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武夷山下梅古村落建筑文化意象

九哥阅读(6)

 

 

 一、福建省武夷山下梅古村落概况介绍

福建省武夷山下梅古村是武夷山文化与自然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位于武夷山市东面约15公里,属武夷乡管辖。下梅村是凭借茶叶集市发展起来的一个小村。当溪从西向东流过全村,流入梅溪,再汇入崇阳溪,形成以溪水为交通、舟辑便利的水运优势。清朝初年,这个地方是武夷山茶市的经贸活动中心,茶市的规模很大。甚至连晋商都纷纷到此采购,形成了一条“南茶西售” 的商路。至今,下梅人的营生依然以农耕和制茶为主。

二、下梅村环境及社会生活品质

“宅前临渡头,村树连溪口”就是下梅古村落的写照。下梅村四面环山,是一个典形的小盆地,村西面后山岭前的梅溪,向西流入崇阳溪,与外界的溪流相连。当溪在下梅人心中是一条“母亲河”,由东向西与村口外的梅溪交汇形成丁字水网,水路沟通。它给小村带来了繁荣和富庶,是村民心中的精神依托。南街入口深30多米,宽度5米多,是一个小型早集市;往后余下的街宽2米多,有些路段甚至还设有带护栏的长椅。北街宽3米多,沿街有骑楼、小庙、宗祠、作坊、水井、民宅、商肆小店、小酒店等,沿溪一侧有与溪岸平行或悬挑的靠背长椅。

溪旁堤边设踏步,供汲水与洗涤之用,构成以水为中心的极富生机、高度内聚的公共活动空间,具有良好的生活空间品质。南北两街的空间类型丰富,有私密空间、半开敞空间及开放式空间,在功能上具有综合性的空间特征,具有现代都市中的城市广场功能。但是当溪两岸的空间环境比城市广场更具有人情味、亲和力和丰富性。这里空间环境优美舒适,街道尺度亲切适人,街道人群活动丰富,民风淳朴,居民邻里关系亲密和谐,居民生活恬淡。不论晴日还是雨天,村民在此可坐可卧,率性自然,或拉拉家常、聊聊趣事,或依水而憩,形成有趣的半开敞式的空间。

三、建筑室内外空间特征及精神生活品质

整个村落本来有70余幢古宅,如今仍保存30余幢,绝大多数是清朝早期和中期的建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古宅有:邹氏家祠、方氏参军第、邹宅大夫第建筑群、陈氏儒学正堂、达理巷、程春皋隐士故居与闺秀楼等。
    除了自然风水以外,传统择居中又一重要的思想根源无疑是宗族的伦理观念。中国古村落几乎都是在以家族血缘为聚合的基础上组建而成。一般以宗祠或家祠为中心辐射展开,形成一种由内向外自然生长的村落格局,突出地体现以家族势力为主导的宗法建筑意识。下梅村的村落也体现了“聚姓而居”的原则,宗族血缘是左右村落人文环境盛衰的主要因素。

邹氏家祠是邹氏全族缅怀祖先、寄望后人光宗耀祖的精神场所,是邹姓氏全族的敦本、明伦、教化本族后人和实施族权德治的地方。邹氏家祠位于北街路旁,临当溪而立,大门的门楼左右各三组阶梯状挑檐,衬托出顶檐的上冲之势,整个门楼拔地而起,气势恢宏。各种精美的砖雕图案,左右对称地展开,有《十鹿图》和《八骏图》,以寓世享俸禄、科举入仕。左右两侧的封火山墙如波浪的形状,用水波形状来比喻水,暗喻克火之意,又形成十分柔美的天际线,那对残破的“户对”和斑驳的老墙面,记忆着邹家的沧海桑变,也记忆着下梅村的兴衰。

如果您进入邹氏家祠大厅内,最先看到的是南天门处的两根立柱,它们由四根90度的扇形木柱拼合而成,中间用十字榫相连接,寓意邹家四兄弟同心同德,齐心团结,共创家业,不负祖先艰苦创业的美德。

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的影响之下,人们希望通过科举求取功名,以实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种思想反映到居住建筑中,表现为重视堪舆之术。在建筑上力求藏风得水,在家教上推行耕读传家,形成了强调风能藏则动跃活泼,水可得则灵气充盈的风水意象。

在现存30余幢的清代建筑中,邹氏大夫第建筑群无疑是最为精美的。整幢建筑群由四幢有封火墙相隔并列的宅居组成,从东至西依次往后退3—6米,成曲折后退,宅门错落,这样的布局一可以丰富宅前空间形式,使其路巷曲折幽深 ;二也体现锐意进取、层层推进的创业精神;三把礼让和睦的道德观融入了建筑之中。

其中第二幢为主楼,门前两对斜立石碑,上下各有两个菱形孔眼,或是拴马石,或是木旌表的石座。门上悬挂写有“大夫第”的黑底金字匾额,大门下端刻有一对麒麟、凤鸟、花草和四狮戏绣球图案的门当。进入大门穿过门厅之后,却发现真正的砖石门楼隐藏在第一进的门厅之后,青石的条板地面和大门上方的层层砖雕,美轮美奂,气派辉煌,真有“养在深闺人未识”之感,体现了邹家的富而不露,同时在建筑空间的序列上也表现了先抑后扬的戏剧性视觉效果。整座建筑进深58米多,由多个院落组成,每个院落均为天井式布局,共有18个天井。以天井为相对独立单元空间,空间交错纷杂、高低错落,这样的空间布局打破了传统民居的空间形式,极大地丰富了邹氏大夫第建筑群的空间,使子孙能够在相对独立的单元空间中居住。

大夫第建筑群中最精彩的当属后花园,名曰“小樊川”。宽约12米,进深约7米,共80多平方米,它作为花园,空间显得有些不足,却被布置得玲珑精致,在闽北民居建筑中绝无仅有,极富特色。花园四周高墙耸立,中央有一长方形鱼池,四周石护栏雕刻得十分精美。除了层层叠叠的砖雕图案外,花厅与花园之间有精美绝伦的双层镂空透雕的隔墙照壁和砖雕砖饰,照壁中央嵌有砖雕行书“小樊川” 字样,两侧还刻有“镜月”二字。
 在福建武夷山,包括邹家大夫第等,有数进厅堂的古民居中,从入口到最里进的地势依次渐高,并且最里的一进厅堂多为面北而尊,这在其它民居中是不可多见的。因为面北而尊的厅堂也称“椿萱正寝”,椿,象征父亲;萱,象征母亲,因此最里层的厅堂就是父母起居之所。古时晚辈在为长者拜寿时,必须从大门的第一道台阶起开始跪拜,直到椿萱堂前止,蕴含着传统的伦理观念和步步高升之意。

四、砖雕、石雕、木雕及其文化意象

下梅古村落现存三十余幢清代初期、中期的老宅旧屋,而其中最能体现其精神文化意象的,当属民居中的“三雕”图案。这些珍存下来的砖雕、石雕、木雕,堪称民间建筑艺术中的奇葩。下梅民居中的砖雕主要以大户豪宅和宗祠的门楼为代表,现存砖雕大约有五百多幅,砖雕图式以回纹、花草、鸟兽、人物、山水为多,也有的叙述一则故事或再现当时的风土人情,有的研磨砖拼成砖斗拱、漏花砖窗和各种线脚。求福、求寿、求财、求子、求功名、求安康是传统不变的主题。下梅古建筑中的“三雕”之中以砖雕最为精美, 精湛的雕刻技法和精细的磨刻工艺让人叹为观止。 邹家的西水别业的门楼砖雕刻有花瓶、芦笙,喻为“升平气象”。参军第的砖雕图案一戟一磬一如意,喻为“吉庆平安”。

下梅民居的石雕也十分精彩,民居中所有的石础、门础、门当、抱鼓石都雕有图案。特别是邹氏大夫第的门楼下部的石雕,还有一系列的石雕水缸,有长方形、六边形、五边形、椭圆形、半圆形,都采用浮雕工艺,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西水别业的石雕也十分精美,如颇有创意的石雕圆月门、芭蕉叶形门是不可多得的石雕遗存。

中国古建筑都以木结构为主,所以木雕工艺也被广泛采用。邹氏家祠的月梁雕有盘龙、凤鸟图形,雀替木雕的图案内容相当丰富,有花草、牡丹和花鸟的组合图案。祠堂内的门雕是传统的主题“二十四孝图”。邹氏大夫第的“小樊川”有许多格扇窗,双门窗中的窗棂木雕嵌许多工艺精湛的木雕卡子,小巧玲珑,有用龙凤组成福禄寿喜等字,构思奇巧、笔画含蓄,体现主人处世不俗的艺术修养。有些民居的木柱础也采用木雕工艺,八角鼓造型,八面均刻有图案。

五、对国内未来的设计思考

 

福建武夷山下梅古村落民居记录着古代匠人的智慧,其审美思维和审美意识让人赞叹,正如鲁道夫斯所说 :“无名建筑师的天赋成就了非建筑师的逻辑与坦率。这些无名建筑师有着乌托邦式的理想,至臻完美的审美观”。

现在国内许多设计师正在努力地学习西方的各种流派和主义,却忘了本民族的精粹,忽视了从中国传统的古村落中吸取精华,这些古村落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设计源泉。下梅古村落至今仍然得到人们的喜爱,说明它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当今的设计师只有立足于民族之根,才能传承时代的设计。

 

休闲身心之地——武夷山

九哥阅读(6)

福建省的武夷山位于中国东南方向,这里号称是神仙的故乡。

福建武夷山的武夷宫三清殿内有一块碑刻:洞天仙府,意思是说武夷山乃中国道教中传说的神仙居住的地方。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其中一首诗里写道: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依据道教史的记载,武夷山是道教中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

在福建武夷山的隐屏峰、大王峰、天游峰、三仰峰等三十六峰的周围,每天都环绕着一团团圣洁的云朵,峻峭的山峰在云中若隐若现,仿佛是天上的仙山,又如同仙人的座驾,导游们常向前来游玩的游人说:武夷山,就是神仙的故乡。

既然是神仙的故乡,那肯定是修身养性的一个好去处;也就可以说是老年人祥和的家。

而且武夷山与长寿大加有缘

据武夷市志办的专家方留章先生考证,从古至今,长寿的老人一直与武夷山有缘。福建省武夷山是象征吉祥的名山,传说中的中国最为长寿的老人——彭祖,有800岁高龄,他就是在幔亭峰下修炼成仙的,他原来的栖息之地被称为彭祖屋,现在那里重建为武夷山庄,在旁边修建了彭祖山房。明朝贵州的知府、长寿诗人林春泽曾经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等六朝,享年104岁,朝廷敕造“人瑞坊”。民间传说他中年曾在武夷宫留宿,梦见了神仙,于是能够益寿延年。他曾游武夷山,并写下这样的诗句:“九曲回径棹,云眠寄云庵。溪声入夜枕,山月照空潭。天地奇如许,蓬壶梦似酣……”诗中称好梦带他到仙境,使他延年益寿。

中国近代书画家朱屺享年104年,1982年4月他曾与上海画院的画家们一起来武夷山创作。他的画气势雄浑奇壮,风神萧散,极具魅力。1994年朱屺先生应邀为《武夷魂》城雕书写题名,那时他已年届102岁,仍能奋笔挥写,力透纸背。百岁老人为700岁寿龄的老仙题名之盛举在当时传为一时美谈。有着百岁高龄的华裔科学家顾毓对武夷山更是一往情深,他享年整一百岁,是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上海交通大学学习时的教授,师生之间情深意厚。1941年当抗日战火在中国大地上燃烧时,他与同事们赴闽考察,顺道探胜武夷九曲溪,泛舟时,他们一伙热血青年共同唱和朱熹《九曲棹歌》,他在一曲、五曲、七曲写下拈卷分作的诗,其中《一曲》云:“初入桃源放笋船,武陵过客问长川;虹桥纵断江南梦,肯作渔郎避寇烟!”诗中跃动着他的抗日报国之心。顾毓于2002年仙逝,但他的诗作永远留在武夷山。

让福建武夷山人民感到无比骄傲的是仍然健在的百龄老人蔡尚思,他出生于1905年,是福建德化人,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开辟了武夷山研究朱子理学的新天地,1988年6月出任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名誉理事长,1990年10月又前来武夷山参加纪念朱熹诞辰860周年暨朱子学术研讨会。在大会上,他精神矍铄,声如洪钟,雄辩有力地阐述了朱熹是继孔子之后最伟大的理学家,他即席朗诵的“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诗句,人人耳熟能详。他也是一位与武夷山有缘的百龄的老寿星。在历史上,武夷山境内就有很多长寿老人,如城村曾经因人大都长寿而著名,明朝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明神宗下令为村中的一位百岁老人赵西源立一座百岁坊,这座木构楼坊保存至今依然完好。

养生旅游:就选武夷山

所谓的养生旅游,就是指利用旅游活动来调养心态,解郁强身。要想养生旅游就要到武夷山。2005年12月11日至14日,中国老年旅游联合体组织了7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联合体会员、新闻媒体、专家学者、景区代表在武夷山举行了一次研讨会,每位到武夷山的老年人都认为武夷山是最好的休闲和养生的好地方,这里不仅山水秀美,人文底蕴丰厚,而且空气质量特好,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12万个。最让老年人方便的是,到武夷山旅游交通便宜,旅游时也不需爬险峻的山峰,非常易于休闲、养生。

在武夷山可以享受新鲜而健康的呼吸。这里说的呼吸并不是简单的吸气吐气,而是要吐故纳新。现在的人由于工作繁忙,缺少足够的运动,处于慢性缺氧状态,长此以往,身体机能就会退化,严重影响了健康。如果能有充分的氧气供应,就能维持身体的健康,而呼吸新鲜空气则是最好的方式,武夷山就是一个天然的氧吧。

2002年5月,中南林学院森林旅游研究中心的主任吴楚材,带着两名助手来到武夷山对空气中负离子的含量情况进行测定。空气负离子具有杀菌除尘、清洁空气的功效,被誉为“空气维生素和生长素”。负离子浓度的高低已成为评价一个地方空气清洁度的指标。国内外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空气负离子含量在700个/cm以上就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吴楚材一行对武夷山主要景区随机选择了36个点进行测定,他越测越惊讶,越测越啧啧称奇,他说自己在全国许多城市测量时,一般是每立方厘米含量只有几十个,能达到100个/cm的就很不错了,但是在武夷山,随便测一个点都在1000个/cm以上。在为期4天的测量过程中,负离子浓度平均值超过10000个/cm的测点有10个,最高值为青龙瀑布达112000个/cm。在青龙瀑布测量时,吴楚材的两位助手都不愿离开,他们说,这么好的空气,真想多呆一会儿。他们建议利用丰富的空气负离子,在适当地段建立武夷山空气负离子呼吸区。所以,现如今“去武夷山吸氧洗肺”成为流行口号,尤其是对心脏不好、呼吸道不好的老年人格外有吸引力,因为武夷山的天然氧吧有益于缓解中老年人的高血压,清洁他们的肺部,从而延年益寿。该吸氧养生项目已成为中老年人到武夷山的首选旅游项目。

在武夷山可享受安全而健康的运动。武夷山的山峰不高,最高的只有700多米,因此来到武夷山是“游”山,而不是“爬”山,不会感到累,而刚要感到累时已经到了山顶。所以,武夷的山非常适合中老年人游玩。武夷山的水也不深。武夷山山水相依,水绕山环;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乘一叶古朴的竹筏顺流而下,可谓是坐水观山,山光水色尽收眼底,整个行程虽刺激但却有惊无险。因此,到武夷山不论是游山还是玩水都是十分休闲、轻松的,十分适合中老年人。

在武夷山可享受丰富而健康的饮食。武夷山森林覆盖率达到97%,碧水丹山造就了这里的饮食是绿色、健康、天然、无污染。在武夷山无论是酒店、宾馆,还是餐馆、小吃店都努力保持这里地方特色菜的保健功效,适合各种不同游客的养生保健需要,如彭祖药膳、文公宴、董公宴、幔亭宴、农家宴等,还有武夷山著名的特产:东(冬)笋、西(溪)鱼、南(岩)茶、北(白)米,以及五夫莲子、岚谷熏鹅、吴屯鲤鱼干、五夫田螺、各种野菜等等。武夷山最著名的是彭祖药膳和武夷岩茶。彭祖药膳是相传是有800岁高龄的中国最长寿的寿星的彭祖发明的,他也是武夷山的开山鼻祖,是养生大家、烹饪始祖。毛泽东主席曾说:“彭祖是历史上第一位名气很大的养生学家”。 彭祖药膳是以菜肴为载体,辅以药疗的宴席。菜肴都采用武夷山各种野生动植物,合理佐以名贵中药材,精工细作而成,不仅味美可口,而且能养身健体。武夷岩茶则有解毒、强心解痉、抑制动脉硬化、利尿、减肥、防龋齿、抗菌、抑菌、抑制癌细胞等诸多作用。

在武夷山可享受有趣而健康的娱乐。武夷山近年来充分挖掘武夷山深厚的文化底蕴,推出了以下梅、城村、曹墩为代表的能体现出武夷山风情的民俗文化活动和表演,编排了武夷古越族人的歌舞、精湛的茶艺表演等精品文化节目,让游客轻松、自由地领略武夷山健康、文明的特色文化。

在武夷山可享受周到而优惠的待遇。老年人到武夷山旅游还有很多优惠,景区规定,凡70岁以上老人,景区门票可五折;持有退伍证的、离休干部、持有省级劳模证的老人还可免票。

除此以外,武夷山有众多宾馆酒店,全市有300多家,其中星级酒店100余家;到武夷山旅游交通便捷:航空、铁路、高速路,四通八达,吃住行都非常方便老年人,是老年人很好的修身养心之所。 

古代的茶令

九哥阅读(5)

 喝酒要行酒令,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不过,说到茶令可能就很少有人知道了。茶令是中国古代先人们创造出来的一种喝茶时助兴作乐的游戏,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茶令常常是风流文雅、睿智隽永的,最早流行于江南一带,因为这里盛产茶叶。《中国风俗辞典》曾有记载:“茶令流行于江南地区。饮茶时以一人令官,饮者皆听其号令,令官出难题,要求人解答或执行,做不到者以茶为赏罚。”笔者遥想,在中国这个饮茶大国,逢年过节、婚庆喜事、亲朋好友相聚,以茶招待客时,若能将茶令推陈出新,推出一些健康有趣的新茶令,真能使人其乐融融,其情悠悠,增加聚会活动的喜悦气氛。

上世纪80年代,笔者开始考证“茶令”。“茶令”一词虽见于宋代,但这种以茶为内容的行令形式,在唐代已经出现。它以续诗“接龙”形式,三五诗友促膝围坐,围绕一个茶的话题续成茶诗,谁续不上诗句谁就当场受罚。如唐代有一首别具风格的茶诗《五言月夜啜茶联句》,参与“接龙”创作的作者有六^一颜真卿:著名书法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陆士修:善诗,嘉兴(今属浙江)县尉;张荐:工文辞,生前官至谏议大夫,卒赠礼部尚书;李萼:历官侍御史和庐州刺史;崔万:生平不详;昼:即谢皎然,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南朝谢灵运十世孙,唐代著名诗僧。这首脍炙人口的茶诗,就是他们在一次品茗行令中共同创作的。诗曰: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士修);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荐);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萼);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万);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真卿);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昼);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士修)。这首啜茶联句诗,六位诗人刮肚搜肠、别出心裁地寻索诗句,诗中还引用了诸如“泛花”、“代饮”、“醒酒”、“月桂”、“流华”、“疏瀹”、“不似春醪”、“素瓷”、“芳气”一系列与啜茶有关的代用词。至于“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两句,更是赞美颜真卿这位尚书大臣,当为众望所归,使行茶令联句作诗的结果,更加加强了宾主间的融洽气氛,提高了饮茶的品位。

南宋龙图阁学士王十朋,精文通诗,也喜好行茶令,他曾在诗中写道:“搜我肺肠着茶令。”王十朋还经常向茶友推介茶令及其行令的形式,他在诗文中写道:“余归,与诸子讲茶令,每会茶,指一物为题,各举故事,不通者罚。”同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女诗人李清照,少年时就聪颖过人,很有才气。她不仅爱茶,也嗜好行茶令,她与丈夫、金石学家赵明诚,在汴京结婚时,住在清雅幽静的“归来堂”,他们在“酒阑更喜团茶苦”的爱情生活中,喜欢饮茶行茶令。李清照独创了一种妙趣横生的茶令,他们夫妻泡茶行令一般是问答式,以考经史典故知识为主,如某一典故出自哪一卷、册、页。常言道“茶助文思”,通过饮茶行令,予人兴奋、清醒、机智,起到增识广闻,增强记忆作用,对文艺创作萌发灵感大有裨益。当时,赵明诚就写出了一部长达30卷的《金石录》,成为我国考古史上著名人物。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记叙她与赵明诚共同生活,行茶令搞创作的趣事佳话:“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杯中,反不得饮而起……”茶令为他们的书斋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这种茶令与酒令大不一样,这里是赢家方可饮茶,输者不许品茗。对此,清代著名学者俞正燮的《易安居士事辑》中亦有详尽记载。

鲁迅先生在《喝茶》这篇杂文中写有这样一段话:“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他所说的“喝”,就是“品”。品好茶,享“清福”,不仅是物质方面的享受,更是精神层面的升华。李清照与夫君赵明诚品好茶,不仅泡饮质量好的茶叶,而且注入了文化品味,丰富了“品好茶”的内涵。近代学界泰斗钱钟书,终年伏案潜心于著述,在笔耕劳作之佘,就会与著名文学家杨绛戏仿南宋李清照和赵明诚行茶令之雅举,不论谁输谁赢,每斗罢一局,彼此相视,捧腹大笑。如此睹茗,给他们晚年读书著说,乃至晚年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难怪钱钟书先生在《槐聚诗存》中写道:“翻书睹茗相随老,安稳竖牢祝此身。”

喝茶时行茶令亦为现代诗友所喜爱,每逢闲暇假日,诗朋文友相聚一块品茶,行茶令时涉及的内容丰富多彩。比如上个周末,笔者的几位北京谜友到我家做客,品饮大红袍,我推出了一个新的茶令“节目”,即轮流创作以茶文化为内容的灯谜,谁制作的茶谜被其他谜友猜中,且得到大多数认可,制谜人和猜中者就都能喝茶,而其他人则不许。这次泡茶行令,制猜灯谜,竟然出了不少茶谜,如:再三复习(打一古代茶学家)——陆羽;茶中极品(打一刊物名)——《人物》;鞍钢见闻(打一茶名)——铁观音;饮茶结知已(打一集邮名词)——品相好;品茗一定康安(打一化学名词)——茶单宁;一再闻闻工夫茶(打一带数量商品)——三听饮料;茶余饭后来闲谈(打一麻将语)——白板;龙井渡头细盘缠(打一财会名词)——茶水费等等。泡饮好茶,制猜佳谜,使得宾主在行茶令中都增长了知识,增进了友谊,增添了乐趣。
不过外地文友如果参与闽南人饮茶行茶令,可能会有不适,这是因为闽南泡饮工夫茶用的都是半发酵乌龙茶或武夷山大红袍岩茶,茶色浓得像酱油一样。如果茶令时赢茶太多,可能就会“茶醉”。“茶醉”虽然不会像喝醉一样酩酊大醉,疯疯颠颠,但是会脸青心跳,肚饥脚软。行茶令如果遇到“茶醉”,比起醒酒要好办多了,只需要吃一些茶点就能“醒茶”了。所以,每次我都会提前准备一些点心、花生米之类的餐点,用闽南人的叫法,就是“茶配”。“茶配”不但能够防止来宾“茶醉”,还能体现出主人的热情好客,所以有人又称喝有茶配的工夫茶为“全茶”,没有的就称之为“半茶”。 

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酸雨现状及成因分析

九哥阅读(5)

通过对2010年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降水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度假区酸雨现状,并结合酸雨现状展开酸雨成因分析,得出结论:2010年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降水pH均值4.66,电导率均值18.2us/cm,酸雨频率84.8%;NH4+是主要的阳离子,SO42-是对酸雨贡献最大的阴离子;降水的pH值、电导率、酸雨频率、Ca2+、SO42-和NO3-浓度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NH4+浓度无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外来源的煤烟型污染溶入降水,较少的颗粒物参与中和作用且颗粒物的缓冲能力低,以及长年过大的湿度是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酸雨现状 季节变化 空气湿度 外来源 颗粒物中和作用

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位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主景区东面,总面积12平方公里,是国务院1992年9月批准的全国首批1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它以旅游接待、休闲度假为主,周围没有大气污染排放源,但历年来的降水监测表明其酸雨出现的频率较高,2006年~2010年酸雨频率在41.4%~84.8%之间,5年平均酸雨频率为67.5%。为了探讨其酸雨形成原因,现对2010年的降水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酸雨污染现状,并结合现状,对酸雨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1 概况

降水监测点位设在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环保山庄内,由武夷山大气背景值监测站开展监测,采用长沙湘蓝APS-3A型降水采样器进行采样,逢雨必测雨量、pH值、电导率,对阴、阳离子组分也做到逢雨必测。

2 监测结果统计分析

对2010年降水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得出:2010年共采集武夷山市国家旅游度假区降水样品105个,总降雨量为1925.9mm,pH范围为3.69~6.51,均值为4.66,电导率均值为18.2us/cm,其中酸雨样品数89个,酸雨频率为84.8%,酸雨量为1619.5mm,占总降雨量的84.1%。

2.1 阴、阳离子组分监测结果分析

对2010年降水中阴、阳离子组分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各离子监测均值统计如下:Na+0.102 mg/L、NH4+0.571 mg/L、K+0.116 mg/L、Mg2+0.048mg/L、Ca2+0.260mg/L、F-0.078 mg/L、Cl-0.208 mg/L、NO3-1.45 mg/L、SO42-2.03 mg/L。NH4+是主要的阳离子,占阳离子总量的52.1%;其次是Ca2+,占阳离子总量的23.7%。SO42-是对酸雨贡献最大的阴离子,占阴离子总量的53.9%,其次是NO3-,占阴离子总量的38.4%。阴、阳离子比例见图1。

2.2 季节变化综合分析

对2010年的降水监测数据进行季节变化统计分析,可见:降水的pH值、电导率、酸雨频率、Ca2+、SO42-和NO3-浓度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第一季度pH均值最低、电导率最高,酸雨频率最高,其次是第四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SO42-和NO3-浓度第四季度最高,其次是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Ca2+浓度第四季度最高,其次是第三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一季度;NH4+浓度无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各指标季变化趋势见图2、图3。

图2 2010年降水pH均值、电导率均值、

酸雨频率季变化趋势图

3 酸雨成因分析

3.1 外来源影响

结合以上分析,可见:SO42-是对酸雨贡献最大的阴离子,说明硫酸盐仍为降水中的主要致酸物质,SO2是区内SO42-形成的主要原因,酸雨是典型的由燃煤引起的硫酸型酸雨。且从季节变化趋势来看,在春、冬两季,pH值较低,酸雨频率较高,SO42-和NO3-浓度也较高。而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是以旅游接待、休闲度假为主的功能小区,周围没有大气污染排放源,且酸雨的出现频率及酸度大小并不与旅游淡、旺季呈对应关系,笔者认为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致酸污染物大多来自长距离输送,酸雨形成主要是受外来源的影响。春、冬两季恰逢北方各省采暖季节,燃煤消耗量大,污染物排放集中、排放量大,随着冷空气的南下,大量污染物入侵福建省,造成春、冬两季pH值较低,酸雨频率较高,SO42-和NO3-浓度也较高。

3.2 颗粒物中和作用

大气中的颗粒物对降水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1]。酸雨的形成在高空, 是各种酸碱物质相互作用中和的结果,如果酸碱物质同时排放量大,可能在高空雨云中,或在降雨的洗脱过程中,彼此中和,并未形成酸雨。三明市、龙岩市历年来降尘年均值和月均值都超标,其降水离子组份中Ca2+的含量也高于福州市和泉州市,因此,虽然这两个城市的SO2排放量较高,占全省的37%,但由于含碱性的大气颗粒物浓度高,对酸性降水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酸雨污染相对较轻,多数年份降水pH年均值高于5.6[2]。而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周围无粉尘排放源,颗粒物浓度低,漂浮在空中的降尘含量少,参与中和作用的颗粒物少,阳离子Ca2+的含量也较低,年均值仅为0.260 mg/L,对降水酸化的缓冲能力很低。再加上南方土壤偏酸性,被风吹起的扬尘也偏酸性,使雨中酸性物质增加,会促成酸雨。

3.3 空气湿度

据《武夷山志》记载,武夷山脉植被茂密,雨量充沛,是全省温度最低、湿度最大的地区,年均相对湿度在70%~85%以上。而湿度大,潮湿的水汽易与经高空大气传输的酸性微粒形成凝结核构成雾状,使污染物粒子下沉积聚在低层大气中,形成大面积的酸性降雨。在同样受北方采暖季影响的春、冬二季,春季比冬季pH值低、电导率高、酸雨频率也高,这也许和春季湿度较大有关,较大的空气湿度也是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酸雨形成的原因之一。

4 结论

4.1 2010年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降水pH 范围为3.69~6.51,均值为4.66,电导率均值为18.2us/cm,酸雨频率为84.8%。

4.2 NH4+是主要的阳离子,占阳离子总量的52.1%;其次是Ca2+,占阳离子总量的23.7%。SO42-是对酸雨贡献最大的阴离子,占阴离子总量的53.9%,其次是NO3-,占阴离子总量的38.4%。

4.3 降水的pH值、电导率、酸雨频率、Ca2+、SO42-和NO3-浓度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冬两季较夏、秋两季的pH值低、电导率高、酸雨频率高、SO42-和NO3-浓度也高。Ca2+浓度则是第四季度最高,其次是第三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一季度,NH4+浓度无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

4.4外来源的煤烟型污染溶入降水,较少的颗粒物参与中和作用且颗粒物的缓冲能力低,以及长年过大的湿度是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研究《现代农业科技》

九哥阅读(6)

  摘要概述了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阐述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优势,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推动当地茶产业发展。

  关键词茶产业;现状;问题;优势;对策;福建武夷山

  中图分类号S571.1;F31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0-0382-02

  武夷山是武夷岩茶的故乡,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也是全国重点产茶县之一。2010年全市茶园总面积8 740 hm2,茶叶总产量6 900 t,茶业总产值13.06亿元,农民茶叶人均纯收入1 883.25元。茶产业已经成为武夷山市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分析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以引导茶农科学生产,全面提升武夷山茶产业综合竞争力,促进武夷山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茶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武夷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把茶产业列为武夷山市的农业主导产业,借助武夷山“世界双遗产地”、“旅游胜地”的优势,将茶产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在一起。从2006年开始,组织茶企业在北京、上海、哈尔滨、广州、深圳、香港、福州等地开展“浪漫武夷,风雅茶韵”系列茶旅促销活动,努力打造“武夷山大红袍”品牌,推动了茶产业的良性发展。至2010年,全市茶园总面积8 740 hm2,茶产业总产值13.06亿元。茶叶生产加工企业592家,家庭作坊958个。茶企业纳税2 529.4万元。全市注册商标企业395家,茶企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16家规模农业龙头企业中有4家是茶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是武夷岩茶和正山小种红茶。全市现有1个驰名商标(武夷山大红袍),1个中国名牌产品(武夷星),2个福建省名牌产品,13个著名商标,66个知名商标,2个证明商标,756件注册商标,新申请正在办理商标963件,通过QS认证的有127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有1个国家级传承人、3个省级传承人、12个市级传承人。2002年12月武夷岩茶获准使用国家地理标志。现有6家企业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质量认证和ISO9001国家质量体系认证及HACCP认证[1-2]。武夷山茶文化,是武夷山双世遗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夷山是乌龙茶、红茶发源地[1-2]。武夷岩茶大红袍手工制作技艺已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正在向联合国申报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1-2]。近年来,武夷山市茶业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在全国各地大中城市建立武夷山大红袍推广中心4个,会员店36家,有大红袍茶叶销售网点3 600多个,武夷山茶产叶正在快速发展。

  2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茶园生态功能比较脆弱

  全市大部分生产茶园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陆续建立起来的,许多茶园道路沟渠设计不合理,茶园平台大小不一、高低不平,茶园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茶园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造成茶园管理成本增加,综合效益不高,难以满足产业发展之需。

  2.2品种结构有待调整

  全市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面积分布不合理。过于集中在星村、武夷镇2个乡镇,茶叶面积达5 268.27 hm2,占全市总面积的68.44%。而这2个镇的山林多是景区和双世遗产保护地,生态保护任务重,与茶山开发矛盾冲突多。二是品种布局不合理。茶叶品种中迟芽种偏多,占茶山面积70%以上,早、中芽品种偏少,优化品种结构势在必行。

  2.3加工基础条件较差

  目前,全市许多茶叶初制加工厂房设计不合理,加工设备单调、数量少、不配套,造成加工能力有限,加工分散,规模偏小,影响了加工数量;加工环境的水、电、路及卫生配套跟不上,加工过程茶青随意摊放,加工设备未及时保养和清洁。

  2.4茶叶质量安全生产意识薄弱

  武夷岩茶历来以质量安全而闻名茶界。2001—2008年,连续8年在国家质检部门抽检中,农残、重金属含量几乎未检出。但近1~2年来,个别茶农为追求短期利益,不按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程生产加工,施用禁用农药和化肥,加工茶青时卫生条件差,满地乱晒、乱丢;部分茶企没有严格把好茶青质量关。据2010年质检部门抽查,全市有21家茶企业产品发现稀土等项目超标,这些超标茶样有的是在加工茶青生产中造成超标,有的是当地茶农在生产管理时喷施叶面宝、克无踪、草甘膦等农药造成的超标。这些质量安全隐患如不及时纠正,不利于武夷岩茶质量提高和当地茶产业安全性的建立。

  2.5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

  武夷山市虽然初步形成了若干龙头型或骨干型茶叶企业,但这些企业与茶农之间的关系仍是一种以茶叶购销为主的松散型买卖关系,并未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同时,这些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带动茶产业发展的能力有限,有待于进一步做强、做大产业。

  2.6茶农科技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茶叶各企业负责人之间、茶农之间知识水平高低不同、观念新旧不同,对茶叶管理、加工、营销的观念和措施不同,造成生产经营效益不平衡,要进行有序、持续培训,提高茶农的生产管理技术、更新观念。

  2.7茶业功能开发不足,综合效益有待提高

  武夷山市许多茶园周边生态环境保持良好,风景优美,交通便利,具有开发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文化娱乐等多种潜在功能,但并未有效地开发利用,造成茶业功能单一,综合效益和社会影响有待提高。

  3茶产业发展优势

  3.1交通便利

  武夷山市已形成遍布陆、海、空的巨大交通网络体系,武夷山民用机场已开通可至世界各地的多条航线,年度吞吐能力巨大,拥有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设有完备的口岸查验机构[1-2]。

  3.2科技实力雄厚

  武夷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现有各级农艺师、技术员、大红袍制作技艺传人共438人,科研人才储备较足,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紧密,开展多项课题研究,并转化为经济效益,武夷山市茶业产业的科技水平得到提高,迅速发展壮大。

  3.3茶资源丰富

  武夷山市素有“茶树品种王国”之称,是公认的茶叶品种发源地之一,种质资源丰富[1-2]。如该地特有的武夷名丛,是茶无性繁殖的杰出技术,极具地方代表性,丰富了茶树种质基因库[1-2]。

  3.4品牌种类多

  武夷山市现有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茶企业,4个省级龙头茶企业;1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福建省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13个著名商标,66个知名商标,2个证明商标,756件注册商标,新申请正在办理商标963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有1个国家级传承人、3个省级传承人、12个市级传承人。有机茶认证8个,127家企业获QS认证。

  3.5茶叶品质优良

  武夷岩茶外形弯条型,色泽乌褐或带墨绿、或带沙绿、或带青褐、或带宝色。条索紧结、或细紧或壮结,汤色橙黄至金黄、清澈明亮[3-7]。香气带花、果香型,锐则浓长、清则幽远,或似水蜜桃香、兰花香、桂花香、乳香等等。滋味醇厚滑润甘爽,带特有的“岩韵”。叶底软亮、呈绿叶红镶边、或叶缘红点泛现、或呈蛤蟆皮状。武夷岩茶历经长久的发展,历史悠久,工艺成熟、品质稳定优良,在茶叶界亨有很高的声誉[3-7]。

 

私藏茶与私房茶《茶·健康天地》

九哥阅读(5)

 我有一位卖茶的朋友,他与太太在热闹的街市开了一家大的茶行。

  夫妻俩都懂茶、爱茶、喜欢喝茶,他们蒙起眼睛喝茶,几乎可以同时叫出茶的名字。

  这当然有点稀奇,更稀奇的是,凡是摆在店里卖的都是次好的茶,最上好的茶是不在店里卖的。

  每年在春茶和冬茶盛产的时候,他们夫妻就会到各地的茶山去找茶、品茶、买茶。大部分的茶都是普通的。只有很少的茶是上好的。

  运气好的年景,可以找到上百斤上好的茶;运气差的年景,只能有几十斤上好的茶。

  普通的茶卖给普通的客人,上好的茶只卖给上好的顾客。

  “上好的顾客”并不是有钱的顾客,而是懂茶、爱茶、喜欢喝茶的顾客,因为他的“上好的茶”也不是“最贵的茶”。

  这一对茶伉俪,把找回来的好茶。藏在地下室的冰柜里,当老客人来买茶时,就好像情报员在交换情报一般,夫妻两人窃窃私语,讨价还价,谈的并不是价格,而是那个客人值得卖出几斤?

  “卖两斤给他好了,剩下的茶不多。”茶太太说。

  “他对我们茶行很照顾。我看多给两斤吧!”茶先生说。

  “最多最多三斤。另一斤留给我。”茶太太又说。

  最后,茶太太从地下室抱出三斤茶,对顾客说:“真对不起,今年只剩下这三斤好茶了。”

  与先生拉扯而留下的一斤茶,可能就会藏在衣橱、米缸、花盆、或者是更隐秘的地方。

  等到茶先生把地下室的茶卖完了,有朋友上门买茶,先生就开始翻找家里各密室的角落,每次从不可思议的地方找出一斤茶来,就会大叫:“我找到了,我找到了!”

  茶太太会又好气又好笑地跑出来:“糟糕!这是我要留着自己喝的,你都找出来卖,卖光了,我就会哈茶哈到死了!”

  有一次。我去找茶先生买茶,当年上好的春茶已全部卖光,地下室空空如也,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三好米的米包里找到一斤茶。

  这回茶先生没有大叫“我找到了!”,反而把食指放在唇上,示意我不要出声。两个人好像偷了母亲私房钱的小孩,大气也不敢喘地坐在亭前喝可能不是那一年最好,却一定是最后的一泡春茶。

  我们完全沉醉在春茶的芳醇里的时候,母亲回来了。

  不是母亲,是茶太太买菜返家,菜篮放着,挥汗如雨,说:“老仔!倒一杯给我。”

  茶太太端起茶来,只啜了一口,她脸上的表情完全是抓到孩子偷钱的样子,眼睛直直地瞪视丈夫,长叹一口气:“这是我的最后一斤茶呀!”

  茶先生看看我,也叹了一口气:“这辈子品茶,恐怕永远也追不上我太太了!”

  那一刻,我非常非常地感动,端起茶来,仿佛是喝着由感动所结成的泪水。这一对隐居在台北东区的寻常夫妻,不仅是茶的伴侣,也是茶的知己,在品茶上。有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茶的滋味、禅的滋味、诗的滋味、生活的滋味是等而无差别的。因此。不应该看重这个而忽视那个,对于心灵的更细腻、更柔软、更提升,从哪一个入口进去都是好的。

  宇宙之味、佛菩萨之味、凡夫妻之味,原来只是一味,端看品尝的深浅罢了。

  如来之心、禅师之心、诗人之心,原来只是一心,只问印证的清浊而矣。

  深浅或清浊不假外求,就从眼前的这一味。当下的这一念契入吧!

  这些年来我的写作,虽然不像私房茶或私藏茶,只献给少数的人,但我总是深信,知味的人一定能品出我泡出来的好茶。

  我也总是深信:在热闹的人生中,喝到一杯好茶。并且能深深地知味,是难得的幸福呀!

拼配大红袍好还是单品种岩茶好,如何拼配出优质大红袍?

九哥阅读(5)

市面上流通的岩茶从原料的角度出发无非可以分为两大类:纯料和拼配。两者各有千秋特色,能够吸引和满足人需求的要点不尽相同,同时也是推动茶叶生产发展、利用、价值尽用的两大巨流。

存在既有价值

伟大的法国诗人雨果说过:“存在既有价值”。纵观茶叶形式的发展变化,哪一桩变革不是为了顺应市场需要和尽可能的满足人类需求以及物料价值的尽用呢?

【1】“拼配大红袍”的首创

被誉为“大红袍之父”的陈德华先生是首个将茶叶拼配技术成功研创出来的茶叶专家,时间大致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借以大红袍之名气顺势而生的拼配大红袍不仅解决了当时武夷山纯种大红袍供不应求的尴尬境地,同时也推动了武夷岩茶的迅猛发展。

【2】“拼配大红袍”的价值

拼配大红袍在拼配技术和要求上是十分苛刻的。原则上是根据不同茶叶品种之间优势互补的原理,按照最佳口感比例进行拼配、制作出的茶。它的出现一方面解决了茶叶原料由于种植管理、加工制作、品种缺陷等因素使得茶叶品质受限、茶叶价格低、买卖困难的尴尬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拼配能够尽可能的扩大茶叶商品的流通量,解决了茶叶市场上某些热销产品供不应求的窘境,同时拼配茶的口感稳定,这也在最后一个关键环节上使得茶叶向标准化发展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最后,拼配技术的出现同样解决了茶叶滞销积货的问题,使得茶叶物料尽用、价值尽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尽可能的提升了茶叶的经济价值。

拼配大红袍的出现使得茶叶原价值起到了1+1>2的效果。

【3】纯料茶的价值

纯料茶的存在价值似乎并不用谁去大做文章,大家也都懂。首先,纯料茶自身就是茶叶自然生产后的原始产物。假使厂商愿意不再进行拼配,则大大的降低了茶叶的劳动成本。若不是情非得已,谁愿意大动干戈呢?其次,纯料茶最完整的保留了原始品种的特征特性,这是茶叶品种研究、培育、推广最鲜活的标本参照物。

纯料茶的存在,有据可依,才不会使得品鉴、评定茶叶特性、品质优劣等标准发生原则性的混乱,更多的是对茶叶发展起到了1=1的要求。

一分钟看懂纯料茶和拼配茶

纯料茶和拼配茶在表现形式上、给人的感觉、市场流通等方面也有许多的突出特点,下面就以相对简洁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一下纯料茶和拼配茶。

大家怎么看?

从茶叶科研者和茶叶种植加工包括商家的角度出发,大家对于拼配技术是极其肯定的。拼配大红袍的技术不仅是茶叶生产、茶叶企业做强做大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时代发展进步的重要表现。喝茶的人会逐渐增多,而茶叶的种植面积与产量却未必能够跟的上市场需求的脚步。另外,茶叶作为经济作物,是要为人民带来经济效益的,如何让固有的茶叶原料尽可能的产生合理的效益才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从品饮的角度出发,喝茶喝的可能并不是茶叶品种本身,而是茶叶口感,因此,如何运用高超的拼配技术调配出健康的、口感优越的茶才是最终追求。我们需要的更多的是运用纯料茶1=1的严谨的做事方式去让茶叶发挥1+1>2的效果。

至此,您一定会明白无论是纯料茶还是拼配茶,存在既有价值的。

茶叶拼配

经常有人问:什么是拼配茶?什么是一口料?是不是拼配茶就不如一口料呢?

其实,茶叶拼配也是茶叶加工的一种工艺,一般都是商品茶加工企业采用。尤其是在我国非产茶区的北方茶叶加工企业,一般只能对茶叶进行拼配加工。茶叶拼配是指将二种以上形质不一,具有一定共性的茶叶(如眉茶和雨茶),拼合在一起的作业。是一种常用的提高茶叶品质、稳定茶叶品质、扩大货源、增加数量、获取较高经济效益的方法。

茶叶拼配,是通过评茶师的感官经验和拼配技术把具有一定共性而形质不一的产品,择其所短,或美其形,或匀其色,或提其香。或浓其味;对部分不符合拼配要求的茶叶,则通过筛、切、扇或复火等措施,使其符合要求,以达到货样相符的目的。

我们熟悉的商品大红袍一般都是拼配的,很少有一口料。特别是大厂的产品。为什么呢?因为纯料是很少的。很难做出大规模的产品。但是拼配茶,不代表不是好茶。有些地方回甘很好,有些地方苦底不错,还有的地方呢,香气很足,有些地方,外形漂亮。各取所长,拼配而成,就容易出好茶。

商品大红袍的拼配

拼配大红袍原料选材把关较高,非正岩产品不可。并且要求选用达到一定品质具有不同特色的茶叶按照最佳口感比例进行。基本达到母树大红袍的口感和韵味。

从市场角度看:各个品牌的大红袍特征不完全一致,这主要与大红袍等级评定的感观审评标准相关,不同的茶师所注重的口感 不同,所以商品大红袍的口感与韵味有轻重之分。但其注重的韵味是不可以变的。

大红袍的传统特征应当具备的标准:香幽远,无涩味,耐冲泡,岩韵显,回味足。

武夷大红袍为什么要拼配

武夷山的大红袍是乌龙茶中的极品,在拍卖中数次拍茶叶中的天价,可谓”深在山中人不识,一朝品味天下知”,大红袍名声远扬,可是母树大红袍产量有限,一年只有500克左右,让很多慕名的人都无法品饮,为了加大武夷岩茶的名声,让更多的人了解武夷岩茶,所以才有了大红袍的拼配。

另外,大红袍具有”活.甘.清.香”四者于一体的特征,加上独特的韵味,”集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的胜誉.可谓”七泡有余香,八泡有余味”余韵十足,但是武夷岩茶在加工过程中,任何一种茶要想做到香水韵三者兼顾,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大红袍就选用不同的具有不同特征的茶味进行拼配,以达到一定的品质,目的是为了使武夷岩茶的整体品质提高,能够达到大红袍的标准:”活.甘.清.香” 。

拼配大红袍的选料

从大红袍的焙火情形来说,拼配原料大部分必须选用名岩产区的原料。名岩的茶耐焙火。 名岩产区的茶叶具有的特点:火焙得越足,其口感越好,韵味足,岩味显且汤水厚。

大红袍选料的选择要注意茶叶特点的继承性,简单来说,带异味或苦涩味足的茶,哪怕是加入一点点也会影响到总体的品质。建议选用品质相等的茶叶进行。 品种选择上应避免:苦涩味重的茶; 有青味的茶;有异味的茶等品种特征过于明显的茶。 因为大红袍为代表性品牌茶叶,代表的是武夷岩茶的总体口感而并非某个品种的口感所以特征过于明显的茶不应做为原料。

在选料上要考虑的茶叶品种:有香气的品种;水厚韵足的品种;具备大红袍国家标准某个特征,但其他方面略不不妥的品种;稳定性较强的品种。

建议选用的品种:

肉桂:肉桂茶是岩茶的代表性品种,香气较显,水中韵味好,略带苦涩但不显。品质特征较稳定。

水仙:武夷岩茶传统性代表茶之一,水厚,韵足,香偏低,但稳定性极高,不易变味。基本上的大红袍均需拼配这一类的品种。

奇种:奇种亦称菜茶,野茶。本身与母树大红袍有相同的基因。根据做茶的工艺可分为清香及熟得两种,武夷山有较多的高山老枞奇种,也是武夷山有代表性的品种。

北斗:北斗茶在新品种茶中以水的韵味为特色,属品种茶中可用于拼配大红袍的少数品种之一。

老枞水仙:与水仙比,其青苔味更于明显,有独特的枞韵,属大红袍拼配的佳品。

陈年老茶:有一定年数的茶叶,在品种上注重选择水仙或北斗,这两种茶叶的特点是水软厚。

另外就是一此香气较稳定的品种茶也可作为原料。

总之大红袍具有的是“活、甘、清、香”的特征,在选料上,做到“香幽、水厚、韵足、回味好”是大红袍拼配的整体原则。

什么是拼配大红袍 ?为什么要拼配大红袍 ?

武夷山的大红袍可以这么理解:母树大红袍和商品大红袍。

母树大红袍以其独特的生长环境与独特的加工工艺成为中国甚到世界茶王,但其产量极为有限,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大红袍的独特韵味,于是就出现了商品大红袍

商品大红袍是指用具有一定特色的岩茶进行拼配,以达到大红袍品质要求的一种拼配茶(品质标准:GB/18745-2002武夷岩茶国家标准)。她是大红袍品牌的一种延伸,是武夷岩茶的一个品牌。

拼配大红袍原料选材把关较高,非正岩产品不可。并且要求选用达到一定品质具有不同特色的茶叶按照最佳口感比例进行。基本达到母树大红袍的口感和韵味。

从市场角度看:各个品牌的大红袍特征不完全一致,这主要与大红袍等级评定的感观审评标准相关,不同的茶师所注重的口感不同,所以商品大红袍的口感与韵味有轻重之分。但其注重的韵味是不可以变的。

大红袍的传统特征应当具备的标准:香幽远,无涩味,耐冲泡,岩韵显,回味足。。

拼配的武夷岩茶为什么要叫大红袍?

很多网友对这两个问题都有疑问,我想发此帖让各位有所了解:

武夷山大红袍要拼配的理由:

武夷山的大红袍 是乌龙茶中的极品,在拍卖中数次拍茶叶中的天价,可谓”深在山中人不识,一朝品味天下知”,大红袍名声远扬,可是母树大红袍产量有限,一年只有500克左右,让很多慕名的人都无法品饮,为了加大武夷岩茶的名声,让更多的人了解武夷岩茶,所以才有了大红袍的拼配.

大红袍具有”活.甘.清.香”四者于一体的特征,加上独特的韵味,”集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的胜誉.可谓”七泡有余香,八泡有余味”余韵十足.

而武夷岩茶在加工过程中,任何一种茶要想做到香水韵三者兼顾,是无法做到的.

例如,某种茶叶在摇青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发酵会产生不同的香味,但香味在摇青的过程中又会有不同的变化时间过长也会变弱,而要想去除茶的苦涩味,摇青的时间又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时间不够,苦水没去净,茶汤中必然有苦涩味.。

所以大红袍就选用不同的具有不同特征的茶味进行拼配,以达到一定的品质,目的是为了使武夷岩茶的整体品质提高,能够达到大红袍的标准:”活.甘.清.香”

武夷岩茶中也有稼接的”二代大红袍”,但由于茶叶的制作受外界的影响较大,也不是一定就能保证品质的,所以大红袍才有了拼配.

拼配茶叫的大红袍:是因为武夷岩茶的代表是大红袍,而且大红袍的大名远扬,甚到很多人知道武夷山有大红袍,不知道武夷山有武夷岩茶,再加上一般拼配的茶叶都是上档次的茶叶(拼配大红袍所选用的茶叶都是在某种品质上有独特特征的茶叶,可以说单泡就是好茶了),所以武夷山的上等茶叫大红袍,沾沾光也是必然了.

大红袍拼配的选料

商品大红袍,亦称拼配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代表性茶叶,代表着武夷岩茶传统茶叶的品质特征。今天在这里我大家一起探讨大红袍原料的选择。

从大红袍的培火情形来说,拼配原料大部分必须选用名岩产区的原料。名岩的茶耐焙火。

名岩产区的茶叶具有的特点:火焙得越足,其口感越好,韵味足,岩味显且汤水厚。

大红袍选料的选择要注意茶叶特点的继承性,简单来说,带异味或苦涩味足的茶,哪怕是加入一点点也会影响到总体的品质。建议选用品质相等的茶叶进行。

品种选择上应避免:

苦涩味重的茶;

有青味的茶;

有异味的茶;

品种特征过于明显的茶。。

理由是大红袍为代表性品牌茶叶,代表的是武夷岩茶的总体口感而并非某个品种的口感所以特征过于明显的茶不应做为原料。

在选料上要考虑的茶叶品种

1、 有香气的品种;

2、 水厚韵足的品种;

3、 具备大红袍国家标准某个特征,但其他方面略不不妥的品种

4、 稳定性较强的品种(对茶叶后期的品质起到稳定性作用,以保证产品一致性)

从个人见解来看,建议选用的品种:

肉桂:肉桂茶是岩茶的代表性品种,香气较显,水中韵味好,略带苦涩但不显。品质特征较稳定。

水仙:武夷岩茶传统性代表茶之一,水厚,韵足,香偏低,但稳定性极高,不易变味。基本上的大红袍均需拼配这一类的品种。

奇种:奇种亦称菜茶,野茶。本身与母树大红袍有相同的基因。根据做茶的工艺可分为清香及熟得两种,武夷山有较多的高山老枞奇种,也是武夷山有代表性的品种

北斗:北斗茶在新品种茶中以水的韵味为特色,属品种茶中可用于拼配大红袍的少数品种之一。

老枞水仙:与水仙比,其青苔味更于明显,有独特的枞韵,属大红袍拼配的佳品。

陈年老茶:有一定年数的茶叶,在品种上注重选择水仙或北斗,这两种茶叶的特点是水软厚。

另外就是一此香气较稳定的品种茶也可作为原料。

总之大红袍具有的是“活、甘、清、香”的特征,在选料上,个人意见认为从这四个方面把关是可以的。做到“香幽、水厚、韵足、回味好”是大红袍拼配的整体原则。

老侯教您如何拼配大红袍

精妙的“拼配”是提高和稳定岩茶品质的核心技术,这门技术在毛茶阶段和成品茶阶段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主要是根据不同茶叶的特性及优缺点,通过一定比例的调配,以让茶叶品质达到更加理想的状态。所以,作为一个岩茶超级粉,这门技术,真的非常有必要给大家分享一下,要是大家掌握的好,还怕茶叶会不好喝吗?

如果不懂“拼配”,

这些问题难以避免 

相信喜欢喝茶的茶友们一定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1 听说武夷岩茶非常不错,水仙、肉桂、大红袍特别好喝,于是就都买来喝一喝、试一试,各种品种越买越多,几个月都喝不完,各种茶叶剩一点,堆在家里杂乱无章,居然还返青了。

2 家里虽然备的茶叶种类已经很多了,但还是忍不住想换换口味的心。如果把现有的茶叶拿来拼配,会不会出现惊喜呢?

3 为什么专家一喝、一看、一闻,就能辨认出这茶是什么品种、有没有拼配?套路又在哪里?

是的,如果我们不懂拼配,喝茶遇到阻碍,学茶更是有困难啊!

“拼配”有哪些门道可循?

拼配难,难在精通拼配技术的人,不仅要对茶叶的品种特性(叶形、大小、厚薄等)、不同火功程度下的茶叶品质特点(香气、滋味、汤色等)等方面了如指掌,更需要有异于常人的敏锐口腔,通过不断审评的方式,调整拼配比例,让茶品精益求精。那“拼配”有哪些门道可循?

拼配的一般原则是:

根据不同茶叶品种之间优势互补的原理,按照最佳口感比例进行拼配。

在原料上,应该避免:

苦涩味重、有青味、有酵味、有异味、有焦味等品质缺陷严重的茶。

在品种搭配上,一泡好的拼配大红袍,应该是香、水、韵兼备的,所以,必须要有诸如水仙、陈茶这类调水的茶,又要有肉桂这种香气馥郁的茶,再辅助一些品种茶即可,但是,务必要避免特征过于明显的茶。

一般都会有水仙和肉桂,再根据茶叶香气、滋味上的优劣点,辅以其他品种茶。少则二三种,多则七八种甚至十多种都有可能。

在火功上,火功方面要求必须是一致的,假使两种茶火功不一样,必须先焙火至相当火功才能进行拼配。

在外形上,需要考虑选择叶形相近、大小相当的进行拼配为宜,避免叶底花杂,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考虑下茶叶叶片的厚薄程度等问题,假使以后茶叶需要复焙,也更好进行。

茶友们可以如何

自行拼配呢?

茶友们在家里,如果遇到上述问题,又可以如何自行拼配处理茶叶呢?

酌情考虑上述要求及准则,一般可以这样进行:

1 了解拼配茶的三个部分:基准茶、调剂茶和拼带茶

基准茶:是茶叶的骨干、主体、中心,但存在某些缺陷,需要进行弥补的茶。

调剂茶:具有基准茶所没有的优点,能够弥补基准茶的劣势,提升茶叶品质。

拼带茶:不影响或者能够进一步提升茶叶综合品质的茶。

2 了解需求

目的一:单纯的只是想换下口味,或者提升下口感

出于这样的初衷,则可以不考虑外形要求,但依旧需要考虑茶叶的火功、品种特性问题。先找准要进行拼配的主体,即基准茶,再辅助一些调剂茶即可。

搭配可以是:香型茶+香型茶、水型茶+香型茶、香型茶+水型茶+品种茶,比如老丛水仙(调剂茶,以枞味为主)+老丛梅占(基准茶),两者加起来,外形差不多,都有枞味,水仙水醇,梅占香显,使得香气更加有层次,枞味更加明显,口感更加醇厚!非常棒!小微亲身试验过的!

目的二:学茶,想试下两种茶拼配在一起,会是什么效果

出于这样的初衷,就很简单啦!了解一下一般什么茶会和什么茶拼在一起,什么山场会和什么山场的茶拼配在一起就可以啦。只要你认准初衷,再根据上述原则,随意尝试即可,这是学习拼配的必要道路,自己试验,学的更快哦!

目的三:家里的茶太多太杂,又返青,想处理一下

如果是这样的话,建议家中备一个小电焙笼,拼配之前,每种茶先试泡,记录好每一泡茶的品质特征,将火功相当的茶叶根据拼配的原理进行拼配,搅拌均匀,再放在小电焙笼上复焙即可。温度90℃左右,每隔45分钟左右翻一次,翻4次左右大约可以完成。

所以说,其实,拼配这事,不是大师们才可以进行的,茶友们完全可以亲自动手试验的啊!惊喜无限,就等你自己挖掘啊!学好拼配技术,我感觉离“好茶又不贵”的梦很近啦!

 扩展阅读——乌龙茶的拼配方法

成品茶的拼配方法:

拼配成品茶是将若干种半成品茶全部或部分有选择地进行筛分、拣剔、烘焙等加工后,拼配成一种成品茶。其拼配有以下几个步骤。

(1)扦取茶样:按比例扦取半成品茶茶样,且标签填好每筛号茶的批唛、孔号、数量等。茶样扦取要有代表性,数量要准确。

(2)复评质量:对扦取的各筛号茶茶样应重新进行质量鉴定,该升级的就升级使用;该降级的就降级使用;不符合规格的,应在鉴定单上注明改进措施,退回车间重新处理。

(3)拼配小样:先按比例称取中段茶拼和,然后逐步拼入上、下段茶,最后拼入拼带茶。各筛号茶的拼配比例多少是根据标准样的品质要求而定。拼配时要边拼边看,使各筛号茶拼配比例恰到好处。

(4)对照样品:将拼成的小样与标准样对照,认真分析质量的各项因子,若发现某指标高于或低于标准样,必须及时进行适当调整,使之完全符合标准样。

(5)开始匀堆:小样符合标准后,开始匀堆。匀堆时,要扦取大堆样与小堆样对比,看是否符合要求。若大小样不符,应拼入某些不足部分,使其相符。

成品茶拼配是一项技术很强、灵活性较大的工作。拼配时必须掌握好以下两个技术要点。

1、要看准茶叶样品

茶叶常用的样品有三种:一是标准样,系国家颁发的样品,每五年更换一次;二是参考样,是根据各厂的传统风格,选用当年新茶在标准样的基础上制作的样品;三是贸易样,是供求双方协定的对品质要求的样品。各种样品都有一定的质量规格要求,因此,对样品的外形、色泽、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六个因子,要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如样品外形的轻重、长短、大小、粗细,上、中、下段茶的比例;香气的强弱、长短,属何种香型;滋味的浓淡、甘涩、鲜旧等,都必须心中有数,了如指掌。

2、要合理拼配三种茶

茶叶拼配有三种茶,即基准茶、调剂茶和拼带茶,必须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合理拼配。

(1)基准茶:基准茶是构成成品茶的骨干,其品质往往高于样品,且数量大,是一批茶拼配的主体,但并非十全十美,品质上存在着某些缺陷和不足,需要调剂弥补。

(2)调剂茶:调剂茶一般比样品茶稍次些,但它具有一些基准茶所欠缺的优点,可将基准茶某些高于样品的因子调低,又可弥补基准茶某些缺陷和不足的因子,从而将成品茶品质调到大体接近样品。

(3)拼带茶:拼带茶比样品茶差,数量少,如外形短粹的下段茶,身骨较轻的轻身茶等。这些茶拼带的多与少,直接影响精制率的高与低。当然,有些拼带茶也有一定调剂品质的作用

毛茶拼配:

毛茶拼配目的是调剂品质,稳定质量,方便加工。具体方法是,小型精制厂采取单等级付制,单级回收产品。大型精制厂采取多等级拼配付制,单级回收产品;一般是以毛茶两个等级以上加工精茶一个级。这种拼配付制方法的优点是:每次制成的产品可直接出厂,生产周期较短。

毛茶拼配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既要根据不同产地、不同季节的品质特点,进行合理拼配,使原料发挥最佳经济价值,又要统筹全局,使同级产品质量保持一致。因此,对不同产地、不同季节的品质特点要了如指掌,拼配时才能运用自如。拼配时,根据当年的毛茶质量水平、参考历年拼配方案,先进行演制小样。注意小样的外形是否匀整协调,不花杂,不缺段,香气滋味达到所特定的品质要求。同时应注意品质的稳定性。同货号、不同批次的产品,品质必须保证长期持续稳定,以确保商品茶信誉。具体做法是,将审核品质后留取的各号毛茶按一定的比例拼配成小样,用手工方法,模拟精制加工的过程收回成品,对照产品标准进行品质鉴定和产品成本的经济核算。若某因子太高或太低,应重新调整,再次拼配、审核,直至符合产品标准。付制时,应按小样拼配时所需的批号茶及数量进行打堆。打堆后投料付制。

武夷岩茶大红袍的武夷岩茶大红袍经过拼配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调节茶叶的香气、滋味、外形、色泽,也可以调控茶叶的成本、价格,增加花色品种,满足市场的需求。武夷岩茶大红袍拼配有毛茶拼配、半成品拼配和成品茶拼配。毛茶拼配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将几种不同产地或同一产地的同一品种、同一等级的茶叶进行拼合,使其“形、色、香、味、韵”达到最佳状态。半成品茶拼配是根据贸易样的要求,选择若干种毛茶或半成品茶,经过加工精制后,拼配成一种成品茶。成品茶拼配是根据各级产品不同规格的要求,选配一定数量比例的筛号茶进行拼和,使产品的外形内质相对稳定、均匀一致,符合各级产品的规格标准。

在拼配之前,必须先熟悉原料的品质情况。武夷岩茶大红袍的茶叶原料来自不同产区、不同品质和不同采制季节,在香气、滋味、外形、色泽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拼配时必须熟悉构成成品茶诸多质量因素的差异。如春茶香高味醇,耐冲泡;夏、暑茶香气低,味带涩;秋茶香气高强,滋味虽醇厚,但不耐泡。又如同样的秋茶,前期采制的毛茶往往是水重而秋味不足,后期采制的毛茶大都是香气较高而味淡不耐泡。(中前期的秋茶最好

武夷岩茶大红袍经过拼配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调节茶叶的香气、滋味、外形、色泽,也可以调控茶叶的成本、价格,增加花色品种,满足市场的需求。武夷岩茶大红袍拼配有毛茶拼配、半成品拼配和成品茶拼配。毛茶拼配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将几种不同产地或同一产地的同一品种、同一等级的茶叶进行拼合,使其“形、色、香、味、韵”达到最佳状态。半成品茶拼配是根据贸易样的要求,选择若干种毛茶或半成品茶,经过加工精制后,拼配成一种成品茶。成品茶拼配是根据各级产品不同规格的要求,选配一定数量比例的筛号茶进行拼和,使产品的外形内质相对稳定、均匀一致,符合各级产品的规格标准。

在拼配之前,必须先熟悉原料的品质情况。武夷岩茶大红袍的茶叶原料来自不同产区、不同品质和不同采制季节,在香气、滋味、外形、色泽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拼配时必须熟悉构成成品茶诸多质量因素的差异。如春茶香高味醇,耐冲泡;夏、暑茶香气低,味带涩;秋茶香气高强,滋味虽醇厚,但不耐泡。又如同样的秋茶,前期采制的毛茶往往是水重而秋味不足,后期采制的毛茶大都是香气较高而味淡不耐泡。

现在大家都在谈拼配,不知怎么区分拼配的岩茶?

 

陈年大红袍好,还是新茶好?

九哥阅读(7)

现在茶市场有不少专卖陈茶的,不仅是普洱茶的陈茶,还有陈年大红袍等。店家是把这些陈茶吹得天花乱坠的。这些陈茶闻上去味道怪怪的,有股陈旧的味道,到底能喝吗?到底是陈年大红袍好,还是新茶好?

这陈茶能不能喝,重要的是看茶叶是否变质。如果保存得当,但喝无妨。具有优良品质的大红袍,经过科学的储存,就能品到一道汤色油亮清澈、陈香细腻、顺滑棉柔、醇厚甘甜的优质陈年大红袍好茶。

新茶与陈茶是相比较而言的,在习惯上,将当年春季从茶树上采摘的头几批鲜叶或当年采摘的鲜叶经加工而成的茶叶称为新茶;而将上年甚至更长时间采制加工而成的茶叶,即使保管科学也统称为陈茶。有茶叶专家称茶叶通常存放1-5年称为新茶;5-10年称为旧茶;10-20年称为陈茶;20年以上的称为陈年老茶或简称老茶。

“饮茶要新,喝酒要陈”,这是长期以来对饮茶生活的总结。对于大部分茶叶品种而言,新茶确比陈茶好。隔年陈茶,无论是色泽还是滋味,总给人一种“香沉味晦”的感觉。因为在存放过程中,由于光、热、气的作用,茶叶中的一些酸、酯、醇类及维生素类物质发生缓慢的氧化或缩合,最终使茶叶的色香味形等朝着不利于茶本质的方向发展,产生陈气、陈味与陈色。但并非所有的茶叶都是新茶比好,有的茶叶品种适当贮存一段时间,茶质反而显得更好些。陈茶就是经过时间的作用,改变原有的本质,抑害扬益,产生对人体更加有益的变化过程。比如武夷岩茶就有”陈饮”的习惯,传统的武夷岩茶火功高,焙好后立即饮用,因火气未除会有燥感,所以一般要存放一段时间后再饮,这样滋味会更醇和。而且经过焙火的茶叶不但可以稳定和提高茶叶的品质,还可以长时间的存放。尤其是经过五年、十年甚至更久的陈放以后口味会变得更加醇厚丰富。

武夷山大红袍,只要存放得当,不但不会变质甚至能提高茶叶的品质。就是因为这些茶叶在贮存过程中主要形成了两股气味,一股是茶叶缓慢陈化时形成的陈气,二是因少量霉菌产生的霉气,两种气体起到相互协调的作用,产生一种人们欢迎的新香气。

在选择陈茶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茶树的生长环境(包括生态、气候、土壤等条件)。优越的自然环境是茶叶优良品质形成的物质基础,只有品质较好的茶才有存放价值;
2。优良的茶树品种。
3。科学合理的生产加工技术,特别是传统的加工工艺,这样的茶才会耐储存不易变味;
4。科学的保存方法。有这四个前提条件,即使经过多年陈放,也能品到一道汤陈香细腻、色油亮清澈、醇厚甘甜、顺滑棉柔的优质陈年老茶。

如果想购买到纯正的老茶,最好选择品牌茶企及市场声誉好的茶商购买。还可以通过以下的几个方法鉴别:
一、外观:真老茶茶叶会转成褐色甚至深褐色或黑色,颜色自然,闻起来带有一股陈年味,有些会有点像普洱茶味。超过30年以上的茶,手工采茶较多,用剪刀剪的茶较少;50年以上的茶,则都是手采茶,外观看起来是条状,因当时做茶没有揉捻。
二、茶汤:年代长远的茶,冲泡后茶叶展不开,有些会呈木化现象,如果乌黑油亮的,通常是炭烤出的”新鲜老茶”,并非真正老茶。例如乌龙老茶存放30年左右,茶汤呈淡琥珀色,40年以上颜色更深。
三、滋味:老茶浓醇甘润,略带一点微酸。真正的老茶不用炭烤,因为炭烤茶喝了会上火,故老茶不应带有炭味。而且炭烤观念是近年发展出的方法,老茶是经过长期的自然发酵,入口滑顺自然,甘甜无刺激性,温润耐泡。
四、保存:老茶开封不久后,如果有茶汤变酸,这是老茶的活性与空气接触的转化作用,几周后便会恢复原有的香醇口感,这才是真正的陈年”活老茶”。

拓展阅读——新茶与陈茶的辨别

新茶比陈茶好,这是指一般而言的,并非一定如此。适时贮藏,对龙井茶而言,不但色味俱佳,而且还具香胜之美。又如乌龙茶,只要保存得当,即使是隔年陈茶,同样具有香气馥郁,滋味醇厚的特点。不过,在众多的茶类花色品种中,对较多的茶叶品类而言,还是“以新为贵”。要判断新茶与陈茶,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辨别。

首先,可以根据茶叶的色泽分辨陈茶与新茶。绿茶色泽青翠碧绿,汤色黄绿明亮;红茶色泽乌润,汤色红橙泛亮,是新茶的标志。茶在贮藏过程中,由于构成茶叶色泽的一些物质,会在光、气、热的作用下,发生缓慢分解或氧化,如绿茶中的叶绿素分解、氧化,会使绿茶色泽变得枯灰无光,而茶褐素的增加,则会使绿茶汤色变得黄褐不清,失去了原有的新鲜色泽;红茶贮存时间长,茶叶中的茶多酚产生氧化缩合,会使色泽变得灰暗,而茶褐素的增多,也会使汤色变得混浊不清,同样会失去新红茶的鲜活感。

其次,可从香气上分辨新茶与陈茶。科学分析表明,构成茶叶香气的成分有300多种,主要是醇类、酯类、醛类等物质。它们在茶叶贮藏过程中,既能不断挥发,又会缓慢氧化。因此,随着时间的延长,茶叶的香气就会由高变低,香型就会由新茶时的清香馥郁而变得低闷混浊。

第三,还可从茶叶的滋味去分辨新茶与陈茶。因为在贮藏过程中,茶叶中的酚类化合物、氨基酸、维生素等构成滋味的物质,有的分解挥发,有的缩合成不溶于水的物质,从而使可溶于茶汤中的有效滋味物质减少。因此,不管何种茶类,大凡新茶的滋味都醇厚鲜爽,而陈茶却显得淡而不爽。

      总之,新茶都给人以色鲜、香高、味醇的感觉。而贮藏1年以上的陈茶,纵然保管良好,也难免会出现色暗、香沉、味薄之感

陈年大红袍是宝

武夷岩茶,陈三年的是药。陈十年的是灵丹妙药。陈二十年以上的就是宝了。陈年武夷岩茶,具有消炎,止痛,清火,杀菌,去病毒的奇特功效。

历史上记载马来西亚抗日游击队在药品匮乏的情况下就用武夷岩茶给伤员清洗伤口,最后武夷岩茶没了,就用武夷岩茶的包装纸泡水来洗。武夷岩茶挽救了无数了马来西亚游击队的伤员的生命。

为抗日立下了汗马功劳。我有一年,年三十牙痛脸肿了半边。上医院也不方便。幸好家里有两捆1946年制作的武夷山龙须茶(水仙茶制成一捆约8克)取三片用小盖杯泡,第一泡,泡30秒茶水色黑如酱油,当作洗茶倒掉。第二泡,泡约两分钟茶水色黑红。用来漱口。有浓浓的陈味微苦,但茶水爽滑厚实口感重犹如芋子汤。漱后口中清凉疼痛减轻。第三泡,泡约三分钟茶水色红,口感如第二泡,细品咽下清凉感由口入喉。第四至八泡,陈味苦味消,糖焦味出,茶水色红黄。口感如二三泡。泡了十二泡全细品喝下。第二天牙痛止住了。脸肿也消了。

 

总之,新茶都给人以色鲜、香高、味醇的感觉。而贮藏年以上的陈茶,纵然保管良好,也难免会出现色暗、香沉、味薄之感

 

无言以对 我还就好口陈茶 好没品味 自卑

 

2015-4-29 04:05

潜龙勿用

众口难调11哎111茶叶种类不同!对于陈茶 新茶的评定也不同呀

2015-4-30 22:07

品茗人生

喜欢喝陈茶 !!

2015-4-30 23:01

烟枪

支持陈茶

2015-5-3 09:46

圆梦家园

 

不幸的事这两天喝新茶老上火,所以还是喝陈茶的好

 

2015-5-3 12:01

只爱正岩

陈茶都不会涩拉,口感比较醇厚,我也喜欢喝陈茶

2015-5-4 09:17

梦幻蝴蝶

不同的茶取向不同,比如我,铁观音和绿茶我喜欢新的,而岩茶我则较喜欢陈一年的。

2015-5-4 15:30

武夷岩茶茶痴

 

QUOTE:

 

2007-8-26 15:00

无色无香

喝香选择新茶,喝水就喝陈茶

2015-8-26 21:43

只爱正岩

喝水

2015-8-28 09:51

天水茶

 

QUOTE:

 

2007-8-28 20:53

只爱正岩

 

QUOTE:

 

2007-9-1 21:08

盈盈一水

今天来客人,在工厂又喝了陈年大红袍,真爽!

2015-9-1 21:47

只爱正岩

明天我也去,我也想爽一下。。。

2015-9-1 22:36

盈盈一水

 

长了见识了,关键陈茶还是要看存放

 

2015-9-1 22:54

海螺

存放不当会返青哦。。。

2015-9-1 23:59

盈盈一水

存放不当还会发霉

2015-9-2 14:49

只爱正岩

有道理

2015-9-22 00:45

门对西山

都是好帖,学习中

2015-8-25 14:44

聚沙成塔

陈一年的茶应该不算陈茶吧?

2015-8-25 20:56

壶涂涂

对于火功高且透的岩茶,一两年都不会有陈味

2015-8-25 22:02

竹影

绿茶当然是新茶好喝。。
不过岩茶嘛。。我比较喜欢陈茶。。

2015-8-28 00:25

小青

隔年茶姑且称之为“旧茶”吧,1-3年的称为“老茶”,3年以上再称“陈茶”如何?

2015-8-28 08:45

兰衣

喝保存得当的乌龙茶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享受。。。

2015-12-10 23:22

言茶

韩国茶俗:传统茶里没有茶《茶·健康天地》

九哥阅读(5)

 韩国传统茶里不放茶

  韩国的传统茶和中国茶不同,韩国传统茶里不放茶叶,但可以放几百种材料。

  中国人一般不会在茶水里加糖,但是韩国的传统茶不是加糖就是加蜂蜜,没有不甜的茶。“传统茶”不用开水冲泡,而是将原料长时间浸泡、发酵或熬制而成。

  韩国传统茶种类多,已经达到无物不能入茶的程度。比较常见的是五谷茶,像大麦茶、玉米茶等。药草茶有五味子茶、百合茶、艾草茶、葛根茶、麦冬茶、当归茶、桂皮茶等。水果几乎无一例外都可以制成水果茶,包括大枣茶、核桃茶、莲藕茶、青梅茶、柚子茶、柿子茶、橘皮茶、石榴茶等。

  拿近年比较流行的蔬菜茶来说,蔬菜茶的原料是茄子、辣椒、萝卜等,走的是纯天然之路。这里有两种比较特殊的茶:

  一种是辣椒茶,选用中等辣度的青、红椒丝作原料,适合体虚的人饮用。

  另一种是百年草茶,百年草是生长于韩国济州岛的一种仙人掌的果实。果实本身为粉红色,因此茶的颜色也颇为鲜艳。且无色素,用这种仙人掌的果实制成的茶,能治疗消化不良。

  辣椒茶和百年草茶都是熬煮后,再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发酵而成。茶端上来,一红一绿,漂着玫瑰花瓣和松籽,煞是好看。

  韩国人的饮茶史

  韩国人的饮茶史也有数千年的历史。公元7世纪时,饮茶之风已遍及全国,并流行于广大民间,因而韩国的茶文化也就成为韩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历史上,韩国的茶文化也曾兴盛一时,源远流长。

  在中国的宋朝、元朝时期,全面学习中国茶文化的韩国茶文化,以韩国茶礼为中心,普遍流传中国宋元时期的点茶。约在中国元代中叶后,中华茶文化进一步为韩国理解并接受,而众多茶房、茶店、茶食、茶席也更为时兴、普及。

  现在,每年5月25日为茶日,年年举行茶文化祝祭。其主要内容有韩国茶道协会的传统茶礼表演,韩国茶人联合会的成人茶礼和高丽五行茶礼以及国仙流行新罗茶礼。陆羽品茶汤法等。

  传统茶礼讲究多

  韩国茶礼源于中国古代的饮茶习俗,但并不是简单的照搬、移植,而是把禅宗文化、儒家与道教的伦理道德以及韩国传统礼节融会于一体所形成的。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新罗时期,韩国皇家的宗庙祭礼和佛教仪式中就运用了茶礼。

  在高丽时期,朝鲜半岛已把茶礼贯彻于朝廷、官府、僧俗等阶层。最初盛行点茶法,就是把膏茶磨成茶末儿后把汤罐里烧开的水倒进茶碗,用茶匙或茶筅搅拌成乳化状后饮用。

  到高丽末期,有把茶叶泡在盛开水的茶罐里再饮的泡茶法。当时,高丽朝廷举办的茶礼大约有9种:

  (1)燃灯会,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在宫中康安殿的浮阶里开的燃灯会举行以下茶礼:如近侍官上茶,执礼官面向殿阁鞠躬,上酒饭时,执礼官都面向殿阁鞠躬劝酒饭,后人都随这种礼。此后给太子以下的寺臣送茶,茶到,执礼官先赞拜,太子以下再拜,执礼官先赞饮。太子以下随饮毕,揖让。

  (2)八关会,即每年农历十一月十四日,在宫中仪凤门阶梯底下的浮阶中开的八关会举行如下茶礼:左侧执礼官引太子和上公到洗手间洗手,如近侍官上茶,执礼官就面向殿阁鞠躬劝茶,如近侍官摆茶和饮食。也摆太子公侯伯及枢密两阶侍臣的茶饭,中阶的侍臣站着就餐,然后近侍官上茶。此后,太子以下枢密侍臣都再拜,接茶饮毕后揖让。

  (3)还有在十一月十五日举行的茶礼:如近侍官上茶和饭菜,执礼官就面向殿阁鞠躬劝茶和饭菜,此后摆太子以下侍臣茶和饭菜差不多。

  (4)王问时,从侧门入茶,面拜劝茶后放茶杯。迎北朝诏使仪式,在乾德殿举行茶礼;

  (5)在祝贺太子诞生的仪式中,茶礼是在宫中厅幕里简单举行,宾主揖让就座上茶;

  (6)在给太子分封的仪式中,茶礼在东宫门竹席上举行:

  (7)分封王子、王姬的仪式中,在大观殿举行茶礼;

  (8)在公主出嫁时的仪式中,在宫中厅幕举行茶礼;

  (9)宴请群臣的酒席的仪式中,在大观殿举行茶礼。

野茶细茶都是茶《茶·健康天地》

九哥阅读(6)

 在乡野喝凉饮,过去是一匹罐,如今多为三匹罐。“匹”者,土语是片的意思。农人认为,能说一匹布、一匹马,就能说一匹叶、一匹人,婚姻不是也讲“匹配”吗。“一匹罐”,即一片茶叶可泡一罐茶;同理,三匹罐就是三片茶叶泡一罐茶。

  一匹罐的茶树高大,叶呈椭圆形。甚肥厚,四季常青。每到秋季,家家户户搭梯采叶,晒干后供一年所需。此树甚少,农家自采自用,并不外售。

  三匹罐则不同,该物为棠梨树叶。棠梨是一种小涩果,其叶易引毛虫,多无完好的叶片。棠梨树高三丈,且是俗物,采叶变成了折枝。棠梨树满处均是,叶产量极高,多作商品流通。不知就里的人往往将一匹罐和三匹罐混为一谈,道是名称各异,实为一物。谬也。

  品茗一匹罐不讲茶道,自然无需茶座,抑或沙龙,却有茶韵。泡制一匹罐没有章法可言。拣一片茶叶,洗净放入大陶罐,将一壶开水冲入其中,片刻即成黄亮亮的茶液。搁置一夜,酿出具薄荷清香的琼浆,为暑天佳饮。在挥汗如雨的炎夏,一匹罐置十日不坏,且愈存味愈浓,消暑功用愈强。而此时的细茶不过三冲,隔夜即馊,不可再饮。

  古老的歌谣是这样盛赞一匹罐的:“喝的一匹罐,做的帮工汉,干的牛马活。吃的糠菜饭;喝的一匹罐,拿金也不换,日头晒脱皮,不用芭蕉扇。”这是长工的苦中之乐,也是过去时光的乡村余韵,更是下里巴人的千古绝唱。

  一匹罐代表着传统,见证积淀的岁月。半个世纪以来,我是喝一匹罐断的奶,喝一匹罐读的书,喝一匹罐种的地,如今进城仍喝一匹罐。

  三十多年前,我在农业社初学农事,由于年小体弱。做的第一桩事就是为社员们送茶,送的就是这种野茶。我那时挑一担水桶,在乡间小道上磕磕撞撞,将清凉送到田间地头。茶水一到,社员们轮流放下手中活计,你舀一碗,他舀一碗,咕噜咕噜下喉,解渴又解馋,为身体加油,何等畅快。每当此时,我似乎有了一种成就感。

  一匹罐在乡下就称一匹罐树或山茶树,究系何木,无人知晓。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顺便提起此类野茶:“今人采槠、栎、山矾、南烛、乌药诸叶。皆可饮,以乱茶云。”查相关资料,一匹罐疑似槠树叶。槠树叶圆花黄,木材坚硬,与野人所谓一匹罐树无异。但李老夫子说饮用野茶从明末的“今人”开始,并不可靠。

  据传,朱元璋贫贱时喝的也是一匹罐。等他当了皇帝,有族人不远万里给他送来一包一匹罐。太监们见如此粗枝大叶,扔在宫门外。朱元璋发现后,命人烧了一大缸。赐文武百官畅饮,并当场赋诗一首:“一树发万叶,一叶饮百人;一匹飞将在,无处不国门。”因此,一匹罐也称“飞将茶”。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饮细茶成为一般人的生活习惯,但很多家庭也兼备野茶;更有高人将一匹罐和三匹罐制成瓶装饮料,进入市场流通,使之由地产品变成了商品。

想你的风吹到了武夷山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 2024 武夷山   网站地图

通过不断的努力来完善自己,不一定有收获,但日子过的比较充实。加油!

  本次加载用时:0.123秒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