方茶商和生物工作者开始从福州溯闽江长驱直入武夷山,有的直接进入武夷茶产区收购茶叶,或以传教、生物科考为幌子考察武夷茶的生长环境,窃取武夷茶的培植与制作技艺。武夷岩茶主产区“三坑两涧”内的慧苑寺曾经挂着“英商洋行”的招牌,是外国茶商收购武夷茶的根据地,至今还保留着外国茶商装“大洋”的木箱。

随着英国殖民者的坚船利炮,武夷茶被一道写进了“日不落帝国”的神话。当时号称“世界货物总调度”的东印度公司把武夷茶送到各殖民地,以垄断而牟取暴利。在北美,被称为“中国茶”的武夷茶成为时尚的饮品。为了扩充军备,英王乔治三世于1765年规定,凡殖民地所用茶叶及其它物品均需课税。英国会通过了《茶叶税法》,以中国武夷茶叶向北美殖民地征收高额茶税。为了逃税,许多地方出现了走私武夷茶的现象。英国殖民当局为维护东印度公司的权益,允许该公司低价倾销茶叶,而对其他商家、买家则高额收税,遭到当地人民的奋力反抗。他们成立“茶党”,反对茶税,拒购茶叶,经常举行集会与示威活动。茶客们宁愿放弃饮茶嗜好,改饮咖啡与其他代用品,或宣布停止饮茶,并提出凡为东印度公司藏茶,装卸茶叶,出售茶及买茶者,当视为公敌。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茶党打扮成印第安人,手持短斧,分三组登上了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船,打开船舱,劈开木箱,把那批有瓷器和漆器精装密封的武夷茶叶倒入海里,把3艘船上价值18000英镑的342箱茶叶,3个小时内全部倒入大西洋。这一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是北美殖民地人民对英国殖民暴政的反抗,成了北美独立战争的***。西方殖民者昧着良心,违背茶德,把茶叶作为海外殖民、牟取暴利的重要工具,最终也因茶叶而被赶出了北美大地。武夷茶见证了这一切。

南下印度,香飘全球

继林则徐后,许多爱国志士强烈抵抗外国人的**和殖民统治。列强见无法完全控制中国的茶叶货源,同时也为了降低运输成本,便开始专事研究把武夷茶引种到其殖民地印度的可能性。为此,印度总督本廷克(Bentinck)组织成立茶叶委员会,并分别派该组织秘书戈登和园艺学家福琼于1834年、1849年潜入武夷山,购得茶籽偷运往印度。武夷茶在印度大吉岭、阿萨姆等地育种试种,并获得成功。1838年,印度殖民政府又聘请武夷茶师带去武夷红茶的制作工艺,制出了第一批成品茶(8箱)运至伦敦,英国朝野为之轰动。在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期间,武夷茶在印度被大量推广种植,成为印度重要的产业,致使这个本不产茶的国家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茶叶出口国。武夷茶因此香飘全球,造福世界。

东渡台海,缘续两岸

1855年(清咸丰五年),先辈移居台南、祖籍福建龙溪的林凤池来闽考试,中举后,龙溪宗亲带领他到武夷山游览。林凤池对武夷岩茶钦羡不已,于是想携带武夷茶苗回报乡亲林三显的资助学业之恩。时任天心永乐禅寺的老方丈如疾法师也是来自龙溪,感念于乡情与林凤池的感恩之心,便赠送武夷“青心乌龙”茶苗36株,嘱咐说:“此为武夷乌龙茶佳种,希细心培育,如能分栽广植,则子孙享用不尽。”林凤池携苗而归,引种成功,并逐渐被移苗广植,成为今日的冻顶名茶。武夷茶不但是台湾名茶冻顶乌龙的“祖先”,也是海峡两岸血肉一家的有力见证。2007年9月19日在首届武夷山禅茶文化节上,台湾冻顶茶代表前来武夷山与大红袍再续前缘,把冻顶茶回植大红袍祖庭天心永乐禅寺,上千人共同见证了这一段一百五十年的旷世茶缘。

另据1918年台湾学者连横编修的《台湾通史》载:台湾产茶近百年,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有台湾青年柯朝,到大陆归自福建,始以武夷之茶植于鱼桀鱼坑,发展甚佳,即以茶籽二斗播之,收成亦丰,遂互为传植。

为什么说喝过武夷岩茶大红袍茶后要仔细刷牙呢

九哥阅读(5)

既然武夷岩茶大红袍对牙齿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为什么喝过武夷岩茶大红袍后还要仔细刷牙呢?

武夷岩茶大红袍茶中氟的含量为27.3-146.6PPM,含量介于红绿茶之间 ,武夷岩茶含有多种矿物质,如人体细胞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钾, 大家都知道的可以有效保护牙齿的氟及其它磷、 镁、 锌、 硼、 钙、 铁、 钠、硫等微量元素。这种适当含量氟,能够有效的防治龋齿,增强茶友的骨骼坚韧度,所以这是因为大红袍茶叶功效记载,饮用武夷山大红袍茶叶有护齿保健的功效。那么为何又很多关于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功效的文章又提倡人们喝完武夷大红袍茶叶要刷牙呢?

 

 
上面已经详细说了武夷岩茶大红袍茶叶对牙齿良好的保护作用。下面大红袍官网的老侯主要介绍为什么建议茶友喝完大红袍茶叶后要仔细的刷牙的原因。

常喝大红袍岩茶虽然对我们的牙齿有保护的作用,但是因为岩茶本身有很多弱碱性的矿物质,而我们食物中的肉、食用油还有唾液等都属于弱酸性,所以大红袍茶叶的化学酸碱度中和反应会有效的降低附着于牙齿上的酸性物质对牙齿的腐蚀从而有效达到了对牙齿的保护作用。

但是万事万物都有其两面性,大红袍茶叶的碱性物质在有效保护牙齿的同时,还生成了稳定而坚硬的碳酸型带色素的物质,如果不刷干净不但会影响牙齿的美观,还会形成牙垢长期附着于牙齿上面的釉层上,最终腐蚀牙齿,所以很多关于大红袍茶叶专著上都会建议大家喝完大红袍岩茶后一定要仔细刷牙。

 

尤其是针对长期喝浓茶的大红袍茶友,经常会因为喝大红袍茶后没有及时刷牙或刷牙刷得不够干净彻底,而逐渐导致牙面色素沉着,导牙齿变色、发黄。因此,从牙齿美容和保健的角度,本站编辑建议大家最好不要经常喝浓茶,如果喝了浓茶后要及时彻底刷牙,以免茶渍残留于牙齿上。
 
 
 
另外根据武夷茶老侯的研究,传统的牙膏不太容易清洗喝大红袍岩茶后牙齿上残留的茶垢,最好是用竹盐含量较高的牙膏来刷牙,这样会很彻底的清洗掉牙齿上残留的茶垢,让牙齿美白永驻,并且越喝越坚固健康!

如何冲泡和品饮武夷岩茶大红袍

九哥阅读(7)

通常大红袍的泡法有壶泡法和杯泡法两种,人多时宜用壶泡,人少宜杯泡。

浸泡时间,依照泡饮者的习惯和爱好,应适当调节茶量、水量、且清温度水冲泡和适宜品饮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茶量:以容器(壶或盖杯)大小而定,一般为容器量的半数量。

水量:以茶量为准,一般一克茶叶20-25毫升水。

水温:应达初沸98摄氏度以上,特别是第一次冲泡。

浸泡时间:第一次以1分钟,第二次1.5分钟,第三次2分钟较适宜,优质武夷岩茶可以冲泡六次以上。

大红袍冲泡方法:应注意沸水高冲,到略高于容器面、刮去壶、杯表面泡沫、净盖后盖好分杯应低斟,可减少茶香飘逸。

品饮方法:品茶应先看水色是否清沏艳丽。橙黄或深橙黄色,水色是否三层分明,以表面有“金圈”者为优,再闻其香,香要清纯无杂气而幽香为佳,三品其味,徐徐入口领略水香是否一致。

二泡:应重点放在茶味上,茶味是否醇厚,有否有较低明显的苦涩味或杂味,茶汤虽吞下而口腔似有物留下,较原来有沉的感觉。

三泡:应重点放在韵字上下功夫,茶汤在口腔中是否有鲜爽感,有一种天然韵味,在喉头有润滑爽口之快感,还未想将茶汤吞下时有滑溜而下喉之感,武夷岩休十分讲究“岩骨”喉韵咀底,杯底香,(杯中水饮完后闻杯底香等)品茶是一种精神感应,高层次的文化享受。

近日浏览论坛,发现过往大家贴的泡茶方法不太一致:

在茶水比例统一的情况下,1、2、3水的出水时间大致看到了3个版本——

1)1分钟;1分半;2分钟

2)1分钟;2分钟;3分钟

3)1分半;2分钟;3分钟

到底哪个才是正确的?

顺便请都试过的茶友聊聊这几种泡法的品感:)

品鉴武夷茶要领

细品岩茶滋味,茶汤入口时,很自然地吸入,速度不能快,舌头的姿势要正确,品滋味时,把茶汤吸入嘴内后,舌尖顶住上齿根,嘴唇微开,舌稍上抬,将茶汤含在舌的中间部分,再以腹式呼吸用口慢慢吸入空气,使茶汤在舌上微微滚动,连吸二次气之后,辨别出滋味来,即闭唇出气,咽汤入喉,以喉咙来感觉的甘滑、回韵,即喉韵。品味茶汤时,每一口茶汤以小口为最适宜,过多时感觉满口是汤,在口中难以辨味,过少时也觉得嘴里空荡,不利于辨别。我们说品茶,一杯茶要小口小口地喝,才叫“品”。

闻岩茶有四种方法:

1:干香:(热杯)先从鼻腔轻轻呼气,然后深吸,其气味可直冲百会穴,可以嗅出干茶的瑕疵。

2:盖杯香:深入地、长时间地吸气,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初期的气味。

3:短暂地、和缓地闻气,是很舒服的一种方法。

4:长时间地、和缓地吸气,这是感受微妙气息的最佳方式。

白鸡冠:武夷岩茶中的女人味

九哥阅读(18)

一阴一阳谓之道,大部分武夷岩茶给人的印象是阳刚、厚重、霸道的,惟独白鸡冠是那么的柔美、轻盈。

  养在深闺人不识

提到产于闽北名山的武夷岩茶,大家首先想到的当然是大红袍,想到极品大红袍的尊贵、霸道的男人气质,特别是在张艺谋的《印象大红袍》推出以后,大红袍更有红遍天下之势,其实大家心里也明白,自己喝的也未必是真正的大红袍,可能更多的是拼配的商品大红袍。所以我一直告诉自己的朋友,如果去武夷山,还是买点水仙,最好是老丛水仙,因为在武夷山脉一带甚至整个福建境内,水仙茶的种植面积都是最大的,其次就买些肉桂,感受“肉桂的香、水仙的汤”,岩骨花香其实被水仙与肉桂演绎得相当完美。而且这两种茶在武夷山的产量比较大,价格公道,更容易买到真实的武夷茶。然后我就会推荐朋友们买些白鸡冠茶回来,因为这款茶特征明显,白鸡冠干茶是岩茶中最好辨认的,一般的岩茶是深绿褐色或者黑褐色,白鸡冠则是浅黄色,干茶条索蜷曲。

武夷山气候温润、高山幽泉,云雾弥漫,“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武夷岩茶就生长在岩壁沟壑烂石砾壤中,而经风化的砾壤具有丰富的矿物质供茶树吸收,不仅滋养茶树,而且岩茶所含的矿物质微量元素也更丰富,如钾、锌、硒的含量较多。作为武夷岩茶的名丛之一的白鸡冠茶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炼成的。我们知道武夷岩茶一般分为岩茶与洲茶,生长在在山上为岩茶,品质比较好;在山麓的为洲茶,品质相对差一些, 在岩茶中最上等的当然是名岩名丛,又以传统四大名丛“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最为名贵。在四大名丛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当然是大红袍,其实白鸡冠的诞生早于大红袍,在明代就有白鸡冠茶了。

依据《武夷岩茶名丛录》所载:叶色呈淡绿,幼叶薄绵绵如绸,其色浅绿微显黄色,白鸡冠由此而得名。白鸡冠是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茶树,原产于慧苑火焰峰下之外鬼洞,由于白鸡冠单位产量不高,而且种植的面积少,栽培、制作都比较困难,所以白鸡冠茶的产量极低,因此能喝到白鸡冠茶也显得就更加珍贵,白鸡冠也不像大红袍一样为世人所知,目前仍然是“养在深闺人不识”境况。其实白鸡冠的品质堪与大红袍相媲美,白鸡冠最大的特点就品种特征就是叶白,清大才子袁枚认为武夷山顶上之茶“以冲开色白者为上”。

  冲泡白鸡冠茶

冲泡白鸡冠茶可以用紫砂壶,体验“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的感觉。当然也可以选用白瓷盖碗,如果你想欣赏优美的白鸡冠茶叶在水中的优美姿态,甚至也可以选用玻璃器皿。

一般我们都会选用轻发酵,低火功的白鸡冠,用山泉水冲泡,水温在92度左右。白鸡冠茶汤的汤色橙黄明亮,总的来说符合甘、醇、鲜、滑的特点:甘有两种,一是入口即甘,只要是好岩茶,入口就有一种甜滋滋,凉沁沁的味道; 醇是指茶味的浓淡和茶汤的厚薄; 鲜是指茶汤清新,鲜美,如同鸡汤一般,造成这种鲜感的原因是氨基酸含量是一般绿茶的一倍以上;滑是相对于涩而言的,茶汤入口后,舌尖有茶的感觉,再进入以后,舌头的后半部分好像已经失去了知觉,不用吞咽,茶汤已经“滑”进或者“化”进喉咙和肚子,一般来说所有的好茶入口都很顺滑。

品过白鸡冠后真的感觉是齿颊留香,甜香幽长,明代张源(公元1595年)在《茶录》中说:“香有真香、有兰花香、有清香、有纯香,表里如一,曰纯香,不生不熟,曰青香,火候相当,曰兰香,雨前神具,曰真香,更有含香、漏香、浮香、闷香,此皆不正之气”,白鸡冠的香气淡雅清幽,香味久久不散。

  回味岩韵悠长

一般来说岩韵的集中表现是独具天然花香和天然真味,清代梁章钜曾把 “岩韵”特色归结为四个字,即:活、甘、清、香。他在《归田锁记》中写道:“至茶品之四等,一曰香,茶香小种(指一般乌龙茶)之类皆有之,今之品茶者以此为无上妙谛矣,不知等而上之,则曰清,香而不清犹凡品也,再等而上之,则曰甘,香而不甘,则苦茗也,再等而上之,则曰活,甘而不活,亦不过好茶而已,活之一字,须从舌本辨之,微乎其微,也必深山中之水,方能悟此消息。”这活、甘、清、香四字,比较确切地概括了对武夷岩茶内质的。

白鸡冠茶的香清纯幽雅、香高持久;清指的是茶的汤色清澈,茶味清纯顺口,回甘清甜持久,茶香清纯无杂,没有任何异味;一般来说香而不清的武夷岩茶是很普通的茶品;甘指茶汤鲜醇可口、滋味醇厚,回味甘甜,一般香而不甘的茶为“苦茗”,也不是大家喜欢的茶品;活指的是品饮茶时特有的感受,感受在“含英咀华”时茶的变化,就像自然的变化一样,真正的好茶都应该以“活”为上。

白鸡冠茶汤入口清淡,但回韵与回甘非常丰富,虽然不如其他岩茶阳刚、霸道,相反却性情温和、内敛,味甘水甜,毫无苦涩之感,自始至终保持这份矜持和柔顺,就像水一样的女子,看似平淡而有内在的底蕴,令人陶醉。是的,白鸡冠真的就是这么一款茶,一款很有女人味的茶,那淡雅的香,那纯亮的汤色,那持久的回味,那温柔娴静的叶子,都会摇曳你的心旌。白鸡冠茶注定是是一款为岩茶增添色彩的茶品,如果说大红袍是岩茶中的伟男子的话,那么白鸡冠就像柔美的女人一样,是岩韵红颜。

此外,饮用白鸡冠茶的还具有养生、发汗解表,以茶调气、行气通脉的特殊功效,更主要的是她会带你找到心灵的家。相传北宋的燕京人李磨镜等就寻仙访道来到武夷山大王峰下,发现了这块仙山宝地并命名为“止止壶天”,“止止”的意思大概是“无论海角与天涯,此处心安即是家”吧,确实是这样,心之所安才是家,作为漂泊的人们,找到自己的家,家中有白鸡冠茶相伴,岂不美哉!

喝岩茶有段时间了,搞清楚四大名丛、五大名丛是怎么回事不过是近几个月的事。于是就在心里数点自己喝过了什么、没喝过什么。虽然没有喝遍天下所有好茶的野心,可是一但知道了什么茶自己没喝过,难免要在心里小小地惦记着并有点期盼,不知道这算不算贪?

扩展阅读——白鸡冠之憾

大红袍、水金龟、铁罗汉、白鸡冠、半天腰这五大名丛,我仅仅喝过大红袍和半天腰,剩下的那三种就成了心里的念想儿。常常想象那茶为什么叫“铁罗汉”呢?是因为庙里的和尚喜饮此茶而得名的吗?被罗汉喜欢的茶一定是醇厚浓郁、霸道刚劲的吧?那茶为什么叫“水金龟”呢?,查书后方知,那是一个天庭的大乌龟感觉自己的待遇竟然不如人间的一株茶树受尊崇,于是下凡来到人间成为一棵茶树。白鸡冠的名字更是怪怪的,茶与鸡冠相勾连,想必是那茶叶的形状象鸡冠吧?一番胡思乱想。好在这一番胡思乱想终未成空,远方的朋友好象知道我这心思似的,今年寄来的茶品中就有这一款白鸡冠。两小包白鸡冠静静地躺在手上,心情竟有些激动!知道这个茶即使是在武夷山也不是很多,很多武夷山人也未必喝过此茶!

寻一个月朗风清的夜晚,独品

一直认为好茶是要独品方能品出真味的。众人同品那叫尝茶或者喝茶,不是真正的品茶。至少我对任何一款茶的真正理解都是在独自一人的状态下品味出来的。不知道这算不算独?所以,凡是新茶到手,都是独品的。兴致来了,还要沐浴更衣焚香静气一番。想到世间万物动辄与世同浊,极易被周遭环境同化而失去了自己的本真,唯有这茶,断不能与周遭同流合污,一但同浊便不能再饮!如此高洁的心性值得人以礼相待的!有时候,理解茶和理解人是一样的,需要带着敬意静心去品方得真味!“茶,天承之,地载之,人育之”,实在是上天惠赠给人类的恩物,真的不敢怠慢!

净手静心之后,端坐在茶桌前,一番淋壶温杯,郑重地剪开装白鸡冠的锡箔袋,用茶匙取出些茶。干茶,不象别的武夷岩茶那样焦黑,而是干黄中有隐隐的黑绿,但以焦黄为主。条索也不象别的岩茶那样粗壮。细细的干茶,没有焦香和火香,象是青草枯黄以后的味道,让我想起了秋日阳光下的草原散发出来的味道。单从干茶的色、相、味来看,这茶没有传说中那样好。也是,我还奢望什么呢?什么东西能好过传说呢!

淋过的壶、温过的杯,杂气全无,静静地等待。

把茶放入紫砂壶中,悬水高冲,直到水溢出壶口,刮去浮着的泡沫,权当洗茶了!白色的雾气在刹那间升腾,凑过去细闻,没有浓烈的岩茶特有的焦香,却有一股烈日蒸腾岩石上的水汽的味道。轻轻地斟出一杯,细细地入口品啜,幽香的味道、甘冽的喉韵、清醇的兰花香立刻占据了每一个味蕾。饮后满口生津,妙不可言,那幽远的香味从口中传遍全身,人也似进入了雨后幽深、茂密的森林中。真是奇怪了,是自己的感觉出了问题,还是这茶真的奇妙,喝着这茶,闻着那仿佛雨后森林散发出的幽香,真的犹如进入了森林,这感觉真奇妙!这茶真奇妙!

这茶的汤色也和别的武夷岩茶不一样。不是武夷岩茶惯常的琥珀色,而是明丽动人的金黄色,碎玉流金一样在杯中晃动。

舒展开的叶底黄中透绿,绿中泛白,叶芽弯翘着,又有白茸隐隐其上,那形态确实很美,但是怎么看也没看出鸡冠子的摸样,比鸡冠子美得多!

不似别的岩茶耐泡,五水之后,色香味均已淡去。只是叶片越来越舒展,越来越水灵。谁说武夷岩茶是中年汉子,这款白鸡冠无论从汤色、味道、叶底,分明是明艳动人的二八佳人!你看她,经水十八变,越变越漂亮。

用茶夹把那叶子取出来,托在手上细细观瞧,可能是受了手的温度的感染,叶子愈发地弯翘,愈发美得不可言表了!呵呵,没舒展开的叶片象美人的眉毛,舒展开的叶片象美人的裙琚!多亏我不是须眉啊!真遗憾,怎么叫了“白鸡冠”这么个名字啊!

如何正确冲泡大红袍

九哥阅读(16)

大红袍产于旅游胜地福建武夷山。其因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三红七绿、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

大红袍泡法一:治器

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好比打太极拳中的“太极起势”,是一个预备阶段。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说,这“候水”,“淋杯”都是初试功夫。大约起火后十几分钟,砂铫中就有声飕飕作响,当它的声音突然将小时,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应立即将砂铫提起,淋罐淋杯,再将砂铫置炉上。这时就是第二件事开始了。

大红袍泡法二:纳茶

打开茶叶,把它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末放在中层,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纳茶的功夫就完成了。所以要这样做,因为细末是最浓的,多了茶叶容易发苦,同时也容易塞住滴嘴,分别粗细放好,就可以使出茶均匀,茶味逐渐发挥。纳茶,每一泡茶,大约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在里面就很够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浓,味带苦涩,而且好茶叶多是嫩芽紧卷,一泡以开水之后,舒展开来,变得很大,纳茶太多,连水也冲不进去了。但太少也不行,没有味道。纳茶是泡工夫茶的第一步功夫。神明变幻,由此起矣。

大红袍泡法三:候汤

苏东坡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这就是指用这们沸度的水冲茶最好了。《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三沸。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汤;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观茶论》也说:“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锋进跃为度。”

大红袍泡法四:冲茶

当水二沸,就可以提铫冲茶了。火炉与茶壶的放置处大约刚好走七步。提铫后走了七步,揭开茶壶盖,将滚汤环壶口,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如用盖瓯,冲一角,然后再冲各角,可同样忌直冲壶心)。提铫宜高,所谓“高冲低洒”是也。高冲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使茶的香味更快的挥发,由茶精迅速挥发,单宁则来不及溶解,所以茶叶才不会有涩滞。至于走七步再冲,目的在于滚水稍凉一点,以免破坏维他命C。

大红袍茶泡法五:刮沫

冲水一定要满,茶壶是否“三山齐”,水平面如何,这时要见功效了,好茶壶水满后茶沫浮起,决不溢出(冲水过多,溢出壶面是另一回事),提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然后盖定。

大红袍泡法六:淋罐 盖好壶盖,再以滚水淋于壶上。谓之淋罐。淋罐有个作用: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逼使茶香精迅速挥发,追加热气;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干,即是茶熟;三是冲去壶外茶沫。

大红袍泡法七:烫杯

潮州土语说是“烧盅热罐”,乃是工夫茶泡法的要点。有一位吃茶专家,此老走遍东西南北,到处总结喝茶的经验,在他喝了工夫茶后说,工夫茶的特点就是一个“热”字。从煮汤到冲共饮茶都离不开这一个字,这可谓得其三味矣。烫杯,在淋罐之后,用开水淋杯,淋杯时要注意,开水要直冲杯心。烫杯完了,添冷水于砂铫中,复置炉上,回身“洗杯”。洗杯是最富有艺术形态的动作,老手者可以同时两手洗两个杯,动作迅速,声调铿锵,姿态美妙。有一位外国朋友,也是一位茶迷,久闻工夫茶之名,不远万里,千方百计,到了中国一定要喝一次功夫共枯他看到洗茶杯的动作时,不禁赞叹再三,说是比杂技团的功夫还要高明呢。确实,不会洗耳恭听杯的人,一碰到杯便会给烫得要命,不打破杯子已是幸事,更不必说到“姿态美妙”了。杯洗完了,把杯中,盘中之水倾倒到茶洗里去,这时,茶壶的外面的水份也刚刚好被蒸发完了,正是茶熟之时。老手于此,丝毫不差,便可洒茶敬客了。

大红袍泡法八:洒茶

几经数度功夫,最后一手就是洒茶。洒茶也有四字诀:低,快,匀,尽。“低”,就是前面说过的,“高冲低斟”的“低”。洒茶切不可高,高则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极不尊敬。“快”也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热度。“匀”是洒茶时必须像车轮转动一样,杯杯轮流洒匀,档可洒了一杯才洒一杯,因为茶初出色淡,后出,色浓。“匀”字是委重要的。“尽”就是不要让余水留在壶中。第一冲留一点,二三冲切切不可。洒完以后,还可把茶壶倒过来,覆放在苛垫上,使壶里之水份完全滴出,这是因为只要没有水在,单宁就不能溶解,茶就不会苦涩。

最近搜着看了一下关于是否洗茶的贴,发现有两种主张,一种是认为有灰尘,要洗,一种是觉得洗也洗不掉或者说干净就没必要洗,只是刮沫。我有2个问题向大家请教一下:

1、高冲之后泛起的白沫是什么,是脏东西吗?

2、如果不洗,高冲之后刮完沫,时间可能刚好十几秒钟,此时就可以出汤了,也不浪费;但是如果要洗的话,高冲,刮沫,这时已经过了十几秒了,再把水倒掉,是不是很多好东西都在汤里浪费了?可不可以这样操作,洗茶时高冲完就立马把水倒掉,然后第一道再刮沫,刮完再出汤品饮?请问大家平常都是怎么做的,大家探讨一下!

 

好 水    沸 水    快出水气 香    茶 香    杯底香

十四个字确实总结的不错!!!

 

2015-6-11 11:59

乌龙鱼

 

好!

 

2015-6-11 13:18

大茶壶

2015-6-11 21:55

soulbringe

“作者:余泽岚 ”可是我高中的物理老师哟!后来改行了,从政,现任旅游局局长。

2015-6-11 22:10

只爱正岩

“一叶之秋”还不过来顶

2015-6-11 22:22

我喝铁观音

 

阿观,看来你转贴的还可以.把旅游局局长的文章都转来了,呵呵。

 

2015-6-11 22:36

soulbringe

 

以下是引用soulbringe在2015-6-11 22:36:42的发言:

阿观,看来你转贴的还可以.把旅游局局长的文章都转来了,呵呵。

 

2015-6-11 22:43

我喝铁观音

精辟!

2015-6-11 23:04

旺崽

 

以下是引用我喝铁观音在2015-6-11 22:43:19的发言:哈哈,是好文就行

 

2015-6-12 01:05

大茶壶

 

那上次转的就不行吗?

 

2015-6-12 01:25

只爱正岩

 

以下是引用只爱正岩在2015-6-12 1:25:41的发言:

那上次转的就不行吗?

 

2015-6-12 01:31

大茶壶

 

以下是引用只爱正岩在2015-6-12 1:25:41的发言:

那上次转的就不行吗?

 

2015-6-12 01:32

大茶壶

呱!!!!!!。顶呱!!!!!!。顶呱呱!!!!!!。

2015-6-12 12:31

DGMMMAWSW

 

以下是引用我喝铁观音在2015-6-11 11:58:33的发言:武夷山品茶口诀好 水    沸 水    快出水气 香    茶 香    杯底香     快出水:茶叶冲泡后应尽快将茶水全部滤出来,不宜浸泡过久。泡时间一般在几秒至1—2分钟之间,可根据茶叶的多少和个人对浓淡的喜好而定。

 

2015-6-12 23:23

huiyan72

 

以下是引用huiyan72在2015-6-12 23:23:51的发言:

姚老的品尝方法“浸泡时间:第一次以1分钟,第二次2分钟,第三次3分钟较适宜,优质武夷岩茶可冲泡六次以上”。这种方法喝岩茶真过瘾,过瘾就回不过去了。

 

2015-6-13 15:55

只爱正岩

 

以下是引用只爱正岩在2015-6-13 15:55:14的发言:

 

这种泡茶法,非常适宜那些口感重的老茶客,要是新手那就不行了,一定会说岩茶太难喝了!

 

2015-6-13 17:42

大茶壶

哈哈,喝茶有进步了!

2015-6-13 19:20

只爱正岩

 

是啊,有进步了!!

恭喜啦!!!

 

2015-6-13 21:52

乌龙鱼

 

以下是引用大茶壶在2015-6-13 17:42:57的发言:

 

我现在量放多了,但不是快进快出的!

 

2015-6-13 22:39

huiyan72

 

以下是引用大茶壶在2015-6-13 17:42:57的发言:

 

我现在量放多了,但不是快进快出的!

 

2015-6-13 22:51

大茶壶

你直接编辑就行了

2015-6-14 00:27

soulbringe

 

以下是引用soulbringe在2015-6-14 0:27:06的发言:你直接编辑就行了

 

2015-6-14 11:10

大碗茶

 

别以为你是乾隆就了不起了

 

2015-6-14 18:13

soulbringe

 

谁是乾隆呀?

 

2015-6-14 19:37

乌龙寻韵

 

号称乾隆用茶的

 

2015-6-14 20:02

soulbringe

武夷山品茶口诀

好 水    沸 水    快出水

气 香    茶 香    杯底香

2015-6-14 22:35

草茶

 

以下是引用乌龙寻韵在2015-6-14 19:37:47的发言:

谁是乾隆呀?

 

2015-6-14 22:53

乌龙鱼

 

以下是引用soulbringe在2015-6-14 0:27:06的发言:你直接编辑就行了

 

2015-6-14 23:01

大茶壶

 

以下是引用乌龙鱼在2015-6-14 22:53:12的发言:

乾隆就是清军入关后的第四个皇帝,名字叫爱新觉罗泓历,他的爷爷是康熙,他的爸爸是雍正,他的儿子是嘉庆!!!

 

2015-6-14 23:03

大茶壶

 

以下是引用大碗茶在2015-6-14 11:10:34的发言:

是的,大茶壶兄有灌水嫌疑哟!

 

2015-6-14 23:05

大茶壶

 

以下是引用乌龙寻韵在2015-6-14 19:37:47的发言:

谁是乾隆呀?

 

2015-6-14 23:07

大茶壶

 

以下是引用大茶壶在2015-6-14 23:01:39的发言:呵呵!无此权力哦!

 

2015-6-14 23:17

我喝铁观音

 

以下是引用我喝铁观音在2015-6-14 23:17:20的发言:自己的帖子不能编辑?

 

2015-6-14 23:59

大茶壶

咋不能编辑呢?我就经常编辑!你看过编辑部的故事没有?

2015-6-17 00:03

soulbringe

 

以下是引用大茶壶在2015-6-14 23:05:31的发言:那你给我编辑一下21楼我那句话啦!

 

2015-6-17 05:53

大茶壶

 

以下是引用我喝铁观音在2015-6-11 22:22:07的发言:“一叶之秋”还不过来顶

 

2015-6-17 15:33

一叶之秋

 

以下是引用一叶之秋在2015-6-17 15:33:16的发言:

许多年以后看到这篇帖,我才明白我错过了什么.

好帖

好帖啊

真是好帖

真是好帖啊

 

2015-6-17 19:38

我喝铁观音

我再定

2015-6-17 22:58

soulbringe

 

以下是引用soulbringe在2015-6-17 22:58:18的发言:我再定

 

2015-6-17 23:05

我喝铁观音

顶死它^*.O*^

2015-6-18 16:32

一叶之秋

千斤顶

2015-6-19 01:08

soulbringe

“鼎”

2015-6-19 08:02

我喝铁观音

给我顶住

2015-6-19 15:23

一叶之秋

 

大家有没有想出到南苑用的“接头语”呀?

 

2015-6-19 16:16

只爱正岩

 

以下是引用只爱正岩在2015-6-19 16:16:21的发言:

大家有没有想出到南苑用的“接头语”呀?

 

2015-6-19 17:41

一叶之秋

昨天给朋友泡岩茶,茶放多了,朋友一致认为:岩茶太猛了,劲道太大。哈哈!

2015-6-25 12:11

旺崽

 

以下是引用只爱正岩在2015-6-19 16:16:21的发言:

大家有没有想出到南苑用的“接头语”呀?

 

2015-6-25 12:25

我喝铁观音

 

江东去;日飞升;丁解牛!

 

2015-6-25 14:50

soulbringe

精辟!

2015-2-2 16:38

uadesign

哈哈!好!学习学习!

2015-3-23 20:45

真茗居

学习学习

2015-4-3 12:48

青花茶痴

不错啊。。。。。

2015-4-7 15:47

zhaohuaxh

“好 水    沸 水    快出水 气 香    茶 香    杯底香 ”真的不错

2015-4-12 03:09

淡茶味

2015-4-15 08:20

送鱼

用心学习了。总结的非常好。

2015-4-15 11:45

waimoya

学习学习

2015-4-17 00:34

HUHU123

“好 水    沸 水    快出水 气 香    茶 香    杯底香 ”真的不错
记着啦

2015-4-17 08:14

双刃剑

总结的非常好,精辟

2015-4-22 22:07

hui_blue

好水 沸水 快出水
气香 茶香 杯底香
谨记

2015-6-3 00:41

zanble

顶~~~~~~

2015-6-30 23:22

晚甘候

武夷山品茶口诀 好 水    沸 水    快出水 气 香    茶 香    杯底香   解说:好 水:日常泡茶宜用矿泉水或纯净水      沸 水:将水烧至沸腾立即冲泡      快出水:茶叶冲泡后应尽快将茶水全部滤出来,不宜浸泡过久。泡时间一般在几秒至1—2分钟之间,可根据茶叶的多少和个人对浓淡的喜好而定。      气 香:先闻一闻茶水飘出的香气      茶 香:再品尝茶水的香味      杯底香:喝完杯中茶后闻杯底的香,领略武夷岩茶的韵味。

2015-12-22 15:59

信誉岩茶

是旅游总公司的余总呀,他办公室的茶很好喝
 

2015-12-23 00:31

ole1981

原来他经历这么丰富~~看着很年轻呀~

2015-12-23 00:46

ole1981

这变化也太快了!

2015-12-23 00:51

DHPAO

坐杯时间还是不要太长~个人认为

2015-2-9 22:39

晚甘候

学习了!

2015-4-10 10:33

jiangshan

总结的不错!

2015-9-10 09:37

emule2k

浓淡相宜最好,泡茶也是一门技艺。

2015-10-26 09:32

铭瑞轩

简洁明了!对于一般游客来说,掌握了这十四个字也就够了,能品出岩茶正常的香和水,会爱上岩茶的。

2015-11-13 14:22

513

且不说高冲茶叶激会起泡沫,开大水龙头的水时,水冲在桶里不也有泡沫吗?一个道理嘛,茶叶经过包装,运输等环节,必定形成一些茶沫,经水高冲,激起来的泡沫就带有茶沫在里面,这并不是什么脏东西。
对于岩茶,俺第一水都不舍得倒掉,但许多人对于醒茶这一词都不理解,所以,有朋友来喝茶时,介于对朋友的尊重,才倒掉第一水,别的茶另当别论。
故,岩茶第一水,刮沫即饮。。
 

2015-7-6 19:12

盈盈一水

这个问题以前讨论过的,我试着找找看在哪里。

2015-7-7 00:09

竹影

找到了

http://m.dhpao.com/bbs/viewthread.php?tid=11507&extra=&highlight=%C5%DD%C4%AD&page=1

2015-7-7 00:11

竹影

谢谢!

2015-7-7 09:25

x_uwei

我是不会洗茶,直接喝了...

2015-7-8 15:12

琴有独钟

个人认为,茶沫的形成主要两个原因:1、在制作过程中由于揉捻,茶叶本质里的一些糖分、蛋白质等粘附在茶叶表层,经水冲泡,自然会形成一定的泡沫;2、精茶的茶叶是比较干燥的,干燥的茶叶经过碰撞,就容易形成一定的粉末,粉末经水冲泡,也会形成一定的泡沫。

2015-7-13 15:07

myi0302

洗茶时,不要高冲,可避免有效成分过快流失,要沿着边缘注入开水

出水要快,3秒左右,不要浸泡太久以免影响后面的耐泡程度。

2015-9-9 21:02

emule2k

我不洗茶,因为我觉得第一泡的味道最好。据说,不洗茶对身体不好,我也顾不上了。

2015-10-12 23:08

战国游侠

洗不洗,看自己。哈哈

2015-10-13 08:45

岩茶专家

符合卫生标准的自己喝一般不洗。

2015-11-13 16:21

513

如果想刮沫及冲杯盖的话,3秒左右洗茶恐怕不够哦……看来只有加强练习,才能掌握熟练、过硬的冲泡技法

2015-4-16 01:32

逍遥郎

同意。

2015-7-22 06:55

x_uwei

只是有些人说洗茶的时候水冲进去马上就倒掉,可是我冲进去水,再刮沫,怎么也要十来秒钟啊,好像有点时间长了,这样洗茶水是不是有点太浪费了。?

2015-7-22 20:04

x_uwei

十分的浪费,许多时候不忍将头道茶倒掉。

2015-7-25 08:32

ljljldmlh

楼主分析的客观
对我个人而言我是针对我所熟知的的茶叶来具体对待,是否要洗或不洗。

对于销售展示时候,就一定要不能忽视消费者的心理了。

2015-7-25 09:48

武夷岩茶茶痴

泡沫状物质浮于表面,不完全是因为生产环节不卫生,碳焙工艺,木炭灰和茶本身也会让岩茶冲泡的时候形成泡沫状物质。火工越高相对更明显。

2015-7-25 16:05

岩茶专家

请问
碳焙工艺产生的泡沫
会随着退火时间延长而减少、消失吗?

2015-7-25 21:21

九头乌鸦

产生泡沫的原因是综合的,但它不会随着退火时间延长而减少、消失的
 

2015-7-27 10:31

只爱正岩

搂主关于洗果子和洗茶之间的比较并不恰当。
洗果子那种洗的程度和洗茶完全不同,而且果子有时候为了洗干净还会加洗洁精,然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而洗茶不过是过一下水,两者的程度区别很大。试想你不敢吃的苹果,如果只是象洗茶那样简单的过一下水,难道就敢吃了?反之,如果洗茶也像洗苹果那样,或者像洗菜那样,沿着叶面洗净,那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味道了!

2015-7-27 15:22

竹影

谢谢,看来不能以泡沫来衡量茶质优劣

2015-7-27 23:01

九头乌鸦

嗯 竹板,我想所谓洗茶对去除农残效果微乎其微。而对茶,普通消费者是无法跟踪它的生长时期。所以,选择信赖的厂家、品牌就特别重要。同时如果消费者如果对农残等不良因素的重视程度,亦会影响茶农的态度。

2015-7-27 23:08

九头乌鸦

想你的风吹到了武夷山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 2024 武夷山   网站地图

通过不断的努力来完善自己,不一定有收获,但日子过的比较充实。加油!

  本次加载用时:0.124秒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